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78539U - 一种抗拉伸易顶出地膜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拉伸易顶出地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78539U
CN207978539U CN201820154302.8U CN201820154302U CN207978539U CN 207978539 U CN207978539 U CN 207978539U CN 201820154302 U CN201820154302 U CN 201820154302U CN 207978539 U CN207978539 U CN 2079785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mbrane body
mulch
stretch
described ground
proo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15430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乔宪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an New Three Plastic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an New Three Plastic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an New Three Plastic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an New Three Plastic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15430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785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785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7853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8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specially adapted for farming

Landscapes

  • Protec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拉伸易顶出地膜,包括地膜本体,所述地膜本体的中部区域按照阵列方式等间距设置有多个圆形的顶出孔,所述顶出孔内设置有圆形的超薄膜体,所述超薄膜体位于所述顶出孔内,所述超薄膜体与所述地膜本体之间相固定连接,所述地膜本体的四周设置有抗拉伸的弹性褶皱。所述地膜本体的中部区域按照阵列方式等间距设置有多个圆形的顶出孔,所述顶出孔内设置超薄膜体,所述顶出孔便于种子嫩芽长出,同时所述超薄膜体具有保温功效,所述地膜本体的四周设置有抗拉伸的弹性褶皱,所述弹性褶皱能够防止所述地膜本体尤其是顶出孔处在外力作用下被撕裂。

