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99881U - 一种送风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送风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99881U
CN207999881U CN201820035725.8U CN201820035725U CN207999881U CN 207999881 U CN207999881 U CN 207999881U CN 201820035725 U CN201820035725 U CN 201820035725U CN 207999881 U CN207999881 U CN 2079998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terior space
outlet
control system
ai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3572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明敏
曹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Ruiyi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Rui Laborato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Rui Laborator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Rui Laborato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03572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998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998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9988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送风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空气处理设备和排风机;空气处理设备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以及位于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表冷器、加湿器及引风机;引风机的引凤方向为从进风口引向出风口;进风口与循环回风管道的一端连通,出风口与循环送风管道的一端连通;循环送风管道的另一端与外部室内空间的送风口连通;外部室内空间还具有循环回风口或排风口,循环回风口与循环回风管道的另一端连通,排风口经排风管道与排风机连通。本实用新型含有循环送风和单向送风两种方式,能将不同类实验室的空气流动隔离开来,且保持系统结构简洁。

Description

一种送风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送风控制系统,适用于要求室内空气不断更新流动的实验室,属于实验室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据发明人所知,目前对于要求室内空气不断更新流动的实验室,通常会配备循环送风系统,但是对于动物饲养室这种容易产生异味的实验室,还要求该系统中含有祛除异味的处理单元,这不仅会增加系统复杂程度,加大维护成本,还容易在系统祛除异味效率低下时导致空气异味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送风控制系统,含有循环送风和单向送风两种方式,能将不同类实验室的空气流动隔离开来,且保持系统结构简洁。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送风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其特征是,还包括空气处理设备和排风机;所述空气处理设备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以及位于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表冷器、加湿器及引风机;所述引风机的引凤方向为从进风口引向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循环回风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出风口与循环送风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循环送风管道的另一端与外部室内空间的送风口连通;所述外部室内空间还具有循环回风口或排风口,所述循环回风口与循环回风管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排风口经排风管道与排风机连通;所述表冷器的受控端、加湿器的受控端、引风机的受控端、排风机的受控端分别与控制器的控制端连接。
该结构中,外部室内空间可根据该实验室的具体情况来设置循环回风口或排风口,例如,一更或二更室、SPF屏蔽洁净走廊、内准备室这类实验室即设置循环回风口,而饲养室、操作间、污物走廊这类实验室则设置排风口。之后,空气处理设备——循环送风管道——具有送风口和循环回风口的室内空间——循环回风管道——空气处理设备,即形成循环送风路径;空气处理设备——循环送风管道——具有送风口和排风口的室内空间——排风管道——排风机,即形成单向送风路径。两种路径自室内空间之后相互隔离,这就能避免污染程度较高或异味明显的实验室流出的空气再次进入循环,从而降低对空气处理设备性能的要求,利于保持系统结构简洁。
此外,在控制器的控制下,空气处理设备的表冷器和加湿器可对循环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调节,引风机和排风机可分别设定送风量和排风量,使室内环境参数保持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完善的技术方案如下:
优选地,所述表冷器位于进风口和加湿器之间,所述引风机位于加湿器与出风口之间;所述空气处理设备在进风口和表冷器之间、出风口与引风机之间分别设有空气过滤器。
这样可使空气处理设备实现更好地处理效果。
所述表冷器具有供水管和回水管,所述供水管与外部热水源、冷却水源分别相连,所述供水管具有电磁双通阀,所述电磁双通阀的受控端与表冷器的受控端重合,所述回水管与外界相通;所述加湿器为电极式加湿器。
控制器通过控制电磁双通阀的开度来控制表冷器的热交换方向和热交换量,从而实现对循环空气的温度调节。
优选地,所述循环回风管道还具有新风支管道,所述新风支管道一端与外界相通且另一端与循环回风管道连通,所述新风支管道具有节流元件,所述节流元件的受控端与控制器的控制端连接。
这样可实现新风引入,利于保持空气新鲜。
优选地,所述循环回风管道、循环送风管道分别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湿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控制器可根据实测温度值、实测湿度值来实现更精确地控制。
优选地,所述排风机有两台且互锁。
两台排风机一用一备,且同一时间只能有一台投入使用;便于一台出现故障后,另一台立即投入使用。
优选地,所述外部室内空间的送风口位于该室内空间的顶部,所述外部室内空间的循环回风口位于该室内空间的墙壁夹层顶部,所述外部室内空间的排风口位于该室内空间的顶部或该室内空间的墙壁夹层顶部;所述墙壁夹层底部具有与室内空间内部相通的空气流通口。
所述外部室内空间为换鞋间、一更或二更室、SPF屏蔽洁净走廊、内准备室、饲养室、操作间、污物走廊、或气闸缓冲间。
所述一更或二更室、SPF屏蔽洁净走廊、内准备室分别具有循环回风口;所述换鞋间、饲养室、操作间、污物走廊、气闸缓冲间分别具有排风口。
