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51140U - 一种净水器的集成式水路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净水器的集成式水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51140U
CN207951140U CN201721795072.5U CN201721795072U CN207951140U CN 207951140 U CN207951140 U CN 207951140U CN 201721795072 U CN201721795072 U CN 201721795072U CN 207951140 U CN207951140 U CN 2079511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nozzle chamber
water nozzle
valve head
head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9507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倪祖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ingclean Electric Co Ltd
Lexy Electric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ingcle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ingclean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Kingcle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79507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511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511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511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净水器的集成式水路结构,包括:若干相互连接的过滤阀头组件,所述过滤阀头组件之间均通过中空的连接管相连通,再通过包覆于连接管外侧的连接头形成一体式水路。根据本实用新型,其在降低日常使用过程中漏水几率的同时,还提高了产品整体性和生产过程中的易装配性。

Description

一种净水器的集成式水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净水器的集成式水路结构。
背景技术
净水器也叫净水机、水质净化器,是按对水的使用要求对水质进行深度过滤、净化处理的水处理设备。平时所讲的净水器,一般是指用作家庭使用的小型净化器。净水器的技术核心为滤芯装置中的滤芯(过滤膜),目前主要技术来源于超滤膜和RO反渗透膜两种。净水器可有效滤除水中的铁锈、砂石、胶体以及吸附水中余氯、嗅味、异色、农药等化学药剂,可有效去除水中的细菌、病菌、毒素、重金属等杂质。净水技术在饮用水领域的应用,使得“水土不服”的现象会很快成为历史,有效地解决了很多地方由于地下水中有害物质超标而造成的地方性疾病。现有市场上净水器的水路结构大多数包括了不止一个滤芯,而滤芯之间通过软管串接实现通水,在安装与使用过程中,很容易碰到软管使其脱离,从而导致漏水风险。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净水器的集成式水路结构,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净水器的集成式水路结构,其在降低日常使用过程中漏水几率的同时,还提高了产品整体性和生产过程中的易装配性。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和其他优点,提供了一种净水器的集成式水路结构,包括:若干相互连接的过滤阀头组件,所述过滤阀头组件之间均通过中空的连接管相连通,再通过包覆于连接管外侧的连接头形成一体式水路。
优选的是,所述阀头组件包括,RO过滤阀头组件,以及
分别分布于RO过滤阀头组件左右两侧的前置过滤阀头组件与后置过滤阀头组件。
优选的是,连接头的左右两端分别一体式地连接有连接端,连接端内部开设有与连接头内部相连通的通孔,连接端的外表面上开设有多条环状密封槽,连接端的外径小于连接头的外径。
优选的是,RO过滤阀头组件包括:
RO过滤水路分离罩;以及
设于RO过滤水路分离罩顶部的RO过滤进出水管,
其中,RO过滤进出水管内部设有间隔设置的左进水腔与右出水腔,左进水腔及右出水腔分别与前置过滤阀头组件及后置过滤阀头组件相连通。
优选的是,RO过滤水路分离罩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连通地设有第一上水嘴腔、第一中水嘴腔、及第一下水嘴腔,其中,第一上水嘴腔、第一中水嘴腔、及第一下水嘴腔三者的横向尺寸从上至下依次增大。
优选的是,前置过滤阀头组件包括:
前置过滤水路分离罩;以及
设于前置过滤水路分离罩顶部的前置过滤出水管,
其中,前置过滤出水管与左进水腔相连通。
优选的是,前置过滤水路分离罩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连通地设有第二上水嘴腔、第二中水嘴腔、及第二下水嘴腔,其中,第二上水嘴腔、第二中水嘴腔、及第二下水嘴腔三者的横向尺寸从上至下依次增大,第二上水嘴腔与前置过滤出水管相连通,第二下水嘴腔连通地设有通往外界的进水阀,第二上水嘴腔连通地设有通往外界的第一TDS检测口。
优选的是,后置过滤阀头组件包括:
后置过滤水路分离罩;以及
设于后置过滤水路分离罩顶部的后置过滤进水管,
其中,后置过滤进水管与右出水腔相连通。
优选的是,后置过滤水路分离罩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连通地设有第三上水嘴腔、第三中水嘴腔、及第三下水嘴腔,其中,第三上水嘴腔、第三中水嘴腔、及第三下水嘴腔三者的横向尺寸从上至下依次增大,第三下水嘴腔与后置过滤进水管相连通,第三上水嘴腔连通地设有通往外界的净水出水阀。
优选的是,右出水腔与第一上水嘴腔相连通,左进水腔与第一下水嘴腔相连通,第一上水嘴腔连通地设有通往外界的第二TDS检测口,第一上水嘴腔连通地设有通往外界的浓水排出阀,第一下水嘴腔与左进水腔之间设有连通两者的第二进水通路。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通过连接管实现不同滤芯之间的连通,并在连接管外套设了加固的连接头,进一步保证了连接管连接的牢固性,其在降低日常使用过程中漏水几率的同时,还提高了产品整体性和生产过程中的易装配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净水器的集成式水路结构的俯视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净水器的集成式水路结构的正视图;
