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15077U - 一种用于古建筑的防雷装置及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古建筑的防雷装置及其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015077U CN208015077U CN201820456906.8U CN201820456906U CN208015077U CN 208015077 U CN208015077 U CN 208015077U CN 201820456906 U CN201820456906 U CN 201820456906U CN 208015077 U CN208015077 U CN 20801507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ning
- ancient building
- arc panel
- downlead
- anchor e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Elimination Of Static Electricit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古建筑的防雷装置,包括避雷针,避雷针为衰减式避雷针,避雷针包括接闪针、上端体、中间陶瓷体以及下端体,上端体内设置有接闪器,中间陶瓷体内设置有提前放电避雷设备,中间陶瓷体上设置有多个金属环;接闪针与接闪器连接,接闪器的输出端连接有导体,导体连接有导杆;中间陶瓷体与上端体之间设置有陶瓷隔离体;应用前述防雷装的古建筑防雷系统,包括设置于宝顶的顶端的避雷针以及自避雷针引入大地的引下线,引下线通过宝顶抱箍固定在宝顶上,引下线通过斜脊抱箍固定在斜脊上,通过立柱抱箍固定在立柱上,引下线引入大地的一端连接有接地极;本实用新型具有固定牢固、便于组装、安全等级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古建筑防雷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古建筑的防雷装置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古建筑是指具有历史意义的建国之前的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在我国,很多古镇以及大部分的大城市都保留着一些古建筑,如古塔、古寺庙、宫殿、亭阁等等。虽然现在出台了很多关于古建筑的维护保养的相关政策,但是很少注重古建筑的防雷保护工作。尤其是其中的古塔防雷保护,古塔顶部多有宝顶、斜屋脊以及立柱,在进行防雷保护时,需要自古塔定的宝顶向地面辐射引下线,从而确保将塔顶的避雷针接收到的雷电导入大地,在敷设引下线的过程,在保证防雷效果的同时,引下线的规整敷设也至关重要,避免引下线受风雨天气的影响而松散摇晃;另外,目前采用的避雷针多是直接将接收到的闪电电流导入大地,如果遇到强烈的闪电电流,导入大地的电流过大,容易对接地极周围的人员或者物体产生电击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固定牢固、便于组装、安全等级高的用于古建筑的防雷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古建筑的防雷装置,包括避雷针,所述避雷针为衰减式避雷针,所述避雷针包括接闪针、上端体、中间陶瓷体以及下端体,所述上端体内设置有接闪器,所述中间陶瓷体内设置有提前放电避雷设备,中间陶瓷体上设置有多个金属环;所述接闪针与接闪器连接,接闪器的输出端连接有导体,所述导体连接有导杆;所述金属环套接在导体上,并与导体相接触;中间陶瓷体与上端体之间设置有陶瓷隔离体;导杆的底部一体成型有底座。
一种基于前述用于古建筑的防雷装置的防雷系统,包括设置于宝顶的顶端的避雷针以及自避雷针引入大地的引下线,所述引下线通过宝顶抱箍固定在宝顶上;引下线依次沿着斜脊以及立柱引入大地,引下线引入大地的一端连接有接地极。
进一步,所述宝顶抱箍15包括宽度相同的第一箍体以及第二箍体,所述第一箍体与所述第二箍体可拆卸连接;第一箍体中部为半圆形结构,第一箍体两端向外延伸有连接部,第一箍体1两端的所述连接部的端部一体成型有第一弧形板;第二箍体的中部为与第一箍体相配合的半圆形结构,第二箍体两端向外延伸有与所述第一弧形板的端部相互卡接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连接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弧形板朝向固定部的侧面开设有第一凹槽,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凹槽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一豁口;所述第一凹槽以及第一豁口的深度均为第一箍体宽度的一半。
