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93852U - 一种发热体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热体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93852U
CN207893852U CN201820234304.8U CN201820234304U CN207893852U CN 207893852 U CN207893852 U CN 207893852U CN 201820234304 U CN201820234304 U CN 201820234304U CN 207893852 U CN207893852 U CN 2078938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heater
heat insulating
heating element
insulating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3430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新艳
康宽洋
高盛华
杨鑫
温嘉彬
陈梓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23430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938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938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938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热体固定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发热体固定装置,包括互相配合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轮廓均与所述发热体的轮廓相匹配,使得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锁合时,所述发热体被固定在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间;所述第一框架和/或第二框架上设置有隔热面板。本实用新型的发热体固定装置,其采用框架的结构形式固定发热体,该种结构简单,减少了零件数量,降低了工人操作难度,并提高了生产效率。此外,隔热面板的设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没有隔热措施导致机身烫的问题。从而,本实用新型的发热体固定装置,其具备隔热和支撑的双重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发热体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热体固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热体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储热式取暖器,如现有技术公开的一种陶瓷取暖器,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1以及与壳体1密封接合的面板2。壳体1的内部安装有固定架3,固定架3内部嵌装有陶瓷体4。所述面板2在内侧表面贴附有反光箔8,反光箔8采用铝质反光箔膜,其位置与陶瓷体4的位置水平对应。当发热丝加热升温,热能由陶瓷体4向面板2之外扩散,由于面板2内侧贴附的反光箔8自动将热量向面板2的其它区域传递,面板2不会产生局部过热的问题。
但是该陶瓷取暖器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发热体(也即陶瓷体4)的固定架零件数量多,模具费昂贵,且装配工序多,生产效率低;
其次,发热体的固定架的各支架之间相互装配需要侧向打螺钉,由此加大了工人操作难度,影响生产效率;
再其次,发热体没有隔热措施,反光箔使用一段时间之后易老化,失去反光作用,导致机身烫的问题;
最后,陶瓷砖受热膨胀产生位移,容易产生噪音,影响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发热体固定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固定架零件数量多、工人操作难度大、生产效率低以及没有隔热措施的问题。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热体固定装置,包括互相配合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轮廓均与所述发热体的轮廓相匹配,使得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锁合时,所述发热体被固定在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间;所述第一框架和/或第二框架上设置有隔热面板。
优选的,所述隔热面板上形成有通风口,所述隔热面板至少局部朝着远离所述发热体的方向凹陷,从而在所述隔热面板与所述发热体之间形成有气流通道,且所述气流通道与所述通风口连通。
优选的,所述通风口包括形成于所述隔热面板底部的进气口,以及形成于所述隔热面板顶部的出气口。
优选的,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均沿着所述隔热面板的宽度方向延伸。
优选的,所述隔热面板上设置有伸向所述发热体的弹片。
