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87342A - 联合能源装置及其建造方法和用途 - Google Patents

联合能源装置及其建造方法和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87342A
CN102287342A CN201110181407A CN201110181407A CN102287342A CN 102287342 A CN102287342 A CN 102287342A CN 201110181407 A CN201110181407 A CN 201110181407A CN 201110181407 A CN201110181407 A CN 201110181407A CN 102287342 A CN102287342 A CN 1022873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source
cold
gravity
source device
h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814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怀民
吕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101814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87342A/zh
Publication of CN1022873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873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30Wind pow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能源工程、土木工程、交通工程技术领域。联合能源装置包括有载体(1)、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其载体(1)包括有建筑物(1.1)、构筑物(1.2)、山体(1.3)、竖向孔洞的洞口(1.4)、地锚体(1.5)、充气悬浮体(1.6);载体(1)上设置有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其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的冷流下降管(11.1)、热流上升管(11.2)联通冷热交换系统(11.3),热流上升管(11.2)的截面面积大于冷流下降管(11.1)的截面面积;其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包括有重力体(6)、电动升降装置(7)、发电机装置(8),电动升降装置(7)连接重力体(6)和发电装置(8),电动升降装置(7)或发电机装置(8)至少设置在下述位置,载体(1)、重力体(6)。

Description

联合能源装置及其建造方法和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源工程、土木工程、交通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高空冷能开发、重力势能的存储、风力发电、热气流发电、索轨交通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1、现有的空调制冷技术耗电大、投资大、费用高。2、现有的电能储蓄技术投资大、费用高,如抽水蓄能电站,如化学电池。3、许多新能源的载体是独立的,不是共用载体。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缺点,提供联合能源装置及其建造方法和用途。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措施来达到。
发明内容
内容1。联合能源装置包括有载体(1),还至少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能源装置,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其特征在于:
其载体(1)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建筑物(1.1)、构筑物(1.2)、山体(1.3)、竖向孔洞的洞口(1.4)、地锚体(1.5)、充气悬浮体(1.6);载体(1)上至少包括有或设置有下述其中之一种能源装置,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此外:
其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包括有冷流下降管(11.1),还至少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部件,热流上升管(11.2)、冷热交换系统(11.3)、聚集冷风装置(11.5);其冷流下降管(11.1)、热流上升管(11.2)联通冷热交换系统(11.3),构成开放式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或者闭合式冷热交换系统(11.3);聚集冷风装置(11.5)联通冷流下降管(11.1)的上端,构成开放式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聚集冷风装置(11.5)将聚集的空中冷气流---冷风压力输入冷流下降管(11.1)的下端;其中设置在山体(1.3)上的热流上升管(11.2)的截面面积大于冷流下降管(11.1)的截面面积,或者设置在山体(1.3)上的热流上升管(11.2)设置在冷流下降管(11.1)内部;
其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包括有下述部件,重力体(6)、升降重力体装置(7)、发电机装置(8);重力体(6)连接升降重力体装置(7)和发电机装置(8),升降重力体装置(7)或发电机装置(8)至少设置在下述其中之一种位置,载体(1)、重力体(6);其中的重力体(6)至少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固体(6.1)、液体(6.2);其中采用液体(6.2)作为重力体(6)的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它的载体(1)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建筑物(1.1)、构筑物(1.2)、充气悬浮体(1.6);其中采用固体(6.1)作为重力体(6)的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它的构筑物(1.2)包括有内部空间(2)。
载体(1)是支撑体或者悬吊体,可以支撑或者悬吊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或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因为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和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可以共用一个载体(1),如高耸的筒体、杆架结构体、浮空气球、浮水体,减少了投资,降低了生产、储蓄能源的成本。此外:
对于其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由于设置了在热流上升管(11.2),由于热流上升管(11.2)设置在冷流下降管(11.1)内部,由于热流上升管(11.2)截面面积大于冷流下降管(11.1)的截面面积,造成热流上升管(11.2)的抽吸力大于冷流下降管(11.1)的上下大气压力差,有利于提高冷流下降管(11.1)的抽吸冷空气能力,降低装置运行能耗。由于在设置了聚集冷风装置(11.5),聚集冷风装置(11.5)能够将聚集的空中冷气流---冷风压力输入冷流下降管(11.1)的下端,自动流入到建筑物中降温。聚集冷风装置(11.5)能够增加抽吸冷空气能力,减少能耗或者不用耗能。
对于其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由于利用了居住建筑物(1.1)、有内部内部空间(2)的空心构筑物(1.2)、山体(1.3)、较深的竖向孔洞的洞口(1.4)地面、深湖岸边或深海岸边地锚体(1.5)、空中或水上充气悬浮体(1.6)等作为竖向载体(1),代替了功能单一或造价高的实体实心支撑柱---即实体实心的构筑物(1.2),所以载体(1)的投资大幅度减少,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的投资也大幅度减少,造成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生产能源的成本大幅度降低。由于建筑物(1.1)的上蓄水层(1.1.1)、下蓄水层(1.1.2)还具有向消防供水、减少地震风震破坏力、蓄积冷热能量、楼顶游泳池、楼面隔热保温层等功能。一物多用,大大提高了建筑物(1.1)的性价比。尤其是上蓄水层(1.1.1)能够解决超高层建筑物(1.1)的灭火消防的功能,破解了超高层建筑物(1.1)的灭火消防难题。
内容2。如内容1所述的联合能源装置的建造方法,它包括有载体(1),还至少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能源装置,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其特征在于:
其载体(1)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建筑物(1.1)、构筑物(1.2)、山体(1.3)、竖向孔洞的洞口(1.4)、地锚体(1.5)、充气悬浮体(1.6);载体(1)上至少包括有或设置有下述其中之一种能源装置,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
其建造工序包括有:
工序1.建造下述其中之一种人工物体作为载体(1),建筑物(1.1)、构筑物(1.2)、竖向孔洞的洞口(1.4)、地锚体(1.5)、充气悬浮体(1.6);或者利用山体(1.3)作为载体(1);
工序2.在载体(1)上设置下述其中之一种能源装置,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
工序3.单独进行下述一个作业,或者同时进行下述两个作业:
作业A.在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中设置冷流下降管(11.1),还至少设置下述其中之一种部件,热流上升管(11.2)、冷热交换系统(11.3)、聚集冷风装置(11.5);其冷流下降管(11.1)、热流上升管(11.2)联通冷热交换系统(11.3),构成开放式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或者闭合式冷热交换系统(11.3);聚集冷风装置(11.5)联通冷流下降管(11.1)的上端,构成开放式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聚集冷风装置(11.5)将聚集的空中冷气流---冷风压力输入冷流下降管(11.1)的下端;其中设置在山体(1.3)上的热流上升管(11.2)的截面面积大于冷流下降管(11.1)的截面面积,或者设置在山体(1.3)上的热流上升管(11.2)设置在冷流下降管(11.1)内部;
作业B.在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中设置下述部件,重力体(6)、升降重力体装置(7)、发电机装置(8);重力体(6)连接升降重力体装置(7)和发电机装置(8),升降重力体装置(7)或发电机装置(8)至少设置在下述其中之一种位置,载体(1)、重力体(6);其中的重力体(6)至少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固体(6.1)、液体(6.2);其中采用液体(6.2)作为重力体(6)的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它的载体(1)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建筑物(1.1)、构筑物(1.2)、充气悬浮体(1.6);其中采用固体(6.1)作为重力体(6)的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它的构筑物(1.2)包括有内部空间(2)。
内容3。如内容1所述的联合能源装置的用途或者如内容2所述的联合能源装置的建造方法的用途,其特征在于:
其载体(1)可以用于作为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装置的载体,冷风力发电装置(13)、热气流发电装置(14)、外来热源装置(15)、电波发射接收装置(16)、避雷装置(17)、交通设施装置(18)、商务仓储装置(19)、广告装置(20);在载体(1)上设置有下述其中之一种装置,冷风力发电装置(13)、热气流发电装置(14)、外来热源装置(15)、电波发射接收装置(16)、避雷装置(17)、交通设施装置(18)、商务仓储装置(19)、广告装置(20)、水源热泵空调装置(21);
其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中的液体(6.2)可以用于作为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物质,消防灭火的水源、池式调谐质量阻尼器(池式TMD)的质量块、水源热泵装置的热源、水源热泵装置的热汇、楼顶游泳池的水体、楼面隔热保温层的水体;
其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中建筑物(1.1)或构筑物(1.2)的一部分可以用于作为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水池,消防灭火的水池、池式调谐质量阻尼器(池式TMD)的水池、水源热泵装置的热源水池、水源热泵装置的热汇水池、楼顶游泳池、楼面隔热保温层的水池、生活用水水箱。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措施来达到。
内容4。根据内容1所述的联合能源装置或者如内容2所述的联合能源装置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载体(1)中,建筑物(1.1)、构筑物(1.2)、山体(1.3)、竖向孔洞的洞口(1.4)是支撑体,地锚体(1.5)、充气悬浮体(1.6)是悬吊体;
其中的建筑物(1.1)或构筑物(1.2)包括有内部空间(2);内部空间(2)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孔洞(3)、房间(4);孔洞(3)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管道(3.1)、孔道(3.2);
其中的充气悬浮体(1.6)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悬空体(1.6.1)、浮水体(1.6.2)。
由于是通过建筑物(1.1)、构筑物(1.2)---即载体(1)上的竖向孔洞(3)或房间(4),把高空冷空气的冷能、风能输送到地面使用的,所以竖向孔洞(3)或房间(4)使建筑物(1.1)、构筑物(1.2)的水平截面的尺寸增大,提高了建筑物(1.1)、构筑物(1.2)的竖向刚度。竖向孔洞(3)或房间(4)避免了建筑物(1.1)、构筑物(1.2)被重力体(6)压曲屈服,从而降低了载体(1)成本。
内容5。根据内容1所述的联合能源装置或者如内容2所述的联合能源装置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中:热流上升管(11.2)的截面面积大于冷流下降管(11.1)的截面面积,或者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的热流上升管(11.2)设置在冷流下降管(11.1)内部;其冷流下降管(11.1)联通冷热交换系统(11.3)的下部,热流上升管(11.2)联通冷热交换系统(11.3)的上部;冷流下降管(11.1)的进口的海拔高度与热流上升管(11.2)的出口的海拔高度有高度差:设置有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的构筑物(1.2)设置在下述其中之一种位置,地面、山顶。
冷流下降管(11.1)的进口的海拔高度大于热流上升管(11.2)的出口的海拔高度时,有利于降低进口冷风的气温;或者冷流下降管(11.1)的进口的海拔高度小于热流上升管(11.2)的出口的海拔高度时,有利于提高冷流下降管(11.1)的抽吸冷空气能力。
内容6。根据内容1所述的联合能源装置或者如内容2所述的联合能源装置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中:
冷热交换系统(11.3)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部件,冷热交换空间(11.3.1)、冷热交换设备(11.3.2)、冷热交换气体(11.3.3)、冷热交换液体(11.3.4);
聚集冷风装置(11.5)包括有聚风屏(11.5.1)或聚风斗(11.5.2),还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部件,旋转机构(11.5.3)、对风机构(11.5.4)、固定拉索(11.5.5);旋转机构(11.5.3)设置在载体(1)上,聚风斗(11.5.2)设置在旋转机构(11.5.3)上,对风机构(11.5.4)设置在聚风斗(11.5.2)上;这些部件构成固定式聚集冷风装置(11.5)或者自动旋转对风式聚集冷风装置(11.5);在固定式聚集冷风装置(11.5)中,聚风屏(11.5.1)的开口方向固定对准来风方向,聚风屏(11.5.1)包括有单片或者多片;在自动旋转对风式聚集冷风装置(11.5)中,旋转机构(11.5.3)可以使聚风斗(11.5.2)360度旋转,对风机构(11.5.4)可以使聚风斗(11.5.2)旋转对准来风方向;固定拉索(11.5.5)连接地面或者载体(1),防止聚风屏(11.5.1)被风吹坏。
内容7。根据内容1所述的联合能源装置或者如内容2所述的联合能源装置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中,冷流下降管(11.1)或热流上升管(11.2)还包括有隔热层;隔热层减少了管内外的热传导、冷传导.
内容8。根据内容1所述的联合能源装置或者如内容2所述的联合能源装置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中,液体(6.2)包括有水体;升降重力体装置(7)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装置,卷扬机(7.1)、液泵(7.2);升降重力体装置(7)和发电机装置(8)是轴连接,重力体(6)至少设置在下述其中之一种位置,空中、水中、水面、陆地中、地面、载体(1)上。
内容9。根据内容1所述的联合能源装置或者如内容2所述的联合能源装置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中,其中的建筑物(1.1)或构筑物(1.2)的顶部包括有上蓄水楼层(1.1.1),建筑物(1.1)或构筑物(1.2)的底部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下蓄水楼层(1.1.2)、蓄水岩土层(1.1.3);建筑物(1.1)或构筑物(1.2)还包括有输水管道(3.1),输水管道(3.1)联通上蓄水楼层(1.1.1)、下蓄水楼层(1.1.2)、蓄水岩土层(1.1.3);其中的山体(1.3)包括有孔洞(3);孔洞(3)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管道(3.1)、孔道(3.2)。
内容10。根据内容1所述的联合能源装置或者如内容2所述的联合能源装置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联合能源装置还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装置,冷风力发电装置(13)、热气流发电装置(14)、外来热源装置(15)、电波发射接收装置(16)、避雷装置(17)、交通设施装置(18)、商务仓储装置(19)、广告装置(20);在载体(1)上设置有下述其中之一种装置,冷风力发电装置(13)、热气流发电装置(14)、外来热源装置(15)、电波发射接收装置(16)、避雷装置(17)、交通设施装置(18)、商务仓储装置(19)、广告装置(20)、水源热泵空调装置(21);由于多个装置、设备共用一个载体(1),进一步减少了投资,大幅度降低了生产、储蓄能源的成本;
