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71930U - 管道混合器 - Google Patents

管道混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71930U
CN207871930U CN201721886426.7U CN201721886426U CN207871930U CN 207871930 U CN207871930 U CN 207871930U CN 201721886426 U CN201721886426 U CN 201721886426U CN 207871930 U CN207871930 U CN 2078719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pipeline
cross
sectional area
pre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8642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标
杜献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New Austri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New Austri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New Austri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New Austri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88642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719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719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719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igid Pipes And Flexible Pi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道混合器,属流体混合技术领域。包括前置管道、后置管道以及并列设置在前置管道与后置管道之间的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第一管道的入口设置在第二管道入口的上侧,第一管道的出口设置在第二管道出口的下侧,第一管道入口端的横截面面积与第二管道入口端的横截面面积之和小于前置管道的横截面面积,第一管道出口端的横截面面积与第二管道出口端的横截面面积之和小于后置管道的横截面面积。本装置能实现利用自身结构充分冲击扰动有机物含量较高、粘度较大、易分层沉降的污泥浆类流体,防止流体沉积堵塞。

Description

管道混合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流体混合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管道混合器。
背景技术
管道混合器也称管式静态混合器,能够将多种流体混合均匀,在给排水和环保工程中应用广泛。现有的管道混合器多应用于粘度较低的气体、液体之间的混合,对于混合有机物含量较高、粘度较大、易分层沉降的污泥浆类流体适用性较差,容易发生堵塞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道混合器,旨在解决现有管道混合器在混合易分层沉降的流体时容易发生堵塞的问题,本装置能实现利用自身结构充分冲击扰动有机物含量较高、粘度较大、易分层沉降的污泥浆类流体,防止流体沉积堵塞。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管道混合器,包括用于引入流体的前置管道、引出流体的后置管道以及并列设置在前置管道与后置管道之间的用于连通前置管道与后置管道的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第一管道的入口设置在第二管道入口的上侧,第一管道的出口设置在第二管道出口的下侧,第一管道入口端的横截面面积与第二管道入口端的横截面面积之和小于前置管道的横截面面积,第一管道出口端的横截面面积与第二管道出口端的横截面面积之和小于后置管道的横截面面积。
进一步地,第一管道的横截面面积为前置管道横截面面积的1/5-1/4。
进一步地,第一管道呈螺旋状绕第二管道半周。
进一步地,第一管道的入口与第一管道的出口之间的距离为前置管道管径或后置管道管径的9倍-11倍。
进一步地,第一管道的入口端轴线平行于前置管道的轴线。
进一步地,第一管道的出口端轴线与后置管道的轴线呈夹角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管道的出口端轴线与后置管道的轴线夹角为25°-30°。
进一步地,第一管道的管径在沿第一管道的长度方向上相同。
进一步地,在第一管道上还设有增压泵。
进一步地,在前置管道与后置管道之间间隔设有若干个并列设置的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道混合器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装置在管体上分设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第一管道的入口在第二管道入口的上侧,对于易分层沉降的流体,下层密度大的流体流入第二管道,上层密度小的流体流入第一管道,第一管道的横截面积与第二管道的横截面积之和小于前置管道的横截面积,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内的流体速度相对于前置管道内的流体速度增大;第一管道的出口设置在第二管道的出口下侧,速度增加的密度小的流体从第一管道内流出时对上侧的第二管道内密度较大的流体形成冲击扰动,防止第二管道内的流体沉积堵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道混合器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道混合器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道混合器的结构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和图2,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面条成型刀具进行说明。面条成型刀具,包括用于引入流体的前置管道1、引出流体的后置管道2以及并列设置在前置管道1与后置管道2之间的用于连通前置管道1与后置管道2的第一管道3与第二管道4,第一管道3的入口设置在第二管道4入口的上侧,第一管道3的出口设置在第二管道4出口的下侧,第一管道3入口端的横截面面积与第二管道4入口端的横截面面积之和小于前置管道1的横截面面积,第一管道3出口端的横截面面积与第二管道4出口端的横截面面积之和小于后置管道2的横截面面积。
本装置在管体上分设第一管道3与第二管道4,第一管道3的入口在第二管道4入口的上侧,对于易分层沉降的流体,下层密度大的流体流入第二管道4,上层密度小的流体流入第一管道3,第一管道3的横截面积与第二管道4的横截面积之和小于前置管道1的横截面积,第一管道3与第二管道4内的流体速度相对于前置管道1内的流体速度增大;第一管道3的出口设置在第二管道4的出口下侧,速度增加的密度小的流体从第一管道3内流出时对上侧的第二管道4内密度较大的流体形成冲击扰动,防止第二管道4内的流体沉积堵塞。
第一管道3的横截面面积为前置管道1横截面面积的1/5-1/4。为保证从前置管道1内流出的流体进入第一管道3与第二管道4内后速度增加,需保证第一管道3与第二管道4的横截面面积之和小于前置管道1的横截面面积,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是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第一管道3的横截面从前置管道1处逐渐缩小至前置管道1横截面的1/5-1/4,第二管道4的横截面截取前置管道1的下侧部分第一管道3与第二管道4的横截面形状不限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形式。
第一管道3呈螺旋状绕第二管道4半周。第一管道3应能平缓的引出前置管道1并能平缓的并入后置管道2,不增加第一管道3内的弯管阻力。
第一管道3的入口与第一管道3的出口之间的距离为前置管道1管径或后置管道2管径的9倍-11倍。第一管道3呈螺旋状绕第二管道4并在第二管道4的下侧并入,第一管道3的入口与出口之间的距离与前置管道1或后置管道2的管径呈比例设置,本实施例规定第一管道3入口与出口的间距为前置管道1管径或后置管道2管径的9倍-11倍,优选的为10倍。
第一管道3的入口端轴线平行于前置管道1的轴线。第一管道3的入口端轴线与前置管道1的轴线平行,保证第一管道3内的流体能平缓的分流,不增加额外的阻力。
第一管道3的出口端轴线与后置管道2的轴线呈夹角设置。为保证第一管道3出口处的流体能充分扰动第二管道4内的流体,第一管道3出口短的轴线与后置管道2的轴线呈夹角设置。
第一管道3的出口端轴线与后置管道2的轴线夹角为25°-30°。本实施例提供第一管道3出口端轴线与后置管道2轴线夹角的优选实施例,夹角在25°-30°内能对第二管道4内的流体造成充分的冲击扰动,防止管道内的流体分层沉积。
第一管道3的管径在沿第一管道3的长度方向上相同。第一管道3的管径越小,第一管道3内的流体速度越大,越能对第二管道4内的流体造成更好的冲击扰动,但是第一管道3的管径越小,第一管道3内的压力越大,本实施例中第一管道3在沿管长方向上,管径均匀无变化,保证第一管道3内的流体能无阻力流过。
在第一管道3上还设有增压泵5。为增强第一管道3在出口端对第二管道4出口端的扰动效果,可在第一管道3上设置增压泵。
请参阅图3,在前置管道1与后置管道2之间间隔设有若干个并列设置的第一管道3与第二管道4。第一管道3与第二管道4作为扰动组件整体,可根据实际需求在管道上间隔设置多个。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管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引入流体的前置管道(1)、引出流体的后置管道(2)以及并列设置在所述前置管道(1)与所述后置管道(2)之间的用于连通所述前置管道(1)与所述后置管道(2)的第一管道(3)与第二管道(4),所述第一管道(3)的入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4)入口的上侧,所述第一管道(3)的出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4)出口的下侧,所述第一管道(3)入口端的横截面面积与所述第二管道(4)入口端的横截面面积之和小于所述前置管道(1)的横截面面积,所述第一管道(3)出口端的横截面面积与所述第二管道(4)出口端的横截面面积之和小于所述后置管道(2)的横截面面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3)的横截面面积为所述前置管道(1)横截面面积的1/5-1/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3)呈螺旋状绕所述第二管道(4)半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3)的入口与所述第一管道(3)的出口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前置管道(1)管径或所述后置管道(2)管径的9倍-11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3)的入口端轴线平行于所述前置管道(1)的轴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3)的出口端轴线与所述后置管道(2)的轴线呈夹角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3)的出口端轴线与所述后置管道(2)的轴线夹角为25°-3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3)的管径在沿所述第一管道(3)的长度方向上相同。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管道(3)上还设有增压泵。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置管道(1)与所述后置管道(2)之间间隔设有若干个并列设置的所述第一管道(3)与所述第二管道(4)。
CN201721886426.7U 2017-12-28 2017-12-28 管道混合器 Active CN2078719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86426.7U CN207871930U (zh) 2017-12-28 2017-12-28 管道混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86426.7U CN207871930U (zh) 2017-12-28 2017-12-28 管道混合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71930U true CN207871930U (zh) 2018-09-18

