CN208019893U - 具有循环冷却的加工中心 - Google Patents

具有循环冷却的加工中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19893U
CN208019893U CN201820166065.7U CN201820166065U CN208019893U CN 208019893 U CN208019893 U CN 208019893U CN 201820166065 U CN201820166065 U CN 201820166065U CN 208019893 U CN208019893 U CN 2080198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chining center
cooling module
driving element
hydronic
condenser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16606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巨清
李玉梅
陈炜
易茂勇
周银涛
庞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Jugao Machine Too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Jugao Machine Too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Jugao Machine Too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Jugao Machine Too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16606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198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198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198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循环冷却的加工中心,包括:加工中心,加工中心上设置有进风口与出风口;驱动元件,驱动元件与加工中心连接,驱动元件内设置有制冷剂;冷凝管,冷凝管与驱动元件连接;制冷元件,制冷元件与冷凝管连接,制冷元件与进风口对应;回流管,回流管分别与制冷元件及驱动元件连接;驱动元件、冷凝管、制冷元件及回流管形成封闭回路;及至少一个风扇,风扇与制冷元件连接。上述具有循环冷却的加工中心,通过驱动元件、冷凝管、制冷元件及回流管形成封闭回路,利用制冷剂在制冷元件处气化吸热的性质进行降温;并设置风扇将冷空气通过进风口吹入加工中心进行降温;降温后通过出风口排出加工中心,进而以较低的成本使加工中心的温度大幅降低。

