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26751U - 电子设备及其摄像头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及其摄像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26751U
CN207926751U CN201820433544.0U CN201820433544U CN207926751U CN 207926751 U CN207926751 U CN 207926751U CN 201820433544 U CN201820433544 U CN 201820433544U CN 207926751 U CN207926751 U CN 2079267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era
electronic equipment
procapsid
camera lens
mirro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3354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亮
吴德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ByteDanc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43354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267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267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267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摄像头,将摄像头隐藏在屏幕后方,可以在使用时移出,不使用时收回,满足屏幕最大化的使用需求。本方案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摄像头,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具有屏幕的前壳体,所述摄像头包括安装有镜头的镜壳,所述镜壳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前壳体,以带动所述镜头伸出所述前壳体或隐藏于所述前壳体的后面;所述镜头通过柔性电连接件与所述电子设备的主板连接。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及其摄像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摄像头。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近些年来的高速发展,消费者对电子设备的屏幕要求越来越高。以手机为例,屏幕面积的占比越来越大,全屏手机成为新的发展趋势,而前置摄像头会占用一部分屏幕空间,限制了屏幕面积的最大化。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摄像头,以实现摄像头的隐藏式安装,不占用屏幕空间,成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摄像头,将摄像头隐藏在屏幕后方,可以在使用时移出,不使用时收回,满足屏幕最大化的使用需求。
本方案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摄像头,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具有屏幕的前壳体,所述摄像头包括安装有镜头的镜壳,所述镜壳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前壳体,以带动所述镜头伸出所述前壳体或隐藏于所述前壳体的后面;所述镜头通过柔性电连接件与所述电子设备的主板连接。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摄像头,用于具有屏幕的电子设备,该摄像头将镜头安装于镜壳,通过镜壳安装于电子设备的前壳体,并采用可移动的连接方式。如此,镜壳可以带动镜头相对前壳体运动,以便在不需要使用镜头时将镜头隐藏于前壳体的后面,不占用前壳体的前面空间,使得前壳体的前面均可以用于展示屏幕,实现了屏幕的最大化,满足消费者对于大屏幕的需求。同时,当需要使用摄像头时,镜壳带动镜头有前壳体的后面伸出,不再被前壳体遮挡,满足前置摄像需求,实现现有技术中“前置摄像头”的功能。
可选地,还包括可移动配合的前轨和后轨,所述前轨安装于所述前壳体的后面,所述后轨安装于所述镜壳的前面,以实现所述镜壳与所述前壳体的可移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前轨和所述后轨均由上至下延伸,以使得所述镜壳相对所述前壳体上下移动而带动所述镜头伸出或隐藏。
可选地,所述前轨通过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前壳体的后面;和/或,所述后轨通过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所述镜壳的前面。
可选地,所述前轨和所述后轨为滑动配合的滑轨。
可选地,所述柔性电连接件为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在所述镜头伸出时处于展平状态,在所述镜头隐藏时处于折叠状态。
可选地,还包括限位结构,用于限制所述镜头相对所述前壳体的伸出量。
可选地,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镜壳的第一限位挡和设于所述前壳体的第二限位挡,当所述镜壳带动所述镜头相对所述前壳体伸出最大量时,所述第一限位挡和所述第二限位挡在所述镜头的伸出方向上形成隔挡配合,以限制所述镜头继续伸出。
可选地,所述第二限位挡包括在所述镜头的伸出和收回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挡部和第二挡部,所述第一挡部与所述第一限位挡在所述镜头的伸出方向上形成隔挡配合,以限制所述镜头继续伸出,所述第二挡部用于在所述镜头收回后通过所述第一限位挡支撑所述镜壳。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摄像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摄像头处于伸出状态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的摄像头处于伸出状态的后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的摄像头处于隐藏状态的后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的摄像头处于第一安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摄像头处于第二安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摄像头处于第二安装状态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摄像头安装于前壳体时处于最大伸出量的限位状态示意图。
