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02227U - 自适应鞋履 - Google Patents

自适应鞋履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02227U
CN208002227U CN201721112258.6U CN201721112258U CN208002227U CN 208002227 U CN208002227 U CN 208002227U CN 201721112258 U CN201721112258 U CN 201721112258U CN 208002227 U CN208002227 U CN 2080022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mer
vamp
shoes
adaptive
sty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1225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韬熹
黄为民
陈雅卉
游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LICONG NEW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LICONG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LICONG NEW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LICONG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11225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022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022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022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履,具体是一种能够适应不同脚形的自适应鞋履。包括有:鞋面,以弹性面料为材料并能够包裹脚部;定型聚合物,以覆盖或浸入融合的方式复合在鞋面侧面和底面;所述定型聚合物的材料能够在50-80℃变软并塑性变形;鞋底部分,贴合于鞋面与定型聚合物的复合体的底面下方,用于防滑、耐磨及减震。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鞋体上设置在适宜温度下可塑性变形的部分,使得鞋体能够在一定温度下随脚部形状变形,从而提高了鞋体的适应性,方便了穿戴。

Description

自适应鞋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履,具体是一种能够适应不同脚形的自适应鞋履。
背景技术
目前,在市场上常见的运动鞋、休闲鞋、高跟鞋甚至拖鞋,无一例外都是统一形状,在初期穿着过程中,用户总会遭受一个不同程度的适应过程。因为一般鞋子的形状不可能与用户的脚形完全匹配,某些部位挤脚、滑动是非常常见的脚型与鞋型的不匹配现象。往往这个适应的过程需要好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尤其在现在的电子商务市场,试穿这个过程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大大提高了买到不舒适鞋子的可能性。如若买到了非常不合脚的鞋子,尤其是运动鞋、高跟鞋等对舒适度要求高的鞋款,有可能会造成脚部的受伤,有些甚至是永久性的。
通常来说,在现在的市场上比较高端的提高鞋类穿着体验的技术,例如NikeFlyknit系列、Adidas Primeknit系列,都是将类似于编织网面的弹性结构运用到了鞋面材料上,从而将鞋面的穿着感提高到了类似袜子的级别。但是其覆盖面仅仅为鞋面,与脚底接触的部分和整个鞋底还是用的传统材料,并没有很好的形状贴合性。更重要的是,当脱下这些运用了Flyknit或者Primeknit技术的鞋子,这些编织网面会马上弹回其初始形状,意味着在穿着时始终会有压力作用在用户的脚面上,一旦这些压力过大,便会引起用户的脚部不适,例如血液的流通不畅等。从鞋的尺寸的角度来说,此类鞋子还是延续了传统的尺码系统,故有一小部分特殊用户的脚还是会存在大一码偏大、小一码偏小的尴尬情况。所以从根本上说,虽然解决了局部的脚与鞋的形状贴合问题,这类技术的运用还是只能归类于脚去适应鞋,并没有带给消费者一个革命性的穿着体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适应不同脚部形状,使用方便的自适应鞋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适应鞋履,包括有:
鞋面,以弹性面料为材料并能够包裹脚部;
定型聚合物,以覆盖或浸入融合的方式复合在鞋面侧面和底面;所述定型聚合物的材料能够在50-80℃变软并塑性变形,并能够在50℃以下失去塑性而定型;即在50-80℃时定型聚合物变软,可塑性变形适应使用者的脚形,随后冷却到人体温度后,此定型聚合物失去塑性而定型,达到局部的形状适应脚部形状;
鞋底部分,贴合于鞋面与定型聚合物的复合体的底面下方,用于防滑、耐磨及减震。
优选的,所述鞋底部分包括贴合在鞋面与定型聚合物的复合体的底面下方的整片聚合物垫层或多个独立的小片聚合物垫层。
优选的,所述鞋底部分包括有贴合在鞋面与定型聚合物的复合体的底面的聚合物中底层,聚合物中底层的材料能够在50-80℃变软并塑性变形,并能够在50℃以下失去塑性而定型,聚合物中底层底面贴合有整片聚合物垫层或多个独立的小片聚合物垫层。
优选的,所述聚合物中底层为整片材料或由多个独立的小片材料组成。
优选的,所述聚合物中底层为整片材料,其中部有若干孔洞或者切割槽,用于提高聚合物中底层在鞋长方向的拉伸能力;
优选的,在鞋面和鞋底部分的中部连接有环绕的绑带,所述绑带的两端通过搭扣或绳结连接,来加固鞋面,以有效提高鞋面的包裹性,保证用者脚不容易在鞋内部滑动。
优选的,鞋面的材料是天然纤维、人造纤维或者两者任意比例的混纺材料。
优选的,所述聚合物垫层是由橡胶(包括热塑性橡胶、热塑弹性橡胶)或硅胶制成,或者由包含橡胶或硅胶的混合材料制成。
优选的,定型聚合物和/或聚合物中底层的材料为软化温度在50℃至80℃之间的发泡或非发泡的热塑或热固性聚合物,或混合物(例如聚氨酯(PU)、热塑性聚氨酯(TPU)、热塑性橡胶(TPR)、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硅胶或橡胶和聚氨酯或聚己内酯(PCL)的混合物等),厚度范围为0.1 mm至20 mm。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自适应鞋履,包括有:
鞋面,以弹性面料为材料并能够包裹脚部;
聚合物中底层,贴合于所述鞋面的底面下方;聚合物中底层的材料能够在50-80oC变软并塑性变形,并能够在50oC以下失去塑性而定型;
定型聚合物,以覆盖或浸入融合的方式复合在鞋面侧面、聚合物中底层的侧面及聚合物中底层的底面;所述定型聚合物的材料能够在50-80oC变软并塑性变形,并能够在50oC以下失去塑性而定型;
