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78132U - 一种无人值守基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人值守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78132U
CN207978132U CN201721838123.8U CN201721838123U CN207978132U CN 207978132 U CN207978132 U CN 207978132U CN 201721838123 U CN201721838123 U CN 201721838123U CN 207978132 U CN207978132 U CN 2079781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 module
fixed link
data
a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3812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再政
张�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engyi Technology (Shenzhen)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F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F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F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83812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781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781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781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人值守基站,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上设有可将无线电数据和移动通信数据互相转换的通信模块和ADS‑B接收发射器;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一侧设有供电装置,所述供电装置分别与通信模块和ADS‑B接收发射器连接。在基站上设置供电装置,能够为基站提供电力,基站的通信模块能够实现无线电数据和移动通信数据的互相转换,同时ADS‑B接收发射器能够接收民航飞机的飞行信息并发射无人机的飞行信息,并将双方的飞行信息通过无线电数据向无人机通信,通过移动通信数据和服务器通信,在偏远地区,亦可使用无线电数据进行通信,克服了偏远地区移动通信数据网络覆盖不全面,导致与无人机无法通信的问题,同时设置无人值守基站节约了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无人值守基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民用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人值守基站。
背景技术
无人机在民航机场附近区域或者民航飞机飞行密集的区域飞行时,需要避开民航飞机的飞行航线,无人机在飞行时可以通过机载的ADS-B 接收机设备接收这些信息,进而避开民航飞机的航线。物流行业的无人机体积较大,对民航飞机飞行的影响也更严重,也需要安装ADS-B的发射机来对外广播无人机的位置信息。而ADS-B设备现在价格偏高,为每架飞机加装ADS-B接收机和发射机设备会大大增加运输成本。
另外,在偏远地区飞行时移动通信网络覆盖的不完全,在航线比较偏远时不能完全依靠已有的移动网络来进行通信。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值守基站,本基站上设有ADS-B接收发射器,将ADS-B接收发射器获取的飞行信息通过无线电信号发送给基站覆盖区域内的无人机,克服了在每台无人机上都要加装ADS-B接收发射器的麻烦,降低了无人机使用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无人值守基站,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上设有可将无线电数据和移动通信数据互相转换的通信模块和ADS-B接收发射器;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一侧设有供电装置,所述供电装置分别与通信模块和ADS-B接收发射器连接。在基站上设置供电装置,能够为基站提供电力,基站的通信模块能够实现无线电数据和移动通信数据的互相转换,同时 ADS-B接收发射器能够接收民航飞机的飞行信息并发射无人机的飞行信息,并将双方的飞行信息通过无线电数据向无人机通信,通过移动通信数据和服务器通信,在偏远地区,亦可使用无线电数据进行通信,克服了偏远地区移动通信3G/4G网络覆盖不全面,导致与无人机无法通信的问题,同时设置无人值守基站节约了成本。