图1-7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屏幕1、前壳体2、镜头3、镜壳4、柔性电连接件5、前轨6、后轨7、第一限位挡8、第二限位挡9、第一挡部10、第二挡部1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本文中所述“前”“后”以电子设备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照,以电子设备使用时屏幕1所处的方向为前,与屏幕1相背的方向为后,或者说在使用状态面向使用者的方向为前,背离使用者的方向为后。同时,为便于说明,本文还采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词,这些方位词均以电子设备正常使用时的状态为参照,在使用时,垂直地朝向地面的方向即为下,垂直地背离地面的方向即为上,处于使用者左手边的方向即为左,处于使用者右手边的方向即为右。
本文所述的“第一”、“第二”等词仅用于区别相同或类似的两个以上的结构,或者具有相同或类似结构的两个以上的部件,不表示对顺序的特殊限定。
本文所述的内外以电子设备的中心为参照,靠近电子设备的中心的方向为内,远离电子设备的中心的方向为外。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具有摄像头,该摄像头能够隐藏在电子设备的前壳体2的后面或者由前壳体2的后面伸出,以便在满足摄像需求的同时实现隐藏式安装,不占用前壳体2的前面空间,以使得前壳体2的前面空间最大限度地满足屏幕1的使用需求,实现屏幕1的最大化。
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甚至可以为台式电脑等设备,实际上,只要具有显示屏电子设备,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摄像头,就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以手机为例,对电子设备的摄像头进行说明。
以下结合图4-图7,对本实用新型的摄像头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摄像头,设有该摄像头的电子设备包括前壳体2,该前壳体2具有屏幕1,如手机屏;通常,该电子设备还包括后壳体,前壳体2与后壳体组装形成一个完整的电子设备。本实用新型的摄像头就安装于该前壳体2,并且在不使用时,该摄像头能够隐藏于前壳体2的后面而不向外伸出,在使用时可以相对前壳体2伸出,以暴露在外,从而进入摄影状态。由于电子设备实际上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整体,摄像头处于隐藏状态时,实际上隐藏于由前壳体2和后壳体组合形成的壳体腔内,或者说摄像头的至少部分处于该壳体腔内,其他部分可以与电子设备的外表面对接,作为电子设备的外表面的一部分,不影响电子设备的外观。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摄像头包括安装有镜头3的镜壳4,镜壳4可移动地安装于前壳体2,以带动镜头3伸出前壳体2或隐藏于前壳体2的后面。在优选的实施例中,镜壳4带动镜头3隐藏于前壳体2的后面时,镜壳4不突出电子设备的外部轮廓线,且其边沿能够与电子设备的外表面无缝对接,如图3所示。此时,镜壳4作为电子设备的外表面的一部分,而无需全部隐藏在电子设备的内腔中,对于镜壳4的厚度要求较低,便于镜壳4的安装制造,有利于降低成本。
如图4所示,摄像头还包括可移动配合的前轨6和后轨7,前轨6安装于前壳体2的后面,后轨7安装于镜壳4的前面,以实现镜壳4与前壳体2的可移动连接。前轨6和后轨7均可以为滑轨,两者在延伸方向上滑动配合,以使得镜壳4以后轨7沿前轨6滑动,进而相对前壳体2伸出或者收回(等同于本文中所述的隐藏),实现镜头3的伸出或隐藏。
为便于连接,前轨6和后轨7可以采用卡口的结构形式进行配合。前轨6的左右两侧可以形成卡口,后轨7的左右两侧可以形成卡沿,前轨6以其左右两侧的卡口与各自同侧的卡沿对应卡接,此时,卡口与卡沿形成滑动副,在外力的推动作用下,可以相对滑动,从而实现镜壳4与前壳体2的相对滑动,以带动镜头3伸出或收回。
在本实施例中,前轨6和后轨7均可以由上至下延伸,以使得镜壳4相对前壳体2上下移动而带动镜头3伸出或隐藏,如图1-图3所示。实际上,摄像头较多地设置在屏幕1的顶部,通常选择设置在顶部的中间位置,因此,前轨6和后轨7采用上下延伸的结构形式,可以通过上下方向的滑动实现镜头3的伸出与隐藏,操作简单便捷,符合操作习惯,且操作的灵活性更高;再者,此时可以将镜头3伸出至屏幕1上方的位置,拍摄角度好,能够获取质量更好的图片或视频文件。
可以理解的是,前轨6和后轨7的设置方式不限于上下延伸。例如,前轨6和后轨7还可以左右延伸,使得镜壳4带动镜头3由前壳体2的左侧或右侧伸出,同样也可以兼顾摄像和隐藏需求。或者,前轨6和后轨7均可以由左至右向上倾斜,或者由右至左向上倾斜,以便从前壳体2的左上方或右上方伸出。也就是说,前轨6和后轨7的设置方式多样,具体根据使用习惯和客户要求进行设置。
同理,前轨6和后轨7的配合方式也不限于滑动配合,还可以采用滚动配合等可移动的连接方式。
如图4所示,前轨6通过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前壳体2的后面,后轨7也可以通过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镜壳4的前面。其中,可拆卸的方式可以采用螺钉等可拆卸的连接部件实现;或者,可以采用卡接、榫卯连接等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实现,在需要连接的两个部件设置相互配合的连接结构,无需额外设置连接部件。本实施例中,镜壳4可以设置为倒置的L型结构,将镜头3设置在L型的横部,并设于镜壳4的顶部;L型的竖部可以用于实现与后轨7的连接,后轨7可以为上下延伸的长条状设置,并与镜壳4的竖部的前面贴合,然后采用四个螺钉分别将后轨7的四个角(即左上角、左下角、右上角和右下角)的位置与镜壳4的竖部固定连接;这四个螺钉可以为不脱螺钉,或者其他能够内置安装的螺钉,不会伸出镜壳4的后面。同理,前轨6也可以采用螺钉与前壳体2连接,具体可以设置两个螺钉,如图4所示。
