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31502U - 充电连接件以及车辆和充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充电连接件以及车辆和充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31502U
CN207931502U CN201721288184.1U CN201721288184U CN207931502U CN 207931502 U CN207931502 U CN 207931502U CN 201721288184 U CN201721288184 U CN 201721288184U CN 207931502 U CN207931502 U CN 2079315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charging connector
pipeline
harness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8818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兴国
左杰
刘伟
张春枫
陈秋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28818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31502U/zh
Priority to HK18107397A priority patent/HK1246074A2/zh
Priority to PCT/CN2018/108809 priority patent/WO2019062974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315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315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电连接件以及车辆和充电系统,充电连接件包括:包括:壳体;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充电线束,所述充电线束与接线端子相连;冷风管路,所述冷风管路分别与所述接线端子和所述充电线束接触。由此,冷风管路可以有效冷却接线端子和充电线束,从而可以缓解由于充电导致接线端子发热严重的问题。同时,该充电连接件的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可行性强。

Description

充电连接件以及车辆和充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连接件、包括充电连接件的车辆,以及包括第一充电连接件和第二充电连接件的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推动新能源汽车爆发性成长,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也不段攀升。与传统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具有节能环保的巨大优势,但是电动车充电时间周期长,却是长久以来的诟病。
利用增大充电功率来缩短充电时间是普遍使用的方案之一。与之而来的问题是:充电插座接线端子发热严重,导致充电端子烧毁或充电问题故障,整车无法正常充电。
相关技术中,现有的充电枪和充电口的冷却方案,基本是各自成独立系统,只是单独冷却一方面,没有统一整合起来。再者就是做两套冷却方案,分别给整车和充电枪侧冷却,这种方式的结构复杂,使用操作相对比较麻烦,还需要占用更多的空间,同时也难以做到统一控制和管理。两套系统成本相对也比较大,两者冷却回路也很难信息交流,产生问题也难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充电连接件,该充电连接件能够实现同时冷却接线端子和充电线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充电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充电连接件,包括:壳体;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充电线束,所述充电线束与接线端子相连;冷风管路,所述冷风管路分别与所述接线端子和所述充电线束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充电连接件,冷风管路可以有效冷却接线端子和充电线束,从而可以缓解由于充电导致接线端子发热严重的问题。同时,该充电连接件的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可行性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冷风管路包括:相连通的端子段和线束段,所述端子段与所述接线端子平行,所述线束段与所述充电线束平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充电连接件还包括:弹性件和套环,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端子段和所述套环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端子段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二管段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管段的外径,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管段上,所述套环在所述弹性件压缩预定距离后可套设在所述第二管段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套环上还设置有第一密封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冷风管路与空调系统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还包括:端子护套,所述端子护套套设在所述接线端子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端子段远离所述线束段的一端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处套设有第二密封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还包括:吸热层,所述吸热层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周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还包括:液冷管路,所述液冷管路绕设在所述充电线束的外表面上,所述液冷管路内设有可流动的冷却液。