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34611U - 一种智能锁及应用智能锁的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锁及应用智能锁的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34611U
CN207934611U CN201820039782.3U CN201820039782U CN207934611U CN 207934611 U CN207934611 U CN 207934611U CN 201820039782 U CN201820039782 U CN 201820039782U CN 207934611 U CN207934611 U CN 2079346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panel
smart lock
module
magnet
protection c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3978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朝灿
冯思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ngxin Zhongke (Jinhu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ongson Technology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ongson Technology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Loongson Technology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03978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346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346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346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锁及应用智能锁的门,涉及电子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的智能锁的功耗较大,易造成电能浪费的问题。其中,所述智能锁包括:电源模块,电源模块设置在本体上;磁控制开关,磁控制开关设置在本体上,且磁控制开关与电源模块串联;可活动保护盖,可活动保护盖遮盖在本体的控制面板;磁体,磁体设置在可活动保护盖靠近控制面板的一侧,且随着可活动保护盖的活动,磁体靠近或者远离磁控制开关;其中,可活动保护盖遮盖控制面板,磁体靠近或者远离磁控制开关,磁控制开关保持断开状态;可活动保护盖活动至控制面板外,磁体远离靠近或者靠近磁控制开关,磁控制开关保持闭合状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智能锁应用于门锁等。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锁及应用智能锁的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锁及应用智能锁的门。
背景技术
当前,电子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智能锁,智能锁可应用在门锁、保险柜等。
智能锁相比于传统机械锁,有很多优势,如:开锁方式智能,包括生物识别开锁、密码识别开锁、刷卡识别开锁等;智能锁还具备了智能化管理的功能。可见,智能锁的出现使门锁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还可方便用户的使用。
智能锁虽然实现了智能化,但相应的功耗也较大,如,智能锁通常处于通电状态,以实时检测是否有开锁行为。可见,现有技术的智能锁的功耗较大,易造成电能浪费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智能锁,以解决现有的智能锁的功耗较大,易造成电能浪费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智能锁,包括本体,还包括: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磁控制开关,所述磁控制开关设置在所述本体上,且所述磁控制开关与所述电源模块串联;可活动保护盖,所述可活动保护盖遮盖在所述本体的控制面板;磁体,所述磁体设置在所述可活动保护盖靠近所述控制面板的一侧,且随着所述可活动保护盖的活动,所述磁体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磁控制开关;其中,所述可活动保护盖遮盖所述控制面板,所述磁体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磁控制开关,所述磁控制开关保持断开状态;所述可活动保护盖活动至所述控制面板外,所述磁体远离靠近或者靠近所述磁控制开关,所述磁控制开关保持闭合状态。
