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74236U - 一种机器人交互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器人交互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74236U
CN207874236U CN201820163433.2U CN201820163433U CN207874236U CN 207874236 U CN207874236 U CN 207874236U CN 201820163433 U CN201820163433 U CN 201820163433U CN 207874236 U CN207874236 U CN 2078742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bot
edit instruction
server
user
mobil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16343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季泳
隋晓鹏
臧运港
张利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MI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MI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MI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MI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16343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742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742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742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机器人交互系统。其中,该系统包括:移动设备、服务端和至少一个机器人,其中所述移动设备、所述至少一个机器人均与所述服务端连接;所述移动设备,用于将功能编辑指令发送给所述服务端;所述服务端,用于存储接收的功能编辑指令,从存储的功能编辑指令中获取目标功能编辑指令,并发送给目标机器人;所述目标机器人,用于接收所述服务端发送的目标功能编辑指令,并展现与接收到的目标功能编辑指令相应的功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用户通过移动设备与机器人进行交互,实现了机器人可根据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展现出各种各样的功能,提升了用户的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机器人交互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器人交互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通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的发展,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和深化,现代机器人已经可以按人们预先设计程序,进行往复式机械性动作运行。如服务机器人,它们能够提供一些简单的服务,当有客人来时,说一些欢迎词例如:欢迎光临、您好等,满足客户的基本需求。
但是这种人工遥控的机器人的只能接受固定指令的控制,不能与其他机器人或别的手机用户进行互动,机械的完成一些简单的动作,与人之间情感交流还存在一定的距离。而目前以好友关系为核心的社会交流网络已经十分普及,传统的机器人已无法满足用户需求多样性的问题,如播放歌曲、发布祝福语等。因此,实现上述服务的自动化已成为一个迫切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机器人交互系统,可实现了机器人根据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展现出各种各样的功能,提升了用户的体验,进一步加强了用户与机器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器人交互系统,该系统包括:移动设备、服务端和至少一个机器人,其中所述移动设备、所述至少一个机器人均与所述服务端连接;
所述移动设备,用于将功能编辑指令发送给所述服务端;
所述服务端,用于存储接收的功能编辑指令,从存储的功能编辑指令中获取目标功能编辑指令,并发送给目标机器人;
所述目标机器人,用于接收所述服务端发送的目标功能编辑指令,并展现与接收到的目标功能编辑指令相应的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服务端包括云端和运营管理端,其中所述移动设备、所述至少一个机器人和所述运营管理端均与所述云端连接;
所述云端,用于存储接收的功能编辑指令;
所述运营管理端,用于从所述云端存储的功能编辑指令中获取目标功能编辑指令,并发送给目标机器人。
进一步地,所述运营管理端包括处理单元、监测单元和第一通信单元;其中,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对获取到的所述目标功能编辑指令进行解析筛选,得到机器人可识别的目标指令数据;