载体(1)之中的建筑物(1.1)或构筑物(1.2)上设置有交通设施装置(18),则建筑物(1.1)或构筑物(1.2)设置在城市道路的交汇点---即道路节点;
其中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还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部件,鼓风机(11.4)、换向阀门(11.6)、开关阀门(11.7)、风轮机装置(7)、发电机装置(8);风轮机装置(7)和发电机装置(8)轴连接;
其中冷风力发电装置(13)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部件,水平轴(13.1)、引风管(13.2)、风轮机装置(7)、发电机装置(8),风轮机装置(7)和发电机装置(8)轴连接;
其中热气流发电装置(14)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部件,热流上升管(11.2)、风轮机装置(7)、发电机装置(8),风轮机装置(7)和发电机装置(8)轴连接;
其中外来热源装置(15)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锅炉、发电锅炉、工业锅炉、民用锅炉、公用锅炉、工业热炉、工业高炉、工业窑炉、太阳能热发电站、冷却设备、散热器、烟囱;
其中交通设施装置(18)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高架桥梁(18.0)、斜拉桥梁(18.1)、悬索桥梁(18.2)、道路(18.3)、轨路(18.4)、车站(18.5)、换乘站(18.6)、停车库(18.7)、过街天桥(18.8);
其中商务仓储装置(19)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写字间、公寓、住宅、商场、仓库、冷库、停车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突出优点:
1、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使空调制冷技术可以少耗电、或者不耗电。2、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使空调制冷技术可以投资少、费用低。3、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使电能储蓄技术可以投资少、费用低、寿命长,性价比超过抽水蓄能电站、化学电池。4、由于多个新能源装置、设备共用一个载体,进一步减少了投资,大幅度降低了生产、储蓄能源的成本。5、利用联合能源装置设置在城市道路节点(道路的交汇点)的公共载体(1)---建筑物(1.1),作为悬索桥梁的桥塔;组成一种“道路节点的索轨交通”,其造价低于地铁交通的二十分之一,其性价比是地铁交通的几十分之一。
附图说明
下述附图中的数字标记的“\”表示“或”意思。例如(1)\(2),表示(1)或(2)。
图1、图1.1是一种设置在山体(1.3)上或在地锚体(1.5)上的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的侧剖简图
图2是一种设置在竖向孔洞的洞口(1.4)上的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的侧剖简图
图3、图3.1是一种设置在建筑物(1.1)上的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的侧剖简图、横剖简图
图4是一种设置在建筑物(1.1)或构筑物(1.2)上的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的侧剖简图
图5、图5.1是一种设置在构筑物(1.2)上的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的侧剖简图、横剖简图
图6.1是一种设置设置在悬空体(1.6.1)上的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的侧剖简图
图6.2是一种设置在悬空体(1.6.1)上的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的侧剖简图
图6.3是一种设置在浮水体(1.6.2)上的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的侧剖简图
图7是6种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的侧面示意简图
图8-图8.3是4种有鼓风机(11.4)的开放式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的联合能源装置的示意简图
图9-图9.4是5种有鼓风机(11.4)、聚集冷风装置(11.5)的开放式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的的联合能源装置示意简图
图10、图11是有设置在构筑物(1.2)的2种开放式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的联合能源装置的侧剖简图、侧视简图
图12-12.1、图13-13.1是有设置在实体筒形构筑物(1.2)的2种开放式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的联合能源装置的正视简图、侧剖简图
图14-14.1、图15-15.1是有设置在杆架体筒形构筑物(1.2)的2种开放式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的联合能源装置的正剖简图、侧剖简图
图16是图12-12.1、图13-13.1中实体筒形构筑物(1.2)的横剖简图
图17是图14-14.1、图15-15.1中实体筒形构筑物(1.2)的横剖简图
图18是设置在筒形建筑物(1.1)的,有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冷风力发电装置(13)、热气流发电装置(14)的联合能源装置的侧剖简图
图19是设置在筒形建筑物(1.1)的,有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热气流发电装置(14)的、外来热源装置(15)的联合能源装置的侧剖简图
图20是设置在筒形建筑物(1.1)的,有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冷风力发电装置(13)、热气流发电装置(14)、外来热源装置(15)的联合能源装置的侧剖简图
图21是筒中筒形结构的筒形建筑物(1.1)横剖简图
图22、图23是设置在建筑物(1.1)的,有交通设施装置(18)、商务仓储装置(19)、广告装置(20)的联合能源装置的侧剖简图、俯视图
图24-图24.2是一种有固定式聚集冷风装置(11.5)的联合能源装置的正视简图、侧视简图、俯视简图
图25-图25.2是一种有自动旋转对风式聚集冷风装置(11.5)的联合能源装置的正视简图、侧视简图、俯视简图
图26、图26.1是设置在悬空体(1.6.1)上的开放式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的联合能源装置的侧剖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从图1可知,是一种设置在山体(1.3)上的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其特征在于:载体(1)---山体(1.3)设置有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包括有下述部件,重力体(6)、升降重力体装置(7)、发电机装置(8);升降重力体装置(7)是绳索升降装置(7.1),绳索升降装置(7.1)的钢丝绳连接重力体(6),绳索升降装置(7.1)和发电机装置(8)是轴连接(图中未画出);山体(1.3)上设置有升降重力体装置(7);重力体(6)包括有固体(6.1)。在用电低谷时,电力驱动绳索升降装置(7.1)牵引提升重力体(6)从山底到山顶,储蓄重力势能;在用电高峰时,放开绳索升降装置(7.1),重力体(6)牵引绳索升降装置(7.1)的绳索释放重力势能,绳索升降装置(7.1)驱动发电机装置(8)生产电力;该电力补充电网高峰用电。由于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利用山体(1.3)作为载体(1)---竖向支撑体(1.8),代替了功能单一、造价高的实体实心支撑柱---即实体实心的构筑物(1.2),所以载体(1)的投资大幅度减少,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的投资也大幅度减少,造成了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生产电力能源的成本大幅度降低。
实施例2。从图1.1可知,是一种设置在地锚体(1.5)上的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其特征在于:载体(1)是地锚体(1.5),重力体(6)沉降进入水体(湖泊、海洋)。在用电低谷时,电力驱动绳索升降装置(7.1)牵引提升重力体(6)从水体底部到水体上部,储蓄重力势能;在用电高峰时,放开绳索升降装置(7.1),重力体(6)牵引绳索升降装置(7.1)的绳索释放重力势能,绳索升降装置(7.1)驱动发电机装置(8)生产电力;该电力补充电网高峰用电。其余特征、功能同实施例1。
实施例3。从图2可知,是一种设置在竖向孔洞的洞口(1.4)上的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其特征在于:载体(1)是竖向孔洞的洞口(1.4),重力体(6)沉降进入深洞的洞口(天然深洞、人工深洞)。在用电低谷时,电力驱动齿条升降装置(7.3)爬行提升重力体(6)从深洞的底部到深洞的上部,储蓄重力势能;在用电高峰时,放开齿条升降装置(7.3),重力体(6)牵引齿条升降装置(7.3)释放重力势能,齿条升降装置(7.3)驱动发电机装置(8)生产电力;该电力补充电网高峰用电。其余特征、功能同实施例1。
