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21072U - 螺母及紧固组件 - Google Patents

螺母及紧固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21072U
CN207921072U CN201820383735.0U CN201820383735U CN207921072U CN 207921072 U CN207921072 U CN 207921072U CN 201820383735 U CN201820383735 U CN 201820383735U CN 207921072 U CN207921072 U CN 2079210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ut
ratchet
tooth
flank
outer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8373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hen D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hen D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hen D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hen D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38373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210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210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2107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紧固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螺母及紧固组件。该螺母包括螺母外管、螺母内管和弹性件;所述螺母外管与所述螺母内管之间设置有第一棘齿和第二棘齿,且所述第一棘齿的第一齿面能够与第二棘齿的第一齿面相接触,用于使所述螺母外管能够带动所述螺母内管转动,且在所述螺母外管转动过程中,所述螺母外管与所述螺母内管之间具有发生相对运动的趋势;所述弹性件用于使所述第一棘齿与所述第二棘齿保持相接触的状态。该紧固组件,包括所述的螺母。本实用新型能够保护螺母上的螺纹或螺母衔接部件上的螺纹。

Description

螺母及紧固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紧固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螺母及紧固组件。
背景技术
在螺母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过拧而导致螺母的损坏或螺母衔接部件(如螺杆)损坏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母及紧固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螺母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过拧而导致螺母的损坏或螺母衔接部件(如螺栓)损坏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螺母,包括螺母外管、螺母内管和弹性件;所述螺母外管与所述螺母内管之间设置有第一棘齿和第二棘齿,且所述第一棘齿的第一齿面能够与第二棘齿的第一齿面相接触,用于使所述螺母外管能够带动所述螺母内管转动,且在所述螺母外管转动过程中,所述螺母外管与所述螺母内管之间具有发生相对运动的趋势;所述弹性件用于使所述第一棘齿与所述第二棘齿保持相接触的状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螺母外管套设于所述螺母内管上,所述螺母内管的外表面的周向布设有多个所述第一棘齿;
所述第二棘齿固定于卡栓的端部;所述卡栓安装于所述螺母外管上,且所述弹性件用于使所述卡栓具有沿所述螺母外管的径向方向运动的趋势。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螺母外管套设于螺母内管上,所述螺母外管的内表面的周向布设有多个所述第一棘齿;
所述第二棘齿固定于卡栓的端部;所述卡栓安装于所述螺母内管上,且所述弹性件用于使所述卡栓具有沿所述螺母内管的径向方向运动的趋势。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螺母外管的管壁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卡栓和所述弹性件均安装于所述安装孔中。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中还安装有调节顶丝,且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调节顶丝与所述卡栓之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螺母外管与螺母内管之间设置有限位机构,用于限制螺母外管与螺母内管之间的轴向移动位移的大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于螺母内管的外表面的限位凸起;所述螺母外管的内表面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凸起相配合的限位凹槽;
