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50999U - 一种空气过滤网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气过滤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50999U
CN207950999U CN201721894731.0U CN201721894731U CN207950999U CN 207950999 U CN207950999 U CN 207950999U CN 201721894731 U CN201721894731 U CN 201721894731U CN 207950999 U CN207950999 U CN 2079509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igh molecular
molecular material
dust
air
dedu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9473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建清
王中林
李次会
李小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Kona Qing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Kona Qing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Kona Qing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Beijing Kona Qing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72189473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509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509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509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空气过滤网,该空气过滤网,包括集尘系统以及设于集尘系统一侧的第一除尘模块,第一除尘模块包括具有多个第一通气孔的第一除尘板和填充于第一通气孔内的第一填充物,且第一填充物包括至少一种高分子材料,以使空气穿过第一除尘模块时,至少一部分不带电颗粒物可与第一除尘模块的高分子材料摩擦产生可被高分子材料吸附的带电颗粒物。该空气过滤网通过将新材料与集尘系统的结合使用,可较好消除空气内的颗粒物而又不会产生臭氧,利于优化净化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空气过滤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气过滤网。
背景技术
现如今,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越来越恶劣,空气中颗粒物的浓度不断增加,给人们的健康,尤其是心肺功能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因而空气净化器凭借其高效吸附空气中颗粒物以及净化空气的效用,逐步得到人们的青睐。具体的,依据空气净化器的工作原理对其进行分类,可以分为被动式、主动式、被动主动混合式;依据空气净化器对空气中颗粒物的去除方法和技术可以分为机械滤网式、高压静电除尘、等离子体法等。
其中:传统机械滤网的原理一般是依靠直接拦截、惯性碰撞、布朗扩散机理以及筛选效应等,该种结构的过滤网对细小颗粒物收集效果好,但风阻大,而且由于滤网需要致密,会导致其使用寿命降低,需定期更换,后期维护成本高。而高压静电除尘技术一般原理是采用电离气体的方法从而使带电的微尘颗粒吸附到电极上进行除尘操作,其风阻虽小但对较大颗粒和纤维捕集效果差,会引起放电,且清洗麻烦费时,易产生臭氧,形成二次污染。
综上,提供一款除尘效果好,而又不会产生臭氧的空气过滤网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过滤网,上述空气过滤网通过将新材料与集尘系统的结合使用,可较好地消除空气内的颗粒物而又不会产生臭氧,利于优化净化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气过滤网,包括集尘系统以及设于所述集尘系统一侧的第一除尘模块,其中:
所述集尘系统用于吸附穿过所述集尘系统的空气中的带电颗粒物;
所述第一除尘模块包括具有多个第一通气孔的第一除尘板和填充于所述第一通气孔内的第一填充物,且所述第一填充物包括至少一种高分子材料,以使空气穿过所述第一除尘模块时,至少一部分不带电颗粒物可与所述第一除尘模块的所述高分子材料摩擦产生可被所述高分子材料吸附的带电颗粒物。
在上述空气过滤网中,包括集尘系统和设置于集尘系统一侧的第一除尘模块,而第一除尘模块包括第一除尘板,第一除尘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气孔,每个第一通气孔内填充有第一填充物,且第一填充物包括至少一种高分子材料。在使用时,当空气穿过集尘系统时,集尘系统实现对空气中带电颗粒物的吸附;且当空气到达第一除尘模块时,空气中的至少一部分不带电的颗粒物与第一通气孔内的高分子材料摩擦,由于高分子材料的分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容易偏离轨道,甚至飞离材料表面,因此在二者摩擦过程中会产生带电颗粒物以及带电的高分子材料,该部分带电颗粒物可被带电的高分子材料吸附。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过滤网将集尘系统对空气中颗粒物的吸附作用与第一除尘模块对空气中颗粒物的吸附作用相结合,优化了对空气中颗粒物的净化效果,提高了净化效率;此外,上述第一除尘模块在对空气中颗粒物进行净化时未连接电源,因而不会产生臭氧,利于增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过滤网的安全性能,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
