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40343U - 一种雾化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雾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40343U
CN207940343U CN201721627929.2U CN201721627929U CN207940343U CN 207940343 U CN207940343 U CN 207940343U CN 201721627929 U CN201721627929 U CN 201721627929U CN 207940343 U CN207940343 U CN 2079403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suction nozzle
atomizer according
atomizer
component s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62792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吉俊
丁逸敏
沈轶
高丽娜
王嘉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obacco Group Co Ltd
Shanghai New Tobacco Products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New Tobacco Products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New Tobacco Products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New Tobacco Products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62792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403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403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403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雾化器,包括:壳体组件;吸嘴组件,包括气溶胶气流通道的至少一部分;活动组件,通过活动组件的位移,控制气溶胶气流通道的开启和闭合;雾化组件;导气组件,连接吸嘴组件和雾化组件,用于气流流通;储液腔,连通雾化组件。该雾化器防漏油效果强且使用方便,能保证烟油不会从雾化器的两端漏出,进而对使用者的体验不会造成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雾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雾化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烟防漏油雾化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日益提升,特别是传统卷烟对吸烟者自身及其他人的健康会造成一定危害已众所周知,因此制造一种传统卷烟的替代品显得极为迫切。目前,市面上较为普遍的传统卷烟替代品是电子烟,其实质上是一种通过电源驱动雾化器使烟油雾化,形成模拟的卷烟烟气的装置。与传统卷烟相比,电子烟在满足吸烟者生理需求的同时,避免了传统卷烟燃烧带来的如焦油、一氧化碳、亚硝酸等有害物质。此外,烟油经雾化后形成汽溶胶,在空气中会被迅速稀释,而低密度汽溶胶很难再被吸收,也不会形成二手烟,危害他人的健康。
然而,传统的电子烟雾化器由于烟油通道与气流通道相互贯通,因此在气流通道需要保持抽吸畅通的情况下,烟油容易从气流通道渗漏,导致产品和外包装受到污染;外漏的烟油也可能会进一步沾染到其他物体上,影响使用者体验。
为解决电子烟雾化器漏油的问题,专利文献1(CN205611793U)公开了一种防漏型电子烟,包括烟嘴、烟杆、储液室和雾化器,烟杆内部为充电锂电池,烟杆两端通过螺纹方式分别和雾化器、LED灯相连,雾化器设在储液室和烟杆之间,其中,储液室内部设有发热丝,发热丝和充电锂电池相连,储液室外部设有若干电子排烟孔,储液室外围设有排烟腔,LED灯上设有灯罩,烟杆和雾化器之间设有密封圈。
然而,该电子烟虽然在烟杆和雾化器之间设有密封圈,但仍存在烟油从电子排烟孔外漏的问题。
专利文献2(CN205611772U)也公开了一种电子烟防漏油结构以及电子烟,防漏油结构设置于电子烟发热雾化组件的下方,防漏油结构设有用于连通电子烟内部气流通道和外部气流的进气通道,进气通道内设有容纳区,容纳区内设有可沿进气通道方向上下往复运动的滚珠,容纳区的内侧壁与滚珠之间形成有空气流通空间,容纳区的下端设有通道收缩部,通道收缩部可卡住向下运动的滚珠用以闭合进气通道,容纳区的上端设有防止滚珠向上运动时闭合进气通道的止动结构,通过滚珠的抬升和降落对进气通道的开合进行控制。
然而,该电子烟防漏油结构以及电子烟虽设有可上下运动的滚珠,但为保证滚珠能顺利地在抽吸时被提起,其质量不宜过重,因此仍存在烟油漏油的风险。
因此,提供一种防漏油效果强的雾化器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漏油效果强的雾化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雾化器,包括:壳体组件;吸嘴组件,包括气溶胶气流通道的至少一部分;活动组件,通过活动组件的位移,控制气溶胶气流通道的开启和闭合;雾化组件;导气组件,连接吸嘴组件和雾化组件,用于气流流通;储液腔,连通雾化组件。
进一步地,壳体组件、吸嘴组件、导气组件和雾化组件围成储液腔。
进一步地,雾化组件包括发热部件和导液部件;优选地,发热部件为金属电热丝、陶瓷发热体或金属烧结电热体;再优选地,导液部件的材料为陶瓷、低发泡耐高温高分子聚合物或由金属粉末烧结制成。
