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92890U - 一种便携式电脑主机及其外壳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携式电脑主机及其外壳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92890U
CN207992890U CN201820114757.7U CN201820114757U CN207992890U CN 207992890 U CN207992890 U CN 207992890U CN 201820114757 U CN201820114757 U CN 201820114757U CN 207992890 U CN207992890 U CN 2079928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upper cover
shell mechanism
epipleurals
lower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11475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i Jun Da Mode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i Jun Da Mode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i Jun Da Mode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i Jun Da Mode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11475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928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928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9289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电脑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便携式电脑主机及其外壳结构,两上侧板分别连接在上盖板的前板边和后板边,两下侧板分别连接在下盖板的左板边和右板边,两上侧板均朝向下延伸,两上侧板与上盖板共同形成上通腔,两下侧板与下盖板共同形成下通腔,两下侧板分别插于上通腔的两腔口处,两上侧板分别插于两所下通腔的两腔口处,各上侧板均与下盖板可拆卸连接,各下侧板均与上盖板可拆卸连接。这样,变实现了上盖体与下盖体可拆卸连接,便于快速组装、拆卸外壳结构,省时省力,便于对于外壳结构内部的主机集成模块组进行维护、维修以及更换。另外,上盖体与下盖体相互插接装配,实现了外壳结构组装的初步定位,提高组装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便携式电脑主机及其外壳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电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便携式电脑主机及其外壳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产品的外壳大都采用粘结方式或者采用连接螺钉连接方式组装成型,但是,当内部元器件发生故障或者需要对内部元器件进行维护时,对于外壳采用粘结方式组装成型,需要破坏粘结胶的粘结力,才可打开外壳,而再次组装外壳,就需要重新采用胶水粘结,而且个人操作,粘结工艺把握不良,会造成胶水外溢或者粘结不彻底;对于外壳采用连接螺钉连接方式组装成型,需要逐个卸掉连接螺钉,才可打开外壳,而再次组装外壳时,就需要将各连接螺钉逐一旋拧到位,耗时耗力,操作不便。因此,现有的电子产品的外壳大都不便组装、拆卸,耗时耗力,对于电子产品的维修、维护以及更换造成很大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电脑主机及其外壳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电子产品的外壳大都不便组装、拆卸,耗时耗力,对于电子产品的维修、维护以及更换造成很大不便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外壳结构,用于容设电脑主机集成模块组。所述外壳结构包括上盖体和下盖体,所述上盖体包括上盖板以及分别与所述上盖板的前板边和后板边连接的两上侧板,两所述上侧板均朝向下延伸,两所述上侧板与所述上盖板共同形成上通腔;
所述下盖体包括下盖板以及分别与所述下盖板的左板边和右板边连接的两下侧板,两所述下侧板均朝向上延伸,两所述下侧板与所述下盖板共同形成下通腔;
两所述下侧板分别插于所述上通腔的两腔口处,两所述上侧板分别插于两所下通腔的两腔口处;
各所述上侧板均与所述下盖板可拆卸连接,各所述下侧板均与所述上盖板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下盖体包括均与所述下盖板的上板面连接的至少两个卡勾,至少两所述卡勾分置于所述下盖板的前边缘和后边缘,且任一所述卡勾伸入所述上通腔;
