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19645U - 海绵城市建设用中水回用泵站 - Google Patents

海绵城市建设用中水回用泵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19645U
CN207919645U CN201820202391.9U CN201820202391U CN207919645U CN 207919645 U CN207919645 U CN 207919645U CN 201820202391 U CN201820202391 U CN 201820202391U CN 207919645 U CN207919645 U CN 2079196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mping plant
main body
sewage
plant main
adsorption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0239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严新华
熊荣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Kechu machinery (Group)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Foundation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Foundation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Foundation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20239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196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196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196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海绵城市建设用中水回用泵站,包括泵站主体、污水净化器和细格栅,所述泵站主体的上方设置有人孔,所述人孔上设置有扶手,所述人孔的一侧设置有透气管,所述透气管的另一侧设置有控制箱,所述泵站主体的顶部两侧设置有相互对称的提拉环,所述泵站主体的内部设置有检修平台,所述检修平台的上方安装有梯子。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泵站进水管的内壁上设置细格栅,可将污水中的颗粒物过滤掉,防止其进入泵站内,降低之后污水进一步处理的难度,在泵站主体的内部安装污水净化器,净化器可对污水中的杂质进行清除吸附,将污水净化成可用于厕所冲洗、园林和农田灌溉以及道路保洁的再生水。

Description

海绵城市建设用中水回用泵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绵城市建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海绵城市建设用中水回用泵站。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建设海绵城市,首先要扭转观念。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城市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
现有技术的海绵城市建设存在以下问题:现有中水回收泵站的结构都较为复杂,将在进行中水回收利用时还需在泵站之前设置一系列水处理设备,导致整个泵站的占地面积较大,所花费的投资较高,且泵站本身不具备任何水处理功能,浪费其内部的空间使用率。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海绵城市建设用中水回用泵站,具有结构简单回用效果好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海绵城市建设用中水回用泵站,包括泵站主体、污水净化器和细格栅,所述泵站主体的上方设置有人孔,所述人孔上设置有扶手,所述人孔的一侧设置有透气管,所述透气管的另一侧设置有控制箱,所述泵站主体的顶部两侧设置有相互对称的提拉环,所述泵站主体的内部设置有检修平台,所述检修平台的上方安装有梯子,所述梯子设置在人孔的下方,所述检修平台的下方设置有细格栅,所述细格栅的一侧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安装在泵站主体的一侧,所述进水管的内部设置有细格栅,所述污水净化器的下方设置提升泵,所述提升泵的一侧设置有自耦底座,所述自耦底座的上方设置有压力管道,所述压力管道上设置有止回阀,所述压力管道的顶部一侧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安装在泵站主体远离进水管的一侧,所述泵站主体的底部设置有底座;
所述污水净化器包括污水连接口、树脂吸附层、出水口、净化器箱体、活性炭吸附层和离子交换层,其中,所述净化器箱体的一侧设置有污水连接口,所述净化器箱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净化器箱体的内部设置有活性炭吸附层、树脂吸附层和离子交换层,所述活性炭吸附层的下方设置有树脂吸附层,所述树脂吸附层的下方设置有离子交换层。
优选的,所述细格栅与进水管的连接方式为套接。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与泵站主体的按键方式为内嵌连接。
优选的,所述控制箱与提升泵通过PLC控制器控制连接。
优选的,所述活性炭吸附层、树脂吸附层和离子交换层与净化器箱体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提拉环与泵站主体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泵站进水管的内壁上设置细格栅,可将污水中的颗粒物过滤掉,防止其进入泵站内,降低之后污水进一步处理的难度,在泵站主体的内部安装污水净化器,净化器可对污水中的杂质进行清除吸附,将污水净化成可用于厕所冲洗、园林和农田灌溉以及道路保洁的再生水。
