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76250U - 叠放式收纳箱 - Google Patents

叠放式收纳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76250U
CN207876250U CN201820240436.1U CN201820240436U CN207876250U CN 207876250 U CN207876250 U CN 207876250U CN 201820240436 U CN201820240436 U CN 201820240436U CN 207876250 U CN207876250 U CN 2078762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late
board
containing box
plate
sl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4043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寇战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jiakou Sanyou Plastic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ngjiakou Sanyou Plastic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jiakou Sanyou Plastic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ngjiakou Sanyou Plastic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24043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762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762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7625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ackable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收纳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叠放式收纳箱。叠放式收纳箱包括箱体;箱体的第一侧板与立板相垂直,且位于两个立板的中间;第一侧板的顶端设有两个第一叠放槽;两个第一U形板位于第一侧板的两端,且一端与第一侧板相连,另一端与立板相连;第二侧板与第一侧板并排设置,且长度小于第一侧板的长度;两个第二U形板位于第二侧板的两端;第二U形板与第一叠放槽相适配;两个连接板与两个第二U形板一一对应;连接板与第二侧板平行设置,且一端与第二U形板相连,另一端与立板相连;连接板的顶端设有第二叠放槽;第二叠放槽与第一U形板相适配。该收纳箱既能顺次叠放,空载时也能套装在一起,省时省力,使用方便快捷。

Description

叠放式收纳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收纳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叠放式收纳箱。
背景技术
收纳箱是一种用来整理或存储物品、简易轻便的储物箱,在家庭生活、超市、物流及工厂等场景下都有广泛的应用。收纳箱能够根据需要设计成各种造型,用于物品中转的收纳箱,一般箱体为顶端开口式,开口处不设箱盖,以避免在物品装卸时箱盖占用空间、妨碍操作。
目前常用的开口式收纳箱,装满物品时顺次叠放,能够合理利用仓库空间,但空载时不能套装在一起;而另一种收纳箱,在空载时能够顺次套装,但装满物品后无法叠放,或者上层箱体挤压下层箱体中的物品,使用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叠放式收纳箱,既能顺次叠放,空载时也能套装在一起,省时省力,使用方便快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叠放式收纳箱,包括:
水平设置的底板;
两个并排设置的立板;每个所述立板均竖直设置,且底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
竖直设置的第一侧板,底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立板相垂直,且位于两个所述立板的中间;所述第一侧板的顶端设有两个第一叠放槽;
两个第一U形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侧板的两端;每个所述第一U形板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立板的长度方向一致,且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对应的立板固定连接;
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并排设置,且长度小于所述第一侧板的长度;
两个第二U形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侧板的两端;每个所述第二U形板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一U形板的开口方向相反,且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侧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U形板与所述第一叠放槽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U形板的底端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叠放槽的形状一致;