Description

一种抗拉伸易顶出地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拉伸易顶出地膜。
背景技术
种子发芽除了本身发育完全的内在条件外,尚需要有适当的环境条件配合才能进行。所谓环境条件主要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和温度等。
(一)阳光:有些植物的种子需要有光线才能发芽,也有些植物则正好相反,前者称为好光性种子,后者称为嫌光性种子。所以播种后应考虑植物对光线的好恶来决定覆土与否。一般细小的种子由于养分贮藏少,不足以支持胚芽由土中长出仅能在地表发芽,多属于好光性种类。
(二)氧气:种子开始活动就要进行呼吸作用,也就需要氧气。所以播种时浇水太多,种子反而会腐烂,就是因为缺氧的缘故。只有少数水生植物的种子,能在缺氧状况下发芽。
(三)水分:水分是种子发芽所绝对必须的。有了水分,酵素才能活动,种子贮藏的养分才能水解产生作用,细胞也才能膨胀伸长。
(四)温度:植物种子的发芽温度可以从0-40℃的范围,但每一种植物都有其发芽适温,也就是最适合于发芽的温度。植物的发芽适温因原产地而异,一般而言,温带植物以15-20℃为最适,亚热带及热带植物以25-30℃为适。
地膜即地面覆盖薄膜,通常是透明或黑色PE薄膜,也有绿、银色薄膜,用于地面覆盖,以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维持土壤结构,防止害虫侵袭作物和某些微生物引起的病害等,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
地膜看上去薄薄一层,但作用相当大。不仅能够提高地温、保水、保土、保肥提高肥效,而且还有灭草、防病虫、防旱抗涝、抑盐保苗、改进近地面光热条件,使产品卫生清洁等多项功能。对于那些刚出土的幼苗来说,具有护根促长等作用。对于我国三北地区,低温、少雨、干旱贫脊、无霜期短等限制农业发展的因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对于种植二季水稻育秧及多种作物栽培上也起了作用。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普及和应用,用于粮、棉、油、菜、瓜果、烟、糖、药、麻、茶、林等40多种农作物上,使作物普遍增产30%-50%,增值40%-60%,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
目前农村使用的保温地膜多为单层膜体,保温性能很差,有时夜间要用草帘子苫上,以便保温,在下雨雪时,草帘子自重增加,塑料薄膜易被压坏。白天因为膜内外温差大,膜内大量结雾影响光照,雾水下滴,会对植物的发芽产生不良影响。
同时,现有的地膜有的难降解,产生环境危害,还有的地膜使用前卷在一起,需要将真空粘结在一起的多层地膜手工分开,铺设地膜时需要分辨正反面,费时费力,有些地膜在外力作用下容易损坏。
另外,现有的地膜在白天或雨雪天气,其内部或外表面会生成大量的水雾,上述水雾会严重影响光线的透过率,导致其内部的植物嫩芽不能够充分进行良好的光合作用,进而生长缓慢或发育不良,这种现象在多雨地区尤为严重。
再者,现有的地膜依附在土壤表面,植物嫩芽长出以后不易从地膜中顶出,尽管有些地膜设计有嫩芽易长出的圆孔,但是这种设计导致地膜保温性能下降,并且过多设置地膜的生长圆孔会导致地膜在拉伸铺设时被撕裂。
还有,现有的地膜往往不具有氧气再生功能,对于需要密闭性要求较高的种子而言,其在栽种的过程中,由于缺氧,往往导致生长发芽缓慢或发育不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抗拉伸易顶出地膜,所述抗拉伸易顶出地膜设置有多个圆形的便于嫩芽顶出的顶出孔,所述顶出孔内设有保温膜,同时所述地膜的四周设置有抗拉伸褶皱,能避免地膜在铺设时被外力撕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抗拉伸易顶出地膜,包括地膜本体,所述地膜本体的中部区域按照阵列方式等间距设置有多个圆形的顶出孔,所述顶出孔内设置有圆形的超薄膜体,所述超薄膜体位于所述顶出孔内,所述超薄膜体与所述地膜本体之间相固定连接,所述地膜本体的四周设置有抗拉伸的弹性褶皱。
进一步地,所述超薄膜体与所述地膜本体之间通过多个筋条相连接,相邻两个筋条之间形成透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筋条的个数可选为2、4、6或8个。
进一步地,所述超薄膜体与所述地膜本体之间热压无缝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褶皱的横截面为多个首尾依次相连的倒V形凸起,所述弹性褶皱由多个首尾依次相连的长条状倒V形凸起构成。
进一步地,所述倒V形凸起的个数可选为4、6、8或10个。
进一步地,所述地膜本体朝向土壤的下表面涂覆有纳米透明疏水涂层。
进一步地,所述纳米透明疏水涂层的厚度为0.5-100μm。
进一步地,所述地膜本体朝向土壤的下表面涂覆有释氧涂层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释氧涂层材料的厚度为10-100μ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抗拉伸易顶出地膜,所述地膜本体的中部区域按照阵列方式等间距设置有多个圆形的顶出孔,所述顶出孔内设置超薄膜体,所述顶出孔便于种子嫩芽长出,同时所述超薄膜体具有保温功效。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抗拉伸易顶出地膜,所述地膜本体的四周设置有抗拉伸的弹性褶皱,所述弹性褶皱能够防止所述地膜本体尤其是顶出孔处在外力作用下被撕裂。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所述的抗拉伸易顶出地膜,所述地膜本体朝向土壤的下表面涂覆有纳米透明疏水涂层,除水雾性能优良。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所述的抗拉伸易顶出地膜,所述地膜本体朝向土壤的下表面涂覆有释氧涂层材料,所述释氧涂层材料属于生物材料,绿色环保,价廉且且制备简单,释氧和捕光作用稳定,能将地膜内的二氧化碳吸除并且释放大量氧气,净化地膜内的空气并杀菌,所述地膜适合于需要充足氧气且需要物理除草的种子在萌发时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3所述的抗拉伸易顶出地膜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S1所示出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所述的抗拉伸易顶出地膜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所述的抗拉伸易顶出地膜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所述的抗拉伸易顶出地膜的横截面示意图;
其中,1-地膜本体;2-弹性褶皱;3-顶出孔;4-倒V形凸起;5-长条状倒V 形凸起;6-筋条;7-超薄膜体;8-纳米透明疏水涂层;9-释氧涂层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抗拉伸易顶出地膜,包括地膜本体1,所述地膜本体1的中部区域按照阵列方式等间距设置有多个圆形的顶出孔3,所述顶出孔3内设置有圆形的超薄膜体7,所述超薄膜体7位于所述顶出孔3内,所述超薄膜体7与所述地膜本体 7之间相固定连接,所述地膜本体1的四周设置有抗拉伸的弹性褶皱2。所述圆形的顶出孔3的位置设置与所述种子的种子位置相上下一致,将所述地膜铺设在土壤上面,所述种子嫩芽很容易将位于其上的超薄膜体7顶破并从所述顶出孔3中长出,同时,设置所述超薄膜体7能保证所述地膜具有优良的保温性能,所述弹性褶皱2设置在所述地膜本体1的四周,所述弹性褶皱2具有优秀的抗拉伸效果,在人工铺设所述地膜时,所述弹性褶皱2能够防止地膜尤其是地膜的顶出孔3处在外力作用下被撕裂。
