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70055U - 一种设有臭氧发生器的共生养殖通风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设有臭氧发生器的共生养殖通风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70055U
CN207870055U CN201820230310.6U CN201820230310U CN207870055U CN 207870055 U CN207870055 U CN 207870055U CN 201820230310 U CN201820230310 U CN 201820230310U CN 207870055 U CN207870055 U CN 2078700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ozone generator
layer
wall
ventilation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3031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丽丹
范宋雨璇
杨晓红
范文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hua Wide Open-Birth State Comprehensiv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hua Wide Open-Birth State Comprehensiv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hua Wide Open-Birth State Comprehensiv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hua Wide Open-Birth State Comprehensiv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23031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700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700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700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Housing For Livestock And Bir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共生养殖通风结构使用时,经过升降温层的空气会携带大量细菌进入恒温层容易对家禽造成影响的弊端,提供一种设有臭氧发生器的共生养殖通风结构,包括位于地面以下的升降温层、位于地面以上的恒温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温层位于恒温层的下方,由基础墙体构建而成,被分隔成若干纵向排布的通风道,通风道内蓄积地下水,通风道的前端设置成进风口,通过进风口与外部大气连通,进风口位置设有臭氧发生器,通风道的后端设置出风口,出风口与恒温层的地面进风口连通。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自然界的地冷地热实现升温和降温目的,且设置的臭氧发生器,能够对经过通风道的空气进行杀菌,避免对恒温层内养殖的禽类的健康造成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设有臭氧发生器的共生养殖通风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共生养殖,具体涉及一种设有臭氧发生器的共生养殖通风结构,用于水产、家禽、植物共生养殖。
背景技术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和养殖业中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共生养殖形式,如鱼菜共生,水生动植物共生,种植与畜牧养殖,土植、水植、养殖共生等。共生养殖具有多方面的优点,尤其是减少占地、提高空间利用率;循环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能耗、降低成本。针对一些特殊的共生养殖,不同种类的生物之间还能够相互促进生长,提高生产效率。如公开号:CN103478007A,“一种共生养殖通风结构”,该结构能够用于水产、家禽、植物这三类生物共生, 能够利用自然界的地冷地热实现升温和降温目的,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能耗、降低成本,在实际使用中,空气会先进入升降温层再进入恒温层,从而起到对恒温层内气温的调节,而升降温层内蓄积有地下水,所以通风道内的环境较为阴暗潮湿,容易滋生大量细菌,经过升降温层内的空气会携带大量细菌进入恒温层,容易对恒温层内养殖的家禽健康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共生养殖通风结构使用时,经过升降温层的空气会携带大量细菌进入恒温层容易对家禽造成影响的弊端,提供一种设有臭氧发生器的共生养殖通风结构,该结构内设置有臭氧发生器,能够对经过通风道的空气进行杀菌,避免对恒温层内养殖的禽类的健康造成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设有臭氧发生器的共生养殖通风结构,用于水产、家禽、植物共生养殖,包括位于地面以下的升降温层、位于地面以上的恒温层,
