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94116U - 接线端子 - Google Patents

接线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94116U
CN207994116U CN201820407516.1U CN201820407516U CN207994116U CN 207994116 U CN207994116 U CN 207994116U CN 201820407516 U CN201820407516 U CN 201820407516U CN 207994116 U CN207994116 U CN 2079941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shell
connecting terminal
mobile bar
conductive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0751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凯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Tianshi Preservation Information System Integ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Tianshi Preservation Information System Integ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Tianshi Preservation Information System Integ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Tianshi Preservation Information System Integ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40751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941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941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9411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接线端子,其包括外壳及收容于外壳内的导电组件,外壳上设有插线通道及与插线通道间隔设置的移动杆,移动杆可沿插线通道方向移动,导电组件包括导电本体及分别固设于导电本体两相对侧上的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第一导电片包括固设于导电本体上的第一导电部及自第一导电部的一端向第二导电片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导电部,第二导电部的末端与第二导电片相对设置,且第二导电部可受移动杆挤压产生弹性形变,以使得第二导电部的末端与第二导电片之间形成一插接间隙,插接间隙位于插接通道的正下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线端子不仅装卸简单,而且避免了通过螺钉连接造成的导电片损坏。

Description

接线端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线连接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接线端子。
背景技术
接线端子是为了方便导线的连接应运而生的。它其实就是一段封在绝缘塑料里面的金属片,两端都有孔可以插入导线,有螺丝用于紧固或者松开,比如,两根导线,有时需要连接,有时又要断开,这时就可以用接线端子将它们连接起来,并且可以随时断开,而不必将它们焊接起来或者缠绕在一起,不仅连接时方便快捷,而且适合大量的导线连接。
如图1所示,目前,传统的插接式接线端子是将传输信号线沿插线通道200插入端子,然后通过在螺丝孔300内拧入螺钉将传输信号线与接线端子内部的导电片连接。然而这种接线端子不仅装卸麻烦,而且在使用螺钉连接过程中容易损导电片。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接线端子进行进一步开发,以避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接线端子,该接线端子不仅装卸简单,而且避免了通过螺钉连接造成的导电片损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线端子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外壳以及收容于所述外壳内的导电组件,所述外壳上设有与所述收容空间连通的插线通道,所述外壳上还设有与所述插线通道间隔设置并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移动杆,所述移动杆可沿所述插线通道方向移动,所述导电组件包括导电本体及分别固设于所述导电本体两相对侧上的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一导电片包括固设于所述导电本体上的第一导电部及自所述第一导电部的一端向所述第二导电片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二导电部的末端与所述第二导电片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导电部可受所述移动杆挤压产生弹性形变,以使得所述第二导电部的末端与所述第二导电片之间形成一插接间隙,所述插接间隙位于所述插接通道的正下方。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线端子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及与所述第一壳体组配形成所述收容空间的第二壳体,所述插线通道和所述移动杆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上。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线端子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包括中空的框体、自所述框体的内周缘延伸形成并将所述框体的中空部分划分为两个部分的隔板以及盖体,所述框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并与所述隔板和所述第二壳体围合形成所述收容空间,所述盖体与所述框体连接并与所述隔板和所述框体围合形成一容纳腔,所述插线通道包括开设于所述盖体上的第一通孔及开设于所述隔板上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中心线重合,所述移动杆穿过所述盖体和所述隔板,所述移动杆上设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线端子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插线通道还包括中空的筒体,所述筒体设于所述盖体和所述隔板的其中一方上,并自所述第一通孔延伸至所述第二通孔。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线端子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筒体与所述盖体和所述隔板的其中一方一体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线端子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内设有套设于所述移动杆上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设于所述隔板上,另一端设于所述第一限位块上。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线端子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杆与所述第一限位块一体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线端子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杆上还设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位于所述外壳外,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线端子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片朝向所述第二导电部的一侧表面上形成有凹凸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线端子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凹凸结构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凸包,所述凸包由所述第二导电片朝向所述第二导电部的一侧表面凸起形成。
相较于相关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线端子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所述移动杆挤压所述第二导电部产生弹性形变,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导电部的末端与所述第二导电片之间形成所述插接间隙,形成所述插接间隙后,传输信号线沿所述插线通道插入所述插接间隙,进而由所述第二导电部恢复形变,从而使得插入的传输信号线夹设于所述第二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片之间而形成导通的电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传统的插接式接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线端子的俯视图;