可选地,所述可活动保护盖为滑盖结构,所述滑盖结构遮盖所述控制面板,或者所述滑盖结构向上滑动至所述控制面板外。
可选地,所述磁控制开关包括常开干簧管;所述常开干簧管设置在所述控制面板的顶端;所述滑盖结构遮盖所述控制面板,所述磁体对应所述控制面板的底端,所述滑盖结构滑动至所述控制面板外,所述磁体对应所述控制面板的顶端。
可选地,所述磁控制开关包括常闭干簧管;所述常闭干簧管设置在所述控制面板的顶端;所述滑盖结构遮盖所述控制面板,所述磁体对应所述控制面板的顶端,所述滑盖结构滑动至所述控制面板外,所述磁体位于所述控制面板的上方空间。
可选地,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池单元。
可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电池电量检测模块,所述电池电量检测模块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开锁模块,所述开锁模块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
可选地,所述开锁模块包括:指纹识别单元、密码识别单元和刷卡识别单元,所述指纹识别单元、所述密码识别单元和所述刷卡识别单元分别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
可选地,所述电源模块还包括USB接口。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应用智能锁的门,包括上述智能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设置在智能锁本体上的电源模块串联了磁控制开关,磁控制开关是一种在磁场的作用下可改变状态的控制开关,例如,磁场从无到有,磁控制开关可由断开变为闭合,或者由闭合变为断开,从而根据磁控制开关的这一特点,在可活动保护盖上设置磁体,磁体可产生磁场,从而可活动保护盖遮盖在控制面板上时,智能锁不需要工作,这时设置磁体和磁控制开关靠近或者远离,以确保磁控制开关为断开状态,从而电源模块停止对智能锁供电;当可活动保护盖从控制面板上活动至控制面板外时,智能锁开始工作,这时对应地,磁体随着可活动保护盖的活动,远离或者靠近磁控制开关,以确保这时磁控制开关的状态变化为闭合状态,从而电源模块开始对智能锁供电。可以看出,通过变化可活动保护盖的位置,可控制可活动保护盖上的磁体与磁控制开关的距离,从而磁控制开关可根据磁体所产生的磁场相应地变化为闭合状态或者断开状态,以使智能锁的在可活动保护盖关闭时,完全断电,而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智能锁一直处于通电状态,本实施例中的智能锁的功耗明显减小,进而达到了节省电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锁实施例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锁实施例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锁实施例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锁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锁实施例的电源网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锁,包括本体10、电源模块、磁控制开关20、可活动保护盖30和磁体40,电源模块设置在本体10上,磁控制开关20设置在本体10上,且磁控制开关20与电源模块串联,可活动保护盖30遮盖在本体10的控制面板11,磁体40设置在可活动保护盖30靠近控制面板11的一侧,且随着可活动保护盖30的活动,磁体40靠近或者远离磁控制开关20;其中,可活动保护盖30遮盖控制面板11,磁体40靠近或者远离磁控制开关20,磁控制开关20保持断开状态;可活动保护盖30活动至控制面板11外,磁体40远离靠近或者靠近磁控制开关20,磁控制开关20保持闭合状态。
在本实施例的智能锁中,包括智能锁的本体10,本体10包括控制面板11,控制面板11可用于用户输入开锁行为等操作,智能锁还包括可起到保护控制面板11作用的可活动保护盖30,可活动保护盖30是可活动的,如图2,可活动保护盖30可遮盖在控制面板11上,这时可活动保护盖30为关闭状态,如图3,可活动保护盖30还可从控制面板11上活动至控制面板11外,这时可活动保护盖30为打开状态。