本实用新型含有循环送风和单向送风两种方式,能将不同类实验室的空气流动隔离开来,且保持系统结构简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气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送风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空气处理设备01和排风机02,排风机02有两台且互锁;空气处理设备01具有进风口03和出风口04,以及位于进风口03和出风口04之间的表冷器05、加湿器06及引风机07;引风机07的引凤方向为从进风口03引向出风口04;进风口03与循环回风管道08的一端连通,出风口04与循环送风管道09的一端连通;循环送风管道09的另一端与外部室内空间的送风口10连通;外部室内空间还具有循环回风口11或排风口12,循环回风口11与循环回风管道08的另一端连通,排风口12经排风管道13与排风机02连通;表冷器05的受控端、加湿器06的受控端、引风机07的受控端、排风机02的受控端分别与控制器的控制端连接。
表冷器05位于进风口03和加湿器06之间,引风机07位于加湿器06与出风口04之间;空气处理设备01在进风口03和表冷器05之间、出风口04与引风机07之间分别设有空气过滤器14。
表冷器05具有供水管15和回水管16,供水管15与外部热水源、冷却水源分别相连,供水管15具有电磁双通阀,电磁双通阀的受控端与表冷器05的受控端重合,回水管16与外界相通;加湿器06为电极式加湿器。
循环回风管道08还具有新风支管道17,新风支管道17一端与外界相通且另一端与循环回风管道08连通,新风支管道17具有节流元件18,节流元件18的受控端与控制器的控制端连接。
循环回风管道08、循环送风管道09分别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湿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外部室内空间的送风口10位于该室内空间的顶部,外部室内空间的循环回风口11位于该室内空间的墙壁夹层顶部,外部室内空间的排风口12位于该室内空间的顶部或该室内空间的墙壁夹层顶部;墙壁夹层底部具有与室内空间内部相通的空气流通口。
外部室内空间为换鞋间19、一更或二更室20、SPF屏蔽洁净走廊21、内准备室22、饲养室23、操作间24、污物走廊25、或气闸缓冲间26。
一更或二更室20、SPF屏蔽洁净走廊21、内准备室22分别具有循环回风口11;换鞋间19、饲养室23、操作间24、污物走廊25、气闸缓冲间26分别具有排风口12。
使用时,控制器通过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监测空气温度和湿度,通过控制引风机、排风机的运行功率使循环送风路径、单向送风路径保持一定的空气流动速率,通过控制表冷器和加湿器可使空气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通过控制新风支管道的节流元件来引入一些新风,从而使实验室室内环境参数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以符合实际需求。
本实施例的电子模块均由现有电子元器件构成。如果本实施例在实施过程中涉及了软件程序,则所涉及的软件程序均为成熟的现有技术产品,同时本实施例仅涉及对已有软件程序的使用,并不存在对软件程序本身的改进。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送风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其特征是,还包括空气处理设备和排风机;所述空气处理设备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以及位于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表冷器、加湿器及引风机;所述引风机的引凤方向为从进风口引向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循环回风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出风口与循环送风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循环送风管道的另一端与外部室内空间的送风口连通;所述外部室内空间还具有循环回风口或排风口,所述循环回风口与循环回风管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排风口经排风管道与排风机连通;所述表冷器的受控端、加湿器的受控端、引风机的受控端、排风机的受控端分别与控制器的控制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表冷器位于进风口和加湿器之间,所述引风机位于加湿器与出风口之间;所述空气处理设备在进风口和表冷器之间、出风口与引风机之间分别设有空气过滤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表冷器具有供水管和回水管,所述供水管与外部热水源、冷却水源分别相连,所述供水管具有电磁双通阀,所述电磁双通阀的受控端与表冷器的受控端重合,所述回水管与外界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加湿器为电极式加湿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送风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循环回风管道还具有新风支管道,所述新风支管道一端与外界相通且另一端与循环回风管道连通,所述新风支管道具有节流元件,所述节流元件的受控端与控制器的控制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送风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循环回风管道、循环送风管道分别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湿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送风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排风机有两台且互锁。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送风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外部室内空间的送风口位于该室内空间的顶部,所述外部室内空间的循环回风口位于该室内空间的墙壁夹层顶部,所述外部室内空间的排风口位于该室内空间的顶部或该室内空间的墙壁夹层顶部;所述墙壁夹层底部具有与室内空间内部相通的空气流通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送风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外部室内空间为换鞋间、一更或二更室、SPF屏蔽洁净走廊、内准备室、饲养室、操作间、污物走廊、或气闸缓冲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送风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一更或二更室、SPF屏蔽洁净走廊、内准备室分别具有循环回风口;所述换鞋间、饲养室、操作间、污物走廊、气闸缓冲间分别具有排风口。
CN201820035725.8U 2018-01-09 2018-01-09 一种送风控制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9998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35725.8U CN207999881U (zh) 2018-01-09 2018-01-09 一种送风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35725.8U CN207999881U (zh) 2018-01-09 2018-01-09 一种送风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99881U true CN207999881U (zh) 2018-10-23