进一步地,导液部件的外侧设有端盖,端盖设有通孔,且端盖的外侧设有补液夹层,储液腔内的液体通过储液腔底部的输液孔、补液夹层和通孔流动至导液部件,优选地,补液夹层的间隙范围为0.2毫米到2毫米。
进一步地,导液部件和壳体组件的端面之间设有防漏胶塞,具有弹性变形量;优选地,防漏胶塞的顶部为弧形,且设有切缝,用于控制气流通道的开启和闭合。
进一步地,发热部件设置于导液部件的腔体内,发热部件的外侧与导液部件的腔体内侧相抵接。
进一步地,活动组件的位移通过拉拔,或压弹,或旋转的方式产生;活动组件可移动地设置在吸嘴组件上。
进一步地,吸嘴组件的上游端与壳体组件固定连接,其中,在闭合位置,活动组件的下游端与吸嘴组件的下游端过盈配合或密封配合;优选地,在闭合位置,活动组件的上游端与壳体组件或吸嘴组件密封配合。
进一步地,吸嘴组件的出气口包括设置在吸嘴组件的下游端的弹性孔,在闭合位置,活动组件挤压下游端,关闭弹性孔;优选地,出气口还包括设置在吸嘴组件侧部的通气开口;再优选地,通气开口位于止挡部件与吸嘴组件的下游端之间;再优选地,吸嘴组件的下游端不设置出气口。
进一步地,吸嘴组件包括止挡部件,在开启位置,活动组件与止挡部件相抵接,打开气溶胶气流通道;在闭合位置,活动组件与止挡部件相分离,关闭气溶胶气流通道。
进一步地,活动组件的上游端设置有向内突出的径向凸缘,在开启位置,径向凸缘与止挡部件密封配合。
进一步地,活动组件的下游端设置有向内突出的径向部件,在闭合位置,径向部件与吸嘴组件的下游端过盈配合或密封配合。
进一步地,吸嘴组件上设有水平放置的空心圆环,气流通过空心圆环从活动组件的出气口排出。
进一步地,雾化器为电子烟防漏油雾化器。
如上,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雾化器,防漏油效果强且使用方便,能保证烟油不会从雾化器的两端漏出,进而对使用者的体验不会造成影响。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雾化器处于气溶胶气流通道开启状态下的轴向剖面图;
图2为雾化器处于气溶胶气流通道闭合状态下的轴向剖面图;
图3为雾化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活动组件设于吸嘴组件上的放大图;
图5a、5b分别为防漏胶塞处于闭合和张开状态下的立体图。
元件标号说明
10壳体组件
20吸嘴组件
21活动组件
22止挡部件
23径向凸缘
24径向部件
25空心圆环
30导气组件
40雾化组件
41导液部件
42发热部件
50储液腔
51输液孔
60端盖
61通孔
70补液夹层
80防漏胶塞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优选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顶”、“底”,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雾化器,包括壳体组件10、吸嘴组件20、活动组件21、导气组件30、雾化组件40和储液腔50。其中,吸嘴组件20包括气溶胶气流通道的至少一部分,导气组件30连接吸嘴组件20和雾化组件40,用于气流流通,储液腔50与雾化组件40连通。使用者可通过活动组件21的位移,进而控制气溶胶气流通道的开启和闭合。
可以理解的是,在使用时,使用者通过对活动组件21的作用,使其产生位移,雾化器处于开启位置,气溶胶气流通道打开,此时使用者可进行抽吸动作;使用完毕后,使用者通过作用力,使得活动组件21恢复到初始位置,雾化器处于闭合位置,气溶胶气流通道关闭。本实用新型通过活动组件21的位移,从而控制气溶胶气流通道的开启和闭合,能有效地防止雾化器的漏油问题。
其中,活动组件21的位移可通过拉拔,或压弹,或旋转的方式产生。拉拔方式是通过使用者对活动组件21做上拉动作,产生位移,进而实现气流通道的开启。压弹方式是指在活动组件21和活动组件21的安装部件之间设置弹力部件,具体地可以是弹簧、扭簧、弹片、气压或液压部件。通过使用者对其的按压产生轴向或径向的弹性运动,从而激发活动组件21的相对位移。旋转方式是通过对活动组件21做螺旋拧开动作,从而产生轴向方向的相对位移。
需说明的是,为更清楚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雾化器各组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现根据气流的流动方向,定义各组件的上游端和下游端。气流先流经的一端为上游端,气流后流经的一端为下游端。
如图1所示,壳体组件10为中空长条结构,优选为空心圆柱形。
活动组件21可移动地设置在吸嘴组件20上,较佳地,如图1所示,活动组件21可移动地设置在吸嘴组件20的下游端的外侧。吸嘴组件20的上游端与壳体组件10的下游端固定连接。如图4所示,吸嘴组件20与活动组件21之间至少存在空隙,作为气溶胶气流通道的一部分,供气流流通。活动组件21的出气口设置于活动组件21的下游端端面。
进一步地,吸嘴组件20还包括止挡部件22,在开启位置,活动组件21与止挡部件22相抵接,打开气溶胶气流通道;在闭合位置,活动组件21与止挡部件22相分离,关闭气溶胶气流通道。其中,在闭合位置,活动组件21的上游端与吸嘴组件20的上游端密封配合;活动组件21的下游端与吸嘴组件20的下游端过盈配合或密封配合。
吸嘴组件20的上游端也可以设置在壳体组件10的内侧,并与其固定连接。在闭合位置,活动组件21的上游端与壳体组件10的下游端密封配合。活动组件21和壳体组件10均使用塑料材质制成,且活动组件21的材质硬度低于壳体组件10的材质硬度,进而可实现两者的紧密配合。
吸嘴组件20的出气口包括设置在吸嘴组件20的下游端的弹性孔,在闭合位置,活动组件21挤压吸嘴组件20的下游端,从而关闭弹性孔。
如图1所示,吸嘴组件20的出气口还包括设置在吸嘴组件20侧部的通气开口。通气开口位于止挡部件22与吸嘴组件20的下游端之间。吸嘴组件20的下游端不设置出气口。
优选地,如图1所示,活动组件21的上游端设有向内突出的径向凸缘23,其下游端设有向内突出的径向部件24。
