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31940U - 一种漂浮式太阳能吸收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漂浮式太阳能吸收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31940U
CN207931940U CN201721039834.9U CN201721039834U CN207931940U CN 207931940 U CN207931940 U CN 207931940U CN 201721039834 U CN201721039834 U CN 201721039834U CN 207931940 U CN207931940 U CN 2079319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draulic cylinder
upright bar
valve body
working medium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3983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辉
郭其秀
罗仁山
陈裕炳
黄嘉诚
刘立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n energy (Fuji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郭其秀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郭其秀 filed Critical 郭其秀
Priority to CN20172103983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319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319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319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7Mountings or tracking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漂浮式太阳能吸收平台,包括多个漂浮单元以及若干半柔性连接件,所述漂浮单元包括平面桁架、固定于平面桁架下部的第一浮块以及至少一个设置于平面桁架上表面用于承接光伏面板的支撑装置;相邻漂浮单元的平面桁架通过若干所述半柔性连接件铰接;平面桁架使用C型截面的高强度轻型金属材料,平面桁架表面设置有镀层。该漂浮式太阳能吸收平台结构紧凑、受力更加合理,面积利用率高、耐腐蚀性强且使用寿命更长。

Description

一种漂浮式太阳能吸收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漂浮式太阳能吸收平台,属于太阳能吸收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一种十分具有前景的可再生清洁能源,也是被认为最有优势的一种可再生能源,近年来获得了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光伏发电主要有两种形式,大型地面电站和分布式发电。大型地面电站主要以西部荒漠地区为主,其主要问题在于发电站与用户距离较远,有效利用率偏低;分布式发电主要利用现有建筑屋顶面积安装光伏组件,其主要问题在于,建筑物遮挡和热斑效应发电量不是很理想。水库、湖泊、江河和海洋占据了地球71%的表面积,相比于陆地光伏,安装在水面上的光伏发电系统不存在阴影遮挡问题,也不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光伏应用。
现有的水面光伏发电系统主要分为固定式和漂浮式,固定式即在水域内浇筑水泥桩后,在水泥桩上安装光伏支架和光伏组件,这种安装方式的缺点为:水泥桩对水下生态环境有负面影响,且仅适用于一定水深的水域。漂浮式即利用塑料浮筒漂浮在水面上,光伏组件以固定角度安装在浮筒上或通过钢结构平台固定在浮筒上。现有漂浮式支架系统的缺点为:漂浮式支架系统多采用较大尺寸的整体钢性连接,无法隔离水体扰动震动引起的材料疲劳损伤;漂浮式支架系统大多采用有机材料作为浮体,耐候性和防火性能差;漂浮式支架系统多采用镀锌低强度钢材,支架重量高、成本高且不耐腐蚀。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漂浮式太阳能吸收平台,该漂浮式太阳能吸收平台结构紧凑、受力更加合理,面积利用率高、耐腐蚀性强且使用寿命更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漂浮式太阳能吸收平台,包括多个漂浮单元以及若干半柔性连接件,所述漂浮单元包括平面桁架、固定于平面桁架下部的第一浮块以及至少一个设置于平面桁架上表面用于承接光伏面板的支撑装置;相邻漂浮单元的平面桁架通过若干所述半柔性连接件铰接;平面桁架使用C型截面的高强度轻型金属材料,平面桁架表面设置有镀层。
其中,所述第一浮块由闭孔发泡制硅酸盐复盐材料层层粘结形成。
其中,所述半柔性连接件包括圆柱形的弹性杆和固定设置于弹性杆两端的环形的铰头,弹性杆包括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气体填充层、基材层和耐候层。
