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39861U - 显示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39861U
CN207939861U CN201721788401.3U CN201721788401U CN207939861U CN 207939861 U CN207939861 U CN 207939861U CN 201721788401 U CN201721788401 U CN 201721788401U CN 207939861 U CN207939861 U CN 2079398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board
shell structure
side wall
screw hole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8840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单剑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78840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398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398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398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nting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壳体结构,该壳体结构盖设于显示装置的背板上以保护安装于所述背板上的电路主板;壳体结构包括:顶盖以及围绕顶盖设置的第三侧壁、第四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四侧壁朝向背板的方向延伸出若干个卡凸,卡凸对应卡于背板的底侧与边框之间,底侧为背板对应于第四侧壁的一侧;壳体结构和背板之间布设有若干个用于连接壳体结构和背板的固定组件;还包括电源固定组件,以固定从所述壳体结构中穿出的电源插线。通过卡凸和紧固组件的双重紧固作用下,保证壳体结构和背板之间的稳定紧固,延长了显示装置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壳体结构及其应用该背盖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板、背板和壳体结构,显示板固定在背板上,背板的另一面与壳体结构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典型的设计方案中,背板与壳体结构之间通过紧固螺钉紧固在一起,由于显示装置长时间使用,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进行搬运和移动,容易造成紧固螺钉的晃动甚至掉落,从而造成背板和壳体结构紧固不稳定,影像显示装置的整体强度,缩短显示装置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背板和壳体结构紧固稳定、使用寿命长的壳体结构及其应用该背盖的显示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方案是:
一种壳体结构,其盖设于显示装置的背板上以保护安装于所述背板上的电路主板,所述壳体结构包括:顶盖,所述顶盖的四周固定安装有围绕所述顶盖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四侧壁朝向所述背板的方向延伸出若干个卡凸,所述卡凸对应连接于所述背板的底侧,所述底侧为所述背板对应于所述第四侧壁的一侧;所述壳体结构和所述背板之间布设有若干个用于连接所述壳体结构和所述背板的固定组件;所述壳体结构还包括:电源固定组件,以固定从所述壳体结构中穿出的电源插线,所述电源固定组件包括:容置槽;过线窗口,其与所述容置槽并排设置于所述壳体结构上;卡线槽,其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和所述过线窗口之间,以使所述容置槽和所述过线窗口通过所述卡线槽贯通,并使所述电源插线从所述过线窗口穿出后、通过所述卡线槽固定并到达所述容置槽中。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螺钉孔,所述第一螺钉孔设置于所述壳体结构上;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背板上的第一螺钉座,所述第一螺钉座与所述第一螺钉孔相对应;通过紧固螺钉穿过所述第一螺钉孔将所述壳体结构固定于所述背板上。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卡凸上设置第二螺钉孔,所述背板的底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螺钉孔相对应的第二螺钉座,通过紧固螺钉将所述卡凸固定于所述底侧上。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背板上设有护板以及电路安装部,所述电路安装部凸出于所述护板的表面,所述壳体结构盖合于所述护板上,并且包覆所述电路安装部。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第三侧壁和/或所述第四侧壁上设置有防滑层,以减少所述壳体结构与所述背板之间的撞击力。