所述监测单元用于依据所述至少一个机器人的工作状态,确定所述目标机器人;
所述第一通信单元用于将所述目标指令数据发送给所述目标机器人。
进一步地,所述监测单元还用于:
如果监听到所述移动设备向所述云端发送所述功能编辑指令,则为所述移动设备创建特定的线程,并与所述云端建立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机器人包括图像采集单元和第二通信单元;其中,
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用于采集用户的身份信息,并将所述身份信息与本地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信息进行匹配;
所述第二通信单元,用于若匹配成功,则依据用户的注册信息,将用于生成所述功能编辑指令的信息发送给所述移动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功能编辑指令包括:现场送祝福活动、制作相应的祝福贺卡、播放歌曲、语音问答及讲故事中的至少一个。
进一步地,所述机器人还包括:发声设备和第一显示屏,用于若未匹配成功,则发出注册提示信息,和/或在第一显示屏上显示注册提示信息或注册界面。
进一步地,所述机器人还包括:第二显示屏,用于显示与所述目标功能编辑指令相应的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机器人交互系统,用户通过移动设备将需要机器人展现相应功能的功能编辑指令通过服务端间接发送给机器人,使得机器人展现与接收到的目标功能编辑指令相应的功能。可实现了机器人根据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展现出各种各样的功能,提升了用户的体验,进一步加强了用户与机器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提供的一种机器人交互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提供的一种机器人交互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提供的一种机器人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提供的一种机器人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提供的一种机器人交互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提供的一种机器人交互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机器人交互系统的结构框图,该系统可适用于用户通过移动设备如手机、智能手表等与机器人进行交互,以实现自身多样化的需求如发布祝福语、上传图片贺卡到网络、讨论感兴趣的话题或播放歌曲等的情况,从而加强了人与机器人之间近距离的情感交流。机器人是一种服务设备,供用户使用,可以用于酒店迎宾、会议服务、交通指路、与人交流聊天以及参与生日会活动如制作生日祝福卡、唱歌等场景。整套机器人交互系统通常由用户手中持有的移动设备、服务端以及至少一个机器人配合执行。具体是该系统100包括:移动设备10、服务端20和机器人30,机器人30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且移动设备10、至少一个机器人30均与服务端20连接。
移动设备10,用于将功能编辑指令发送给服务端20;
服务端20,用于存储接收的功能编辑指令,从存储的功能编辑指令中获取目标功能编辑指令,并发送给目标机器人;
目标机器人,用于接收服务端20发送的目标功能编辑指令,并展现与接收到的目标功能编辑指令相应的功能。
为了加强用户与机器人之间感情的交流,以及更好的管理机器人30,本实施中引入了服务端20。服务端20可以是一种处理业务服务器,例如可以为机器人30管理、机器人30信息处理等提供决策,为报警等事件触发提供决策、为机器人30的调配提供策略、对机器人30地理位置信息进行管理的服务终端。也可以为处理综合业务的服务器。
功能编辑指令是指包含用户想要表达的信息的指令,用户可根据所处的应用场景编辑不同的功能指令,如可以是现场送祝福活动、制作相应的祝福贺卡、播放歌曲、语音问答及讲故事中的至少一个。具体的,当用户出席生日宴会时,可将编辑好的生日快乐等祝福语进行相应处理如压缩、打包、编码等生成与其对应的功能编辑指令。为了区分不同用户的功能编辑指令,功能编辑指令中可以包括用户的姓名、身份信息、移动设备的MAC(MediaAccess Control,物理地址)或IMEI(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目标功能编辑指令是指功能编辑指令中的一个,是服务端采用相应规则从许多功能编辑指令中选择出的,如服务端根据接收到用户功能编辑指令的先后顺序或功能编辑指令的编号等进行选择。
一定的时间内,由于每个机器人30能够处理的功能个数有限即与其进行交互的移动设备的个数是有限的如10个,因此,服务端20需实时监测每个机器人30的工作状态,若未达到10个,则为其分配新的任务即目标功能编辑指令。目标机器人即为至少一个机器人30中的一个。