聚合物垫层,贴合在定型聚合物的底面,为整片结构或多个独立的小片结构。
优选的,所述聚合物中底层中部有若干孔洞或者切割槽,用于提高聚合物中底层在鞋长方向的拉伸能力。
优选的,所述鞋面的材料是天然纤维、人造纤维或者两者任意比例的混纺材料。
优选的,所述所述聚合物垫层是由橡胶或硅胶制成,或者由包含橡胶或硅胶的混合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定型聚合物和聚合物中底层的材料为软化温度在50oC至80oC之间的发泡或非发泡的热塑或热固性聚合物,或混合物。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鞋体上设置在适宜温度下可塑性变形的部分,使得鞋体能够在一定温度下随脚部形状变形,从而提高了鞋体的适应性,方便了穿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类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类实施例的一种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类实施例的另一种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类实施例的鞋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类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类实施例的一种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类实施例的另一种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类实施例的鞋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类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类实施例的一种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类实施例的另一种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类实施例的鞋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四类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四类实施例的一种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第四类实施例的另一种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第四类实施例的鞋面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第五类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第五类实施例的一种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第五类实施例的另一种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第五类实施例的鞋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自适应鞋履的第一类设计。包括鞋面1、定型聚合物2、鞋底部分3。鞋面的侧面和底面覆盖或浸入融合定型聚合物2(斜线填充部分),厚度为0.1 mm至10 mm。一旦加热至50℃或以上温度,这层聚合物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的脚形(包括脚宽与脚长)。随后冷却到人体温度及以下后,此定型聚合物2固定住相应部位(侧面与底面)的脚型,达到局部的形状贴合。鞋底部分3可以由一整片或多小片聚合物垫层31组成,图2和图3展示了两种聚合物垫层设计,前者由前后多片组成,而后者只有前后各一片。
如图5-图8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自适应鞋履的第二类设计。包括鞋面1、定型聚合物2、鞋底部分31和连接斜面的单向拉伸布及绑带4。鞋面的侧面和底面覆盖或浸入融合定型聚合物2(斜线填充部分),厚度为0.1 mm至10 mm。一旦加热至50℃或以上温度,这层聚合物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的脚形(包括脚宽与脚长)。随后冷却到人体温度及以下后,此定型聚合物2固定住相应部位(侧面与底面)的脚型,达到局部的形状贴合。鞋底部分3可以由一整片或多小片聚合物垫层31组成,图6和图7展示了两种聚合物垫层设计,前者由前后多片组成,而后者只有前后各一片。鞋底中部环绕一层单向拉伸布,只在鞋长方向可拉并且延伸到鞋面,通过尼龙搭扣、鞋带或打结等加固设计绑定,从而提高鞋面在鞋宽方向(不可拉)对用户脚部的包裹性。
如图9-图1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自适应鞋履的第三类设计。其鞋面的侧面和底面覆盖或浸入融合定型聚合物2。鞋底部分包括有贴合在鞋面与定型聚合物的复合体的底面的聚合物中底层32,采用受热软化聚合物制做,一旦加热聚合物中底层至50℃或以上温度,此聚合物中底层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的脚形(包括脚宽与脚底轮廓)。随后冷却到人体温度及以下后,此聚合物中底层固定住相应部分的脚型,达到鞋对脚的形状贴合。聚合物垫层31贴合在聚合物中底层32的底面,直接接触地面,图10和图11展示了两种不同的聚合物垫层设计。其中在图11中,聚合物中底层的中部设置有多个孔洞33,用于提高整片聚合物中底层在鞋长方向的拉伸能力,使其可以更加轻易的被拉长。
如图13至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自适应鞋履的第四类设计。鞋底部分3的前掌和后掌各有一片聚合物中底层32,并且向上延伸到侧面。故在脚掌略宽的用户试穿时,向上延伸的聚合物中底层部分可以被脚掌压平,从而起到宽度贴合的效果。鞋面1材料为双向弹性织布材料,并且在侧面及中底部分复合定型聚合物2。故用户的脚面轮廓可以由此聚合物层很好的匹配。聚合物中底层的表面加固一层单向拉伸弹性布料并只是在鞋长方向可拉。在鞋面1和鞋底部分3的中部连接环绕的绑带4,此外,通过尼龙搭扣、鞋带或打结等加固设计可以提高鞋面对用户的脚的包裹性。当用户的脚略长于此鞋时,聚合物中底层配合单向拉伸弹性布料,可以使此鞋拉长适应用户的脚长,同时在鞋宽方向(不可拉伸)又保持了很好的包裹性。故用户的脚宽、脚底轮廓与脚长均可以通过此设计被此鞋很好的贴合。
如图17-图20,是本实用新型的自适应鞋履的第五类设计。其与第三类设计的区别是,聚合物中底层32直接贴合在鞋面1的内底部,而定型聚合物2(图中阴影部分)复合在鞋面1侧面、聚合物中底层32侧面和聚合物中底层32底面;在定型聚合物底面再贴合聚合物垫层31。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包括方案1-1至方案1-9。