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液冷管路为扁平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所述的充电连接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充电系统,包括:第一充电连接件,所述第一充电连接件为所述的充电连接件;第二充电连接件,所述第二充电连接件为所述的充电连接件,所述第一充电连接件的冷风管路与所述第二充电连接件的冷风管路对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充电连接件为所述的充电连接件,所述第二充电连接件为所述的充电连接件,所述第一充电连接件的冷风管路与所述第二充电连接件的冷风管路对接时,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第二密封圈正对接触,所述弹性件将所述第一密封圈抵压在所述环形凹槽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充电连接件和第二充电连接件的装配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充电连接件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充电连接件的示意图;
图4是第一冷风管路、弹性件、套环和密封圈的示意图;
图5是第一冷风管路、弹性件、套环和密封圈的示意图;
图6是第二冷风管路和密封圈的示意图;
图7是第二冷风管路和密封圈的示意图;
图8是第一充电连接件与第二充电连接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9是第一充电连接件与第二充电连接件的装配图;
图10是第一接线端子与端子护套的示意图;
图11是液冷管路与充电线束装配后的截面图;
图12是充电线束与液冷管路的装配图;
图13是整个充电系统的示意图;
图14是第一充电连接件与第二充电连接件的对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
第一充电连接件10;
第一壳体1;第一接线端子2;第一端子段3;第一管段31;第二管段32;弹性件4;套环5;第一密封圈6;端子护套7;第一充电线束8;液冷管路9;空调系统91;
第二充电连接件20;
第二壳体201;第二接线端子202;第二端子段203;环形凹槽204;吸热层205;第二密封圈206;第二充电线束207;
充电系统30;冷却系统40;配电模块5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系统30可以包括:第一充电连接件10和第二充电连接件20,第一充电连接件10和第二充电连接件20可以对接,第一充电连接件10和第二充电连接件20中的一个为充电插座,第一充电连接件10和第二充电连接件20中的另一个为充电枪,充电插座还可以与动力电池通过第一充电线束8相连,这样在充电插座和充电枪对接后,充电枪可以为动力电池充电。
下面参考图1-图13详细描述一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充电连接件10和第二充电连接件20。
如图1、图2、图4、图5、图10、图11和图1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充电连接件10包括:第一壳体1、第一接线端子2、第一冷风管路和第一充电线束8,第一接线端子2设置在第一壳体1内部,第一充电线束8与第一接线端子2相连,第一冷风管路分别与第一接线端子2和第一充电线束8接触。换言之,第一冷风管路内可以流动有冷风,其中,第一充电连接件10的热量来源主要来自第一接线端子2、第一充电线束8以及第一接线端子2和第一充电线束8的压接处,这样第一冷风管路不仅可以用于带走第一接线端子2的热量,还可以用于带走第一充电线束8的热量,而且第一冷风管路还可以带走第一接线端子2和第一充电线束8的压接处的热量。其中,第一接线端子2为传输电流的正极接线端子和负极接线端子。此第一接线端子2适用于直流充电口。
同理交流充电口充电接线端子也是成对出现,可能为多个,原理同上,依旧可以实施应用。
其中,第一冷风管路包括:相连通的第一端子段3和第一线束段,第一端子段3与第一接线端子2平行,第一线束段与第一充电线束8平行。这样第一端子段3与第一接线端子2相对应,例如,第一端子段3可以同时贴靠在正极接线端子和负极接线端子上,第一线束段可以同时贴靠在两个第一充电线束8上,这样第一端子段3和第一线束段结构简单,能够有效降低第一充电连接件10的温度。
可选地,如图4、图5、图8和图9所示,第一充电连接件10还可以包括:弹性件4和套环5,弹性件4设置在第一端子段3和套环5之间,其中,套环5套设在弹性件4上,而且,在套环5上还设置有第一密封圈6,第一密封圈6具有密封作用,当第一充电连接件10和第二充电连接件20对接时,可以对接口处起到密封的作用,从而可以防止接口处漏气。其中弹性件4可以设置为弹簧,弹簧的弹性势能好,可以提高第一充电连接件10的工作性能。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端子段3可以包括:第一管段31和第二管段32,第二管段32的外径小于第一管段31的外径,弹性件4设置在第二管段32上,可以方便弹簧套在第二管段32上,而且,套环5在弹性件4压缩预定距离后,套环5可套设在第二管段32上,这样可以防止弹簧恢复到没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状态。
具体地,如图10所示,第一充电连接件10还可以包括:端子护套7,端子护套7套设在第一接线端子2上,其中,端子护套7对第一接线端子2具有保护作用,能够防止端子护套7之外的物体对第一接线端子2造成损坏。
其中,如图13所示,充电系统还可以包括:空调系统91,空调系统91与第一冷风管路连接,空调系统91可以向第一冷风管路的第一端子段3内输送冷风,从而可以把车辆在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散发。
如图12和图14所示,第一充电连接件10还可以包括:液冷管路9,液冷管路9绕设在第一充电线束8上,液冷管路9绕设在第一充电线束8的外表面上,液冷管路9内设有可流动的冷却液。液冷管路9可以将第一充电线束8上的热量尽快吸收,从而可以达到对第一充电线束8降温的目的。其中,液冷管路9可以为扁平管。扁平管可以增加其与第一充电线束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有利于换热。
并且,充电系统30内可以设置有冷却系统40,冷却系统40可以与液冷管路9连通。充电枪和充电插座对接完成后,开始充电,配电模块50给车载冷却系统40通电,冷却系统40开始工作,将冷却液接入到液冷管路9中,以此吸收带走第一充电线束8上的热量,这样能够使冷风冷却和冷却液冷却共用一个管路结合,从而可以增强冷却效果。
另外,对接充电枪和充电插座的同时,即可完成冷却回路的对接,从而可以使对接操作更加简单、方便。同时,该第一充电连接件10的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可行性强。