图1示出了智能锁的背面结构,且可活动保护盖30处于打开状态,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可活动保护盖30靠近控制面板11的一侧安设了磁体40,磁体40可产生磁场,同时,在本体10上安装与电源模块串联的磁控制开关20,从而当可活动保护盖30遮盖控制面板11时,磁体40和磁控制开关20为第一位置关系,在该位置关系下,磁体40的磁场作用在磁控制开关20上,或者,磁体40的磁场没有作用在磁控制开关20上,但无论是哪种情况,本实施例均可保证磁控制开关20是保持断开状态的,从而电源模块断电。当可活动保护盖30活动,从控制面板11移至控制面板11外,这时磁体40和磁控制开关20的位置关系变化为第二位置关系,在该位置关系下,磁体40的磁场在磁控制开关20上所产生的作用,与上述第一位置关系相比,发生了相反的变化,即:若在第一位置关系时,磁体40的磁场作用在磁控制开关20上,那变化到第二位置关系时,磁体40的磁场在磁控制开关20上的作用消失;若在第一位置关系时,磁体40的磁场没有作用在磁控制开关20上,那变化到第二位置关系时,磁体40的磁场作用在磁控制开关20上。因此,磁控制开关20也会由断开状态变化为闭合状态,从而电源模块接通,开始供电。
根据上述可活动保护盖30的状态,智能锁的状态可分为开机状态和关机状态。如图2,当可活动保护盖30遮盖在控制面板11上时,电源模块断电,这时智能锁处于关机状态,智能锁不需要进行任何工作。如图3,当可活动保护盖30从控制面板11上活动至控制面板11外时,电源模块接通,这时智能锁处于开机状态。在开机状态下,又包括休眠期和非休眠期:在休眠期时,用户可能会在控制面板11上输入操作,智能锁会实时监测是否有开锁行为输入;若监测到开锁行为,则智能锁进入非休眠期,以对监测到的开锁行为进行分析处理,并执行开锁动作等。
不难看出,磁控制开关20串联在电源模块上,可起到控制电源模块通断的作用,当磁控制开关20闭合,电源模块通电,电源模块可给整个智能锁供电,当磁控制开关20断开,电源模块断电,电源模块停止给整个智能锁供电。而磁控制开关20是具有一定特性的开关,这类开关可根据磁场的变化自动断开或者闭合,因此,利用磁体40和磁控制开关20的距离,可实现磁控制开关20的状态变化,以在智能锁处于关机状态时,停止所有的耗电,以降低智能锁的功耗,从而达到省电的目的。
相比于一些智能锁,一直保持通电状态,以实时监测控制面板11上是否有开锁行为输入,在本实施例中,仅通过增加较少的元器件,就可在关机状态下实现完全断电,降低了智能锁的功耗,且在开机状态时,又可及时供电,不会影响智能锁的正常使用,给用户带来好的使用体验。
智能锁的具体操作可为:当用户想要开锁时,将可活动保护盖30从控制面板11上移开,智能锁由关机状态进入开机状态,智能锁立即上电,这时智能锁处于休眠期,实时监测是否有开锁行为输入,当监测到有开锁行为,这时智能锁进入非休眠期,开始对开锁行为进行分析匹配等,当开锁行为与预存的开锁行为成功匹配,则完成开锁动作,成功打开门后,用户将可活动保护盖30移回控制面板11,智能锁进入关机状态。
优选地,磁体40可选用强磁体,以确保强磁体产生的磁场可对磁控制开关20造成预期的影响。
预存的开锁行为是指用户预先设定的开锁行为,该开锁行为能够成功被对应的智能锁识别,从而智能锁可完成开锁动作。例如:预存的开锁行为可以是预先输入智能锁的指纹、数字密码等。
其中,智能锁上的可活动保护盖30可为多种形式,如:翻盖结构,翻盖结构从遮盖在控制面板11上,到打开至控制面板11外,其本身与控制面板11的距离会发生变化,因此通过设计可实现翻盖结构上的磁体40与本体10上的磁控制开关20的距离变化。
在本实施例中,仅以一种可活动保护盖30为例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3,优选地,可活动保护盖30为滑盖结构,滑盖结构遮盖控制面板11,或者滑盖结构向上滑动至控制面板11外。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描述方便,在具有滑盖结构的方案中定义了“上下”方向,当滑盖结构从控制面板11上滑离控制面板11时,滑动所沿方向定义为“上”方向,与“上”方向相反的方向为“下”方向。
对于滑盖结构来说,可设计为上下滑动,对应地,本体10可包括上下两部分,上部分可设计为控制面板11,下部分可设计为把手12,因此,在关机状态时,滑盖结构在本体10的上部分遮盖在控制面板11,当用户需要开锁时,可将滑盖结构向上滑动,以使滑盖结构移开控制面板11。在这里,称滑盖结构遮盖在控制面板11,为滑盖结构的关闭状态,滑盖结构移至控制面板11外,为滑盖结构的打开状态。
可参考地,可在本体10的上部分设置一组滑轨,以使滑盖结构的两侧边缘可沿着滑轨进行上下滑动,还可在滑轨或者滑盖结构上设置限位器,以使滑盖结构能够稳固地遮盖在控制面板11上,或者滑盖结构滑动至最高点时,控制面板11完全暴露,这时滑盖结构能够稳定位于控制面板11的上方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磁控制开关20具有控制电源模块通断电的功能,对应地,磁控制开关20可包括能够实现该功能的一类元器件,示例性地,磁控制开关20可包括干簧管。
在其中一种智能锁中,磁控制开关20包括常开干簧管,常开干簧管设置在控制面板11的顶端;滑盖结构遮盖控制面板11,磁体40对应控制面板11的底端,滑盖结构滑动至控制面板11外,磁体40对应控制面板11的顶端。
常开干簧管是由两片既导磁又导电的材料(通常为铁镍合金)做成的簧片平行封入玻璃管中所构成的,两簧片间留有一定间隙(一般0.2毫米左右),当磁体40靠近干簧管时,两簧片被磁化而互相吸引,触点闭合,对应的磁控制开关20闭合;当磁体40远离时,触点又打开,对应的磁控制开关20断开。