两个连接板,与两个所述第二U形板一一对应;每个所述连接板均与所述第二侧板平行设置,且一端与所述第二U形板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对应的立板固定连接;每个所述连接板的顶端均设有第二叠放槽;所述第二叠放槽与所述第一U形板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叠放槽的形状与所述第一U形板的底端的形状一致。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第一叠放槽内均设有第一定位柱,且每个所述第二U形板的底端均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柱和所述第一定位孔相适配。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第二叠放槽内均设有第二定位柱,且每个所述第一U形板的底端均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柱和所述第二定位孔相适配。
进一步的,在所述立板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U形板位于所述第一侧板的外侧,且所述第二U形板位于所述第二侧板的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板和两个所述第一U形板为一体结构;
所述第二侧板、两个所述第二U形板和两个所述连接板为一体结构;
所述底板、两个所述立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为一体结构;
所述底板、两个所述立板、所述第一侧板、两个所述第一U形板、所述第二侧板、两个所述第二U形板和两个所述连接板围设成箱体。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底端向中间收拢,所述箱体呈倒棱台状。
进一步的,在竖直方向上,每个所述立板的顶部均设有多个限位板;每个所述限位板竖直设置,且位于所述立板的外侧。
进一步的,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一侧板的顶端和所述第二侧板的顶端均设有把手,且所述把手高于所述限位板。
进一步的,在竖直方向上,每个所述立板的顶部均设有用于放置标识卡的卡座;所述限位板的底端低于所述卡座。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两个所述立板、所述第一侧板、两个所述第一U形板、所述第二侧板、两个所述第二U形板和两个所述连接板,均为塑料制品,且连接部位均设有倒角。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底板、两个立板、第一侧板、两个第一U形板、第二侧板、两个第二U形板和两个连接板围设成中空的箱体。箱体的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第一侧板和两个第一U形板组成箱体的右侧壁,第二侧板、两个第二U形板和两个连接板组成箱体的左侧壁。
第一叠放槽位于箱体的右侧壁,第二U形板位于箱体的左侧壁,在箱体的长度方向上,第一叠放槽和第二U形板相对设置,且第二U形板的底端的形状与第一叠放槽的形状一致,因此当两个收纳箱反向叠加时,第二U形板卡接在第一叠放槽内。
第二叠放槽位于箱体的左侧壁,第一U形板位于箱体的右侧壁,在箱体的长度方向上,第二叠放槽和第一U形板相对设置,且第一U形板的底端的形状与第二叠放槽的形状一致,因此当两个收纳箱反向叠加时,第一U形板卡接在第二叠放槽内。
箱体的左侧壁所在的平面为YZ平面,第一叠放槽和第二叠放槽在YZ平面内的正投影不重合,第一U形板和第二U形板在YZ平面内的正投影不重合,因此,当两个收纳箱同向放置时,上层收纳箱能够放入下层收纳箱的箱体内;当两个收纳箱反向放置时能够叠加。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方案中的叠放式收纳箱在空载时,相邻两个收纳箱同向放置,能够套装在一起,节省空间而且便于搬运;在装满物品时,相邻的两个收纳箱反向放置,上层收纳箱即可叠放在下层收纳箱上,且不会挤压下层收纳箱中的物品,使用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叠放式收纳箱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叠放式收纳箱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叠放式收纳箱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两个叠放式收纳箱叠放时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两个叠放式收纳箱叠放时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两个叠放式收纳箱套装时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两个叠放式收纳箱套装时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底板,20-立板,21-限位板,22-卡座,30-第一侧板,31-第一U形板,32-第一叠放槽,321-第一定位柱,40-第二侧板,41-第二U形板,42-连接板,43-第二叠放槽,431-第二定位柱,50-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实用新型的描述。