具体的,当第一除尘模块设置于集尘系统的进风口一侧时:当空气进入集尘系统前,需先经过第一除尘模块,而在经过第一除尘模块时,携带带电颗粒物以及不带电颗粒物的空气需流经填充于每个第一通气孔内的第一填充物。具体的,空气在沿第一通气孔向集尘系统的进风口流动过程中,空气携带的至少一部分不带电颗粒物与采用高分子材料的第一填充物摩擦,由于高分子材料的分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容易偏离轨道,甚至飞离材料表面,因此在二者摩擦过程中会产生新的带电颗粒物以及带电的高分子材料,而带电的高分子材料会吸附至少一部分空气中原本的带电颗粒物,新产生的带电的颗粒物可以被带电的高分子材料吸附,也可以进入集尘系统被集尘系统吸附,综上,第一除尘模块实现对空气中颗粒物的初步吸附;
之后空气携带未被吸附的所有的颗粒物(可能仅包括未被吸附的所有的带电颗粒物,也可能既包括未被吸附的所有的带电颗粒物,又包括未与高分子材料摩擦产生电荷的不带电的颗粒物)经进风口进入集尘系统,集尘系统实现对空气中颗粒物的二次吸附。
另外,当第一除尘模块设置于集尘系统的出风口一侧时:
空气先进入集尘系统,集尘系统对空气中携带的原本带电的颗粒物进行吸附,从而实现对空气中的颗粒物的初步净化操作;而未在集尘系统进行集尘的颗粒物进入位于集尘系统出风口一侧的第一除尘模块。在经过第一除尘模块时,空气需流经填充于每个第一通气孔内的第一填充物。具体的,空气在沿第一通气孔向集尘系统的进风口流动过程中,空气携带的不带电颗粒物与采用高分子材料的第一填充物摩擦,由于高分子材料的分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容易偏离轨道,甚至飞离材料表面,因此在二者摩擦过程中会产生带电颗粒物以及带电的高分子材料,而带电的高分子材料会吸附空气中带电颗粒物,第一除尘模块实现对空气中颗粒物的再一次摩擦吸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过滤网通过将集尘系统对空气中颗粒物的吸附作用和第一除尘模块在空气穿过时产生的带电的高分子材料对空气中的颗粒物的吸附作用相结合,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过滤网的除尘效果较好。
因此,上述空气过滤网通过将新材料与集尘系统的结合使用,可较好地消除空气内的颗粒物而又不会产生臭氧,利于优化净化效果。
优选地,所述第一除尘板的制备材料为非高分子材料;或者,
所述第一除尘板的制备材料为高分子材料。
优选地,当所述第一除尘板的制备材料为非高分子材料时,所述第一填充物的材料包括至少一种高分子材料。
优选地,当所述第一除尘板的制备材料为非高分子材料时,所述第一填充物的材料为两种不同的高分子材料。
优选地,当所述第一除尘板的制备材料为高分子材料时,所述第一填充物的材料与所述第一除尘板选用的高分子材料不同。
优选地,当所述第一除尘板的制备材料为高分子材料时,所述第一填充物的材料包括至少两种高分子材料。
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一通气孔形成蜂窝结构。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集尘系统背离所述第一除尘模块一侧的第二除尘模块,所述第二除尘模块包括具有多个第二通气孔的第二除尘板和填充于所述第二通气孔内的第二填充物。
优选地,所述第二填充物包括至少一种高分子材料。
优选地,所述高分子材料包括尼龙、聚氯乙烯、聚丙烯、聚乙烯、聚酰亚胺、聚甲醛、聚四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以及氟材料。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防尘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另一种防尘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过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结构剖视图;
图5为图3中第一除尘板结构示意图。
图标:1-第一除尘模块;11-第一除尘板;111-第一填充物;112-第一通气孔;2-集尘系统;3-第二除尘模块;31-第二除尘板;311-第二填充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集尘系统2的结构有多种可能,例如图1和图2中所示。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过滤网选取图1中的集尘系统2进行示意说明,如图3所示。
请参考图3-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过滤网,包括集尘系统2以及设于集尘系统2一侧的第一除尘模块1,其中:
集尘系统2用于吸附穿过集尘系统2的空气中的带电颗粒物;
第一除尘模块1包括具有多个第一通气孔112的第一除尘板11和填充于第一通气孔112内的第一填充物111,且第一填充物111包括至少一种高分子材料,以使空气穿过第一除尘模块1时,至少一部分不带电颗粒物可与第一除尘模块1的高分子材料摩擦产生可被所述高分子材料吸附的的带电颗粒物。