优选的,所述弹片位于所述隔热面板的中心位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上包括互相配合的固定边框/凸耳,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通过所述固定边框/凸耳锁合;
所述第一框架和/或第二框架上,位于所述固定边框/凸耳内侧为容纳边框,使得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锁合时,在所述容纳边框内形成用于安装所述发热体的容纳槽。
优选的,当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上设置有所述固定边框时,所述固定边框上形成有接线孔。
优选的,所述容纳边框的拐角处设置有躲避槽。
优选的,所述隔热面板上设置有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发热体固定装置,其采用框架的结构形式固定发热体,该种结构简单,减少了零件数量,降低了工人操作难度,并提高了生产效率。此外,隔热面板的设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没有隔热措施导致机身烫的问题。从而,本实用新型的发热体固定装置,其具备隔热和支撑的双重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的陶瓷取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安装有发热体的发热体固定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实施例中安装有发热体的发热体固定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实施例中第一框架或第二框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是实施例中第一框架或第二框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1、壳体;2、面板;3、固定架;4、陶瓷体;8、反光箔;
01、第一框架;02、第二框架;03、固定边框;04、容纳边框;05、进气口;06、出气口;07、弹片;08、加强筋;09、躲避槽;10、接线孔;11、发热体;12、隔热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见图2和图3,本实施例的发热体固定装置,包括互相配合的第一框架01和第二框架02,所述第一框架01和第二框架02的轮廓均与所述发热体11的轮廓相匹配,使得所述第一框架01和第二框架02锁合时,所述发热体11被固定在所述第一框架01和第二框架02之间;所述第一框架01和/或第二框架02上设置有隔热面板12。
其中,“所述第一框架01和第二框架02的轮廓均与所述发热体11的轮廓相匹配”指代的是:发热体11整体呈立方体状的时候,第一框架01和第二框架02也大致呈立方体状,以使得发热体11可以固定在第一框架01和第二框架02之间,类似于牌匾或者画作的装框;发热体11呈其它外形的时候,同样的第一框架01和第二框架02的结构以能够将发热体11固定在第一框架01和第二框架02之间为准。其中,发热体11的形式不受限制,可以是储热砖,例如陶瓷储热砖或者铸铁储热砖等。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陶瓷储热砖而言,其在搬运过程中或者膨胀变形产生动静时候均容易碎裂掉渣,由此从视听上均会给用户带来不佳的体验。而本实施例的发热体固定装置,双框架(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配合可有效防止碎渣掉落,进而也避免了碎渣掉落产生的噪音。此外,“所述第一框架01和/或第二框架02上设置有隔热面板12”意味着只要第一框架01和第二框架02中至少其一设置有隔热面板12,那么就能使得发热体固定装置具备隔热效果。当然,最好在第一框架01上和第二框架02上同时设置隔热面板12,此时发热体11被包裹在第一框架01、第二框架02以及隔热面板12之间,使得发热体固定装置获取最佳的隔热效果。
本实施例的发热体固定装置,其采用框架的结构形式固定发热体11,该种结构简单,减少了零件数量,降低了工人操作难度,并提高了生产效率。此外,隔热面板12的设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没有隔热措施导致机身烫的问题。从而,本实施例的发热体固定装置,其具备隔热和支撑的双重技术效果。
并且,通过隔热面板12的设置,其也可以保证发热体11的储热效果。
此外,第一框架01和第二框架02分别可一体成型得到,从而可以节省模具成本,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噪音的产生。
本实施例中,在隔热面板12上形成有通风口,所述隔热面板12至少局部朝着远离所述发热体11的方向凹陷,从而在所述隔热面板12与所述发热体11之间形成有气流通道,且所述气流通道与所述通风口连通。
其中,优选隔热面板12覆盖所述发热体11的暴露区域。其中的暴露部分指代的是:除了固定在第一框架01和第二框架02内的区域以外的其它区域。当然,此处的“覆盖”忽略通风口的开设。
此外,“在所述隔热面板12与所述发热体11之间形成有气流通道”中气流通道的结构、数量和分布位置均不受限制,只要保证在隔热面板12和发热体11之间存在空气流通的间隙即可。
通过图2至图5发现,隔热面板12整体呈凹陷状,从而将发热体11安装在第一框架01和第二框架02之间之后,隔热面板12和发热体11之间气流通道的流通能力最强化,进而保证了发热体11的散热能力。并且,该种情况下在发热体11和隔热面板12之间的气流通道的数量为一个,从而隔热面板12的结构简单。
并且,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框架01和第二框架02上均设置有隔热面板12的时候,那么可以在第一框架01和隔热面板12与发热体11之间,以及第二框架02的隔热面板12与发热体11之间均形成气流通道,请参见图2和图3。该种情况下,发热体11的两侧均形成有气流通道,以保证发热体固定装置具有最佳的散热效果。
