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96270U - 翻身床 - Google Patents
翻身床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996270U CN207996270U CN201720295218.3U CN201720295218U CN207996270U CN 207996270 U CN207996270 U CN 207996270U CN 201720295218 U CN201720295218 U CN 201720295218U CN 207996270 U CN207996270 U CN 20799627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llover
- pad
- bed body
- switch module
- driving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翻身床,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使病人能够及时翻身以缓解病人痛苦,同时减轻看护人员的劳动强度。该翻身床包括:床体和床体上的侧翻垫,侧翻垫材质为柔性材料;侧翻装置,包括第一驱动部、第二驱动部、连接第一驱动部的第一侧翻部和连接第二驱动部的第二侧翻部,第一侧翻部连接侧翻垫的第一侧,第二侧翻部连接侧翻垫的第二侧,该第一侧和第二侧分别为人平躺在侧翻垫上的左右两侧;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开关模块和第二开关模块,第一开关模块用于启动第一驱动部驱动第一侧翻部带动侧翻垫的第一侧朝向及背离第二侧转动,第二开关模块用于启动第二驱动部驱动第二侧翻部带动侧翻垫的第二侧朝向及背离第一侧转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翻身床。
背景技术
对于长期卧床不起的病人,长期单一姿势的平躺会造成身体下方的皮肤和肌肉软组织长期受到身体重力的压迫,致使病人身体受压部位产生坏死、褥疮感染等平躺衍生病发症,加重病人的痛苦,因此需要使病人经常翻身,以缓解病人的痛苦。
目前,病人的翻身主要是依靠看护人员时常翻动病人的身体,然而这使看护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大,当看护人员较长时间的离开时,则无法及时给病人翻身,难以掌控翻身频率,尤其在夜间,容易发生病人没有得到及时翻身、看护人员难以得到良好休息等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翻身床,使病人能够及时翻身以缓解病人痛苦,同时减轻看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翻身床,包括:
床体和铺设在所述床体上的侧翻垫,所述侧翻垫的材质为柔性材料;
侧翻装置,所述侧翻装置包括第一驱动部、第二驱动部、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部的第一侧翻部和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部的第二侧翻部,所述第一侧翻部连接于所述侧翻垫的第一侧,所述第二侧翻部连接于所述侧翻垫的第二侧,其中,所述侧翻垫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分别为人平躺在所述侧翻垫上的左右两侧;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开关模块和第二开关模块,所述第一开关模块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部,用于启动所述第一驱动部以驱动所述第一侧翻部带动所述侧翻垫的第一侧朝向及背离第二侧转动,所述第二开关模块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部,用于启动所述第二驱动部以驱动所述第二侧翻部带动所述侧翻垫的第二侧朝向及背离第一侧转动。
具体地,所述第一侧翻部为第一升降机构,所述第二侧翻部为第二升降机构,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均包括基体以及滑动连接于所述基体的升降部件,所述第一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的升降部件升降,所述第二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升降机构的升降部件升降;
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的基体转动连接于所述床体的第一侧,所述床体的第一侧与所述侧翻垫的第一侧为同侧,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的基体的转动范围为从竖直方向向所述第二侧转动第一预设角度,所述第二升降机构的基体转动连接于所述床体的第二侧,所述床体的第二侧与所述侧翻垫的第二侧为同侧,所述第二升降机构的基体的转动范围为从竖直方向向所述第一侧转动第二预设角度的范围内;
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的升降部件的端部固定连接于所述侧翻垫的第一侧,所述第二升降机构的升降部件的端部固定连接于所述侧翻垫的第二侧。