实施例4。从图3、图3.1可知,是一种设置在建筑物(1.1)上的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其特征在于:载体(1)是民用的筒形建筑物(1.1),它包括有内部空间(2);内部空间(2)包括有孔洞(3),房间(4);孔洞(3)是孔道(3.2)。重力体(6)沉降进入筒形建筑物(1.1)的中心孔道(3.2)(人工深洞)。在用电低谷时,电力驱动齿条升降装置(7.3)爬行提升重力体(6)从深洞的底部到深洞的上部,储蓄重力势能;在用电高峰时,放开齿条升降装置(7.3),重力体(6)牵引齿条升降装置(7.3)释放重力势能,齿条升降装置(7.3)驱动发电机装置(8)生产电力;该电力补充电网高峰用电。竖向中心孔道(3.2)、房间(4)使筒形建筑物(1.1)的水平截面的尺寸增大,提高了建筑物(1.1)的竖向刚度。竖向中心孔道(3.2)、房间(4)避免了建筑物(1.1)被重力体(6)压曲屈服,从而降低了载体(1)成本。其余特征、功能同实施例1、实施例3。
实施例5。从图5、图5.1可知,是一种设置在构筑物(1.2)上的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其特征在于:载体(1)是筒形构筑物(1.2),,它包括有内部空间(2);内部空间(2)包括有孔洞(3),房间(4);孔洞(3)是孔道(3.2)。重力体(6)沉降进入筒形构筑物(1.2)的中心孔道(3.2)(人工深洞)。在用电低谷时,电力驱动齿条升降装置(7.3)爬行提升重力体(6)从深洞的底部到深洞的上部,储蓄重力势能;在用电高峰时,放开齿条升降装置(7.3),重力体(6)牵引齿条升降装置(7.3)释放重力势能,齿条升降装置(7.3)驱动发电机装置(8)生产电力;该电力补充电网高峰用电。其余特征、功能同实施例1、实施例3。
实施例6.1。从图6.1可知,是一种设置在悬空体(1.6.1)上的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其特征在于:载体(1)是球形充气悬浮体(1.6)的悬空体(1.6.1)、浮水体(1.6.2),球形悬空体(1.6.1)悬吊重力体(6)。在用电低谷时,电力驱动绳索升降装置(7.1)牵引提升重力体(6)从地面到高空,储蓄重力势能;在用电高峰时,放开绳索升降装置(7.1),重力体(6)牵引绳索升降装置(7.1)的绳索释放重力势能,绳索升降装置(7.1)驱动发电机装置(8)生产电力;该电力补充电网高峰用电。其余特征、功能同实施例1。
实施例6.2。从图6.2可知,是一种设置在悬空体(1.6.1)上的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其特征在于:重力体(6)设置在陆地中,相当于地锚体(1.5);球形充气悬浮体(1.6)上下运动,代替重力体(6)上下运动。在用电低谷时,电力驱动绳索升降装置(7.1)牵引下降充气悬浮体(1.6)从高空到地面,储蓄重力势能;在用电高峰时,放开绳索升降装置(7.1),充气悬浮体(1.6)上升,牵引绳索升降装置(7.1)的绳索释放重力势能,绳索升降装置(7.1)驱动发电机装置(8)生产电力;该电力补充电网高峰用电。其余特征、功能同实施例6.1。
实施例6.3。从图6.3可知,是一种设置在浮水体(1.6.2)上的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其特征在于:重力体(6)设置在陆地中,相当于地锚体(1.5);球形浮水体(1.6.2)上下运动,代替重力体(6)上下运动。在用电低谷时,电力驱动绳索升降装置(7.1)牵引下降充气悬浮体(1.6)从水面到水底地面,储蓄重力势能;在用电高峰时,放开绳索升降装置(7.1),充气悬浮体(1.6)上升,牵引绳索升降装置(7.1)的绳索释放重力势能,绳索升降装置(7.1)驱动发电机装置(8)生产电力;该电力补充电网高峰用电。其余特征、功能同实施例6.2。
实施例7。从图7可知,是6种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其特征在于: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包括有下述部件,冷流下降管(11.1)、热流上升管(11.2)、冷热交换系统(11.3);其冷流下降管(11.1)、热流上升管(11.2)联通冷热交换系统(11.3),形成了左面2种开放式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右面3种闭合式冷热交换系统(11.3);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设置在载体(1)上,载体(1)图中未画出。
其中左面2种开放式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还包括有冷热交换气体(11.3.3),冷热交换气体(11.3.3)是空中冷空气;在冷热交换系统(11.3)设置在地面时,冷热交换系统(11.3)是冷热交换空间(11.3.1)---即室内空间;热流上升管(11.2)的截面面积大于冷流下降管(11.1)的截面面积;冷热交换系统(11.3)设置在空中时,冷热交换系统(11.3)是冷热交换空间(11.3.1)---即室内空间;其冷流下降管(11.1)联通室内空间的下部,热流上升管(11.2)联通室内空间的上部;冷流下降管(11.1)的进口的海拔高度与热流上升管(11.2)的出口的海拔高度有高度差,热流上升管(11.2)进口高于冷流下降管(11.1)进口:由于热流上升管(11.2)截面面积大于冷流下降管(11.1)的截面面积,由于热流上升管(11.2)进口高于冷流下降管(11.1)进口,造成热流上升管(11.2)的抽吸力大于冷流下降管(11.1)的上下大气压力差,有利于提高冷流下降管(11.1)的抽吸冷空气能力,降低装置运行能耗。在冷热交换系统(11.3)设置在高空时,冷热交换系统(11.3)是冷热交换设备(11.3.2)---即冷凝器;
其中右面3种闭合式冷热交换系统(11.3)还包括有冷热交换液体(11.3.4),冷热交换液体(11.3.4)是水;冷热交换系统(11.3)是冷热交换设备(11.3.2)---即冷凝器,冷凝器可以设置在地面、空中;其冷流下降管(11.1)联通冷凝器的下部,热流上升管(11.2)联通冷凝器的上部;由于热水上升,冷水下降,形成自然热力循环,降低装置运行能耗。
实施例8。从图8-8.3,图9-9.4可知,是有鼓风机(11.4)或聚集冷风装置(11.5)的8种开放式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的联合能源装置。其特征在于: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还包括有鼓风机(11.4)、聚集冷风装置(11.5)、风轮机装置(7)、发电机装置(8);鼓风机(11.4)设置在下述其中之一种位置,冷流下降管(11.1)、热流上升管(11.2);联合能源装置还包括有热气流发电装置(14);风轮机装置(7)、发电机装置(8)构成热气流发电装置(14);风轮机装置(7)设置在热流上升管(11.2),风轮机装置(7)和发电机装置(8)轴连接;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设置在载体(1)上,载体(1)图中未画出。其余特征、功能同实施例7。
当冷风风力不足时,开动鼓风机(11.4)增加抽吸冷空气能力。在冷流下降管(11.1)的上口设置可以自动对准来风方向的聚集冷风装置(11.5),聚集冷风装置(11.5)能够增加抽吸冷空气能力,减少能耗或者不用耗能。当冷风风力充足时,联通热气流发电装置(14),多余的冷风风力和室内外热气流推动风轮机装置(7)和发电机装置(8)生产电力。
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热气流发电装置(14)共用一个载体(1),进一步减少了投资,大幅度降低了生产、储蓄能源的成本。
实施例9。从图10、图11可知,是有设置在构筑物(1.2)的2种开放式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的联合能源装置及其建造方法和用途。
联合能源装置的特征在于:
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设置在构筑物(1.2)上;图10的构筑物(1.2)是实体筒形构筑物(1.2),图11的构筑物(1.2)是杆架体筒形构筑物(1.2)。构筑物(1.2)设置在下述其中之一种位置,地面、山顶。其余特征、功能同实施例7、实施例8。
联合能源装置的建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其建造工序包括有:
工序1.建造构筑物(1.2)作为载体(1);
工序2.在构筑物(1.2)上设置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
工序3.单独进行作业A;在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中设置冷流下降管(11.1),还至少设置下述其中之一种部件,热流上升管(11.2)、冷热交换系统(11.3)、聚集冷风装置(11.5);其冷流下降管(11.1)、热流上升管(11.2)联通冷热交换系统(11.3),构成开放式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或者闭合式冷热交换系统(11.3);聚集冷风装置(11.5)联通冷流下降管(11.1)的上端,构成开放式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聚集冷风装置(11.5)将聚集的空中冷气流---冷风压力输入冷流下降管(11.1)的下端;其中设置在山体(1.3)上的热流上升管(11.2)的截面面积大于冷流下降管(11.1)的截面面积,或者设置在山体(1.3)上的热流上升管(11.2)设置在冷流下降管(11.1)内部;
联合能源装置的用途或者联合能源装置的建造方法的用途,其特征在于:
其构筑物(1.2)可以用于作为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装置的载体,冷风力发电装置(13)、热气流发电装置(14)、外来热源装置(15)、电波发射接收装置(16)、避雷装置(17)、交通设施装置(18)、商务仓储装置(19)、广告装置(20);在载体(1)上设置有下述其中之一种装置,冷风力发电装置(13)、热气流发电装置(14)、外来热源装置(15)、电波发射接收装置(16)、避雷装置(17)、交通设施装置(18)、商务仓储装置(19)、广告装置(20)、水源热泵空调装置(21)。