所述恒温层由地面、墙体、顶部构建而成,所述墙体包括前方墙体、后方墙体,以及两侧的侧墙体,后方墙体上设置有风机,在恒温层内部两侧、靠近侧墙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一堵透风墙,在透风墙和侧墙之间的地面的一端,设置有地面进风口,透风墙上设置有若干透风孔;
所述升降温层位于恒温层的下方,由基础墙体构建而成,被分隔成若干纵向排布的通风道,通风道内蓄积地下水,通风道的前端设置成进风口,通过进风口与外部大气连通,进风口位置设置有臭氧发生器,所述通风道的后端设置出风口,出风口与所述恒温层的地面进风口连通。
恒温层用于饲养家禽,如饲养鹌鹑、饲养鸡等,恒定的室温有利于家禽的生长。例如,鹌鹑的饲养温度宜控制在27度左右,当夏季高温时,为了维持恒温层的温度,需要引入低温空气,此时恒温层在风机的作用下形成负压,使外界的高温空气从通风道的进风口进入,由于通风道位于地面以下并且蓄积有地下水,可以利用地冷对空气进行降温,所以当高温空气从进风口流动至出风口时,空气温度得到降低,降温后的空气从恒温层的地面进风口进入恒温层;当冬季低温时,为了维持恒温层的温度,需要引入暖空气,此时恒温层在风机的作用下形成负压,使外界的低温空气从通风道的进风口进入,由于通风道位于地面以下并且蓄积有地下水,可以利用地热对空气进行升温,所以当低温空气从进风口流动至出风口时,空气温度得到提升,升温后的空气从恒温层的地面进风口进入恒温层。通风道内设置有臭氧发生器,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进入通风道内后能对经过通风道的空气进行杀菌,从而避免对恒温层内养殖的禽类的健康造成影响。
作为优选,所述通风道内还设有鼓风机,所述鼓风机的输入端与臭氧发生器的输出端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鼓风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用于辅助臭氧与空气混合的蛇形管,蛇形管上均匀分布有若干排气孔。所述蛇形管在一个平面内多次迂回,能够增加臭氧与通风道内空气混合接触的面积,使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能更为充分的与空气混合,从而提升对通风道内空气的杀菌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透风墙的上半部和下半部均设置有所述透风孔。
作为优选,所述透风孔处设置有能够开启和闭合通风孔的挡风板。
上述的透风孔分设置在透风墙的上下方,该设置的目的在于根据季节的不同,利用挡风板调节空气流动的方向。例如,夏季时恒温层内的温度较高,应当遮挡下方的透风孔、从上方的透风孔引入低温空气,低温空气向下沉,与室内的高温空气对流综合,随着低温空气不断引入,室内的温度得到降低,且多余的较高温度的空气上升后从顶部的通风口进入供氧层;冬季时恒温层内的温度较低,应当遮挡上方的透风孔、从下方的透风孔引入暖空气,暖空气向上升,与室内的低温空气对流综合,随着暖空气不断引入,室内的温度得到提升。
作为优选,所述透风墙从靠近地面进风口的一端至另一端,透风墙上的透风孔的面积逐渐增大;
上述透风墙上的透风孔的面积大小存在差异,该设置的目的在于使引入恒温层内的空气均匀分布。当每个透风孔的面积相同时,在风机造成的负压作用下,从地面进风口进入的外部空气总是先从最靠近的通风孔进入,而距离较远的透风孔的进风量很少,最终导致进入恒温层的空气分布不均衡;若透风孔的大小存在差异,且设置成靠近地面进风口的透风孔面积较小而远离地面进风口的透风孔面积较大,那么当外部空气进入时,由于受到近处的透风孔的限制,更多的外部空气便会继续流动,从较远处的、面积更大的透风孔进入。
作为优选,所述透风墙的中部、上下排透风孔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应急窗口,所述应急窗口处设置有能够开启和闭合应急窗口的闭合装置,所述闭合装置为卷闸门。应急窗口一般处于关闭状态,当透风孔处的通风出现问题,或者室内出现其他特殊情况时,可手动打开应急窗口进行透风。
作为优选,所述应急窗口的中轴线位置内设有转轴,转轴上设有能绕着转轴转动的安装板,安装板上均匀分布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安装有通气管,通气管的一端到另一端的管口直径逐渐变小。通过转动安装板可以调整通气管直径较小的一端的朝向,当通气管上直径较小的一端朝向透风墙内侧时,从透风墙外侧通过通气管进入透风墙内侧的气流的流速会增强,从而提升对恒温层的降温效果,当通气管上直径较小的一端朝向透风墙外时,从透风墙外侧通过通气管进入透风墙内侧的气流的流速会降低,此时对恒温层的降温效果较差,可以起到调整降温效果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恒温层上设有供氧层,供氧层内种植植物。