所述上盖体于所述上通腔腔壁开设有至少两个卡槽,至少两所述卡槽分设于两所述上侧板,各所述卡勾的延伸端分别卡止于一所述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体于所述上通腔腔壁开设有至少两个引导槽,至少两所述引导槽分设于两所述上侧板,各所述引导槽分别向下延伸且延伸至所述下侧板下端,各所述卡勾分别与一所述引导槽滑接;
所述上盖体包括与所述上通腔腔壁连接的至少两个限位凸条,各所述限位凸条分别横置于一所述引导槽且分别与所述引导槽槽底连接;
任一所述限位凸条与所述引导槽的槽内壁中位于所述限位凸条上侧的部分共同形成所述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体包括均与所述上盖板的下板面连接的至少两个卡板,至少两所述卡板分置于所述上盖板的左边缘和右边缘,且任一所述卡板伸入所述下通腔;各所述卡板于其板面开设有卡接槽,各所述卡接槽的槽口均朝向外侧;
所述下盖体包括至少两个与所述下通腔腔壁连接的卡扣件,各所述卡扣件分别插于一所述卡接槽并卡止于所述卡接槽。
进一步地,任一所述卡扣件包括卡止块和引导块,所述卡止块和所述引导块均与所述下通腔腔壁连接,所述引导块相对位于所述卡止块的上方且其一端与所述卡止块连接,另一端用于在所述卡止块与所述卡接槽卡接配合前引导所述卡止块卡入所述卡接槽的引导斜面,所述引导斜面是从所述引导块中与所述卡止块相背对的端面向所述卡止块并朝向所述下通腔内延伸形成的引导斜面。
进一步地,所述下盖体于所述下通腔腔壁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至少设置有两个且各所述容置槽均延伸至所述下侧板的上端,各所述卡扣件均设于一所述容置槽槽底。
进一步地,所述下盖体还包括至少两个定位凸起,至少两所述定位凸起分设于两所述下侧板的上端面且均朝向上延伸;
所述上盖板设有至少两个定位插槽,各所述定位凸起插于一所述定位插槽。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结构还包括横截面呈L型的附加连接件,所述附加连接件包括下连接片以及与所述下连接片连接的上连接片,所述上连接片固定于两所述上侧板中任一侧板的内板面,所述下连接片固定于所述下盖板的上板面。
进一步地,所述下盖体还包括两下档条,两所述下档条均与下盖板的上板面连接且分别设于所述下通腔的两腔口处,任一所述下档条从一所述下侧板一端往另一所述下侧板的一端延伸,两所述上侧板的下端均低于所述下盖板的上板面且均位于两所述下档条外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便携式电脑主机,包括如上述的外壳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电脑主机及其外壳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两上侧板分别连接在上盖板的前板边和后板边,两下侧板分别连接在下盖板的左板边和右板边,两上侧板均朝向下延伸,两上侧板与上盖板共同形成上通腔,两下侧板与下盖板共同形成下通腔,两下侧板分别插于上通腔的两腔口处,两上侧板分别插于两所下通腔的两腔口处,各上侧板均与下盖板可拆卸连接,各下侧板均与上盖板可拆卸连接。这样,变实现了上盖体与下盖体可拆卸连接,便于快速组装、拆卸外壳结构,省时省力,便于对于外壳结构内部的主机集成模块组进行维护、维修以及更换。另外,上盖体与下盖体相互插接装配,实现了外壳结构组装的初步定位,提高组装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壳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盖体的立体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放大图;
图5是图3中C处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附加连接件的立体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外壳结构 1 上盖体 100
下盖体 200 上盖板 110
上侧板 120 上通腔 101
下盖板 210 下侧板 220
下通腔 201 卡勾 230
卡槽 102 引导槽 103
限位凸条 130 卡板 140
卡接槽 104 卡扣件 240
卡止块 241 引导块 242
引导斜面 202 容置槽 203
定位凸起 250 定位插槽 105
附加连接件 300 下连接片 310
上连接片 320 下连接孔 301
上板孔 106 套环 330
内螺纹孔 331 包板件 400
包装槽 107 对位槽 108