方案1-1,一种自适应鞋履,包括以下设计:
a. 鞋面1材料为棉质双向可拉伸的弹性织布;
b. 鞋面的侧面与底面覆盖或融合一层厚度为0.1 mm - 5 mm的聚氨酯(PU)定型聚合物2,一旦加热至50℃或以上温度即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形;
c. 鞋底部分3贴合一整片厚度为0.2 mm - 5 mm的聚合物垫层,提高鞋底抓地力和耐磨性。
方案1-2,一种自适应鞋履,包括以下设计:
a. 鞋面1材料为人造化纤双向可拉伸弹性织布;
b. 鞋面的侧面和底面覆盖或融合一层0.2 mm - 3 mm厚的热塑性聚氨酯(TPU)定型聚合物2,一旦加热至65℃或以上温度即变软,冷却至体温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形;
c. 鞋底部分3面前后各贴合一片厚度为0.5 mm -10 mm的硅胶聚合物垫层,提高鞋底抓地力和耐磨性。
方案1-3,一种自适应鞋履,包括以下设计:
a. 鞋面1材料为人造纤维与天然纤维的混纺双向弹性织布;
b. 鞋面的侧面和底面覆盖或融合一层0.2 mm – 10 mm厚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定型聚合物2,一旦加热至60℃或以上温度即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形;
c. 鞋底部分3面贴合多小片厚度为2 mm - 15 mm的橡胶或硅胶聚合物垫层,提高鞋底抓地力、耐磨和减震性。
方案1-4,一种自适应鞋履,包括以下设计:
a. 鞋面1材料为棉质双向可拉伸的弹性织布;
b. 鞋面的侧面和底面覆盖或融合一层厚度为0.1 mm - 3 mm的硅胶与热塑性聚氨酯(TPU)的混合物为定型聚合物2,一旦加热至65℃或以上温度即变软,在冷却至体温及以下后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形;
c. 鞋底部分3贴合一整片厚度为0.2 mm -5 mm橡胶聚合物垫层,提高鞋底抓地力、耐磨和减震性。
方案1-5,一种自适应鞋履,包括以下设计:
a. 鞋面1材料为人造化纤双向可拉伸弹性织布;
b. 鞋面的侧面和底面覆盖或融合一层0.2 mm - 5 mm厚的硅胶与热熔胶的混合物为定型聚合物2,一旦加热至55℃或以上温度即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形;
c. 鞋底部分3前后各贴合一片厚度为0.5 mm -10 mm橡胶聚合物垫层。
方案1-6,一种自适应鞋履,包括以下设计:
a. 鞋面1材料为人造纤维与天然纤维的混纺双向弹性织布;
b. 鞋面的侧面和底面覆盖或融合一层0.2 mm – 10 mm厚的硅胶与聚己内酯(PCL)的混合物为定型聚合物2,一旦加热至65℃或以上温度即变软,在冷却至体温及以下后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形;
c. 鞋底部分3贴合多小片厚度为2 mm - 15 mm橡胶聚合物垫层。
方案1-7,一种自适应鞋履,包括以下设计:
a. 鞋面材料为棉质双向可拉伸的弹性织布;
b. 鞋面的侧面和底面覆盖或融合一层0.1 mm - 3 mm的的橡胶与热塑性聚氨酯(TPU)的混合物为定型聚合物2,一旦加热至70℃或以上温度即变软,冷却至体温后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形;
c. 鞋底部分3贴合一整片厚度为0.2 mm - 5 mm的橡胶聚合物垫层,提高鞋底抓地力和耐磨性。
方案1-8,一种自适应鞋履,包括以下设计:
a. 鞋面材料为人造化纤双向可拉伸弹性织布;
b. 鞋面的侧面和底面覆盖或融合一层0.2 mm - 5 mm厚的橡胶与热熔胶的混合物为定型聚合物2,一旦加热至60℃或以上温度即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形;
c. 鞋底部分3前后各贴合一片厚度为0.5 mm - 10 mm的橡胶聚合物垫层。
方案1-9,一种自适应鞋履,包括以下设计:
a. 鞋面材料为人造纤维与天然纤维的混纺双向弹性织布;
b. 鞋面的侧面和底面覆盖或融合一层0.2 mm – 10 mm厚的橡胶与聚己内酯(PCL)的混合物为定型聚合物2,一旦加热至65℃或以上温度即变软,冷却至体温左右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形;
c. 鞋底部分3贴合多小片厚度为2 mm - 15 mm的橡胶聚合物垫层。
实施例二,包括方案2-1至方案2-9
方案2-1,一种自适应鞋履,包括以下设计:
a. 鞋面1材料为纯棉质双向弹性织布;
b. 鞋面的侧面和底面全部或仅中部覆盖或融合一层0.2 mm – 10 mm厚的聚氨酯(PU)为定型聚合物2,一旦加热至55℃或以上温度即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形;
c. 鞋底部分贴合一整片厚度为0.2 mm - 5 mm的橡胶聚合物垫层31。
d. 定型聚合物的聚氨酯层外部包裹一层化学(人造)纤维单向拉伸弹性布料4延伸到鞋面,并用尼龙搭扣加固鞋面包裹性;
方案2-2,一种自适应鞋履,包括以下设计:
a. 鞋面1材料为人造化纤双向弹性织布;
b. 鞋面的侧面和底面全部或仅中部覆盖或融合一层0.2 mm – 15 mm厚的热塑性聚氨酯(TPU)为定型聚合物2,一旦加热至65℃或以上温度即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形;
c. 鞋底面贴合多小片厚度为0.5 mm - 10 mm的橡胶或硅胶防滑耐磨减震层31。
d. 定型聚合物的聚氨酯层外部包裹一层纯棉质单向拉伸弹性布料4延伸到鞋面,并用尼龙搭扣加固鞋面包裹性;
方案2-3,一种自适应鞋履,包括以下设计:
a. 鞋面1材料为人造纤维与天然纤维的混纺双向弹性织布;
b. 鞋面的侧面和底面全部或仅中部覆盖或融合一层0.2 mm - 5.0 mm厚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为定型聚合物2,一旦加热至60℃或以上温度即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形;
c. 鞋底面贴合多小片厚度为2 mm - 15 mm的橡胶或硅胶聚合物垫层31。
d. 定型聚合物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层外部包裹一层人造纤维与天然纤维的混纺的单向拉伸弹性布料4延伸到鞋面,并添加鞋带设计加固鞋面包裹性;
方案2-4
一种自适应鞋履,包括以下设计:
a. 鞋面1材料为纯棉质双向弹性织布;
b. 鞋面的侧面和底面全部或仅中部覆盖或融合一层0.2 mm – 10 mm厚的聚氨酯(PU)为定型聚合物2,一旦加热至50℃或以上温度即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形;
c. 鞋底面贴合一整片厚度为0.2 mm - 5 mm的硅胶或橡胶聚合物垫层31。
d. 定型聚合物的聚氨酯层外部包裹一层化学(人造)纤维单向拉伸弹性布料4延伸到鞋面,并用尼龙搭扣加固鞋面包裹性;
方案2-5
一种自适应鞋履,包括以下设计:
a. 鞋面1材料为人造化纤双向弹性织布;
b. 鞋面的侧面和底面全部或仅中部覆盖或融合一层0.2 mm – 15 mm厚的热塑性聚氨酯(TPU)为定型聚合物2,一旦加热至65℃或以上温度即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形;
c. 鞋底面贴合多小片厚度为0.5 mm - 10 mm的硅胶或橡胶聚合物垫层31。
d. 定型聚合物的聚氨酯层外部包裹一层纯棉质单向拉伸弹性布料4延伸到鞋面,并用尼龙搭扣加固鞋面包裹性;
方案2-6
一种自适应鞋履,包括以下设计:
a. 鞋面1材料为人造纤维与天然纤维的混纺双向弹性织布;
b. 鞋面的侧面和底面全部或仅中部覆盖或融合一层0.2 mm - 5.0 mm厚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为定型聚合物2,一旦加热至60℃或以上温度即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形;
c. 鞋底面贴合多小片厚度为2 mm - 15 mm的硅胶或橡胶聚合物垫层31。
d. 定型聚合物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层外部包裹一层人造纤维与天然纤维的混纺的单向拉伸弹性布料4延伸到鞋面,并添加鞋带设计加固鞋面包裹性;
方案2-7
一种自适应鞋履,包括以下设计:
a. 鞋面1材料为纯棉质双向弹性织布;
b. 鞋面的侧面和底面全部或仅中部覆盖或融合一层0.2 mm – 10 mm厚的聚氨酯(PU)为定型聚合物2,一旦加热至50℃或以上温度即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形;
c. 鞋底面贴合一整片厚度为0.2 mm - 5mm的硅胶或橡胶聚合物垫层31。
d. 定型聚合物的聚氨酯层外部包裹一层化学(人造)纤维单向拉伸弹性布料4延伸到鞋面,并用尼龙搭扣加固鞋面包裹性;
方案2-8
一种自适应鞋履,包括以下设计:
a. 鞋面1材料为人造化纤双向弹性织布;
b. 鞋面的侧面和底面全部或仅中部覆盖或融合一层0.2 mm – 15 mm厚的热塑性聚氨酯(TPU)为定型聚合物2,一旦加热至65℃或以上温度即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形;
c. 鞋底面贴合多小片厚度为0.5 mm - 10 mm的硅胶或橡胶聚合物垫层31。
c. 定型聚合物的聚氨酯层外部包裹一层纯棉质单向拉伸弹性布料4延伸到鞋面,并用尼龙搭扣加固鞋面包裹性;
方案2-9
一种自适应鞋履,包括以下设计:
a. 鞋面1材料为人造纤维与天然纤维的混纺双向弹性织布;
b. 鞋面的侧面和底面全部或仅中部覆盖或融合一层0.2 mm - 5.0 mm厚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为定型聚合物2,一旦加热至60℃或以上温度即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形;
c. 鞋底面贴合多小片厚度为2 mm - 15 mm的硅胶或橡胶聚合物垫层31。
d. 定型聚合物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层外部包裹一层人造纤维与天然纤维的混纺的单向拉伸弹性布料4延伸到鞋面,并添加鞋带设计加固鞋面包裹性。
实施例三,包括方案3-1至方案3-9
方案3-1
一种自适应鞋履,包括以下设计:
a. 鞋面1材料为纯棉质双向弹性织布;
b. 鞋面的侧面和底面全部或仅中部覆盖或融合一层0.15 mm – 2 mm厚的聚氨酯(PU)为定型聚合物2,一旦加热至50℃及以上温度即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形;
c. 鞋底部分贴合一片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泡沫底作为聚合物中底层32,此泡沫底在加热至60℃及以上温度即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底形状,并在中底部分设计出均匀交错排列的孔洞或类似的设计,以提高此大底在鞋长方向的拉伸性;
d. 泡沫底底面贴合一片厚度为0.5 mm - 10 mm的硅胶聚合物垫层31。
方案3-2
一种自适应鞋履,包括以下设计:
a. 鞋面1材料为人造化纤双向弹性织布;
b. 鞋面的侧面和底面全部或仅中部覆盖或融合一层0.15 mm – 1.5 mm厚的热塑性聚氨酯(TPU)为定型聚合物2,一旦加热至65℃及以上温度即变软,冷却至体温及以下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形;
c.鞋底部分贴合前后各一片聚氨酯(PU)泡沫底作为聚合物中底层32,此泡沫在加热至50℃及以上温度即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底形状;
d. 泡沫底底面前后各贴合一片厚度为0.5 mm - 10 mm的硅胶聚合物垫层31。
方案3-3
一种自适应鞋履,包括以下设计:
a. 鞋面1材料为人造纤维与天然纤维的混纺双向弹性织布;
b. 鞋面的侧面和底面全部或仅中部覆盖或融合一层0.15 mm – 1 mm厚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为定型聚合物2,一旦加热至60℃及以上温度即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形;
c. 鞋底部分贴合多小片由硅胶与热塑性聚氨酯(TPU)的混合材料制成的作为聚合物中底层(非发泡材料)32,此由多小片组合成的聚合物中底层在加热至55℃及以上温度即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底形状;
d.聚合物中底层底面贴合多小片厚度为2 mm -15 mm的橡胶或硅胶聚合物垫层31。
方案3-4
一种自适应鞋履,包括以下设计:
a. 鞋面1材料为纯棉质双向弹性织布;
b. 鞋面的侧面和底面全部或仅中部覆盖或融合一层0.15 mm – 2 mm厚的聚氨酯(PU)为定型聚合物2,一旦加热至50℃及以上温度即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形;
c. 鞋底部分贴合一片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泡沫底作为聚合物中底层32,此泡沫在加热至60℃及以上温度即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底形状,并在中底部分设计出均匀交错排列的孔洞或类似的设计,以提高聚合物中底层在鞋长方向的拉伸性;
d. 泡沫底底面贴合一整片厚度为0.2 mm - 5mm的硅胶或橡胶聚合物垫层31。
方案3-5
一种自适应鞋履,包括以下设计:
a. 鞋面1材料为人造化纤双向弹性织布;
b. 鞋面的侧面和底面全部或仅中部覆盖或融合一层0.15 mm – 1.5 mm厚的热塑性聚氨酯(TPU)为定型聚合物2,一旦加热至65℃及以上温度即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形;