具体地,当活动组件21相对吸嘴组件20沿轴向向上移动,使得活动组件21的径向凸缘23与吸嘴组件20的止挡部件22相抵接时,雾化器处于开启位置,气溶胶气流通道打开。此时气流通道畅通,能确保抽吸功能的正常进行。当活动组件21相对吸嘴组件20沿轴向向下移动,使得活动组件21的上游端与吸嘴组件20的上游端密封配合时,气溶胶气流通道闭合。此时活动组件21的径向部件24与吸嘴组件20的下游端过盈配合或密封配合,且储液腔50相对受负压,进而避免了烟油的外漏。
进一步地,吸嘴组件20上还设有水平放置的空心圆环25,气流可从壳体组件10的上游端进入,自下而上依次通过雾化组件40、导气组件30和空心圆环25,从活动组件21上的出气口排出,进而消除了凝聚后的烟油大液滴被吸烟者吸入口腔的风险。
雾化组件40设置于壳体组件10的下端,其包括发热部件42和导液部件41。发热部件42可为金属电热丝,或陶瓷发热体,或金属烧结点电热体。导液部件41具有一定液体吸收能力,可由陶瓷,或低发泡耐高温高分子聚合物,或由金属粉末烧结制成。
其中,储液腔50由壳体组件10的内壁、吸嘴组件20的上游端、导气组件30的外壁和雾化组件40的下游端围成。
进一步地,发热部件42的外侧设有端盖60,其上设有通孔61,且端盖60的外侧设有补液夹层70,储液腔50内的液体通过其底部的输液孔51、补液夹层70和通孔61流动至导液部件41,进而被导液部件41吸收。其中,补液夹层70可储存少量液体,用其替代储液棉,避免了储液棉吸附不均匀的问题。优选地,补液夹层70的间隙范围为0.2毫米到2毫米。导液部件41可吸附烟油,通过补液夹层70的缓冲作用,有效控制了烟油从输液孔51流出至导液部件41的流速。
发热部件42可设置于导液部件41的腔体内,或预埋于导液部件41的内部,或缠绕在导液部件41的外部。优选地,如图1所示,发热部件42设置于导液部件41的腔体内,发热部件42的外侧与导液部件41的腔体内侧相抵接。当发热部件42处于工作状态时,其将雾化导液部件41吸收的烟油,烟油经雾化后向上运动,通过导气组件30,进而在活动组件20的下游端的出气口处被使用者吸入口腔。
进一步地,导液部件41和壳体组件10的端面之间还设有防漏胶塞80。防漏胶塞80具有弹性变形量,其材质可为硅胶或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TPU)。其顶部为弧形,且设有切缝,用于控制气流通道的开启和闭合。如图5a所示,在常态下,切缝闭合,防止凝聚后的烟油大液滴外漏。即便有少量烟油聚积在其上方,在发热部件42处于工作状态时进行抽吸动作,该烟油也会被雾化。如图5b所示,当进行抽吸动作时,防漏胶塞80受压,切缝张开,气流流通。当抽吸动作停止,防漏胶塞80恢复原状。该结构设计可以实现内部气压的自我平衡,防漏胶塞80只在抽吸时受压开启,进而防止雾化器正常放置时的漏油风险。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22)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组件;
吸嘴组件,包括气溶胶气流通道的至少一部分;
活动组件,通过所述活动组件的位移,控制所述气溶胶气流通道的开启和闭合;
雾化组件;
导气组件,连接所述吸嘴组件和所述雾化组件,用于气流流通;
储液腔,连通所述雾化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吸嘴组件、导气组件和雾化组件围成所述储液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包括发热部件和导液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件为金属电热丝、陶瓷发热体或金属烧结电热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部件的材料为陶瓷、低发泡耐高温高分子聚合物或由金属粉末烧结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部件的外侧设有端盖,所述端盖设有通孔,且所述端盖的外侧设有补液夹层,所述储液腔内的液体通过所述储液腔底部的输液孔、所述补液夹层和所述通孔流动至所述导液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液夹层的间隙范围为0.2毫米到2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部件和所述壳体组件的端面之间设有防漏胶塞,具有弹性变形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胶塞的顶部为弧形,且设有切缝,用于控制所述气流通道的开启和闭合。
10.根据权利要求3-9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件设置于所述导液部件的腔体内,所述发热部件的外侧与所述导液部件的腔体内侧相抵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组件的位移通过拉拔,或压弹,或旋转的方式产生;所述活动组件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吸嘴组件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组件的上游端与所述壳体组件固定连接,其中,在闭合位置,所述活动组件的下游端与所述吸嘴组件的下游端过盈配合或密封配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在闭合位置,所述活动组件的上游端与所述壳体组件或所述吸嘴组件密封配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组件的出气口包括设置在所述吸嘴组件的下游端的弹性孔,在闭合位置,所述活动组件挤压所述吸嘴组件的下游端,关闭所述弹性孔。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还包括设置在吸嘴组件侧部的通气开口。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组件还包括止挡部件,所述通气开口位于所述止挡部件与所述吸嘴组件的下游端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吸嘴组件的下游端不设置出气口。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组件包括止挡部件,在开启位置,所述活动组件与所述止挡部件相抵接,打开所述气溶胶气流通道;在闭合位置,所述活动组件与所述止挡部件相分离,关闭所述气溶胶气流通道。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组件的上游端设置有向内突出的径向凸缘,在开启位置,所述径向凸缘与所述止挡部件密封配合。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组件的下游端设置有向内突出的径向部件,在闭合位置,所述径向部件与所述吸嘴组件的下游端过盈配合或密封配合。