当用户处在好友生日宴会的场景,移动设备为手机。具体的操作过程为:当用户将编辑好的包含生日祝福语、贺卡或歌曲等功能编辑指令通过手机中的移动通信单元如3G/4G、GPRS或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等发送给服务端20,服务端20接收到该功能编辑指令后,首先将功能编辑指令存储在服务端20中的存储单元中,存储单元可以是内存条、闪存flash或云端等,然后调用服务端20中的选择器按照一定的规则选择出目标功能编辑指令,并对目标功能编辑指令可以采用软件方式,也可以采用硬件电路等方式进行处理,如通过电平转换将目标功能编辑指令转换成目标机器人能够识别的语言可以是电平信号或脉冲信号等,也可以是通过编码器将目标功能编辑指令转换成目标机器人能够识别的二进制字符串等。同时,服务端20根据机器人的工作状态,确定目标机器人,通过该服务端20中的通信单元将目标功能编辑指令发送给目标机器人;目标机器人中有可以用于接收该目标功能编辑指令的通信单元,如GSM通信模块、SIM卡等,当目标机器人接收到目标功能编辑指令后,执行相应功能,如用户发送的是唱歌,则此时机该器人中的主控单元将控制其上的发声设备如扬声器播放该歌曲。其中,主控单元可以是是由多种芯片集成的单片机等硬件电路,用来控制机器人30中各个单元或部件工作。
示例性的,机器人30还可以包括:第二显示屏,用于显示与目标功能编辑指令相应的内容。优选的,第二显示屏为宣传显示屏。比如用户发送的功能编辑指令是贺卡及祝福语,经服务端20解析处理后转换成机器人30能够识别的指令后,发送给机器人30,机器人30中的主控单元将控制第二显示屏播放贺卡及祝福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器人交互系统,用户通过移动设备将需要机器人展现相应功能的功能编辑指令通过服务端间接发送给机器人,使得机器人展现与接收到的目标功能编辑指令相应的功能。可实现了机器人根据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展现出各种各样的功能,提升了用户的体验,进一步加强了用户与机器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实施例二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机器人交互系统的结构框图,该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对服务端30进一步地优化,具体的,该系统100包括:移动设备10、服务端20和机器人30,机器人30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其中,服务端20包括云端210和运营管理端220,移动设备10、至少一个机器人30和运营管理端220均与云端210连接。
移动设备10,用于将功能编辑指令发送给服务端20,服务端20包括云端210和运营管理端220;
云端210,用于存储接收的功能编辑指令;
运营管理端220,用于从云端210存储的功能编辑指令中获取目标功能编辑指令,并发送给目标机器人;
目标机器人,用于接收运营管理端220发送的目标功能编辑指令,并展现与接收到的目标功能编辑指令相应的功能。
其中,功能编辑指令可以包括:现场送祝福活动、制作相应的祝福贺卡、播放歌曲、语音问答及讲故事中的至少一个。
运营管理端220可以包括处理单元221、监测单元222和第一通信单元223;其中,处理单元221用于对获取到的目标功能编辑指令进行解析筛选,得到机器人可识别的目标指令数据;监测单元222用于依据至少一个机器人30的工作状态,确定目标机器人;第一通信单元223用于将目标指令数据发送给目标机器人。
处理单元221可以是由解码器、编码器、选择开关等硬件电路组成的模块,可实现解码、编码以及筛选等功能,可将从云端210获取到的目标功能编辑指令通过电平转换的方式转换成目标机器人能够识别的语言可以是电平信号或脉冲信号等,也可以是通过编码器将目标功能编辑指令转换成目标机器人能够识别的二进制字符串等,其中,由处理单元221处理后得到的电平信号、脉冲信号或二进制字符串等即为目标指令数据。监测单元222可以由计数器等硬件电路组成,当监测单元222中的计数器的个数达到预设个数如10个时,表示该机器人内处理的功能个数已满;未达到预设个数时,表示该机器人还可以接受其它的功能指令。第一通信单元223可以是一种远程通信单元,用于基于远距离通信协议可以是以太网、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分组无线业务)等将目标功能编辑指令发送给目标机器人或从云端210获取目标功能编辑指令。
示例性的,该系统100中的机器人30可以包括图像采集单元31和第二通信单元32;其中,图像采集单元31,用于采集用户的身份信息,并将身份信息与本地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信息进行匹配;第二通信单元32,用于若匹配成功,则依据用户的注册信息,将用于生成功能编辑指令的信息发送给移动设备10。
图像采集单元31可以是摄像头,用于采集用户面部信息;也可以是指纹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用户的指纹信息。其中,身份信息为可以唯一识别用户身份的信息,如面部信息或指纹信息等。第二通信单元32可以包括远程通信模块和近距离通信模块,远距离通信模块可以与运营管理端220中的第一通信单元类似。如含有GSM通信、GPRS(General PacketRadio Service,分组无线业务)等,可以用于接收运营管理端220发送的目标指令数据;近距离通信模块可以是蓝牙、WIFI等,可用于直接向移动设备10发送相关信息,如用于生成功能编辑指令的信息,该信息可以是二维码,也可以是图片制作框等。机器人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信息与用户的身份信息相对应,可以是面部信息或指纹信息,该信息可以以脉冲信号的形式进行保存,且由于不同用户的面部信息不同,对应的脉冲信号不同。
用户的注册信息可包括但不限于姓名、电话、单位名称、职务、面部特征、身份等级等信息。身份级别按照用户重要程度划分为至少4个分类,例如可以设置VIP、特殊、普通、陌生4个等级。用户的注册信息可以以不同频率的电信号形式进行存储。用户的注册信息可以存储在机器人30中,也可以存储在云端。优选的,用户的注册信息存储在云端210,以减少机器人30的占用内存。