下档条 26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它可能通过第三部件间接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它可能通过第三部件间接连接于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X所指方向为“下”,则其反方向为“上”;Y所指方向为“后”,则其反方向为“前”;Z所指方向为“右”,则其反方向为“左”。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外壳结构,用于容设电脑主机集成模块组。外壳结构1包括上盖体100和下盖体200。上盖体100包括上盖板110以及分别与上盖板110的前板边和后板边连接的两上侧板120,两上侧板120均朝向下延伸,两上侧板120与上盖板110共同形成上通腔101。下盖体200包括下盖板210以及分别与下盖板210的左板边和右板边连接的两下侧板220,两下侧板220均朝向上延伸,两下侧板220与下盖板210共同形成下通腔201。两下侧板220分别插于上通腔101的两腔口处,两上侧板120分别插于两所下通腔201的两腔口处。各上侧板120均与下盖板210可拆卸连接,各下侧板220均与上盖板110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两上侧板120分别连接在上盖板110的前板边和后板边,两下侧板220分别连接在下盖板210的左板边和右板边,两上侧板120均朝向下延伸,两上侧板120与上盖板110共同形成上通腔101,两下侧板220与下盖板210共同形成下通腔201,两下侧板220分别插于上通腔101的两腔口处,两上侧板120分别插于两所下通腔201的两腔口处,各上侧板120均与下盖板210可拆卸连接,各下侧板220均与上盖板110可拆卸连接。这样,实现了上盖体100与下盖体200可拆卸连接,便于快速组装、拆卸外壳结构1,省时省力,便于对于外壳结构1内部的主机集成模块组进行维护、维修以及更换。另外,上盖体100与下盖体200相互插接装配,实现了外壳结构1组装的初步定位,提高组装效率。
请同时参阅图1、图3和图4,进一步地,下盖体200包括均与下盖板210的上板面连接的至少两个卡勾230,至少两卡勾230分置于下盖板210的前边缘和后边缘,且任一卡勾230伸入上通腔101。上盖体100于上通腔101腔壁开设有至少两个卡槽102,至少两卡槽102分设于两上侧板120,各卡勾230的延伸端分别卡止于一卡槽102。这样,实现各上侧板120均与下盖板210可拆卸连接。
请同时参阅图1、图3和图4,进一步地,上盖体100于上通腔101腔壁开设有至少两个引导槽103,至少两引导槽103分设于两上侧板120,各引导槽103分别向下延伸且延伸至下侧板220下端,各卡勾230分别与一引导槽103滑接。上盖体100包括与上通腔101腔壁连接的至少两个限位凸条130,各限位凸条130分别横置于一引导槽103且分别与引导槽103槽底连接。
任一限位凸条130与引导槽103的槽内壁中位于限位凸条130上侧的部分共同形成卡槽102。这样,便于各卡钩的延伸端分别沿着引导槽103滑入卡槽102,并与卡槽102卡接,提高对位精度以及组装效率。
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3以及图5,进一步地,上盖体100包括均与上盖板110的下板面连接的至少两个卡板140,至少两卡板140分置于上盖板1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且任一卡板140伸入下通腔201;各卡板140于其板面开设有卡接槽104,各卡接槽104的槽口均朝向外侧。下盖体200包括至少两个与下通腔201腔壁连接的卡扣件240,各卡扣件240分别插于一卡接槽104并卡止于卡接槽104。这样,便实现了各下侧板220均与上盖板110可拆卸连接。
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2,进一步地,任一卡扣件240包括卡止块241和引导块242,卡止块241和引导块242均与下通腔201腔壁连接,引导块242相对位于卡止块241的上方且其一端与卡止块241连接,另一端用于在卡止块241与卡接槽104卡接配合前引导卡止块241卡入卡接槽104的引导斜面202,引导斜面202是从引导块242中与卡止块241相背对的端面向卡止块241并朝向下通腔201内延伸形成的引导斜面202。这样,有效防止下侧板220与上盖板110卡接扣合时,卡扣件240抵于卡板140的延伸端,造成卡接不顺或者破坏卡扣件240与卡板140。即实现顺畅地并快速地将上盖体100与下盖体200之间卡接扣合在一起。
在本实施例中,引导块242设置有两个,分别与卡止块241的两端连接并与卡止块241形成一U型体。
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2,进一步地,下盖体200于下通腔201腔壁开设有容置槽203,容置槽203至少设置有两个且各容置槽203均延伸至下侧板220的上端,各卡扣件240均设于一容置槽203槽底。这样,有效增上盖体100与下盖体200共同围成的空间,避免卡扣件240与空间内的电脑主机集成模块组发生位置干涉。
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5,进一步地,下盖体200还包括至少两个定位凸起250,至少两定位凸起250分设于两下侧板220的上端面且均朝向上延伸。上盖板110设有至少两个定位插槽105,各定位凸起250插于一定位插槽105。这样,便于上盖板110与下侧板220在卡接配合前进行快速插接定位。
请同时参阅图1、图4和图6,进一步地,外壳结构还包括横截面呈L型的附加连接件300,附加连接件300包括下连接片310以及与下连接片310连接的上连接片320,上连接片320固定于两上侧板120中任一侧板的内板面,下连接片310固定于下盖板210的上板面。这样,可以加固上盖体100与下盖体200之间的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附加连接件300设置有四个,前后分设有两个。
