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77767U - 一种还原并冷却金属化球团的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还原并冷却金属化球团的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77767U
CN207877767U CN201721824105.4U CN201721824105U CN207877767U CN 207877767 U CN207877767 U CN 207877767U CN 201721824105 U CN201721824105 U CN 201721824105U CN 207877767 U CN207877767 U CN 2078777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primordial
entrance
cooling air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2410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志彪
邓君
唐敬坤
冯鲁兴
刘亮
员晓
范志辉
吴道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Province Metallurgic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Province Metallurgic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Province Metallurgic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Province Metallurgic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82410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777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777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777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1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 Y02P10/143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of methane [CH4]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f Iron (AREA)
  • Waste-Gas Treatment And Other Accessory Devices For Furnaces (AREA)
  • Manufacture And Refinement Of Met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还原并冷却金属化球团的系统,该系统包含气基竖炉、冷却气供应系统以及还原气供应系统,冷却气供应系统将水蒸汽和脱硫天然气制成主要成分为甲烷和水的冷却气,并将冷却气输送至气基竖炉;还原气供应系统将气基竖炉使用后的冷却尾气处理后得到以一氧化碳和氢气为主要成分的还原气,并将还原气输送至气基竖炉。本实用新型的冷却气中的甲烷和水蒸气在热态金属化球团(可以是铁化球团)的催化作用下发生重整反应生成CO和H2,该反应吸热效应显著,金属化球团在气基竖炉的冷却段的停留时间显著缩短,冷却气的用量也显著减少,有利于竖炉本体的紧凑化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Description

一种还原并冷却金属化球团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还原冶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采用气基竖炉还原并冷却金属化球团的系统。
背景技术
与传统的高炉炼铁相比,气基竖炉(以下简称竖炉)炼铁不需焦化和烧结,污染物排放显著减少,能耗显著低。竖炉海绵铁的金属化率可以达到92%以上,杂质含量低,与合适比例(70%左右)的废钢搭配进行电炉短流程炼钢,可以有效稀释有害元素,所以竖炉海绵铁产品是电炉短流程炼钢的优质原料。
竖炉还原段产出的金属化球团温度达到800℃左右,非常容易发生二次氧化,必须在还原性或惰性气氛下冷却,否则会严重影响海绵铁产品的品质。另外,气基竖炉冷却段冷却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竖炉本体的高效化和紧凑化。所以,竖炉热态金属化球团的冷却方法是否合理高效直接影响到竖炉海绵铁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现有的Midrex竖炉冷却气的冷却气的CO+H2达到40%以上,然而N2含量高达45%,所以只能作为冷却气循环使用而不能作为还原气供给竖炉,冷却气的化学能无法充分利用,另外,Midrx竖炉冷却气的用量也较大,达到1000Nm3/t,冷却气循环系统的负担也较重。