图3是图2所示接线端子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图3所示接线端子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结合参阅图2至图4,其中,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线端子的俯视图;图3是图2所示接线端子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4是图3所示接线端子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接线端子100包括具有收容空间A的外壳1以及收容于所述外壳1内的导电组件2,所述外壳1上设有与所述收容空间A连通的插线通道3以及与所述插线通道3间隔设置并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移动杆4,所述移动杆4可沿所述插线通道3方向移动,所述导电组件2包括导电本体21及分别固设于所述导电本体21两相对侧上的第一导电片23和第二导电片25,所述第一导电片25包括固设于所述导电本体21上的第一导电部231及自所述第一导电部231的一端向所述第二导电片25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导电部233,所述第二导电部233的末端与所述第二导电片25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导电部233可受所述移动杆4挤压产生弹性形变,以使得所述第二导电部233的末端与所述第二导电片25之间形成一插接间隙B,所述插接间隙B位于所述插接通道3的正下方。使用时,通过按压所述移动杆4使得所述第二导电部233的末端与所述第二导电片25之间形成所述插接间隙B,然后将传输信号线沿所述插线通道3插入所述插接间隙B,最后松开所述移动杆4,所述第二导电部233恢复形变,从而使得插入的传输信号线夹设于所述第二导电部233和所述第二导电片25之间而形成导通的电路。
所述外壳1由绝缘材料制成,其包括第一壳体11及与所述第一壳体11组配形成所述收容空间A的第二壳体13,所述插线通道3和所述移动杆4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1上。
所述第一壳体11包括中空的框体111、自所述框体111的内周缘延伸形成并将所述框体111的中空部分划分为两个部分的隔板113以及盖体115,所述框体111与所述第二壳体13连接并与所述隔板113和所述第二壳体13围合形成所述收容空间A,所述盖体115与所述框体111连接并与所述隔板113和所述框体111围合形成一容纳腔C,所述插线通道3包括开设于所述盖体115上的第一通孔31及开设于所述隔板113上的第二通孔33,所述第一通孔31和所述第二通孔33的中心线重合,所述移动杆4穿过所述盖体115和所述隔板113,所述移动杆4上设有第一限位块5,所述第一限位块5位于所述容纳腔C内。这样,通过所述第一限位块5的限位作用,使得所述第二导电部233恢复形变时所述移动杆4不会脱离所述外壳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盖体115与所述框体111以及所述第二壳体13与所述框体111之间通过卡扣结构D连接;所述第一通孔31和所述第二通孔33的形状和大小相同,其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矩形。
所述插线通道3还包括中空的筒体35,所述筒体35设于所述盖体115和所述隔板113的其中一方上,并自所述第一通孔31延伸至所述第二通孔33。这样的所述插线通道3可以保证传输信号线插入位置的准确性。
所述筒体35与所述盖体115和所述隔板113的其中一方一体成型。
所述容纳腔C内设有套设于所述移动杆4上的弹簧6,所述弹簧6的一端设于所述隔板113上,另一端设于所述第一限位块5上。这样,既可以减小所述第二导电部233恢复形变的阻力,以保证所述第二导电部233能够完全恢复形变,从而保证所述第二导电部233和所述第二导电片25对传输信号线的夹持力,又可以延长所述第二导电部233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所述第一壳体11设置成由所述框体111、所述隔板113以及所述盖体115组成,也便于所述移动杆4和所述弹簧6的安装。
所述移动杆4与所述第一限位块5一体成型。这样可以保证所述移动杆4和所述第一限位块5连接的可靠性,避免了长时间使用后,所述移动杆4和所述第一限位块5出现连接失效的问题。
所述移动杆4上还设有第二限位块7,所述第二限位块7位于所述外壳1外。这样,可以保证限制所述移动杆4的位移距离,从而防止所述移动杆4形成过大,造成所述第二导电部233发生较大形变的频率,从而可以延长所述第二导电部233的使用寿命。
所述第二导电片25朝向所述第二导电部233的一侧表面上形成有凹凸结构251。这样,可以增大所述第二导电部233和所述第二导电片25夹持传输信号线时的接触面积,从而达到提高传输信号线连接的可靠性。
所述凹凸结构251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凸包253,所述凸包253由所述第二导电片25朝向所述第二导电部233的一侧表面凸起形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线端子100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所述移动杆4挤压所述第二导电部233产生弹性形变,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导电部233的末端与所述第二导电片25之间形成所述插接间隙B,形成所述插接间隙B后,传输信号线沿所述插线通道3插入所述插接间隙B,进而由所述第二导电部233恢复形变,从而使得插入的传输信号线夹设于所述第二导电部233和所述第二导电片25之间而形成导通的电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接线端子,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外壳以及收容于所述外壳内的导电组件,所述外壳上设有与所述收容空间连通的插线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还设有与所述插线通道间隔设置并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移动杆,所述移动杆可沿所述插线通道方向移动,所述导电组件包括导电本体及分别固设于所述导电本体两相对侧上的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一导电片包括固设于所述导电本体上的第一导电部及自所述第一导电部的一端向所述第二导电片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二导电部的末端与所述第二导电片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导电部可受所述移动杆挤压产生弹性形变,以使得所述第二导电部的末端与所述第二导电片之间形成一插接间隙,所述插接间隙位于所述插线通道的正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及与所述第一壳体组配形成所述收容空间的第二壳体,所述插线通道和所述移动杆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中空的框体、自所述框体的内周缘延伸形成并将所述框体的中空部分划分为两个部分的隔板以及盖体,所述框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并与所述隔板和所述第二壳体围合形成所述收容空间,所述盖体与所述框体连接并与所述隔板和所述框体围合形成一容纳腔,所述插线通道包括开设于所述盖体上的第一通孔及开设于所述隔板上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中心线重合,所述移动杆穿过所述盖体和所述隔板,所述移动杆上设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线通道还包括中空的筒体,所述筒体设于所述盖体和所述隔板的其中一方上,并自所述第一通孔延伸至所述第二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与所述盖体和所述隔板的其中一方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内设有套设于所述移动杆上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设于所述隔板上,另一端设于所述第一限位块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杆与所述第一限位块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杆上还设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位于所述外壳外。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片朝向所述第二导电部的一侧表面上形成有凹凸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结构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凸包,所述凸包由所述第二导电片朝向所述第二导电部的一侧表面凸起形成。
CN201820407516.1U 2018-03-23 2018-03-23 接线端子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9941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07516.1U CN207994116U (zh) 2018-03-23 2018-03-23 接线端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07516.1U CN207994116U (zh) 2018-03-23 2018-03-23 接线端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94116U true CN207994116U (zh) 2018-10-19