Description

具有循环冷却的加工中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中心冷却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循环冷却的加工中心。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司对于产品加工生产的成本、效率及合格率越来越高,与传统机械加工相比自动化加工设备有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加工效率及合格率高的优势,因此数控加工中心设备的应用变的越来越广泛。
现有的加工中心在进行加工作业时,由于刀具的高速旋转会产生大量的热,进而使机床的温度升高,而机床温度上升会影响机床的精度;现有技术通常采用冷却液进行降温,但造成了冷却液消耗量巨大进而增加了加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加工时机床温度高的问题,提供一种成本较低的具有循环冷却的加工中心。
一种具有循环冷却的加工中心,包括:
加工中心,所述加工中心上设置有进风口与出风口;
驱动元件,所述驱动元件与所述加工中心连接,所述驱动元件内设置有制冷剂;
冷凝管,所述冷凝管与所述驱动元件连接;所述冷凝管呈迂回弯折延伸设置;
制冷元件,所述制冷元件与所述冷凝管连接,所述制冷元件与所述进风口对应;所述制冷元件包括若干鳍片及穿设所述鳍片的吸热管,所述鳍片均匀间隔排列形成若干通风道,所述通风道与所述进风口对应连通;
回流管,所述回流管分别与所述制冷元件的吸热管及驱动元件连接;所述驱动元件、冷凝管、制冷元件及回流管形成封闭回路;及
至少一个风扇,所述风扇安装在所述制冷元件的鳍片上。
上述具有循环冷却的加工中心,通过驱动元件、冷凝管、制冷元件及回流管形成封闭回路,利用制冷剂在制冷元件处气化吸热的性质进行降温;并设置风扇将冷空气通过进风口吹入加工中心进行降温;降温后通过出风口排出加工中心,进而以较低的成本使加工中心的温度大幅降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冷元件盖设在所述进风口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扇对应所述进风口设置,所述风扇的一侧与所述制冷元件的一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工中心上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分别罩设所述驱动元件、冷凝管、制冷元件及回流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板对应所述制冷元件的位置设置有通风孔,以连通所述盖板的内外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风口上设置有若干导流板,各导流板向下向外呈倾斜延伸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上设置有挡尘板,所述挡尘板盖设在所述出风口上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工中心设置有隔音槽;所述驱动元件对应设置在所述隔音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工中心内部与外部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各所述温度传感器与驱动元件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元件为压缩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的具有循环冷却的加工中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述的具有循环冷却的加工中心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图2圆圈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所述的具有循环冷却的加工中心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图1所述的具有循环冷却的加工中心的另一角度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图1所述的具有循环冷却的加工中心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的含义为:
100-具有循环冷却的加工中心;
10-加工中心,20-进风口,25-盖板,26-通风口,27-导流板,30-出风口,35-挡尘板,40-隔音槽;
50-驱动元件,55-进气管,56-排气管,57-工艺管;
60-冷凝管;
70-制冷元件,75-鳍片,76-吸热管;
80-回流管;
90-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的具有循环冷却的加工中心100,包括加工中心10、与加工中心10连接的驱动元件50、与驱动元件50连接的冷凝管60、与冷凝管60连接的制冷元件70、分别连接制冷元件70与驱动元件50的回流管80、及至少一个风扇90;所述加工中心10内设置有工作平台及加工主轴(图未视),通过将待加工元件装夹在工作平台上,控制加工主轴上的刀具对待加工元件进行高速成型加工;工作过程中,制冷元件70可使制冷元件70周围空气温度降低,通过风扇90将冷空气吹入加工中心10进而使加工中心10内部工作环境温度降低。
加工中心10上设置有进风口20及出风口30;该进风口20呈矩形通孔设置在加工中心10的一侧,该进风口20连通加工中心10的内部与外部;该出风口30呈通孔设置在加工中心10的一侧,并分别连通加工中心10的内部与外部。在本实施例中,该出风口30包括若干呈均匀间隔设置矩形条状通孔;更进一步地,进风口20与出风口30设置在加工中心10的同一侧,该出风口30设置在进风口20的上方,使循环气流由下方进入加工中心10,后由上方流出加工中心10。
加工中心10上设置有盖板25;该盖板25的设置在出风口30上方并与加工中心10连接,盖板25的外援与加工中心10连接,并自外援向远离加工中心10方向拱起,使盖板25与加工中心10的一侧形成相对封闭的容置空间,用于放置驱动元件50、冷凝管60、制冷元件70及回流管80,盖板25分别罩设驱动元件50、冷凝管60、制冷元件70及回流管80;盖板25对应出风口30位置设置有通风口26,通过通风口26连通盖板25的内外两侧。在本实施例中,该通风口26上设置有若干导流板27,各导流板27呈矩形状沿竖直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在通风口26内,各导流板27向下向外呈倾斜状延伸设置,使通风口26在保证通气的前提下可以起到良好的挡尘的作用,防止灰尘进入盖板25内。更进一步地,出风口30上方设置有挡尘板35,该挡尘板35盖设在出风口30上,该挡尘板35的一侧与加工中心10连接,在挡尘板35的底部设置有开口,通过开口使出风口30与外部连通,该挡尘板35自出风口30顶部向下向远离该出风口30方向呈倾斜状设置,以起遮挡灰尘进入加工中心10的作用。
加工中心10的一侧还设置有隔音槽40,该隔音槽40设置在出风口30的下方,隔音槽40自加工中心10的一侧沿垂直加工中心10方向延伸设置,并通过盖板25盖设在隔音槽40的上方,使隔音槽40形成一相对封闭的隔音空间,用于设置驱动元件50。
驱动元件50对应设置在隔音槽40内,并与加工中心10连接,该驱动元件50呈圆柱状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驱动元件50的底部与加工中心10固定连接;驱动元件50上设置有进气管55、排气管56及工艺管57;进气管55用于驱动元件50将气态制冷剂吸入驱动元件50的内部,经过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气体从排气管56排出排气管56;该工艺管57用于当制冷剂缺少时,将制冷剂充入驱动元件50内部。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元件50为压缩机。
冷凝管60与排气管56连接,该冷凝管60呈中空圆柱状设置,该冷凝管60呈迂回弯折延伸设置,该冷凝管60自上向下依次往复弯折延伸,冷凝管60的顶部与驱动元件50的排气管56连接,该冷凝管60的底部与制冷元件7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该冷凝管60为铜管或铝管。