所述供电装置包括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设置在基座上,所述第二固定杆上设有供电箱,所述第二固定杆顶部设有发电装置,所述发电装置与供电箱连接,所述供电箱与通信模块连接。供电装置自带的发电装置能够自行发电,满足基站的电力使用,避免了电线电缆的长距离铺设,降低了施工难度,同时降低了成本。
所述供电箱包括箱体和扣合在箱体侧面的箱盖,所述箱体内设有电池组,所述电池组的上方设有充电控制器,所述充电控制器的输入端与发电装置连接,输出端与电池组连接。将电池组设置在箱体内,同时设置充电控制器,能够对电源起到保护作用,减缓电池组的老化,同时充电控制器能够对电池组的充放电进行智能管理。
所述发电装置采用太阳能电池板或者风力发电机。使用太阳能发电或者风力发电,能够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山区的有效资源,实现清洁无污染的供电方式。
所述第一固定杆的顶端设有避雷针。在第一固定杆的顶端设置避雷针,能够有效的防止雷击,避免对基站造成破坏。
所述供电箱包括密封结构箱体,具体的所述供电箱为能够防水防尘的密封箱。在供电箱上设置能够防尘防水的防护装置,能够有效避免粉尘和雨水等液体的进入,保证供电箱内的清洁和干燥,保证供电箱内清洁能够使供电箱散热正常,而保证供电箱内干燥,则能够防止电路短路,保证基站的正常运行,密封箱已是行业内的现有产品,只需选择合适的型号即可。
所述通信模块包括处理器、移动通信模块、数传电台和电源管理单元,所述处理器分别与ADS-B接收发射器、移动通信模块和数传电台连接,所述电源管理单元分别与处理器、移动通信模块和数传电台连接。通信模块的处理器分别连接有数传电台、移动通信模块和ADS-B 接收发射器,所述ADS-B接收发射器能够接收和发射民航飞机的飞行信息,能够与民航飞机上的ADS-B接收发射器实现互通,既能够实时接收民航飞机上的ADS-B接收发射器的广播,又能够对民航飞机进行广播,同时处理器还能够通过移动通信模块将飞行信息上传至数据库,实现飞行信息的数据共享,保证无人机在偏远地区航线飞行的安全。
所述数传电台、处理器及移动通信模块为集成设置;
或者,
所述数传电台为外设于处理器与移动通信模块集成的模块一侧。
所述移动通信模块设有移动通信天线。设置移动通信天线,能够增强移动通信数据的信号强度,使飞行信息数据传输更加稳定。
所述数传电台设有电台天线。设置电台天线,能够增加数传电台的信号强度,延长数传电台信号的传递距离,使数传电台的信号覆盖范围更大。
所述电源管理单元设有多种供电模式,具体的包括工作供电模式和休眠供电模式。工作供电模式都能够使各部件正常运行,而休眠供电模式指的是电台断电休眠,只保留移动通信模块进行低速数据通信,降低总体功耗依据不同的工作阶段提供相应的供电模式,能够起到节约用电的目的。
所述通信模块与数据库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示例的一种无人值守基站,设有ADS-B接收发射器,能够与民航飞机上的ADS-B接收发射器实现互通,既能够实时接收民航飞机上的ADS-B接收发射器的广播,又能够对民航飞机进行广播。
2、本实用新型示例的一种无人值守基站,设有能够实现无线电数据和移动通信数据相互转换的通信模块,并且设有供电装置,能够满足偏远地区无法铺设网络线路的航线使用。
3、本实用新型示例的一种无人值守基站,采用太阳能或者风能进行发电,充分利用山区的有效资源,实现了电力自给,从而实现了基站的无人值守的。
4、本实用新型示例的一种无人值守基站,设有避雷针,能够有效的防止雷击,避免对基站造成破坏。
5、本实用新型示例的一种无人值守基站,设有能够防尘防水的防护装置,既能够有效避免粉尘进入,保证供电箱内的清洁,保证供电箱内清洁能够使供电箱散热正常,又能防止雨水等液体进入,保证供电箱内干燥,防止电路短路,保证基站的正常运行。
6、本实用新型示例的一种无人值守基站,通信模块设有数传电台和移动通信模块,能够实现无线电信号和移动数据信号的同时发射,并且能够实现无线电数据与移动通信数据的互相转换。
7、本实用新型示例的一种无人值守基站,其中移动通信模块设有移动通信天线,能够增强移动通信数据的信号强度,使飞行信息数据传输更加稳定,数传电台设有电台天线,能够增加数传电台的信号强度,延长数传电台信号的传递距离,使数传电台的信号覆盖范围更大。
8、本实用新型示例的一种无人值守基站,电源管理单元设有多种供电模式,依据不同的工作阶段提供相应的供电模式,能够起到节约用电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供电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通信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供电箱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台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台外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座,2、供电装置,3、通信模块,4、第一固定杆,5、电台天线,6、ADS-B接收发射器,7、避雷针,8、第二固定杆,9、供电箱,10、太阳能电池板,11、壳体,12、固定板,13、电台模块,14、移动通信模块,15、电源管理单元,16、连接器,17、箱体,18、电池组,19、充电控制器,20、箱盖,21、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无人值守基站,包括基座1,基座1可以使用混凝土浇筑,或者直接采用山区岩石打孔固定,所述基座1上设有第一固定杆4,所述第一固定杆4上设有用于数据传输的通信模块3和ADS-B接收发射器6;所述第一固定杆4的一侧设有供电装置2,供电装置2设置在第一固定杆4的一侧,保证供电装置2与第一固定杆4在距离上不发生干涉即可,所述供电装置2分别与通信模块3和ADS-B接收发射器6连接,为其提供电力,所述通信模块3能够实现无线电数据和移动通信数据的相互转换。