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11520U - 农业诱虫灭虫大棚 - Google Patents

农业诱虫灭虫大棚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11520U
CN207911520U CN201820317894.0U CN201820317894U CN207911520U CN 207911520 U CN207911520 U CN 207911520U CN 201820317894 U CN201820317894 U CN 201820317894U CN 207911520 U CN207911520 U CN 2079115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eenhouse
hypomere
column
lures worm
agricultu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1789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雨
胡文杰
赖世奎
杨可涵
向刚
裴艳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2031789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115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115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1152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棚,具体的讲是农业诱虫灭虫大棚,包括大棚架,大棚架包括设置于大棚内部并撑起大棚顶部的立柱,立柱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段、中段和下段;中段包括固定框,固定框内设置有双层电网,固定框的上端与立柱的上段连接,固定框的下端与立柱的下段连接;上段的下端、下段的上端均设置有诱虫灯;农业诱虫灭虫大棚还包括电源,电源通过控制模块与双层电网连接。通过设置上述结构,这样可以在大棚内不施药的情况下,起到灭虫作用;在同时设置驱虫网的时候,如果依然有穿过驱虫网的飞虫进入大棚,本农业诱虫灭虫大棚可以起到对飞虫的诱杀作用,本农业诱虫灭虫大棚与现有的驱虫网配合形成立体的驱虫‑诱虫‑杀虫防护结构。