2、本实用新型泵站内部的空间利用率很高,可将污水处理的工艺整合到泵站内部,减少了泵站的占地面积,节约了建造成本,同时泵站的整体结构较为简单,便于安装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污水净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格栅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扶手;2、人孔;3、提拉环;4、梯子;5、污水净化器;51、污水连接口;52、树脂吸附层;53、出水口;54、净化器箱体;55、活性炭吸附层;56、离子交换层;6、细格栅;7、进水管;8、泵站主体;9、底座;10、透气管;11、控制箱;12、出水管;13、止回阀;14、检修平台;15、压力管道;16、提升泵;17、自耦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海绵城市建设用中水回用泵站,包括泵站主体8、污水净化器5和细格栅6,泵站主体8的上方设置有人孔2,人孔2上设置有扶手1,人孔2的一侧设置有透气管10,透气管10的另一侧设置有控制箱11,泵站主体8的顶部两侧设置有相互对称的提拉环3,提拉环3与泵站主体8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泵站主体8的内部设置有检修平台14,检修平台14的上方安装有梯子4,梯子4设置在人孔2的下方,检修平台14的下方设置有细格栅6,细格栅6的一侧设置有进水管7,进水管7安装在泵站主体8的一侧,进水管7的内部设置有细格栅6,细格栅6与进水管7的连接方式为套接,污水净化器5的下方设置提升泵16,控制箱11与提升泵16通过PLC控制器控制连接,提升泵16的一侧设置有自耦底座17,自耦底座17的上方设置有压力管道15,压力管道15上设置有止回阀13,压力管道15的顶部一侧设置有出水管12,进水管7和出水管12与泵站主体8的按键方式为内嵌连接,出水管12安装在泵站主体8远离进水管7的一侧,泵站主体8的底部设置有底座9;
污水净化器5包括污水连接口51、树脂吸附层52、出水口53、净化器箱体54、活性炭吸附层55和离子交换层56,其中,净化器箱体54的一侧设置有污水连接口51,净化器箱体54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53,净化器箱体54的内部设置有活性炭吸附层55、树脂吸附层52和离子交换层56,活性炭吸附层55的下方设置有树脂吸附层52,树脂吸附层52的下方设置有离子交换层56,活性炭吸附层55、树脂吸附层52和离子交换层56与净化器箱体54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污水从进水管7中通入泵站主体8内,污水先经过细格栅6过滤掉其中的颗粒物,污水首先进入污水净化器5中经活性炭吸附层55、树脂吸附层52和离子交换层56的层层过滤吸附,最后污水成为可供厕所冲洗、园林和农田灌溉以及道路保洁的再生水,从出水口53流到泵站主体8内,并通过提升泵16将处理好的水提升至压力管道15中并从出水管12排出,当设备故障时,可从人孔2中进入泵站主体8内进行维修。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海绵城市建设用中水回用泵站,包括泵站主体(8)、污水净化器(5)和细格栅(6),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站主体(8)的上方设置有人孔(2),所述人孔(2)上设置有扶手(1),所述人孔(2)的一侧设置有透气管(10),所述透气管(10)的另一侧设置有控制箱(11),所述泵站主体(8)的顶部两侧设置有相互对称的提拉环(3),所述泵站主体(8)的内部设置有检修平台(14),所述检修平台(14)的上方安装有梯子(4),所述梯子(4)设置在人孔(2)的下方,所述检修平台(14)的下方设置有细格栅(6),所述细格栅(6)的一侧设置有进水管(7),所述进水管(7)安装在泵站主体(8)的一侧,所述进水管(7)的内部设置有细格栅(6),所述污水净化器(5)的下方设置提升泵(16),所述提升泵(16)的一侧设置有自耦底座(17),所述自耦底座(17)的上方设置有压力管道(15),所述压力管道(15)上设置有止回阀(13),所述压力管道(15)的顶部一侧设置有出水管(12),所述出水管(12)安装在泵站主体(8)远离进水管(7)的一侧,所述泵站主体(8)的底部设置有底座(9);
所述污水净化器(5)包括污水连接口(51)、树脂吸附层(52)、出水口(53)、净化器箱体(54)、活性炭吸附层(55)和离子交换层(56),其中,所述净化器箱体(54)的一侧设置有污水连接口(51),所述净化器箱体(54)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53),所述净化器箱体(54)的内部设置有活性炭吸附层(55)、树脂吸附层(52)和离子交换层(56),所述活性炭吸附层(55)的下方设置有树脂吸附层(52),所述树脂吸附层(52)的下方设置有离子交换层(5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建设用中水回用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细格栅(6)与进水管(7)的连接方式为套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建设用中水回用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7)和出水管(12)与泵站主体(8)的按键方式为内嵌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建设用中水回用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箱(11)与提升泵(16)通过PLC控制器控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建设用中水回用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吸附层(55)、树脂吸附层(52)和离子交换层(56)与净化器箱体(54)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建设用中水回用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环(3)与泵站主体(8)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CN201820202391.9U 2018-02-06 2018-02-06 海绵城市建设用中水回用泵站 Active CN2079196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02391.9U CN207919645U (zh) 2018-02-06 2018-02-06 海绵城市建设用中水回用泵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02391.9U CN207919645U (zh) 2018-02-06 2018-02-06 海绵城市建设用中水回用泵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19645U true CN207919645U (zh) 2018-09-28