该通信模块3既能够实现无线电数据和移动通信数据的发射与接收,同时又能够实现无线电数据和移动通信数据的相互转换。同时ADS-B接收发射器能够接收民航飞机的飞行信息并发射无人机的飞行信息,并将双方的飞行信息通过无线电数据向无人机通信,通过移动通信数据和服务器通信,在基站上设置供电装置2,能够为基站提供电力,同时基站的通信模块3能够实现无线电数据和移动通信数据的互相转换,在偏远地区,亦可使用无线电数据进行通信,克服了偏远地区移动通信 3G/4G网络覆盖不全面,导致与无人机无法通信的问题,同时设置无人值守基站节约了成本。
如图2所示,所述供电装置2包括第二固定杆8,所述第二固定杆8 设置在基座1上,本申请中,第二固定杆8有两根,平行设置,第二固定杆8的高度低于第一固定杆4的高度,所述第二固定杆8上设有供电箱9,所述第二固定杆8顶部设有发电装置,所述发电装置与供电箱9连接,所述供电箱9与通信模块3连接。供电装置2自带的发电装置能够自行发电,满足基站的电力使用,避免了电线电缆的长距离铺设,降低了施工难度,同时降低了成本。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一种无人值守基站,包括第一固定杆4,所述第一固定杆4上设有用于数据传输的通信模块3、ADS-B接收发射器6和为基站提供电力的供电装置2;所述第一固定杆4的一侧设有为供电装置2充电的太阳能电池板10,太阳能电池板10使用支架21支撑,太阳能电池板10 设置在第一固定杆4的一侧,保证太阳能电池板10与第一固定杆4在距离上不发生干涉即可,所述供电装置2分别与通信模块3和ADS-B接收发射器6连接,为其提供电力,所述通信模块3能够实现无线电数据和移动通信数据的相互转换。该通信模块3既能够实现无线电数据和移动通信数据的发射与接收,同时又能够实现无线电数据和移动通信数据的相互转换。在偏远地区,可以使用无线电数据进行通信,克服了偏远地区移动通信3G/4G网络覆盖不全面,导致与无人机无法通信的问题,同时设置无人值守基站节约了成本,为了提高无人机飞行的安全性。
上述两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供电箱9包括箱体17和扣合在箱体17侧面的箱盖20,箱体17和箱盖20通过合页铰接,所述箱体 17内设有电池组18,电池组18设置在箱体17内侧,位于箱体17后箱壁的下方,所述电池组18的上方设有充电控制器19,所述充电控制器 19的输入端与发电装置连接,输出端与电池组18连接,发电装置发电后,充电控制装置对电池组18进行充电。将电池组18设置在箱体17内,同时设置充电控制器19,能够对电源起到保护作用,减缓电池组18的老化,同时充电控制器19能够对电池组18的充放电进行智能管理,1、开始充电时,检测电池电量,在电池电量小于80%时才启动对电池的充电,直至充满;2、放电时检测电池温度,当电池温度大于75℃时,降低放电电流,保护电池,直至温度回复到55℃以下才回复正常。当温度低于-15℃时,降低放电电流,直至温度恢复至0℃以上;3、当电池电量低于10%时,减小输出电流,并向通信模块3发出报警信号。
所述发电装置采用太阳能电池板10或者风力发电机。使用太阳能发电或者风力发电,能够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山区的有效资源,实现清洁无污染的供电方式。
所述第一固定杆4的顶端设有避雷针7。在第一固定杆4的顶端设置避雷针7,能够有效的防止雷击,避免对基站造成破坏。
所述供电箱9设有能够防尘防水的防护装置,具体的所述供电箱9 为具有密封结构的箱体,可采用能够防水防尘的密封箱,供电箱9包括箱体17和与箱体17铰接的箱盖20,箱体内部安装有电池组18和充电控制器19,在供电箱9上设置能够防尘防水的防护装置,能够有效避免粉尘和雨水等液体的进入,保证供电箱9内的清洁和干燥,保证供电箱9 内清洁能够使供电箱9散热正常,而保证供电箱9内干燥,则能够防止电路短路,保证基站的正常运行,密封箱已是行业内的现有产品,只需选择合适的型号即可。
如图4、图6和图7所示,所述通信模块3包括处理器、移动通信模块14、电台模块13和电源管理单元15,本申请中电台模块13分为内置和外置两种,所述数传电台、处理器及移动通信模块为集成设置;或者,所述数传电台为外设于处理器与移动通信模块集成的模块一侧。如图6所示,电台模块13内置,电台模块13与移动通信模块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针对小型小功率数传电台使用,体积小,方便安装使用;如图7所示,电台模块13外置,移动通信模块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电台模块13单独设置,专门针对大型高功率数传电台基站使用。本实施例中电台模块13采用内置,所述电台模块13、移动通信模块14和电源管理模块15均固定在固定板12上,所述固定板12安装在壳体11内部,壳体11的底端设有与其他部件连接的连接器16,电台模块13、移动通信模块14和电源管理模块15的数据线和电源线均通过连接器与其他部件连接,所述处理器的输入端分别与ADS-B接收发射器连接,所述处理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移动通信模块和数传电台连接,具体的,所述处理器的输入端与ADS-B接收发射器6连接,所述处理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移动通信模块14和数传电台连接,所述电源管理单元15分别与处理器、移动通信模块14和数传电台连接并为其提供电力。通信模块3的处理器分别连接有数传电台、移动通信模块14和ADS-B接收发射器6,ADS-B接收发射器6够接收和发射民航飞机的飞行信息,能够与民航飞机上的 ADS-B接收发射器实现互通,既能够实时接收民航飞机上的ADS-B接收发射器的广播,又能够对民航飞机进行广播,保证无人机在偏远地区航线飞行的安全。