作为优选,所述恒温层的顶部设置有顶部通风口和变频风机,通过顶部通风口和变频风机与供氧层之间进行空气流通。 恒温层内饲养家禽,家禽产生的二氧化碳在顶部通风口、变频风机的共同作用下进入供氧层,促进供氧层内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从而产生更多的氧气,氧气又在顶部通风口和变频风机的作用下进入恒温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风结构用于水产、家禽、蔬菜共生养殖,其中,升降温层利用了自然界的地冷地热进行空气升温和降温,节约能源;恒温层中的透风墙以及透风孔的设置有利于灵活调节空气流通走向,提高空气的升降温效率;恒温层与供氧层之间相互交换供给二氧化碳和氧气,循环利用资源,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同时在升降温层的通风道内设置了臭氧发生器,能够对通入通风道的空气进行杀菌,从而使从通风道进入恒温层的空气不会对恒温层内养殖的禽类的健康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温层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透风墙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恒温层的空气流通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蛇形管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升降温层,2、恒温层,3、风机,4、透风墙,5、地面进风口,6、透风孔,7、通风道,8、进风口,9、臭氧发生器,10、出风口,11、鼓风机,12、蛇形管,13、排气孔,14、挡风板,15、应急窗口,16、闭合装置,17、转轴,18、安装板,19、通孔,20、通气管,21、供氧层,22、顶部通风口,23、变频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表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6所示, 一种设有臭氧发生器9的共生养殖通风结构,用于水产、家禽、植物共生养殖,包括位于地面以下的升降温层1、位于地面以上的恒温层2,
所述恒温层2由地面、墙体、顶部构建而成,所述墙体包括前方墙体、后方墙体,以及两侧的侧墙体,后方墙体上设置有风机3,在恒温层2内部两侧、靠近侧墙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一堵透风墙4,在透风墙4和侧墙之间的地面的一端,设置有地面进风口5,透风墙4上设置有多个透风孔6;
所述升降温层1位于恒温层2的下方,由基础墙体构建而成,被分隔成若干纵向排布的通风道7,通风道7内蓄积地下水,通风道7的前端设置成进风口8,通过进风口8与外部大气连通,进风口8位置设置有臭氧发生器9和鼓风机11,所述鼓风机11的输入端与臭氧发生器9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鼓风机11的输出端连接有用于辅助臭氧与空气混合的蛇形管12,蛇形管12上均匀分布有排气孔,所述通风道7的后端设置出风口10,出风口10与所述恒温层2的地面进风口5连通。
所述恒温层2上设有供氧层21,供氧层21内种植植物。所述恒温层2的顶部设置有顶部通风口22和变频风机23,通过顶部通风口22和变频风机23与供氧层21之间进行空气流通。
所述透风墙4的上半部和下半部均设置有所述透风孔6。所述透风墙4从靠近地面进风口5的一端至另一端,透风墙4上的透风孔6的面积逐渐增大。所述透风孔6处设置有能够开启和闭合通风孔的挡风板14。所述透风墙4的中部、上下排透风孔6之间设置有多个应急窗口15,所述应急窗口15处设置有能够开启和闭合应急窗口15的闭合装置16,所述闭合装置16为卷闸门。所述应急窗口15的中轴线位置内设有转轴17,转轴17上设有能绕着转轴17转动的安装板18,安装板18上均匀分布有通孔19,所述通孔19内安装有通气管20,通气管20的一端到另一端的管口直径逐渐变小。
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设有臭氧发生器的共生养殖通风结构,用于水产、家禽、植物共生养殖,包括位于地面以下的升降温层(1)、位于地面以上的恒温层(2),其特征在于,
所述恒温层由地面、墙体、顶部构建而成,所述墙体包括前方墙体、后方墙体,以及两侧的侧墙体,后方墙体上设置有风机(3),在恒温层内部两侧、靠近侧墙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一堵透风墙(4),在透风墙和侧墙之间的地面的一端,设置有地面进风口(5),透风墙上设置有若干透风孔(6);
所述升降温层位于恒温层的下方,由基础墙体构建而成,被分隔成若干纵向排布的通风道(7),通风道内蓄积地下水,通风道的前端设置成进风口(8),通过进风口与外部大气连通,进风口位置设置有臭氧发生器(9),所述通风道的后端设置出风口(10),出风口与所述恒温层的地面进风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有臭氧发生器的共生养殖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道内还设有鼓风机(11),所述鼓风机的输入端与臭氧发生器的输出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设有臭氧发生器的共生养殖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风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用于辅助臭氧与空气混合的蛇形管(12),蛇形管上均匀分布有若干排气孔(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有臭氧发生器的共生养殖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风墙的上半部和下半部均设置有所述透风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设有臭氧发生器的共生养殖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风孔处设置有能够开启和闭合通风孔的挡风板(14)。