21.根据权利要求1-9、12-20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组件上设有水平放置的空心圆环,气流通过所述空心圆环从所述活动组件的出气口排出。
22.根据权利要求1-9、12-20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为电子烟防漏油雾化器。
CN201721627929.2U 2017-11-29 2017-11-29 一种雾化器 Active CN2079403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27929.2U CN207940343U (zh) 2017-11-29 2017-11-29 一种雾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27929.2U CN207940343U (zh) 2017-11-29 2017-11-29 一种雾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40343U true CN207940343U (zh) 2018-10-09

Family

ID=63703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627929.2U Active CN207940343U (zh) 2017-11-29 2017-11-29 一种雾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4034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96626A1 (en) * 2020-11-05 2022-05-12 Philip Morris Products S.A. Aerosol-generating device with flexible membrane comprising an opening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96626A1 (en) * 2020-11-05 2022-05-12 Philip Morris Products S.A. Aerosol-generating device with flexible membrane comprising an open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757176U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07767543U (zh) 一种电子烟防漏油雾化器
CN206687166U (zh) 可控制烟液的电子烟雾化器结构及电子烟雾化器
CN105768233B (zh) 单向通气电子烟雾化芯
CN203407519U (zh) 电子烟
CN206687179U (zh) 电子烟雾化器进液开关结构和设有进液开关的一次性电子烟雾化器
CN207306079U (zh) 具有常压自吸功能的电子烟
WO2018040981A1 (zh) 雾化器及其电子烟
CN108208935A (zh) 雾化器及其电子烟
CN204861182U (zh) 电子烟充气加压供液装置
CN204796738U (zh) 吸入器及其雾化组件
CN207940343U (zh) 一种雾化器
CN109832667A (zh) 一种雾化器
CN209475418U (zh) 露口式防护面罩
CN205757197U (zh) 电子烟及其雾化装置
CN205315789U (zh) 充气嘴
CN210901373U (zh) 一种电子烟烟弹底部防漏油结构
CN207940458U (zh) 一种能够控制喷量的香水瓶
CN208850678U (zh) 一种电子烟
CN109832669A (zh) 一种电子烟防漏油雾化器
CN205978512U (zh) 一种喷粉型的气雾剂阀门结构
CN204900964U (zh) 呼吸阀
CN103623486A (zh) 一种低噪音的气体压缩式雾化器出气转换装置
CN104096327A (zh) 防颗粒物呼吸装置
CN203677769U (zh) 隔绝式压缩氧气自救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226

Address after: 200082 No. 717, Changyang Road, Shanghai, Yangpu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TOBACCO GROUP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NEW TOBACCO PRODUCT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740, Building 20, 733 Changyang Road,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0082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NEW TOBACCO PRODUCT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