如图1、图3、图6、图7、图8和图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充电连接件20可以包括:第二壳体201、第二接线端子202、第二冷风管路和第二充电线束207,第二接线端子202设置在第二壳体201内部,第二充电线束207与第二接线端子202相连,第二冷风管路分别与第二接线端子202和第二充电线束207接触。换言之,第二冷风管路内可以流动有冷风,其中,第二充电连接件10的热量来源主要来自第二接线端子202、第二充电线束207以及第二接线端子202和第二充电线束207的压接处,这样第二冷风管路不仅可以用于带走第二接线端子202的热量,还可以用于带走第二充电线束207的热量,而且第二冷风管路还可以带走第二接线端子202和第二充电线束207的压接处的热量。其中,第二接线端子202为传输电流的正极接线端子和负极接线端子。此第二接线端子202适用于直流充电口。
同理交流充电口充电接线端子也是成对出现,可能为多个,原理同上,依旧可以实施应用。
其中,第二冷风管路包括:相连通的第二端子段203和第二线束段,第二端子段203与第二接线端子202平行,第二线束段与第二充电线束207平行。这样第二端子段203与第二接线端子202相对应,例如,第二端子段203可以同时贴靠在正极接线端子和负极接线端子上,第二线束段可以同时贴靠在两个第二充电线束207上,这样第二端子段203和第二线束段结构简单,能够能够有效降低第二充电连接件20的温度。
可选地,如图6和图7所示,第二端子段203远离第二线束段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密封圈206,第二端子段203的端部外周设置有环形凹槽204,第二密封圈206设置在环形凹槽204处,环形凹槽204能够很好地与第二密封圈206配合连接,可以使环形凹槽204与第二密封圈206的连接更加紧密,从而可以防止环形凹槽204与第二密封圈206的连接处漏气。
可选地,如图11所示,第二充电连接件20还可以包括:具有绝缘性能的吸热层205,吸热层205设置在第二壳体201的内周上,其中,吸热层205具有超导热,柔性材料,可以设置为上、下两侧,可以将第二充电线束和第二端子段203的热量吸收并迅速释放到空气中,从而可以加快冷却效果。吸热层205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1内,或者说,第一壳体1内也可以设置有吸热层205。
在充电系统30中,第一充电连接件10的冷风管路与第二充电连接件20的冷风管路对接时,第一密封圈6与第二密封圈206正对接触,弹性件4将第一密封圈6抵压在环形凹槽204上。这样第一密封圈6和第二密封圈206可以更好地密封第一冷风管路和第二冷风管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第一充电连接件10或上述实施例的第二充电连接件20。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4)

1.一种充电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充电线束,所述充电线束与接线端子相连;
冷风管路,所述冷风管路分别与所述接线端子和所述充电线束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风管路包括:相连通的端子段和线束段,所述端子段与所述接线端子平行,所述线束段与所述充电线束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件和套环,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端子段和所述套环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段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二管段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管段的外径,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管段上,所述套环在所述弹性件压缩预定距离后可套设在所述第二管段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环上还设置有第一密封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风管路与空调系统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端子护套,所述端子护套套设在所述接线端子上。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段远离所述线束段的一端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处套设有第二密封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热层,所述吸热层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周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冷管路,所述液冷管路绕设在所述充电线束的外表面上,所述液冷管路内设有可流动的冷却液。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充电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管路为扁平管。
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连接件。
13.一种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充电连接件,所述第一充电连接件为根据权利要求1-7、9-11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连接件;
第二充电连接件,所述第二充电连接件为根据权利要求1、8-11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连接件,所述第一充电连接件的冷风管路与所述第二充电连接件的冷风管路对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连接件为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连接件,所述第二充电连接件为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连接件,所述第一充电连接件的冷风管路与所述第二充电连接件的冷风管路对接时,第一密封圈与第二密封圈正对接触,弹性件将所述第一密封圈抵压在环形凹槽上。
CN201721288184.1U 2017-09-30 2017-09-30 充电连接件以及车辆和充电系统 Active CN2079315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88184.1U CN207931502U (zh) 2017-09-30 2017-09-30 充电连接件以及车辆和充电系统
