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64876U - 铜环塑双嵌管道接头 - Google Patents

铜环塑双嵌管道接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64876U
CN207864876U CN201721868004.7U CN201721868004U CN207864876U CN 207864876 U CN207864876 U CN 207864876U CN 201721868004 U CN201721868004 U CN 201721868004U CN 207864876 U CN207864876 U CN 2078648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stics
copper ring
flange
linkage section
end inse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6800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永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Merck Import and Expor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un Pipe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In Jo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n Pipe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In Joal filed Critical Run Pipe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In Joal
Priority to CN20172186800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648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648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648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igid Pipes And Flexible Pi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铜环塑双嵌管道接头,包括第一塑料和第二塑料,还包括公端嵌件和母端嵌件,第一塑料和公端嵌件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公端嵌件包括第一凸缘、第一铜环和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外表面周向设置有连接至第一凸缘和第一铜环的第一凸块,第一凸缘伸出第一塑料,所述第一凸缘的内侧设置有第一轴向内沟槽,第一塑料上的管道壁填充第一凸缘、第一铜环和第一连接段之间的间隙,本实用新型的管接头中第一连接段和固定段上多圈凸起和多个凸块的设计使得金属结构和塑料相互包围,形成同心圆结构,大大提高了咬合力,有效解决了铜件长期使用中脱离塑料的难题,实现了零缝隙,塑料与铜件不会脱落的效果。