进一步,所述引下线通过斜脊抱箍固定在斜脊上;所述斜脊抱箍包括第二弧形板以及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通过螺丝固定在所述第二弧形板上,连接板的另一端背向第二弧形板的侧面通过螺栓固定有弧形卡板,所述弧形卡板与连接板的端部卡接;所述弧形卡板朝向连接板的侧面开设有第二凹槽,连接板与所述第二凹槽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豁口;所述第二凹槽以及第二豁口的深度均为连接板7宽度的一半。
进一步,所述引下线通过立柱抱箍固定在立柱上,所述立柱抱箍包括个相互对称的第三弧形板以及与所述第三弧形板可拆卸连接的第四弧形板,第三弧形板的一端向外延伸有第一固定板,第三弧形板的另一端向外延伸有L型板,所述第四弧形板向两端延伸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通过螺栓固定在L型板上。
进一步,沿着立柱敷设的所述引下线4的外部套接有绝缘套管14,所述绝缘套管14穿过第四弧形板10的中部。
进一步,还包括设置于古建筑内部的防雷保护单元,所述防雷保护单元包括电源防雷器、网络信号防雷器、浪涌保护器以及汇流箱。
进一步,所述电源防雷器、网络信号防雷器、浪涌保护器以及汇流箱均引出有导流线,所述导流线连接有引出线,所述引出线通过接地线连接有接地单元。
进一步,所述接地单元包括铜排,所述铜排通过导线连接有等离子接地极以及非金属接地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箍体与第二箍体的中部为相互配合的半圆形结构,安装状态下第一箍体与第二箍体抱紧在宝顶的的中部,第一弧形板与固定部相配合对引下线进行有效固定,防止引下线相对宝顶过于松弛而随风晃动;
2、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弧形板与固定部的端部采用卡接的形式固定连接,使得第一箍体与第二箍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后,第一弧形板与固定部紧密连接,对引下线进行有效加紧固定;
3、本实用新型通过斜脊抱箍使得引下线沿着斜脊固定敷设,有效保持引下线沿着斜脊敷设的平整性,第二弧形板的两端均固定有螺栓,在组装状态下螺栓的端部抵触斜脊,从而对第二弧形板与斜脊进行横向紧固,防止第二弧形板过于松弛而脱离斜脊;
4、本实用新型中沿着立柱敷设的引下线的外端穿设绝缘套管,有效对引下线进行绝缘保护,避免在导流闪电时,引下线的电流对周围物体或者人员产生伤害,沿着立柱敷设的引下线通过立柱抱箍进行有效固定,并有效保证引下线沿着立柱敷设的平整性;
5、本实用新型中的避雷针为衰减式避雷针,通过接闪针接收的雷电,经过金属环逐级衰减后导入大地,减小导入大地的电流,从而对接地极进行有效防护;
总之,本实用新型具有固定牢固、便于组装、安全等级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避雷针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避雷针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中防雷系统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中宝顶抱箍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中宝顶抱箍的拆分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中斜脊抱箍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2中立柱抱箍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1中第一弧形板与固定部和实施例2中弧形卡板与连接板的拆分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2中古建筑内部的防雷保护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箍体,101、连接部,102、第一弧形板,103、第一凹槽,2、第二箍体,201、固定部,202、第一豁口,3、避雷针,301、接闪针,302、上端体,303、中间陶瓷体,304、下端体,305、接闪器,306、提前放电避雷设备,307、金属环,308、导体,309、导杆,310、陶瓷隔离体,311、底座,4、引下线,5、接地极,6、第二弧形板,7、连接板,701、第二豁口,8、弧形卡板,801、第二凹槽,9、第三弧形板,10、第四弧形板,11、第一固定板,12、L型板,13、第二固定板,14、绝缘套管,15、宝顶抱箍,16、斜脊抱箍,17、立柱抱箍,18、电源防雷器,19、网络信号防雷器,20、浪涌保护器,21、汇流箱,22、导流线,23、