基于上述常开干簧管的特性,形成的磁控制开关20为一种磁敏开关,在智能锁的关机状态,滑盖结构完全遮盖控制面板11,可理解为滑盖结构的顶端与控制面板11的顶端对应,滑盖结构的底端与控制面板11的底端对应,从而将常开干簧管设置在控制面板11的顶端,将磁体40设置在滑盖结构的底端,进而在智能锁的关机状态下,常开干簧管和磁体40相隔较远,常开干簧管断开;当滑盖结构从控制面板11处向上滑动至控制面板11外,智能锁进入开机状态,此时,滑盖结构的底端对应控制面板11的顶端,常开干簧管和磁体40相隔较近,常开干簧管闭合;当滑盖结构从控制面板11外向下滑动至控制面板11上,智能锁又恢复关机状态,而常开干簧管和磁体40又分离较远,常开干簧管断开。
可见,当滑盖结构为关闭状态时,智能锁完全处于断电状态,这时的智能锁是零功耗,而当滑盖结构为打开状态时,智能锁处于通电状态,可实时监测是否有开锁行为,还可以执行开锁动作等等。而通常智能锁是处于关机状态的,从而智能锁在大部分时间是零功耗的,进而大大降低了智能锁的功耗,实现省电。
在另一种智能锁中,磁控制开关20为常闭干簧管,常闭干簧管设置在控制面板11的顶端,滑盖结构遮盖控制面板11,磁体40对应控制面板11的顶端,滑盖结构滑动至控制面板11外,磁体40位于控制面板11的上方空间。
常闭干簧管的特性与常开干簧管相反,当磁体40靠近常闭干簧管时,磁控制开关20断开;当磁体40远离时,磁控制开关20闭合。
基于上述常闭干簧管的特性,形成的磁控制开关为一种磁敏开关,在智能锁的关机状态,滑盖结构完全遮盖控制面板11,可理解为滑盖结构的顶端与控制面板11的顶端对应,滑盖结构的底端与控制面板11的底端对应,从而将常闭干簧管设置在控制面板11的顶端,将磁体40设置在滑盖结构的顶端,进而在智能锁的关机状态下,常闭干簧管和磁体40相隔较近,常闭干簧管断开;当滑盖结构从控制面板11处向上滑动至控制面板11外,智能锁进入开机状态,此时,滑盖结构的底端对应控制面板11的顶端,滑盖结构的顶端对应控制面板11的上方空间,常闭干簧管和磁体40相隔较远,常闭干簧管闭合;当滑盖结构从控制面板11外向下滑动至控制面板11上,智能锁又恢复关机状态,而常闭干簧管和磁体40又相隔较近,常闭干簧管断开。
可见,当滑盖结构为关闭状态时,智能锁完全断电,保持关机状态,这时的智能锁是零功耗,而当滑盖结构为打开状态时,智能锁通电,保持开机状态,可实时监测是否有用户输入开锁行为,还可以执行开锁动作等等。因智能锁在大部分时间是处于关机状态的,从而大部分时间智能锁零功耗,进而大大降低了智能锁的功耗,实现省电。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以“顶端”和“底端”来描述元器件的设置位置,但可以知道的是,这样的描述只是列举的实例,当磁体和干簧管接近时,二者位置相对应,最大限度的靠近,当磁体和干簧管远离时,二者位置分别位于顶端和底端,最大限度的远离,以确保干簧管的性能得以实现,但实际上,磁体和干簧管并不仅仅局限于顶端和底端的位置。
例如,在常开干簧管位于控制面板11的顶端的方案中,磁体40也可对应在滑盖结构的下部区域内,这样滑盖结构遮盖控制面板11,磁体40对应控制面板11的下部区域,滑盖结构滑动至控制面板11外,磁体40位于控制面板11的上方较近的空间内。控制面板11的顶端与下部区域之间的距离也可示为磁体40和常开干簧管远离,而控制面板11的顶端与其上方较近的空间的距离也可示为磁体40和常开干簧管靠近。
又如,在常闭干簧管位于控制面板11的顶端的方案中,磁体40也可对应在滑盖结构的上部区域内,这样滑盖结构遮盖控制面板11,磁体40对应控制面板11的上部区域,滑盖结构滑动至控制面板11外,磁体40位于控制面板11的上方较远的空间内。控制面板11的顶端与上部区域之间的距离也可示为磁体40和常闭干簧管靠近,而控制面板11的顶端与其上方较远的空间的距离也可示为磁体40和常闭干簧管远离。
参见图4,可选地,电源模块50包括电池单元51。
在本实施例中,电源模块50可提供总电源,以为智能锁的各个部分提供电能,其中电源模块50可包括电池单元51,电池单元51具有可移动性、便于更换等特点,从而在本实施例中,智能锁的功耗降低,还可增加电池单元51的续航时间。
可参考地,电池单元51可包括多组由四节5号干电池组成的电池子单元,电池单元51中的每组电池子单元串联。本实施例的智能锁的功耗降低,干电池的使用量减小,还可减少环境污染。
参见图4,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智能锁还包括:主控模块60,主控模块60与电源模块50连接;电池电量检测模块70,电池电量检测模块70与主控模块60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电源模块50用于为主控模块60提供总电源,以确保主控模块60的正常工作,同时,电源模块50中的相关信息传送到主控模块60中。当电源模块50包括电池单元51时,电池单元51的相关信息就会被传送到主控模块60中,从而电池电量检测模块70可获取主控模块60中的电池单元51的相关信息,其中相关信息包括电池单元51的电量,进而电池电量检测模块70检测电池单元51的电量,以在电量较低时提醒用户及时更换电池单元51,保证智能锁的正常使用。
参见图4,可选地,智能锁还包括:驱动模块80,驱动模块80与主控模块60连接;开锁模块90,开锁模块90与主控模块60连接;显示模块100,显示模块100与主控模块60连接。
