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54623U - 微导管塑形器 - Google Patents

微导管塑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54623U
CN207954623U CN201820365807.9U CN201820365807U CN207954623U CN 207954623 U CN207954623 U CN 207954623U CN 201820365807 U CN201820365807 U CN 201820365807U CN 207954623 U CN207954623 U CN 2079546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tubular
duct
shaping
shaping device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6580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黎悦
匡华
杨佳蕾
董颍
董一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036580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546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546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546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导管塑形器,包括塑形模具和加热定型装置,塑形模具设有用于放置微导管的孔道,孔道的形态、尺寸均与目标血管相同;孔道内设有与目标血管上的目标病变的位置相对应的病变模型;加热定型装置用于对塑形模具内部的微导管进行加热,以使微导管形态与孔道形态一致。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微导管塑形器具有与患者血管形态一致的孔道,将微导管放置在孔道中进行塑形,使微导管精准模拟患者血管的走向,从而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手术并发症;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导管塑形器从外部对微导管进行塑形处理,避免了塑形过程对微导管内腔的损害。

Description

微导管塑形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外科手术器械辅助工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微导管塑形器。
背景技术
微导管塑形是解决颅内动脉瘤栓塞的关键技术,塑形的最终目的为使微导管远端(即远离人手的一端)的形状与患者血管形态相似。合适、准确的微导管形态可使手术操作更加顺利,保障良好的治疗效果并降低患并发症的风险。
目前临床上的微导管塑形通常是根据血管造影结果人为估计血管弯曲走向,根据预估的弯曲走向对塑形针进行弯折处理,而后将微导管套在塑形针外周,并进行定型处理。
然而微导管的内腔用于输送弹簧圈或支架等结构件,其内壁通常具有一层光滑的高分子物质,以保证输送的顺利。而塑形针进出微导管有可能对微导管内壁造成损坏,影响微导管的输送性能。
另外,上述过程中塑形针由医疗人员根据造影结果预估后进行人工弯曲,塑形针的形态与患者血管实际形态存在差异,因而微导管无法精准模拟患者血管的走向,增大了手术难度增大,且微导管形态不准确还可能引起并发症。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可使微导管准确定型的微导管塑形器,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导管塑形器,能够根据患者血管造影结果准确定型微导管形态,且塑形过程不损害微导管的内腔。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微导管塑形器,包括:
塑形模具,所述塑形模具设有用于放置微导管的孔道,所述孔道按照目标血管的实际形态分布,且所述孔道的尺寸与目标血管相同;所述孔道内设有与目标血管上的目标病变位置相对应的病变模型;
加热定型装置,用于对所述塑形模具内部的微导管进行加热,以使微导管形态与所述孔道形态一致。
优选的,所述孔道从所述塑形模具的边界延伸至内部。
优选的,所述塑形模具呈蜂窝状,所述加热定型装置为设于所述塑形模具下方的蒸汽发生器。
优选的,所述塑形模具为3D打印或激光雕刻或倒模得到的模型,所述孔道为根据造影结果得到的目标血管的结构。
优选的,所述孔道位于所述塑形模具边界的一端为孔道入口,所述孔道入口设有防止微导管沿所述孔道滑动的固定塞。
优选的,所述病变模型为将目标病变按照预设比例缩小后的模型。
优选的,所述预设比例为1:2。
优选的,所述塑形模具为分体式结构,各个分体式结构件的侧壁设有可组装形成所述孔道的凹槽。
优选的,所述塑形模具为一体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导管塑形器包括塑形模具和加热定型装置;塑形模具设有可使微导管穿过的孔道,孔道的形态、尺寸均与目标血管相同;孔道内设有病变模型,且病变模型的位置与目标血管中的目标病变位置相对应;加热定型装置用于对塑形模具内部的微导管进行加热定型。