引出线,24、铜排,25、等离子接地极,26、非金属接地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用于古建筑的防雷装置,包括避雷针3,所述避雷针3为衰减式避雷针,所述避雷针3包括接闪针301、上端体302、中间陶瓷体303以及下端体304,所述上端体302内设置有接闪器305,所述中间陶瓷体303内设置有提前放电避雷设备306,中间陶瓷体303上设置有多个金属环307;所述接闪针301与接闪器305连接,接闪器305的输出端连接有导体308,所述导体308连接有导杆309;所述金属环307套接在导体308上,并与导体308相接触;中间陶瓷体303与上端体302之间设置有陶瓷隔离体310;导杆309的底部一体成型有底座311。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一种用于古建筑的防雷系统,包括设置于宝顶的顶端的避雷针3以及自避雷针3引入大地的引下线4,所述引下线4通过前述的宝顶抱箍固15定在宝顶上;引下线4依次沿着斜脊以及立柱引入大地,引下线4引入大地的一端连接有接地极5,所述接地极5为非金属材质的接地体;所述避雷针3焊接在宝顶的顶端的引下线4上,在安装避雷针3时,避雷针3的底部设置有底座311,将底座311采用螺钉等固定器件固定在宝顶上;所述引下线4通过斜脊抱箍固16定在斜脊上;所述引下线4通过立柱抱箍17固定在立柱上。
如图4-5所示,所述宝顶抱箍15包括宽度相同的第一箍体1以及第二箍体2所述第一箍体1与所述第二箍体2可拆卸连接;第一箍体1中部为半圆形结构,第一箍体1两端向外延伸有连接部101,第一箍体1两端的所述连接部101的端部一体成型有第一弧形板102;第二箍体2的中部为与第一箍体1相配合的半圆形结构,第二箍体2两端向外延伸有与所述第一弧形板102的端部相互卡接的固定部201,所述固定部201与连接部10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如图8所示,所述第一弧形板102朝向固定部201的侧面开设有第一凹槽103,固定部201与所述第一凹槽103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一豁口202;所述第一凹槽103以及第一豁口202的深度均为第一箍体1宽度的一半。
本实施例在实施时,第一箍体1与第二箍体2相对设置,第一箍体1与第二箍体2的中部相配合组成圆形结构,连接部101通过螺栓与固定部201固定连接,固定部201端部的第一豁口202嵌入第一弧形板102侧面的第一凹槽103内,从而对第一弧形板102与固定部201之间进行有效固定。
如图6所示,所述斜脊抱箍16包括第二弧形板6以及连接板7,所述连接板7通过螺丝固定在所述第二弧形板6上,连接板7的另一端背向第二弧形板6的侧面通过螺栓固定有弧形卡板8,所述弧形卡板8与连接板7的端部卡接。
如图8所示,所述弧形卡板8朝向连接板7的侧面开设有第二凹槽801,连接板7与所述第二凹槽801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豁口701;所述第二凹槽801以及第二豁口701的深度均为连接板7宽度的一半,从而弧形卡板8与连接板7之间有效固定,进而对引下线4进行有效加紧固定;在安装状态下,第二豁口701嵌入第二凹槽801内。
如图7所示,所述立柱抱箍17包括2个相互对称的第三弧形板9以及与所述第三弧形板9可拆卸连接的第四弧形板10,第三弧形板9的一端向外延伸有第一固定板11,第三弧形板9的另一端向外延伸有L型板12,所述第四弧形板10向两端延伸有第二固定板13,所述第二固定板13通过螺栓固定在L型板12上,从而第四弧形板10与L型板12相配合对绝缘套管14进行加紧固定;立柱抱箍17在组装状态下,2个第三弧形板9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从而使得立柱抱箍17固定在立柱上;沿着立柱敷设的所述引下线4的外部套接有绝缘套管14,所述绝缘套管14穿过第四弧形板10的中部。
如图9所示,所述用于古建筑的防雷系统,还包括设置于古建筑内部的防雷保护单元,所述防雷保护单元包括用于对室内电源进行防雷保护的电源防雷器18、用于对网络设备进行防雷保护的网络信号防雷器19、用于对网络线路进行防雷保护的浪涌保护器20以及用于对用电设备进行防雷保护的汇流箱21;所述电源防雷器18、网络信号防雷器19、浪涌保护器20以及汇流箱21均引出有导流线22,所述导流线22连接有引出线23,所述引出线23通过接地线连接有接地单元;所述接地单元包括铜排24,所述铜排24通过导线连接有等离子接地极25以及非金属接地体26,其中等离子接地极25以及非金属接地体26采用放热焊接的形式焊接在铜排24上,在埋设时,在等离子接地极25以及非金属接地体26接触的部位填充降阻剂。