主控模块60为智能锁的主板,电源模块50、电池电量检测模块70、驱动模块80、开锁模块90、显示模块100均与主控模块60连接,主控模块60为智能锁的主要处理模块。
其中,开锁模块90用于输入开锁行为,主控模块60用于监测开锁模块90中是否输入开锁行为,当监测到开锁行为后,检测开锁行为是否与预存的开锁行为一致,若监测到的开锁行为与预存的开锁行为一致,则主控模块60控制驱动模块80驱动锁芯执行开锁动作;
驱动模块80用于在主控模块60的控制下,驱动锁芯执行开锁动作;驱动模块80包括电机;
显示模块100用于显示主控模块60中的相关信息,例如,电池单元51的电量、在开锁模块90输入的开锁行为、锁芯的状态等;
参见图4,可选地,开锁模块90包括:指纹识别单元91、密码识别单元92和刷卡识别单元93,指纹识别单元91、密码识别单元92和刷卡识别单元93分别与主控模块60连接。
如前述内容,开锁模块90可用于输入开锁行为,开锁行为包括多种形式,如:指纹识别、密码识别、刷卡识别,对应的开锁模块90可包括指纹识别单元91、密码识别单元92和刷卡识别单元93。
优选地,指纹识别单元91可包括用于输入指纹的指纹头,密码识别单元92可包括用于输入密码的键盘,刷卡识别单元93可包括用于用于刷卡的感应区,显示模块100可包括用于显示的显示器,从而控制面板11可包括上述指纹头、键盘、感应区和显示器等。
进一步地,智能锁还可包括语音模块,语音模块与主控模块60连接,语音模块用于播放声音。如,开锁的提示声音、识别成功或者识别失败的提示声音、按键声音等等,还可用于语音识别等。
优选地,语音模块可包括扬声器等。
进一步地,电源模块50还包括USB接口。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USB接口提供了另一种供电方式,即外部电源供电,电源模块50中的USB接口可连接外部电源。
可选地,电源模块50包括多路电压。
电源模块50包括多路电压,给根据智能锁中不同模块的用电情况等,为不同的模块供电。
参见图5,例如,电源模块50包括多路5V电路和3.3V电路,其中,主控模块60、开锁模块90和显示模块100均由3.3V的电路供电,驱动模块80可由5V电路供电。
在图5中,POWER表示电源,电源模块50中的电池单元51,或者USB接口可提供电源电压为5V的总电路,总电路分为多路电压:电路一经一种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ow dropoutregulator,简称LDO)处理后,输出3.3V的不间断电源(Uninterruptible Power System,简称UPS)电压,为开锁模块90中的指纹识别单元91、密码识别单元92和刷卡识别单元93供电;电路二的电源输入(POWER_IN)为总电路中的5V电源电压,为驱动模块80供电;电路三为电池电量检测模块70供电。
其中,电池电量检测模块70可包括模拟数字转换器(Analog to DigitalConverter,简称ADC),以实现对电池电量的检测。
在本实施例中,电源模块50、主控模块60、电池电量检测模块70、驱动模块80、开锁模块90、显示模块100和语音模块均可设置在本体10上。
需要补充的是,在图1~图3中,为智能锁的结构示意图,因此图标20仅示意性地表示磁控制开关20的设置区域,实际上磁控制开关20可设置在本体10内,本体10外等;同样的,图标40仅示意性地表示磁体40的设置区域。
实施例二
参见图1~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智能锁的门,该应用智能锁的门包括实施例一中的智能锁。
在本实施例的应用智能锁的门中,包括智能锁的本体10,本体10包括控制面板11,控制面板11可用于用户输入开锁行为等操作,智能锁还包括可起到保护控制面板11作用的可活动保护盖30,可活动保护盖30是可活动的,如图2,可活动保护盖30可遮盖在控制面板11上,这时可活动保护盖30为关闭状态,如图3,可活动保护盖30还可从控制面板11上活动至控制面板11外,这时可活动保护盖30为打开状态。
图1示出了智能锁的背面结构,且可活动保护盖30处于打开状态,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可活动保护盖30靠近控制面板11的一侧安设了磁体40,磁体40可产生磁场,同时,在本体10上安装与电源模块串联的磁控制开关20,从而当可活动保护盖30遮盖控制面板11时,磁体40和磁控制开关20为第一位置关系,在该位置关系下,磁体40的磁场作用在磁控制开关20上,或者,磁体40的磁场没有作用在磁控制开关20上,但无论是哪种情况,本实施例均可保证磁控制开关20是保持断开状态的,从而电源模块断电。当可活动保护盖30活动,从控制面板11移至控制面板11外,这时磁体40和磁控制开关20的位置关系变化为第二位置关系,在该位置关系下,磁体40的磁场在磁控制开关20上所产生的作用,与上述第一位置关系相比,发生了相反的变化,即:若在第一位置关系时,磁体40的磁场作用在磁控制开关20上,那变化到第二位置关系时,磁体40的磁场在磁控制开关20上的作用消失;若在第一位置关系时,磁体40的磁场没有作用在磁控制开关20上,那变化到第二位置关系时,磁体40的磁场作用在磁控制开关20上。因此,磁控制开关20也会由断开状态变化为闭合状态,从而电源模块接通,开始供电。
