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78712U - 一种塔式多功能人工鱼礁 - Google Patents

一种塔式多功能人工鱼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78712U
CN207978712U CN201820246757.2U CN201820246757U CN207978712U CN 207978712 U CN207978712 U CN 207978712U CN 201820246757 U CN201820246757 U CN 201820246757U CN 207978712 U CN207978712 U CN 2079787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sh shelter
base portion
fish
artificial marine
she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4675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佰佰
公丕海
李娇
关长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ellow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Yellow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ellow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Yellow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82024675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787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787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7871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Artificial Fish Reef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塔式多功能人工鱼礁,包括基部鱼礁、顶部鱼礁和至少一个中部鱼礁,所述中部鱼礁位于所述基部鱼礁的上方,所述顶部鱼礁位于所述中部鱼礁的上方,所述基部鱼礁、所述中部鱼礁及所述顶部鱼礁通过连杆间隔连接,所述基部鱼礁的上表面、所述中部鱼礁的上下表面及所述顶部鱼礁的上下表面均为粗糙面。该人工鱼礁能够同时为附着生物和恋礁性鱼类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有利于潜水员的采捕、降低人工鱼礁的投放难度和成本、能够兼顾多个生态环境。

Description

一种塔式多功能人工鱼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渔业增养殖工程设施,尤其涉及一种塔式多功能人工鱼礁。
背景技术
人工鱼礁是一种人为设置在水域中的构造物。其目的是通过改善海域生态环境,营造良好栖息条件,为海洋生物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避敌的场所,达到保护、增殖渔业资源,提高渔获质量和数量的目的。我国最早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试验性投放人工鱼礁,先后经历了停滞期、世纪初的起步期,目前沿海各省均在大力开展人工鱼礁投放,人工鱼礁建设已经成为建设海洋牧场的一项基础工程。
人工鱼礁投放后,在礁区及周边海域产生一系列的生态效应,具体有:流态效应、阴影效应、水温效应、附着效应、音响效应以及味觉等其他效应。现有的人工鱼礁结构功能比较单一,往往会突出其中某个效应,而忽略其他效应,目前迫切需要一种能兼顾其中多个效应并且作用效果比较明显的人工鱼礁。
现有的人工鱼礁往往不注重增加礁体表面积,礁体有效附着面积的增加不仅有利于附着生物的着生,也有利于Ⅰ、Ⅱ型鱼类的聚集。
现有的人工鱼礁往往只起到了诱集海珍品以及为海珍品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的作用,但由于结构问题不便于潜水员采捕。
目前设计的礁体趋向体积大型化、结构复杂化,存在礁体的运输、投放难度大和成本高等问题,所以降低鱼礁的运输投放难度和成本也应作为设计人工鱼礁时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塔式多功能人工鱼礁,能够同时为附着生物和恋礁性鱼类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有利于潜水员的采捕、降低人工鱼礁的投放难度和成本,还能够兼顾多个生态环境。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塔式多功能人工鱼礁,包括基部鱼礁、顶部鱼礁和至少一个中部鱼礁,所述中部鱼礁位于所述基部鱼礁的上方,所述顶部鱼礁位于所述中部鱼礁的上方,所述基部鱼礁、所述中部鱼礁及所述顶部鱼礁通过连杆间隔连接,所述基部鱼礁的上表面、所述中部鱼礁的上下表面及所述顶部鱼礁的上下表面均为粗糙面。
进一步的,所述中部鱼礁和所述顶部鱼礁的外周都设置有裙部,所述裙部朝所述基部鱼礁的方向向外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裙部的坡度为200%-400%。
进一步的,所述中部鱼礁和所述顶部鱼礁的中间设置有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顶部鱼礁的上表面相间分布有凸起和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和凹槽的形状为半球形。
进一步的,所述基部鱼礁由混凝土浇筑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连杆的材质为不锈钢。
进一步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鱼礁、所述中部鱼礁及所述顶部鱼礁为圆盘形。
进一步的,在所述基部鱼礁、中部鱼礁及顶部鱼礁三种鱼礁中,相邻所述鱼礁之间的间距为200-25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 基部鱼礁的上表面、中部鱼礁的上下表面和顶部鱼礁的上下表面都是粗糙面,并且在顶部鱼礁的上表面设置有凸起和凹槽,有利于海藻孢子的附着生长,可以有效地增殖藻类,从而提高特定水域的初级生产力;
(2) 藻类的增殖为海参、鲍鱼等海珍品以及贝类提供了优质而充足的饵料,有利于诱集海珍品以及贝类在鱼礁表面附着栖息;
(3)中部鱼礁和顶部鱼礁的外周设置有具有一定坡度的裙部,使水域产生一定的上升流,良好的水动力性能可在礁体附近产生丰富的流态。
(4)塔式多层鱼礁结构有效增加了鱼礁的有效附着面积,有效面积的增加不仅有利于附着生物的着生,也有利于Ⅰ、Ⅱ型鱼类的聚集。同时附着生物的增加也会形成饵料效应,有利于鱼类等生物聚集。同时中部圆形通孔有利于鱼类在鱼礁内躲避天敌;
(5)基部鱼礁、中部鱼礁及顶部鱼礁之间的距离足够大,便于潜水员采捕;