本实施例在实施时,第一箍体1、第二箍体2、第二弧形板6、连接板7、弧形卡板8、第三弧形板9以及第四弧形板10均为规格为25×4的镀锌扁钢;避雷针3为直径为5-10cm的常规型提前放电式避雷针,引下线4可以自宝顶沿着相邻的斜脊向下敷设,也可以自保定沿着相对的斜脊向下敷设。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古建筑的防雷装置,包括避雷针(3),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雷针(3)为衰减式避雷针,所述避雷针(3)包括接闪针(301)、上端体(302)、中间陶瓷体(303)以及下端体(304),所述上端体(302)内设置有接闪器(305),所述中间陶瓷体(303)内设置有提前放电避雷设备(306),中间陶瓷体(303)上设置有多个金属环(307);所述接闪针(301)与接闪器(305)连接,接闪器(305)的输出端连接有导体(308),所述导体(308)连接有导杆(309);所述金属环(307)套接在导体(308)上,并与导体(308)相接触;中间陶瓷体(303)与上端体(302)之间设置有陶瓷隔离体(310);导杆(309)的底部一体成型有底座(311)。
2.一种用于古建筑的防雷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古建筑的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宝顶的顶端的避雷针(3)以及自避雷针(3)引入大地的引下线(4),所述引下线(4)通过宝顶抱箍固15定在宝顶上;引下线(4)依次沿着斜脊以及立柱引入大地,引下线(4)引入大地的一端连接有接地极(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古建筑的防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宝顶抱箍(15)包括宽度相同的第一箍体(1)以及第二箍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箍体(1)与所述第二箍体(2)可拆卸连接;第一箍体(1)中部为半圆形结构,第一箍体(1)两端向外延伸有连接部(101),第一箍体(1)两端的所述连接部(101)的端部一体成型有第一弧形板(102);第二箍体(2)的中部为与第一箍体(1)相配合的半圆形结构,第二箍体(2)两端向外延伸有与所述第一弧形板(102)的端部相互卡接的固定部(201),所述固定部(201)与连接部(10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古建筑的防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板(102)朝向固定部(201)的侧面开设有第一凹槽(103),固定部(201)与所述第一凹槽(103)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一豁口(202);所述第一凹槽(103)以及第一豁口(202)的深度均为第一箍体(1)宽度的一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古建筑的防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下线(4)通过斜脊抱箍固16定在斜脊上;所述斜脊抱箍16包括第二弧形板(6)以及连接板(7),所述连接板(7)通过螺丝固定在所述第二弧形板(6)上,连接板(7)的另一端背向第二弧形板(6)的侧面通过螺栓固定有弧形卡板(8),所述弧形卡板(8)与连接板(7)的端部卡接;所述弧形卡板(8)朝向连接板(7)的侧面开设有第二凹槽(801),连接板(7)与所述第二凹槽(801)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豁口(701);所述第二凹槽(801)以及第二豁口(701)的深度均为连接板(7)宽度的一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古建筑的防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下线(4)通过立柱抱箍17固定在立柱上,所述立柱抱箍17包括2个相互对称的第三弧形板(9)以及与所述第三弧形板(9)可拆卸连接的第四弧形板(10),第三弧形板(9)的一端向外延伸有第一固定板(11),第三弧形板(9)的另一端向外延伸有L型板(12),所述第四弧形板(10)向两端延伸有第二固定板(13),所述第二固定板(13)通过螺栓固定在L型板(12)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古建筑的防雷系统,其特征在于:沿着立柱敷设的所述引下线(4)的外部套接有绝缘套管(14),所述绝缘套管(14)穿过第四弧形板(10)的中部。