根据上述可活动保护盖30的状态,智能锁的状态可分为开机状态和关机状态。如图2,当可活动保护盖30遮盖在控制面板11上时,电源模块断电,这时智能锁处于关机状态,智能锁不需要进行任何工作。如图3,当可活动保护盖30从控制面板11上活动至控制面板11外时,电源模块接通,这时智能锁处于开机状态。在开机状态下,又包括休眠期和非休眠期:在休眠期时,用户可能会在控制面板11上输入操作,智能锁会实时监测是否有开锁行为输入;若监测到开锁行为,则智能锁进入非休眠期,以对监测到的开锁行为进行分析处理,并执行开锁动作等。
不难看出,磁控制开关20串联在电源模块上,可起到控制电源模块通断的作用,当磁控制开关20闭合,电源模块通电,电源模块可给整个智能锁供电,当磁控制开关20断开,电源模块断电,电源模块停止给整个智能锁供电。而磁控制开关20是具有一定特性的开关,这类开关可根据磁场的变化自动断开或者闭合,因此,利用磁体40和磁控制开关20的距离,可实现磁控制开关20的状态变化,以在智能锁处于关机状态时,停止所有的耗电,以降低智能锁的功耗,从而达到省电的目的。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法、终端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以预测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智能锁及应用智能锁的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智能锁,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设置在所述本体上;
磁控制开关,所述磁控制开关设置在所述本体上,且所述磁控制开关与所述电源模块串联;
可活动保护盖,所述可活动保护盖遮盖在所述本体的控制面板;
磁体,所述磁体设置在所述可活动保护盖靠近所述控制面板的一侧,且随着所述可活动保护盖的活动,所述磁体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磁控制开关;
其中,所述可活动保护盖遮盖所述控制面板,所述磁体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磁控制开关,所述磁控制开关保持断开状态;所述可活动保护盖活动至所述控制面板外,所述磁体远离靠近或者靠近所述磁控制开关,所述磁控制开关保持闭合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活动保护盖为滑盖结构,所述滑盖结构遮盖所述控制面板,或者所述滑盖结构向上滑动至所述控制面板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控制开关包括常开干簧管;
所述常开干簧管设置在所述控制面板的顶端;
所述滑盖结构遮盖所述控制面板,所述磁体对应所述控制面板的底端,所述滑盖结构滑动至所述控制面板外,所述磁体对应所述控制面板的顶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控制开关包括常闭干簧管;
所述常闭干簧管设置在所述控制面板的顶端;
所述滑盖结构遮盖所述控制面板,所述磁体对应所述控制面板的顶端,所述滑盖结构滑动至所述控制面板外,所述磁体位于所述控制面板的上方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池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
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
电池电量检测模块,所述电池电量检测模块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
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
开锁模块,所述开锁模块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
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锁模块包括:指纹识别单元、密码识别单元和刷卡识别单元,所述指纹识别单元、所述密码识别单元和所述刷卡识别单元分别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还包括USB接口。
10.一种应用智能锁的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智能锁的门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智能锁。
CN201820039782.3U 2018-01-10 2018-01-10 一种智能锁及应用智能锁的门 Active CN2079346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39782.3U CN207934611U (zh) 2018-01-10 2018-01-10 一种智能锁及应用智能锁的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39782.3U CN207934611U (zh) 2018-01-10 2018-01-10 一种智能锁及应用智能锁的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34611U true CN207934611U (zh) 2018-10-02