现有的HYL-III气基竖炉炼铁技术采用脱碳脱水之后的炉顶煤气配加天然气作为热态金属化球团的冷却气。但是相关技术方案都没有明确给出冷却气中天然气的确切含量范围。采用除水除二氧化碳的炉顶煤气配加天然气作为金属化球团的冷却气,CH4接触炽热的金属化球团会分解为固体碳和氢气。随着球团温度降低到600~700℃范围,CO也容易发生歧化反应,生成固体碳和CO2。因此,采用这种成分的冷却气容易造成产品的碳含量波动。鉴于此种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更加合理的热态金属化球团冷却系统及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采用气基竖炉还原并冷却金属化球团的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还原并冷却金属化球团的系统,包含气基竖炉、冷却气供应系统以及还原气供应系统,
气基竖炉包含炉体,该炉体包括上部设置的还原段和下部设置的冷却段;还原段和所述冷却段相邻设置;冷却段的底部设有冷却气入口,冷却段上部设有冷却尾气出口;还原段顶部设有炉顶气出口,还原段底部设有第一还原气入口。
冷却气供应系统包含蒸汽入口、脱硫天然气入口、第一加压装置和第一中储罐;蒸汽入口和脱硫天然气入口分别设有流量计;脱硫天然气入口上设置有截止阀;蒸汽入口和脱硫天然气入口与第一加压装置相连;第一加压装置与第一中储罐相连,第一中储罐与气基竖炉的冷却气入口通过设置有流量计和截止阀的管道相连。
进一步地,还原段底部还设有第二还原气入口,第二还原气入口用于与第一还原气入口同时通入还原气。
进一步地,还原气供应系统包含:
冷却尾气重整系统、炉顶气处理系统和终处理系统,冷却尾气重整系统和炉顶气处理系统通过管道混合后接入终处理系统,
终处理系统的气体出口连通至第一还原气入口和第二还原气入口;
冷却尾气重整系统的进气口连通冷却尾气出口,炉顶气处理系统的进气口连通炉顶气出口。
进一步地,冷却尾气重整系统包括脱硫天然气入口和沿气体路径依次连通的第一净化装置、第二加压装置、第二中储罐、重整系统,且脱硫天然气入口通过管道接入第一净化装置和第二加压装置之间;
炉顶气处理系统包括第二净化装置,第二净化装置的进气口连通炉顶气出口,第二净化装置的出气口与重整系统的出气口通过管道混合后接入终处理系统。
进一步地,终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三加压装置、第三中储罐和加热装置,第三中储罐的进气口连通冷却尾气重整系统和炉顶气处理系统;加热装置连通第一还原气入口和第二还原气入口。
另外,使用如上的系统还原并冷却金属化球团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水蒸汽和脱硫天然气制成主要成分为甲烷和水的冷却气并通入气基竖炉的冷却段;
2)将冷却气冷却金属化球团后得到冷却尾气净化后与脱硫天然气混合、加压重整后得到重整气,重整气与炉顶气净化、加热后得到还原气;
3)利用还原气在气基竖炉的还原段内对待还原球团进行还原得到金属化球团,并利用冷却气对金属化球团进行冷却;
4)还原气还原待还原球团后得到炉顶气,炉顶气继续参与步骤2)。
进一步地,冷却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和水蒸气,其体积分数为:甲烷80~95%,水蒸汽5~20%。
进一步地,冷却气冷却后的冷却尾气成分包含一氧化碳、氢气、水和甲烷,温度为200~300℃。不含惰性气体N2,可以作为天然气重整炉的原料气,冷却尾气的化学能也得到了充分利用。
进一步地,冷却气的温度为50~70℃,压力为0.1~0.2MPa;对金属化球团进行冷却时的冷却气流量为500~700Nm3/t。
进一步地,还原气的压力为0.1~0.5MPa,温度为800-900℃。
进一步地,金属化球团中的铁绝大部分以金属铁的形态存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冷却气中的甲烷和水蒸气在热态金属化球团(可以是铁化球团)的催化作用下发生重整反应生成CO和H2,该反应吸热效应显著,金属化球团在气基竖炉的冷却段的停留时间显著缩短,冷却气的用量也显著减少,有利于竖炉本体的紧凑化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冷却气中水蒸气的加入能够有效抑制甲烷分解析碳和CO的歧化析碳反应,从而能够有效减轻铁的渗碳,有利于降低最终的海绵铁产品的碳含量。
气基竖炉的冷却段排出的冷却尾气主要成分是CH4,同时含有少量H2O、CO和H2,不含氮气,可以作为天然气重整炉的原料气,其中的化学能也得到了充分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还原并冷却金属化球团的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还原并冷却金属化球团的方法流程图。