其中,所述耐候层材料成分包括聚乙烯、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和氟的其中的一种或多种,基材层材料成分包括聚丙烯、聚乙烯、紫外线吸收剂和抗氧化剂其中的一种或多种,气体填充层材料成分包括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其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所述平面桁架上设置有固定框,第一浮块的上部嵌入固定框与其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支撑装置为固定式组件;所述固定式组件包括竖直设置且南北方向排列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以及固定于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上端的固定承接框,光伏面板放置于固定承接框上;第二支架位于第一支架和第三支架之间,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下端与平面桁架固定连接;第一支架包括两第一立柱,两第一立柱之间固定有第一斜杆和第一水平杆;第二支架包括两第二立柱,两第二立柱之间固定有第二水平杆;第三支架包括两第三立柱;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的上端面高度依次降低;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的上端面连线与水平面形成倾角θ,所述倾角θ的角度范围为12度至45度。
其中,所述支撑装置为追光式组件;所述追光式组件包括一竖直设置的固定立杆、第一可调立杆、第二可调立杆以及平行设置的可调承接框,光伏面板放置于可调承接框上;固定立杆、第一可调立杆以及第二可调立杆呈三角排布;固定立杆下端固定于平面桁架上,上端与可调承接框下表面球接;第一可调立杆和第二可调立杆的上端分别与可调承接框下表面球接,下端分别与平面桁架上表面球接;第一可调立杆和第二可调立杆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可受液压力推动改变第一可调立杆和第二可调立杆轴向的长度;第一可调立杆和第二可调立杆的一侧均设置有竖直放置的用于回位的弹簧,两弹簧上端分别与第一可调立杆和第二可调立杆上沿固定连接,两弹簧下端与平面桁架上表面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的漂浮式太阳能吸收平台,还包括一自主跟踪太阳光线运动系统,所述自主跟踪太阳光线运动系统包括光控阀;光控阀包括与光伏面板处于同一平面的聚光装置,聚光装置包括至少一块的凸透镜,聚光装置下表面设置有环形的热膨胀工质阀体,热膨胀工质阀体包括按顺时针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膨胀工质阀体、第三膨胀工质阀体、第二膨胀工质阀体和第四膨胀工质阀体;第一膨胀工质阀体和第三膨胀工质阀体位于第一可调立杆和第二可调立杆上端连线的同侧设置;第一膨胀工质阀体吸热后打开第一液压缸的上升腔进油管路和第一液压缸的下降腔出油管路从而控制第一液压缸伸缩杆的伸展,第二膨胀工质阀体吸热后打开第一液压缸的下降腔进油管路和第一液压缸的上升腔出油管路从而控制第一液压缸伸缩杆的收缩;第三膨胀工质阀体吸热后打开第二液压缸的上升腔的进油管路和第二液压缸的下降腔的出油管路从而控制第二液压缸的伸缩杆的伸展,第四膨胀工质阀体吸热后打开第二液压缸的下降腔的进油管路和第二液压缸的上升腔的出油管路从而控制第二液压缸的伸缩杆的收缩。
其中,所述自主跟踪太阳光线运动系统还包括压力能存储系统;压力能存储系统包括依次管道连通太阳能-压力能转换器、压力蓄能器和液体收集装置;太阳能-压力能转换器设置于光伏面板下表面,压力蓄能器通过第一进液管、第二进液管、第三进液管、第四进液管分别与第一液压缸的上升腔、第一液压缸的下降腔、第二液压缸的上升腔和第二液压缸的下降腔连通;第一液压缸的上升腔、第一液压缸的下降腔、第二液压缸的上升腔和第二液压缸的下降腔分别通过第一出液管、第二出液管、第三出液管、第四出液管与液体收集装置连通;第一膨胀工质阀体同时控制第一进液管和第二出液管的通断,第三膨胀工质阀体同时控制第三进液管和第四出液管的通断,第二膨胀工质阀体同时控制第二进液管和第一出液管的通断,第四膨胀工质阀体同时控制第四进液管和第三出液管的通断;太阳能-压力能转换器内设置有低沸点工质,吸热后发生液-气相变产生的体积膨胀将压力能存储至压力蓄能器;光照强度不足太阳能-压力能转换器,内部低沸点工质温度下降而发生气-液相变体积收缩形成负压力,压力经由管道将液体收集装置内的液体工作介质吸回压力蓄能器;第一进液管、第二进液管、第三进液管、第四进液管、第一出液管、第二出液管、第三出液管以及第四出液管均为单向管道。
其中,所述的漂浮式太阳能吸收平台,还包括锚固装置,锚固装置包括设置于漂浮单元外周的水平设置的若干浮动框架、固定于浮动框架下部的第二浮块以及至少一个桩;相邻浮动框架通过所述半柔性连接件连接;桩的自由面高度大于水位波动高低差;浮动框架通过若干所述半柔性连接件与漂浮单元连接;浮动框架上设置有容纳方框,容纳方框朝向内侧设置有滚轮;桩竖直穿过容纳方框后伸入水面固定于水底,滚轮的轮面与桩外表面相互抵靠;第二浮块的结构与第一浮块相同。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单元化的漂浮单元,每个漂浮单元的平面桁架之间采用半柔性连接件连接,隔离水面波动下支架震动的传递,减少对整体支架的疲劳损伤;平面桁架采用高强度轻型钢材作为支架,减轻支架重量,降低材料用量,也减少对浮体浮力的需求;第一浮体和第二浮体采用无机非金属材料浮体,提高材料的耐候性和防火性能,材料本身无毒、无放射性、不会释放有害物质,不会污染地基和地下水,为环境友好材料;平面桁架的钢材采用含锌铝硅复合材料的表面保护镀层,提高材料防腐蚀性能。