具体地,所述床体的第一侧连接有第一梁架,所述第一梁架包括第一横梁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梁两端的两个第一支撑臂,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的升降部件的端部通过所述第一横梁固定连接于所述侧翻垫的第一侧,两个所述第一支撑臂均通过第一连接件转动连接于所述床体的第一侧,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一连接件滑动连接;
所述床体的第二侧连接有第二梁架,所述第二梁架包括第二横梁和设置于所述第二横梁两端的两个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二升降机构的升降部件的端部通过所述第二横梁固定连接于所述侧翻垫的第二侧,两个所述第二支撑臂均通过第二连接件转动连接于所述床体的第二侧,所述第二支撑臂与所述第二连接件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床体与所述侧翻垫之间设置有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连接于床体,所述弹性部件的另一端位于所述侧翻垫的下方,用于支撑所述侧翻垫。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床体的第一侧之间连接有第一折叠杆,所述第一折叠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折叠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床体的第一侧;
所述第二横梁与所述床体的第二侧之间连接有第二折叠杆,所述第二折叠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折叠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床体的第二侧。
具体地,所述侧翻垫由帆布包裹柔性材料缝制而成。
具体地,所述床体包括从所述侧翻垫的第一侧至第二侧方向依次铰接的第一侧床板、中间床板和第二侧床板,所述中间床板水平固定,所述第一侧床板固定连接于所述侧翻垫的第一侧,所述第二侧床板固定连接于所述侧翻垫的第二侧;
所述第一侧翻部为第一转动机构,所述第二侧翻部为第二转动机构,所述第一转动机构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床板,所述第二转动机构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侧床板,所述第一驱动部用于带动所述第一转动机构朝向及背离所述侧翻垫的第二侧转动,所述第二驱动部用于带动所述第二转动机构朝向及背离所述侧翻垫的第一侧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床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护栏,其中所述床体的两侧分别与所述侧翻垫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为同侧,所述护栏高于所述侧翻垫平铺时的高度;和/或,
所述侧翻垫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防护结构和第二防护结构,所述第一防护结构和所述第二防护结构均包括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侧翻垫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的弧形导轨以及滑动连接于所述弧形导轨的防护挡板,所述第一防护结构和所述第二防护结构的防护挡板均能够滑动至所述侧翻垫上方的位置;所述第一防护结构的防护挡板与第三驱动部连接,所述第二防护结构的防护挡板与第四驱动部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三开关模块,所述第三开关模块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三驱动部和所述第四驱动部,用于启动所述第三驱动部以驱动所述第一防护结构的防护挡板朝向及背离所述侧翻垫的第二侧滑动,以及启动所述第四驱动部以驱动所述第二防护结构的防护挡板朝向及背离所述侧翻垫的第一侧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和所述第二开关模块中包括互锁模块,用于当触发所述第一开关模块时,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停止工作,当触发所述第二开关模块时,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停止工作。
具体地,所述控制模块包括自动控制模块,所述自动控制模块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和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用于当触发所述自动控制模块时,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和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在预设时间内交替启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翻身床,通过控制模块控制侧翻装置使侧翻垫的其中一侧向另一侧转动,以带动平躺在侧翻垫上的人随之侧翻,其中侧翻垫材质为柔性材料,人在侧翻过程中身体重力压迫侧翻垫的部分不会被掀起,避免人从侧翻垫上滑落,相比现有技术中依靠看护人员时常为病人翻身易出现病人没有得到及时翻身、看护人员难以得到良好休