如图5和图6所示,镜头3通过柔性电连接件5与电子设备的主板连接。该柔性电连接件5为柔性电路板,在镜头3伸出时,该柔性电路板处于展平状态,在镜头3隐藏时,该柔性电路板处于折叠状态。柔性电路板可以实现镜头3与电子设备的主板的电连接,用于完成镜头3与主板的信号传递,满足摄像需求;同时,柔性电路板还可以随着镜头3的伸出和收回而相应变形,满足隐藏镜头3的需求。
在上述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摄像头还包括限位结构,用于限制镜头3相对前壳体2的伸出量。
具体而言,限位结构包括设于镜壳4的第一限位挡8和设于前壳体2的第二限位挡9,当镜壳4带动镜头3相对前壳体2伸出最大量时,第一限位挡8和第二限位挡9在镜头3的伸出方向上形成隔挡配合,以限制镜头3继续伸出。
其中,第二限位挡9包括在镜头3的伸出和收回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挡部10和第二挡部11,以镜壳4上下运动带动镜头3伸出和收回为例,所谓相对设置的第一挡部10和第二挡部11是指,第一挡部10处于上端,第二挡部11处于下端,即第一挡部10处于镜头3的伸出方向的前方,第二挡部11处于镜头3的收回方向的前方。第二限位挡9以其第一挡部10与第一限位挡8在镜头3的伸出方向上形成隔挡配合,以限制镜头3继续伸出;第二挡部11用于在镜头3收回后通过所述第一限位挡8支撑镜壳4。
结合图4-图7,镜壳4的左右两侧可以向外突出形成凸耳,以倒置的L型的镜壳4为例,该凸耳具体可以由L型的左右两侧伸出,以形成第一限位挡8;如图7所示,前壳体2的后面可以设有挡框,具体可以类似中括号设置,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两个挡框,这两个挡框作为第二限位挡9;左侧的挡框开口向右,右侧的挡框开口向左,两挡框分别与各自同侧的凸耳形成上下方向的隔挡配合,以限制镜壳4在上下方向的行程,进而限制镜头3的伸出量,使得镜头3在相对前壳体2伸出最大量时能够停止运动,避免镜头3过渡伸出。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二限位挡9包括左右两个挡框,挡框以其上端的隔挡部用于限制镜壳4的伸出运动,以避免镜头3过渡伸出,挡框上端的隔挡部即为所述第一挡部10;同时,挡框的下端也存在一个隔挡部,该隔挡部即为第二挡部11,该隔挡部可以起到辅助支撑作用,当镜壳4带动镜头3收回而隐藏于前壳体2的后面时,作为第一限位挡8的凸耳也会随之下移,从而与处于挡框下端的隔挡部(即第二挡部11)抵接,此时,镜头3完全回收到位,挡框可以通过下端的隔挡部支撑镜壳4,以克服镜壳4的重力,实现镜壳4的可靠定位。
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以镜壳4的上下运动带动镜头3伸出或收回为例进行说明,如果镜壳4的运动方向改变,相应的,第一限位挡8和第二限位挡9的位置和布置方式也会随之改变,以便与镜壳4的运动方向相匹配,实现对镜头3相对前壳体2的伸出量的限制。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及其摄像头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的摄像头,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具有屏幕(1)的前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包括安装有镜头(3)的镜壳(4),所述镜壳(4)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前壳体(2),以带动所述镜头(3)伸出所述前壳体(2)或隐藏于所述前壳体(2)的后面;所述镜头(3)通过柔性电连接件(5)与所述电子设备的主板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的摄像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移动配合的前轨(6)和后轨(7),所述前轨(6)安装于所述前壳体(2)的后面,所述后轨(7)安装于所述镜壳(4)的前面,以实现所述镜壳(4)与所述前壳体(2)的可移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的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轨(6)和所述后轨(7)均由上至下延伸,以使得所述镜壳(4)相对所述前壳体(2)上下移动而带动所述镜头(3)伸出或隐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的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轨(6)通过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前壳体(2)的后面;和/或,所述后轨(7)通过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所述镜壳(4)的前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的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轨(6)和所述后轨(7)为滑动配合的滑轨。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的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连接件(5)为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在所述镜头(3)伸出时处于展平状态,在所述镜头(3)隐藏时处于折叠状态。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的摄像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结构,用于限制所述镜头(3)相对所述前壳体(2)的伸出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的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镜壳(4)的第一限位挡(8)和设于所述前壳体(2)的第二限位挡(9),当所述镜壳(4)带动所述镜头(3)相对所述前壳体(2)伸出最大量时,所述第一限位挡(8)和所述第二限位挡(9)在所述镜头(3)的伸出方向上形成隔挡配合,以限制所述镜头(3)继续伸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的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挡(9)包括在所述镜头(3)的伸出和收回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挡部(10)和第二挡部(11),所述第一挡部(10)与所述第一限位挡(8)在所述镜头(3)的伸出方向上形成隔挡配合,以限制所述镜头(3)继续伸出,所述第二挡部(11)用于在所述镜头(3)收回后通过所述第一限位挡(8)支撑所述镜壳(4)。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摄像头。