2、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浮块和第二浮块由若干闭孔发泡制硅酸盐复盐材料层层粘结而成,适应材料特性,保证浮力。
3、本实用新型的平面桁架之间采用半柔性连接件作为连接,半柔性连接件的特性介于柔性连接件和刚性连接件之间,具有一定的抗扰动能力,减震效果好,又方便整体的移动以及保证整体的稳定性。
4、本实用新型平面桁架采用桁架结构,上部支撑装置为固定式组件,使得整体更稳固,固定式组件的结构设置形成稳定的支撑体系,具有传递竖向荷载的功能,受力更加合理,使得使用寿命更长;固定式组件南北朝向排布,且设置有倾角,使得太阳能吸收效率更高。
5、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装置为追光式组件时,其与自主跟踪太阳光线运动系统配合实现漂浮式太阳能吸收平台吸收太阳能效率最大化,自主跟踪太阳光线运动系统具有在无需外部信号和外部动力的条件下自主运动的功能,能相对准确地自动跟踪太阳光线入射方位角和仰角的变化,使得太阳能吸收效率最大化。
6、本实用新型的锚固装置收放方便,方便整体漂浮式太阳能吸收平台的移动和固定;锚固装置限制平面桁架的水平移动,不限制其竖直方向移动,使得整体适应水面浮动;锚固装置同时可作为电缆桥架走线通道,桩可兼顾作为桥架支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平面桁架连接俯视图;
图3为平面桁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半柔性连接件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5为半柔性连接件的另一种铰头形式结构示意图;
图6为半柔性连接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固定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固定式组件与平面桁架配合示意图;
图9为漂浮单元示意图;
图10为相邻平面桁架上的固定式组件连接示意图;
图11为锚固装置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浮动框架俯视图;
图13为浮动框架与第二浮块配合示意图;
图14为追光式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5为自主跟踪太阳光线运动系统的原理连接图;
图16为光伏面板俯视图;
图17为热膨胀工质阀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光控阀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漂浮单元、11-平面桁架、110-固定框、2-半柔性连接件、21-气体填充层、22-基材层、23-耐候层、3-第一浮块、4-光伏面板、201-弹性杆、202-铰头、5-固定式组件、51-第一支架、511-第一立柱、512-第一斜杆、513-第一水平杆、52-第二支架、521-第二立柱、522-第二水平杆、53-第三支架、531-第三立柱、54-固定承接框、θ-倾角、6-锚固装置、61-浮动框架、62-第二浮块、63-桩、64-容纳方框、65-滚轮、7-追光式组件、70-第一可调立杆、71-固定立杆、72-第二可调立杆、73-可调承接框、74-第一液压缸、75-第二液压缸、76-弹簧、701-第一液压缸的上升腔、702-第一液压缸的下降腔、703-第二液压缸的上升腔、704-第二液压缸的下降腔、8-自主跟踪太阳光线运动系统、81-太阳能-压力能转换器、82-压力蓄能器、83-液体收集装置、84-聚光装置、85-热膨胀工质阀体、86-第一膨胀工质阀体、87-第三膨胀工质阀体、88-第二膨胀工质阀体、89-第四膨胀工质阀体、800-光控阀、801-第一进液管、802-第二进液管、803-第三进液管、804-第四进液管、805-第一出液管、806-第二出液管、807-第三出液管、808-第四出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6,一种漂浮式太阳能吸收平台,包括多个漂浮单元1以及若干半柔性连接件2,所述漂浮单元1包括平面桁架11、固定于平面桁架11下部的第一浮块3以及至少一个设置于平面桁架11上表面用于承接光伏面板4的支撑装置;相邻漂浮单元1的平面桁架11通过若干半柔性连接件2铰接;半柔性连接件2包括圆柱形的弹性杆201和固定设置于弹性杆201两端的环形的铰头202,弹性杆201包括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气体填充层21、基材层22和耐候层23;耐候层23材料成分包括聚乙烯、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和氟,基材层22材料成分包括聚丙烯、聚乙烯、紫外线吸收剂和抗氧化剂,气体填充层21材料成分包括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铰头202的设置能够尽量释放自由度,使得抗扰动能力更强。