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11933U - 整体式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整体式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11933U
CN208011933U CN201820484983.4U CN201820484983U CN208011933U CN 208011933 U CN208011933 U CN 208011933U CN 201820484983 U CN201820484983 U CN 201820484983U CN 208011933 U CN208011933 U CN 2080119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inage trough
heat exchanger
air
package
conditione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8498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俊
周俊华
李雯
程超
陈国坚
陈学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48498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119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119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119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整体式空调器,包括:压缩机舱,设于所述空调器壳体内部,且所述压缩机舱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空调器壳体构造成内侧区域和外侧区域,所述内侧区域中安装有室内换热器,所述外侧区域中安装有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为多折换热器,所述多折换热器包括靠近所述空调器壳体底板的过冷段,所述过冷段自下向上朝向所述压缩机舱倾斜设置;引流槽,形成在所述空调器壳体底板上,所述引流槽延伸至所述过冷段在空调器壳体底板的投影区域;至少一甩水轮,设置于所述过冷段在空调器壳体底板的投影区域内并伸入所述引流槽内。本实用新型具有集中对所述过冷段表面降温,提高冷凝水对所述室外换热器的整体降温效果的优点。

Description

整体式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整体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整体式空调器在制冷时,室内机容易产生冷凝水,冷凝水汇集在空调器壳体中,通常通过打水组件将冷凝水甩溅至室外机上,一方面对换热器降温,另一方面也能防止冷凝水汇集过多而流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过程中,实用新型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打水组件将冷凝水甩溅至室外机上后,不能达到预期降温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一种整体式空调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打水组件将冷凝水甩溅至室外机上后,不能达到预期降温效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整体式空调器,其包括:压缩机舱,设于所述空调器壳体内部,且所述压缩机舱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空调器壳体构造成内侧区域和外侧区域,所述内侧区域中安装有室内换热器,所述外侧区域中安装有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为多折换热器,所述多折换热器包括靠近所述空调器壳体底板的过冷段,所述过冷段自下向上朝向所述压缩机舱倾斜设置;引流槽,形成在所述空调器壳体底板上,所述引流槽连通所述内侧区域和所述外侧区域并延伸至所述过冷段在空调器壳体底板的投影区域;至少一甩水轮,设置于所述过冷段在空调器壳体底板的投影区域内并伸入所述引流槽内;其中,所述引流槽用于承接冷凝水并将冷凝水引流至所述甩水轮所在位置,所述甩水轮用于将引流槽中冷凝水甩溅至所述过冷段外表面。
优选地,所述整体式空调器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空调器壳体底板上,所述驱动装置输出轴连接所述甩水轮。
优选地,所述整体式空调器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压缩机舱靠近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侧壁上,所述驱动装置输出轴连接所述甩水轮
优选地,所述过冷段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甩水轮转动所在平面平行。
优选地,所述甩水轮为两个,所述两个甩水轮设置于所述压缩机舱同一侧且设置于所述过冷段的长度延伸方向上的两端。
优选地,所述室外换热器为三折换热器。
优选地,所述引流槽形成于所述空调器壳体底板长度方向上的任一侧边以连通所述外侧区域和内侧区域。