Family

ID=63603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02391.9U Active CN207919645U (zh) 2018-02-06 2018-02-06 海绵城市建设用中水回用泵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1964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77468A (zh) * 2018-12-28 2019-04-05 江苏国泉泵业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活动顶盖的自清洁一体化泵站
CN112252407A (zh) * 2020-10-28 2021-01-22 德诺尔流体设备(武汉)有限公司 一体化净水预制泵站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77468A (zh) * 2018-12-28 2019-04-05 江苏国泉泵业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活动顶盖的自清洁一体化泵站
CN112252407A (zh) * 2020-10-28 2021-01-22 德诺尔流体设备(武汉)有限公司 一体化净水预制泵站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495183U (zh) 一种单一河道外溢式水环境治理系统
CN207017395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湿地系统
CN204369656U (zh) 雨水处理人工湿地系统
CN105735449B (zh)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CN207919645U (zh) 海绵城市建设用中水回用泵站
CN110820913A (zh) 一种雨水综合处理系统
CN206267270U (zh) 一种城市雨水综合收集利用装置
CN208293922U (zh) 一种海绵城市的生态屋顶
CN107417054A (zh) 雨水生物海绵水体净化及收集回用系统
CN203173911U (zh) 一种沉淀装置
CN205369479U (zh)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植草沟降洪系统
CN105649139B (zh) 一种城市公园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CN206602876U (zh) 一种海绵城市绿色屋顶自动给水种植结构
CN211285935U (zh) 一种雨水综合处理系统
CN206368389U (zh) 一种反冲洗和吸污系统
CN206680348U (zh) 海绵城市污水处理装置
CN109629601A (zh) 一种海绵城市生态体系的综合管廊防水结构
CN204079607U (zh) 一种自然能分层曝气充氧人工湿地
CN207608997U (zh) 一种微生态滤床雨水生态利用装置
CN205894090U (zh) 一种施工现场消防水循环利用装置
CN104594467A (zh) 一种虹吸式办公楼中水回用浇洒绿地装置
CN212279219U (zh) 一种生态修复灌溉装置
CN211027496U (zh) 一种污染土壤筑堆循环淋洗修复装置
CN206477420U (zh) 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生态地面系统中的透水装置
CN108265813B (zh) 沉砂预处理的跌水消能竖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406 workshop 2 and office building, 628 Ningfu Road, Fengxian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Kechu Machinery Equipment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406 workshop 2 and office building, 628 Ningfu Road, Fengxian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KECHU MACHINERY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after: 201406 workshop 2 and office building, 628 Ningfu Road, Fengxian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Kechu machiner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406 workshop 2 and office building, 628 Ningfu Road, Fengxian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Kechu Machinery Equipment Group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