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叠放式收纳箱,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叠放式收纳箱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10、两个并排设置的立板20、竖直设置的第一侧板30、两个第一U形板31、第二侧板40、两个第二U形板41和两个连接板42。每个立板20均竖直设置,且底端与底板10固定连接。第一侧板30的底端与底板10固定连接。第一侧板30与立板20相垂直,且位于两个立板20的中间。第一侧板30的顶端设有两个第一叠放槽32。两个第一U形板31分别位于第一侧板30的两端。每个第一U形板31的开口方向与立板20的长度方向一致,且一端与第一侧板3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对应的立板20固定连接。
第二侧板40与第一侧板30并排设置,且长度小于第一侧板30的长度。两个第二U形板41分别位于第二侧板40的两端。每个第二U形板41的开口方向与第一U形板31的开口方向相反,且第一端与第二侧板40固定连接。第二U形板41与第一叠放槽32相对设置,且第二U形板41的底端的形状与第一叠放槽32的形状一致。两个连接板42与两个第二U形板41一一对应。每个连接板42均与第二侧板40平行设置,且一端与第二U形板41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对应的立板20固定连接。每个连接板42的顶端均设有第二叠放槽43。第二叠放槽43与第一U形板31相对设置,且第二叠放槽43的形状与第一U形板31的底端的形状一致。
底板10、两个立板20、第一侧板30、两个第一U形板31、第二侧板40、两个第二U形板41和两个连接板42围设成中空的箱体。箱体的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第一侧板30和两个第一U形板31组成箱体的右侧壁,第二侧板40、两个第二U形板41和两个连接板42组成箱体的左侧壁。
第一叠放槽32位于箱体的右侧壁,第二U形板41位于箱体的左侧壁,在箱体的长度方向上,第一叠放槽32和第二U形板41相对设置,且第二U形板41的底端的形状与第一叠放槽32的形状一致,因此当两个收纳箱反向叠加时,第二U形板41卡接在第一叠放槽32内。
第二叠放槽43位于箱体的左侧壁,第一U形板31位于箱体的右侧壁,在箱体的长度方向上,第二叠放槽43和第一U形板31相对设置,且第一U形板31的底端的形状与第二叠放槽43的形状一致,因此当两个收纳箱反向叠加时,第一U形板31卡接在第二叠放槽43内。
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箱体的左侧壁所在的平面为YZ平面,箱体的宽度方向为前后方向。第二侧板40与第一侧板30并排设置,且在前后方向上,第二侧板40的长度小于第一侧板30的长度,因此,第一叠放槽和第二叠放槽在YZ平面内的正投影不重合,第一U形板和第二U形板在YZ平面内的正投影不重合。因此,当两个收纳箱同向放置时,上层收纳箱能够放入下层收纳箱的箱体内;当两个收纳箱反向放置时能够叠加。
结合图4所示,当两个收纳箱装满物品时,将两个收纳箱反向叠放,上层收纳箱的左侧壁与下层收纳箱的右侧壁上下相连,此时,上层收纳箱的第二U形板41卡在下层收纳箱的第一叠放槽32内;结合图5所示,上层收纳箱的第一U形板31卡在下层收纳箱的第二叠放槽43内。因此,上下两个收纳箱能够叠放,充分利用仓库的空间,且上层收纳箱不会挤压下层收纳箱中的物品。
结合图6所示,当两个收纳箱空载时,将两个收纳箱同向放置,上层收纳箱的左侧壁与下层收纳箱的左侧壁上下相连,上层收纳箱的右侧壁与下层收纳箱的右侧壁上下相连,此时,上层收纳箱的第一U形板31套入下层收纳箱的第一U形板31的U形槽内;结合图7所示,上层收纳箱的第二U形板41套入下层收纳箱的第二U形板41的U形槽内。因此,上下两个收纳箱能够套装在一起,节省空间,且便于搬运。
作为一种实施例,结合图1所示,每个第一叠放槽32内均设有第一定位柱321,且每个第二U形板41的底端均设有第一定位孔。第一定位柱321和所述第一定位孔相适配。
当两个收纳箱反向叠放时,上层收纳箱的第二U形板41卡接在下层收纳箱的第一叠放槽32内,此时第一定位柱321插入第一定位孔中,使两个收纳箱连接更加牢固,避免发生晃动。
另外,收纳箱在加工时,为抵消热胀冷缩的影响,通常在卡接部位留有缝隙,因此第二U形板41与第一叠放槽32之间会产生伸缩缝。设置第一定位孔和第一定位柱321,能够避免第二U形板41在第一叠放槽32内晃动,同时也便于叠放时,操作人员准确的将两层收纳箱堆叠起来。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2所示,每个第二叠放槽43内均设有第二定位柱431,且每个第一U形板31的底端均设有第二定位孔。第二定位柱431和所述第二定位孔相适配。
当两个收纳箱反向叠放时,上层收纳箱的第一U形板31卡接在下层收纳箱的第二叠放槽43内,此时第二定位柱431插入第二定位孔中,使两个收纳箱连接更加牢固,避免发生晃动。
另外,收纳箱在加工时,为抵消热胀冷缩的影响,通常在卡接部位留有缝隙,因此第一U形板31与第二叠放槽43之间会产生伸缩缝。设置第二定位孔和第二定位柱431,能够避免第一U形板31在第二叠放槽43内晃动,同时也便于叠放时,操作人员准确的将两层收纳箱堆叠起来。
作为一种实施例,结合图1和图2所示,在立板20的长度方向上,第一U形板31位于第一侧板30的外侧,且第二U形板41位于第二侧板40的外侧。立板20的长度方向即为箱体的长度方向,第一U形板31的开口方向以及第二U形板41的开口方向,均与箱体的长度方向一致,因此,第一U形板31位于第一侧板30的外侧,且第二U形板41位于第二侧板40的外侧,能够增大箱体内部的容纳空间,且箱体的内腔中无死角或隔板。
作为一种实施例,第一侧板30和两个第一U形板31为一体结构。第二侧板40、两个第二U形板41和两个连接板42为一体结构。底板10、两个立板20、第一侧板30和第二侧板40为一体结构。结合图1和图2所示,底板10、两个立板20、第一侧板30、两个第一U形板31、第二侧板40、两个第二U形板41和两个连接板42围设成箱体。各部件采用注模或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便于加工,节省加工成本,且箱体的整体强度大,承载能力强。