优选地,所述引流槽包括:一第一引流槽,所述第一引流槽连通所述内侧区域和所述外侧区域;一第二引流槽,形成于所述压缩机舱与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并连通所述第一引流槽;所述甩水轮伸入所述第二引流槽中。
优选地,所述引流槽包括:二第一引流槽,二所述第一引流槽均连通所述内侧区域和所述外侧区域;一第二引流槽,形成于所述压缩机舱与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且均连通二所述第一引流槽;所述甩水轮伸入所述第二引流槽中。
优选地,所述引流槽包括:二第一引流槽,二所述第一引流槽均连通所述内侧区域和所述外侧区域;一第二引流槽,形成于所述压缩机舱与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且所述第二引流槽两端部分别连通二所述第一引流槽在所述外侧区域的端部;所述甩水轮伸入所述第二引流槽中。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室外换热器分别设置于所述内侧区域和外侧区域;通过所述空调器壳体底板上形成的引流槽将所述内侧区域和外侧区域通,当所述室内换热器处于制冷模式时,产生的冷凝水落入所述引流槽中,所述引流槽将冷凝水引流至所述甩水轮所在位置,所述甩水轮伸入所述引流槽内,在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作用下,所述甩水轮将所述引流槽内的冷凝水甩溅至所述过冷段表面;一方面可以对所述过冷段表面降温,增大室外换热器的换热量,提高所述整体式空调器的整体能效;另一方面可以防止冷凝水汇聚过多流出至室内。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所述多折换热器即所述室外换热器为多段连接的换热器结构,所述多折换热器能更紧密地与整体式空调器的室外风道结合,以将所述整体式空调器的室外风道围设在所述多折换热器内,更好地实现室外风道与室外换热器之间的热量交换。所述多折换热器的过冷段即最靠近所述空调器壳体底板的一段。所述过冷段自下向上朝向所述压缩机舱倾斜设置,一方面可使所述过冷段与所述室外风道紧密结合,另一方面使所述过冷段与所述空调器壳体底板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甩水轮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也即,所述甩水轮设置于所述多折换热器过冷段在空调器壳体底板的投影区域内。高温的冷媒先在除过冷段之外的其余段结构中冷却后,汇聚在所述过冷段,将所述甩水轮设置于所述多折换热器过冷段在空调器壳体底板的投影区域内,所述甩水轮转动将所述引流槽中冷凝水集中甩溅至所述过冷段表面,集中对所述过冷段表面降温,加大过冷度,提升所述室外换热器的换热量和整机能效比。保证给予所述过冷段表面最大的降温力度,从而提高冷凝水对所述室外换热器的整体降温效果。
此外,将所述甩水轮设置于所述多折换热器过冷段在空调器壳体底板的投影区域内,减小所述甩水轮占据整体式空调器整机长度方向的空间比例,充分利用了整体式空调器的内部空间,使整体式空调器的内部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缩小整体式空调器的整体体积,实现小型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式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视角的整体式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引流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引流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引流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引流槽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整体式空调器 107 甩水轮
101 内侧区域 108 驱动装置
102 外侧区域 109 压缩机
103 室内换热器 1041 过冷段
104 室外换热器 1051 第一引流槽
105 引流槽 1052 第二引流槽
106 述空调器壳体底板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下面参照图1至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整体式空调器100。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整体式空调器100,其包括:压缩机舱(图未标示),设于所述空调器壳体(图未标示)内部,且所述压缩机舱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空调器壳体构造成内侧区域101和外侧区域102,所述内侧区域101中安装有室内换热器103,所述外侧区域102中安装有室外换热器104;所述室外换热器104为多折换热器,所述多折换热器包括靠近所述空调器壳体底板的过冷段1041,所述过冷段1041自下向上朝向所述压缩机舱倾斜设置;引流槽105,形成在所述空调器壳体底板106上,所述引流槽105连通所述内侧区域101和所述外侧区域102并延伸至所述过冷段1041在空调器壳体底板的投影区域;至少一甩水轮107,设置于所述过冷段1041在空调器壳体底板106的投影区域内并伸入所述引流槽105内;其中,所述引流槽105 用于承接冷凝水并将冷凝水引流至所述甩水轮107所在位置,所述甩水轮107 用于将引流槽105中冷凝水甩溅至所述过冷段1041表面。