或,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螺母外管的内表面的限位凸起,所述螺母内管的外表面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凸起相配合的限位凹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螺母内管的内表面具有内螺纹。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棘齿的第一齿面与所述第一棘齿的第二齿面均呈倾斜状,且所述第一棘齿的第一齿面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一棘齿的第二齿面的倾斜方向相同;或,所述第一棘齿的所述第一齿面呈倾斜状,且所述第一棘齿的所述第二齿面为直立面;
所述第二棘齿的第一齿面与所述第二棘齿的第二齿面均呈倾斜状,且所述第二棘齿的第一齿面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二棘齿的第二齿面的倾斜方向相同;或,所述第二棘齿的所述第一齿面呈倾斜状,且所述第二棘齿的所述第二齿面为直立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紧固组件,包括所述的螺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螺母包括螺母外管、螺母内管和弹性件;通过在螺母外管与螺母内管之间设置第一棘齿和第二棘齿,且第一棘齿的第一齿面能够与第二棘齿的第一齿面相接触,用于当螺母外管沿第一方向转动时,螺母外管能够带动螺母内管转动,并在螺母外管沿第一方向转动时,螺母外管与螺母内管之间具有发生相对运动的趋势,这样当螺母内管拧紧在螺母衔接件上后,螺母外管对螺母内管的转矩不足以带动螺母内管继续转动,此时继续转动螺母外管时,第一棘齿的第一齿面便与第二棘齿的第一齿面发生相对滑动,从而使得螺母外管与螺母内管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既而保护了螺母上的螺纹或螺母衔接部件上的螺纹,而采用的弹性件可以保证螺母外管带动螺母内管转动的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的紧固组件,包括所述的螺母。基于上述分析可知,该紧固组件能够保护螺母上的螺纹或螺母衔接部件上的螺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螺母的轴向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螺母的径向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一棘齿与第二棘齿相配合的变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一棘齿与第二棘齿相配合的另一种变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一棘齿与第二棘齿相配合的又一种变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一棘齿与第二棘齿相配合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
101-螺母外管;102-螺母内管;103-弹簧;
104-第一棘齿;105-第二棘齿;106-第一齿面;
107-第二齿面;108-调节顶丝;109-限位凸起;
110-限位凹槽;111-卡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图6所示,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螺母包括螺母外管101、螺母内管102和弹性件;螺母外管101与螺母内管102之间设置有第一棘齿104和第二棘齿105,且第一棘齿104的第一齿面106能够与第二棘齿105的第一齿面106相接触(即第一棘齿104第一齿面106与第二棘齿105的第一齿面106是面接触),用于使螺母外管101能够带动螺母内管102转动,也就是说,螺母外管101与螺母内管102同步转动;在螺母外管101转动过程中,螺母外管101与螺母内管102之间具有发生相对运动的趋势;弹性件用于使第一棘齿104与第二棘齿105保持相接触的状态。
具体而言,螺母内管102的内表面具有内螺纹;在沿第一方向转动时,螺母外管101能够带动螺母内管102一起转动,将螺母内管102旋拧在螺母衔接件上,且螺母外管101与螺母内管102之间具发生相对运动的趋势,即螺纹外管与螺母外管101之间具有发生相对转动的趋势;在沿第二方向转动时,螺母外管101能够带动螺母内管102一起转动,将螺母内管102从螺母衔接件上旋拧出,即螺母内管102与螺母螺母衔接件相分离;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当第一方向为顺时针时,第二方向即为逆时针,当第二方向为顺时针时,第一方向即为逆时针,该实施例中,以第一方向为顺时针为例,图2中的箭头的指向方向为第一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螺母外管101与螺母内管102之间设置有第一棘齿104和第二棘齿105也可以通过差速的形式实现螺母内管102旋拧在螺母衔接件上,即螺母外管101的转动速度与螺母内管102的转动速度不相同;另外,还可以采用在沿第一方向转动时,将螺母内管102从螺母衔接件旋拧掉,而在沿第二方向转动时,将螺母内管102旋拧在螺母衔接件上,这样可以实现螺母内管102的防松,避免螺母被盗。