附图标记
11蒸汽锅炉、12蒸汽入口、13脱硫天然气入口、14第一加压装置、15第一中储罐、16天然气罐、17脱硫装置、21冷却气入口、22冷却段、23冷却尾气出口、24还原段、25第一还原气入口、26炉顶气出口、27第二还原气入口、31第一净化装置、32脱硫天然气入口、33第二加压装置、34第二中储罐、35重整炉、36冷却装置、37第三净化装置、38第二净化装置、39第三加压装置、310第三中储罐、311加热装置、312天然气罐、313脱硫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提供一种还原并冷却金属化球团的系统,包含气基竖炉、冷却气供应系统以及还原气供应系统,
冷却气供应系统将水蒸汽和脱硫天然气制成主要成分为甲烷和水的冷却气,并将冷却气输送至气基竖炉;冷却气中水蒸气的加入能够有效抑制甲烷分解析碳和CO的歧化析碳反应。
还原气供应系统将气基竖炉使用后的冷却尾气和脱硫天然气重整制成重整气,重整气与气基竖炉产生的炉顶气混合后得到以一氧化碳和氢气为主要成分的还原气,并将还原气输送至气基竖炉;
气基竖炉利用还原气供应系统输送的还原气将物料进行还原反应,并利用冷却气供应系统输送的冷却气对还原后的物料进行冷却。
气基竖炉包含:
炉体,该炉体包括上部设置还原段24和下部设置冷却段22;还原段24和冷却段22相邻设置;冷却段22的底部设有冷却气入口21,冷却段22上部设有冷却尾气出口23;还原段24顶部设有炉顶气出口26,还原段24底部设有第一还原气入口25。还原段底部还设有第二还原气入口27,第二还原气入口27用于与第一还原气入口25同时通入还原气
冷却气供应系统包含蒸汽入口12、脱硫天然气入口13、第一加压装置14和第一中储罐15;蒸汽入口12和脱硫天然气入口13分别设有流量计;脱硫天然气入口13上设置有用于开始或停止天然气输送的截止阀;蒸汽入口12和脱硫天然气入口13与第一加压装置14相连;第一加压装置14与第一中储罐15相连,第一中储罐15与气基竖炉的冷却气入口21通过设置有流量计和截止阀的管道相连。
其中,蒸汽入口12用于通入水蒸气,水蒸气由外部蒸汽锅炉11产生。脱硫天然气入口13用于通入脱硫后的天然气;天然气从天然气罐16输出,经过脱硫装置17后产生脱硫后的天然气。
还原气供应系统包含:
冷却尾气重整系统、炉顶气处理系统和终处理系统,冷却尾气重整系统和炉顶气处理系统通过管道混合后接入终处理系统,
终处理系统的气体出口连通至第一还原气入口25和第二还原气入口27;
第一还原气入口25和第二还原气入口27是接入终处理系统的气体出口的管路的两分支,这是一种供气方法,如此可以促进炉内还原气分布更加均匀稳定。第一还原气入口25和第二还原气入口27供气开始还原。在气基竖炉开始生产进行球团还原时,先向炉内加入球团,然后通入惰性气体将竖炉管道和炉内的物料加热到预定温度,然后通入预定温度和流量的还原气开始还原,同时物料由出料口连续排出,生球从炉顶持续加入。所以当管道和炉体预热到指定温度后,冷却气和还原气同时开启,冷却气从冷却尾气出口23出来后直接进入冷却尾气重整系统,将脱硫天然气与水蒸气重整为重整气,再将重整气作为还原气通入第一还原气入口25和第二还原气入口27进行还原。再将金属化球团在冷却段经过冷却气进行冷却,之后冷却尾气进入还原气供应系统开始进行上述重整等一系列步骤产生新的还原气。
冷却尾气重整系统的进气口连通冷却尾气出口23,炉顶气处理系统的进气口连通炉顶气出口26。
冷却尾气重整系统包括脱硫天然气入口32和沿气体路径依次连通的第一净化装置31、第二加压装置33、第二中储罐34、重整系统,且脱硫天然气入口32通过管道接入第一净化装置31和第二加压装置33之间;脱硫天然气入口32用于通入脱硫后的天然气;天然气从天然气罐312输出,经过脱硫装置313后产生脱硫后的天然气。第二中储罐34用于储存冷却尾气与脱硫天然气的混合气体。
重整系统包含沿气体路径依次连通的重整炉35、冷却装置36以及第三净化装置37。重整炉35用于对进入重整炉35的气体进行重整反应得到重整气,冷却装置36对该重整气进行冷却并由第三净化装置37脱除重整气中的CO2和H2O。
炉顶气处理系统包括第二净化装置38,第二净化装置38的进气口连通炉顶气出口26,用于净化炉顶气,除去炉顶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第二净化装置38的出气口与重整系统的出气口通过管道混合后接入终处理系统。
终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三加压装置39、第三中储罐310和加热装置311,第三中储罐310的进气口连通冷却尾气重整系统和炉顶气处理系统;加热装置311连通第一还原气入口25和第二还原气入口27。第三中储罐310用于储存由炉顶气和重整气混合而成的还原气;还原气在进入第三中储罐310之前先在第三加压装置39中进行加压到0.1-0.5MPa。
如图1-2所示,还提供一种使用如上的系统还原并冷却金属化球团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水蒸汽和脱硫天然气制成主要成分为甲烷和水的冷却气并通入气基竖炉的冷却段;
2)将冷却气冷却金属化球团后得到冷却尾气净化后与脱硫天然气混合、加压重整后得到重整气,重整气与炉顶气净化、加热后得到还原气;