制冷元件70呈矩形状设置在加工中心10与盖板25之间,该制冷元件70对应设置在进风口20与通风口26之间,该制冷元件70与加工中心10固定连接,制冷元件70盖设在进风口20上;制冷元件70包括若干鳍片75,该鳍片75呈矩形直板状延伸设置,各鳍片75均匀间隔排列形成若干通风道,所述通风道与进风口20对应连通;各鳍片75之间穿插设置有吸热管76,该吸热管76在鳍片75间依次往复弯折呈蛇形延伸设置,该吸热管76分别与冷凝管60及回流管80连接,冷凝管60与设置在制冷元件70顶部的吸热管76一端连接,回流管80与设置在制冷元件70底部的吸热管76一端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该制冷元件70为蒸发器。
回流管80一端与制冷元件70连接,另一端与驱动元件50的进气管55连接;该回流管80呈中空圆柱状延伸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该回流管80为铜管或铝管;所述驱动元件50、冷凝管60、制冷元件70及回流管80形成封闭回路,在回路中填充设置有沸点较低的制冷剂。
风扇90与制冷元件70连接,该风扇90的设置数量至少一个,风扇90的一侧与制冷元件70的一侧固定连接,该风扇90的设置位置对应进风口20上方,用于将制冷元件70冷却后的空气吹入加工中心10内部。在本实施例中,该风扇90设置有两个,并列设置在制冷元件70靠近进风口20的一侧,两风扇90自制冷元件70的一侧向进风口20方向延伸设置,两风扇90穿设进风口20设置;可以理解地,风扇90也可设置在制冷元件70远离进风口20的一侧,仅需保证风扇90是将经制冷元件70冷却后的空气,吹入加工中心10即可。在本实施例中,加工中心10内部与外部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图未视);各温度传感器与驱动元件50电连接,通过设置在加工中心10内部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加工中心10内部的各区域的工作温度,并与设置在加工中心10外部的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外部环境温度进行比较,当工作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启动驱动元件50进行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循环冷却的加工中心100的工作原理为:通过温度传感器分别检测加工中心10内部与外部的工作环境温度及外界环境温度,并进行分析比较;当工作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启动驱动元件50工作;驱动元件50将其内部的气态制冷剂进行压缩处理,由于驱动元件50对制冷剂做功,使制冷剂变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通过驱动元件50的排气管56进入冷凝管60中,并从冷凝管60上端进入从下端流出,在冷凝管60中高温高压的气体会将热量传递给周围的空气,在制冷剂向外界传递热量的过程中自身温度降低,进而凝结成液态,因此从冷凝管60出来的制冷剂为常温高压液体;常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经过冷凝管60后进入制冷元件70,制冷元件70的内部空间变大进而会将制冷剂的压强降低,在降低压强的工程中制冷剂的状态也会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由于气化的过程中会吸收热量,进而使周围环境空气的温度降低以起制冷作用,风扇90不断将冷却后的空气吹入加工中心10内,并将加工中心10内部的热空气从出风口30排出,以使加工中心10的内部工作温度降低;从制冷元件70流出的制冷剂为常温常压的气态制冷剂,经过回流管80重新进入到驱动元件50中进行压缩处理,往复开始步骤实现循环操作。
上述具有循环冷却的加工中心,通过驱动元件、冷凝管、制冷元件及回流管形成封闭回路,利用制冷剂在制冷元件处气化吸热的性质进行降温;并设置风扇将冷空气通过进风口吹入加工中心进行降温;降温后通过出风口排出加工中心,进而以较低的成本使加工中心的温度大幅降低。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具有循环冷却的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工中心,所述加工中心上设置有进风口与出风口;
驱动元件,所述驱动元件与所述加工中心连接,所述驱动元件内设置有制冷剂;
冷凝管,所述冷凝管与所述驱动元件连接;所述冷凝管呈迂回弯折延伸设置;
制冷元件,所述制冷元件与所述冷凝管连接,所述制冷元件与所述进风口对应;所述制冷元件包括若干鳍片及穿设所述鳍片的吸热管,所述鳍片均匀间隔排列形成若干通风道,所述通风道与所述进风口对应连通;
回流管,所述回流管分别与所述制冷元件的吸热管及驱动元件连接;所述驱动元件、冷凝管、制冷元件及回流管形成封闭回路;及
至少一个风扇,所述风扇安装在所述制冷元件的鳍片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循环冷却的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元件盖设在所述进风口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循环冷却的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对应所述进风口设置,所述风扇的一侧与所述制冷元件的一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循环冷却的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中心上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分别罩设所述驱动元件、冷凝管、制冷元件及回流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循环冷却的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对应所述制冷元件的位置设置有通风孔,以连通所述盖板的内外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循环冷却的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口上设置有若干导流板,各导流板向下向外呈倾斜延伸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循环冷却的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上设置有挡尘板,所述挡尘板盖设在所述出风口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循环冷却的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中心设置有隔音槽;所述驱动元件对应设置在所述隔音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循环冷却的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中心内部与外部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各所述温度传感器与驱动元件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循环冷却的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元件为压缩机。
CN201820166065.7U 2018-01-30 2018-01-30 具有循环冷却的加工中心 Active CN2080198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66065.7U CN208019893U (zh) 2018-01-30 2018-01-30 具有循环冷却的加工中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66065.7U CN208019893U (zh) 2018-01-30 2018-01-30 具有循环冷却的加工中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19893U true CN208019893U (zh) 2018-10-30