所述移动通信模块14设有移动通信天线。设置移动通信天线,能够增强移动通信数据的信号强度,使飞行信息数据传输更加稳定。
所述数传电台设有电台天线5。设置电台天线5,能够增加数传电台的信号强度,延长数传电台信号的传递距离,使数传电台的信号覆盖范围更大。
所述电源管理单元15设有多种供电模式。具体的包括工作供电模式和休眠供电模式。工作供电模式都能够使各部件正常运行,而休眠供电模式指的是电台断电休眠,只保留移动通信模块14进行低速数据通信,降低总体功耗依据不同的工作阶段提供相应的供电模式,能够起到节约用电的目的。
所述通信模块3与数据库连接,通信模块3将ADS-B接收发射器6 采集的飞行信息上传至数据库保存,实现数据的共享,或者直接将ADS-B 接收发射器6采集的飞行信息直接发送给航线上的无人机,保证无人机的飞行安全。
一种带ADS-B接收发射器6的无人值守基站的工作过程如下:
民航飞机和无人值守基站上均安装有ADS-B接收发射器6,民航飞机飞行时,通过ADS-B接收发射器6(发射)广播飞行信息,无人值守基站上的ADS-B接收发射器6则接收民航飞机广播的飞行信息,并提取其中的经度、纬度、高度和时间等位置信息,无人值守基站上的ADS-B接收发射器6将位置信息传递给处理器,再通过与处理器连接的电台模块13将民航飞机的位置信息发送给航线上的物流无人机,物流无人机接收到民航飞机的位置信息后,自行计算判断是否对民航飞机的飞行造成干扰,如果发现有干扰就降低高度飞行或者寻找附近的备降点降落,待干扰消除后继续飞行,同时,物流无人机将自己的位置信息通过电台模块13上传至处理器,由处理器通过与其相连的 ADS-B接收发射器6向民航飞机进行广播,提醒民航飞机注意。在此期间,物流无人机与民航飞机互通的位置信息通过移动通信模块14 上传至后台的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无人值守基站,其特征是: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上设有可将无线电数据和移动通信数据相互转换的通信模块和ADS-B接收发射器;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一侧设有供电装置,所述供电装置分别与通信模块和ADS-B接收发射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值守基站,其特征是,所述供电装置包括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设置在基座上,所述第二固定杆上设有供电箱,所述第二固定杆顶部设有发电装置,所述发电装置与供电箱连接,所述供电箱与通信模块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值守基站,其特征是,所述供电箱包括箱体和扣合在箱体侧面的箱盖,所述箱体内设有电池组,所述电池组的上方设有充电控制器,所述充电控制器的输入端与发电装置连接,输出端与电池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值守基站,其特征是,所述发电装置采用太阳能电池板或者风力发电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值守基站,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固定杆的顶端设有避雷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值守基站,其特征是,所述供电箱包括密封结构箱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值守基站,其特征是,所述通信模块包括处理器、移动通信模块、数传电台和电源管理单元,所述处理器分别与ADS-B接收发射器、移动通信模块和数传电台连接,所述电源管理单元分别与处理器、移动通信模块和数传电台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人值守基站,其特征是,所述数传电台、处理器及移动通信模块为集成设置;
或者,
所述数传电台为外设于处理器与移动通信模块集成的模块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人值守基站,其特征是,所述移动通信模块设有移动通信天线;
和/或,所述数传电台设有电台天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值守基站,其特征是,所述通信模块与数据库连接。
CN201721838123.8U 2017-12-25 2017-12-25 一种无人值守基站 Active CN2079781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38123.8U CN207978132U (zh) 2017-12-25 2017-12-25 一种无人值守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38123.8U CN207978132U (zh) 2017-12-25 2017-12-25 一种无人值守基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78132U true CN207978132U (zh) 2018-10-16