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设有臭氧发生器的共生养殖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风墙的中部、上下排透风孔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应急窗口(15),所述应急窗口处设置有能够开启和闭合应急窗口的闭合装置(1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设有臭氧发生器的共生养殖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应急窗口的中轴线位置内设有转轴(17),转轴上设有能绕着转轴转动的安装板(18),安装板上均匀分布有通孔(19),所述通孔内安装有通气管(20),通气管的一端到另一端的管口直径逐渐变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设有臭氧发生器的共生养殖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合装置为卷闸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有臭氧发生器的共生养殖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层上设有供氧层(21),供氧层内种植植物。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有臭氧发生器的共生养殖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层的顶部设置有顶部通风口(22)和变频风机(23)。
CN201820230310.6U 2018-02-09 2018-02-09 一种设有臭氧发生器的共生养殖通风结构 Active CN2078700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30310.6U CN207870055U (zh) 2018-02-09 2018-02-09 一种设有臭氧发生器的共生养殖通风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30310.6U CN207870055U (zh) 2018-02-09 2018-02-09 一种设有臭氧发生器的共生养殖通风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70055U true CN207870055U (zh) 2018-09-18

Family

ID=63498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30310.6U Active CN207870055U (zh) 2018-02-09 2018-02-09 一种设有臭氧发生器的共生养殖通风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700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213054U (zh) 一种黑水虻幼虫量产养殖装置
CN211931910U (zh) 一种温度可控楼房式畜禽舍精准通风结构
CN206402739U (zh) 一种调温雾化加湿食用菌培植箱
CN103814828A (zh) 密闭型禽畜超净养殖舱
CN106804436A (zh) 畜禽舍浅层地道通风系统
CN201624058U (zh) 一种鸡舍
KR100980735B1 (ko) 돈사의 환기시스템
CN207692700U (zh) 具有散热功能的鸡舍
CN110050702A (zh) 一种低能耗且可降低舍内有害气体浓度的养殖系统及通风方法
CN103478007B (zh) 一种共生养殖通风结构
CN203912743U (zh) 一种智能家庭菜园培植柜
CN207870055U (zh) 一种设有臭氧发生器的共生养殖通风结构
CN205431425U (zh) 一种具有生态空气环境的圈舍通风系统
CN205658188U (zh) 一种鸡舍
CN212116433U (zh) 一种温室半封闭系统
CN208338564U (zh) 一种生猪养殖舍环境控制系统
CN208987498U (zh) 一种降低能耗减少交叉感染的新式畜禽舍
CN202035339U (zh) 一种温室换热通风系统
CN207340741U (zh) 一种新型农业温室大棚
CN216600986U (zh) 一种空气混合均质化气候室
CN205505288U (zh) 一种新型食用菌湿度控制设备
CN216626834U (zh) 一种间歇式辣椒育苗装置
CN213587140U (zh) 一种双向精准通风畜禽舍
CN105284486B (zh) 一种可提高植物产量的人工气候植物生长箱
CN215500829U (zh) 一种猪养殖用养殖棚通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