微导管放置在塑形模具内部的孔道中,而后利用加热定型装置对塑形模具进行加热,使微导管按照孔道形态弯曲变形。由于孔道与患者血管的实际形态相同、且尺寸一致,因此孔道内的微导管与患者血管的形态、尺寸一致,即定型后的微导管能够按照1:1的比例还原患者血管的形态,实现了准确塑形的效果。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利用孔道确定微导管形态,即从微导管外部对其进行弯曲处理,塑形过程不会接触微导管内壁,因此不存在损伤微导管内腔问题,从而提高了微导管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设计方案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微导管塑形器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分体式塑形模具的未组装状态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固定塞工作状态结构图。
图1-4中的附图标记为:
塑形模具1、孔道2、微导管3、塑形针4、加热定型装置5、固定塞6、孔道入口7、实际病变8、病变模型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微导管塑形器,能够准确定型微导管形态,使手术过程中微导管到位简单,减少手术并发症;同时保障微导管的内腔不受损害。
请参考图2-4,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微导管塑形器的结构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分体式塑形模具的未组装状态结构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固定塞工作状态结构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导管塑形器,包括塑形模具1和加热定型装置5,塑形模具1设有用于使微导管3穿过的孔道2,孔道2按照目标血管的实际形态分布,且孔道2与目标血管尺寸相同;孔道2内设有与目标血管上的目标病变的位置相对应的病变模型9;加热定型装置5用于对塑形模具1内部的微导管3进行加热,以使微导管3形态与孔道2形态一致。
具体的,塑形模具1上的孔道2为孔状或凹槽结构,通常为0.53mm至1mm等小尺寸的通道类结构。孔道2用于放置并固定微导管3,孔道2的形态与目标血管的形态保持一致。在塑形模具1的制作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的血管造影结果,利用3D打印、注塑成型、激光雕刻、倒模等加工方式,得到内部通道形态与患者血管实际形态相同、且比例为1:1的模型,该模型即为设置有孔道2的塑形模具1。
需要说明的是,塑形模具1的作用在于利用孔道2确定微导管3形态,因此塑形模具1的外部形状不做限定,只要孔道2的形态满足要求即可。另外,本申请对于塑形模具1的加工方式也不做限定,可实现按照1:1的比例还原目标血管形态即可。
病变模型9设置在孔道2的内部,且病变模型9的位置与患者血管中病变(动脉瘤等病变结构)对应的位置相同。在手术过程中,微导管3需要沿着血管推送至病变处,并对病变进行手术;而塑形模具1中的孔道2和病变模型9可模拟患者的血管和病变的实际情况,因此将微导管3沿着孔道2推送至病变模型9处即可还原手术过程。
可以理解的,由于手术时微导管3的远端的最终位置为病变处,因此在制作塑形模具1的过程中,病变模型9可设置在孔道2的中部,即加工出病变所在血管所对应的完整孔道2,并将微导管3放置于部分孔道2后进行定型处理。也可以仅制作微导管3推送过程的血管所对应的孔道2,此时孔道2的终点即为病变模型9。
微导管3远端弯折成一定形状,对其进行加热而后冷即可使微导管保持弯折状态下的形态,利用该原理可对微导管3进行塑形。将微导管3固定在孔道2内部后,利用加热定型装置5进行熏蒸等加热处理,待冷却后微导管3的形态便与孔道2形态一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导管塑形器将塑形模具1内的孔道2加工成与患者血管形态、尺寸均相同的结构,将微导管3放置在孔道2中并进行定型处理,则塑形后的微导管3与患者血管的形态、尺寸均相同。采用3D打印等手段进行塑形,减少了人为操作不确定性造成的误差。微导管3的准确塑形,使微导管3精准模拟患者血管的走向,使手术中的微导管3到位简单,避免不必要的到位尝试,减少对病变的骚扰,实现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手术并发症的效果。
特别的,现有技术中均采用将微导管3套设于塑形针4外周的方式进行塑形过程。而本实用新型的微导管塑形器的孔道2从外部对微导管3进行塑形,即微导管塑形器不与微导管3的内壁接触,相比于伸入至微导管3内部的塑形针4,本申请提供的微导管塑形器不会损坏微导管3的内腔,从而提高了塑形完成的微导管3的质量。
进一步的,为了增强微导管3的固定效果,孔道2从塑形模具1的边界延伸至内部,即孔道2设置在塑形模具1的内部,其中位于塑形模具1边界的一端为孔道入口7。
可选的,塑形模具1可以为分体式结构,各个分体式结构件的侧壁设有可组装形孔道2的凹槽。
具体的,各个分体式结构件为沿血管走向的不规则的块状结构,其侧壁的凹槽结构即为孔道2的内壁,各个分体式结构件拼装完成后在其内部形成完整的孔道2。在塑形过程中,将微导管3嵌入至凹槽中,并将各个分体式结构件组装固定,最终将微导管3包裹在塑形模具1的内部。
可以理解的,各个分体式结构件也可以为大体垂直于血管的门板式结构,即各个分体式结构件的中部设有与该段血管形态一致的通孔。在塑形过程中,微导管3依次穿过各个分体式结构件的通孔,并将全部分体式结构件进行组装,即可将微导管按照血管形态进行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组装过程中,各个分体式结构件可采用栓接、粘接、螺接等方式进行固定,也可以通过相关工具从外部对组装完成的微导管塑形器进行夹紧,使其各部分得到固定。