通过上述结构,使得半柔性连接件2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适当的柔度,适当的柔度使得半柔性连接件2承受荷载时可以产生一定的变形,以达到隔离震动的效果;半柔性连接件2具有弹性,其产生的变形在可控制的弹性范围内,使得变形可恢复,不对半柔性连接件2性能造成影响。平面桁架11使用高强度轻型金属材料,材料屈服强度不小于500MPa,表面保护镀层的成分可以有锌、铝、硅等材料,材料厚度小于或等于1.5mm。平面桁架11的杆件优选采用C字型的轻钢龙骨。平面桁架11的面积小于或等于40m2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浮块3采用闭孔发泡制硅酸盐复盐材料,优选采用泡沫玻璃材料,其闭孔率大于50%,容重小于200kg/m3,由三块600*600*200mm规格的泡沫玻璃块,通过水溶性硅酸盐等无机材料作为粘结剂上下层层粘结形成600*600*600mm的长方体状以提供更大的浮力。第一浮块3表面做硬化处理,如水泥砂浆包裹外表面;作为优选,每个平面桁架11上分别设置有四个固定框110,四个第一浮块3的上部分别嵌入四个固定框110与其固定连接。通过设定的平面桁架11的面积小于或等于40m2以及第一浮块3的尺寸为600*600*600mm的长方体状,使得在成本较低情况下实现太阳能吸收效益最大化。
参见图7-9,所述支撑装置为固定式组件5;所述固定式组件5包括竖直设置且南北方向排列的第一支架51、第二支架52、第三支架53以及固定于第一支架51、第二支架52、第三支架53上端的固定承接框54,光伏面板4放置于固定承接框54上;第二支架52位于第一支架51和第三支架53之间,第一支架51、第二支架52和第三支架53下端与平面桁架11固定连接;第一支架51包括两第一立柱511,两第一立柱511之间固定有第一斜杆512和第一水平杆513;第二支架52包括两第二立柱521,两第二立柱521之间固定有第二水平杆522;第三支架53包括两第三立柱531;第一支架51、第二支架52和第三支架53的上端面高度依次降低,第一支架51、第二支架52和第三支架53的上端面连线与水平面形成倾角θ,所述倾角θ的角度范围为12度至45度,倾角θ的选择与各地的太阳方位角相关,使得光伏面板4吸收太阳能效率最大化。通过第一支架51、第二支架52和第三支架53这样的布置方式形成稳定的支撑体系,具有传递竖向荷载的功能。
参见图10,相邻漂浮单元1上近距离的两固定式组件5侧边通过至少两个竖直方向交叉设置的半柔性连接件2铰接。
参见图11-13,所述漂浮式太阳能吸收平台,还包括锚固装置6,锚固装置6包括设置于漂浮单元1外周的水平设置的若干浮动框架61、固定于浮动框架61下部的第二浮块62以及至少一个桩63;相邻浮动框架61通过半柔性连接件2连接;桩63的自由面高度大于水位波动高低差;浮动框架61漂浮于水面上,可随水位波动上长升或下降,浮动框架61通过若干所述半柔性连接件2与漂浮单元1连接;浮动框架61上设置有容纳方框64,容纳方框64朝向内侧设置有滚轮65;桩63竖直穿过容纳方框64后伸入水面固定于水底,滚轮65的轮面与桩63外表面相互抵靠。容纳方框64限制桩63的水平移动,不限制桩63的上下移动,能够更好地固定漂浮单元1并且使得整体可适应水面变化。滚轮65的设置实现当浮动框架61与桩63之间的相对移动时,以滚动摩擦的形式减少浮动框架61与桩63之间的摩擦造成的构件损坏。所述浮动框架61优选采用桁架结构,且连接位置采用铰接方式,传力明确,合理利用材料受力性能。第二浮块62的结构与第一浮块3相同,第二浮块62四个侧面与浮动框架61紧密接触,接触部位喷涂发泡胶,起到增大粘结力,减震作用。锚固装置6同时可作为电缆桥架走线通道,桩63可兼顾作为桥架支撑。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支撑装置为追光式组件7;且还包括一自主跟踪太阳光线运动系统8。
参见图14,所述追光式组件7包括一竖直设置的固定立杆71、第一可调立杆70、第二可调立杆72以及平行设置的可调承接框73,光伏面板4放置于可调承接框73上;固定立杆71、第一可调立杆70以及第二可调立杆72呈三角排布;固定立杆71下端固定于平面桁架11上,上端与可调承接框73下表面球接;第一可调立杆70和第二可调立杆72的上端分别与可调承接框73下表面球接,下端分别与平面桁架11上表面球接;第一可调立杆70和第二可调立杆72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液压缸74和第二液压缸75,可受液压力推动改变第一可调立杆70和第二可调立杆72轴向的长度。通过调节两个可调立杆的长度,可以调整上部的光伏面板4朝向太阳的方位角和仰角,实现对太阳光线的跟踪。第一可调立杆70和第二可调立杆72的一侧均设置有竖直放置的用于回位的弹簧76,两弹簧76上端分别与第一可调立杆70和第二可调立杆72上沿固定连接,两弹簧76下端与平面桁架11上表面固定连接。
参见图15-18,所述自主跟踪太阳光线运动系统8包括光控阀800和压力能存储系统;压力能存储系统包括依次管道连通太阳能-压力能转换器81、压力蓄能器82和液体收集装置83;太阳能-压力能转换器81设置于光伏面板4下表面,贴近光伏面板4,利用光伏面板4工作时产生的余热工作,同时为光伏面板4降温;压力蓄能器82通过第一进液管801、第二进液管802、第三进液管803、第四进液管804分别与第一液压缸的上升腔701、第一液压缸的下降腔702、第二液压缸的上升腔703和第二液压缸的下降腔704连通;第一液压缸的上升腔701、第一液压缸的下降腔702、第二液压缸的上升腔703和第二液压缸的下降腔704分别通过第一出液管805、第二出液管806、第三出液管807、第四出液管808与液体收集装置83连通;光控阀800包括与光伏面板4处于同一平面的圆形的聚光装置84,聚光装置84包括至少一块的凸透镜,聚光装置84下表面设置有环形的热膨胀工质阀体85,热膨胀工质阀体85包括按顺时针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膨胀工质阀体86、第三膨胀工质阀体87、第二膨胀工质阀体88和第四膨胀工质阀体89;第一膨胀工质阀体86和第三膨胀工质阀体87位于第一可调立杆70和第二可调立杆72上端连线的同侧设置;第一膨胀工质阀体86同时控制第一进液管801和第二出液管806的通断,第三膨胀工质阀体87同时控制第三进液管803和第四出液管808的通断,第二膨胀工质阀体88同时控制第二进液管802和第一出液管805的通断,第四膨胀工质阀体89同时控制第四进液管804和第三出液管807的通断;太阳能-压力能转换器81内设置有低沸点工质,吸热后发生液-气相变产生的体积膨胀将压力能存储至压力蓄能器82。