为了提高第一棘齿104的第一齿面106与第二棘齿105的第一齿面106相接触时的摩擦力,可以在将第一棘齿104的第一齿面106与第二棘齿105的第一齿面106均设置成磨砂面。螺母外管101的下端面不超出螺母内管102的下端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螺母,通过在螺母外管101与螺母内管102之间设置第一棘齿104和第二棘齿105,且第一棘齿104的第一齿面106能够与第二棘齿105的第一齿面106相接触,用于当螺母外管101沿第一方向转动时,螺母外管101能够带动螺母内管102转动,并在螺母外管101沿第一方向转动时,螺母外管101与螺母内管102之间具有发生相对运动的趋势,这样当螺母内管102拧紧在螺母衔接件上后,螺母外管101对螺母内管102的转矩不足以带动螺母内管102继续转动,此时继续转动螺母外管101时,第一棘齿104的第一齿面106便与第二棘齿105的第一齿面106发生相对滑动,从而使得螺母外管101与螺母内管102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既而保护了螺母上的螺纹或螺母衔接部件上的螺纹,而采用的弹性件可以保证螺母外管101带动螺母内管102转动的正常工作。
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螺母外管101套设于螺母内管102上,螺母外管101位于螺母内管102的外部;螺母内管102的外表面的周向布设有多个第一棘齿104,多个第一棘齿104在螺母内管102上形成棘轮结构。第二棘齿105固定于卡栓111的端部,第二棘齿105与卡栓为一体式结构;卡栓的端部的第二棘齿105的数量为一个;卡栓安装于螺母外管101上,且弹性件用于使卡栓具有沿螺母外管101的径向方向运动的趋势,以便于第一棘齿104与第二棘齿105保持相接触的状态。卡栓的数量至少为一个,如2~10个。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还可以将螺母外管101套设于螺母内管102上,螺母外管101的内表面的周向布设有多个第一棘齿104;第二棘齿105固定于卡栓的端部;卡栓安装于螺母内管102上,且弹性件用于使卡栓具有沿螺母内管102的径向方向运动的趋势。
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螺母外管101的管壁上开设有安装孔,卡栓和弹性件均安装于安装孔中。
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安装孔中还安装有调节顶丝108,且弹性件位于调节顶丝108与卡栓之间。通过调节顶丝108可以调节弹性件对卡栓的力。
具体而言,弹性件为弹簧103;该安装孔为通孔,调节顶丝108能够伸出螺母外管101的外表面;当调节顶丝108不断向安装孔旋入,可以使弹簧103的压缩程度增大,从而有利于增加第一棘齿104与第二棘齿105的咬合度,既而增加螺母外管101对螺母内管102的转矩,便于螺母外管101与螺母内管102同步转动。
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螺母外管101与螺母内管102之间设置有限位机构,用于限制螺母外管101与螺母内管102之间的轴向移动位移的大小,也就是说,起到防脱作用,防止螺母外管101与螺母内管102相脱离。
具体而言,限位机构包括设置于螺母内管102的外表面的限位凸起109,限位凸起109在螺母内管102的外表面呈环状;螺母外管101的内表面设置有与限位凸起109相配合的限位凹槽110,该限位凹槽110在螺母外管101的内表面呈环状;限位凸起109伸入限位凹槽110中。限位凸起109在螺母内管102的轴向方向上的宽度的大小或限位凹槽110在螺母外管101的轴向方向上的宽度的大小可以调节螺母外管101与螺母内管102之间的轴向移动位移的大小,也就是说,限位凸起109伸入限位凹槽110后,限位凸起109与限位凹槽110在轴向方向上的间隙的大小,决定了螺母外管101与螺母内管102之间发生轴向位移的大小。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限位机构还可以采用其它方案实现防脱作用,如限位机构包括设置于螺母外管101的内表面的限位凸起109,螺母内管102的外表面设置有与限位凸起109相配合的限位凹槽110。
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第一棘齿104的第一齿面106与第一棘齿104的第二齿面107均呈倾斜状,且第一棘齿104的第一齿面106的倾斜方向与第一棘齿104的第二齿面107的倾斜方向相同,参见图2和图4所示;或,第一棘齿104的第一齿面106呈倾斜状,且第一棘齿104的第二齿面107为直立面,参见图3和图5所示;第一棘齿104的第一齿面106与第二齿面107的倾斜与否是与螺母内管102的外表面的切平面之间所成的角的大小而确定的,第一棘齿104的第一齿面106与第二齿面107均呈倾斜状时,第一棘齿104的第一齿面106与螺母内管102的外表面的切平面A之间所成的角为锐角,第一棘齿104的第二齿面107与螺母内管102的外表面的切平面B之间所成的角为锐角;而第一棘齿104的第二齿面107为直立面,即是直立面与螺母内管102的外表面的切平面之间所成的角为直角。