所述超薄膜体7与所述地膜本体1之间通过4个筋条6相连接,相邻两个筋条6之间形成透气孔。所述透气孔用于增强所述地膜的透气性并能收集雨水。
所述弹性褶皱2的横截面为8个首尾依次相连的倒V形凸起4,所述弹性褶皱2由多个首尾依次相连的长条状倒V形凸起5构成。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筋条6的个数还可选为2、6或8个。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倒V形凸起4的个数还可选为4、6或10个。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3不同,所述超薄膜体7与所述地膜本体1之间还可以通过热压无缝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制成的地膜适合需要高温萌发的种子使用。
实施例5
在实施例1-4的基础上,所述地膜本体1朝向土壤的下表面涂覆有纳米透明疏水涂层8。所述纳米透明疏水涂层8的厚度为0.5-100μm,所述纳米透明疏水涂层8优选自深圳市创思泰科技有限公司,上述纳米透明疏水涂层8能够与所述地膜本体1的下表面在纳米尺寸相互结合在一起,所述纳米透明疏水涂层8 具有优良的超疏水性能,能够有效预防水雾在所述地膜本体1的下表面生成,因此,采用该透明疏水涂层的所述地膜本体1具有优良的透光性能,适合于需要长时间、强光照的植物种子的孕育。
实施例6
在实施例1-4的基础上,所述地膜本体1朝向土壤的下表面涂覆有释氧涂层材料9,所述释氧涂层材料9的厚度为10-100μm。所述释氧涂层材料9的制备过程如下:称取新鲜菠菜叶片20g研碎放入研钵中,加入60ml冰冷提取液(含 0.4ml/L蔗糖、0.1mol/L氯化钠的0.05mol/LpH=7.6磷酸盐缓冲溶液)快速碾磨2分钟成浆,用6层纱布过滤,滤液300r/min离心5分钟,弃沉淀,上清液1000r/min 离心5min,得到完整的叶绿体;取出5mg叶绿体,加入到4ml 0.05mol/LpH=7.6 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混合均匀,得到叶绿体悬浮液;称取2×10- 4mg径粒为25nm 的P25型纳米二氧化钛粉末,加入1ml去离子水中,室温超声分散60分钟,得到二氧化钛水溶液,将4ml叶绿体悬浮液和50μl二氧化钛水溶液充分混合均匀,所得到的混合溶液中叶绿体与二氧化钛的质量比为1:2×10-6;然后将所得到的混合液用直径为5cm,孔径为2μm的亲水性滤纸(表面修饰羧基和氨基的滤纸) 抽滤1分钟,得到所述释氧涂层材料9,将所述释氧涂层材料9均匀刷涂在所述地膜本体1的下表面的中部区域,使得所述地膜本体11的下表面的中部区域完全涂覆有所述释氧涂层材料9。
上述释氧涂层材料9在光照下具有优良的释氧和捕光作用,详见申请公布号为CN107456952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里面详细描述了所述释氧涂层材料9 的释氧及捕光的检测数据,所述释氧涂层材料9属于生物材料,绿色环保,价廉且且制备简单,释氧和捕光作用稳定,能将地膜内的二氧化碳吸除并且释放大量氧气,净化地膜内的空气并杀菌。所述地膜适合于需要充足氧气且需要物理除草的种子在萌发时使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抗拉伸易顶出地膜,包括地膜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膜本体的中部区域按照阵列方式等间距设置有多个圆形的顶出孔,所述顶出孔内设置有圆形的超薄膜体,所述超薄膜体位于所述顶出孔内,所述超薄膜体与所述地膜本体之间相固定连接,所述地膜本体的四周设置有抗拉伸的弹性褶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拉伸易顶出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薄膜体与所述地膜本体之间通过多个筋条相连接,相邻两个筋条之间形成透气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拉伸易顶出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条的个数可选为2、4、6或8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拉伸易顶出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薄膜体与所述地膜本体之间热压无缝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拉伸易顶出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褶皱的横截面为多个首尾依次相连的倒V形凸起,所述弹性褶皱由多个首尾依次相连的长条状倒V形凸起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拉伸易顶出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倒V形凸起的个数可选为4、6、8或10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拉伸易顶出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膜本体朝向土壤的下表面涂覆有纳米透明疏水涂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抗拉伸易顶出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透明疏水涂层的厚度为0.5-100μm。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拉伸易顶出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膜本体朝向土壤的下表面涂覆有释氧涂层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抗拉伸易顶出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氧涂层材料的厚度为10-100μm。
CN201820154302.8U 2018-01-30 2018-01-30 一种抗拉伸易顶出地膜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9785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54302.8U CN207978539U (zh) 2018-01-30 2018-01-30 一种抗拉伸易顶出地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54302.8U CN207978539U (zh) 2018-01-30 2018-01-30 一种抗拉伸易顶出地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78539U true CN207978539U (zh) 2018-10-19