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翻身床,通过控制模块实现手动或自动控制翻身功能,能够为病人及时翻身,缓解病人长时间平躺带来的痛苦,同时减轻了看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翻身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翻身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翻身床中控制模块的组成及连接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翻身床,包括:床体1和铺设在床体1上的侧翻垫2,侧翻垫2的材质为柔性材料;侧翻装置3,侧翻装置3包括第一驱动部31、第二驱动部(图中未示出)、连接于第一驱动部31的第一侧翻部32和连接于第二驱动部的第二侧翻部(图中未示出),第一侧翻部32连接于侧翻垫2的第一侧21,第二侧翻部连接于侧翻垫2的第二侧22,其中,侧翻垫2的第一侧21和第二侧22分别为人平躺在侧翻垫2上的左右两侧;控制模块4,结合图3,控制模块4包括第一开关模块41和第二开关模块42,第一开关模块41连接于第一驱动部31,用于启动第一驱动部31以驱动第一侧翻部32带动侧翻垫2的第一侧21朝向及背离第二侧22转动,第二开关模块42连接于第二驱动部33,用于启动第二驱动部33以驱动第二侧翻部34带动侧翻垫2的第二侧22朝向及背离第一侧21转动。
其中,侧翻垫2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当侧翻垫2的其中一侧向另一侧转动时,躺在侧翻垫2上的人在被带动侧翻过程中,人身体重力作用在侧翻垫2上使柔软的侧翻垫2受压部分不会被掀起,避免人从侧翻垫2上滑落。
侧翻装置3用于使侧翻垫2的第一侧21和第二侧22向其对应的另一侧转动至预设位置,以带动侧翻垫2上的人侧翻,侧翻装置3的具体设计形式可包括多种:参见图1,可通过升降机构将侧翻垫2的其中一侧顶起并且随着升降机构相对于床体向另一侧转动使得侧翻垫2被顶起的这一侧向另一侧转动;或者,参见图2,可通过转动机构带动侧翻垫2的其中一侧向另一侧转动。
结合图3,控制模块4用于实现手动或自动控制侧翻装置3的第一驱动部31和第二驱动部33的启闭,从而控制第一侧翻部32和第二侧翻部34的动作,其中第一侧翻部32和第二侧翻部34的动作包括带动侧翻垫2相应的一侧向另一侧转动至预设位置以及恢复到原位,相应的,第一驱动部31和第二驱动部32包括相反的两个方向的驱动,第一开关模块41和第二开关模块42均包括两部分执行电路以分别控制第一驱动部31和第二驱动部33的两个驱动方向。以第一驱动部31和第二驱动部33为电机为例,可通过第一开关模块41和第二开关模块42来分别控制其相应的电机正反转即可控制第一侧翻部32和第二侧翻部34进行相应的动作。
下面通过翻身床的工作原理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人平躺在侧翻垫2上,当人需要向第二侧(右侧)翻身时,触发第一开关模块41的第一执行电路,使第一驱动部31驱动第一侧翻部32带动侧翻垫2的第一侧21向第二侧22转动,人在侧翻垫2的第一侧21的带动下向第二侧22翻身,此时人体的重力作用于右侧身,缓解平躺时对人体后身的压迫;当人需要恢复平躺时,触发第一开关模块41的第二执行电路,使第一驱动部31驱动第一侧翻部32带动侧翻垫2的第一侧21恢复到水平位置,人随之恢复到平躺状态;当人需要向第一侧(左侧)翻身时,出发第二开关模块42的第一执行电路,使第二驱动部33的第二侧翻部34带动侧翻垫2的第二侧22向第一侧21转动,人在侧翻垫2的第二侧22的带动下向第一侧21翻身,此时人体的重力作用于左侧身;当人需要恢复平躺时,触发第二开关模块42的第二执行电路,使第二驱动部33驱动第二侧翻部34带动侧翻垫2的第二侧22恢复到水平位置,人随之恢复到平躺状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翻身床,通过控制模块控制侧翻装置使侧翻垫的其中一侧向另一侧转动,以带动平躺在侧翻垫上的人随之侧翻,其中侧翻垫材质为柔性材料,人在侧翻过程中身体重力压迫侧翻垫的部分不会被掀起,避免人从侧翻垫上滑落,相比现有技术中依靠看护人员时常为病人翻身易出现病人没有得到及时翻身、看护人员难以得到良好休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翻身床,通过控制模块实现手动或自动控制翻身功能,能够为病人及时翻身,缓解病人长时间平躺带来的痛苦,同时减轻了看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参见图1,侧翻装置3设计为通过升降机构带动侧翻垫2动作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具体地,第一侧翻部32为第一升降机构,第二侧翻部为第二升降机构(图中未示出),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均包括基体321以及滑动连接于基体321的升降部件322,第一驱动部31用于驱动第一升降机构的升降部件322升降,第二驱动部用于驱动第二升降机构的升降部件升降;第一升降机构的基体321转动连接于床体1的第一侧11,床体1的第一侧11与侧翻垫2的第一侧21为同侧,第一升降机构的基体321的转动范围为从竖直方向向第二侧22转动第一预设角度,第二升降机构的基体转动连接于床体的第二侧,床体的第二侧与侧翻垫的第二侧为同侧,第二升降机构的基体的转动范围为从竖直方向向第一侧21转动第二预设角度的范围内;第一升降机构的升降部件322的端部固定连接于侧翻垫2的第一侧21,第二升降机构的升降部件的端部固定连接于侧翻垫2的第二侧22。