压力蓄能器82所储存的压力能作为自主追光系统的动力来源。所述太阳能-压力能转换器81在一定时间内光照强度不足时,内部低沸点工质温度下降而发生气-液相变体积收缩形成负压力,压力经由管道将液体收集装置83内的液体工作介质吸回压力蓄能器82。第一进液管801、第二进液管802、第三进液管803、第四进液管804、第一出液管805、第二出液管806、第三出液管807以及第四出液管808均为单向管道,只允许液体单方向流动。所述自主跟踪太阳光线运动系统8具有在无需外部信号和外部动力的条件下自主运动的功能,能相对准确地自动跟踪太阳光线入射方位角和仰角的变化。
参见图15-18,以固定立杆71上端和第一可调立杆70上端连线所在直线为Y轴,以固定立杆71上端和第二可调立杆72上端连线所在直线为X轴。光伏面板4可沿X轴和Y轴转动,当光伏面板4正对阳光时,聚光装置84形成的光斑位于热膨胀工质阀体85中部空白区域不启动阀体,当太阳光发生变化时,光控阀800形成光斑发生移动,如太阳发生X轴正向移动,太阳光线在聚光装置8内发生折射后,聚光装置8形成光斑移动到第四膨胀工质阀体89感应区域内,第四膨胀工质阀体89启动,压力蓄能器82内的介质通过第四进液管804进入第二液压缸的下降腔704,同时第二液压缸的上升腔703内的介质通过第三出液管807流向液体收集装置83,第二液压缸75发生下降动作,太阳能吸收装置绕Y轴发生转动,当光伏面板4再次正对阳光时,光斑再次移动到中部空白区域,第四膨胀工质阀体89关闭,第二液压缸75下降动作停止。以此类推以实现太阳能吸收装置自主追光功能。
参见图15-18,所述光控阀800利用凸透镜聚光的原理,聚光装置8聚光形成的光斑会依据太阳光入射角的改变而发生移动,光斑加热特定区域热膨胀工质阀体85,热量作用于固-液相变膨胀工质使其发生固-液相变体积变大从而控制阀体内阀门的开动作,当光斑移出某一加热特定区域热膨胀工质阀体85,停止加热,其对应固-液相变膨胀工质的阀体发生液-固相变体积变小从而控制阀体内阀门的闭动作,综上实现热膨胀工质阀体85具有根据特定太阳光入射角下控制相应阀门开闭动作的功能。
参见图15-18,所述一定条件即一定时间内太阳光照强度处于较弱状态时,太阳能-压力能转换器81停止工作,液体工作介质处于常压状态,热膨胀工质阀体85控制阀门处于闭合状态,在弹簧76的弹力作用下第一液压缸74和第二液压缸75发生轴向动作,当弹簧76的弹力和第一液压缸74和第二液压缸75内由于轴向动作产生的液压力平衡时,第一可调立杆70和第二可调立杆72归位到初始长度,将可调承接框73朝向初始的方位角和仰角。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漂浮式太阳能吸收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漂浮单元(1)以及若干半柔性连接件(2),所述漂浮单元(1)包括平面桁架(11)、固定于平面桁架(11)下部的第一浮块(3)以及至少一个设置于平面桁架(11)上表面用于承接光伏面板(4)的支撑装置;相邻漂浮单元(1)的平面桁架(11)通过若干所述半柔性连接件(2)铰接;平面桁架(11)使用C型截面的高强度轻型金属材料,平面桁架(11)表面设置有镀层;所述第一浮块(3)由闭孔发泡制硅酸盐复盐材料层层粘结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漂浮式太阳能吸收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半柔性连接件(2)包括圆柱形的弹性杆(201)和固定设置于弹性杆(201)两端的环形的铰头(202),弹性杆(201)包括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气体填充层(21)、基材层(22)和耐候层(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漂浮式太阳能吸收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候层(23)材料成分包括聚乙烯、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和氟的其中的一种或多种,基材层(22)材料成分包括聚丙烯、聚乙烯、紫外线吸收剂和抗氧化剂其中的一种或多种,气体填充层(21)材料成分包括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其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漂浮式太阳能吸收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桁架(11)上设置有固定框(110),第一浮块(3)的上部嵌入固定框(110)与其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