本实施例中,所述箱体的底端向中间收拢,所述箱体呈倒棱台状。因此,尺寸一致的箱体,既能够同向放置,顺次套装在一起;也能够反向叠放,使上层收纳箱的第一U形板31卡入下层收纳箱的第二叠放槽43内,同时使上层收纳箱的第二U形板41卡入下层收纳箱的第一叠放槽32内。如果在竖直方向上,箱体的顶端和底端面积相同,则上层收纳箱的尺寸需要小于下层收纳箱,才能实现套装或叠放。
作为一种实施例,结合图1和图2所示,在竖直方向上,每个立板20的顶部均设有多个限位板21。每个限位板21竖直设置,且位于立板20的外侧。结合图6和图7所示,当两个收纳箱同向放置时,上层收纳箱能够套入下层收纳箱的箱体内,此时,上层收纳箱的限位板21抵住下层收纳箱的裙边,使上层收纳箱的顶部露出下层箱体,便于取用时,操作人员的手方便的握住上层收纳箱。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2所示,在竖直方向上,第一侧板30的顶端和第二侧板40的顶端均设有把手50,且把手50高于限位板21。结合图6和图7所示,当两个收纳箱同向放置时,上层收纳箱能够套入下层收纳箱的箱体内,此时,上层收纳箱的限位板21抵住下层收纳箱的裙边,上层收纳箱的把手50露出下层收纳箱的箱体,便于操作人员握住上下两层收纳箱的把手,将两个收纳箱分离开。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2所示,在竖直方向上,每个立板20的顶部均设有用于放置标识卡的卡座22。限位板21的底端低于卡座22。为便于管理,要将收纳箱的编号、所属部门等信息记录在标识卡上。在立板20上设置卡座22,便于放置标识卡。
结合图6和图7所示,当两个收纳箱同向放置时,上层收纳箱能够套入下层收纳箱的箱体内,此时,上层收纳箱的限位板21抵住下层收纳箱的裙边,上层收纳箱的卡座22露出下层箱体,便于操作人员识别上层收纳箱的标识卡。
作为一种实施例,底板10、两个立板20、第一侧板30、两个第一U形板31、第二侧板40、两个第二U形板41和两个连接板42,均为塑料制品,且连接部位均设有倒角。收纳箱采用塑料材质,便于加工,且节约生产成本,另外,塑料制品的重量轻,便于搬运。连接部位设置倒角,防止尖锐的棱边或尖角划伤操作人员。
本方案中的叠放式收纳箱在空载时,相邻两个收纳箱同向放置,能够套装在一起,节省空间而且便于搬运;在装满物品时,相邻的两个收纳箱反向放置,上层收纳箱即可叠放在下层收纳箱上,且不会挤压下层收纳箱中的物品,使用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叠放式收纳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平设置的底板;
两个并排设置的立板;每个所述立板均竖直设置,且底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
竖直设置的第一侧板,底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立板相垂直,且位于两个所述立板的中间;所述第一侧板的顶端设有两个第一叠放槽;
两个第一U形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侧板的两端;每个所述第一U形板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立板的长度方向一致,且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对应的立板固定连接;
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并排设置,且长度小于所述第一侧板的长度;
两个第二U形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侧板的两端;每个所述第二U形板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一U形板的开口方向相反,且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侧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U形板与所述第一叠放槽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U形板的底端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叠放槽的形状一致;
两个连接板,与两个所述第二U形板一一对应;每个所述连接板均与所述第二侧板平行设置,且一端与所述第二U形板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对应的立板固定连接;每个所述连接板的顶端均设有第二叠放槽;所述第二叠放槽与所述第一U形板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叠放槽的形状与所述第一U形板的底端的形状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放式收纳箱,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叠放槽内均设有第一定位柱,且每个所述第二U形板的底端均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柱和所述第一定位孔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放式收纳箱,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叠放槽内均设有第二定位柱,且每个所述第一U形板的底端均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柱和所述第二定位孔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放式收纳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立板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U形板位于所述第一侧板的外侧,且所述第二U形板位于所述第二侧板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放式收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和两个所述第一U形板为一体结构;