本实施例中,通风口的数量、开设位置以及形状也均不受限制。
通过图4发现,通风口包括形成于所述隔热面板12底部的进气口05,以及形成于所述隔热面板12顶部的出气口06,从而在进气口05和出气口06之间形成有气流通道。由于空气受热升温之后具有上蹿的趋势,因此将出气口06设置在进气口05的上方可以便于气流通道内的空气流通,以循环形成空气对流。
请进一步参见图4,所述进气口05和所述出气口06均沿着所述隔热面板12的宽度方向延伸,该种进气口05和出气口06的尺寸大,可以保证发热体11与隔热面板12之间空气的流通能力,进而保证对发热体11的换热效果。
此外,进气口05和出气口06可以通过冲压得到。图4的结构优选通过冲压隔热面板12的中部得到,使得冲压部分的顶部和底部与隔热面板12本体发生分离,进而在冲压部分顶部和底部分别形成进气口05和出气口06。采用该种方式形成进气口05和出气口06,其工艺简单,可以提高工作效果。当然,进气口05和出气口06的形成方式不受限制。
通过图2至图5发现,在隔热面板12上设置有伸向所述发热体11的弹片07。由于发热体11与发热体固定装置的材料不同热膨胀系数不一致,加热膨胀时发热体11与发热体固定装置之间会产生相对位移,进而会发出噪音。而弹片07的设置可以有效抑制这种相对位移的产生,从而减少噪音。此外,弹片07和发热体11直接接触,从而可以有效抑制发热体11受热膨胀产生变形。第一框架第二框架其中,弹片07的数量、形状和设置位置均不受限制。本实施例中,优选弹片07设置在隔热面板12的中间,此时只要在隔热面板12上设置一块弹片07就可以有效抑制发热体11变形或者窜动。并且,弹片07优选但是不必须通过冲压得到。当然,为了进一步保证弹片07对发热体11的限制作用,弹片07的数量可以为任意多块,并且可以在隔热面板12上均匀分布。
请参见图2至图5,所述第一框架01和第二框架02上包括互相配合的固定边框03,所述第一框架01和所述第二框架02通过所述固定边框03锁合。例如,可以在固定边框03上开设螺纹孔,从而采用螺钉/螺栓依次穿过第一框架01上的固定边框03以及第二框架02上的固定边框03,将第一框架01和第二框架02固定在一起。该种情况下,第一框架01和第二框架02的固定只需垂直方向打螺钉/螺栓,减少了装配方向。
当然,除了设置固定边框03之外,也可以在第一框架01和第二框架02上设置凸耳,从而第一框架01和第二框架02之间可以通过凸耳固定在一起。其中,凸耳可以沿着容纳边框04均匀分布,从而保证第一框架01和第二框架02的可靠固定。
或者,也可以既不设置固定边框03,也不设置凸耳,只要第一框架01和第二框架02能够固定在一起即可。
进一步的,当设置有固定边框03/凸耳的时候,第一框架01和/或第二框架02上,位于固定边框03/凸耳内侧为容纳边框04,使得第一框架01和所述第二框架02锁合时,在容纳边框04内形成用于安装所述发热体11的容纳槽。附图2和附图3中的第一框架01和第二框架02均包括容纳边框04,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制,例如也可以只在第一框架01设置容纳边框04,或者也可以只在第二框架02设置容纳边框04。
此外,当第一框架01和第二框架02上设置有所述固定边框03时,所述固定边框03上形成有接线孔10。也即,当第一框架01和第二框架02上的固定边框03固定在一起的时候,固定边框03并非所有地方均闭合,从而在没有闭合的地方形成有接线孔10,使得位于第一框架01和第二框架02之间的发热体11可以和外部连接。
当然,如果本实施例中不设置固定边框03而是设置凸耳的话,那么相邻凸耳之间具有可用于接线的间隙。
请参见图2至图5,在容纳边框04的拐角处设置有躲避槽09。该躲避槽09的设置可以防止发热体11安装的时候和容纳边框04之间碰撞,进而可以保护发热体11以及容纳边框04。并且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躲避槽09,还可以加强空气在储热转固定装置内的流通,使得空气可以进入到躲避槽09内,进而进一步加强发热体固定装置的散热能力。
本实施例中,隔热面板12优选但是不必须为钢板。并且为了加强隔热面板12的结构强度,优选但是不必须在每块隔热面板12上设置加强筋08。加强筋08的延伸方向优选但是不必须与进气口05和出气口06的延伸方向相同,并且每块隔热面板12上加强筋08的数量优选但是不必须为多条。
以上提到的第一框架01/第二框架02的固定边框03和容纳边框04可以一体成型,当然第一框架01/第二框架02与隔热面板12也可以一体成型。
以上发热体固定装置,当发热体11为储热砖的时候,在第一框架01和第二框架02之间固定的储热砖的数量不受限制,例如既可以用于固定一块储热砖,也可以用于固定多块储热砖。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发热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互相配合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轮廓均与所述发热体的轮廓相匹配,使得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锁合时,所述发热体被固定在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间;所述第一框架和/或第二框架上设置有隔热面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面板上形成有通风口,所述隔热面板至少局部朝着远离所述发热体的方向凹陷,从而在所述隔热面板与所述发热体之间形成有气流通道,且所述气流通道与所述通风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口包括形成于所述隔热面板底部的进气口,以及形成于所述隔热面板顶部的出气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