Description

农业诱虫灭虫大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棚,具体的讲是农业诱虫灭虫大棚。
背景技术
目前在大棚种植中,尤其是在夏秋季中,为各种飞虫的多发时节,现在目前传统的方式是定期对大棚中的种植物施药,但是这样不仅麻烦,且还会严重影响种植物的安全,现在有些大棚会采用驱虫网,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依然会有通过驱虫网的飞虫进入大棚中。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目前大棚采用驱虫网效果不是很好,依然会有通过驱虫网的飞虫进入大棚,给大棚种植物带来危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农业诱虫灭虫大棚,以期望解决前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农业诱虫灭虫大棚,包括大棚架,上述大棚架包括设置于大棚内部并撑起大棚顶部的立柱,上述立柱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段、中段和下段;上述中段包括固定框,上述固定框内设置有双层电网,上述固定框的上端与立柱的上段连接,固定框的下端与立柱的下段连接;上述上段的下端、下段的上端均设置有诱虫灯;上述农业诱虫灭虫大棚还包括电源,上述电源通过控制模块与双层电网连接。
通过在上述的固定框内设置双层电网与诱虫灯的配合,引诱飞虫靠近双层电网,再通过双层电网将飞虫电毙,上述的控制模块包括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包括高频振荡电路,控制电路与双层电网连接。当接上电源时,高频振荡器通电工作,把直流电变成高频交流电,经升压,再经整流升高,加到双层电网上。当飞虫触及双层电网时,虫体造成电网短路,即会被电流、电弧杀灼或击晕、击毙。通过设置上述的带有诱虫灯和双层电网的立柱,不仅节省大棚内的占用空间,同时起到灭虫作用。
进一步的是,上述中段分别与上段、下段可拆卸式连接。
进一步的是,上述固定框上端设置有T型架,立柱的上段内设置有圆盘槽,该上段的下端开有与T型架上端适配的通槽;上述固定框的下端设置有圆柱插销,立柱的下段上端设置有与圆柱插销对应的插孔。
进一步的是,上述立柱的下段内设置有电池;上述圆柱插销下段设置有电源插口,上述插孔内设置有与电源插口对应的电源插头。
进一步的是,上述插孔侧壁上开有贯穿下段的穿孔。
具体的是,上述穿孔横向延伸;或者,上述穿孔位于插孔侧壁上的一端高于位于下段侧壁上的一端。这样设置是为了防止插孔内积水,而影响双层电网的正常使用。
进一步的是,上述立柱分布在大棚内腔的中部位置和两侧位置,节省占用空间。
进一步的是,上述下段为小端朝上的圆台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农业诱虫灭虫大棚,通过设置上述结构,设置诱虫灯和双层电网,这样可以在大棚内不施药的情况下,起到灭虫作用,保证了大棚种植物的质量、安全;在同时设置驱虫网的时候,如果依然有穿过驱虫网的飞虫进入大棚,本农业诱虫灭虫大棚可以起到对飞虫的诱杀作用,本农业诱虫灭虫大棚与现有的驱虫网配合形成立体的驱虫-诱虫-杀虫防护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农业诱虫灭虫大棚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农业诱虫灭虫大棚立柱正视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农业诱虫灭虫大棚立柱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农业诱虫灭虫大棚控制电路图;
图中标记为:1为立柱的上段、2为立柱的中段、201为固定框、202为双层电网、3为立柱的下段、4为诱虫灯、5为T型架、6为圆盘槽、7为圆柱插销、8为插孔、9为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能够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4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端”、“中央”、“周向”、“上”、“内侧”、“外侧”、“另一端”、“中部”、“顶部”、“一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4所示,实施例一:农业诱虫灭虫大棚,包括大棚架,上述大棚架包括设置于大棚内部并撑起大棚顶部的立柱,上述立柱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段1、中段2和下段3;上述中段2包括固定框201,上述固定框201内设置有双层电网202,上述固定框201的上端与立柱的上段1连接,固定框201的下端与立柱的下段3连接;上述上段1的下端、下段3的上端均设置有诱虫灯4;上述农业诱虫灭虫大棚还包括电源,上述电源通过控制模块与双层电网202连接。这里的控制模块可以设置在下段3内,也可以设置在本大棚外部。上述的诱虫灯可以位于在固定框201的前后两面的方位上。
上述的控制模块包括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参见图4,由直流充电电路、充电指示电路、工作指示电路、高频振荡电路、高压产生电路和高压电网电路等功能单元组成。
直流充电电路由电源插头XP、降压电容器C1、泄放电阻器R1、桥式整流二极管VD1~VD4、拨动式两挡单极控制开关S1、电池G(3V)组成,该电池为蓄电池。
充电指示电路由红色发光二极管VL1、限流电阻器R2组成。
工作指示电路由绿色发光二极管VLt、限流电阻器R3组成。
高频振荡电路由振荡三极管VT、变压器T的振荡绕组L1和L2、偏置电阻器R4组成。
高压产生电路由变压器T的二次绕组L3、整流二极管VD5~VD7、滤波电容器C2~C4、电阻器组成。双层电网202由相互绝缘的双层金属栅网组成。
上述的直流充电电路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容器C1降压和利用桥式二极管VD1~VD4直接对220V交流电进行全波整流来向电池G充电。
当电池的电用完时,先把开头S1拨到左边,将插头XP插入家用220V交流电源插座上,即可向电池G(3V)充电,其充电原理如下。