第二棘齿105的第一齿面106与第二棘齿105的第二齿面107均呈倾斜状,且第二棘齿105的第一齿面106的倾斜方向与第二棘齿105的第二齿面107的倾斜方向相同,参见图4和图5所示;或,第二棘齿105的第一齿面106呈倾斜状,且第二棘齿105的第二齿面107为直立面,参见图2和图3所示。第二棘齿105的第一齿面106与第二齿面107的倾斜与否是与卡栓的长度方向之间所成的角的大小而确定的,第二棘齿105的第一齿面106与第二齿面107均呈倾斜状时,第二棘齿105的第一齿面106与卡栓的长度方向之间所成的角为锐角,第二棘齿105的第二齿面107与卡栓的长度方向之间所成的角为锐角;而第二棘齿105的第二齿面107为直立面,即是直立面与卡栓的长度方向之间所成的角为0°,也即直立面与卡栓的长度方向相平行。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棘齿104的第一齿面106的倾斜角度,以及第二棘齿105的第一齿面106的倾斜角度决定了螺母外管101对螺母内管102的转矩,因此合适的倾斜角度,可以较好的实现将螺母内管102旋拧在螺母衔接件上;如:第一棘齿104的第一齿面106的倾斜角度为45°~80°,第二棘齿105的第一齿面106的倾斜角度为50°~80°,可选的,第一棘齿104的第一齿面106的倾斜角度和第二棘齿105的第一齿面106的倾斜角度均为50°、52°、55°、56°、60°、65°、70°或75°。
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螺母外管101的外表面还具有旋拧驱动部,该旋拧驱动部可以为耳状结构;或螺母外管101的外表面至少具有两个相对的平面,这样便于采用扳手带动螺母外管101旋转。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还可以在螺母外管101和螺母内管102上设置止脱通孔,止脱通孔中安装有止脱用的顶丝,当顶丝的端部抵接在螺母衔接件表面,起到防脱作用。
该实施例提供的螺母的工作原理为:
参见图1和图3所示,螺母的螺母内管102与螺母衔接件螺纹连接,拧紧螺母时,用扳手或其它工具拧动螺母的螺母外管101,螺母外管101将力矩传递给螺母内管102,使螺母内管102朝着拧紧的方向转动。在弹簧103的作用下,螺母外管101上的卡栓与螺母内管102之间的的压力仍足以维持传动盘螺母外管101带动螺母内管102。随着扳手继续拧动螺母外管101,当螺母内管102的下端面接触到与螺母衔接件的底面后,螺母内管102的下端面与螺母衔接件的底面之间的顶压力迅速增加,此时,卡栓上的第二棘齿105的第一齿面106与螺母内管102上的第一棘齿104的第一齿面106之间的顶压力迅速增大,使卡栓受到的径向分力迅速增大,直至该径向分力足以克服弹簧103对卡栓的压力,于是卡栓上的第二棘齿105的第一齿面106沿着螺母内管102上的第一棘齿104的第一齿面106滑动,卡栓开始朝着背离螺母内管102上的第一棘齿104的方向径向滑动,直至卡栓上的第二棘齿105滑过与螺母内管102上的第一棘齿104的齿顶,卡栓与螺母内管102之间发生打滑,此时即使继续用扳手拧动螺母外管101,螺母外管101也无法将力矩传递给螺母内管102,螺母内管102与螺母衔接件之间的锁紧力矩达到螺母所预定的最大值。当卡栓上的第二棘齿105连续滑过与螺母内管102上的第一棘齿104时,会发出啪啪啪的响声,操作者可通过识别该响声来判断螺母在螺母衔接件上的锁紧力矩是否已达到预定的最大值,由此可有效保护衔接部件螺纹。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紧固组件,包括螺母衔接件和实施例一提供的螺母。螺母衔接件为螺栓或螺杆等。螺母的螺母内管102的内螺纹与螺母衔接件的外螺纹相配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Claims (10)

1.一种螺母,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母外管、螺母内管和弹性件;所述螺母外管与所述螺母内管之间设置有第一棘齿和第二棘齿,且所述第一棘齿的第一齿面能够与第二棘齿的第一齿面相接触,用于使所述螺母外管能够带动所述螺母内管转动,且在所述螺母外管转动过程中,所述螺母外管与所述螺母内管之间具有发生相对运动的趋势;所述弹性件用于使所述第一棘齿与所述第二棘齿保持相接触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外管套设于所述螺母内管上,所述螺母内管的外表面的周向布设有多个所述第一棘齿;
所述第二棘齿固定于卡栓的端部;所述卡栓安装于所述螺母外管上,且所述弹性件用于使所述卡栓具有沿所述螺母外管的径向方向运动的趋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外管套设于螺母内管上,所述螺母外管的内表面的周向布设有多个所述第一棘齿;
所述第二棘齿固定于卡栓的端部;所述卡栓安装于所述螺母内管上,且所述弹性件用于使所述卡栓具有沿所述螺母内管的径向方向运动的趋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外管的管壁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卡栓和所述弹性件均安装于所述安装孔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中还安装有调节顶丝,且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调节顶丝与所述卡栓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4或5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外管与螺母内管之间设置有限位机构,用于限制螺母外管与螺母内管之间的轴向移动位移的大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于螺母内管的外表面的限位凸起;所述螺母外管的内表面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凸起相配合的限位凹槽;