c.鞋底部分贴合前后各一片聚氨酯(PU)泡沫底作为聚合物中底层32,此泡沫在加热至55℃及以上温度即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底形状;
d. 泡沫底底面前后各贴合一片厚度为2 mm - 15 mm的硅胶或橡胶聚合物垫层31。
方案3-6
一种自适应鞋履,包括以下设计:
a. 鞋面1材料为人造纤维与天然纤维的混纺双向弹性织布;
b. 鞋面的侧面和底面全部或仅中部覆盖或融合一层0.15 mm – 1 mm厚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为定型聚合物2,一旦加热至60℃及以上温度即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形;
c. 鞋底部分贴合多小片由硅胶与热塑性聚氨酯(TPU)的混合材料作为聚合物中底层(非发泡材料)32,此由多小片组合成的聚合物中底层在加热至58℃及以上温度即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底形状;
d.聚合物中底层底面贴合多小片厚度为0.5 mm - 10 mm的硅胶或橡胶聚合物垫层31。
方案3-7
一种自适应鞋履,包括以下设计:
a. 鞋面1材料为纯棉质双向弹性织布;
b. 鞋面的侧面和底面全部或仅中部覆盖或融合一层0.15 mm – 2 mm厚的聚氨酯(PU)为定型聚合物2,一旦加热至55℃及以上温度即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形;
c. 鞋底部分贴合一片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泡沫底作为聚合物中底层32,此泡沫在加热至60℃及以上温度即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底形状,并在中底部分设计出均匀交错排列的孔洞或类似的设计,以提高此大底在鞋长方向的拉伸性;
d. 泡沫底底面贴合一整片厚度为0.2 mm - 5mm的硅胶或橡胶聚合物垫层31。
方案3-8
一种自适应鞋履,包括以下设计:
a. 鞋面1材料为人造化纤双向弹性织布;
b. 鞋面的侧面和底面全部或仅中部覆盖或融合一层0.15 mm – 1.5 mm厚的热塑性聚氨酯(TPU)为定型聚合物2,一旦加热至65℃及以上温度即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形;
c.鞋底部分贴合前后各一片聚氨酯(PU)泡沫底作为聚合物中底层32,此泡沫在加热至55℃及以上温度即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底形状;
d. 泡沫底底面前后各贴合一片厚度为2 mm - 15 mm的硅胶或橡胶聚合物垫层31。
方案3-9
一种自适应鞋履,包括以下设计:
a. 鞋面1材料为人造纤维与天然纤维的混纺双向弹性织布;
b. 鞋面的侧面和底面全部或仅中部覆盖或融合一层0.15 mm – 1 mm厚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为定型聚合物2,一旦加热至60℃及以上温度即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形;
c. 鞋底部分贴合多小片由硅胶与热塑性聚氨酯(TPU)的混合材料作为聚合物中底层(非发泡材料)32,此由多小片组合成的大底在加热至58℃及以上温度即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底形状;
d.聚合物中底层底面贴合多小片厚度为0.5 mm - 10 mm的硅胶或橡胶聚合物垫层31。
实施例四,包括方案4-1至方案4-9
方案4-1
一种自适应鞋履,包括以下设计:
a. 鞋面1材料为纯棉质双向弹性织布;
b. 鞋面的侧面和底面全部或仅中部覆盖或融合一层0.15 mm – 1.5 mm厚的聚氨酯(PU)为定型聚合物2,一旦加热至55℃及以上温度即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形;
c. 鞋底部分贴合一片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泡沫底作为聚合物中底层32,此泡沫在加热至60℃及以上温度即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底形状,并在中底部分设计出均匀交错排列的孔洞或类似的设计,以提高此大底在鞋长方向的拉伸性;
d. 泡沫底底面贴合一片厚度为0.2 mm - 5 mm的硅胶或橡胶聚合物垫层31。
e. 定型聚合物的聚氨酯层外部包裹一层化学(人造)纤维单向拉伸弹性布料4延伸到鞋面,并用尼龙搭扣加固鞋面包裹性。
方案4-2
一种自适应鞋履,包括以下设计:
a. 鞋面1材料为人造化纤双向弹性织布;
b. 鞋面的侧面和底面全部或仅中部覆盖或融合一层0.15 mm – 2 mm厚的热塑性聚氨酯(TPU)为定型聚合物2,一旦加热至65℃及以上温度即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形;
c.鞋底部分贴合前后各一片聚氨酯(PU)泡沫底作为聚合物中底层32,此泡沫在加热至55℃及以上温度即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底形状;
d. 泡沫底底面前后各贴合一片厚度为0.5 mm - 10 mm的硅胶聚合物垫层31,提高鞋底抓地力和耐磨性。
e. 定型聚合物的热塑性聚氨酯层外部包裹一层纯棉质单向拉伸弹性布料4延伸到鞋面,并用尼龙搭扣加固鞋面包裹性。
方案4-3
一种自适应鞋履,包括以下设计:
a. 鞋面1材料为人造纤维与天然纤维的混纺双向弹性织布;
b. 鞋面的侧面和底面全部或仅中部覆盖或融合一层0.1 mm – 1 mm厚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为定型聚合物2,一旦加热至60℃及以上温度即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形;
c. 鞋底部分贴合多小片由硅胶与热塑性聚氨酯(TPU)的混合材料制成的大底(非发泡材料)32,此由多小片组合成的大底在加热至58℃及以上温度即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底形状;
d. 聚合物中底层底面贴合多小片厚度为2 mm - 15 mm的硅胶或橡胶聚合物垫层31。
e. 定型聚合物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层外部包裹一层人造纤维与天然纤维的混纺的单向拉伸弹性布料4延伸到鞋面,并添加鞋带设计加固鞋面包裹性。
方案4-4
一种自适应鞋履,包括以下设计:
a. 鞋面1材料为纯棉质双向弹性织布;
b. 鞋面的侧面和底面全部或仅中部覆盖或融合一层0.15 mm – 1.5 mm厚的聚氨酯(PU)为定型聚合物2,一旦加热至55℃及以上温度即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形;
c. 鞋底部分贴合一片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泡沫底作为聚合物中底层32,此泡沫在加热至60℃及以上温度即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底形状,并在中底部分设计出均匀交错排列的孔洞或类似的设计,以提高此大底在鞋长方向的拉伸性;