在上述空气过滤网中,包括集尘系统2和设置于集尘系统2一侧的第一除尘模块1,而第一除尘模块1包括第一除尘板11,第一除尘板1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气孔112,每个第一通气孔112内填充有第一填充物111,且第一填充物111包括至少一种高分子材料。在使用时,当空气穿过集尘系统2时,集尘系统2实现对空气中带电颗粒物的吸附;且当空气到达第一除尘模块1时,空气中的至少一部分不带电的颗粒物与第一通气孔112内的高分子材料摩擦,由于高分子材料的分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容易偏离轨道,甚至飞离材料表面,因此在二者摩擦过程中会产生带电颗粒物以及带电的高分子材料,该部分带电颗粒物可被带电的高分子材料吸附。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过滤网将集尘系统2对空气中颗粒物的吸附作用与第一除尘模块1对空气中颗粒物的吸附作用相结合,优化了对空气中颗粒物的净化效果,提高了净化效率;此外,上述第一除尘模块1在对空气中颗粒物进行净化时未连接电源,因而不会产生臭氧,利于增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过滤网的安全性能,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
具体的,当第一除尘模块1设置于集尘系统2的进风口一侧时:当空气进入集尘系统2前,需先经过第一除尘模块1,而在经过第一除尘模块1时,携带带电颗粒物以及不带电颗粒物的空气需流经填充于每个第一通气孔112内的第一填充物111。具体的,空气在沿第一通气孔112向集尘系统2的进风口流动过程中,空气携带的至少一部分不带电颗粒物与采用高分子材料的第一填充物111摩擦,由于高分子材料的分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容易偏离轨道,甚至飞离材料表面,因此在二者摩擦过程中会产生新的带电颗粒物以及带电的高分子材料,而带电的高分子材料会吸附至少一部分空气中原本的带电颗粒物,新产生的带电的颗粒物可以被带电的高分子材料吸附,也可以进入集尘系统2被集尘系统2吸附,综上,第一除尘模块1实现对空气中颗粒物的初步吸附;之后空气携带未被吸附的所有的颗粒物(可能仅包括未被吸附的所有的带电颗粒物,也可能既包括未被吸附的所有的带电颗粒物,又包括未与高分子材料摩擦产生电荷的不带电的颗粒物)经进风口进入集尘系统2,集尘系统2实现对空气中颗粒物的二次吸附。
另外,当第一除尘模块1设置于集尘系统2的出风口一侧时:
空气先进入集尘系统2,集尘系统2对空气中携带的原本带电的颗粒物进行吸附,从而实现对空气中的颗粒物的初步净化操作;而未在集尘系统2进行集尘的颗粒物进入位于集尘系统2出风口一侧的第一除尘模块1。在经过第一除尘模块1时,空气需流经填充于每个第一通气孔112内的第一填充物111。具体的,空气在沿第一通气孔112向集尘系统2的进风口流动过程中,空气携带的不带电颗粒物与采用高分子材料的第一填充物111摩擦,由于高分子材料的分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容易偏离轨道,甚至飞离材料表面,因此在二者摩擦过程中会产生带电颗粒物以及带电的高分子材料,而带电的高分子材料会吸附空气中带电颗粒物,第一除尘模块1实现对空气中颗粒物的再一次摩擦吸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过滤网通过将集尘系统2对空气中颗粒物的吸附作用和第一除尘模块1在空气穿过时产生的带电的高分子材料对空气中的颗粒物的吸附作用相结合,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过滤网的除尘效果较好。
因此,上述空气过滤网通过将新材料与集尘系统2的结合使用,可较好地消除空气内的颗粒物而又不会产生臭氧,利于优化净化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第一除尘板11的制备材料为非高分子材料;或者,
第一除尘板11的制备材料为高分子材料。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第一除尘板11的制备材料以及第一填充物111的材料种类可形成多种第一除尘模块1的结构,具体至少包括以下几种结构中的一种,且值得注意的是,以下技术方案中针对各结构的分析与说明,均以第一除尘模块1设置于集尘系统2的进风口一侧为例:
结构一:当第一除尘板11的制备材料为非高分子材料时,第一填充物111的材料包括至少一种高分子材料。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结构一中第一填充物111选取的高分子材料的数目还可以将上述技术方案进行划分:
方案一:当第一除尘板11的制备材料为非高分子材料时,可选取第一填充物111的材料只包括一种高分子材料。
具体的,空气在沿第一通气孔112向集尘系统2的进风口流动过程中,空气携带的至少一部分不带电颗粒物与该高分子材料摩擦,由于高分子材料的分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容易偏离轨道,甚至飞离材料表面,因此在二者摩擦过程中会产生新的带电颗粒物以及带电的高分子材料,而带电的高分子材料会吸附至少一部分空气中原本的带电颗粒物,新产生的带电的颗粒物可以被带电的高分子材料吸附,也可以进入集尘系统2被集尘系统2吸附,综上,第一除尘模块1实现对空气中颗粒物的初步吸附;之后空气携带未被吸附的所有的颗粒物(可能仅包括未被吸附的所有的带电颗粒物,也可能既包括未被吸附的所有的带电颗粒物,又包括未与高分子材料摩擦产生电荷的不带电的颗粒物)经进风口进入集尘系统2,集尘系统2实现对空气中颗粒物的二次吸附。
方案二:当第一除尘板11的制备材料为非高分子材料时,选取第一填充物111的材料为两种不同的高分子材料。
具体的,由于选取的第一填充物111的材料为两种不同的高分子材料,为了便于描述,假设一种高分子材料为高分子材料A,另一种高分子材料为高分子材料B。