所述第二侧板、两个所述第二U形板和两个所述连接板为一体结构;
所述底板、两个所述立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为一体结构;
所述底板、两个所述立板、所述第一侧板、两个所述第一U形板、所述第二侧板、两个所述第二U形板和两个所述连接板围设成箱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叠放式收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底端向中间收拢,所述箱体呈倒棱台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放式收纳箱,其特征在于:在竖直方向上,每个所述立板的顶部均设有多个限位板;每个所述限位板竖直设置,且位于所述立板的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叠放式收纳箱,其特征在于: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一侧板的顶端和所述第二侧板的顶端均设有把手,且所述把手高于所述限位板。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叠放式收纳箱,其特征在于:在竖直方向上,每个所述立板的顶部均设有用于放置标识卡的卡座;所述限位板的底端低于所述卡座。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叠放式收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两个所述立板、所述第一侧板、两个所述第一U形板、所述第二侧板、两个所述第二U形板和两个所述连接板,均为塑料制品,且连接部位均设有倒角。
CN201820240436.1U 2018-02-09 2018-02-09 叠放式收纳箱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8762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40436.1U CN207876250U (zh) 2018-02-09 2018-02-09 叠放式收纳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40436.1U CN207876250U (zh) 2018-02-09 2018-02-09 叠放式收纳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76250U true CN207876250U (zh) 2018-09-18

Family

ID=63498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40436.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876250U (zh) 2018-02-09 2018-02-09 叠放式收纳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762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18608B2 (en) Transport container
CN207876250U (zh) 叠放式收纳箱
US20080187422A1 (en) Transporting platform and transporting module
CN103010556A (zh) 可折叠拆解式木托盘箱
CN203294457U (zh) 标准托盘式可折叠保温物流箱
CN215707937U (zh) 一种压缩机立体储存架
CN217918901U (zh) 一种折叠保温泡沫箱
CN216995373U (zh) 一种高效贮运多层式塑料围板箱
CN219989776U (zh) 一种可叠加的包装箱结构
CN215156602U (zh) 一种网络货运用托板
CN215623455U (zh) 一种食品转用框
CN218368864U (zh) 一种可折叠的塑料粒子周转箱
CN218056094U (zh) 周转筐
CN217416582U (zh) 一种餐具清洗周转箱
CN216375629U (zh) 一种用于物联网设备的储存盒
CN220683026U (zh) 塑料瓦楞板组合式周转箱
JP2763266B2 (ja) ガラス板用h型積重ね式物流具
CN207580430U (zh) 一种便于高效使用的样品保存盒
CN218578389U (zh) 一种曲轴箱物流包装内衬
CN208360745U (zh) 具有分隔板的折叠式周转箱
CN210259568U (zh) 一种物流集散中心用农产品转运冷藏箱
CN210126779U (zh) 一种可折叠一体式多区蓄冷保温箱
CN218259902U (zh) 一种高阻隔冷链运输保温箱
CN213567034U (zh) 一种便于回收拆解的包装盒结构
CN210972284U (zh) 一种海鲜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