其中,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均可采用丝杠丝母传动来实现升降,具体可为:电机作为驱动部通过一端与电机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丝母固定连接的传动件,该传动件随着电机转动时带动丝母转动,丝杠在丝母的转动下作直线运动;或者,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均可采用电动缸、气缸或液压缸来实现升降,相应的,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为电驱动、气动或液压驱动装置。以侧翻垫2的第一侧21的转动来具体说明本实施例:第一升降机构的初始位置(侧翻垫2的第一侧21为水平状态)是其升降部件322的升降方向朝向竖直方向,当第一升降机构的升降部件322上升过程中,第一升降机构的基体321向着第二侧22转动,则升降部件322的升降方向随着基体321转动而改变,升降部件322带动侧翻垫2的第一侧21向第二侧22转动;当第一升降机构的升降部件322下降过程中,第一升降机构的基体321向着第一侧21转动,第一升降机构的升降部件322和基体321均回到初始位置,使得侧翻垫2的第一侧21恢复水平状态;侧翻垫2第二侧22的转动与侧翻垫2第一侧21转动的工作原理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地,床体1的第一侧11连接有第一梁架5,第一梁架5包括第一横梁51和设置于第一横梁51两端的两个第一支撑臂52,第一升降机构的升降部件322的端部通过第一横梁51固定连接于侧翻垫2的第一侧21,两个第一支撑臂52均通过第一连接件53转动连接于床体1的第一侧11,第一支撑臂52与第一连接件53滑动连接;床体1的第二侧连接有第二梁架(图中未示出),第二梁架包括第二横梁和设置于第二横梁两端的两个第二支撑臂,第二升降机构的升降部件的端部通过第二横梁固定连接于侧翻垫的第二侧,两个第二支撑臂均通过第二连接件转动连接于床体的第二侧,第二支撑臂与第二连接件滑动连接。其中,第一梁架5和第二梁架分别随着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升降并转动,第一梁架5和第二梁架分别使侧翻垫2的第一侧21和第二侧22在转动过程中更加稳定。
本实施例中,床体1与侧翻垫2之间设置有弹性部件6,弹性部件6的一端连接于床体1,弹性部件6的另一端位于侧翻垫2的下方,用于支撑侧翻垫2。弹性部件6支撑侧翻垫2,使得侧翻垫2上的人在翻身过程中有弹性支撑力,提高翻身的稳定性和舒适感。
本实施例中,第一横梁51与床体1的第一侧11之间连接有第一折叠杆7,第一折叠杆7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横梁51,第一折叠杆7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床体1的第一侧11;第二横梁与床体的第二侧之间连接有第二折叠杆(图中未示出),第二折叠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横梁,第二折叠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床体的第二侧。第一折叠杆7和第二折叠杆的作用是分别使第一梁架5和第二梁架在动作过程中更加稳固,不会随意晃动。
具体地,侧翻垫2由帆布包裹柔性材料缝制而成。帆布结实耐用环保,侧翻垫2的垫面采用帆布,使用寿命较长。
参见图2,侧翻装置3设计为通过转动机构带动侧翻垫2动作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具体地,床体1包括从侧翻垫2的第一侧21至第二侧22方向依次铰接的第一侧床板12、中间床板和第二侧床板(图中未示出),中间床板水平固定,第一侧床板12固定连接于侧翻垫2的第一侧21,第二侧床板固定连接于侧翻垫2的第二侧22;第一侧翻部32为第一转动机构,第二侧翻部为第二转动机构,第一转动机构固定连接于第一侧床板12,第二转动机构固定连接于第二侧床板,第一驱动部(图中未示出)用于带动第一转动机构朝向及背离侧翻垫2的第二侧22转动,第二驱动部用于带动第二转动机构朝向及背离侧翻垫2的第一侧21转动。
其中,第一转动机构和第二转动机构可以采用电机通过减速器带动连杆转动,连杆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侧床板12和第二侧床板,以带动第一侧床板12和第二侧床板转动,从而第一侧床板12和第二侧床板分别带动侧翻垫2的第一侧21和第二侧22转动;或者,也可采用其他转动机构设计方式来实现第一侧床板12和第二侧床板转动。上述中,将床板分成三部分,两侧部分用于转动使人翻身,中间床板固定不动,由于一般翻身床是为病人提供的,则当制作成单人床时,病人平躺时身体几乎覆盖于整个侧翻垫2,病人在翻身时只要将其一侧转动即可,中间床板的固定利于病人翻身时较稳,同时减缓床板之间铰接处的弯折对病人造成的不舒适。
为了提高翻身床的安全性,在翻身床的两侧设置安全防护,具体实施方式可包括如下:
参见图1,床体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护栏(图中未示出),其中床体1的两侧分别与侧翻垫2的第一侧21和第二侧22为同侧,护栏高于侧翻垫2平铺时的高度;和/或,
侧翻垫2的第一侧21和第二侧22分别设置有第一防护结构81和第二防护结构82,第一防护结构81和第二防护结构82均包括分别固定连接于侧翻垫2的第一侧21和第二侧22的弧形导轨83以及滑动连接于弧形导轨83的防护挡板84,第一防护结构81和第二防护结构82的防护挡板84均能够滑动至侧翻垫2上方的位置;第一防护结构81的防护挡板84与第三驱动部(图中未示出)连接,第二防护结构82的防护挡板84与第四驱动部(图中未示出)连接,结合图3,控制模块4包括第三开关模块43,第三开关模块43分别连接于第三驱动部35和第四驱动部36,用于启动第三驱动部35以驱动第一防护结构81的防护挡板84朝向及背离侧翻垫2的第二侧22滑动,以及启动第四驱动部36以驱动第二防护结构82的防护挡板84朝向及背离侧翻垫2的第一侧21滑动。