漂浮式太阳能吸收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为固定式组件(5);所述固定式组件(5)包括竖直设置且南北方向排列的第一支架(51)、第二支架(52)、第三支架(53)以及固定于第一支架(51)、第二支架(52)、第三支架(53)上端的固定承接框(54),光伏面板(4)放置于固定承接框(54)上;第二支架(52)位于第一支架(51)和第三支架(53)之间,第一支架(51)、第二支架(52)和第三支架(53)下端与平面桁架(11)固定连接;第一支架(51)包括两第一立柱(511),两第一立柱(511)之间固定有第一斜杆(512)和第一水平杆(513);第二支架(52)包括两第二立柱(521),两第二立柱(521)之间固定有第二水平杆(522);第三支架(53)包括两第三立柱(531);第一支架(51)、第二支架(52)和第三支架(53)的上端面高度依次降低;所述第一支架(51)、第二支架(52)和第三支架(53)的上端面连线与水平面形成倾角(θ),所述倾角(θ)的角度范围为12度至45度。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漂浮式太阳能吸收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为追光式组件(7);所述追光式组件(7)包括一竖直设置的固定立杆(71)、第一可调立杆(70)、第二可调立杆(72)以及平行设置的可调承接框(73),光伏面板(4)放置于可调承接框(73)上;固定立杆(71)、第一可调立杆(70)以及第二可调立杆(72)呈三角排布;固定立杆(71)下端固定于平面桁架(11)上,上端与可调承接框(73)下表面球接;第一可调立杆(70)和第二可调立杆(72)的上端分别与可调承接框(73)下表面球接,下端分别与平面桁架(11)上表面球接;第一可调立杆(70) 和第二可调立杆(72)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液压缸(74)和第二液压缸(75),可受液压力推动改变第一可调立杆(70)和第二可调立杆(72)轴向的长度;第一可调立杆(70)和第二可调立杆(72)的一侧均设置有竖直放置的用于回位的弹簧(76),两弹簧(76)上端分别与第一可调立杆(70)和第二可调立杆(72)上沿固定连接,两弹簧(76)下端与平面桁架(11)上表面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漂浮式太阳能吸收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自主跟踪太阳光线运动系统(8),所述自主跟踪太阳光线运动系统(8)包括光控阀(800);光控阀(800)包括与光伏面板(4)处于同一平面的聚光装置(84),聚光装置(84)包括至少一块的凸透镜,聚光装置(84)下表面设置有环形的热膨胀工质阀体(85),热膨胀工质阀体(85)包括按顺时针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膨胀工质阀体(86)、第三膨胀工质阀体(87)、第二膨胀工质阀体(88)和第四膨胀工质阀体(89);第一膨胀工质阀体(86)和第三膨胀工质阀体(87)位于第一可调立杆(70)和第二可调立杆(72)上端连线的同侧设置;第一膨胀工质阀体(86)吸热后打开第一液压缸的上升腔(701)进油管路和第一液压缸的下降腔(702)出油管路从而控制第一液压缸(74)伸缩杆的伸展,第二膨胀工质阀体(88)吸热后打开第一液压缸的下降腔(702)进油管路和第一液压缸的上升腔(701)出油管路从而控制第一液压缸(74)伸缩杆的收缩;第三膨胀工质阀体(87)吸热后打开第二液压缸的上升腔(703)的进油管路和第二液压缸的下降腔(704)的出油管路从而控制第二液压缸(75)的伸缩杆的伸展,第四膨胀工质阀体(89)吸热后打开第二液压缸的下降腔(704)的进油管路和第二液压缸的上升腔(703)的出油管路从而控制第二液压缸(75)的伸缩杆的收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漂浮式太阳能吸收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自主跟踪太阳光线运动系统(8)还包括压力能存储系统;压力能存储系统包括依次管道连通太阳能-压力能转换器(81)、压力蓄能器(82)和液体收集装置(83);太阳能-压力能转换器(81)设置于光伏面板(4)下表面,压力蓄能器(82)通过第一进液管(801)、第二进液管(802)、第三进液管(803)、第四进液管(804)分别与第一液压缸的上升腔(701)、第一液压缸的下降腔(702)、第二液压缸的上升腔(703)和第二液压缸的下降腔(704)连通;第一液压缸的上升腔(701)、第一液压缸的下降腔(702)、第二液压缸的上升腔(703)和第二液压缸的下降腔(704)分别通过第一出液管(805)、第二出液管(806)、第三出液管(807)、第四出液管(808)与液体收集装置(83)连通;第一膨胀工质阀体(86)同时控制第一进液管(801)和第二出液管(806)的通断,第三膨胀工质阀体(87)同时控制第三进液管(803)和第四出液管(808)的通断,第二膨胀工质阀体(88)同时控制第二进液管(802)和第一出液管(805)的通断,第四膨胀工质阀体(89)同时控制第四进液管(804)和第三出液管(807)的通断;太阳能-压力能转换器(81)内设置有低沸点工质,吸热后发生液-气相变产生的体积膨胀将压力能存储至压力蓄能器(82);光照强度不足太阳能-压力能转换器(81),内部低沸点工质温度下降而发生气-液相变体积收缩形成负压