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25733U - 一种同轴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同轴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25733U
CN207925733U CN201820304758.8U CN201820304758U CN207925733U CN 207925733 U CN207925733 U CN 207925733U CN 201820304758 U CN201820304758 U CN 201820304758U CN 207925733 U CN207925733 U CN 2079257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terminal
plate
line end
plate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0475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博
陈德喜
李陆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mphenol TFC Changzhou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mphenol TFC Changzhou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mphenol TFC Changzhou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Amphenol TFC Changzhou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30475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257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257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2573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所述同轴连接器包括板端连接器,插装于所述板端连接器上的线端连接器,其中,所述线端连接器包括多个同轴接口,以及通过所述同轴接口与所述线端连接器连接的多个同轴线。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同轴连接器,解决了现有同轴连接器均为单同轴线连接器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同轴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同轴连接器。
背景技术
射频同轴连接器通常被认为是装接在电缆上或安装在仪器上的一种元件,作为传输线电气连接或分离的元件。随着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薄型化,同轴连接器也实现了小型化。
当前的射频同轴连接器均为单同轴线连接器,频率在3GHz以内。但随着5G平台的到来,应用市场对于高频(6~8GHz)、高集成(多合一)的同轴连接器需求越来越强烈。
鉴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同轴连接器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解决了现有同轴连接器均为单同轴线连接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所述同轴连接器包括:
板端连接器;
插装于所述板端连接器上的线端连接器,其中,所述线端连接器包括多个同轴接口;以及
通过所述同轴接口与所述线端连接器连接的多个同轴线。
优选地,所述板端连接器包括:
板端壳体,所述板端壳体包括板端壳体本体,及设于所述板端壳体本体一侧的板端端子贯通槽;
安装于所述板端壳体内的板端基体,所述板端基体包括设有插装口的板端基体本体,设于所述板端基体本体内的板端端子安装槽,及设于所述板端基体本体一侧、且同时与所述板端端子安装槽及所述板端端子贯通槽对应的板端端子贯通孔;以及
一端安装于所述板端端子安装槽内、另一端分别通过所述板端端子贯通孔和所述板端端子贯通槽延伸至所述板端壳体外侧的板端端子。
优选地,所述板端壳体还包括设于所述板端壳体本体另一侧的板端基体固定槽;所述板端基体还包括设于所述板端基体本体另一侧、且与所述板端基体固定槽适配的板端基体固定部。
优选地,所述板端端子包括:安装于所述板端端子安装槽内的板端端子接触部,及与所述板端端子接触部连接的板端端子焊接部;其中,所述板端端子焊接部通过所述板端端子贯通孔和所述板端端子贯通槽延伸至所述板端壳体外侧。
优选地,所述线端连接器包括:
线端下壳体,所述线端下壳体包括底部设有插装部的下壳体本体,贯通所述下壳体本体中部的线端基体安装槽,及设于所述下壳体本体一侧、且与所述线端基体安装槽连接的固定端铆压环;
与所述线端下壳体连接的线端上壳体,所述线端上壳体包括上壳体本体,设于所述上壳体本体上、且位于所述线端基体安装槽两侧的焊接部,及设于所述上壳体本体一侧、且与所述固定端铆压环适配的自由端铆压环;
插装于所述线端基体安装槽内的线端基体,所述线端基体包括线端基体本体,及设于所述线端基体本体上的线端端子安装槽;以及
安装于所述线端端子安装槽内的线端端子;
其中,所述固定端铆压环、所述自由端铆压环、所述线端端子安装槽和所述线端端子构成所述同轴接口。
优选地,所述线端下壳体还包括:设于所述线端基体安装槽及所述固定端铆压环之间的同轴线焊接槽。
优选地,所述同轴线焊接槽为V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线端上壳体还包括:设于所述上壳体本体上、且与所述线端端子安装槽位置对应的接地弹片。
优选地,所述线端基体还包括:设于所述线端端子安装槽两侧的屏蔽隔栏。
优选地,所述线端基体还包括:设于所述线端基体本体上、且与所述线端端子安装槽位置对应的绝缘弹片。
优选地,所述线端端子包括:第一线端端子固定部,第二线端端子固定部,设于所述第一线端端子固定部和所述第二线端端子固定部之间的线端端子接触部,及与所述第二线端端子固定部连接的线端端子连接部。