Description

铜环塑双嵌管道接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件领域,特别涉及铜环塑双嵌管道接头。
背景技术
为了便于将两根水管连接在一起,水管的端头会设置管道嵌件,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管道接头中的嵌件整体没入管道内层,管道嵌件与管道的连接面只为管道嵌件的外圈,使得长时间使用后,管道内的嵌件容易与管道脱落,使得管道接头的寿命较短,需要经常更换,很不方便,且浪费财力投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更牢固的铜环塑双嵌管道接头。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铜环塑双嵌管道接头,包括第一塑料和第二塑料,还包括公端嵌件和母端嵌件,第一塑料和公端嵌件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公端嵌件包括第一凸缘、第一铜环和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外表面周向设置有连接至第一凸缘和第一铜环的第一凸块,第一凸缘伸出第一塑料,所述第一凸缘的内侧设置有第一轴向内沟槽,第一塑料上的管道壁填充第一凸缘、第一铜环和第一连接段之间的间隙,
第二塑料和母端嵌件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母端嵌件包括固定在第二塑料内的固定段、第二铜环和第二凸缘,所述固定段外表面周向设置有连接至第二凸缘和第二铜环的第二凸块,第二凸缘伸出第二塑料,所述第二凸缘内侧设置有第二轴向内沟槽,第二塑料上的管道壁填充第二凸缘、第二铜环和固定段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二凸缘远离固定段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内壁设置有内螺纹结构,第二连接段外壁设置有与内螺纹结构配合的外螺纹结构,当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螺纹连接,公端嵌件的内部通孔和母端嵌件的内部通孔连通。
进一步的是:人所述第一连接段外壁沿轴向依次设置有多圈凸起,所述相邻两个凸起的间隙为燕尾槽结构。
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连接段底端设置有多个第三凸块,所述多个第三凸块的外沿固定有第三铜环。
进一步的是:所述固定段外壁沿轴向依次设置有多圈凸起,所述相邻两个凸起的间隙为燕尾槽结构。
进一步的是:所述固定段底端设置有多个第四凸块,所述多个第四凸块的外沿固定有第四铜环。
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轴向内沟槽和第二轴向内沟槽为环形结构。
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连接段内壁远离内螺纹结构一端设置有环形高压槽,所述固定段内壁远离外螺纹结构一端设置有环形高压槽。
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塑料或第二塑料为直型管、弯型管或三通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管接头中第一塑料和公端嵌件为一体式结构,第二塑料和母端嵌件为一体式结构,且由于各凸块和各铜环的设计,使得第一塑料和公端嵌件结合更紧密,第二塑料和母端嵌件结合更紧密,从而使得管接头中的结构更牢固,且第一连接段和固定段上多圈凸起和多个凸块的设计使得金属结构和塑料相互包围,形成同心圆结构,大大提高了咬合力,有效解决了铜件长期使用中脱离塑料的难题,实现了零缝隙,塑料与铜件不会脱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图1为第一塑料和公端嵌件剖视图。
图2为母端嵌件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第一塑料1、第二塑料2、第一凸缘5、第一铜环6、第一连接段7、第一凸块8、第一轴向内沟槽9、固定段10、第二铜环11、第二凸缘12、第二轴向内沟槽13、第二连接段14、凸起15、第三凸块16、第三铜环17、第四凸块18、第四铜环19、环形高压槽20、燕尾槽结构21、第二凸块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的铜环塑双嵌管道接头,包括第一塑料1和第二塑料2,还包括公端嵌件和母端嵌件,第一塑料1和公端嵌件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公端嵌件包括第一凸缘5、第一铜环6和第一连接段7,所述第一连接段7外表面周向设置有连接至第一凸缘5和第一铜环6的第一凸块8,第一凸缘5伸出第一塑料1,所述第一凸缘5的内侧设置有第一轴向内沟槽9,第一塑料1上的管道壁填充第一凸缘5、第一铜环6和第一连接段7之间的间隙,第二塑料2和母端嵌件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母端嵌件包括固定在第二塑料2内的固定段10、第二铜环11和第二凸缘12,所述固定段10外表面周向设置有连接至第二凸缘12和第二铜环11的第二凸块22,第二凸缘12伸出第二塑料2,所述第二凸缘12内侧设置有第二轴向内沟槽13,第二塑料2上的管道壁填充第二凸缘12、第二铜环11和固定段10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二凸缘12远离固定段10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段14,所述第一连接段7内壁设置有内螺纹结构,第二连接段14外壁设置有与内螺纹结构配合的外螺纹结构,当第一连接段7和第二连接段14螺纹连接,公端嵌件的内部通孔和母端嵌件的内部通孔连通,公端嵌件和母端嵌件通过注塑机在公端嵌件和母端嵌件周围通过注塑分别形成第一塑料1和第二塑料2,使得第一塑料1和公端嵌件成为一体式结构,第二塑料2和母端嵌件成为一体式结构,使用时只需将第一连接段7和第二连接段14螺纹连接,由于第一塑料1和公端嵌件为一体式结构,第二塑料2和母端嵌件为一体式结构,且第一铜环6、第一凸块8、第二铜环11和第二凸块22的设计,使得金属结构和塑料相互包围,形成同心圆结构,大大提高了咬合力,有效解决了铜件长期使用中脱离塑料的难题,实现了零缝隙,塑料与铜件不会脱落的效果。
在上述基础上,如图1和图2所示,人所述第一连接段7外壁沿轴向依次设置有多圈凸起15,所述相邻两个凸起15的间隙为燕尾槽结构21,所述固定段10外壁沿轴向依次设置有多圈凸起15,所述相邻两个凸起15的间隙为燕尾槽结构21,各个间隙均填充有塑料,所述燕尾槽结构21即槽内侧宽度宽于槽外侧宽度,此种设计一方面可以增加第一塑料1和公端嵌件的接触面积,第二塑料2和母端嵌件的接触面积,使得第一塑料1和公端嵌件结合更牢固,第二塑料2和母端嵌件结合更牢固,从而起到防漏的作用,另一方面燕尾槽结构21的设计也能增加产品的抗压能力。
在上述基础上,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连接段7底端设置有多个第三凸块16,所述多个第三凸块16的外沿固定有第三铜环17,所述固定段10底端设置有多个第四凸块18,所述多个第四凸块18的外沿固定有第四铜环19,所述第三铜环17、第三凸块16、第四铜环19和第四凸块18的设计,同样使得金属结构和塑料相互包围,形成同心圆结构,大大提高了咬合力,使得塑料与铜件的结合更牢固。
在上述基础上,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轴向内沟槽9和第二轴向内沟槽13为环形结构,进一步增加了公端嵌件和第一塑料1的结合面积,母端嵌件和第二塑料2的结合面积,增加其牢固性。
在上述基础上,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连接段7内壁远离内螺纹结构一端设置有环形高压槽20,所述固定段10内壁远离外螺纹结构一端设置有环形高压槽20,所述环形高压槽20内注塑有塑料,因此环形环形高压槽20的设计可以增加公端嵌件和第一塑料1的结合面积,母端嵌件和第二塑料2的结合面积,进一步起到防止铜塑间隙漏水的问题。
在上述基础上,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塑料1或第二塑料2为直型管、弯型管或三通管,从而适合各类型的管道的使用。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铜环塑双嵌管道接头,包括第一塑料(1)和第二塑料(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公端嵌件和母端嵌件,第一塑料(1)和公端嵌件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公端嵌件包括第一凸缘(5)、第一铜环(6)和第一连接段(7),所述第一连接段(7)外表面周向设置有连接至第一凸缘(5)和第一铜环(6)的第一凸块(8),第一凸缘(5)伸出第一塑料(1),所述第一凸缘(5)的内侧设置有第一轴向内沟槽(9),第一塑料(1)上的壁填充第一凸缘(5)、第一铜环(6)和第一连接段(7)之间的间隙;
第二塑料(2)和母端嵌件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母端嵌件包括固定在第二塑料(2)内的固定段(10)、第二铜环(11)和第二凸缘(12),所述固定段(10)外表面周向设置有连接至第二凸缘(12)和第二铜环(11)的第二凸块(22),第二凸缘(12)伸出第二塑料(2),所述第二凸缘(12)内侧设置有第二轴向内沟槽(13),第二塑料(2)上的壁填充第二凸缘(12)、第二铜环(11)和固定段(10)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二凸缘(12)远离固定段(10)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段(14),所述第一连接段(7)内壁设置有内螺纹结构,第二连接段(14)外壁设置有与内螺纹结构配合的外螺纹结构,当第一连接段(7)和第二连接段(14)螺纹连接,公端嵌件的内部通孔和母端嵌件的内部通孔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环塑双嵌管道接头,其特征在于:人所述第一连接段(7)外壁沿轴向依次设置有多圈凸起(15),所述相邻两个凸起(15)的间隙为燕尾槽结构(2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铜环塑双嵌管道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段(7)底端设置有多个第三凸块(16),所述多个第三凸块(16)的外沿固定有第三铜环(17)。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环塑双嵌管道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段(10)外壁沿轴向依次设置有多圈凸起(15),所述相邻两个凸起(15)的间隙为燕尾槽结构(2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铜环塑双嵌管道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段(10)底端设置有多个第四凸块(18),所述多个第四凸块(18)的外沿固定有第四铜环(19)。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环塑双嵌管道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向内沟槽(9)和第二轴向内沟槽(13)为环形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环塑双嵌管道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段(7)内壁远离内螺纹结构一端设置有环形高压槽(20),所述固定段(10)内壁远离外螺纹结构一端设置有环形高压槽(2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环塑双嵌管道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塑料(1)或第二塑料(2)为直型管、弯型管或三通管。
CN201721868004.7U 2017-12-27 2017-12-27 铜环塑双嵌管道接头 Active CN2078648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68004.7U CN207864876U (zh) 2017-12-27 2017-12-27 铜环塑双嵌管道接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68004.7U CN207864876U (zh) 2017-12-27 2017-12-27 铜环塑双嵌管道接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64876U true CN207864876U (zh) 2018-09-14