热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均沿着所述隔热面板的宽度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面板上设置有伸向所述发热体的弹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热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位于所述隔热面板的中心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热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上包括互相配合的固定边框/凸耳,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通过所述固定边框/凸耳锁合;
所述第一框架和/或第二框架上,位于所述固定边框/凸耳内侧为容纳边框,使得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锁合时,在所述容纳边框内形成用于安装所述发热体的容纳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热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上设置有所述固定边框时,所述固定边框上形成有接线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热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边框的拐角处设置有躲避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热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面板上设置有加强筋。
CN201820234304.8U 2018-02-09 2018-02-09 一种发热体固定装置 Active CN2078938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34304.8U CN207893852U (zh) 2018-02-09 2018-02-09 一种发热体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34304.8U CN207893852U (zh) 2018-02-09 2018-02-09 一种发热体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93852U true CN207893852U (zh) 2018-09-21

Family

ID=635428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34304.8U Active CN207893852U (zh) 2018-02-09 2018-02-09 一种发热体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9385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31718A (zh) * 2018-02-09 2018-06-08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发热体固定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31718A (zh) * 2018-02-09 2018-06-08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发热体固定装置
CN108131718B (zh) * 2018-02-09 2023-10-27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发热体固定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893852U (zh) 一种发热体固定装置
CN202246389U (zh) 锡槽及其顶盖结构
CN204204595U (zh) 一种立绕式电抗器骨架
CN208981690U (zh) 一种大尺寸保温装饰墙板
CN208365636U (zh) 一种踢脚线式电暖器
CN108131718A (zh) 一种发热体固定装置
CN208968041U (zh) 一种踢脚线对流取暖器
CN208886932U (zh) 一种改良的空调室外机电控盒
CN103276810A (zh) 保温墙体龙骨骨架
CN206806250U (zh) 一种温控器控制面板壳体
CN205860448U (zh) 一种空调器支撑结构
CN207624277U (zh) 一种显示设备及其边框结构
CN206670020U (zh) 电热水器
CN207999877U (zh) 一种挂壁式散热箱体
CN209339441U (zh) 一种横排金属板墙的十字型铝材连接装置
CN208012011U (zh) 空气处理模块及空气机
CN207079801U (zh) 一种彩钢夹芯板
CN208042306U (zh) 一种用于加热器上的控制盒及取暖器
CN211233044U (zh) 一种取暖器装置
CN208073234U (zh) 一种方便使用的门窗用门窗套
CN207621766U (zh) 路灯及其端罩
CN205980335U (zh) 加热箱的外保温结构
CN207065298U (zh) Led泛光灯
CN206667504U (zh) 一种建筑外保温复合板
CN206449720U (zh) 一种带隐形保暖罩的电暖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