实施例10。从图12-12.1、图13-13.1、图16可知,是设置在实体筒形构筑物(1.2)的2种开放式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的联合能源装置及其建造方法和用途。其特征在于:实体筒形构筑物(1.2)的内部空间构成冷流下降管(11.1),冷流下降管(11.1)设置在内部空间的中心。联合能源装置还包括有冷风力发电装置(13),冷风力发电装置(13)包括有风轮机装置(7)、发电机装置(8),引风管(13.2);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还包括聚集冷风装置(11.5)、换向阀门(11.7);
在图12-12.1中,设置有聚集冷风装置(11.5),聚集冷风装置(11.5)采用聚风斗(11.5.2);换向阀门(11.7)设置在引风管(13.2)与冷流下降管(11.1)的联通处,控制聚集冷风装置(11.5)可与引风管(13.2)或冷流下降管(11.1)联通;风轮机装置(7)设置在引风管(13.2)内,风轮机装置(7)和发电机装置(8)轴连接。在夏季,将换向阀门(11.7)设置在折线联通状态,聚集冷风装置(11.5)与冷流下降管(11.1)联通,冷风进入地面的室内空间降温。当冷风风力充足时或者在冬季时,将换向阀门(11.7)设置在直线联通状态,聚集冷风装置(11.5)与引风管(13.2)联通,联通冷风力发电装置(13),多余的冷风风力推动风轮机装置(7)和发电机装置(8)生产电力。
在图13-13.1中,风轮机装置(7)代替聚集冷风装置(11.5),风轮机装置(7)设置在引风管(13.2)外;还设置有鼓风机(11.4);鼓风机(11.4)设置在冷流下降管(11.1)上,并且与风轮机装置(7)和发电机装置(8)轴连接;风力推动风轮机装置(7),风轮机装置(7)带动鼓风机(11.4)抽吸冷空气下降。当冷风风力充足时或者在冬季时,将风轮机装置(7)与鼓风机(11.4)的轴连接断开,风轮机装置(7)与鼓风机(11.4)的轴连接发电机装置(8),多余的冷风风力推动风轮机装置(7)和发电机装置(8)生产电力。
其余特征、功能同实施例7、实施例8、实施例9。
实施例11。从图14-14.1、图15-15.1、图17可知,是设置在杆架体筒形构筑物(1.2)的2种开放式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的联合能源装置及其建造方法和用途。其余特征、功能同实施例10。
实施例12。从图18、图21可知,是设置在筒形建筑物(1.1)的,有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冷风力发电装置(13)、热气流发电装置(14)的联合能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载体(1)是筒中筒形结构的建筑物(1.1),利用建筑物(1.1)的富裕结构刚度作为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冷风力发电装置(13)的公共载体(1),降低联合能源装置的造价。其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的特征、功能同实施例4,其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冷风力发电装置(13)、热气流发电装置(14)的的特征、功能同实施例10。
实施例13。从图19、图21可知,是设置在筒形建筑物(1.1)的,有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热气流发电装置(14)的、外来热源装置(15)的联合能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外来热源装置(15)是发电厂的蒸汽冷凝器,它设置在筒形建筑物(1.1)的底部;蒸汽冷凝器的余热来加热空气;此热空气作为热气流推动热气流发电装置(14)生产电力。利用建筑物(1.1)的富裕结构刚度作为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热气流发电装置(14)的、外来热源装置(15)的公共载体(1),降低联合能源装置的造价。可以提高火电厂热效率30%以上,1个火电厂变成2个火电厂。其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的特征、功能同实施例4,其热气流发电装置(14)的的特征、功能同实施例10。
实施例14。从图20、图21可知,是设置在筒形建筑物(1.1)的,有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冷风力发电装置(13)、热气流发电装置(14)、外来热源装置(15)的联合能源装置。其特征在于:用建筑物(1.1)的富裕结构刚度作为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冷风力发电装置(13)、热气流发电装置(14)、外来热源装置(15)的公共载体(1),降低联合能源装置的造价。其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冷风力发电装置(13)、热气流发电装置(14)的特征、功能同实施例12,其外来热源装置(15)的特征、功能同实施例13。
实施例15。从图20、图21、图22、图23可知,是设置在建筑物(1.1)的,有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冷风力发电装置(13)、热气流发电装置(14)、外来热源装置(15)、电波发射接收装置(16)、避雷装置(17)、交通设施装置(18)、商务仓储装置(19)、广告装置(20)的联合能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城市道路的交汇点---即道路节点设置建筑物(1.1),建筑物(1.1)作为公共载体(1);在建筑物(1.1)上设置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冷风力发电装置(13)、热气流发电装置(14)、外来热源装置(15)、电波发射接收装置(16)、避雷装置(17)、交通设施装置(18)、商务仓储装置(19)、广告装置(20);由于多个装置、设备共用一个公共载体(1)---建筑物(1.1),进一步减少了投资,大幅度降低了生产、储蓄能源的成本。其中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冷风力发电装置(13)、热气流发电装置(14)、外来热源装置(15)、电波发射接收装置(16)、避雷装置(17)、广告装置(20)图中未画出。
其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冷风力发电装置(13)、热气流发电装置(14)的特征、功能同实施例12,其外来热源装置(15)的特征、功能同实施例13,其余特征、功能同实施例14。
在建筑物(1.1)上可以设置多层交通设施装置(18),交通设施装置(18)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部件,高架桥梁(18.1)、悬索桥梁(18.2)、道路(18.3)、轨路(18.4)、车站(18.5)、换乘站(18.6)、停车库(18.7)、过街天桥(18.8)。由于建筑物(1.1)设置在城市道路的交汇点---即道路节点,使这种交通设施装置(18)相当于多层索轨交通,可以代替地铁交通。“道路节点的索轨交通”的造价低于地铁交通的二十分之一,“道路节点的索轨交通”的性价比是地铁交通的几十分之一。
在建筑物(1.1)上可以设置多层商务仓储装置(19),商务仓储装置(19)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楼层,写字间、商场、仓库、冷库。由于建筑物(1.1)设置在城市道路的交汇点---即道路节点。这种商务仓储装置(19)相当于城市中心商务区,可以代替许多商务楼。“道路节点的商务楼”的商业价值大大高于其他商业建筑物,“道路节点的商务楼”的投资回收期不超过5年。
在建筑物(1.1)的外立面上可以设置广告装置(20),由于建筑物(1.1)设置在城市道路的交汇点---即道路节点,广告效果大,广告收入高。
实施例16。从图24-图24.2可知,是一种有固定式聚集冷风装置(11.5)的联合能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式聚集冷风装置(11.5)包括有3片聚风屏(11.5.1),3片聚风屏(11.5.1)固定在建筑物(1.1)顶部;其中2片聚风屏(11.5.1)的开口方向固定对准夏季来风方向。3片聚风屏(11.5.1)主要聚集夏季来风,任何方向的来风都可以聚集到冷流下降管(11.1)内部。聚集冷风装置(11.5)能够将聚集的空中冷气流---冷风压力输入冷流下降管(11.1)的下端,自动流入到建筑物中降温。聚集冷风装置(11.5)能够增加抽吸冷空气能力,减少能耗或者不用耗能。其余特征、功能同实施例11、实施例12。
实施例17。从图25-图25.2可知,是一种有自动旋转对风式聚集冷风装置(11.5)的联合能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自动旋转对风式聚集冷风装置(11.5)包括有包括有聚风斗(11.5.2)、旋转机构(11.5.3)、对风机构(11.5.4)、固定拉索(11.5.5);旋转机构(11.5.3)设置在载体(1)上,聚风斗(11.5.2)设置在旋转机构(11.5.3)上,对风机构(11.5.4)设置在聚风斗(11.5.2)上。旋转机构(11.5.3)可以使聚风斗(11.5.2)360度旋转,对风机构(11.5.4)可以使聚风斗(11.5.2)旋转对准来风方向,任何方向的来风都可以聚集到冷流下降管(11.1)内部。固定拉索(11.5.5)连接地面或者载体(1),防止聚风屏(11.5.1)被风吹坏。聚集冷风装置(11.5)能够将聚集的空中冷气流---冷风压力输入冷流下降管(11.1)的下端,自动流入到建筑物中降温。聚集冷风装置(11.5)能够增加抽吸冷空气能力,减少能耗或者不用耗能。其中的旋转机构(11.5.3)、对风机构(11.5.4)、固定拉索(11.5.5)在图中未画出。其余特征、功能同实施例11、实施例12、实施例16。