d. 泡沫底底面贴合一整片厚度为0.2 mm - 5mm的硅胶或橡胶聚合物垫层31。
e. 定型聚合物的聚氨酯层外部包裹一层化学(人造)纤维单向拉伸弹性布料4延伸到鞋面,并用尼龙搭扣加固鞋面包裹性。
方案4-5
一种自适应鞋履,包括以下设计:
a. 鞋面1材料为人造化纤双向弹性织布;
b. 鞋面的侧面和底面全部或仅中部覆盖或融合一层0.15 mm – 2 mm厚的热塑性聚氨酯(TPU)为定型聚合物2,一旦加热至65℃及以上温度即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形;
c.鞋底部分贴合前后各一片聚氨酯(PU)泡沫底作为聚合物中底层32,此泡沫在加热至55℃及以上温度即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底形状;
d. 泡沫底底面前后各贴合一片厚度为2 mm -15 mm的硅胶或橡胶聚合物垫层31。
e. 定型聚合物的热塑性聚氨酯层外部包裹一层纯棉质单向拉伸弹性布料4延伸到鞋面,并用尼龙搭扣加固鞋面包裹性。
方案4-6
一种自适应鞋履,包括以下设计:
a. 鞋面1材料为人造纤维与天然纤维的混纺双向弹性织布;
b. 鞋面的侧面和底面全部或仅中部覆盖或融合一层0.1 mm – 1 mm厚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为定型聚合物2,一旦加热至60℃及以上温度即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形;
c. 鞋底部分贴合多小片由硅胶与热塑性聚氨酯(TPU)的混合材料制成的大底(非发泡材料)32,此由多小片组合成的大底在加热至58℃及以上温度即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底形状;
d. 聚合物中底层底面贴合多小片厚度为0.5 mm -10 mm的硅胶或橡胶聚合物垫层31。
e. 定型聚合物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层外部包裹一层人造纤维与天然纤维的混纺的单向拉伸弹性布料4延伸到鞋面,并添加鞋带设计加固鞋面包裹性。
方案4-7
一种自适应鞋履,包括以下设计:
a. 鞋面1材料为纯棉质双向弹性织布;
b. 鞋面的侧面和底面全部或仅中部覆盖或融合一层0.15 mm – 1.5 mm厚的聚氨酯(PU)为定型聚合物2,一旦加热至55℃及以上温度即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形;
c. 鞋底部分贴合一片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泡沫底作为聚合物中底层32,此泡沫在加热至60℃及以上温度即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底形状,并在中底部分设计出均匀交错排列的孔洞或类似的设计,以提高此大底在鞋长方向的拉伸性;
d. 泡沫底底面贴合一整片厚度为0.2 mm -5mm的硅胶或橡胶聚合物垫层31。
e. 定型聚合物的聚氨酯层外部包裹一层化学(人造)纤维单向拉伸弹性布料4延伸到鞋面,并用尼龙搭扣加固鞋面包裹性。
方案4-8
一种自适应鞋履,包括以下设计:
a. 鞋面1材料为人造化纤双向弹性织布;
b. 鞋面的侧面和底面全部或仅中部覆盖或融合一层0.15 mm – 2 mm厚的热塑性聚氨酯(TPU)为定型聚合物2,一旦加热至65℃及以上温度即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形;
c.鞋底部分贴合前后各一片聚氨酯(PU)泡沫底作为聚合物中底层32,此泡沫在加热至55℃及以上温度即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底形状;
d. 泡沫底底面前后各贴合一片厚度为2 mm -15 mm的硅胶或橡胶聚合物垫层31。
e. 定型聚合物的热塑性聚氨酯层外部包裹一层纯棉质单向拉伸弹性布料4延伸到鞋面,并用尼龙搭扣加固鞋面包裹性。
方案4-9
一种自适应鞋履,包括以下设计:
a. 鞋面1材料为人造纤维与天然纤维的混纺双向弹性织布;
b. 鞋面的侧面和底面全部或仅中部覆盖或融合一层0.1 mm – 1 mm厚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为定型聚合物2,一旦加热至60℃及以上温度即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形;
c. 鞋底部分贴合多小片由硅胶与热塑性聚氨酯(TPU)的混合材料制成的大底(非发泡材料)32,此由多小片组合成的大底在加热至58℃及以上温度即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底形状;
d. 聚合物中底层底面贴合多小片厚度为0.5 mm -10 mm的硅胶或橡胶聚合物垫层31。
e. 定型聚合物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层外部包裹一层人造纤维与天然纤维的混纺的单向拉伸弹性布料4延伸到鞋面,并添加鞋带设计加固鞋面包裹性。
实施例五,包括方案5-1至方案5-9
方案5-1
一种自适应鞋履,包括以下设计:
a. 鞋面1材料为纯棉质双向弹性织布;
b. 鞋面的侧面和底面全部或仅中部覆盖或融合一层0.15 mm – 1.5 mm厚的聚氨酯(PU)为定型聚合物2,一旦加热至55℃及以上温度即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形;
c. 鞋底内部贴合一片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泡沫底作为聚合物鞋垫层32,直接与用户的脚接触,此泡沫在加热至60℃及以上温度即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底形状,并在中底部分设计出均匀交错排列的孔洞或类似的设计,以提高此大底在鞋长方向的拉伸性;
d.鞋底贴合一片厚度为0.2 mm - 5 mm的硅胶或橡胶聚合物垫层31。
方案5-2
一种自适应鞋履,包括以下设计:
a. 鞋面1材料为人造化纤双向弹性织布;
b. 鞋面的侧面和底面全部或仅中部覆盖或融合一层0.15 mm – 2 mm厚的热塑性聚氨酯(TPU)为定型聚合物2,一旦加热至65℃及以上温度即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形;
c.鞋底内部部分贴合前后各一片聚氨酯(PU)泡沫底作为聚合物鞋垫层32,直接与用户的脚接触,此泡沫在加热至55℃及以上温度即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底形状;
d. 鞋底前后各贴合一片厚度为0.5 mm - 10 mm的硅胶聚合物垫层,提高鞋底抓地力和耐磨性31。
方案5-3
一种自适应鞋履,包括以下设计:
a. 鞋面1材料为人造纤维与天然纤维的混纺双向弹性织布;