则空气在沿第一通气孔112向集尘系统2的进风口流动过程中,空气携带的至少一部分不带电颗粒物与高分子材料A和/或高分子材料B摩擦,由于高分子材料的分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容易偏离轨道,甚至飞离材料表面,因此在二者摩擦过程中会产生新的带电颗粒物以及带电的高分子材料A和/或高分子材料B;而且,由于空气携带的颗粒物在通过第一填充物111时的运动可能会造成高分子材料A与高分子材料B之间摩擦,在该摩擦过程中也会产生带电的高分子材料A和/或高分子材料B。
需要说明的是,产生的带电的高分子材料A和/或高分子材料B可吸附至少一部分空气中原本的带电颗粒物,而新产生的带电的颗粒物可以被带电的高分子材料A和/或高分子材料B吸附,也可以进入集尘系统2被集尘系统2吸附,综上,第一除尘模块1实现对空气中颗粒物的初步吸附;之后空气携带未被吸附的所有的颗粒物(可能仅包括未被吸附的所有的带电颗粒物,也可能既包括未被吸附的所有的带电颗粒物,又包括未与高分子材料摩擦产生电荷的不带电的颗粒物)经进风口进入集尘系统2,集尘系统2实现对空气中颗粒物的二次吸附。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填充物111的材料还可为两种以上的高分子材料,在此不再赘述。
结构二:当第一除尘板11的制备材料为高分子材料时,第一填充物111的材料与第一除尘板11选用的高分子材料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结构二中第一填充物111选取的高分子材料的数目还可以将上述技术方案进行划分:
方案一:当第一除尘板11的制备材料为高分子材料时,第一填充物111的材料为除去第一除尘板11选取的高分子材料的另一种高分子材料。
具体的,由于选取第一除尘板11的制备材料为一种高分子材料,第一填充物111的材料为另一种与其不同的高分子材料,为了便于描述,假设制成第一除尘板11的高分子材料为高分子材料C,制成第一填充物111的高分子材料为高分子材料D。
则空气在沿第一通气孔112向集尘系统2的进风口流动过程中,空气携带的至少一部分不带电颗粒物与第一除尘板11的高分子材料C和/或第一填充物111的高分子材料D摩擦,由于高分子材料的分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容易偏离轨道,甚至飞离材料表面,因此在二者摩擦过程中会产生新的带电颗粒物以及带电的高分子材料C和/或高分子材料D;而且,由于空气携带的颗粒物在通过第一填充物111时的运动可能会造成高分子材料D与第一除尘板11的高分子材料C之间摩擦,在该摩擦过程中也会产生带电的高分子材料C和/或高分子材料D,则上述情况产生的带电的高分子材料C和/或高分子材料D可吸附至少一部分空气中原本的带电颗粒物,而新产生的带电的颗粒物可以被带电的高分子材料C和\或高分子材料D吸附也可以进入集尘系统2被集尘系统2吸附,综上,第一除尘模块1实现对空气中颗粒物的初步吸附;之后未被吸附的带电颗粒物以及通过摩擦产生的新的带电颗粒物随空气经进风口进入除尘吸附,集尘系统2对上述带电颗粒物进行吸附,从而实现对空气中颗粒物的二次吸附。
方案二:当第一除尘板11的制备材料为高分子材料时,第一填充物111的材料包括至少两种高分子材料。
具体的,由于选取第一除尘板11的制备材料为一种高分子材料,第一填充物111的材料为另两种与其不同的高分子材料,为了便于描述,假设制成第一除尘板11的高分子材料为高分子材料E,制成第一填充物111的高分子材料为高分子材料F和高分子材料G。
则空气在沿第一通气孔112向集尘系统2的进风口流动过程中,空气携带的至少一部分不带电颗粒物与第一除尘板11的高分子材料E和/或第一填充物111的高分子材料F和/或高分子材料G摩擦,由于高分子材料的分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容易偏离轨道,甚至飞离材料表面,因此在摩擦过程中会产生新的带电颗粒物以及带电的高分子材料E和/或高分子材料F和/或高分子材料G;而且,由于空气携带的颗粒物在通过第一填充物111时的运动可能会造成高分子材料E与高分子材料F之间摩擦和/或高分子材料E与高分子材料G之间摩擦和/或高分子材料F与高分子材料G之间摩擦,在该摩擦过程中也会产生带电的高分子材料E和/或高分子材料F和/或高分子材料F。
需要说明的是,产生的带电的高分子材料E和/或高分子材料F和/或高分子材料G会吸附至少一部分空气中原本的带电颗粒物,而新产生的带电的颗粒物可以被带电的高分子材料E和\或高分子材料F和\或高分子材料G吸附,也可以进入集尘系统2被集尘系统2吸附,综上,第一除尘模块1实现对空气中颗粒物的初步吸附;之后未被吸附的带电颗粒物以及通过摩擦产生的新的带电颗粒物随空气经进风口进入除尘吸附,集尘系统2对上述带电颗粒物进行吸附,从而实现对空气中颗粒物的二次吸附。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填充物111的材料还可为两种以上的高分子材料,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为了使得空气更加流畅的通过第一除尘模块1,进一步降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过滤网的风阻,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选取多个第一通气孔112形成蜂窝结构,如图5所示。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为了增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过滤网对空气的净化效果,优选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过滤网还包括设置于集尘系统2背离第一除尘模块1一侧的第二除尘模块3,第二除尘模块3包括具有多个第二通气孔的第二除尘板31和填充于第二通气孔内的第二填充物311。
