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15456U - 一种超薄无线充电发射端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超薄无线充电发射端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15456U
CN208015456U CN201820369222.4U CN201820369222U CN208015456U CN 208015456 U CN208015456 U CN 208015456U CN 201820369222 U CN201820369222 U CN 201820369222U CN 208015456 U CN208015456 U CN 2080154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charging
charging transmitting
ultra
transmitting terminal
terminal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6922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涛
林阳
方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Blue Pei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Blue Pei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Blue Pei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Blue Pei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36922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154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154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1545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超薄无线充电发射端组件,所述超薄无线充电发射端组件至少包括隔磁双面胶带、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以及磁芯;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粘附于所述隔磁双面胶带的表面;所述磁芯粘附于所述隔磁双面胶带的表面,且所述磁芯位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中心。本实用新型的超薄无线充电发射端组件,其主体部分总厚度在0.2mm~1.5mm范围内,拓展了无线充电发射端的在狭小空间下的使用性,缩小了无线充电器的体积,具有便携式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超薄无线充电发射端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超薄无线充电发射端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行业的不断发展,许多电子设备和智能终端在功能上不停的推陈出新,无线充电的功能在电子设备上应用越来越多。三星在早几年前就将无线充电的技术应用到了手机上面。2017年,苹果公司接连推出的几款IPhone手机都携带有无线充电功能,致使无线充电技术进入到了高速发展的阶段。
目前主流的无线充电标准有三种:Power Matters Alliance(PMA)标准、Qi标准、Alliance for Wireless Power(A4WP)标准。Qi标准是全球首个推动无线充电技术的标准化组织——无线充电联盟(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简称WPC)推出的“无线充电”标准,具备便捷性和通用性两大特征。只要有一个Qi的标识,都可以用Qi标准的无线充电器充电,它攻克了无线充电“通用性”的技术瓶颈。从安全性和可应用性来讲,Qi标准是目前所有无线充电技术最为成熟的。
大部分电子设备现在的充电基本都是采用常规的分体式充电器充电,充电规格和接头定义的不同,不同设备配合使用时往往会有一大堆数据连接线和电源线交叉缠绕在一起,分离起来十分繁琐,而使用无线充电既不会有线缆的杂乱无章,也可以实现设备的随拿随走,非常便利。但目前市面上的无线充电器的体积相对来说都比较厚重,携带很不方便。究其原因主要是无线充电发射端的组件厚度太厚,故急需一种超薄无线充电发射端组件,在不影响原有性能的条件下,减薄无线充电发射端组件的厚度,制作一种方便携带,可嵌入性和适用性更广阔的无线充电发射端组件。目前市场上所用的无线充电发射端组件主体部分厚度最薄为2.2mm,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无线充电效率影响不大的情况下将厚度降低到1.5mm以下。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薄无线充电发射端组件,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无线充电发射端的组件厚度太厚,不便于携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超薄无线充电发射端组件,所述超薄无线充电发射端组件至少包括隔磁双面胶带、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以及磁芯;
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粘附于所述隔磁双面胶带的表面;
所述磁芯粘附于所述隔磁双面胶带的表面,且所述磁芯位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中心。
作为本实用新型超薄无线充电发射端组件的一种优化的结构,所述隔磁双面胶带包括隔磁层和贴合在所述隔磁层两面的压敏胶。
作为本实用新型超薄无线充电发射端组件的一种优化的结构,所述隔磁层的材料包括铁基纳米晶软磁材料、铁基非晶软磁材料、软磁铁氧体材料、复数磁导率介于400~800之间的吸波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本实用新型超薄无线充电发射端组件的一种优化的结构,所述隔磁双面胶带的厚度介于0.1mm~0.3mm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超薄无线充电发射端组件的一种优化的结构,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包括符合Qi要求的标准线圈、非Qi要求的线圈中的一种。
作为本实用新型超薄无线充电发射端组件的一种优化的结构,所述非Qi要求的线圈包括多股利兹线绕线线圈、细铜线绕线线圈、扁平铜线绕线线圈、厚铜FPC线圈中的一种,所述非Qi要求的线圈的厚度介于0.1mm~1.2mm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超薄无线充电发射端组件的一种优化的结构,所述磁芯的材料包括铁基纳米晶软磁材料、铁基非晶软磁材料、软磁铁氧体材料、吸波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本实用新型超薄无线充电发射端组件的一种优化的结构,所述磁芯的厚度介于0.1mm~1.2mm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超薄无线充电发射端组件的一种优化的结构,所述隔磁双面胶带的外径超出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外径1mm~5mm,所述磁芯的外径小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内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超薄无线充电发射端组件的一种优化的结构,所述磁芯的厚度不超过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厚度。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超薄无线充电发射端组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充电发射端组件与现有的无线充电发射端组件相比,组件的主体部分常规厚度从2.2mm可以降低到1.5mm以下,最薄可以做到0.2mm。无线充电发射端组件厚度的降低可以大大增加无线充电的应用范围,也更适应现有电子设备携带方便,灵活轻巧的使用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超薄无线充电发射端组件的俯视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超薄无线充电发射端组件的侧视图。