Family

ID=635047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86426.7U Active CN207871930U (zh) 2017-12-28 2017-12-28 管道混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7193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20703A (zh) * 2017-06-13 2017-09-01 湖州万隆住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共振排烟管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20703A (zh) * 2017-06-13 2017-09-01 湖州万隆住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共振排烟管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11213B (zh) 一种含有特殊插入管的文丘里混合器
CN106902663A (zh) 流化式高效混匀静态混合器
CN207871930U (zh) 管道混合器
CN105771718A (zh) 一种管道混合装置及管道加药方法
CN103726973B (zh) 基于能量梯度理论的混流式水轮机尾水管改进方法
CN104179757B (zh) 一种微气泡减阻管道
CN104028135B (zh) 一种含有推拉结构的方形文丘里混合器
CN103801206A (zh) 便溶式配液射流管接头
CN204387505U (zh) 石油管道
CN103846027A (zh) 一种扩散段含有缩孔的文丘里混合器
CN204134487U (zh) 挡板式管道混合加药器
CN208003179U (zh) 一种膀胱冲洗引流装置
CN109252838A (zh) 一种u型泡沫环发生装置及方法
CN102172485B (zh) 一种喷淋式流体混合装置
CN205886640U (zh) 一种流出管道含有错列管束的文丘里混合器
CN203808953U (zh) 一种汇流装置
CN209027346U (zh) 一种蒸发器制冷剂出口弯头
CN203549260U (zh) 一种管道增输器
CN104482317A (zh) 石油管道
CN203061070U (zh) 一种带有扰流挡板的方形乳化液配制器
CN202381458U (zh) 防旋流扰动输水装置
CN206295634U (zh) 一种便于向aft塔加消泡剂的管道系统
CN104373695A (zh) 石油管道
CN208205517U (zh) 冰箱冷却系统用流体连接管
CN204692792U (zh) 多功能管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