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壳体结构在所述背板上的投影面积不大于所述背板面积的三分之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板以及设置于所述背板上的电路主板;所述背板上连接有壳体结构以保护所述电路主板,所述壳体结构包括:顶盖以及围绕所述顶盖设置的第三侧壁、第四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四侧壁朝向所述背板的方向延伸出若干个卡凸,所述卡凸对应卡于所述背板的底侧与所述边框之间,所述底侧为所述背板对应于所述第四侧壁的一侧;所述壳体结构和所述背板之间布设有若干个用于连接所述壳体结构和所述背板的固定组件;所述壳体结构还包括:电源固定组件,以固定从所述壳体结构中穿出的电源插线,所述电源固定组件包括:容置槽;过线窗口,其与所述容置槽并排设置于所述壳体结构上;卡线槽,其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和所述过线窗口之间,以使所述容置槽和所述过线窗口通过所述卡线槽贯通,并使所述电源插线从所述过线窗口穿出后、通过所述卡线槽固定并到达所述容置槽中。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螺钉孔,所述第一螺钉孔设置于所述壳体结构上;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背板上的第一螺钉座,所述第一螺钉座与所述第一螺钉孔相对应;通过紧固螺钉穿过所述第一螺钉孔将所述壳体结构固定于所述背板上。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背板上设置有凹部,所述壳体结构上对应于所述凹部设置有凸边,所述凸边扣于所述凹部上。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卡凸设置有第二螺钉孔,所述边框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螺钉孔相对应的第三螺钉孔,所述背板的底侧设置有第二螺钉座,通过紧固螺钉穿过所述第二螺钉孔和所述第三螺钉孔并与所述第二螺钉座相适配,将所述卡凸固定于所述底侧与所述边框之间。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背板包括护板以及电路安装部,所述电路安装部与所述护板并列设置,所述电路主板设置于所述电路安装部上,所述壳体结构盖合于所述背板上,并且包覆整个所述电路安装部。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第三侧壁和/或所述第四侧壁上设置有防滑层,以减少所述壳体结构与所述背板之间的撞击力。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壳体结构在所述背板上的投影面积不大于所述背板面积的三分之二。
本实用新型一种壳体结构及其应用该背盖的显示装置,包括:背板和围设于背板侧缘的边框;背板上连接有壳体结构,壳体结构包括:顶盖以及围绕顶盖设置的第三侧壁、第四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四侧壁朝向背板的方向延伸出若干个卡凸,卡凸对应卡于背板的底侧与边框之间,底侧为背板对应于第四侧壁的一侧;壳体结构和背板之间布设有若干个用于连接壳体结构和背板的固定组件。通过卡凸和紧固组件的双重紧固作用下,保证壳体结构和背板之间的稳定紧固,从而避免发生紧固螺钉掉落造成壳体结构和背板之间发生移位损坏显示装置的事故发生,延长了显示装置的使用寿命。
由于固定组件包括第一螺钉孔,第一螺钉孔设置于壳体结构上;固定组件还包括设置于背板上的第一螺钉座,第一螺钉座与第一螺钉孔相对应;通过紧固螺钉穿过第一螺钉孔将壳体结构固定于背板上。通过固定组件可以方便的将壳体结构和背板紧固成一体,提升整体的强度。
由于壳体结构的第四侧壁上设置有凹部,卡凸设置于凹部上;边框对应于凹部设有用于使壳体结构与边框稳定连接的凸起部。通过将凸起部卡接到显示装置的背盖中,安装过程中起到定位的作用,提升了组装速率的同时,加固了壳体结构与背板的边框之间的稳固性能。
由于卡凸设置有第二螺钉孔,边框上设置有与第二螺钉孔相对应的第三螺钉孔,背板的底侧设置有第二螺钉座,通过紧固螺钉穿过第二螺钉孔和第三螺钉孔并与第二螺钉座相适配,将卡凸固定于底侧与边框之间,进一步加固了壳体结构与背板的边框之间的稳固性能。
由于背板包括护板以及固定安装于护板上的电路安装部,电路安装部凸出于护板表面,壳体结构盖合于护板上,并且包覆整个电路安装部,对显示装置的电路部分封闭处理,起到保护的作用,从而延长了显示装置电路部分的使用寿命。
由于第三侧壁和/或第四侧壁朝向背板的边缘处设置有防滑层,以使背板与壳体结构稳定连接,降低了背板与壳体结构的磨损速率,延长了使用寿命。
综上,本实用新型一种壳体结构及其应用该背盖的显示装置解决了典型技术中由于在使用过程中搬运和移动造成紧固螺钉的晃动,从而影像显示装置的整体强度、缩短显示装置使用寿命的缺点,提升了显示装置整体外壳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壳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源固定组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源固定组件的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A’处的放大图;
图9为另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结构10,壳体结构10盖设于显示装置100的背板20上以保护安装于所述背板20上的电路主板30。在本实施例中,背板20并非完全盖有所述壳体结构10,实际上壳体结构10只盖设在背板20部分面积上,例如,所述壳体结构在所述背板上的投影面积不大于所述背板面积的三分之二。如此设计能够使得背板20外观更为轻薄、美观。