(6) 基部鱼礁、中部鱼礁及顶部鱼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分别制作,分别运输,就近组装,这种多层可组合的结构,降低了礁体的运输、组装和投放难度以及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塔式多功能人工鱼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塔式多功能人工鱼礁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塔式多功能人工鱼礁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塔式多功能人工鱼礁底部基部鱼礁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塔式多功能人工鱼礁中部鱼礁单层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塔式多功能人工鱼礁顶部鱼礁结构示意图。
其中,1-基部鱼礁,2-中部鱼礁,3-顶部鱼礁,4-裙部,5-凸起,6-凹槽,7-连杆,8-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塔式多功能人工鱼礁,如图1-6所示,包括基部鱼礁1、顶部鱼礁3和至少一个中部鱼礁2,其中,中部鱼礁2的数量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中部鱼礁2位于基部鱼礁1的上方,顶部鱼礁3位于中部鱼礁2的上方,基部鱼礁1、中部鱼礁2及顶部鱼礁1通过连杆7以一定距离间隔连接。基部鱼礁1的上表面、中部鱼礁2的上下表面及顶部鱼礁3的上下表面均为粗糙面。进一步的,在顶部鱼礁3的上表面上相间设置有半球形凸起5和凹槽6。
在本实施例中,基部鱼礁1、中部鱼礁2和顶部鱼礁3都为圆盘,且中部鱼礁2设置为三层结构,整体鱼礁为五层塔式结构,各层鱼礁之间以200-250mm的间距通过四根不锈钢的连杆7连接,各层鱼礁之间的距离要足够充足,以便于潜水员的采捕作业。在中部鱼礁2和顶部鱼礁3的中间均设置圆形通孔8,有利于鱼类在鱼礁内躲避天敌。当然,通孔8的形状也可以为方形、三角形或菱形等其他形状。
由于该鱼礁的大多数表面都是粗糙面,并且在顶部鱼礁3的上表面设置凸起5和凹槽6,有利于海藻孢子的附着生长,可以有效地增殖藻类,从而提高特定水域的初级生产力。而藻类的增殖又为海参、鲍鱼等海珍品以及贝类提供了优质而充足的饵料,有利于诱集海珍品以及贝类在鱼礁表面附着栖息。同时塔式多层鱼礁结构有效增加了鱼礁的有效附着面积,有效面积的增加不仅有利于附着生物的着生,也有利于Ⅰ、Ⅱ型鱼类的聚集。同时附着生物的增加也会形成饵料效应,有利于鱼类等生物聚集。
进一步的,中部鱼礁2和顶部鱼礁3的外周都设置有坡度为200%-400%的裙部4,裙部4朝着基部鱼礁1的方向向外延伸。裙部4的设计结构,能够使水域产生一定的上升流,良好的水动力性能可在礁体附近产生丰富的流态。特别的,当裙部4的坡度达到300%时,上升流效果最好。
基部鱼礁1由水泥、中砂、石子和水按比例配置的混凝土均匀搅拌后按模浇筑而成,裙部4采用混凝土浇筑或其他适于制作人工鱼礁的材料制作而成。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基部鱼礁1、中部鱼礁2及顶部鱼礁3可分别制作、分别运输、就近组装,这种多层可组合的结构,降低了礁体的运输、组装和投放难度以及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鱼礁的具体尺寸为:
(1)整体鱼礁高2500mm;
(2)基部鱼礁1直径为3000mm,厚度为200mm;
(3)中部鱼礁2的外圆直径为2500mm,中间圆形通孔8的直径为700mm,厚度为150mm,裙部4的坡度为300%,宽度为350mm;
(4)顶部鱼礁3的尺寸与中部鱼礁2相同,半球形凸起5和凹槽6的半径为100mm,凸起5和凹槽6相间分布,间距为100mm;
(5)基部鱼礁1、各层中部鱼礁2及顶部鱼礁3之间的间距分别为200mm。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塔式多功能人工鱼礁,包括基部鱼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部鱼礁和至少一个中部鱼礁,所述中部鱼礁位于所述基部鱼礁的上方,所述顶部鱼礁位于所述中部鱼礁的上方,所述基部鱼礁、所述中部鱼礁及所述顶部鱼礁通过连杆间隔连接,所述基部鱼礁的上表面、所述中部鱼礁的上下表面及所述顶部鱼礁的上下表面均为粗糙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式多功能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鱼礁和所述顶部鱼礁的外周都设置有裙部,所述裙部朝所述基部鱼礁的方向向外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塔式多功能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裙部的坡度为200%-4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式多功能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鱼礁和所述顶部鱼礁的中间均设置有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式多功能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鱼礁的上表面相间分布有凸起和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塔式多功能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和凹槽的形状为半球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式多功能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鱼礁由混凝土浇筑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式多功能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的材质为不锈钢。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塔式多功能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鱼礁、所述中部鱼礁及所述顶部鱼礁均为圆盘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塔式多功能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部鱼礁、中部鱼礁及顶部鱼礁三种鱼礁中,相邻所述鱼礁之间的间距为200-250mm。
CN201820246757.2U 2018-02-11 2018-02-11 一种塔式多功能人工鱼礁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9787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46757.2U CN207978712U (zh) 2018-02-11 2018-02-11 一种塔式多功能人工鱼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46757.2U CN207978712U (zh) 2018-02-11 2018-02-11 一种塔式多功能人工鱼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78712U true CN207978712U (zh) 2018-10-19