HK18107397A HK1246074A2 (zh) 2017-09-30 2018-06-06 充電連接件以及車輛和充電系統
PCT/CN2018/108809 WO2019062974A1 (zh) 2017-09-30 2018-09-29 充电连接件以及车辆和充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88184.1U CN207931502U (zh) 2017-09-30 2017-09-30 充电连接件以及车辆和充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31502U true CN207931502U (zh) 2018-10-02

Family

ID=636453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88184.1U Active CN207931502U (zh) 2017-09-30 2017-09-30 充电连接件以及车辆和充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31502U (zh)
HK (1) HK1246074A2 (zh)
WO (1) WO2019062974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62972A1 (zh) * 2017-09-30 2019-04-0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的充电装置以及车辆
CN111725655A (zh) * 2019-03-22 2020-09-29 泰连公司 用于电连接器的端子热交换器
CN113091378A (zh) * 2021-04-19 2021-07-09 江苏镭神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充电枪冷却装置
US11180044B2 (en) 2019-06-14 2021-11-23 Honda Motor Co., Ltd. Electric vehicle cooling system
CN114731012A (zh) * 2019-11-25 2022-07-08 株式会社藤仓 带线缆的供电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125098A1 (en) 2021-07-30 2023-02-01 Aptiv Technologies Limited A power cable assembly for a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having an integrated cooling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15915A (ja) * 1998-09-30 2000-04-21 Harness Syst Tech Res Ltd 電気自動車充電用コネクタ装置
JP4162026B2 (ja) * 2006-09-29 2008-10-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充電システム、車両充電装置および電動車両
US9321362B2 (en) * 2014-02-05 2016-04-26 Tesia Motors, Inc. Cooling of charging cable
CN106347166B (zh) * 2016-11-22 2018-09-18 飞洲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辆的整体冷却充电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62972A1 (zh) * 2017-09-30 2019-04-0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的充电装置以及车辆
CN111725655A (zh) * 2019-03-22 2020-09-29 泰连公司 用于电连接器的端子热交换器
US11180044B2 (en) 2019-06-14 2021-11-23 Honda Motor Co., Ltd. Electric vehicle cooling system
CN114731012A (zh) * 2019-11-25 2022-07-08 株式会社藤仓 带线缆的供电连接器
CN113091378A (zh) * 2021-04-19 2021-07-09 江苏镭神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充电枪冷却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HK1246074A2 (zh) 2018-08-31
WO2019062974A1 (zh) 2019-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931502U (zh) 充电连接件以及车辆和充电系统
CN207338673U (zh) 车辆的充电连接件以及车辆
CN207549975U (zh) 一种大功率充电站系统
CN106849228A (zh) 充电设备冷却系统
CN107732503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枪
CN107020966B (zh) 一种电动车不间断充电系统
CN105990545A (zh) 用于夹紧电池模块的装置和方法以及电池系统和车辆
CN208572647U (zh) 一种具有冷却管路的充电枪
CN103024273A (zh) 网络摄像机
CN206432738U (zh) 充电设备冷却系统
CN109347251A (zh) 车用一体化驱动电机装置
CN202918218U (zh) 一种通信系统设备的节能环保装置
CN113054488B (zh) 一种新能源充电系统
CN211295525U (zh) 一种电动汽车安全充电插头
CN204104069U (zh) 摄像头故障检测装置
CN208291003U (zh) 一种具有备用电源的充电器
CN208423102U (zh) 一种带温度控制的自行车电源装置
CN208299899U (zh) 一种车载无线摄像机
CN2932706Y (zh) 地热电热膜专用快速插接式绝缘防水电缆
CN207675900U (zh) 一种电动汽车下电后高压余电的检测装置
CN210404201U (zh) 一种可快速解锁的连接器
CN204726355U (zh) 车载无线充电装置以及装设其的汽车
CN215579172U (zh) 一种充电枪用带液冷通道的插孔
CN203218960U (zh) 一种太阳能4g无线路由器
CN211062963U (zh) 一种新型单芯高压插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