力,压力经由管道将液体收集装置(83)内的液体工作介质吸回压力蓄能器(82);第一进液管(801)、第二进液管(802)、第三进液管(803)、第四进液管(804)、第一出液管(805)、第二出液管(806)、第三出液管(807)以及第四出液管(808)均为单向管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漂浮式太阳能吸收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锚固装置(6),锚固装置(6)包括设置于漂浮单元(1)外周的水平设置的若干浮动框架(61)、固定于浮动框架(61)下部的第二浮块(62)以及至少一个桩(63);相邻浮动框架(61)通过所述半柔性连接件(2)连接;桩(63)的自由面高度大于水位波动高低差;浮动框架(61)通过若干所述半柔性连接件(2)与漂浮单元(1)连接;浮动框架(61)上设置有容纳方框(64),容纳方框(64)朝向内侧设置有滚轮(65);桩(63)竖直穿过容纳方框(64)后伸入水面固定于水底,滚轮(65)的轮面与桩(63)外表面相互抵靠;第二浮块(62)的结构与第一浮块(3)相同。
CN201721039834.9U 2017-08-18 2017-08-18 一种漂浮式太阳能吸收平台 Active CN2079319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39834.9U CN207931940U (zh) 2017-08-18 2017-08-18 一种漂浮式太阳能吸收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39834.9U CN207931940U (zh) 2017-08-18 2017-08-18 一种漂浮式太阳能吸收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31940U true CN207931940U (zh) 2018-10-02

Family

ID=63644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39834.9U Active CN207931940U (zh) 2017-08-18 2017-08-18 一种漂浮式太阳能吸收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31940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51988A (zh) * 2017-08-18 2017-11-17 郭其秀 一种漂浮式太阳能吸收平台
CN111874174A (zh) * 2020-07-31 2020-11-03 深圳埃吉尔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化新能源半潜式海上浮式直升机平台
CN114635447A (zh) * 2022-04-07 2022-06-17 天津大学 一种海上光伏固定式多筒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NO20210764A1 (en) * 2021-06-14 2022-12-15 New Tech As System for automatic directional adjustment of a console relative to the sun's position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51988A (zh) * 2017-08-18 2017-11-17 郭其秀 一种漂浮式太阳能吸收平台
CN111874174A (zh) * 2020-07-31 2020-11-03 深圳埃吉尔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化新能源半潜式海上浮式直升机平台
CN111874174B (zh) * 2020-07-31 2021-04-30 深圳埃吉尔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化新能源半潜式海上浮式直升机平台
NO20210764A1 (en) * 2021-06-14 2022-12-15 New Tech As System for automatic directional adjustment of a console relative to the sun's position
NO347313B1 (en) * 2021-06-14 2023-09-11 New Tech As System for automatic directional adjustment of a console relative to the sun's position
CN114635447A (zh) * 2022-04-07 2022-06-17 天津大学 一种海上光伏固定式多筒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4635447B (zh) * 2022-04-07 2024-04-09 天津大学 一种海上光伏固定式多筒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51988A (zh) 一种漂浮式太阳能吸收平台
CN207931940U (zh) 一种漂浮式太阳能吸收平台