Family

ID=63825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46757.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978712U (zh) 2018-02-11 2018-02-11 一种塔式多功能人工鱼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7871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31977A (zh) * 2022-03-15 2022-07-12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塔式分层型人工珊瑚礁及其构建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31977A (zh) * 2022-03-15 2022-07-12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塔式分层型人工珊瑚礁及其构建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53836B (zh) 一种以废弃贻贝壳为主体的人工鱼礁及其制备方法
CN201947784U (zh) 一种海参礁及海参养殖网笼
CN203072655U (zh) 一种适于贝藻附着的生态型人工鱼礁
CN201894116U (zh) 饵料培养型贝壳混凝土礁
CN203181787U (zh) 一种用于池塘海参养殖的组合式多层三角体人工礁
CN102217565A (zh) 一种贝壳方礁的制备方法
CN104521839A (zh) 一种上升流式人工鱼礁
CN207978712U (zh) 一种塔式多功能人工鱼礁
CN105028337B (zh) 一种钢架浮网水蛭高密度养殖方法
CN104839058B (zh) 一种乱流式人工鱼礁
CN109699548B (zh) 一种用于珊瑚礁生态修复的复合混凝土材质人工生态礁体
CN109997757A (zh) 深水区抗浪流人工鱼礁
CN210808819U (zh) 一种方便运输的珊瑚修复型人工鱼礁
CN110447579B (zh) 一种适于亲螺培育及采卵孵化的装置和方法
CN100493340C (zh) 一种防海胆食害的人工藻礁
CN201349441Y (zh) 复合型海珍品增殖人工鱼礁
CN203912975U (zh) 一种用于野生花鲈鲤驯养的隔音驯养池
CN110521657A (zh) 一种集鱼型增养殖鱼礁及其使用方法
CN206390046U (zh) 一种带有高效排污功能的海水养殖水池
CN101699994A (zh) 海参育礁
CN112741033B (zh) 一种多功能舱室组合人工鱼礁
CN205455352U (zh) 复合网箱
CN205922485U (zh) 一种四棱台形人工鱼礁
CN211558470U (zh) 一种半球型人工鱼礁
JP3123522U (ja) 藻場ブロッ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019

Termination date: 2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