例如用户是来参见某一科研会议的,机器人30中还可以包括比较器,当机器人30中的摄像头采集到的用户面部信息后,可以转换成相应的脉冲信号,与机器人30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面部信息对应的脉冲信号同时输入到比较器中进行对比,若匹配,机器人30中的第二通信单元32就会从云端210中获取相关用户的注册信息,然后依据不同频率的电信号解析出的用户的注册信息如电话号码,将用于生成功能编辑指令的信息如该用户的会场的位置信息、会场与机器人30进行交互的二维码发送到该用户的移动设备10上;若未成功匹配,说明该用户是陌生人,可选的,机器人30中还可以包括发声设备如扬声器和第一显示屏如触摸显示屏,用于若未匹配成功,则发出注册提示信息,和/或在第一显示屏上显示注册提示信息或注册界面。
具体可以是,扬声器将播报“请先注册,再进会场”等语音,触摸显示屏上显示用于提示用户进行身份信息注册或用微信二维码进行注册,填写相关信息等界面,例如用户可以点击该界面上的喇叭按钮,通过与机器人30进行语音对话完成注册;或者是直接扫描机器人30上的第一显示屏出现的二维码,通过移动设备完成注册等。此时的机器人30可以是目标机器人,也可以不是。
此外,由于具有权限的用户都可以通过移动设备10与机器人30进行交互,因此,为了使移动设备10之间不冲突,通过运营管理端220为每一个用户建立不同的服务线程。示例性的,监测单元222还可以用于如果监听到移动设备10向云端210发送功能编辑指令,则为移动设备10创建特定的线程,并与云端210建立通信连接。
具体的,监测单元222可在固定端口进行监听移动设备10的连接状态,一旦用户通过移动设备10发送相应的功能编辑指令,为该用户创建一个特定的线程,并通过云端210建立连接,使用该线程对象不断从移动设备10读取数据,解析协议,并进行目标功能编辑指令的处理或者中转。例如,客户通过手机发送祝福语、贺卡图片等,运营管理端220读取数据,进行解析筛选,并将筛选好的数据发送到目标机器人,目标机器人进行相应的播报。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给出了一种机器人30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如图3、4所示,该机器人可以包括:底台1、设置在底台上的机器人本体2、第一显示屏3、发声设备6和第二显示屏5。具体的,底台1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4,第一显示屏3可以是触摸显示屏,可供用户在该显示屏上手动选择与机器人交互的方式,如语言或文本输入等;第二显示屏5可以是宣传显示屏,用于播报用户编辑好的功能指令的内容、公司的宣传语等如祝福语、祝福二维码等;发声设备可以是扬声器,用于响应用户通过移动设备编辑的祝福语或歌曲等。
可选的,机器人本体2包括身体21,设在身体21上的头部22以及设置在身体21上的手臂26,机器人本体2通过第一支架8设置在底台1上,第一支架8的底端与底台1的顶面固定,第一支架8的顶端设置有横向的转轴11,转轴的轴身与机器人本体2的身体21可拆卸式连接;通过转轴11的转动可带动机器人本体2的转动,效果类似与弯腰鞠躬,很是生动。
机器人本体2的头部22还设置有LED灯阵列23和图像采集器24,LED灯阵列23主要起到眼睛的作用,可以组合成高兴、悲伤、哭泣、迷惑等多种表情,极大的增强了机器人的表现力,机器人本体2的身体21上还可设置有录音麦克风设备25、热释电传感器14,机器人本体2的手臂26为一个自由度手臂。可以做出相应的动作。其中,图像采集器24即为上述实施例中提出的机器人30中的图像采集单元31。宣传显示屏5通过第二支架7设置在底台1上,宣传显示屏5位于机器人本体2上方。第二通信单元32可以是SIM卡。
当移动设备为手机、机器人和用户处于生日宴会的场景,整个操作流程具体为:当用户站到机器人30前面时,机器人30中的热释电传感器14检测到一定距离内如1m内有人,就会发出一个电平信号,使得机器人30中的主控单元产生一个高电平信号以驱动机器人中的图像采集器24如摄像头采集该用户的面部图像信息,并与机器人30中预先存储的信息进行比较,若匹配成功,机器人中主控单元就会控制相应的模块如编码解码器组成的模块解析出用户的注册信息中的电话号码,依据该电话号码,通过第二通信单元32将用于编辑祝福活动的二维码发送到该用户的手机上,此时,在机器人的第一显示屏3上也会显示该用户的座位信息以及到达座位的路线或播放该用户与宴会主人相关的照片等。用户的手机接收到机器人30发送的祝福活动二维码后,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获取祝福链接页面,编辑祝福语或通过二维码进行点歌,具体的,可以在点歌列表进行歌曲选择,也可是在祝福栏手动或语音输入祝福内容,并填写祝福接收人信息、送祝福人电话号码等,当编辑完成,用户点击提交发送按钮后,就会自动对所编辑的内容进行压缩、编码等操作生成功能编辑指令如包含唱歌的功能编辑指令,并通过手机中的通信单元将该功能编辑指令发送到云端210进行存储。与此同时,运营管理端220中的监测单元222在固定端口实时监听用户手机的连接状态,一旦监测到用户通过手机发送相应的功能编辑指令,就会为该用户创建一个特定的线程,并通过云端210建立连接;运营管理端220中的第一通信单元223就会从云端210中获取功能编辑指令,并通过处理单元221对其进行解析筛选,得到机器人30能够识别的目标指令数据,最终通过第一通信单元223发送给与机器人30交互的手机个数未达到预设个数的机器人即目标机器人,目标机器人中的第二通信单元32接收到该目标指令数据后,该机器人中的主控单元就会控制该机器人的相关功能模块执行相应的功能。具体的,可以是该机器人中的发声设备6如扬声器播放歌曲及相应的祝福语,并在第二显示屏5中显示祝福语;同时发声设备6也会产生相应的音频电子信号,使得主控单元控制该机器人的转轴11转动,以及LED灯阵列23随着电子音乐节奏变化,最终使得机器人做出不同姿势的机械性舞蹈动作和不同的表情。