该壳体结构10包括:顶盖11,顶盖11的四周固定安装有围绕顶盖的第一侧壁12、第二侧壁13、第三侧壁14和第四侧壁15;第四侧壁15朝向背板20的方向延伸出若干个卡凸17,卡凸17对应连接于背板20的底侧21,底侧21为背板20对应于第四侧壁15的一侧;壳体结构10和背板20之间布设有若干个用于连接壳体结构10和背板20的固定组件40。
其中,参考图3所示,固定组件40包括第一螺钉孔41,第一螺钉孔41设置于壳体结构10上;固定组件40还包括设置于背板20上的第一螺钉座42,第一螺钉座42与第一螺钉孔41相对应;通过紧固螺钉穿过第一螺钉孔41将壳体结构10固定于背板20上。
再结合图2所示,当壳体结构10扣盒于所述背板20上时,卡凸17贴于所述背板20的底侧21表面,卡凸17上设置第二螺钉孔171,背板20的底侧设置有与第二螺钉孔171相对应的第二螺钉座22,通过紧固螺钉将卡凸17固定于底侧21上。为了让显示装置整体美观,底侧21上对应于所述卡凸17设置凹槽,使得卡凸17能够与底侧21结合后成一平整的表面。
进一步地,结合图4所示,第三侧壁14和第四侧壁15上设置有防滑层18,该防滑层18可以减少所述壳体结构与所述背板之间的撞击力,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另外,如图1所示,壳体结构10还包括:电源固定组件50以固定从壳体结构10中穿出的电源插线53。结合图5所示,电源固定组件50包括:容置槽54、过线窗口55和卡线槽56。所述过线窗口55与容置槽54并排设置于壳体结构10上。
结合图5所示,卡线槽56设置于容置槽54和过线窗口55之间,以使容置槽54和过线窗口55通过卡线槽56贯通,并使电源插线53从过线窗口55穿出后、通过卡线槽56固定并到达容置槽54中。电源设置在容置槽54中,电源插线53穿入过线窗口55通过卡线槽56与电源相连接,卡线槽56将电源插线53卡住,从而避免外界环境发生变动时电源插线53位置改变的问题。
进一步,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源插线53设置有卡接件531,卡线槽56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卡部562和第二卡部563,第一卡部562、第二卡部563分别设置于卡线槽56内相对的两侧壁上以卡于电源插线53的卡接件531上、对电源插线53形成限位。
可选地,卡线槽56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卡部564和第四卡部565,第三卡部564、第四卡部565分别设置于卡线槽56内相对的两侧壁上、且位于第一卡部562、第二卡部563与过线窗口55之间,以卡于电源插线53的卡接件531外且对电源插线53形成限位。
可选地,卡线槽56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五卡部566和第六卡部567,第五卡部566、第六卡部567分别设置于卡线槽56内相对的两侧壁上、且位于第一卡部562、第二卡部563与容置槽54之间,以卡于电源插线53的卡接件531外并对电源插线53形成限位。
相应地,电源插线53的卡接件531也对应于所述卡线槽56的形状设置,分别从卡接件531的本体向两侧延伸出依次与所述第一卡部562、第二卡部563、第三卡部564、第四卡部565、第五卡部566、第六卡部567对应的第一抓部532、第二抓部533、第三抓部534、第四抓部535、第五抓部536、第六抓部537。
通过第一卡部562、第二卡部563、第三卡部564、第四卡部565、第五卡部566和第六卡部567对电源插线53的卡接件531的三个不同位置进行卡位,卡位效果好。
进一步,过线窗口55内壁上还设置有限位部538,限位部538与卡线槽56对应,以对电源插线53进入卡线槽56前的引导和限位。限位部538也可通过螺母连接结构固定于所述卡线槽56上。
其中,结合图6所示,电源固定组件50还包括上盖57,上盖57其设置于过线窗口55上以密封过线窗口55。上盖57还包括凸起部571,凸起部571设置于上盖57侧缘上、并突出于上盖57外;过线窗口55设置有与凸起部571对应的凹部551,以使上盖通过凸起部571、凹部551固定于过线窗口55上。
其中,卡线槽56的侧壁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结构,上盖57通过至少一个固定结构固定上盖57于卡线槽56、过线窗口55上。具体地,固定结构为设置于所述卡线槽56上的螺钉座(图中未示出),以及设置于上盖57上、与螺钉座对应的螺孔572,通过螺钉将上盖57固定于螺钉座上。进一步,卡线槽56呈现U型。上盖57朝向所述卡线槽56的一面还设有若干条加强筋573,若干条加强筋573纵横交织。
卡线槽56的侧壁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结构51,上盖57通过至少一个固定结构51固定上盖57于卡线槽56、过线窗口55上。固定结构为螺钉座,上盖57设有与螺钉座对应的螺孔572,通过螺钉将上盖57固定于螺钉座上。卡线槽呈现U型。过线窗口55内壁上还设置有限位部538,限位部538与卡线槽56对应,以对电源插线53进入卡线槽56前的引导和限位。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100,包括:背板20以及设置于所述背板20上的电路主板30、壳体结构10。壳体结构10盖设于显示装置100的背板20上以保护安装于所述背板20上的电路主板30。
该壳体结构10包括:顶盖11,顶盖11的四周固定安装有围绕顶盖的第一侧壁12、第二侧壁13、第三侧壁14和第四侧壁15;第四侧壁15朝向背板20的方向延伸出若干个卡凸17,卡凸17对应连接于背板20的底侧21,底侧21为背板20对应于第四侧壁15的一侧;壳体结构10和背板20之间布设有若干个用于连接壳体结构10和背板20的固定组件40。