在本方案中,通过将所述室内换热器103和所述室外换热器104分别设置于所述内侧区域101和外侧区域102;通过所述空调器壳体底板106上形成的引流槽105将所述内侧区域101和外侧区域102连通,当所述室内换热器 103处于制冷模式时,产生的冷凝水落入所述引流槽105中,所述引流槽105 将冷凝水引流至所述甩水轮107所在位置,所述甩水轮107伸入所述引流槽 105内,在所述驱动装置108的驱动作用下,所述甩水轮107将所述引流槽105内的冷凝水甩溅至所述过冷段1041表面;一方面可以对所述过冷段1041 表面降温,增大室外换热器104的换热量,提高所述整体式空调器100的整体能效;另一方面可以防止冷凝水汇聚过多流出至室内。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所述多折换热器即所述室外换热器104为多段连接的换热器结构,所述多折换热器能更紧密地与整体式空调器100的室外风道 110结合,以将所述整体式空调器100的室外风道110围设在所述多折换热器内,更好地实现室外风道110与室外换热器104之间的热量交换。所述多折换热器的过冷段1041即最靠近所述空调器壳体底板106的一段。所述过冷段1041自下向上朝向所述压缩机舱倾斜设置,一方面可使所述过冷段1041与所述室外风道110紧密结合,另一方面使所述过冷段1041与所述空调器壳体底板106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甩水轮107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也即,所述甩水轮107设置于所述多折换热器过冷段1041在空调器壳体底板106的投影区域内。高温的冷媒先在除过冷段1041之外的其余段结构中冷却后,汇聚在所述过冷段1041,将所述甩水轮107设置于所述多折换热器过冷段1041 在空调器壳体底板106的投影区域内,所述甩水轮107转动将所述引流槽105 中冷凝水集中甩溅至所述过冷段1041表面,集中对所述过冷段1041表面降温,加大过冷度,提升所述室外换热器104的制冷量和能效比。保证给予所述过冷段1041表面最大的降温力度,从而提高冷凝水对所述室外换热器104 的整体降温效果。此外,将所述甩水轮107设置于所述多折换热器高温段过冷段1041在空调器壳体底板106的投影区域内,减小所述甩水轮107占据整体式空调器100整机长度方向的空间比例,充分利用了整体式空调器100的内部空间,使整体式空调器100的内部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缩小整体式空调器100的整体体积,实现小型化。
进一步的,所述整体式空调器100还包括驱动装置108,所述驱动装置 108设置于所述空调器壳体底板106上,所述驱动装置输出轴连接所述甩水轮 107。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于所述空调器壳体底板106上的驱动装置108带动所述甩水轮107高速转动,高速转动的所述甩水轮107将引流槽105中冷凝水甩溅至所述过冷段1041外表面。
在又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108还可以设置于所述压缩机舱靠近所述室外换热器104的侧壁上,所述驱动装置108输出轴连接所述甩水轮。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于所述压缩机舱上的驱动装置108带动所述甩水轮107 高速转动,高速转动的所述甩水轮107将引流槽105中冷凝水甩溅至所述过冷段1041外表面。
优选地,请参阅图1,所述多折换热器过冷段1041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甩水轮107转动所在平面平行。
在本方案中,所述室外换热器104为卧式换热器,其长度延伸方向也即整体式空调器100的宽度方向。所述甩水轮107转动所在平面也即所述甩水轮107甩出的冷凝水所在平面,所述多折换热器过冷段1041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甩水轮107转动所在平面平行设置,相比所述多折换热器过冷段1041 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甩水轮107转动所在平面相交或者垂直的设置方式,更能保证所述甩水轮107甩出的冷凝水最大程度地甩溅到所述多折换热器过冷段1041上,达到最佳的降温效果。
优选地,所述甩水轮107为两个,所述两个甩水轮107设置于所述压缩机舱同一侧且设置于所述过冷段1041的长度延伸方向上的两端。
在本方案中,所述两个甩水轮107设置于所述压缩机舱同一侧且设置于所述过冷段1041的长度延伸方向上的两端,也即,在所述过冷段1041的长度延伸方向上,所述两个甩水轮107并列设置于所述过冷段1041在所述空调器壳体底板106的投影区域内。对应地,所述驱动装置108也为两个,每一所述驱动装置108带动每一所述甩水轮107转动。通过设置两个所述甩水轮 107,可以更快速地将所述将引流槽105中冷凝水甩溅至所述过冷段1041外表面,且能更均匀地将引流槽105中冷凝水甩溅至所述过冷段1041外表面,达到更好的降温效果。
可以理解,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于所述过冷段1041在所述空调器壳体底板106的投影区域内设置多个所述甩水轮107及多个所述驱动装置108,以达到更好的降温效果。
优选地,所述室外换热器104为三折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104为三折换热器与所述整体式空调器100的室外风道110紧密结合,将所述室外风道110围设于所述室外换热器104内,达到更好的热交换效果。
优选地,请参阅图3,所述引流槽105形成于所述空调器壳体底板106长度方向上的任一侧边以连通所述外侧区域102和内侧区域101。