3)利用还原气在气基竖炉的还原段内对待还原球团进行还原得到金属化球团,并利用冷却气对金属化球团进行冷却;
4)还原气还原待还原球团后得到炉顶气,炉顶气继续参与步骤2)。
冷却尾气的成分包含一氧化碳、氢气、水和甲烷,温度为200~300℃。不含N2,可以作为天然气重整炉35的原料气,冷却尾气的化学能也得到了充分利用。
冷却气的主要成分的体积分数为甲烷80~95%,水蒸汽5~20%。
冷却气的温度为50~70℃,压力为0.1~0.2MPa;对金属化球团进行冷却时的冷却气流量为500~700Nm3/t。
还原气的压力为0.1~0.5MPa,温度为800-900℃。
金属化球团中的铁绝大部分以金属铁的形态存在。
使用如上的系统产生还原气和冷却气的具体工艺流程如下:
脱硫天然气和蒸汽锅炉11产出的水蒸汽通过流量计,将冷却气的成分控制为体积分数CH480~95%,H2O(g)5~20%,将冷却气温度控制在110~150℃,冷却气压力控制在0.1~0.2MPa,通入第一中储罐15,由第一中储罐15经过流量计和调节阀通入气基竖炉冷却段22,控制冷却气流量为500~700Nm3/t。冷却过程结束后,冷却尾气出口23的冷却尾气的温度为200~300℃。竖炉冷却段22排出的冷却尾气和脱硫天然气一起进入重整炉35,产生高温重整器经过冷却装置36冷却降温,在第三净化装置37中脱除CO2和H2O后,与经过第二净化装置38净化后的炉顶气一起在加压装置中加压到0.1~0.5MPa,经过第三中储罐310后在加热装置311中加热到800-900℃,作为还原气由气基竖炉还原段24底部的第一还原气入口25通入。
在一定温度下,金属铁对CH4和水蒸气的重整反应有催化作用,主要反应式及热效应如下:
CH4+H2O=CO+3H2
CO+H2O=CO2+H2
CH4+CO2=2H2+2CO
还可能发生CH4的裂解反应和CO的歧化反应,反应式如下:
CH4=C+2H2
2CO=CO2+C
反应(1),(3)和(4)都是强吸热反应,反应(2)和(5)是放热反应,但CH4与H2O的反应总体上仍然是强吸热反应,所以气基竖炉一般要求入炉还原气中CH4的体积含量小于3%,防止甲烷分解大量吸热引起竖炉还原段24温度显著降低。
本实用新型依据金属铁对甲烷和水蒸气重整反应的催化作用,以及该反应的强吸热特点,直接用脱硫天然气配加合适比例的水蒸气代替传统的混合气作为热态(800℃左右)金属化球团的冷却气,不仅能显著提高金属化球团的冷却效果,而且充分利用了热态金属铁将CH4和H2O催化转化为CO和H2,使用后的冷却尾气经过初步净化后可以和脱硫天然气一起供给重整炉35进行重整、混合得到还原气,为气基还原竖炉的还原段24提供还原气。
327~827℃下反应(1)的标准平衡常数远大于反应(2),这表明在冷却气与热态金属化球团开始接触的一段时间内,反应(1)是主反应。随着金属化球团温度降低到327℃以下,反应(2)的标准平衡常数开始升高并大于反应(1),这表明反应(2)成为主反应,但此时球团的温度已经显著降低,虽然反应(2)的标准平衡常数较大,但是这两个反应的动力学条件已经不能满足它们进行到可察觉程度的要求。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采用CH4+H2O(g,水蒸气)的混合气体作为热态金属化球团的冷却气,在冷却气与金属化球团相接触的初始阶段主要发生CH4和H2O(g)的催化转化反应(即反应(1)),加入合适比例的水蒸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反应(4)和反应(5),从而防止碳的析出和铁的渗碳。
另一方面,还需要防止热态金属化球团与H2O(g)反应造成球团二次氧化而影响品质,需要分析热态铁和水蒸气反应的条件,反应如式(6)。
Fe(s)+H2O(g)=FeO(s)+H2(g) (6)
800℃下反应(6)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反应(1)的吉布斯自由能实际条件下,反应(6)的吉布斯自由能反应(1)的吉布斯自由能要保证反应(1)优先反应(6)进行,可以使ΔG1<ΔG6<0,此时初始的冷却气中H2和CO含量极低,能够满足该条件。所以,采用CH4+H2O(g)的混合气体冷却800℃的金属化球团不会发生球团的二次氧化,不仅能够加速海绵铁的冷却,而且在提高竖炉操作温度的条件下能够有效防止球团的高温结块,还能够借助热态海绵铁的催化作用将部分天然气催化重整为CO+H2,与本实用新型最初的设想一致。
实施例1
冷却气温度为50℃,冷却气中CH4体积分数为80%,H2O(g)体积分数为20%,冷却气压力0.1MPa,冷却气进入气基竖炉的冷却段22的流量500Nm3/t DRI(DRI,直接还原铁)。与现有的Midrex工艺相比,由于甲烷的催化重整强是吸热反应,所以金属化球团在冷却段22的停留时间缩短了1/4,冷却气的用量由传统Midrex法的1000Nm3/t降低到500Nm3/t。适量水蒸气的加入冷却气中抑制了竖炉中冷却段22的析碳反应和铁的渗碳反应,可以将金属化球团的含碳量稳定控制在1%以下。竖炉冷却段22排出的尾气主要成分是CH4,同时含有少量H2O,CO和H2,不含惰性气体N2,可以作为天然气重整炉35的原料气,其中的化学能也得到了充分利用。
实施例2