可选的,塑形模具1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孔道2可以设于塑形模具1的内部,在塑形过程中,将微导管3从孔道入口7插入至孔道2中,直至微导管3远端到达病变模型9处,而后进行后续定型操作。孔道2也可以设置在塑形模具1的表面,此时塑形模具1与上述第一种分体式塑形模具的部分结构相似,即孔道2为按照目标血管的形态分布于塑形模具1表面的凹槽结构,在塑形过程中将微导管3嵌入至凹槽中,并利用加热定型装置5进行处理。孔道2可实现容纳微导管3、且方便后续加热定型实现塑形效果即可。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对微导管3进行塑形,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塑形模具1呈蜂窝状,加热定型装置5为设于塑形模具1下方的蒸汽发生器。具体的,塑形模具1上设有若干个凹槽、孔隙等结构,蒸汽发生装置设置在塑形模具1的下方,对孔道2内的微导管3进行熏蒸,使微导管3弯曲变形,实现塑形过程。
可选的,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塑形模具1为3D打印得到的模型,孔道2为根据造影结果得到的目标血管的结构。采用上述方法且按照1:1的比例对塑形模具1进行制作,可使孔道2与目标血管的分布状态相同,保障微导管塑形器的塑形效果。可以理解的,也可以采用激光雕刻、倒模等方式对塑形模具1和孔道2进行加工。
进一步的,为了使微导管3固定的更牢固,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孔道入口7设有防止微导管3沿孔道2滑动的固定塞6。具体的,固定塞6呈锥状或柱体结构,采用橡胶、硅胶等弹性材料制成,固定塞6的中部或边缘设置有用于穿过微导管3的通孔。当微导管3在孔道2中到位后,将固定塞6塞入孔道入口7并压紧,从而将微导管3固定在塑形模具1上而不发生移动,防止加热过程中微导管3的移位,从而保障塑形效果。
进一步的,为了准确定位微导管3前端的位置,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病变模型9为将目标病变按照预设比例缩小后的模型。具体的,手术时微导管3的前端放置的最佳位置是动脉瘤等病变结构的中间,因此,在保持孔道2尺寸及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可将病变模型9的体积按照预设比例进行缩小,使微导管3前端到位更加准确。
例如,按照1:2的比例对目标病变进行缩小得到体积减半的病变模型9;或按照1:3的比例将目标病变的体积缩小至原来的三分之一。孔道内的病变模型9体积较小,从而使微导管3放置的位置更加精确。
需要说明的是,图中的附图标记8为将目标病变按照1:1还原所对应的模型(本申请中称之为实际病变),附图标记9为将目标病变按照预设比例缩小后得到的模型(本申请中称之为病变模型),图中标注实际病变8的目的在于显示其与病变模型9的位置及体积关系。另外,设置预设比例并对病变模型9的体积进行缩小的目的在于提高微导管到位的准确性,因此预设比例的具体数值应当以临床实际需求为准,不仅限于本申请中的1:2和1:3。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微导管塑形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微导管塑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塑形模具(1),所述塑形模具(1)设有用于放置微导管(3)的孔道(2),所述孔道(2)按照目标血管的实际形态分布,且所述孔道(2)的尺寸与目标血管的尺寸相同;所述孔道(2)内设有与目标血管上的目标病变位置相对应的病变模型(9);
加热定型装置(5),用于对所述塑形模具(1)内部的微导管(3)进行加热,以使微导管(3)形态与所述孔道(2)形态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导管塑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道(2)从所述塑形模具(1)的边界延伸至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导管塑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形模具(1)呈蜂窝状,所述加热定型装置(5)为设于所述塑形模具(1)下方的蒸汽发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导管塑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形模具(1)为3D打印或激光雕刻或倒模得到的模型,所述孔道(2)为根据造影结果得到的目标血管的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导管塑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道(2)位于所述塑形模具(1)边界的一端为孔道入口(7),所述孔道入口(7)设有防止微导管(3)沿所述孔道(2)滑动的固定塞(6)。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微导管塑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病变模型(9)为将目标病变按照预设比例缩小后的模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导管塑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比例为1:2。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导管塑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形模具(1)为分体式结构,各个分体式结构件的侧壁设有可组装形成所述孔道(2)的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导管塑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形模具(1)为一体式结构。