实施例18。从图26、图26.1可知,是设置在悬空体(1.6.1)上的开放式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的联合能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载体(1)是球形充气悬浮体(1.6)---悬空体(1.6.1),球形悬空体(1.6.1)悬吊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冷流下降管(11.1)设置在热流上升管(11.2)内部。其余特征、功能同实施例6、实施例10。在图26.1中,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还包括有固定式聚集冷风装置(11.5)。其固定式聚集冷风装置(11.5)的其余特征、功能同实施例16。
实施例19。从图4可知,是一种设置在建筑物(1.1)上的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及其建造方法和用途。其特征在于:
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包括有载体(1)、重力体(6)、升降重力体装置(7)、发电机装置(8)、水源热泵空调装置(21);载体(1)是民用建筑物(1.1),建筑物(1.1)的顶部包括有上蓄水楼层(1.1.1),建筑物(1.1)的底部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下蓄水楼层(1.1.2)、蓄水岩土层(1.1.3);建筑物(1.1)还包括有输水管道(3.1),输水管道(3.1)联通上蓄水楼层(1.1.1)和下蓄水楼层(1.1.2)、蓄水岩土层(1.1.3);重力体(6)是液体(6.2)--水体,液体(6.2)设置在上蓄水层(1.1.1)或下蓄水层(1.1.2)、蓄水岩土层(1.1.3)中;升降重力体装置(7)包括有液泵(7.2),液泵(7.2)联通输水管道(3.1)。在用电低谷时,电力驱动液泵(7.2)通过输水管道(3.1)可以把液体(6.2)从下蓄水楼层(1.1.2)或蓄水岩土层(1.1.3)提升到上蓄水楼层(1.1.1),储蓄重力势能;在用电高峰时,液体(6.2)从上蓄水楼层(1.1.1)下降到下蓄水楼层(1.1.2),液体(6.2)带动发电机装置(8)释放重力势能和生产电力;该电力补充电网高峰用电。
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的建造方法,载体(1)的建筑物(1.1)上设置有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其建造工序包括有:
工序1.建造建筑物(1.1)作为载体(1);
工序2.在建筑物(1.1)上设置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
工序3.单独进行作业B;在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中设置下述部件,重力体(6)、升降重力体装置(7)、发电机装置(8);重力体(6)连接升降重力体装置(7)和发电机装置(8),升降重力体装置(7)或发电机装置(8)至少设置在下述其中之一种位置,载体(1)、重力体(6);其中的重力体(6)至少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固体(6.1)、液体(6.2);其中采用液体(6.2)作为重力体(6)的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
联合能源装置的用途或者联合能源装置的建造方法的用途,其特征在于:
其建筑物(1.1)可以用于作为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装置的载体,冷风力发电装置(13)、热气流发电装置(14)、外来热源装置(15)、电波发射接收装置(16)、避雷装置(17)、交通设施装置(18)、商务仓储装置(19)、广告装置(20);在载体(1)上设置有下述其中之一种装置,冷风力发电装置(13)、热气流发电装置(14)、外来热源装置(15)、电波发射接收装置(16)、避雷装置(17)、交通设施装置(18)、商务仓储装置(19)、广告装置(20)、水源热泵空调装置(21);
其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中的液体(6.2)可以用于作为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物质,消防灭火的水源、池式调谐质量阻尼器(池式TMD)的质量块、水源热泵装置的热源、水源热泵装置的热汇、楼顶游泳池的水体、楼面隔热保温层的水体;
其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中建筑物(1.1)或构筑物(1.2)的上蓄水层(1.1.1)或下蓄水层(1.1.2)或蓄水岩土层(1.1.3)中可以用于作为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水池,消防灭火的水池、池式调谐质量阻尼器(池式TMD)的水池、水源热泵装置的热源水池、水源热泵装置的热汇水池、楼顶游泳池、楼面隔热保温层的水池、生活用水水箱。
由于建筑物(1.1)的水平截面的尺寸增大,提高了建筑物(1.1)的竖向刚度。利用建筑物(1.1)的重力势能,从而降低了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造价和储蓄电力成本。地热泵空调装置(18)图中未画出。这种采用水体作为重力体(6)的、利用建筑物(1.1)进行抽水蓄能发电的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可以完全代替上述实施例12-17的联合能源装置中的采用固体(6.1)作为重力体(6)的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原因是:由于建筑物(1.1)的上蓄水楼层(1.1.1)、下蓄水楼层(1.1.2)、蓄水岩土层(1.1.3)还具有向消防供水、减少地震风震反应(池式TMD)、蓄积冷热能量、水源热泵等功能。一物多用,大大提高了建筑物(1.1)的性价比。因为上蓄水楼层(1.1.1)能够提供大量的灭火消防用水,破解了超高层建筑物(1.1)的灭火消防难题。因为上蓄水楼层(1.1.1)内蓄积的大量水体是衰减建筑物(1.1)水平地震波的有效阻尼体(池式TMD),大大减少了超高层建筑物(1.1)的地震反应。因为下蓄水楼层(1.1.2)、蓄水岩土层(1.1.3)内蓄积的大量水体是恒温的,可以作为地热泵空调装置(20)的恒温水体,即减少了地热泵空调装置(20)的投资,又增加了势能发电高度。
实施例20。从图4可知,是一种设置在构筑物(1.2)上的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及其建造方法和用途。其特征在于:载体(1)是高大构筑物(1.2),如水塔或发电站的烟囱、风机塔筒、核反应堆等等,采用构筑物(1.2)代替图4中的建筑物(1.1)。其余特征、功能同实施例19。
利用构筑物(1.2)的超高度重力势能,从而降低了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造价和储蓄电力成本。这种采用水体作为重力体(6)的、利用发电站的构筑物(1.2)进行抽水蓄能发电的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可以完全代替上述实施例12-17的联合能源装置中的采用固体(6.1)作为重力体(6)的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构筑物(1.2)上的上蓄水楼层(1.1.1)内部存储的、大量的、灭火消防用水还具有向核反应堆自动供水降温冷却的功能。破解了核电站在遭遇重大自然灾害时无法自动供水降温冷却的难题,避免了象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的那种核反应堆燃料熔化的事故灾难。

Claims (10)

1.联合能源装置包括有载体(1),还至少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能源装置,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其特征在于:
其载体(1)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建筑物(1.1)、构筑物(1.2)、山体(1.3)、竖向孔洞的洞口(1.4)、地锚体(1.5)、充气悬浮体(1.6);载体(1)上至少包括有或设置有下述其中之一种能源装置,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此外:
其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包括有冷流下降管(11.1),还至少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部件,热流上升管(11.2)、冷热交换系统(11.3)、聚集冷风装置(11.5);其冷流下降管(11.1)、热流上升管(11.2)联通冷热交换系统(11.3),构成开放式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或者闭合式冷热交换系统(11.3);聚集冷风装置(11.5)联通冷流下降管(11.1)的上端,构成开放式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其中设置在山体(1.3)上的热流上升管(11.2)的截面面积大于冷流下降管(11.1)的截面面积,或者设置在山体(1.3)上的热流上升管(11.2)设置在冷流下降管(11.1)内部;