在本实施例中,以一个附加连接件300作为具体说明,上连接片320设有上连接孔(图中未示出),下连接片310设有下连接孔301,下连接片310通过螺钉穿过下连接孔301而紧固连接在下盖板210上;上侧板120与上连接孔相对应开设上板孔106,上侧板120与上连接片320之间通过螺钉依次穿过上板孔106、上连接孔而紧固连接在一起。具体地,上连接片320中与上板孔106相背对的表面设有具有内螺纹孔331的套环330,内螺纹孔331与上连接孔连通,与螺钉螺纹紧固连接,这样,可以提高螺钉螺纹连接长度,提高连接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外壳结构1还包括两包板件400,两上侧板120于其外板面分别开设有包装槽107,各包装槽107均延伸至上侧板120的下端面,各包板件400均与一包装槽107适配,上板孔106卡设于包装槽107的槽底。这样,通过包板件400的设置,可以提高外壳结构1前后两端面的平整性,避免螺钉露出。
具体地,上侧板120于其内板面开设有对位槽108,对位槽108延伸至上侧板120的下端面,上板孔106从包装槽107的槽底开设至对位槽108的槽底,上连接片320安置于对位槽108内。
请同参阅图1,进一步地,下盖体200还包括两下档条260,两下档条260均与下盖板210的上板面连接且分别设于下通腔201的两腔口处,任一下档条260从一下侧板220一端往另一下侧板220的一端延伸,两上侧板120的下端均低于下盖板210的上板面且均位于两下档条260外侧。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便携式电脑主机,包括如上述的外壳结构1。
在本市实施例中,将上述的外壳结构1应用于便携式电脑主机上,提高便携式电脑主机组装与拆卸效率,便于对其内部的电脑主机集成模块组的维护、维修以及更换。
电脑主机集成模组包括连入电路的主板、与主板电性连接的CPU、供系统运行的内存条、用于管理数据的硬盘以及与所述主板电性连接的电源模块。该便携式电脑主机可以直接与显示器、Ipad、手机等直接连接,通过显示器、Ipad、手机等直接运行电脑主机系统。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外壳结构,用于容设电脑主机集成模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结构包括上盖体和下盖体,
所述上盖体包括上盖板以及分别与所述上盖板的前板边和后板边连接的两上侧板,两所述上侧板均朝向下延伸,两所述上侧板与所述上盖板共同形成上通腔;
所述下盖体包括下盖板以及分别与所述下盖板的左板边和右板边连接的两下侧板,两所述下侧板均朝向上延伸,两所述下侧板与所述下盖板共同形成下通腔;
两所述下侧板分别插于所述上通腔的两腔口处,两所述上侧板分别插于两所下通腔的两腔口处;
各所述上侧板均与所述下盖板可拆卸连接,各所述下侧板均与所述上盖板可拆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体包括均与所述下盖板的上板面连接的至少两个卡勾,至少两所述卡勾分置于所述下盖板的前边缘和后边缘,且任一所述卡勾伸入所述上通腔;
所述上盖体于所述上通腔腔壁开设有至少两个卡槽,至少两所述卡槽分设于两所述上侧板,各所述卡勾的延伸端分别卡止于一所述卡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体于所述上通腔腔壁开设有至少两个引导槽,至少两所述引导槽分设于两所述上侧板,各所述引导槽分别向下延伸且延伸至所述下侧板下端,各所述卡勾分别与一所述引导槽滑接;
所述上盖体包括与所述上通腔腔壁连接的至少两个限位凸条,各所述限位凸条分别横置于一所述引导槽且分别与所述引导槽槽底连接;
任一所述限位凸条与所述引导槽的槽内壁中位于所述限位凸条上侧的部分共同形成所述卡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体包括均与所述上盖板的下板面连接的至少两个卡板,至少两所述卡板分置于所述上盖板的左边缘和右边缘,且任一所述卡板伸入所述下通腔;各所述卡板于其板面开设有卡接槽,各所述卡接槽的槽口均朝向外侧;
所述下盖体包括至少两个与所述下通腔腔壁连接的卡扣件,各所述卡扣件分别插于一所述卡接槽并卡止于所述卡接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卡扣件包括卡止块和引导块,所述卡止块和所述引导块均与所述下通腔腔壁连接,所述引导块相对位于所述卡止块的上方且其一端与所述卡止块连接,另一端用于在所述卡止块与所述卡接槽卡接配合前引导所述卡止块卡入所述卡接槽的引导斜面,所述引导斜面是从所述引导块中与所述卡止块相背对的端面向所述卡止块并朝向所述下通腔内延伸形成的引导斜面。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体于所述下通腔腔壁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至少设置有两个且各所述容置槽均延伸至所述下侧板的上端,各所述卡扣件均设于一所述容置槽槽底。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体还包括至少两个定位凸起,至少两所述定位凸起分设于两所述下侧板的上端面且均朝向上延伸;