其中,参考图9所示,固定组件40包括第一螺钉孔41,第一螺钉孔41设置于壳体结构10上;固定组件40还包括设置于背板20上的第一螺钉座42,第一螺钉座42与第一螺钉孔41相对应;通过紧固螺钉穿过第一螺钉孔41将壳体结构10固定于背板20上。
类似地,参考图8所示,当壳体结构10扣盒于所述背板20上时,卡凸17贴于所述背板20的底侧21表面,卡凸17上设置第二螺钉孔171,背板20的底侧设置有与第二螺钉孔171相对应的第二螺钉座22,通过紧固螺钉将卡凸17固定于底侧21上。为了让显示装置整体美观,底侧21上对应于所述卡凸17设置凹槽,使得卡凸17能够与底侧21结合后成一平整的表面。可选地,本实施例的背板20外侧可设置一圈边框50,边框50将背板20的底侧21、以及卡凸17包围,相对所述第二螺钉孔171处露出紧固螺孔,也能够将卡凸171和底侧21形成一平整的表面,并更进一步紧固卡凸171。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壳体结构10与背板20之间的结合效果,所述背板20上设置有凹部23,所述壳体结构10上对应于所述凹部23设置有凸边173,所述凸边173扣于所述凹部23上。如此,凹部23和凸边173的结构,配合所述卡凸17,使得壳体结构10能稳定固定于所述背板20上。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背板20上设有护板25以及电路安装部26,本实施例中电路安装部26和护板25均设置于背板20朝向所述壳体结构10的一面,且并列比邻设置。电路安装部26实际设置于背板20的中下部,凸出于背板20的表面,电路安装部26中设置有电路主板30。壳体结构10盖合背板20的中下部的电路安装部26上,并且包覆电路安装部26。正由于壳体结构10设置于背板20中下部,而背板20中上部的裸露出,为了使得裸露出的背板20与背盖20的颜色趋于一致,在裸露出的背板20表面涂覆一护板25。在本实施例中,背板20并非完全盖有所述壳体结构10,实际上壳体结构10只盖设在背板20部分面积上(即电路安装部26),例如,所述壳体结构在所述背板上的投影面积不大于所述背板面积的三分之二。如此设计能够使得背板20外观更为轻薄、美观。
第三侧壁14和第四侧壁15上设置有用于将护板25与壳体结构10稳定连接的防滑层18。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第三侧壁14或第四侧壁15上设置有用于将护板与壳体结构10稳定连接的防滑层18。
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其壳体结构还可以结合电源固定组件50,具体结构可参考图5~图6以及文字所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壳体结构,其盖设于显示装置的背板上以保护安装于所述背板上的电路主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结构包括:顶盖,所述顶盖的四周固定安装有围绕所述顶盖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四侧壁朝向所述背板的方向延伸出若干个卡凸,所述卡凸对应连接于所述背板的底侧,所述底侧为所述背板对应于所述第四侧壁的一侧;
所述壳体结构和所述背板之间布设有若干个用于连接所述壳体结构和所述背板的固定组件;
所述壳体结构还包括:电源固定组件,以固定从所述壳体结构中穿出的电源插线,所述电源固定组件包括:
容置槽;
过线窗口,其与所述容置槽并排设置于所述壳体结构上;
卡线槽,其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和所述过线窗口之间,以使所述容置槽和所述过线窗口通过所述卡线槽贯通,并使所述电源插线从所述过线窗口穿出后、通过所述卡线槽固定并到达所述容置槽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螺钉孔,所述第一螺钉孔设置于所述壳体结构上;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背板上的第一螺钉座,所述第一螺钉座与所述第一螺钉孔相对应;通过紧固螺钉穿过所述第一螺钉孔将所述壳体结构固定于所述背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凸上设置第二螺钉孔,所述背板的底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螺钉孔相对应的第二螺钉座,通过紧固螺钉将所述卡凸固定于所述底侧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壁和/或所述第四侧壁上设置有防滑层,以减少所述壳体结构与所述背板之间的撞击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结构在所述背板上的投影面积不大于所述背板面积的三分之二。
6.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以及设置于所述背板上的电路主板;所述背板上连接有壳体结构以保护所述电路主板,所述壳体结构包括:顶盖以及围绕所述顶盖设置的第三侧壁、第四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
所述第四侧壁朝向所述背板的方向延伸出若干个卡凸,所述卡凸对应卡于所述背板的底侧与边框之间,所述底侧为所述背板对应于所述第四侧壁的一侧,所述边框围设于所述背板的侧缘;
所述壳体结构和所述背板之间布设有若干个用于连接所述壳体结构和所述背板的固定组件;
所述壳体结构还包括:电源固定组件,以固定从所述壳体结构中穿出的电源插线,所述电源固定组件包括:
容置槽;
过线窗口,其与所述容置槽并排设置于所述壳体结构上;