Family

ID=636483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39782.3U Active CN207934611U (zh) 2018-01-10 2018-01-10 一种智能锁及应用智能锁的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3461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35456A (zh) * 2019-08-26 2019-12-03 基康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磁敏的编码控制方法及开关系统
CN110984713A (zh) * 2019-12-03 2020-04-10 无锡太湖学院 一种智能识别锁门禁控制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35456A (zh) * 2019-08-26 2019-12-03 基康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磁敏的编码控制方法及开关系统
CN110984713A (zh) * 2019-12-03 2020-04-10 无锡太湖学院 一种智能识别锁门禁控制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50050B (zh) 触摸屏终端及其工作方法
CN103257777A (zh) 触摸屏状态的控制方法及触摸屏、便携式触摸终端
CN110417866A (zh) 一种门锁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US8693191B2 (en) Lock device for latching different casings of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therewith
CN207934611U (zh) 一种智能锁及应用智能锁的门
CN104461327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424831A (zh) 低功耗智能门锁
CN102707790A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自动开关机装置以及控制方法
CN110211277A (zh) 一种指纹锁低功耗电路及低功耗控制方法
CN205117061U (zh) 一种档案柜
CN105160335A (zh) 一种触摸上电指纹读头组件及指纹识别系统
CN204229486U (zh) 带采集窗口照明指示的指静脉识别智能锁
CN202000807U (zh) 一种智能文档柜
CN204117223U (zh) 多方式开启的门禁系统
US20120300375A1 (en) Clamshell electronic device, switching module and switching method
CN102908034B (zh) 智能信报箱
CN207934610U (zh) 一种智能锁及应用智能锁的门
CN102322185B (zh) 一种智能门锁
CN101398697B (zh) 一种实现笔记本电脑合盖动作的方法
CN205489071U (zh) 一种指纹解锁电力开关柜
CN101655734A (zh) 具省电状态控制的电脑与其控制方法
CN205003692U (zh) 一种触摸上电指纹读头组件及指纹识别系统
CN210870449U (zh) 一种新型资料存储器
CN201573191U (zh) 标准化作业工具箱
CN101609351A (zh) 笔记本电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226

Address after: 321000 6 / F, No. 1088, Zhenghan South Street, Jinyi City New District, Jindong District, Jinhua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Longxin Zhongke (Jinhua)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95, Beijing, Zhongguancun Haidian District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park, Liuzhou Industrial Park, No. 2 building

Patentee before: Longxin Zhongke Technolog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