当插头XP输入的220V交流电为正半周(上正下负)时,将沿插头XP上端_VD→S1→G+→G-→VD4→C1(R1)→插头XP下端构成回路向G充电;当220V交流电为负半周(下正上负)时,将沿插头XP下端→C1(R1)→VD3→S1→G+→G-→VD2→插头XP上端构成回路向G充电。在向电池G充电的回路中,由于选用电容C1的容量较小,对50Hz/220V交流电呈现的容抗大,而整流二极管VD1~VD4和电池G的阻抗相对较小,所以电容器上产生的压降较大,几乎为接人电源的全部电压,而整流二极管和电池上压降仅为几伏。又由于C1选用的耐压参数较高,为630V,因而不会造成电容器击穿损坏。可见电容器C1在这种充电电路中起限流和降压双重作用,因此称之为降压电容。R1为C1的泄放电阻器,用于放泄掉断开220V电源时滞留在电容器上的电,以免伤入。
上述充电指示电路的工作原理是:
在上述向电池充电的过程中,充电电压同时也加到红色发光二极管VL1和限流电阻器R2串联的电路上,使VL1导通电流发出红光,用于指示双层电网202正处于充电状态。
充电结束后可拔下电源插头XP,双层电网202即可投入使用。
上述工作指示电路的工作原理是:
把控制开关S1拨到右边再按下微型按键S2后,电池G的电压便加到绿色发光二极管VL2与限流电阻器R3串联的工作指示电路上,使VL2导通电流发出绿光,用于指示双层电网202处于使用的工作状态。
上述高频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是:
当VL2导通电流发出绿光时,电池的电压也同时加到由三极管VT与变压器T组成的高频振荡电路上,启动高频振荡电路工作,其原理如下。
3V电压首先由G+→L1上端→L1下端→R4→VT基极→VT发射极→L2上端→L2下端→G-构成回路,使三极管加上正偏置电压导通基极电流,进而触发VT由截止状态转为导通状态。VT的c、e极间导通电流后,使L2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上向下导通变化电流,于是在L2上产生上正下负的感应电动势。根据L1与L2的互感作用和同名端原理,又在L.上产生下正上负的感应电动势。L1产生的感应龟动势与原直流偏置电压叠加后,将使三极管VT的正偏置加强,很快又促使三极管VT由导通状态进入饱和状态。
三极管VT饱和后,L2中电流恒定不再增大,将使L2的感应电动势翻转为下正上负,也因L2和L1的互感作用,又使L1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转为上正下负。此感应电动势将抵消三极管原有的直流偏置,迅速迫使三极管由饱和状态转入截止状态。之后,高频振荡电路又开始重复上述的工作过程,使三极管VT周而复始地工作在导通与截止状态上,形成振荡,并在L2上产生时而上正下负、时而又下正上负的感应电动势,这样就把电源G的直流电变成为L2上的交变电,常称为交流电。根据附图4中高频振荡电路的设计,该交流电的频率约为18kHz。
上述高压产生电路的工作原理是:
变压器一次绕组L2上产生交流电后,因互感作用又在二次绕组L3上产生交流电。由于附图4中L3的线圈比L2的线圈多,所以T是一个升压型变压器。因此,3V直流电在经过高频振荡电路变换和变压器变压后,能从L两端输出约500V的交流电压。再经二极管VD5~VD7、电容C2~C4进行三倍压整流,又把500V交流电升‘高为约1500V的直流电压,加到双层电网202的金属栅网上。三倍压整流的原理如下。
当L3两端输出500V交流电压为上正下负的正半周(交流电第一个半波)时,先经整流二极管VD5向电容器C2充电,其充电回路为“L3上端→vd5→c2上端→C2下端→L3下端”,于是在C2上建立,起上正下负的直流电压。
当L3两端输出500V交流电为下正上负的负半周(交流电第二个半波)时,正好与C2上建立的电压极性一致且串联相加为一个新电源,该电源电压的正极是C2上端,负极是L3的上端,其电压值约为L3两端输出半波电压的2倍。该电源电压对VD5来说为反偏置截止,它只能经VD6向C3充电,其充电电路为“C2上端→VD6C3右端→C3左端→L3上端”,也就使C3上的充电电压为L3两端输出半波电压的2倍,且是C3的右端为正、左端为负。
当L3两端再转变为输出上正下负的正半周(交流电第三个半波)电压时,又与C1上建立电压的极性一致且串联叠加在一起,形成为L3两端输出半波电压的3倍电压,该电压的正极是C3右端,负极是L3的下端,该电源电压对VD6来说为反偏置截止,它只能经VD7向C4充电,其充电电路为“C3右端→VD7→C4上端→+C4下端→L3下端”,于是使C4上建立的电压为L3两端输出电压的3倍,成为上正下负约1500V的直流高压电,然后加到双层电网202的栅网上。
上述高压电网电路的工作原理是:
双层电网202的栅网是用不锈钢丝制成,为相互绝缘的两层平行结构,中间以塑料栅条隔离和衬托,使两层金属网相距约5-8mm,其中一层金属网连接高压电源的正极,另一层金属网连接高压电源的负极。
当按住S2使用输出高压电的双层电网202配合诱虫灯4来引诱飞虫时,只要飞虫进入两层栅网间触及金属网丝,虫体将造成电网短路,即会被高压电流或电弧击晕、击毙。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上述中段2分别与上段1、下段3可拆卸式连接。
通过将立柱设置为可拆卸式的结构,不仅是为了方便大棚支撑的搭建工作,而且也是为了方便将设置有双层电网202的中段2取下进行维修、清理工作。这里的可拆卸式连接可以是采用螺栓连接、也可通过卡扣连接,还可以采用销键固定连接等等。
上述固定框201上端设置有T型架5,立柱的上段1内设置有圆盘槽6,该上段1的下端开有与T型架5上端适配的通槽;上述固定框201的下端设置有圆柱插销7,立柱的下段3上端设置有与圆柱插销7对应的插孔8。
在上段1设置上述的圆盘槽6和通槽,即是为了将上述的T型架5插入圆盘槽6,通过转动定位后对中段2和上段1进行固定,固定框201与下段3的连接将圆柱插销7插进插孔8即可,完成中段2与下段3的定位。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上述立柱的下段3内设置有电池,即上述的电池G内置在下段3内;上述圆柱插销7下段3设置有电源插口,上述插孔8内设置有与电源插口对应的电源插头。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控制电池开关的基础上再增加该结构,不仅方便对双层电网202的电源开断的控制,也相当于提供了多一级开关,使本农业诱虫灭虫大棚使用更加安全。
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上述插孔8侧壁上开有贯穿下段3的穿孔9。
上述穿孔9位于插孔8侧壁上的一端高于位于下段3侧壁上的一端。这样设置是为了防止插孔8内积水,而影响双层电网202的正常使用。
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至四任意一项的基础上,上述立柱分布在大棚内腔的中部位置和两侧位置,以节省占用空间。
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一至五任意一项的基础上,上述下段3为小端朝上的圆台状,使整个立柱拥有较好的支撑。