其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包括有下述部件,重力体(6)、升降重力体装置(7)、发电机装置(8);重力体(6)连接升降重力体装置(7)和发电机装置(8),升降重力体装置(7)或发电机装置(8)至少设置在下述其中之一种位置,载体(1)、重力体(6);其中的重力体(6)至少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固体(6.1)、液体(6.2);其中采用液体(6.2)作为重力体(6)的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它的载体(1)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建筑物(1.1)、构筑物(1.2)、充气悬浮体(1.6);其中采用固体(6.1)作为重力体(6)的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它的构筑物(1.2)包括有内部空间(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能源装置的建造方法,它包括有载体(1),还至少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能源装置,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其特征在于:
其载体(1)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建筑物(1.1)、构筑物(1.2)、山体(1.3)、竖向孔洞的洞口(1.4)、地锚体(1.5)、充气悬浮体(1.6);载体(1)上至少包括有或设置有下述其中之一种能源装置,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
其建造工序包括有:
工序1.建造下述其中之一种人工物体作为载体(1),建筑物(1.1)、构筑物(1.2)、竖向孔洞的洞口(1.4)、地锚体(1.5)、充气悬浮体(1.6);或者利用山体(1.3)作为载体(1);
工序2.在载体(1)上设置下述其中之一种能源装置,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
工序3.单独进行下述一个作业,或者同时进行下述两个作业:
作业A.在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中设置冷流下降管(11.1),还至少设置下述其中之一种部件,热流上升管(11.2)、冷热交换系统(11.3)、聚集冷风装置(11.5);其冷流下降管(11.1)、热流上升管(11.2)联通冷热交换系统(11.3),构成开放式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或者闭合式冷热交换系统(11.3);聚集冷风装置(11.5)联通冷流下降管(11.1)的上端,构成开放式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聚集冷风装置(11.5)将聚集的空中冷气流---冷风压力输入冷流下降管(11.1)的下端;其中设置在山体(1.3)上的热流上升管(11.2)的截面面积大于冷流下降管(11.1)的截面面积,或者设置在山体(1.3)上的热流上升管(11.2)设置在冷流下降管(11.1)内部;
作业B.在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中设置下述部件,重力体(6)、升降重力体装置(7)、发电机装置(8);重力体(6)连接升降重力体装置(7)和发电机装置(8),升降重力体装置(7)或发电机装置(8)至少设置在下述其中之一种位置,载体(1)、重力体(6);其中的重力体(6)至少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固体(6.1)、液体(6.2);其中采用液体(6.2)作为重力体(6)的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它的载体(1)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建筑物(1.1)、构筑物(1.2)、充气悬浮体(1.6);其中采用固体(6.1)作为重力体(6)的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它的构筑物(1.2)包括有内部空间(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能源装置的用途或者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合能源装置的建造方法的用途,其特征在于:
其载体(1)可以用于作为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装置的载体,冷风力发电装置(13)、热气流发电装置(14)、外来热源装置(15)、电波发射接收装置(16)、避雷装置(17)、交通设施装置(18)、商务仓储装置(19)、广告装置(20);在载体(1)上设置有下述其中之一种装置,冷风力发电装置(13)、热气流发电装置(14)、外来热源装置(15)、电波发射接收装置(16)、避雷装置(17)、交通设施装置(18)、商务仓储装置(19)、广告装置(20)、水源热泵空调装置(21);
其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中的液体(6.2)可以用于作为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物质,消防灭火的水源、池式调谐质量阻尼器(池式TMD)的质量块、水源热泵装置的热源、水源热泵装置的热汇、楼顶游泳池的水体、楼面隔热保温层的水体;
其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中建筑物(1.1)或构筑物(1.2)的一部分可以用于作为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水池,消防灭火的水池、池式调谐质量阻尼器(池式TMD)的水池、水源热泵装置的热源水池、水源热泵装置的热汇水池、楼顶游泳池、楼面隔热保温层的水池、生活用水水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能源装置或者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合能源装置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载体(1)中,建筑物(1.1)、构筑物(1.2)、山体(1.3)、竖向孔洞的洞口(1.4)是支撑体,地锚体(1.5)、充气悬浮体(1.6)是悬吊体;
其中的建筑物(1.1)或构筑物(1.2)包括有内部空间(2),内部空间(2)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孔洞(3),房间(4);孔洞(3)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管道(3.1)、孔道(3.2);
其中的充气悬浮体(1.6)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悬空体(1.6.1)、浮水体(1.6.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能源装置或者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合能源装置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中:热流上升管(11.2)的截面面积大于冷流下降管(11.1)的截面面积,或者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的热流上升管(11.2)设置在冷流下降管(11.1)内部;其冷流下降管(11.1)联通冷热交换系统(11.3)的下部,热流上升管(11.2)联通冷热交换系统(11.3)的上部;冷流下降管(11.1)的进口的海拔高度与热流上升管(11.2)的出口的海拔高度有高度差:设置有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的构筑物(1.2)设置在下述其中之一种位置,地面、山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能源装置或者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合能源装置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中:
冷热交换系统(11.3)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部件,冷热交换空间(11.3.1)、冷热交换设备(11.3.2)、冷热交换气体(11.3.3)、冷热交换液体(11.3.4);
聚集冷风装置(11.5)包括有聚风屏(11.5.1)或聚风斗(11.5.2),还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部件,旋转机构(11.5.3)、对风机构(11.5.4)、固定拉索(11.5.5);旋转机构(11.5.3)设置在载体(1)上,聚风斗(11.5.2)设置在旋转机构(11.5.3)上,对风机构(11.5.4)设置在聚风斗(11.5.2)上;这些部件构成固定式聚集冷风装置(11.5)或者自动旋转对风式聚集冷风装置(11.5);在固定式聚集冷风装置(11.5)中,聚风屏(11.5.1)的开口方向固定对准来风方向,聚风屏(11.5.1)包括有单片或者多片;固定拉索(11.5.5)连接地面或者载体(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能源装置或者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合能源装置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中,冷流下降管(11.1)或热流上升管(11.2)还包括有隔热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能源装置或者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合能源装置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中,液体(6.2)包括有水体;升降重力体装置(7)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装置,卷扬机(7.1)、液泵(7.2);升降重力体装置(7)和发电机装置(8)是轴连接,重力体(6)至少设置在下述其中之一种位置,空中、水中、水面、陆地中、地面、载体(1)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能源装置或者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合能源装置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重力储蓄能源装置(12)中,其中的建筑物(1.1)或构筑物(1.2)的顶部包括有上蓄水楼层(1.1.1),建筑物(1.1)或构筑物(1.2)的底部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下蓄水楼层(1.1.2)、蓄水岩土层(1.1.3);建筑物(1.1)或构筑物(1.2)还包括有输水管道(3.1),输水管道(3.1)联通上蓄水楼层(1.1.1)、下蓄水楼层(1.1.2)、蓄水岩土层(1.1.3);其中的山体(1.3)包括有孔洞(3);孔洞(3)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管道(3.1)、孔道(3.