所述上盖板设有至少两个定位插槽,各所述定位凸起插于一所述定位插槽。
8.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结构还包括横截面呈L型的附加连接件,所述附加连接件包括下连接片以及与所述下连接片连接的上连接片,所述上连接片固定于两所述上侧板中任一侧板的内板面,所述下连接片固定于所述下盖板的上板面。
9.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体还包括两下档条,两所述下档条均与下盖板的上板面连接且分别设于所述下通腔的两腔口处,任一所述下档条从一所述下侧板一端往另一所述下侧板的一端延伸,两所述上侧板的下端均低于所述下盖板的上板面且均位于两所述下档条外侧。
10.一种便携式电脑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壳结构。
CN201820114757.7U 2018-01-23 2018-01-23 一种便携式电脑主机及其外壳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9928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14757.7U CN207992890U (zh) 2018-01-23 2018-01-23 一种便携式电脑主机及其外壳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14757.7U CN207992890U (zh) 2018-01-23 2018-01-23 一种便携式电脑主机及其外壳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92890U true CN207992890U (zh) 2018-10-19

Family

ID=63821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114757.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992890U (zh) 2018-01-23 2018-01-23 一种便携式电脑主机及其外壳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9289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56904A (zh) * 2021-07-21 2021-10-26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堡垒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56904A (zh) * 2021-07-21 2021-10-26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堡垒机
CN113556904B (zh) * 2021-07-21 2023-02-24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堡垒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020871U (zh) 超薄显示模组和显示设备
CN106598178B (zh) 交互智能平板
CN206741151U (zh) 无边框液晶显示模组及液晶电视
CN202102195U (zh) 液晶显示模块及其前框构造
CN206461000U (zh) 一种电芯模组结构
CN208011500U (zh) 一种吸顶灯
CN102541193A (zh) 数据存储器固定装置
CN106856233A (zh) 一种电芯模组结构
CN108682326A (zh) 一种拼接式背板及采用其的led显示屏
CN207992890U (zh) 一种便携式电脑主机及其外壳结构
CN106652797A (zh) 一种窄边框显示装置
CN207518720U (zh) 一种面框背板一体化的电视机结构
CN205942519U (zh) 超薄电脑一体机
CN205910649U (zh) 一种电脑机箱后侧板
CN206272744U (zh) 电视机前壳及液晶电视
CN106598180B (zh) 交互智能平板的散热板安装结构及交互智能平板
WO2020062895A1 (zh) 一种家具产品拼装连接件
TWM434413U (en) Shell module having locating function
CN205666578U (zh) 一种动力电池线束的理线装置
CN206412025U (zh) 端子板装配结构及显示设备
WO2020186497A1 (zh) 电子价签
CN206460986U (zh) 一种绝缘上盖及包含该绝缘上盖的电芯模组结构
CN206249220U (zh) 交互智能平板的散热板安装结构及交互智能平板
CN205609620U (zh) 电池支架及电池模组
CN209571622U (zh) 一种便于安装拆卸的插座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019

Termination date: 202101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