上述中,第一防护结构81和第二防护结构82的防护挡板84在弧形导轨83上的滑动可通过弧形导轨83上设置有电磁铁,防护挡板84上具有磁性材料,触发第三开关模块43使电磁铁通电带有磁性,将防护挡板84吸引至侧翻垫2上方的位置,再次触发第三开关模块43使电磁铁断电失去磁性,防护挡板84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弧形导轨83滑下;或者,可通过电机带动连杆机构沿着弧形导轨83转动,连杆机构带动防护挡板84沿弧形导轨83滑动,第三开关模块43控制电机的正反转。第三开关模块43可单独进行控制,通过手动或自动来触发第三开关模块43,或者也可将第三开关模块43分别与第一开关模块41和第二开关模块42连接,当第一开关模块41或第二开关模块42触发时,第三开关模块43会随之触发,智能化实现翻身过程中防护挡板84滑动至侧翻垫2的上方位置,用于防止人的翻落。第一防护结构81和第二防护结构82对称设置,分别设置在对应于人的腰部位置较适宜。为了增加人的舒适程度,防护挡板84的端部可设置有软垫,提高人体接触到防护挡板84时的舒适程度。
如图3所示,进一步提高翻身床的智能性,第一开关模块41和第二开关模块42中包括互锁模块,用于当触发第一开关模块41时,第二开关模块42停止工作,当触发第二开关模块42时,第一开关模块41停止工作。互锁功能可通过继电器等相应的电路连接来实现,这样设计可避免当侧翻垫的两侧同时转动从而无法安全有效的实现病人翻身。
具体地,控制模块4包括自动控制模块44,自动控制模块44分别连接于第一开关模块41和第二开关模块42,用于当触发自动控制模块44时,第一开关模块41和第二开关模块42在预设时间内交替启动。设计为自动控制,尤其方便护理人员或者病人在睡眠中能够保证病人得到及时翻身。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翻身床,通过控制模块控制侧翻装置使侧翻垫的其中一侧向另一侧转动,以带动平躺在侧翻垫上的人随之侧翻,其中侧翻垫材质为柔性材料,人在侧翻过程中身体重力压迫侧翻垫的部分不会被掀起,避免人从侧翻垫上滑落,相比现有技术中依靠看护人员时常为病人翻身易出现病人没有得到及时翻身、看护人员难以得到良好休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翻身床,通过控制模块实现手动或自动控制翻身功能,能够为病人及时翻身,缓解病人长时间平躺带来的痛苦,同时减轻了看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当翻身床的两侧设置有护栏和/或防护挡板时,提高了翻身床的安全性,并且通过设置侧翻垫两侧转动的互锁机制以及自动转动功能,来保证翻身床安全有效智能化的为病人翻身。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翻身床,其特征在于,包括:
床体和铺设在所述床体上的侧翻垫,所述侧翻垫的材质为柔性材料;
侧翻装置,所述侧翻装置包括第一驱动部、第二驱动部、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部的第一侧翻部和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部的第二侧翻部,所述第一侧翻部连接于所述侧翻垫的第一侧,所述第二侧翻部连接于所述侧翻垫的第二侧,其中,所述侧翻垫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分别为人平躺在所述侧翻垫上的左右两侧;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开关模块和第二开关模块,所述第一开关模块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部,用于启动所述第一驱动部以驱动所述第一侧翻部带动所述侧翻垫的第一侧朝向及背离第二侧转动,所述第二开关模块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部,用于启动所述第二驱动部以驱动所述第二侧翻部带动所述侧翻垫的第二侧朝向及背离第一侧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身床,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翻部为第一升降机构,所述第二侧翻部为第二升降机构,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均包括基体以及滑动连接于所述基体的升降部件,所述第一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的升降部件升降,所述第二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升降机构的升降部件升降;
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的基体转动连接于所述床体的第一侧,所述床体的第一侧与所述侧翻垫的第一侧为同侧,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的基体的转动范围为从竖直方向向所述第二侧转动第一预设角度,所述第二升降机构的基体转动连接于所述床体的第二侧,所述床体的第二侧与所述侧翻垫的第二侧为同侧,所述第二升降机构的基体的转动范围为从竖直方向向所述第一侧转动第二预设角度的范围内;