需要说明的是,请继续参考图3-图4,以第一除尘模块1设置于集尘系统2的进风口一侧为例,则在集尘系统2的出风口一侧设第二除尘模块3。此时,第二除尘模块3的作用是:当集尘系统2实现对空气中的大部分颗粒物进行净化的操作后,对少部分未在第一除尘模块1以及集尘系统2中进行集尘的颗粒物进行再一次的摩擦吸附。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除尘模块1设置在集尘系统2的出风口一侧时,第二除尘模块3设置于集尘系统2的进风口一侧,且当第二除尘模块3设置在集尘系统2的进风口一侧时,第二除尘模块3与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除尘模块1设置在集尘系统2的进风口一侧时起相同作用,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具体的,第二填充物311包括至少一种高分子材料。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以第一除尘模块1设置于集尘系统2的进风口一侧,第二除尘模块3设置于集尘系统2的出风口一侧为例:
需要说明的是,从集尘系统2出风侧流出的空气携带未在第一除尘模块1以及集尘系统2中进行集尘的颗粒物,上述空气在沿集尘系统2的出风口向第二通气孔流动过程中,不带电颗粒物会与采用高分子材料的第二填充物311摩擦,由于高分子材料的分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容易偏离轨道,甚至飞离材料表面,因此在二者摩擦过程中会产带电的高分子材料,而带电的高分子材料会吸附空气中的带电颗粒物,从而实现对空气中颗粒物的吸附。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第二除尘模块3的结构也可以按照上述任意一种技术方案中的第一除尘模块1的结构进行设置,在此不再赘述。而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过滤网内的第一除尘模块1与第二除尘模块3可以选取相同的结构,也可以按照需要进行差异化的设置,不做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二除尘模块3在对空气中颗粒物进行净化时也未连接电源,因而也不会产生臭氧,利于进一步增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过滤网的安全性能,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需要说明的是,高分子材料包括尼龙、聚氯乙烯、聚丙烯、聚乙烯、聚酰亚胺、聚甲醛、聚四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以及氟材料,但不限于此。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除尘模块1、集尘系统2、第二除尘模块3及由上述结构组成的空气过滤网的形状并不局限于图3中的形状,还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为圆形或方形。
综合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一组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过滤网的空气净化器的净化实验测试数据,具体如下:
由上述表格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过滤网对空气中颗粒物一次净化效率在97%以上,净化效率级别高级。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空气过滤网,其特征在于,包括集尘系统以及设于所述集尘系统一侧的第一除尘模块,其中:
所述集尘系统用于吸附穿过所述集尘系统的空气中的带电颗粒物;
所述第一除尘模块包括具有多个第一通气孔的第一除尘板和填充于所述第一通气孔内的第一填充物,且所述第一填充物包括至少一种高分子材料,以使空气穿过所述第一除尘模块时,至少一部分不带电颗粒物可与所述第一除尘模块的所述高分子材料摩擦产生可被所述高分子材料吸附的带电颗粒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过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除尘板的制备材料为非高分子材料;或者,
所述第一除尘板的制备材料为高分子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过滤网,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除尘板的制备材料为非高分子材料时,所述第一填充物的材料包括至少一种高分子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过滤网,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除尘板的制备材料为非高分子材料时,所述第一填充物的材料为两种不同的高分子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过滤网,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除尘板的制备材料为高分子材料时,所述第一填充物的材料与所述第一除尘板选用的高分子材料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过滤网,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除尘板的制备材料为高分子