此外,为了增强机器人30与用户之间情感的交流,对于机器人30中的图像采集器24如摄像头采集到的用户的面部图像信息,与机器人30中预先存储的信息进行比较后,匹配不成功的用户,也可以直接扫描机器人30的第二显示屏5上出现的二维码进行二维码祝福编辑、贺卡编辑等,在编辑的过程中可以输入自己的姓名、要祝福的好友,而这些都可以在第二显示屏5中显示出来,这样对于未注册的用户来说可不用先注册,直接扫二维码进行祝福语编辑,提升了用户的体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器人交互系统,用户通过移动设备将需要机器人展现相应功能的功能编辑指令通过服务端间接发送给机器人,使得机器人展现与接收到的目标功能编辑指令相应的功能。可实现了机器人根据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展现出各种各样的功能,提升了用户的体验,进一步加强了用户与机器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实施例三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提供的一种机器人交互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适用于用户通过移动设备如手机、智能手表等与机器人进行交互,以实现自身多样化的需求如发布祝福语、上传图片贺卡到网络、讨论感兴趣的话题或播放歌曲等的情况。整套机器人交互方法通常由用户手中持有的移动设备、服务端以及至少一个机器人配合执行,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可以机器人交互系统来执行。如图5所示,该方法具体包括:
S310,移动设备将功能编辑指令发送给服务端。
功能编辑指令是指包含用户想要表达的信息的指令,用户可根据所处的应用场景编辑不同的功能指令。示例性的,功能编辑指令包括:现场送祝福活动、制作相应的祝福贺卡、播放歌曲、语音问答及讲故事中的至少一个。
S320,服务端存储接收的功能编辑指令,从存储的功能编辑指令中获取目标功能编辑指令,并发送给目标机器人。
其中,目标功能编辑指令是许多功能编辑指令中的一个;服务端可以是一种处理业务服务器,可以包括云端和运营管理端,也可以是一个具备综合业务管理能力的机器人。
当服务端包括云端和运营管理端时,示例性的,服务端存储接收的功能编辑指令,从存储的功能编辑指令中获取目标功能编辑指令,并发送给目标机器人具体可以是:云端存储接收的功能编辑指令;运营管理端从云端存储的功能编辑指令中获取目标功能编辑指令,并发送给目标机器人。
当服务端是一个具备综合业务管理能力的机器人时,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实现机器人与机器人的交互。
由于一定的时间内,由于每个机器人能够处理的功能个数有限即与其进行交互的移动设备的个数是有限的如10个,因此,服务端需实时监测每个机器人的工作状态,若未达到个,则为其分配新的任务即目标功能编辑指令。目标机器人即为至少一个机器人中的一个。
示例性的,运营管理端从云端存储的功能编辑指令中获取目标功能编辑指令,并发送给目标机器人的具体操作过程可以是:运营管理端从云端存储的功能编辑指令中获取目标功能编辑,并对获取到的目标功能编辑指令进行解析筛选,得到机器人可识别的目标指令数据;运营管理端依据至少一个机器人的工作状态,确定目标机器人;运营管理端将目标指令数据发送给目标机器人。
其中,目标指令数据是指机器人可识别的电平信号、脉冲信号或二进制字符串等数据信息。
由于具有权限的用户都可以通过移动设备与机器人进行交互,因此,为了使移动设备之间不冲突,通过运营管理端为每一个用户建立不同的服务线程。示例性的,在运营管理端从云端存储的功能编辑指令中获取目标功能编辑指令之前,还可以包括:如果运营管理端监听到移动设备向云端发送功能编辑指令,则为移动设备创建特定的线程,并与云端建立通信连接。
S330,目标机器人接收服务端发送的目标功能编辑指令,并展现与接收到的目标功能编辑指令相应的功能。
具体的,当用户参见各种会议如公司例会等,此时机器人可以作为一种会议服务机器人。用户通过机器人中图像采集单元如的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签到,若摄像头采集的人脸信息与机器人数据库中预先存储人脸信息相匹配时,则现场签到成功,机器人中的第二通信单元就会将会议中需用到的相关二维码发送给用户,用户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获取会议链接页面,选择相关会议主题选项并编辑内容,并填写用户个人信息如电话号码、职位、姓名等,填写完成后,点击提交按钮,手机中的通信单元就会将用户所编辑的内容编码、打包等生成功能编辑指令发送到云端,以供运营管理端获取,运营管理端获取到功能编辑指令后,对其内容进行解压缩、编码等处理成机器人能够识别的目标指令数据,通过其中的第一通信单元发送给目前可以接收功能指令的机器人即目标机器人,目标机器人中第二通信单元接收到该目标指令数据后,目标机器人中的主控单元就会控制演示屏/触摸屏同屏轮播会议信息页面(会议主题图、位置导览图、会议简介、会议议程轮播),会议服务机器人实时微动,并播放间歇性招揽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用户通过移动设备将需要机器人展现相应功能的功能编辑指令通过服务端间接发送给机器人,使得机器人展现与接收到的目标功能编辑指令相应的功能。可实现了机器人根据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展现出各种各样的功能,提升了用户的体验,进一步加强了用户与机器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实施例四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提供的一种机器人交互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提供的一种优选实例。具体的,参见图6,该方法包括:
S401,机器人采集用户的身份信息,并将身份信息与本地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信息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执行步骤S402;若未匹配成功,则执行步骤S403。
S402,机器人则依据用户的注册信息,将用于生成功能编辑指令的信息发送给移动设备。
S403,发出注册提示信息。用户注册完成后,执行步骤S404。
示例性的,当若未匹配成功时,机器人中的发声设备和第一显示屏,则发出注册提示信息,和/或在第一显示屏上显示注册提示信息或注册界面,以供用户进行身份信息注册。
S404,移动设备将功能编辑指令发送给云端。
S405,云端存储接收的功能编辑指令。
S406,运营管理端从云端存储的功能编辑指令中获取目标功能编辑,并对获取到的目标功能编辑指令进行解析筛选,得到机器人可识别的目标指令数据。
S407,运营管理端依据至少一个机器人的工作状态,确定目标机器人。
S408,运营管理端将目标指令数据发送给目标机器人。
S409,目标机器人接收运营管理端发送的目标功能编辑指令,并展现与接收到的目标功能编辑指令相应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用户通过移动设备将需要机器人展现相应功能的功能编辑指令通过服务端间接发送给机器人,使得机器人展现与接收到的目标功能编辑指令相应的功能。可实现了机器人根据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展现出各种各样的功能,提升了用户的体验,进一步加强了用户与机器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上述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的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机器人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设备、服务端和至少一个机器人,其中所述移动设备、所述至少一个机器人均与所述服务端连接;
所述移动设备,用于将功能编辑指令发送给所述服务端;
所述服务端,用于存储接收的功能编辑指令,从存储的功能编辑指令中获取目标功能编辑指令,并发送给目标机器人;
所述目标机器人,用于接收所述服务端发送的目标功能编辑指令,并展现与接收到的目标功能编辑指令相应的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端包括云端和运营管理端,其中所述移动设备、所述至少一个机器人和所述运营管理端均与所述云端连接;
所述云端,用于存储接收的功能编辑指令;
所述运营管理端,用于从所述云端存储的功能编辑指令中获取目标功能编辑指令,并发送给目标机器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营管理端包括处理单元、监测单元和第一通信单元;其中,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对获取到的所述目标功能编辑指令进行解析筛选,得到机器人可识别的目标指令数据;
所述监测单元用于依据所述至少一个机器人的工作状态,确定所述目标机器人;
所述第一通信单元用于将所述目标指令数据发送给所述目标机器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单元还用于:
如果监听到所述移动设备向所述云端发送所述功能编辑指令,则为所述移动设备创建特定的线程,并与所述云端建立通信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包括图像采集单元和第二通信单元;其中,
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用于采集用户的身份信息,并将所述身份信息与本地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信息进行匹配;
所述第二通信单元,用于若匹配成功,则依据用户的注册信息,将用于生成所述功能编辑指令的信息发送给所述移动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编辑指令包括:现场送祝福活动、制作相应的祝福贺卡、播放歌曲、语音问答及讲故事中的至少一个。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还包括:发声设备和第一显示屏,用于若未匹配成功,则发出注册提示信息,和/或在第一显示屏上显示注册提示信息或注册界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还包括:第二显示屏,用于显示与所述目标功能编辑指令相应的内容。
CN201820163433.2U 2018-01-31 2018-01-31 一种机器人交互系统 Active CN2078742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63433.2U CN207874236U (zh) 2018-01-31 2018-01-31 一种机器人交互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63433.2U CN207874236U (zh) 2018-01-31 2018-01-31 一种机器人交互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74236U true CN207874236U (zh) 2018-09-18