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的升降部件的端部固定连接于所述侧翻垫的第一侧,所述第二升降机构的升降部件的端部固定连接于所述侧翻垫的第二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身床,其特征在于,
所述床体的第一侧连接有第一梁架,所述第一梁架包括第一横梁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梁两端的两个第一支撑臂,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的升降部件的端部通过所述第一横梁固定连接于所述侧翻垫的第一侧,两个所述第一支撑臂均通过第一连接件转动连接于所述床体的第一侧,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一连接件滑动连接;
所述床体的第二侧连接有第二梁架,所述第二梁架包括第二横梁和设置于所述第二横梁两端的两个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二升降机构的升降部件的端部通过所述第二横梁固定连接于所述侧翻垫的第二侧,两个所述第二支撑臂均通过第二连接件转动连接于所述床体的第二侧,所述第二支撑臂与所述第二连接件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身床,其特征在于,
所述床体与所述侧翻垫之间设置有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连接于床体,所述弹性部件的另一端位于所述侧翻垫的下方,用于支撑所述侧翻垫。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翻身床,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床体的第一侧之间连接有第一折叠杆,所述第一折叠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折叠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床体的第一侧;
所述第二横梁与所述床体的第二侧之间连接有第二折叠杆,所述第二折叠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折叠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床体的第二侧。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翻身床,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翻垫由帆布包裹柔性材料缝制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身床,其特征在于,
所述床体包括从所述侧翻垫的第一侧至第二侧方向依次铰接的第一侧床板、中间床板和第二侧床板,所述中间床板水平固定,所述第一侧床板固定连接于所述侧翻垫的第一侧,所述第二侧床板固定连接于所述侧翻垫的第二侧;
所述第一侧翻部为第一转动机构,所述第二侧翻部为第二转动机构,所述第一转动机构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床板,所述第二转动机构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侧床板,所述第一驱动部用于带动所述第一转动机构朝向及背离所述侧翻垫的第二侧转动,所述第二驱动部用于带动所述第二转动机构朝向及背离所述侧翻垫的第一侧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身床,其特征在于,
所述床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护栏,其中所述床体的两侧分别与所述侧翻垫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为同侧,所述护栏高于所述侧翻垫平铺时的高度;和/或,
所述侧翻垫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防护结构和第二防护结构,所述第一防护结构和所述第二防护结构均包括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侧翻垫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的弧形导轨以及滑动连接于所述弧形导轨的防护挡板,所述第一防护结构和所述第二防护结构的防护挡板均能够滑动至所述侧翻垫上方的位置;所述第一防护结构的防护挡板与第三驱动部连接,所述第二防护结构的防护挡板与第四驱动部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三开关模块,所述第三开关模块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三驱动部和所述第四驱动部,用于启动所述第三驱动部以驱动所述第一防护结构的防护挡板朝向及背离所述侧翻垫的第二侧滑动,以及启动所述第四驱动部以驱动所述第二防护结构的防护挡板朝向及背离所述侧翻垫的第一侧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身床,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和所述第二开关模块中包括互锁模块,用于当触发所述第一开关模块时,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停止工作,当触发所述第二开关模块时,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停止工作。