Family

ID=63835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35725.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999881U (zh) 2018-01-09 2018-01-09 一种送风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998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44600A (zh) 智能型净化抑菌空气处理机组
CN204202083U (zh) 通风设备
CN208025742U (zh) 一种用于科学实验的通风系统
CN208956632U (zh) 一种用于智能化养殖场的通风系统
CN206430312U (zh) 新风净化器及空气净化装置
CN206929901U (zh) 一种具有制氧加湿功能的新风设备
CN206919132U (zh) 一种节能的重组蛋白药物生产厂房净化空调系统
CN207999881U (zh) 一种送风控制系统
KR200475073Y1 (ko) 버섯재배용 항온항습기
WO2019041649A1 (zh) 一种提供富氧新风的阳光房
CN104235972A (zh) 一种手术室新风量智能节能调控系统及其调控方法
CN203744388U (zh) 智能型净化抑菌空气处理机组
CN204176810U (zh) 一种手术室新风量智能节能调控系统
CN205567376U (zh) 一种羊棚养殖降温通风设备
CN205213520U (zh) 一种用于猪肚菇冬季工厂化栽培的恒温系统
CN205965331U (zh) Voc预处理室过滤风道结构
CN205124626U (zh) 一种畜牧养殖的送风设备
CN203723245U (zh) 新式肉鸡养殖圈舍
CN210043023U (zh) 智能化小蚕养育室系统
CN209229939U (zh) 智能新风净化一体机
CN203880844U (zh) 带除尘及杀菌功能的新型空调
CN208419024U (zh) 一种多重室内空气净化系统
CN206389723U (zh) 一种变温处理的猕猴桃催芽装置
CN207378986U (zh) 一种新型机房新风系统
CN206531204U (zh) 一种空气质量修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0000 Dingqiang Village, Ningnan Street, Yuhuatai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anjing Ruiyi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0000 No. 186 Jiangdong Middle Road, Jianye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RUIYING LABORATORY EQUIPMENT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023

Termination date: 202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