优选地,所述第二线端端子固定部上设有凸起部。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同轴连接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同轴连接器,可实现多同轴线传输,大大提高了同轴连接器的频率和集成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直接将同轴线与线端端子连接实现信号的传输,可有效节约产品的空间,避免新零件的开发,从而节省产品开发成本。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线端上壳体及线端下壳体设计为一片式结构,可有效节约材料及产品空间,大大减小产品的开发成本。
本实用新型通过同轴线焊接槽的设计,不仅便于固定同轴线,而且还有利于压缩空间。
本实用新型通过屏蔽隔栏对线端信号端子和线端接地端子进行隔离屏蔽,从而有效降低产品的电压驻波比及插入损耗。
本实用新型通过绝缘弹片的设计,使得绝缘弹片直接覆盖于线端信号端子上方,避免线端信号端子与线端上壳体接触。
本实用新型通过接地弹片的设计,使得接地弹片与线端接地端子接触,实现接地功能。
本实用新型通过凸起部的设计,以倒刺干涉的方式实现线端端子的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同轴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发明板端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发明板端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为本发明板端基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显示为本发明板端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显示为本发明线端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显示为本发明线端下壳体及线端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显示为本发明线端基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显示为本发明线端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显示为本发明同轴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至图15显示为本发明同轴连接器的组装过程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00 同轴连接器
10 板端连接器
11 板端壳体
111 板端壳体本体
112 板端端子贯通槽
113 板端基体固定槽
12 板端基体
121 板端基体本体
122 插装口
123 板端端子安装槽
124 板端端子贯通孔
125 板端基体固定部
13 板端端子
131 板端端子接触部
132 板端端子焊接部
20 线端连接器
21 同轴接口
22 线端下壳体
221 下壳体本体
222 插装部
223 线端基体安装槽
224 固定端铆压环
225 同轴线焊接槽
23 线端上壳体
231 上壳体本体
232 焊接部
233 自由端铆压环
234 接地弹片
24 线端基体
241 线端基体本体
242 线端端子安装槽
243 屏蔽隔栏
244 绝缘弹片
25 线端端子
251 第一线端端子固定部
252 第二线端端子固定部
253 线端端子接触部
254 线端端子连接部
255 凸起部
30 同轴线
31 同轴线外被
32 同轴线编织网
33 同轴线内被
34 同轴线芯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请参阅图1至图15。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所述同轴连接器100包括:
板端连接器10;
插装于所述板端连接器10上的线端连接器20,其中,所述线端连接器20包括多个同轴接口21;以及
通过所述同轴接口21与所述线端连接器20连接的多个同轴线30。
作为示例,如图2至图5所示,所述板端连接器10包括:
板端壳体11,所述板端壳体11包括板端壳体本体111,及设于所述板端壳体本体111一侧的板端端子贯通槽112;
安装于所述板端壳体11内的板端基体12,所述板端基体12包括设有插装口122的板端基体本体121,设于所述板端基体本体121内的板端端子安装槽123,及设于所述板端基体本体121一侧、且同时与所述板端端子安装槽123及所述板端端子贯通槽112对应的板端端子贯通孔124;以及
一端安装于所述板端端子安装槽123内、另一端分别通过所述板端端子贯通孔124和所述板端端子贯通槽112延伸至所述板端壳体11外侧的板端端子13。
作为示例,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板端壳体11还包括设于所述板端壳体本体111另一侧的板端基体固定槽113;所述板端基体12还包括设于所述板端基体本体121另一侧、且与所述板端基体固定槽113适配的板端基体固定部125。
作为示例,如图5所示,所述板端端子13包括:安装于所述板端端子安装槽123内的板端端子接触部131,及与所述板端端子接触部131连接的板端端子焊接部132;其中,所述板端端子焊接部132通过所述板端端子贯通孔124和所述板端端子贯通槽112延伸至所述板端壳体11外侧。
作为示例,如图6至图9所示,所述线端连接器20包括:
线端下壳体22,所述线端下壳体22包括底部设有插装部222的下壳体本体221,贯通所述下壳体本体221中部的线端基体安装槽223,及设于所述下壳体本体221一侧、且与所述线端基体安装槽223连接的固定端铆压环224;
与所述线端下壳体22连接的线端上壳体23,所述线端上壳体23包括上壳体本体231,设于所述上壳体本体231上、且位于所述线端基体安装槽223两侧的焊接部232,及设于所述上壳体本体231一侧、且与所述固定端铆压环224适配的自由端铆压环233;
插装于所述线端基体安装槽223内的线端基体24,所述线端基体24包括线端基体本体241,及设于所述线端基体本体241上的线端端子安装槽242;以及