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翻身床,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自动控制模块,所述自动控制模块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和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用于当触发所述自动控制模块时,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和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在预设时间内交替启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295218.3U CN207996270U (zh) | 2017-03-24 | 2017-03-24 | 翻身床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295218.3U CN207996270U (zh) | 2017-03-24 | 2017-03-24 | 翻身床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996270U true CN207996270U (zh) | 2018-10-23 |
Family
ID=638348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295218.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996270U (zh) | 2017-03-24 | 2017-03-24 | 翻身床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996270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37139A (zh) * | 2019-11-26 | 2020-07-24 | 吉林大学 | 一种用于人员卧床检查的辅助翻动装置 |
CN112690972A (zh) * | 2020-12-25 | 2021-04-23 | 张军强 | 一种外科术后病人恢复用便捷式翻身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
-
2017
- 2017-03-24 CN CN201720295218.3U patent/CN20799627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37139A (zh) * | 2019-11-26 | 2020-07-24 | 吉林大学 | 一种用于人员卧床检查的辅助翻动装置 |
CN111437139B (zh) * | 2019-11-26 | 2022-04-22 | 吉林大学 | 一种用于人员卧床检查的辅助翻动装置 |
CN112690972A (zh) * | 2020-12-25 | 2021-04-23 | 张军强 | 一种外科术后病人恢复用便捷式翻身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548859U (zh) | 电动360度翻身床 | |
CN207996270U (zh) | 翻身床 | |
CN212166038U (zh) | 一种智能多功能护理床 | |
CN201542857U (zh) | 一种垂直升降的医用病床 | |
CN209422302U (zh) | 一种移动式多功能电动康复护理床 | |
CN111449866B (zh) | 一种实现患者腿部抬高的手术室护理装置 | |
CN210447525U (zh) | 一种可调节的手术体位垫 | |
CN213553145U (zh) | 骨外科用腿部支撑架 | |
CN204411161U (zh) | 一种适用于瘫痪病人的护理床垫 | |
CN204932060U (zh) | 一种床用层叠式翻身机构和功能性床板系统 | |
CN211460997U (zh) | 一种易升降调节式下肢换药支架 | |
CN213666353U (zh) | 一种用于康复科的肢体康复托架 | |
CN210124949U (zh) | 一种眼科护理u型枕 | |
CN210112784U (zh) | 一种危重病患肢体被动训练机构 | |
CN208864659U (zh) | 一种心内科急救辅助装置 | |
CN221286026U (zh) | 一种下肢抬高装置 | |
CN107374856B (zh) | 一种医疗护理床 | |
CN208481624U (zh) | 一种具有头部翻折防护功能的护理床 | |
CN216933887U (zh) | 一种重症临床用急救辅助装置 | |
CN205054646U (zh) | 一种可调整脚部高度的医用床 | |
CN221180887U (zh) | 一种腿部支撑装置 | |
CN215021105U (zh) | 一种腿部护理支撑装置 | |
CN214049578U (zh) | 一种用于急危重症非创伤患者的肢体固定装置 | |
CN221636440U (zh) | 一种预防老年躁动卧床病人坠床的防护装置 | |
CN111249085B (zh) | 便于病人进行翻身的icu重症监护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023 Termination date: 202003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