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超薄无线充电发射端组件实施例一、实施例二与常规组件分别搭配无线充电传输电路的无线充电传输效率对比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隔磁双面胶带
2 无线充电发射线圈
3 磁芯
4 连接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超薄无线充电发射端组件,所述超薄无线充电发射端组件至少包括隔磁双面胶带1、无线充电发射线圈2以及磁芯3。
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2粘附于所述隔磁双面胶带1的表面;
所述磁芯3粘附于所述隔磁双面胶带1的表面,且所述磁芯3位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2中心。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充电发射端组件的厚度超薄,大概在0.2mm~1.5mm范围内,具有轻薄、携带方便等特点,进而提高自身的可嵌入型和适用性,满足现有市场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隔磁双面胶带1实际上是位于整个发射端组件的底部,用于屏蔽磁场和位置固定,即隔绝磁力线和固定整个组件。作为示例,所述隔磁双面胶带1包括隔磁层和贴合在所述隔磁层两面的压敏胶,其中,所述隔磁层起到隔绝磁力线的作用,所述压敏胶则起到粘附固定的作用。实际上,所述隔磁双面胶带1的其中一面用于粘附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2和磁芯3,另一面则粘附在其他设备上。
作为示例,所述隔磁层的材料包括铁基纳米晶软磁材料、铁基非晶软磁材料、软磁铁氧体材料、复数磁导率介于400~800之间的吸波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示例,所述隔磁双面胶带1的厚度介于0.1mm~0.3mm之间,例如,可以是0.1mm、0.15mm、0.2mm、0.25mm、0.3mm等等。
再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2用于无线充电能量传输,通过连接线4与外部无线充电电路连接。
作为示例,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2包括符合Qi要求的标准线圈、非Qi要求的线圈中的一种。
其中,所述非Qi要求的线圈可包括多股利兹线绕线线圈、细铜线绕线线圈、扁平铜线绕线线圈、厚铜FPC线圈中的一种,所述非Qi要求的线圈的厚度介于0.1mm~1.2mm之间。
在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磁芯3用于吸引和聚集磁力线。作为示例,所述磁芯3的材料包括铁基纳米晶软磁材料、铁基非晶软磁材料、软磁铁氧体材料、吸波材料(具有高磁导率)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磁芯3优选为圆片结构,当然,也可以是方片等,在此不做限制。
作为示例,所述磁芯3的厚度介于0.1mm~1.2mm之间,例如可以是0.2mm、0.4mm、0.5mm、0.8mm、1.0mm、1.2mm等等。
另外,要求所述隔磁双面胶带1的外径超出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2的外径1mm~5mm,所述磁芯3的外径小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2的内径。所述磁芯3的厚度不超过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2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薄无线充电发射端组件的大致制作流程可以如下:
首先,将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2与所述隔磁双面胶带1贴合到一起;
然后,选用尺寸大小合适的磁芯3放置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2内圈的中心部位;
接着,将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2与外部无线充电电路进行连接,同时将所述隔磁双面胶带1与外部其他部件连接进行固定。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超薄无线充电发射端组件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选取厚度为0.10mm的铁基纳米晶软磁材料,在其两面贴合0.01mm的PET双面胶,制成隔磁双面胶带1,其总厚度为0.12mm。将隔磁双面胶带1冲切成外径为45mm的圆形。
选取Qi标准线圈A11作为无线充电发射线圈2,内径20.5mm,外径43.0mm,线圈圈数10圈,主体部分厚度1.0mm。
选取厚度为0.112mm的铁基非晶软磁材料,将其冲切成外径为18.0mm的磁芯3。
将无线充电发射线圈2和隔磁双面胶带1中心对准,用力将两者压合,使其紧密连接。再将磁芯3与无线充电发射线圈2内圈中心对准,并用力将其压合在隔磁双面胶带1上。得到外径为45mm,主体部分总厚度为1.12mm的超薄无线充电发射端组件。
对所得无线充电发射端组件进行电性能测试,如表1所示,包括电感,交流电阻,品质因素Q等参数。并配合无线充电传输电路对传输效率进行测试,如图3所示曲线。
实施例二
使用2盎司厚的铜箔,通过柔性线路板制作工艺,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制成无线充电发射端FPC线圈,作为无线充电发射线圈2。线圈外径为50.0mm,内径为25.0mm,线圈圈数为9圈,最大厚度为0.192mm。
选取厚度为0.10mm的铁基纳米晶软磁材料,在其两面贴合0.01mm的PET双面胶,制成隔磁双面胶带1,其总厚度为0.12mm。将隔磁双面胶带1冲切成外径为52mm的圆形。
选取厚度为0.112mm的铁基非晶软磁材料,将其冲切成外径为22.0mm的磁芯3。
将无线充电FPC线圈和隔磁双面胶带1中心对准,用力将两者压合,使其紧密连接。再将磁芯3与无线充电发射线圈2内圈中心对准,并用力将其压合在隔磁双面胶带1上。得到外径为52mm,总厚度为0.312mm的超薄无线充电发射端组件。
对所得无线充电发射端组件进行电性能测试,如表1所示,包括电感,交流电阻,品质因素Q等参数。并配合无线充电传输电路对传输效率进行测试,如图3所示曲线,可以看出,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传输效率相比常规组件并没有下降很多,在可接收的范围内,而厚度大概只有常规组件的三分之一或十分之一。
表1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超薄无线充电发射端组件,所述超薄无线充电发射端组件至少包括隔磁双面胶带、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以及磁芯;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粘附于所述隔磁双面胶带的表面;所述磁芯粘附于所述隔磁双面胶带的表面,且所述磁芯位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中心。本实用新型的超薄无线充电发射端组件,其主体部分总厚度在0.2mm~1.5mm范围内,拓展了无线充电发射端的在狭小空间下的使用性,缩小了无线充电器的体积,具有便携式特点。
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超薄无线充电发射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薄无线充电发射端组件至少包括隔磁双面胶带、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以及磁芯;
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粘附于所述隔磁双面胶带的表面;