或,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螺母外管的内表面的限位凸起,所述螺母内管的外表面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凸起相配合的限位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内管的内表面具有内螺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棘齿的第一齿面与所述第一棘齿的第二齿面均呈倾斜状,且所述第一棘齿的第一齿面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一棘齿的第二齿面的倾斜方向相同;或,所述第一棘齿的所述第一齿面呈倾斜状,且所述第一棘齿的所述第二齿面为直立面;
所述第二棘齿的第一齿面与所述第二棘齿的第二齿面均呈倾斜状,且所述第二棘齿的第一齿面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二棘齿的第二齿面的倾斜方向相同;或,所述第二棘齿的所述第一齿面呈倾斜状,且所述第二棘齿的所述第二齿面为直立面。
10.一种紧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螺母。
CN201820383735.0U 2018-03-20 2018-03-20 螺母及紧固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9210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83735.0U CN207921072U (zh) 2018-03-20 2018-03-20 螺母及紧固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83735.0U CN207921072U (zh) 2018-03-20 2018-03-20 螺母及紧固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21072U true CN207921072U (zh) 2018-09-28

Family

ID=635958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83735.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921072U (zh) 2018-03-20 2018-03-20 螺母及紧固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2107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93504A (zh) * 2021-05-07 2021-07-30 吴琦 一种用于充气柜的防护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93504A (zh) * 2021-05-07 2021-07-30 吴琦 一种用于充气柜的防护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921072U (zh) 螺母及紧固组件
CN107932384A (zh) 可调口径的扳手
CN206874638U (zh) 一种五金万向球头连接机构
CN203548495U (zh) 防螺纹滑丝的防盗螺栓
CN208614689U (zh) 断路器小喷口紧固装置
CN203548496U (zh) 防滑丝的双螺栓头螺栓
CN207344464U (zh) 一种具有延长手柄的可拆卸五金内六角扳手
CN208106953U (zh) 螺母及紧固组件
CN108361267A (zh) 一种自带夹紧头防松螺母
CN205614561U (zh) 便携式可调拧紧固定装置
CN107742860A (zh) 一种三相电缆固定夹具
CN208759437U (zh) 一种套筒摇把装置
CN205201391U (zh) 一种低间距sma力矩扳手
CN210178722U (zh) 双螺纹螺钉
CN209110938U (zh) 一种具弹性化组装的复层棘轮扳手
CN207394272U (zh) 支撑固定结构
CN208117702U (zh) 一种伸缩式的螺栓调整工具
CN208451473U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防过载螺丝刀
CN203236400U (zh) 异形扳手
CN207415235U (zh) 用于稳压器下部狭小空间电加热元件压紧螺母的紧固装置
CN207232492U (zh) 一种防松动直角棱镜安装支架
CN206802045U (zh) 一种螺栓
CN210153364U (zh) 一种用于石油管道的接箍件
CN220581473U (zh) 一种易拧出的螺栓
CN206129526U (zh) 一种防止压缩机活塞并帽松动的保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