Family

ID=63821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154302.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978539U (zh) 2018-01-30 2018-01-30 一种抗拉伸易顶出地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7853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78611A (zh) * 2019-06-12 2019-08-30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甘蔗揭膜机及揭膜方法
CN110612848A (zh) * 2019-10-28 2019-12-27 会同县博嘉魔力嘉晟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低海拔区的魔芋种后覆盖保湿防草的种植结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78611A (zh) * 2019-06-12 2019-08-30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甘蔗揭膜机及揭膜方法
CN110178611B (zh) * 2019-06-12 2022-02-08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甘蔗揭膜机及揭膜方法
CN110612848A (zh) * 2019-10-28 2019-12-27 会同县博嘉魔力嘉晟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低海拔区的魔芋种后覆盖保湿防草的种植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4179904A1 (zh) 速生植物种植、成型、固碳封存与综合利用的方法
CN103733874A (zh) 一种灵芝仿野生栽培方法
US11229166B2 (en) Soil-covering film, the use of a soil-covering film to protect crops against weeds, and a method for the protection of crops against weeds
CN104542000A (zh) 油茶树苗的培育方法
CN108450230B (zh) 一种平菇的栽培方法
CN207978539U (zh) 一种抗拉伸易顶出地膜
CN101953271B (zh) 黑木耳在小桐子林间仿野生栽培方法
CN110226454A (zh) 一种织金竹荪仿野生栽培方法
CN101627729B (zh) 彩色马蹄莲优质球茎及其培育方法
CN203194227U (zh) 可降解保水无纺布地膜
CN106538366B (zh) 一种利用苔藓和腐殖土栽培金线莲的方法
CN103975755B (zh) 一种黑地膜全膜覆盖种植黄芩的方法
CN208783372U (zh) 一种多功能可降解地膜
CN102487706A (zh) 石崖茶育苗方法
CN104686191A (zh) 一种提高香菇出菇移植的方法
CN104025841A (zh) 一种珠葱无公害栽培方法
CN204762544U (zh) 多功能烟苗移栽保护装置
CN207978538U (zh) 一种增氧保温地膜
CN208908702U (zh) 一种增氧地膜
CN107960266A (zh) 一种香樟树营养杯育苗方法
CN207978540U (zh) 一种新型可施肥地膜
CN107926422A (zh) 一种猕猴桃苗木生产方法
CN107912220A (zh) 一种银杏的种植方法
CN100499997C (zh) 杏香兔耳风繁育方法
CN210987432U (zh) 灵芝代料栽培自动喷洒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019

Termination date: 2022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