所述磁芯粘附于所述隔磁双面胶带的表面,且所述磁芯位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中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无线充电发射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磁双面胶带包括隔磁层和贴合在所述隔磁层两面的压敏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薄无线充电发射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磁层的材料包括铁基纳米晶软磁材料、铁基非晶软磁材料、软磁铁氧体材料、复数磁导率介于400~800之间的吸波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无线充电发射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磁双面胶带的厚度介于0.1mm~0.3mm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无线充电发射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包括符合Qi要求的标准线圈、非Qi要求的线圈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薄无线充电发射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非Qi要求的线圈包括多股利兹线绕线线圈、细铜线绕线线圈、扁平铜线绕线线圈、厚铜FPC线圈中的一种,所述非Qi要求的线圈的厚度介于0.1mm~1.2mm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无线充电发射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的材料包括铁基纳米晶软磁材料、铁基非晶软磁材料、软磁铁氧体材料、吸波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无线充电发射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的厚度介于0.1mm~1.2mm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无线充电发射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磁双面胶带的外径超出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外径1mm~5mm,所述磁芯的外径小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内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无线充电发射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的厚度不超过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厚度。
CN201820369222.4U 2018-03-19 2018-03-19 一种超薄无线充电发射端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0154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69222.4U CN208015456U (zh) 2018-03-19 2018-03-19 一种超薄无线充电发射端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69222.4U CN208015456U (zh) 2018-03-19 2018-03-19 一种超薄无线充电发射端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15456U true CN208015456U (zh) 2018-10-26

Family

ID=638898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69222.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015456U (zh) 2018-03-19 2018-03-19 一种超薄无线充电发射端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1545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37794A (zh) * 2018-12-21 2019-04-16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线圈模组
CN110048515A (zh) * 2019-05-23 2019-07-23 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模组及其制作工艺
CN113472087A (zh) * 2021-06-21 2021-10-01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 一种发射线圈复用的能量发射装置、充电系统及机器人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37794A (zh) * 2018-12-21 2019-04-16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线圈模组
CN110048515A (zh) * 2019-05-23 2019-07-23 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模组及其制作工艺
CN110048515B (zh) * 2019-05-23 2023-11-28 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模组及其制作工艺
CN113472087A (zh) * 2021-06-21 2021-10-01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 一种发射线圈复用的能量发射装置、充电系统及机器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015456U (zh) 一种超薄无线充电发射端组件
US10043612B2 (en) Methods for forming shield materials onto inductive coils
KR101890326B1 (ko) 무선전력 전송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휴대용 보조배터리
CN105474459B (zh) 接收天线和包含该接收天线的无线电力接收装置
US11056918B2 (en) System for inductive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for portable devices
WO2013172349A1 (ja) 非接触充電装置用アンテナシート及び該シートを用いた充電装置
WO2014148313A1 (ja)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07078551B (zh) 接收天线和包括该接收天线的无线电力接收装置
US9537523B2 (en) Cover of a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CN104823324A (zh) 线圈模块
TW201433009A (zh) 軟磁性層、接收天線、以及包含前者之無線電力接收裝置
US20190348854A1 (en)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ing apparatus and wireless power receiving apparatus
EP3633823B1 (en) Terminal wireless charging receiving device and transmitting device, and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JP2014183428A (ja) コイルモジュール、アンテナ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09690707A (zh) 磁片及包含该磁片的无线电力接收装置
WO2014148312A1 (ja)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6061067B2 (ja) 非接触給電用受信装置
CN103915681A (zh) 天线
KR20140108946A (ko) 연자성 시트
KR20150001417A (ko) 수신 안테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무선 전력 수신 장치
CN212010589U (zh) 线圈模块
Lee et al. Multiple dipole receiving coils for 2-D omnidirectional wireless mobile charging under wireless power zone
EP3906604A1 (e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CN108879980B (zh) 一种无线充电模组结构
KR20150120216A (ko) 무선 전력 송신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0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