b. 鞋面的侧面和底面全部或仅中部覆盖或融合一层0.1 mm – 1 mm厚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为定型聚合物2,一旦加热至60℃及以上温度即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形;
c. 鞋底内部贴合多小片由硅胶与热塑性聚氨酯(TPU)的混合材料制成的鞋垫层(非发泡材料)32,直接与用户脚接触,此由多小片组合成的大底在加热至58℃及以上温度即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底形状;
d. 鞋底贴合多小片厚度为2 mm - 15 mm的硅胶或橡胶聚合物垫层31。
方案5-4
一种自适应鞋履,包括以下设计:
a. 鞋面1材料为纯棉质双向弹性织布;
b. 鞋面的侧面和底面全部或仅中部覆盖或融合一层0.15 mm – 1.5 mm厚的聚氨酯(PU)为定型聚合物2,一旦加热至55℃及以上温度即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形;
c. 鞋底内部贴合一片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泡沫底作为聚合物鞋垫层32,此泡沫在加热至60℃及以上温度即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底形状,并在中底部分设计出均匀交错排列的孔洞或类似的设计,以提高此大底在鞋长方向的拉伸性;
d. 鞋底贴合一整片厚度为0.2 mm - 5mm的硅胶或橡胶聚合物垫层31。
方案5-5
一种自适应鞋履,包括以下设计:
a. 鞋面1材料为人造化纤双向弹性织布;
b. 鞋面的侧面和底面全部或仅中部覆盖或融合一层0.15 mm – 2 mm厚的热塑性聚氨酯(TPU)为定型聚合物2,一旦加热至65℃及以上温度即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形;
c.鞋底内部贴合前后各一片聚氨酯(PU)泡沫底作为聚合物鞋垫层32,直接与用户的脚接触,此泡沫在加热至55℃及以上温度即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底形状;
d. 鞋底前后各贴合一片厚度为2 mm -15 mm的硅胶或橡胶聚合物垫层31。
方案5-6
一种自适应鞋履,包括以下设计:
a. 鞋面1材料为人造纤维与天然纤维的混纺双向弹性织布;
b. 鞋面的侧面和底面全部或仅中部覆盖或融合一层0.1 mm – 1 mm厚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为定型聚合物2,一旦加热至60℃及以上温度即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形;
c. 鞋底内部贴合多小片由硅胶与热塑性聚氨酯(TPU)的混合材料制成的鞋垫层(非发泡材料)32,直接与用户的脚接触,此由多小片组合成的大底在加热至58℃及以上温度即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底形状;
d. 鞋底贴合多小片厚度为0.5 mm -10 mm的硅胶或橡胶聚合物垫层31。
方案5-7
一种自适应鞋履,包括以下设计:
a. 鞋面1材料为纯棉质双向弹性织布;
b. 鞋面的侧面和底面全部或仅中部覆盖或融合一层0.15 mm – 1.5 mm厚的聚氨酯(PU)为定型聚合物2,一旦加热至55℃及以上温度即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形;
c. 鞋底内部贴合一片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泡沫底作为聚合物鞋垫层32,直接与用户的脚接触,此泡沫在加热至60℃及以上温度即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底形状,并在中底部分设计出均匀交错排列的孔洞或类似的设计,以提高此大底在鞋长方向的拉伸性;
d. 鞋底贴合一整片厚度为0.2 mm -5mm的硅胶或橡胶聚合物垫层31。
方案5-8
一种自适应鞋履,包括以下设计:
a. 鞋面1材料为人造化纤双向弹性织布;
b. 鞋面的侧面和底面全部或仅中部覆盖或融合一层0.15 mm – 2 mm厚的热塑性聚氨酯(TPU)为定型聚合物2,一旦加热至65℃及以上温度即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形;
c.鞋底内部前后各贴合一片聚氨酯(PU)泡沫底作为聚合物鞋垫层32,直接与用户的脚接触此泡沫在加热至55℃及以上温度即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底形状;
d. 鞋底前后各贴合一片厚度为2 mm -15 mm的硅胶或橡胶聚合物垫层31。
方案5-9
一种自适应鞋履,包括以下设计:
a. 鞋面1材料为人造纤维与天然纤维的混纺双向弹性织布;
b. 鞋面的侧面和底面全部或仅中部覆盖或融合一层0.1 mm – 1 mm厚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为定型聚合物2,一旦加热至60℃及以上温度即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形;
c. 鞋底内部贴合多小片由硅胶与热塑性聚氨酯(TPU)的混合材料制成的鞋垫层(非发泡材料)32,直接与用户的脚接触,此由多小片组合成的大底在加热至58℃及以上温度即变软,可变形适应用户脚底形状;
d.鞋底贴合多小片厚度为0.5 mm -10 mm的硅胶或橡胶聚合物垫层31。
实施例六,包括方案6-1至方案6-2
方案6-1
一种自适应鞋履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 用电吹风加热此鞋至定型聚合物层2及聚合物中底层(若有)软化;
b. 将脚伸入鞋中,直到定型聚合物层2和聚合物中底层硬化;
c. 若有局部形状未完全匹配的情况,可以再用电吹风加热局部位置使此位置的定型聚合物2或者是聚合物中底层再次软化以进一步匹配局部脚型;
d. 定型聚合物2和聚合物中底层(若有)完全硬化后将鞋脱下,试穿结束。此鞋仍然可以保持住用户的脚部形状(包括长度、宽度、脚侧面及底面轮廓);
e. 用户可以重复以上步骤试穿此鞋使之合脚。
方案6-2
一种自适应鞋履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 用电热炉加热此鞋至定型聚合物2及聚合物中底层(若有)软化;
b. 将脚伸入鞋中,直到定型聚合物2和聚合物中底层硬化;
c. 若有局部形状未完全匹配的情况,可以再用电吹风加热局部位置使此位置的定型聚合物2或者是聚合物中底层再次软化以进一步匹配局部脚型;
d. 定型聚合物2和聚合物中底层(若有)完全硬化后将鞋脱下,试穿结束。此鞋仍然可以保持住用户的脚部形状(包括长度、宽度、脚侧面及底面轮廓)。
e.用户可以重复以上步骤试穿此鞋使之合脚。

Claims (10)

1.一种自适应鞋履,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a. 鞋面,以弹性面料为材料并能够包裹脚部;
b. 定型聚合物,以覆盖或浸入融合的方式复合在鞋面侧面和底面;所述定型聚合物的材料能够在50-80oC变软并塑性变形,并能够在50oC以下失去塑性而定型;