材料时,所述第一填充物的材料包括至少两种高分子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过滤网,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通气孔形成蜂窝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过滤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集尘系统背离所述第一除尘模块一侧的第二除尘模块,所述第二除尘模块包括具有多个第二通气孔的第二除尘板和填充于所述第二通气孔内的第二填充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过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填充物包括至少一种高分子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过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材料包括尼龙、聚氯乙烯、聚丙烯、聚乙烯、聚酰亚胺、聚甲醛、聚四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以及氟材料。
CN201721894731.0U 2017-12-28 2017-12-28 一种空气过滤网 Active CN2079509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94731.0U CN207950999U (zh) 2017-12-28 2017-12-28 一种空气过滤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94731.0U CN207950999U (zh) 2017-12-28 2017-12-28 一种空气过滤网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50999U true CN207950999U (zh) 2018-10-12

Family

ID=63730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94731.0U Active CN207950999U (zh) 2017-12-28 2017-12-28 一种空气过滤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5099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79723A (zh) * 2017-12-28 2018-05-29 北京中科纳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过滤网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79723A (zh) * 2017-12-28 2018-05-29 北京中科纳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过滤网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8011570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Enhanced Removal of Aerosols and Vapor Phase Contaminants from a Gas Stream
CN107789970B (zh) 一种箱式空气净化器
CN105126471A (zh) 一种用于空气净化器的空气过滤装置
CN105797853B (zh) 一种高效吸附空气净化装置及空气净化器
CN107137984A (zh) 一种复合式空气净化装置
CN206910041U (zh) 一种室内空气净化茶几
CN104128059A (zh) 撞击流气体净化系统
CN106642396A (zh) 一体化复合空气净化器及空气净化方法
CN207950999U (zh) 一种空气过滤网
KR102116381B1 (ko) 다중이용시설용 습식공기정화장치
CN105107630A (zh) 一种静电除尘器
CN103557562A (zh) 一种等离子体空气净化器及其净化方法
CN209378775U (zh) 一种废气净化设备
CN108079723A (zh) 一种空气过滤网
KR101564579B1 (ko) 폐가스 성상에 따라 처리에 적합하도록 복수기능의 기액접촉수단으로 조합된 폐가스 처리 스크러버
CN208824184U (zh) 一种废气分级处理装置
CN206027929U (zh) 一种静电过滤型空气净化装置
CN206890705U (zh) 家用空气净化系统
US20090249952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orption of liquid or vapor phase trace contaminants from a fluid stream containing an electrically charged particulate
CN206868009U (zh) 一种基于静电除尘技术和光催化技术的空气净化装置
CN205586733U (zh) 空气净化用吸附材料阵列及安装所述阵列的空气净化装置
CN211537057U (zh) 废气处理系统
CN108786454A (zh) 一种静电光催化脱汞除尘装置
CN108854376A (zh) 一种空气过滤网
KR20070000410U (ko) 활성탄 카본집진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