Family

ID=63467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68004.7U Active CN207864876U (zh) 2017-12-27 2017-12-27 铜环塑双嵌管道接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6487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86133A (zh) * 2019-10-18 2020-01-14 江阴宏江锻造有限公司 一种给水钢塑管接头及其生产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86133A (zh) * 2019-10-18 2020-01-14 江阴宏江锻造有限公司 一种给水钢塑管接头及其生产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864876U (zh) 铜环塑双嵌管道接头
CN207470955U (zh) 一种三格一体化粪池用管道连接密封包裹机构
CN103982737A (zh) 新型复合式管道补偿器
CN103486364A (zh) 一种用于管路活接的连接结构
CN206361272U (zh) 环保型塑料管件
CN203847857U (zh) 用于液体输送设备中的快装式软接装置
CN201649264U (zh) 排水管道接口
CN110107760B (zh) 一种具有套接自锁功能的波纹管
CN205048017U (zh) 管接头
CN207539509U (zh) 一种改进的pvc-u鞍型接头
CN207364472U (zh) 一种高强质轻玻璃钢管道
CN207999557U (zh) 一种排水管连接结构
CN207830801U (zh) 一种灌溉用管道连接件
CN207298184U (zh) 一种铜嵌件三通管道接头
CN206290214U (zh) 一种内衬油管
CN206988622U (zh) 一种波纹管修补连接装置
CN205689970U (zh) 改良结构的接头
CN206130358U (zh) 衬氟塑管道的连接结构
CN205503031U (zh) 一种石油钻采用连接套管
CN204729793U (zh) 组合式管道
CN205350618U (zh) 一种高抗压增强型聚乙烯螺旋波纹管
CN205371930U (zh) 直通管件接头
CN203770685U (zh) 新型蝶板
CN207777863U (zh) 一种法兰式连接头的波纹管
CN209638627U (zh) 水管螺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308

Address after: 313000 Xunqiang Road No. 3-2, Nanxu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Merck Import and Export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5000 Gangdong Development Zone, Qidu Town, Wujia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Run pipe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in jo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