Family

ID=639042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166065.7U Active CN208019893U (zh) 2018-01-30 2018-01-30 具有循环冷却的加工中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1989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51062A (zh) * 2020-03-13 2020-06-09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智能机械车床加工用降温装置
CN112355644A (zh) * 2020-10-28 2021-02-12 徐忠林 一种能够进行自动清洁排屑的钻床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51062A (zh) * 2020-03-13 2020-06-09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智能机械车床加工用降温装置
CN112355644A (zh) * 2020-10-28 2021-02-12 徐忠林 一种能够进行自动清洁排屑的钻床
CN112355644B (zh) * 2020-10-28 2022-01-11 杭州力云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进行自动清洁排屑的钻床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019893U (zh) 具有循环冷却的加工中心
CN107357374A (zh) 一种具有快速散热功能的可移动机箱
US8248799B2 (en) Data center
JP6205576B2 (ja) 除湿装置
CN106555488A (zh) 一种冷却集装箱和集装箱数据中心系统
CN106786069A (zh) 一种电气工程用高效环流散热电气柜
US20120134105A1 (en) Data center
CN113613477B (zh) 一种实现智能全热交换的一体化机柜和控制方法
CN106549555A (zh) 一种自动散热变频器
CN217823889U (zh) 工业交换机散热柜
CN1972586A (zh) 一种工业电气控制箱的散热装置
CN113966142B (zh) 一种基于热管换热器和空调的机房制冷机柜及其控制方法
CN109757085A (zh) 渐缩渐扩式强迫风冷系统
CN205793772U (zh) 一种用于安装氮气发生器装置的机箱
CN205681749U (zh) 一种变频空调器及其电子模块散热装置
CN213367622U (zh) 变频器和制冷系统
CN113138641A (zh) 一种新型感温自动通风型电脑硬件箱
CN204142355U (zh) 称重传感器温度试验装置
TW201424549A (zh) 貨櫃式數據中心散熱系統
CN206611078U (zh) 一种电气工程用高效环流散热电气柜
CN206270782U (zh) 一种自动温控散热的变频器
CN206851242U (zh) 一种低噪音散热设备
CN219612412U (zh) 一种电箱散热装置
CN203316161U (zh) 超净工作台
CN217509312U (zh) 一种散热机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Machining center with circulating cooling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1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030

Pledgee: Dongguan branch of Bank of Dongguan Co.,Ltd.

Pledgor: DONGGUAN JUGAO MACHINE TOOLS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0980008215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