图3为沿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沿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的详细标注;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净水器的集成式水路结构中RO过滤阀头组件的纵向剖视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净水器的集成式水路结构中连接头的正视图;
图7为沿图2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这些相对术语是为了说明方便起见并且通常并不旨在需要具体取向。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或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
参照图1~图3,净水器的集成式水路结构3包括:若干相互连接的过滤阀头组件,所述过滤阀头组件之间均通过中空的连接管35相连通,再通过包覆于连接管35外侧的连接头34形成一体式水路。
优选的,所述阀头组件包括:RO过滤阀头组件31;以及分别分布于RO过滤阀头组件31左右两侧的前置过滤阀头组件32与后置过滤阀头组件33,
其中,RO过滤阀头组件31均与前置过滤阀头组件32及后置过滤阀头组件33相连通。在一实施方式中,RO过滤阀头组件31与前置过滤阀头组件32及后置过滤阀头组件33均通过中空的连接管35相连通,再通过包覆于连接管35外侧的连接头34形成一体式水路。连接管35可采用软管或硬质水管制成,连接头采用硬质材料制成,如铜管或铝塑管等。连接管35上设有密封槽,该密封槽内设有密封圈从而实现RO过滤阀头组件31、前置过滤阀头组件32和后置过滤阀头组件3之间水路的密封。
进一步地,参见图6所示,连接头34的左右两端分别一体式地连接有连接端341,连接端341内部开设有与连接头34内部相连通的通孔,连接端341的外表面上开设有多条环状密封槽342,连接端341的外径小于连接头34的外径,通常可在密封槽342中套设与之相适配的密封圈来增强与前置过滤阀头组件32及后置过滤阀头组件33对接时的密封性。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连接管在内部连通不同滤芯之间的水路,外套设有硬质连接头,可以提高滤芯之间水路连接的牢靠性。并且连接管35以及连接头34设均设有密封圈,实现双重密封,增加水路密封可靠性。
参照图4及图5,RO过滤阀头组件31包括:
RO过滤水路分离罩311;以及
设于RO过滤水路分离罩311顶部的RO过滤进出水管312,
其中,RO过滤进出水管312内部设有间隔设置的左进水腔3121与右出水腔3122,左进水腔3121及右出水腔3122分别与前置过滤阀头组件32及后置过滤阀头组件33相连通。
进一步地,RO过滤水路分离罩311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连通地设有第一上水嘴腔3111、第一中水嘴腔3112、及第一下水嘴腔3113,其中,第一上水嘴腔3111、第一中水嘴腔3112、及第一下水嘴腔3113三者的横向尺寸从上至下依次增大,且相互隔断。第一下水嘴腔3113与RO过滤水路的滤芯相连通。第一上水嘴腔3111连通地设有通往外界的第二TDS检测口313,第一中水嘴腔3112连通地设有通往外界的浓水排出口314。
进一步的,右出水腔3122与第一上水嘴腔3111相连通,左进水腔3121与第一下水嘴腔3113相连通,第一下水嘴腔3113与左进水腔3121之间设有连通两者的第二进水通路3113a。
参照图3至图5,其特征在于,前置过滤阀头组件32包括:
前置过滤水路分离罩321;以及
设于前置过滤水路分离罩321顶部的前置过滤出水管322,
其中,前置过滤出水管322与左进水腔3121相连通。
进一步地,前置过滤水路分离罩321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连通地设有第二上水嘴腔3211、第二中水嘴腔3212、及第二下水嘴腔3213,其中,第二上水嘴腔3211、第二中水嘴腔3212、及第二下水嘴腔3213三者的横向尺寸从上至下依次增大。第二下水嘴腔3213与第二中水嘴腔3212连通,且与第二上水嘴腔3211隔断。第二上水嘴腔3211与前置过滤出水管322相连通,第二下水嘴腔3213连通地设有通往外界的进水阀324,第二上水嘴腔3211连通地设有通往外界的第一TDS检测口323。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下水嘴腔3213与进水阀324之间连通地设有第一进水通路(3213a)。第二下水嘴腔3213与前置过滤水路的滤芯相连通。
再次参照图4,后置过滤阀头组件33包括:
后置过滤水路分离罩331;以及
设于后置过滤水路分离罩331顶部的后置过滤进水管332,
其中,后置过滤进水管332与右出水腔3122相连通。
进一步地,后置过滤水路分离罩331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连通地设有第三上水嘴腔3311、第三中水嘴腔3312、及第三下水嘴腔3313,其中,第三上水嘴腔3311、第三中水嘴腔3312、及第三下水嘴腔3313三者的横向尺寸从上至下依次增大,第三上水嘴腔3311与第二中水嘴腔3212连通,且与第三下水嘴腔3313隔断。第三下水嘴腔3313与后置过滤进水管332相连通,第三上水嘴腔3311连通地设有通往外界的净水出水阀333。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后置过滤进水管332与第三下水嘴腔3313之间连通地设有第三进水通路3313a。第三下水嘴腔3313与后置过滤水路的滤芯相连通。
工作时,水从进水阀324、第一进水通路3213a流入第二下水嘴腔3213,从而进入前置过滤水路的滤芯内进行第一次过滤;经过第一次过滤后的水再依次通过第二上水嘴腔3211、前置过滤出水管322、左进水腔3121、第二进水通路3113a、第一下水嘴腔3113进入RO过滤水路的滤芯中进行第二次过滤,经过第二次过滤后的净水从第一上水嘴腔3111进入右出水腔3122流出,第二次过滤产生的浓水从浓水排出口314排出;从右出水腔3122流出的净水再依次经后置过滤进水管332、第三进水通路3313a、第三下水嘴腔3313进入后置过滤水路的滤芯进行第三次过滤,第三次过滤后的水流经第三上水嘴腔3311,并最终通过净水出水阀333排出。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说明的。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10)