冷却气温度为70℃,冷却气中CH4体积分数为95%,H2O(g)体积分数为5%,冷却气压力0.2MPa,冷却气进入气基竖炉的冷却段22的流量700Nm3/tDRI。与现有的Midrex工艺相比,由于甲烷的催化重整强是吸热反应,所以金属化球团在冷却段22的停留时间缩短了1/5,冷却气的用量由传统Midrex法的1000Nm3/t降低到700Nm3/t。适量水蒸气的加入冷却气中抑制了竖炉中冷却段22的析碳反应和铁的渗碳反应,可以将金属化球团的含碳量稳定控制在1%以下。竖炉冷却段22排出的尾气主要成分是CH4,同时含有少量H2O,CO和H2,不含惰性气体N2,可以作为天然气重整炉35的原料气,其中的化学能也得到了充分利用。
实施例3
冷却气温度为60℃,冷却气中CH4体积分数为85%,H2O(g)体积分数为15%,冷却气压力0.15MPa,冷却气进入气基竖炉的冷却段22的流量600Nm3/tDRI。与现有的Midrex工艺相比,由于甲烷的催化重整强是吸热反应,所以金属化球团在冷却段22的停留时间缩短了1/4,冷却气的用量由传统Midrex法的1000Nm3/t降低到600Nm3/t。适量水蒸气的加入冷却气中抑制了竖炉中冷却段22的析碳反应和铁的渗碳反应,可以将金属化球团的含碳量稳定控制在1%以下。竖炉冷却段22排出的尾气主要成分是CH4,同时含有少量H2O,CO和H2,不含惰性气体N2,可以作为天然气重整炉35的原料气,其中的化学能也得到了充分利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如果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当中。

Claims (5)

1.一种还原并冷却金属化球团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气基竖炉、冷却气供应系统以及还原气供应系统,
所述气基竖炉包含炉体,所述炉体包括上部设置的还原段和下部设置的冷却段;所述还原段和所述冷却段相邻设置;所述冷却段的底部设有冷却气入口,所述冷却段上部设有冷却尾气出口;所述还原段顶部设有炉顶气出口,所述还原段底部设有第一还原气入口;
所述冷却气供应系统包含蒸汽入口、脱硫天然气入口、第一加压装置和第一中储罐;所述蒸汽入口和所述脱硫天然气入口分别设有流量计;所述脱硫天然气入口上设置有截止阀;所述蒸汽入口和所述脱硫天然气入口与所述第一加压装置相连;所述第一加压装置与所述第一中储罐相连,所述第一中储罐与所述气基竖炉的所述冷却气入口通过设置有流量计和截止阀的管道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原段底部还设有第二还原气入口,所述第二还原气入口用于与所述第一还原气入口同时通入还原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原气供应系统包含冷却尾气重整系统、炉顶气处理系统和终处理系统,所述冷却尾气重整系统和炉顶气处理系统通过管道混合后接入终处理系统,
所述终处理系统的气体出口连通至第一还原气入口和第二还原气入口;
所述冷却尾气重整系统的进气口连通冷却尾气出口,所述炉顶气处理系统的进气口连通炉顶气出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尾气重整系统包括脱硫天然气入口和沿气体路径依次连通的第一净化装置、第二加压装置、第二中储罐、重整系统,且所述脱硫天然气入口通过管道接入所述第一净化装置和所述第二加压装置之间;
所述炉顶气处理系统包括第二净化装置,所述第二净化装置的进气口连通炉顶气出口,所述第二净化装置的出气口与所述重整系统的出气口通过管道混合后接入所述终处理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三加压装置、第三中储罐和加热装置,所述第三中储罐的进气口连通所述冷却尾气重整系统和所述炉顶气处理系统;所述加热装置连通所述第一还原气入口和所述第二还原气入口。
CN201721824105.4U 2017-12-22 2017-12-22 一种还原并冷却金属化球团的系统 Active CN2078777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24105.4U CN207877767U (zh) 2017-12-22 2017-12-22 一种还原并冷却金属化球团的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24105.4U CN207877767U (zh) 2017-12-22 2017-12-22 一种还原并冷却金属化球团的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77767U true CN207877767U (zh) 2018-09-18

Family

ID=63503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24105.4U Active CN207877767U (zh) 2017-12-22 2017-12-22 一种还原并冷却金属化球团的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7776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32348A (zh) * 2021-12-02 2022-02-11 张伟 一种给高甲烷还原气体的重整提供水的方法和装置