在本方案中,所述引流槽105形成于所述空调器壳体底板106长度方向上的任一侧边以连通所述外侧区域102和内侧区域101,将所述内侧区域101 的室内换热器103的冷凝水引流至所述外侧区域102,所述甩水轮107伸入所述引流槽105将所述引流槽105中冷凝水甩溅至所述室外换热器104表面。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所述引流槽105包括:一第一引流槽1051,所述第一引流槽1051连通所述内侧区域101和所述外侧区域102;一第二引流槽1052,形成于所述压缩机舱与所述室外换热器104之间并连通所述第一引流槽1051;所述甩水轮107伸入所述第二引流槽1052中。
在本方案中,所述一第一引流槽1051与所述一第二引流槽1052形成一T 形引流槽105,所述第一引流槽1051连通所述外侧区域102和内侧区域101,将所述内侧区域101的室内换热器103的冷凝水引流至所述外侧区域102的第二引流槽1052中,所述第二引流槽1052形成于所述压缩机舱与所述室外换热器104之间,所述甩水轮107也设置于所述压缩机舱与所述室外换热器 104之间伸入所述第二引流槽1052中,将所述第二引流槽1052中冷凝水更均匀地甩溅至所述室外换热器104表面。
在又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所述引流槽105包括:二第一引流槽1051,二所述第一引流槽1051均连通所述内侧区域101和所述外侧区域102;一第二引流槽1052,形成于所述压缩机舱与所述室外换热器104之间且均连通二所述第一引流槽1051;所述甩水轮107伸入所述第二引流槽1052中。
在本方案中,所述二第一引流槽1051与所述第二引流槽1052形成一H 形引流槽105,所述二第一引流槽1051连通所述外侧区域102和内侧区域101,且所述二第一引流槽1051分别设置于所述空调器壳体长度方向上的两侧边,能更多地接收所述内侧区域101的室内换热器103的形成的冷凝水,并将冷凝水引流至所述外侧区域102的第二引流槽1052中,所述第二引流槽1052 形成于所述压缩机舱与所述室外换热器104之间;所述甩水轮107也设置于所述压缩机舱与所述室外换热器104之间,伸入所述第二引流槽1052中,将所述第二引流槽1052中冷凝水更均匀地甩溅至所述室外换热器104表面。
在又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所述引流槽105包括:二第一引流槽1051,二所述第一引流槽1051均连通所述内侧区域101和所述外侧区域102;一第二引流槽1052,形成于所述压缩机舱与所述室外换热器104之间且所述第二引流槽1052两端部分别连通二所述第一引流槽1051在所述外侧区域102的端部;所述甩水轮107伸入所述第二引流槽1052中。
在本方案中,所述第二引流槽1052两端部分别连通二所述第一引流槽 1051在所述外侧区域102的端部,也即在所述空调器壳体长度方向上,以所述第二引流槽1052为边界,在图6中所示的所述第二引流槽1052右侧,也即所述内侧区域101内设置所述二第一引流槽1051,在图6中所示的所述第二引流槽1052左侧,也即所述外侧区域102内不设置所述二第一引流槽1051。在所述整体式空调器100运作过程中,只有设置在内侧区域101的所述室内换热器103才会产生冷凝水,因而只需在所述内侧区域101内设置所述二第一引流槽1051,用于接收所述内侧区域101的室内换热器103的形成的冷凝水,并将冷凝水引流至所述外侧区域102的第二引流槽1052皆可,从而节省了所述引流槽105的开设成本。
所述第二引流槽1052形成于所述压缩机舱与所述室外换热器104之间,所述甩水轮107也设置于所述压缩机舱与所述室外换热器104之间,伸入所述第二引流槽1052中,将所述第二引流槽1052中冷凝水更均匀地甩溅至所述室外换热器104表面。
在又一实施例中,所述引流槽105还可以设置成L形引流槽、小h形引流槽等各种形状的引流槽,只需保证所述引流槽105连通所述内侧区域101 与外侧区域102且保证所述甩水轮107将引流槽105中冷凝水甩溅至所述室外换热器104表面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舱,设于所述空调器壳体内部,且所述压缩机舱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空调器壳体构造成内侧区域和外侧区域,所述内侧区域中安装有室内换热器,所述外侧区域中安装有室外换热器;
所述室外换热器为多折换热器,所述多折换热器包括靠近所述空调器壳体底板的过冷段,所述过冷段自下向上朝向所述压缩机舱倾斜设置;
引流槽,形成在所述空调器壳体底板上,所述引流槽连通所述内侧区域和所述外侧区域并延伸至所述过冷段在空调器壳体底板的投影区域;
至少一甩水轮,设置于所述过冷段在空调器壳体底板的投影区域内并伸入所述引流槽内;
其中,所述引流槽用于承接冷凝水并将冷凝水引流至所述甩水轮所在位置,所述甩水轮用于将引流槽中冷凝水甩溅至所述过冷段外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整体式空调器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空调器壳体底板上,所述驱动装置输出轴连接所述甩水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整体式空调器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压缩机舱靠近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侧壁上,所述驱动装置输出轴连接所述甩水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冷段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甩水轮转动所在平面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甩水轮为两个,所述两个甩水轮设置于所述压缩机舱同一侧且设置于所述过冷段的长度延伸方向上的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换热器为三折换热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槽形成于所述空调器壳体底板长度方向上的任一侧边以连通所述外侧区域和内侧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槽包括:
一第一引流槽,所述第一引流槽连通所述内侧区域和所述外侧区域;
一第二引流槽,形成于所述压缩机舱与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并连通所述第一引流槽;
所述甩水轮伸入所述第二引流槽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槽包括:
二第一引流槽,二所述第一引流槽均连通所述内侧区域和所述外侧区域;
一第二引流槽,形成于所述压缩机舱与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且均连通二所述第一引流槽;
所述甩水轮伸入所述第二引流槽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槽包括:
二第一引流槽,二所述第一引流槽均连通所述内侧区域和所述外侧区域;
一第二引流槽,形成于所述压缩机舱与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且所述第二引流槽两端部分别连通二所述第一引流槽在所述外侧区域的端部;
所述甩水轮伸入所述第二引流槽中。
CN201820484983.4U 2018-04-04 2018-04-04 整体式空调器 Active CN2080119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84983.4U CN208011933U (zh) 2018-04-04 2018-04-04 整体式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84983.4U CN208011933U (zh) 2018-04-04 2018-04-04 整体式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11933U true CN208011933U (zh) 2018-10-26

Family

ID=638922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84983.4U Active CN208011933U (zh) 2018-04-04 2018-04-04 整体式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1193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69077A (zh) * 2018-04-04 2018-08-3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整体式空调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69077A (zh) * 2018-04-04 2018-08-3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整体式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683095U (zh) 空调器
WO2018145504A1 (zh) 翅片式蒸发器和制冷设备
CN108167970A (zh) 除湿机
CN204593595U (zh) 座吊机
CN216897531U (zh) 空调器
CN208011933U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109269071B (zh) 换热器组件和空调室内机
CN108534247A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208011903U (zh) 柜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7763111U (zh) 除湿机
CN208059133U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202955905U (zh) 空气冷却器与蒸发式冷凝器相结合的冷水机组
CN108469077A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206399049U (zh) 过冷结构及采用其的空调
CN213841121U (zh) 吊顶式空调室内机
CN207688307U (zh) 除湿机
CN207688288U (zh) 除湿机
CN207407505U (zh) 一种冷凝水循环系统及其空调
CN112594780A (zh) 一种角挂式空调器
CN206875670U (zh) 一种智能散热交换机
CN207688289U (zh) 除湿机
CN208205201U (zh) 柜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7688312U (zh) 除湿机
CN207763137U (zh) 除湿机
CN207570018U (zh) 空调挂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