Claims (8)

1.农业诱虫灭虫大棚,其特征在于:包括大棚架,所述大棚架包括设置于大棚内部并撑起大棚顶部的立柱,所述立柱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段(1)、中段(2)和下段(3);所述中段(2)包括固定框(201),所述固定框(201)内设置有双层电网(202),所述固定框(201)的上端与立柱的上段(1)连接,固定框(201)的下端与立柱的下段(3)连接;所述上段(1)的下端、下段(3)的上端均设置有诱虫灯(4);所述农业诱虫灭虫大棚还包括电源,所述电源通过控制模块与双层电网(20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业诱虫灭虫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段(2)分别与上段(1)、下段(3)可拆卸式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业诱虫灭虫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201)上端设置有T型架(5),立柱的上段(1)内设置有圆盘槽(6),该上段(1)的下端开有与T型架(5)上端适配的通槽;所述固定框(201)的下端设置有圆柱插销(7),立柱的下段(3)上端设置有与圆柱插销(7)对应的插孔(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农业诱虫灭虫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的下段(3)内设置有电池;所述圆柱插销(7)下段(3)设置有电源插口,所述插孔(8)内设置有与电源插口对应的电源插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农业诱虫灭虫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8)侧壁上开有贯穿下段(3)的穿孔(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农业诱虫灭虫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9)横向延伸;或者,所述穿孔(9)位于插孔(8)侧壁上的一端高于位于下段(3)侧壁上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业诱虫灭虫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分布在大棚内腔的中部位置和两侧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业诱虫灭虫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段(3)为小端朝上的圆台状。
CN201820317894.0U 2018-03-08 2018-03-08 农业诱虫灭虫大棚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9115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17894.0U CN207911520U (zh) 2018-03-08 2018-03-08 农业诱虫灭虫大棚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17894.0U CN207911520U (zh) 2018-03-08 2018-03-08 农业诱虫灭虫大棚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11520U true CN207911520U (zh) 2018-09-28

Family

ID=63597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17894.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911520U (zh) 2018-03-08 2018-03-08 农业诱虫灭虫大棚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115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99869Y (zh) 一种高压电网自转清虫灭虫器
CN107829391B (zh) 一种多功能扫地机
CN204145306U (zh) 一种非定频电源电路结构
CN201699598U (zh) 一种开关电源适配器
CN207911520U (zh) 农业诱虫灭虫大棚
CN104521927A (zh) 新型灭蚊拍
CN107968473A (zh) 一种智能电动汽车充放电桩
CN202285942U (zh) 一种太阳能电击式蟑螂捕杀器
CN201479780U (zh) 一种带有led灯的折叠式电蚊拍
CN205544358U (zh) 一种恒压充电器电源电路
CN202077493U (zh) 高效电子捕鱼器
CN209627755U (zh) 一种基于mppt的太阳能路灯控制器
CN202722331U (zh) 一种多功能电蚊拍
CN201050768Y (zh) 多功能的城市环保节能灯
CN201422344Y (zh) 太阳能智能杀虫灯
CN207284882U (zh) 一种防雨太阳能户外灭虫装置
CN107439519A (zh) 一种防雨太阳能户外灭虫装置
CN201174819Y (zh) 太阳能电子灭鼠器
CN2671345Y (zh) 定时电驱蚊器
CN2216339Y (zh) 电子诱虫杀虫器
CN201108066Y (zh) 可以对小型用电器充电的鞋
CN210298156U (zh) 一种照明灯驱动电路
CN201403445Y (zh) 可换充电电池蚊拍
CN207252631U (zh) 一种长寿命超轻环保锂电池杀虫灯
CN2313384Y (zh) 三层网面电击蚊蝇拍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28

Termination date: 2020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