CN201820365807.9U 2018-03-16 2018-03-16 微导管塑形器 Active CN2079546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65807.9U CN207954623U (zh) 2018-03-16 2018-03-16 微导管塑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65807.9U CN207954623U (zh) 2018-03-16 2018-03-16 微导管塑形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54623U true CN207954623U (zh) 2018-10-12

Family

ID=637439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65807.9U Active CN207954623U (zh) 2018-03-16 2018-03-16 微导管塑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5462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07266A (zh) * 2018-03-16 2018-08-17 黎悦 微导管塑形器
CN109452972A (zh) * 2018-10-16 2019-03-12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一种导管塑形器形状模拟方法、装置及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07266A (zh) * 2018-03-16 2018-08-17 黎悦 微导管塑形器
CN109452972A (zh) * 2018-10-16 2019-03-12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一种导管塑形器形状模拟方法、装置及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07266A (zh) 微导管塑形器
CN110421853B (zh) 一种仿真的颅脑模型及其制备方法
CN207954623U (zh) 微导管塑形器
US10071511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ducing temporary knee joint spacers with stems of various sizes
CN103961153B (zh) 腓骨截骨定位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TW201034634A (en) Production method of dental implant surgical guide
CN104825235A (zh) 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手术导向模板及制作方法
TW201000078A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guiding board of dental implant surgical operation
CN110314003A (zh) 数字化种植引导粘接导板的制作方法及引导粘接导板
CN206836923U (zh) 胰肠吻合支架管道装置
CN109859600B (zh) 超声引导下乳腺肿物穿刺模型及其制备方法
CN207224392U (zh) 一种基于3d打印的膝关节骨水泥旷置模具
CN212112948U (zh) 微创肝外胆道病灶切除及胆道重建用组装式3d练习模型
CN109036059B (zh) 模拟激光手术用光学仿体及其模具结构、制备方法
CN107374785B (zh) 一种眶壁爆裂性骨折钛网的预制作方法
KR101472184B1 (ko) 안면 성형수술 시뮬레이션 방법
CN204890136U (zh) 一种适用于杯式举宫器的防漏气辅助装置
CN211674662U (zh) 模拟牙齿尺寸进行定位的种植导板
CN106710407A (zh) 血管模型及其制作方法、制作该血管模型的设备
CN206186196U (zh) 一种骨盆骨水泥模具
CN111409259A (zh) 一种肿瘤脱模3d模型制作方法
CN108498217A (zh) 一种矫治阴道畸形用3d打印可降解支架及其制造方法
CN204411032U (zh) 组合型肩关节间隔物模具
CN218684831U (zh) 一种可旋转和升降的小鼠加热放置架
CN113290750A (zh) 人体血管硅胶软体模型的成型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