1.一种净水器的集成式水路结构(3),其特征在于,若干相互连接的过滤阀头组件,所述过滤阀头组件之间均通过中空的连接管(35)相连通,再通过包覆于连接管(35)外侧的连接头(34)形成一体式水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器的集成式水路结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头组件包括,RO过滤阀头组件(31),以及
分别分布于RO过滤阀头组件(31)左右两侧的前置过滤阀头组件(32)与后置过滤阀头组件(3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净水器的集成式水路结构(3),其特征在于,连接头(34)的左右两端分别一体式地连接有连接端(341),连接端(341)内部开设有与连接头(34)内部相连通的通孔,连接端(341)的外表面上开设有多条环状密封槽(342),连接端(341)的外径小于连接头(34)的外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净水器的集成式水路结构(3),其特征在于,RO过滤阀头组件(31)包括:
RO过滤水路分离罩(311);以及
设于RO过滤水路分离罩(311)顶部的RO过滤进出水管(312),
其中,RO过滤进出水管(312)内部设有间隔设置的左进水腔(3121)与右出水腔(3122),左进水腔(3121)及右出水腔(3122)分别与前置过滤阀头组件(32)及后置过滤阀头组件(33)相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净水器的集成式水路结构(3),其特征在于,RO过滤水路分离罩(311)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连通地设有第一上水嘴腔(3111)、第一中水嘴腔(3112)、及第一下水嘴腔(3113),其中,第一上水嘴腔(3111)、第一中水嘴腔(3112)、及第一下水嘴腔(3113)三者的横向尺寸从上至下依次增大。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净水器的集成式水路结构(3),其特征在于,前置过滤阀头组件(32)包括:
前置过滤水路分离罩(321);以及
设于前置过滤水路分离罩(321)顶部的前置过滤出水管(322),
其中,前置过滤出水管(322)与左进水腔(3121)相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净水器的集成式水路结构(3),其特征在于,前置过滤水路分离罩(321)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连通地设有第二上水嘴腔(3211)、第二中水嘴腔(3212)、及第二下水嘴腔(3213),其中,第二上水嘴腔(3211)、第二中水嘴腔(3212)、及第二下水嘴腔(3213)三者的横向尺寸从上至下依次增大,第二上水嘴腔(3211)与前置过滤出水管(322)相连通,第二下水嘴腔(3213)连通地设有通往外界的进水阀(324),第二上水嘴腔(3211)连通地设有通往外界的第一TDS检测口(323)。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净水器的集成式水路结构(3),其特征在于,后置过滤阀头组件(33)包括:
后置过滤水路分离罩(331);以及
设于后置过滤水路分离罩(331)顶部的后置过滤进水管(332),
其中,后置过滤进水管(332)与右出水腔(3122)相连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净水器的集成式水路结构(3),其特征在于,后置过滤水路分离罩(331)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连通地设有第三上水嘴腔(3311)、第三中水嘴腔(3312)、及第三下水嘴腔(3313),其中,第三上水嘴腔(3311)、第三中水嘴腔(3312)、及第三下水嘴腔(3313)三者的横向尺寸从上至下依次增大,第三下水嘴腔(3313)与后置过滤进水管(332)相连通,第三上水嘴腔(3311)连通地设有通往外界的净水出水阀(333)。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净水器的集成式水路结构(3),其特征在于,右出水腔(3122)与第一上水嘴腔(3111)相连通,左进水腔(3121)与第一下水嘴腔(3113)相连通,第一上水嘴腔(3111)连通地设有通往外界的第二TDS检测口(313),第一中水嘴腔(3112)连通地设有通往外界的浓水排出口(314),第一下水嘴腔(3113)与左进水腔(3121)之间设有连通两者的第二进水通路(3113a)。
CN201721795072.5U 2017-12-20 2017-12-20 一种净水器的集成式水路结构 Active CN2079511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95072.5U CN207951140U (zh) 2017-12-20 2017-12-20 一种净水器的集成式水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95072.5U CN207951140U (zh) 2017-12-20 2017-12-20 一种净水器的集成式水路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51140U true CN207951140U (zh) 2018-10-12