Family

ID=63829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07516.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994116U (zh) 2018-03-23 2018-03-23 接线端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941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623248B2 (en)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plug contact elements of plate material
US9466897B1 (en) Double-wire terminal block structure
EP3376598A1 (en) A contact carrier, electrical contact unit and a method of producing a ready-made cable
US9502795B1 (en) Clamping wire structure of terminal block
CN110416779A (zh) 一种组合式大电流冲压端子及簧片结构
CN108352636A (zh) 插塞触点
US10446965B2 (en) Spring contact in a testing apparatu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CN207994116U (zh) 接线端子
US3806859A (en) Contacts for pin terminals
CN106159501A (zh) 一种鱼眼端子
CN105932446B (zh) 一种集成式电接线端子及其接触件
CN214280254U (zh) 一种压接连接器
US1813716A (en) Insulating and supporting washers for electrical binding posts
CN209526226U (zh) 一种用于铆接软排线的连接器端子
CN109216979A (zh) 连接器
CN110646641B (zh) 一种出口压板插针式实验夹
CN209418795U (zh) 一种控制柜内抗拉接线端子
CN209150333U (zh) 一种接线端子
CN216600233U (zh) 一种pcb板连接结构
CN207504195U (zh) 一种轨装笼式弹簧接线端子
JP4574117B2 (ja) プラグイン接触子及びバスダクト分岐構造
CN219267941U (zh) 端子及应用其的连接器
CN208433571U (zh) 一种方便固定安装的电连接器
CN214957623U (zh) 高安全性的空接导电端子
CN205141177U (zh) 一种端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019

Termination date: 202103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