安装于所述线端端子安装槽242内的线端端子25;
其中,所述固定端铆压环224、所述自由端铆压环233、所述线端端子安装槽242和所述线端端子25构成所述同轴接口21。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线端下壳体及所述线端上壳体采用一片式结构,通过将线端上壳体翻转,实现与线端下壳体扣合。
作为示例,如图7所示,所述线端下壳体22还包括:设于所述线端基体安装槽223及所述固定端铆压环224之间的同轴线焊接槽225;通过将所述同轴线编织网32直接焊接至所述同轴线焊接槽225上,以固定所述同轴线30。优选地,所述同轴线焊接槽225为V形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线端下壳体以拍破工艺形成所述同轴线焊接槽,可实现利用有限材料来压缩空间的目的。
作为示例,如图7所示,所述线端上壳体23还包括:设于所述上壳体本体231上、且与所述线端端子安装槽242位置对应的接地弹片234,用于与线端接地端子连接,实现接地功能。
作为示例,如图8所示,所述线端基体24还包括:设于所述线端端子安装槽242两侧的屏蔽隔栏243,用以隔离屏蔽线端信号端子和线端接地端子,进而降低电压驻波比及插入损耗。
作为示例,如图8所示,所述线端基体24还包括:设于所述线端基体本体241上、且与所述线端端子安装槽242位置对应的绝缘弹片244,用于覆盖在线端信号端子上方,以实现线端信号端子与线端上壳体绝缘。
作为示例,如图9所示,所述线端端子25包括:第一线端端子固定部251,第二线端端子固定部252,设于所述第一线端端子固定部251和所述第二线端端子固定部252之间的线端端子接触部253,及与所述第二线端端子固定部252连接的线端端子连接部254。
作为示例,如图9所示,所述第二线端端子固定部252上设有凸起部255,用于以倒刺干涉的方式将所述线端端子25固定于所述线端端子安装槽242内。
作为示例,如图10所示,所述同轴线30包括:同轴线外被31,同轴线编织网32,同轴线内被33,及同轴线芯线34。
下面请参阅图11至图15对本实施例所述同轴线连接器的组装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1所示,将所述线端端子25以插入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线端端子安装槽242内,其中,所述凸起部255以倒刺干涉的方式将所述线端端子25固定于所述线端端子安装槽242内,所述屏蔽隔栏243对线端信号端子及线端接地端子进行隔离屏蔽;
如图12所示,以焊接的方式直接将同轴线芯线34焊接至所述线端端子连接部254上,实现所述线端端子25与所述同轴线30之间的信号传输;
如图13所示,将图12所示结构以插入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线端下壳体22上,其中,所述同轴线编织网32以焊接的方式直接焊接至所述同轴线焊接槽225上,以实现同轴线30与线端下壳体22的固定;
如图14所示,将所述线端上壳体23以扣合的方式与所述线端下壳体22扣合在一起,并将焊接部232与所述下壳体本体22焊接在一起,及将所述自由端铆压环233与所述固定端铆压环224焊接在一起,其中,在扣合过程中,所述绝缘弹片244由于压力直接覆盖于所述线端信号端子上方,所述接地弹片234直接与所述线端接地端子接触;
如图15所示,将板端端子13安装于所述板端端子安装槽123内,并将所述板端壳体11套设于所述板端基体12上,其中,所述板端端子焊接部132通过板端端子贯通孔124及板端端子贯通槽112延伸至所述板端壳体11外侧;然后根据插装部222及插装口122,将图14所示结构直接插装于所述板端连接器10上,其中,板端端子接触部131与所述线端端子接触部253接触,实现信号传输。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同轴连接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述同轴连接器,可实现多同轴线传输,大大提高了同轴连接器的频率和集成度。
2、本实用新型通过直接将同轴线与线端端子连接实现信号的传输,可有效节约产品的空间,避免新零件的开发,从而节省产品开发成本。
3、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线端上壳体及线端下壳体设计为一片式结构,可有效节约材料及产品空间,大大减小产品的开发成本。
4、本实用新型通过同轴线焊接槽的设计,不仅便于固定同轴线,而且还有利于压缩空间。
5、本实用新型通过屏蔽隔栏对线端信号端子和线端接地端子进行隔离屏蔽,从而有效降低产品的电压驻波比及插入损耗。
6、本实用新型通过绝缘弹片的设计,使得绝缘弹片直接覆盖于线端信号端子上方,避免线端信号端子与线端上壳体接触。
7、本实用新型通过接地弹片的设计,使得接地弹片与线端接地端子接触,实现接地功能。
8、本实用新型通过凸起部的设计,以倒刺干涉的方式实现线端端子的固定。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2)

1.一种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连接器包括:
板端连接器;
插装于所述板端连接器上的线端连接器,其中,所述线端连接器包括多个同轴接口;以及
通过所述同轴接口与所述线端连接器连接的多个同轴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端连接器包括:
板端壳体,所述板端壳体包括板端壳体本体,及设于所述板端壳体本体一侧的板端端子贯通槽;
安装于所述板端壳体内的板端基体,所述板端基体包括设有插装口的板端基体本体,设于所述板端基体本体内的板端端子安装槽,及设于所述板端基体本体一侧、且同时与所述板端端子安装槽及所述板端端子贯通槽对应的板端端子贯通孔;以及
一端安装于所述板端端子安装槽内、另一端分别通过所述板端端子贯通孔和所述板端端子贯通槽延伸至所述板端壳体外侧的板端端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端壳体还包括设于所述板端壳体本体另一侧的板端基体固定槽;所述板端基体还包括设于所述板端基体本体另一侧、且与所述板端基体固定槽适配的板端基体固定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端端子包括:安装于所述板端端子安装槽内的板端端子接触部,及与所述板端端子接触部连接的板端端子焊接部;其中,所述板端端子焊接部通过所述板端端子贯通孔和所述板端端子贯通槽延伸至所述板端壳体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端连接器包括:
线端下壳体,所述线端下壳体包括底部设有插装部的下壳体本体,贯通所述下壳体本体中部的线端基体安装槽,及设于所述下壳体本体一侧、且与所述线端基体安装槽连接的固定端铆压环;
与所述线端下壳体连接的线端上壳体,所述线端上壳体包括上壳体本体,设于所述上壳体本体上、且位于所述线端基体安装槽两侧的焊接部,及设于所述上壳体本体一侧、且与所述固定端铆压环适配的自由端铆压环;
插装于所述线端基体安装槽内的线端基体,所述线端基体包括线端基体本体,及设于所述线端基体本体上的线端端子安装槽;以及
安装于所述线端端子安装槽内的线端端子;
其中,所述固定端铆压环、所述自由端铆压环、所述线端端子安装槽和所述线端端子构成所述同轴接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端下壳体还包括:设于所述线端基体安装槽及所述固定端铆压环之间的同轴线焊接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线焊接槽为V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端上壳体还包括:设于所述上壳体本体上、且与所述线端端子安装槽位置对应的接地弹片。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端基体还包括:设于所述线端端子安装槽两侧的屏蔽隔栏。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端基体还包括:设于所述线端基体本体上、且与所述线端端子安装槽位置对应的绝缘弹片。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端端子包括:第一线端端子固定部,第二线端端子固定部,设于所述第一线端端子固定部和所述第二线端端子固定部之间的线端端子接触部,及与所述第二线端端子固定部连接的线端端子连接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线端端子固定部上设有凸起部。
CN201820304758.8U 2018-03-06 2018-03-06 一种同轴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9257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04758.8U CN207925733U (zh) 2018-03-06 2018-03-06 一种同轴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04758.8U CN207925733U (zh) 2018-03-06 2018-03-06 一种同轴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25733U true CN207925733U (zh) 2018-09-28

Family

ID=635971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04758.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925733U (zh) 2018-03-06 2018-03-06 一种同轴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2573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38170B (zh) * 2019-01-29 2021-09-01 美商莫仕有限公司 第一連接器、第二連接器以及連接器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38170B (zh) * 2019-01-29 2021-09-01 美商莫仕有限公司 第一連接器、第二連接器以及連接器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01074A (zh) 多极连接器
CN202888404U (zh) 具有天线结构的电子通讯装置
TWM451692U (zh) 連接器插座結構
CN201440532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6558809A (zh) 堆叠连接器
CN212033365U (zh) 电连接器
CN101615741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7925733U (zh) 一种同轴连接器
CN204577749U (zh) 电连接器
KR20160018339A (ko) 전기 커넥터
CN203674484U (zh) 电连接器
CN214254926U (zh)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及双通道射频连接器组件
CN205911460U (zh) 线对板的电连接器模块
US8079873B2 (en) LVDS connector
CN209029645U (zh) 一种数据线
CN101640360B (zh) 电连接器
CN212062912U (zh) 结构优化的连接器
CN212062873U (zh) 电连接器
CN213717130U (zh) 一种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05194937U (zh) 一种usb连接器结构
CN209045921U (zh) 一种高速带屏蔽具有防水功能的开放式电连接器
CN201178211Y (zh) 电连接器
CN202127115U (zh) 复合式通用序列总线连接器
CN207504271U (zh) 一种带滤波功能的电缆连接器
CN216850614U (zh) 电连接器的对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28

Termination date: 201903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