卡线槽,其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和所述过线窗口之间,以使所述容置槽和所述过线窗口通过所述卡线槽贯通,并使所述电源插线从所述过线窗口穿出后、通过所述卡线槽固定并到达所述容置槽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螺钉孔,所述第一螺钉孔设置于所述壳体结构上;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背板上的第一螺钉座,所述第一螺钉座与所述第一螺钉孔相对应;通过紧固螺钉穿过所述第一螺钉孔将所述壳体结构固定于所述背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上设置有凹部,所述壳体结构上对应于所述凹部设置有凸边,所述凸边扣于所述凹部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凸设置有第二螺钉孔,所述边框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螺钉孔相对应的第三螺钉孔,所述背板的底侧设置有第二螺钉座,通过紧固螺钉穿过所述第二螺钉孔和所述第三螺钉孔并与所述第二螺钉座相适配,将所述卡凸固定于所述底侧与所述边框之间。
CN201721788401.3U 2017-12-19 2017-12-19 显示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Active CN2079398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88401.3U CN207939861U (zh) 2017-12-19 2017-12-19 显示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88401.3U CN207939861U (zh) 2017-12-19 2017-12-19 显示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39861U true CN207939861U (zh) 2018-10-02

Family

ID=636465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88401.3U Active CN207939861U (zh) 2017-12-19 2017-12-19 显示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3986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96437A (zh) * 2017-12-19 2018-04-10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96437A (zh) * 2017-12-19 2018-04-10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CN107896437B (zh) * 2017-12-19 2023-11-10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939861U (zh) 显示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CN107896437A (zh) 显示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CN207039670U (zh) 一种移动终端壳体及移动终端
CN209949202U (zh) 一种智能手表保护壳
CN205637867U (zh) 一种门锁面板
CN105539307A (zh) 一种带有隐藏式安装支架的悬浮显示屏安装结构
CN107920438A (zh) 显示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CN208572588U (zh) 显示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CN208572594U (zh) 显示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CN207744250U (zh) 显示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CN201688643U (zh) 冰箱箱壳及具有其的冰箱
CN207651394U (zh) 一种变频器键盘
KR200453757Y1 (ko) 차량용 안테나 구조물
CN207940728U (zh) 一种安装有装饰件的烹饪器具
CN107896443A (zh) 显示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CN107896440A (zh) 显示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CN106837081B (zh) 家用电器的门体及具有其的烤箱
CN210508743U (zh) 一种车门内把手总成
CN107889399A (zh) 显示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CN212811785U (zh) 全包卡扣式手机壳
CN208753668U (zh) 一种建筑室内装潢用移动插座
CN206039742U (zh) 收银箱的前装饰边框与罩壳结构
CN207638996U (zh) 网络设备壳体
CN205752300U (zh) 一种锂电池用外壳
CN204463818U (zh) 一种pcb板隐藏式移动硬盘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