Family

ID=63771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38123.8U Active CN207978132U (zh) 2017-12-25 2017-12-25 一种无人值守基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7813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55307A (zh) * 2018-12-24 2019-03-12 武汉机智道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无人值守智慧基站
CN109617595A (zh) * 2018-12-27 2019-04-12 顺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基站及无人机通讯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55307A (zh) * 2018-12-24 2019-03-12 武汉机智道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无人值守智慧基站
CN109617595A (zh) * 2018-12-27 2019-04-12 顺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基站及无人机通讯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uang et al.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and energy harvesting: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rospects
US10631366B2 (en) Handy base station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CN207978132U (zh) 一种无人值守基站
CN109803225B (zh) 一种应用于移动群智感知网络节点的节能方法
CN103166726B (zh) 基于无线通信的一体化广播预警设备、系统及主机
CN104504936A (zh) 一种低成本通用航空飞机导航监视方法和装置
CN102591304A (zh) 矿山井下电力机车运行监测系统
CN104782607A (zh) 电力杆塔的驱鸟监控系统
CN109617595A (zh) 一种无人机基站及无人机通讯系统
CN205320073U (zh) 无人机数据传输自组网网络
CN205060008U (zh) 一种太阳能四翼飞行器
CN111465046B (zh) 一种基于平原开阔地貌的风电场站无线网络系统
CN213109065U (zh) 一种风电场巡检无人机自充电装置
US11492114B1 (en) Handy base station with through barrier radio frequency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method
JP7093485B2 (ja) 自律型小型無線装置及びその分散設置方法
CN105227472A (zh) 一种无线路由装置及无线通信系统
CN206559332U (zh) 无人机反制固定设备
CN203165237U (zh) 一种太阳能电子显示站牌
CN205320066U (zh) 无人值守型无线数据转发工作站
CN216186132U (zh) 一种无人机机巢及多功能灯杆
CN207380517U (zh) 一种无人值守基站
CN208079077U (zh) 一种多旋翼飞行器远程服务站
CN106921428A (zh) 无人机数据传输自组网网络
CN207184828U (zh) 基于zigbee结构基站
CN106301154A (zh) 一种太阳能风能供电的局所及通信基站多功能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720

Address after: 518063 5th floor, block B, building 1, software industry base,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Fengyi Technology (Shenzhen)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61 Intersection of Xuefu Road (south) and Baishi Road (east) in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6-13 floors, Block B, Shenzhen Software Industry Base

Patentee before: SF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