Baharoon et al.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concentrating solar power technologies to generate clean electricity efficiently–A review
CN101143616B (zh) 一种太阳能发电水上专用平台
CN201215928Y (zh) 水上平台安装式太阳能发电装置
ES2201080T3 (es) Central solar para la produccion de energia electrica y/o hidrogeno.
US20090090109A1 (en) Granular thermal energy storage mediums and devices for thermal energy storage systems
WO2010084355A9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ergy generation
KR101046230B1 (ko) 기둥형 집광장치를 구비한 태양광 발전 장치
WO1990012989A1 (en) Equipment for the utilization of solar energy, especially for the production of electric energy
US8225609B2 (en) Steam storage system for artificial solar island
EP3012554A1 (en) Dual-layer cool-and-heat-purpose salt-exclusive solar pond and cross-season energy-storing cooling and heating system
CN207931939U (zh) 一种漂浮平台
KR20200077116A (ko) 대용량 추적식 태양광 발전장치
CN116792732A (zh) 一种塔式光热动力区π型平面布置结构及其疏排盐方法
CN202196334U (zh) 液压传动单轴太阳自动跟踪器
CN102287342A (zh) 联合能源装置及其建造方法和用途
CN215367869U (zh) 一种土木工程伸缩缝防水结构
CN207931931U (zh) 一种锚固装置
CN107390725A (zh) 一种自主追踪太阳光线的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2226397U (zh) 一种建筑用水利水电工程给排水管加固结构
JP5445318B2 (ja) 太陽電池パネル支持装置
WO2009098588A2 (en) Steam storage system for artificial solar island
CN207262747U (zh) 一种壁挂式太阳能跟踪蓄热系统
CN216009789U (zh) 一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抗震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527

Address after: 350000 Office 813, 8th Floor, Rongqiao Center, 100 Jiangbin West Avenue, Taijiang District, Fu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reen energy (Fujian) Co. Ltd.

Address before: 350000 22 floor, 3 office building, SOHO office, 54 North Taihe square, Jinan District, Fuzhou, Fujian.

Patentee before: Guo Qixiu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Fulong photovoltaic (Xiamen) Co.,Ltd.

Assignor: REFINE ENERGY (FUJIAN)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0350000042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floating solar energy absorption platfo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002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200927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C01 Cancellation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Fulong photovoltaic (Xiamen) Co.,Ltd.

Assignor: REFINE ENERGY (FUJIAN)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0350000042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10329

EC01 Cancellation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