8.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古建筑的防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古建筑内部的防雷保护单元,所述防雷保护单元包括电源防雷器(18)、网络信号防雷器(19)、浪涌保护器(20)以及汇流箱(2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古建筑的防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防雷器(18)、网络信号防雷器(19)、浪涌保护器(20)以及汇流箱(21)均引出有导流线(22),所述导流线(22)连接有引出线(23),所述引出线(23)通过接地线连接有接地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古建筑的防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单元包括铜排(24),所述铜排(24)通过导线连接有等离子接地极(25)以及非金属接地体(26)。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456906.8U CN208015077U (zh) | 2018-04-02 | 2018-04-02 | 一种用于古建筑的防雷装置及其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456906.8U CN208015077U (zh) | 2018-04-02 | 2018-04-02 | 一种用于古建筑的防雷装置及其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015077U true CN208015077U (zh) | 2018-10-26 |
Family
ID=63891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456906.8U Active CN208015077U (zh) | 2018-04-02 | 2018-04-02 | 一种用于古建筑的防雷装置及其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01507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744489A (zh) * | 2022-05-10 | 2022-07-12 | 三亚学院 | 一种用于古建筑的防雷系统 |
-
2018
- 2018-04-02 CN CN201820456906.8U patent/CN20801507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744489A (zh) * | 2022-05-10 | 2022-07-12 | 三亚学院 | 一种用于古建筑的防雷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423465U (zh) | 一种配电架空输电线路雷电感应过电压防雷保护装置 | |
CN208015077U (zh) | 一种用于古建筑的防雷装置及其系统 | |
CN201130571Y (zh) | 防雷支柱绝缘子 | |
CN202258582U (zh) | 特高压直流场支柱绝缘子均压环装置 | |
CN204089116U (zh) | 一种架空输电线路双回电缆终端钢管杆 | |
CN210957548U (zh) | 一种gis配电装置的输电结构 | |
CN205100643U (zh) | 一种避雷电线杆 | |
CN204577640U (zh) | 一种高压预付费开关箱出线电缆连接装置 | |
CN205476792U (zh) | 一种10kv配电线路用绝缘横担 | |
CN208015333U (zh) | 一种35kV双拼电缆单杆登杆装置 | |
CN105098694A (zh) | 一种基于配电网典型设计的架空避雷线架设方法 | |
CN201038600Y (zh) | 高压输电杆塔专用避雷针 | |
CN201502207U (zh) | 架空线路高压塔杆 | |
CN211979281U (zh) | 一种opgw光缆引下接地装置 | |
CN206533034U (zh) | 一种节能式避雷针 | |
CN212908136U (zh) | 一种污水处理厂的联合接地系统 | |
CN202850574U (zh) | 电线杆 | |
CN208618911U (zh) | 一种10kV高压线路的绝缘杆头 | |
CN219910253U (zh) | 一种550kv钢管杆的地线横担 | |
CN206211482U (zh) | 一种直击雷防护装置 | |
CN206195314U (zh) | 一种绝缘子带有防雨罩的横担 | |
CN203760885U (zh) | 一种杆上配变电系统 | |
CN209730616U (zh) | 一种变电站地埋式出线间隔布置结构 | |
CN216436763U (zh) | 一种敞开式电缆分支站 | |
CN210723688U (zh) | 一种用于高速路收费站的防雷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