Family

ID=63729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95072.5U Active CN207951140U (zh) 2017-12-20 2017-12-20 一种净水器的集成式水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5114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99424A (zh) * 2017-12-20 2018-04-13 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净水器的集成式水路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99424A (zh) * 2017-12-20 2018-04-13 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净水器的集成式水路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667450U (zh) 膜元件和滤芯
CN207951140U (zh) 一种净水器的集成式水路结构
CN108246103A (zh) 一种侧流式反渗透过滤器
CN207080647U (zh) 一种反冲过滤系统用四通阀
CN106517370A (zh) 具备多过滤处理的净水过滤管
CN207047033U (zh) 一种新型家庭净水器
CN105000696B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内外双循环型水净化器
CN106582101A (zh) 一种三级过滤系统
CN207957847U (zh) 一种具有塔型分离水路结构的净水器滤芯
CN107899424A (zh) 一种净水器的集成式水路结构
CN209451418U (zh) 一种复合滤芯逆止结构
CN106110728B (zh) 流体方向转换控件及反冲洗前置过滤器
CN207108725U (zh) 多层次过滤的净水过滤管
KR101634099B1 (ko) 측류 유동형 역삼투막 필터
CN205873954U (zh) 除污装置
KR101632979B1 (ko) 측류 유동형 역삼투막 필터
CN210409750U (zh) 一种净水器的pp棉过滤装置
CN204874077U (zh) 双重净化净水器
CN211847571U (zh) 一种便于分离污水杂物的污水处理装置
KR101634097B1 (ko) 측류 유동형 역삼투막 필터
CN206970348U (zh) 一种净水系统及净水机
CN208414087U (zh) 一种净水器进水口连接装置
CN206069614U (zh) 一种增压水净化装置
CN205873926U (zh) 净水器水路集成系统
CN205687729U (zh) 高能磁化净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30

Address after: 215300 No.55 Shilin Road, Huguan District, Suzhou high tech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Kingclean Electric Green Technology (Suzhou) Co.,Ltd.

Patentee after: KINGCLEAN ELECTRIC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000 No. 1 Xiangyang Road, Suzhou New District,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KINGCLEAN ELECTRIC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