CN201820433544.0U 2018-03-28 2018-03-28 电子设备及其摄像头 Active CN2079267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33544.0U CN207926751U (zh) 2018-03-28 2018-03-28 电子设备及其摄像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33544.0U CN207926751U (zh) 2018-03-28 2018-03-28 电子设备及其摄像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26751U true CN207926751U (zh) 2018-09-28

Family

ID=63596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33544.0U Active CN207926751U (zh) 2018-03-28 2018-03-28 电子设备及其摄像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2675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91269A (zh) * 2019-06-27 2019-08-30 广东虹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头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327807A (zh) * 2020-03-11 2020-06-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WO2021031759A1 (zh) * 2019-08-22 2021-02-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91269A (zh) * 2019-06-27 2019-08-30 广东虹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头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191269B (zh) * 2019-06-27 2021-06-25 广东虹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头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1031759A1 (zh) * 2019-08-22 2021-02-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11327807A (zh) * 2020-03-11 2020-06-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926751U (zh) 电子设备及其摄像头
US10491785B1 (en) Interchangeable media prompting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prompting
CN203423741U (zh) 一种终端
CN106790826A (zh) 电子设备
US20090190026A1 (en) Pair of Spectacles with Miniature Camera
CN110445914B (zh) 一种终端设备
CN212064116U (zh) 一种摄像模组可升降且可翻转的电子设备
CN103916578A (zh) 一种双摄像头模组
CN107995331A (zh) 一种全面屏设备和全面屏手机
WO2020056689A1 (zh) 一种ar成像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3002083A (zh) 移动终端
CN203812139U (zh) 带有可旋转摄像头的平板电脑
CN206136089U (zh) 一种小间距镜头组的双摄像头闭环驱动装置
CN209748673U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1491094B (zh) 摄像模组及终端
CN103293828A (zh) 可旋转镜头的电子产品
CN201699828U (zh) 一种具有可两侧使用液晶显示屏的数码相机
CN206251204U (zh) 摄像设备和交互智能平板一体机
CN211293443U (zh) 一种新型幻影成像系统
CN210351342U (zh) 一种具有摄像头弹出结构的移动终端
CN111090300A (zh) 具有可滑动屏幕的护眼平板
CN211315575U (zh)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广角摄像头
CN204465708U (zh) 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协助型摄像设备
CN2927103Y (zh) 带折叠式电路板的眼镜
CN201965308U (zh) 可立体成像及信号收发的头戴式即时录放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118

Address after: 100041 B-0035, 2 floor, 3 building, 30 Shixing street, Shijingsh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ZIJIE TIAODO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610051 Longtan Industrial Park, Second Section of East Ring Road, Chenghua District, Chengdu City,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engdu -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