Family

ID=635101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163433.2U Active CN207874236U (zh) 2018-01-31 2018-01-31 一种机器人交互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74236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15691A (zh) * 2018-01-31 2018-06-05 塔米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交互系统及方法
CN110032955A (zh) * 2019-03-27 2019-07-19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新方法
CN110647110A (zh) * 2019-08-19 2020-01-03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网调度巡检机器人巡检指令生成系统及方法
CN110705721A (zh) * 2019-08-19 2020-01-17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dicp系统的机器人自动化巡检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15691A (zh) * 2018-01-31 2018-06-05 塔米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交互系统及方法
CN110032955A (zh) * 2019-03-27 2019-07-19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新方法
CN110647110A (zh) * 2019-08-19 2020-01-03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网调度巡检机器人巡检指令生成系统及方法
CN110705721A (zh) * 2019-08-19 2020-01-17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dicp系统的机器人自动化巡检方法
CN110705721B (zh) * 2019-08-19 2023-05-30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dicp系统的机器人自动化巡检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874236U (zh) 一种机器人交互系统
CN108115691A (zh) 一种机器人交互系统及方法
CN102771082B (zh) 具有混合能力的设备和接口之间的通信会话
CN113099399B (zh) 5g金融消息数据处理方法、金融机构及运营商服务装置
CN100518070C (zh) 一种聊天机器人系统
CN101120348B (zh) 用于无线通信网络的利用三维人物提供新闻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CN105518692A (zh) 用于经由社交网络平台控制外围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US20050114528A1 (en) System, server, method and program for providing communication service
JP2002082893A (ja) チャット手段を有する端末装置、編集装置、チャットサーバ、および記録媒体
TW201222271A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nd managing interactive services
CN1434947A (zh) 包含触觉反馈功能的聊天界面
CN1981282A (zh) 在移动通信终端中上载网络博客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00415006C (zh) 短信网址装置及实现短信增值业务的系统和方法
CN104144108A (zh) 一种消息响应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391750A (zh) 用于处理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arne Modern telecommunication
CN104506624B (zh) 一种社交信息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CN112004146A (zh) 音频的播放方法、系统、电视和存储介质
CN102065340B (zh) 实现多媒体同步交互的系统和方法
CN108337556A (zh) 用于播放影音文件的方法和装置
CN108712359A (zh) 一种虚拟现实社交方法及系统
CN103051858A (zh) 视讯通信实时屏幕互动装置、方法及系统
CN110659006B (zh) 跨屏显示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7426082A (zh) 一种公共区域信息共享系统及方法
CN106533912A (zh) 一种基于智能社区的用户交流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