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能源装置或者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合能源装置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联合能源装置还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装置,冷风力发电装置(13)、热气流发电装置(14)、外来热源装置(15)、电波发射接收装置(16)、避雷装置(17)、交通设施装置(18)、商务仓储装置(19)、广告装置(20);在载体(1)上设置有下述其中之一种装置,冷风力发电装置(13)、热气流发电装置(14)、外来热源装置(15)、电波发射接收装置(16)、避雷装置(17)、交通设施装置(18)、商务仓储装置(19)、广告装置(20)、水源热泵空调装置(21);
载体(1)之中的建筑物(1.1)或构筑物(1.2)上设置有交通设施装置(18),则建筑物(1.1)或构筑物(1.2)设置在城市道路的交汇点---即道路节点;
空中冷气能源装置(11)还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部件,鼓风机(11.4)、聚集冷风装置(11.5)、换向阀门(11.6)、开关阀门(11.7)、风轮机装置(7)、发电机装置(8);风轮机装置(7)和发电机装置(8)轴连接;
冷风力发电装置(13)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部件,水平轴(13.1)、引风管(13.2)、风轮机装置(7)、发电机装置(8),风轮机装置(7)和发电机装置(8)轴连接;
热气流发电装置(14)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部件,热流上升管(11.2)、风轮机装置(7)、发电机装置(8),风轮机装置(7)和发电机装置(8)轴连接;
外来热源装置(15)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锅炉、发电锅炉、工业锅炉、民用锅炉、公用锅炉、工业热炉、工业高炉、工业窑炉、太阳能热发电站、冷却设备、散热器、烟囱;
交通设施装置(18)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高架桥梁(18.0)、斜拉桥梁(18.1)、悬索桥梁(18.2)、道路(18.3)、轨路(18.4)、车站(18.5)、换乘站(18.6)、停车库(18.7)、过街天桥(18.8);
商务仓储装置(19)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写字间、公寓、住宅、商场、仓库、冷库、停车库。
CN201110181407A 2011-06-24 2011-06-24 联合能源装置及其建造方法和用途 Pending CN1022873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81407A CN102287342A (zh) 2011-06-24 2011-06-24 联合能源装置及其建造方法和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81407A CN102287342A (zh) 2011-06-24 2011-06-24 联合能源装置及其建造方法和用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87342A true CN102287342A (zh) 2011-12-21

Family

ID=45334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81407A Pending CN102287342A (zh) 2011-06-24 2011-06-24 联合能源装置及其建造方法和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87342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42336A (zh) * 2018-11-06 2019-03-08 中建五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大进深适宜冰雪场的智能自然采光光导管调控系统
CN110805532A (zh) * 2019-11-25 2020-02-18 朱杰 采用充气保压增强型塔筒的超大型水平轴风力发电机
CN111692273A (zh) * 2020-06-29 2020-09-22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混合阻尼模块、振动抑制装置、抑振方法及风力发电机组
CN115276057A (zh) * 2022-09-26 2022-11-01 中环和风(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重力储能的建筑物冷热能源供应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42336A (zh) * 2018-11-06 2019-03-08 中建五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大进深适宜冰雪场的智能自然采光光导管调控系统
CN110805532A (zh) * 2019-11-25 2020-02-18 朱杰 采用充气保压增强型塔筒的超大型水平轴风力发电机
CN110805532B (zh) * 2019-11-25 2020-12-25 朱杰 采用充气保压增强型塔筒的超大型水平轴风力发电机
CN111692273A (zh) * 2020-06-29 2020-09-22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混合阻尼模块、振动抑制装置、抑振方法及风力发电机组
CN115276057A (zh) * 2022-09-26 2022-11-01 中环和风(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重力储能的建筑物冷热能源供应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Philibert The present and future use of solar thermal energy as a primary source of energy
CN103124845B (zh) 用于产生补充电能的方法和设备
US9574551B2 (en) Power tower—system and method of using air flow generated by geothermal generated heat to drive turbines generators for the generation of electricity
JP4991849B2 (ja) 大きいサイズの中空セラミック板の製造方法及び応用製品
CN203823873U (zh) 一种太阳能热泵蓄热采暖系统
US20120139249A1 (en) Air current generating system and method
Schlaich et al. Design of commercial solar tower systems: Utilization of solar induced convective flows for power generation
CN102287342A (zh) 联合能源装置及其建造方法和用途
CN103994026B (zh) 太阳能热风发电装置
CN104034052A (zh) 一种风光能源集成型发电热水洁净模块化系统装置
CN203053090U (zh) 一种间插式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
CN102518332B (zh) 一种抗冲击防火浮动式可旋转立体生态建筑
CN103511204A (zh) 吸热式太阳能热风发电站
CN101105081A (zh) 风能大厦
CN207609504U (zh) 用于振荡水柱式波浪能发电装置的单向流动气流通道系统
CN201830181U (zh) 悬浮式太阳能发电装置
CN203097978U (zh) 热风式重力热机装置
CN103104306A (zh) 热风式重力热机装置
CN201637063U (zh) 可维护土壤热交换器
CN105545340A (zh) 城市公路隧道顶部自动捕风通风系统
CN102953935A (zh) 聚风塔式风力发电系统
CN103277235A (zh) 一种大气压力发电的方法及发电装置
JP2016503860A (ja) 重量要素を落とすことによる電気エネルギーの発生のための機構
WO1997026427A1 (en) Ecological building
CN103457512B (zh) 一种管状光伏发电组件应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