c. 所述鞋面与定型聚合物的复合体的底面下方贴合有鞋底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鞋履,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部分包括贴合在鞋面与定型聚合物的复合体的底面下方的整片聚合物垫层或多个独立的小片聚合物垫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鞋履,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部分包括和贴合在鞋面与定型聚合物的复合体的底面的聚合物中底层,聚合物中底层的材料能够在50-80oC变软并塑性变形,并能够在50oC以下失去塑性而定型,聚合物中底层底面贴合有整片聚合物垫层或多个独立的小片聚合物垫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适应鞋履,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中底层为整片材料或由多个独立的小片材料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适应鞋履,其特征在于:当聚合物中底层为整片材料时,其中部有若干孔洞或者切割槽,用于提高聚合物中底层在鞋长方向的拉伸能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鞋履,其特征在于:在鞋面和鞋底部分的中部连接有环绕的绑带,所述绑带的两端通过搭扣或绳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鞋履,其特征在于:鞋面的材料是天然纤维、人造纤维或者两者任意比例的混纺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2-5之一所述的自适应鞋履,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垫层是由橡胶或硅胶制成,或者由包含橡胶或硅胶的混合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自适应鞋履,其特征在于:定型聚合物和/或聚合物中底层的材料为软化温度在50oC至80oC之间的发泡或非发泡的热塑或热固性聚合物,或混合物。
10.一种自适应鞋履,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a. 鞋面,以弹性面料为材料并能够包裹脚部;
b. 聚合物中底层,贴合于所述鞋面的底面下方;聚合物中底层的材料能够在50-80oC变软并塑性变形,并能够在50oC以下失去塑性而定型;
c. 定型聚合物,以覆盖或浸入融合的方式复合在鞋面侧面、聚合物中底层的侧面及聚合物中底层的底面;所述定型聚合物的材料能够在50-80oC变软并塑性变形,并能够在50oC以下失去塑性而定型;
d. 聚合物垫层,贴合在定型聚合物的底面,为整片结构或多个独立的小片结构。
CN201721112258.6U 2017-09-01 2017-09-01 自适应鞋履 Active CN2080022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12258.6U CN208002227U (zh) 2017-09-01 2017-09-01 自适应鞋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12258.6U CN208002227U (zh) 2017-09-01 2017-09-01 自适应鞋履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02227U true CN208002227U (zh) 2018-10-26

Family

ID=638795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12258.6U Active CN208002227U (zh) 2017-09-01 2017-09-01 自适应鞋履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0222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68840A (zh) * 2017-09-01 2018-02-09 南京力聪新材料有限公司 自适应鞋履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68840A (zh) * 2017-09-01 2018-02-09 南京力聪新材料有限公司 自适应鞋履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54789B2 (ja) 靴用アッパー
JP6549513B2 (ja) スポーツシューズ用のソール
JP7075175B2 (ja) シューズ、特にスポーツシューズ、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200068994A1 (en) Molded Footwear Upper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EP3284362B1 (en) Upper for a shoe
CN205913005U (zh) 鞋类物品和鞋面
US20160270474A9 (en) Footwear including woven upper
US9961962B2 (en) Article of footwear having active regions and secure regions
CN106889693A (zh) 无鞋带的鞋
CN108135323A (zh) 包括刀槽花纹的鞋底结构
JP2002078506A (ja)
WO2009058720A1 (en) Articles of footwear
US20130000148A1 (en) Foot covering
CN112469299A (zh) 具有内部部件和罩状物的用于鞋类物品的鞋面
US20170202308A1 (en) Footwear with felting transition between materials
CN208002227U (zh) 自适应鞋履
CN112369754A (zh) 一种舒适性好的鞋子及其制造方法
WO2013148244A1 (en) 3 dimensionally woven footwear
US20230189936A1 (en) Article of footwear having a closure system
CN107668840A (zh) 自适应鞋履及其使用方法
WO2023067439A1 (en) Shoe with foam pods and chassis
KR101673376B1 (ko) 투습방수기능을 가진 신발
CN212488743U (zh) 一种防水透气运动鞋
CN218650510U (zh) 一种泄压式的儿童花园鞋
CN213344532U (zh) 一种弹性筒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