CN114645107A (zh) * 2022-03-19 2022-06-21 承德新新钒钛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实现零碳排放的还原铁粉清洁生产方法与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32348A (zh) * 2021-12-02 2022-02-11 张伟 一种给高甲烷还原气体的重整提供水的方法和装置
CN114645107A (zh) * 2022-03-19 2022-06-21 承德新新钒钛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实现零碳排放的还原铁粉清洁生产方法与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81280A (zh) 一种还原并冷却金属化球团的系统及方法
US20210246521A1 (en) Method for Carburization of HDRI produced in H2 based Direct Reduction Process
US9938595B2 (en) Direct reduction process with improved product quality and process gas efficiency
CA1043574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iron from oxidic iron ores
CA2096805C (en) A direct-reduction process for directly reducing particulate iron-oxide-containing material
US5618032A (en) Shaft furnace for production of iron carbide
US4834792A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hot sponge iron by introducing hydrocarbon for carburizing into reduction zone
JP2023525937A (ja) 浸炭海綿鉄の生産プロセス
US4253867A (en) Method of using a methane-containing gas for reducing iron ore
CN107858471A (zh) 一种气基竖炉生产海绵铁的系统及方法
AU669089B2 (en) Iron carbide production in shaft furnace
CN207877767U (zh) 一种还原并冷却金属化球团的系统
CN106702066A (zh) 一种氢气进入气基还原竖炉制备直接还原铁的系统和方法
JPS5818963B2 (ja) 粒状鉄鉱石のスポンジ鉄粒子への還元方法
US9534265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oducing direct reduced iron incorporating a carbon dioxide and steam reformer fed by recovered carbon dioxide
JPS5847449B2 (ja) 直接製鉄法
CN106834579A (zh) 一种天然气三重整制备直接还原铁的系统和方法
CA1228482A (en) Reduction of metal compounds
US4439233A (en) Direct reduction of iron
CN106702065A (zh) 一种新型气基竖炉制备海绵铁的系统与方法
CN110054152A (zh) 一种转炉煤气在线提质处理方法
CN206607251U (zh) 天然气水蒸汽重整后还原红土镍矿球团的系统
CN104087702B (zh) 气基竖炉制备海绵铁的方法和系统
CA1075913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metallic iron particles
JPS5811484B2 (ja) 還元鉄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102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18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20102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18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02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