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61262U - 一种食品传输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食品传输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61262U
CN207861262U CN201820055859.6U CN201820055859U CN207861262U CN 207861262 U CN207861262 U CN 207861262U CN 201820055859 U CN201820055859 U CN 201820055859U CN 207861262 U CN207861262 U CN 2078612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od
conveyer belt
chassis
conveying chamber
transmiss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5585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剑
杨荣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005585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612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612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612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食品传输设备包括冷输送室、热输送室和常温输送室。在冷输送室中配置有制冷装置,能够为冷输送室提供低温环境,需要低温存放的食品在冷输送室中可以存放更长时间;在热输送室中配置有加热装置,能够为热输送室提供高温环境,需要高温存放的食品在热输送室中可以存放更长的时间。如果应用本食品传输设备,不仅可以达到待点餐食品即使需要长时间存放,也不会变质,甚至其外观和/或口感也不会发生变化的目的,还可以避免点餐食品与待点餐食品混合放置的情况,能够提高点餐食品的传送效率,使得点餐用户可以更加轻易地找出自己所点的食品。

Description

一种食品传输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传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食品运输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在餐饮行业中,食品运输设备因其自动化程度高、能够降低人工成本等优点被越来越重视,甚至,一些餐饮场所已经开始选用旋转的食品运输设备代替人工运输餐饮。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食品运输设备并没有考虑到食品对存放温度的要求,在其应用时,待点餐食品和点餐食品均放置于同一传送带上进行传送。一方面,由于待点餐食品从被放置在传送带上开始到其被点餐取走的时间间隔往往较长,而其所处环境的温度与食品运输设备所处环境的温度又基本相同,所以,对于一些对存放温度要求较为严苛的待点餐食品而言,如果长时间没有用户取餐,则会导致待点餐食品外观和/或口感变化,甚至于变质,影响用户体验。并且,食品一旦变质,则很可能会损害误食用户的健康,甚至威胁用户生命。另一方面,点餐食品从被点餐起用户就急切希望立刻能够取餐,但是却往往因点餐食品与待点餐食品混合放置,导致即使点餐食品已经被放置在传送带上,点餐用户也很难在众多的食品中快速找出自己所点的食品,会浪费用户较大的精力和较多的时间,进一步影响用户体验。
因此,如何在为处于传输过程中的待点餐食品提供合适温度的同时,实现点餐食品的快速传送以提升用户体验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食品传输设备,在为处于传输过程中的待点餐食品提供合适温度的同时,能够实现点餐食品的快速传送以提升用户体验。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食品传输设备,包括传送带和与所述传送带配套的底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制冷装置和加热装置,具有相互独立的冷输送室、热输送室和常温输送室;所述传送带包括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和第三传送带,所述底盘包括第一底盘、第二底盘和第三底盘;
所述制冷装置、所述第一传送带和所述第一底盘均设置于所述冷输送室;所述加热装置、所述第二传送带和所述第二底盘均设置于所述热输送室,所述第三传送带和所述第三底盘均设置于所述常温输送室;
其中,当所述第一传送带沿所述第一底盘传送第一食品时,所述制冷装置为所述第一食品提供预设低温环境;当所述第二传送带沿所述第二底盘传送第二食品时,所述加热装置为所述第二食品提供预设高温环境。
优选地,所述冷输送室设置有第一玻璃罩和第一玻璃门,所述热输送室设置有第二玻璃罩和第二玻璃门;
当所述第一玻璃门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玻璃门与所述第一玻璃罩配合以使所述冷输送室处于封闭状态;当所述第二玻璃门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二玻璃门与所述第二玻璃罩配合以使所述热输送室处于封闭状态。
优选地,所述制冷装置具体为冷气片,所述加热装置具体为发热管。
优选地,还包括水槽和下水管,所述水槽与所述下水管连通,设置于所述冷气片的下端以收集冷凝水。
优选地,所述常温输送室设置有第三玻璃罩,且所述第三玻璃罩设置有取放食品的取餐窗口。
优选地,还包括隔热层,所述隔热层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底盘、所述第二底盘和所述第三底盘。
优选地,所述冷输送室的顶部、所述热输送室的顶部和所述常温输送室的顶部均设置有照明灯。
优选地,所述常温输送室还包括分拨轨道、识别装置、分拨装置和控制器;
所述分拨轨道与所述第三传送带连接,所述识别装置和所述分拨装置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当预设标识与所述识别装置识别出的食品标识对应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分拨装置将具有所述食品标识的所述食品从所述第三传送带拨至所述分拨轨道存放以待取餐;
其中,所述预设标识预存于所述控制器,且与所述分拨轨道一一对应。
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常温输送室对应的紧急启停开关。
优选地,还包括点菜机,所述点菜机设置于所述分拨轨道的侧面。
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食品传输设备包括冷输送室、热输送室和常温输送室。在冷输送室中配置有制冷装置,能够为冷输送室提供低温环境,需要低温存放的食品在冷输送室中可以存放更长时间;在热输送室中配置有加热装置,能够为热输送室提供高温环境,需要高温存放的食品在热输送室中可以存放更长的时间。因此,如果应用本食品传输设备,将需要低温存放的待点餐食品通过第一传送带和第一底盘在冷输送室中传送,将需要高温存放的待点餐食品通过第二传送带和第二底盘在热输送室中传送,将点餐食品通过第三传送带和第三底盘在常温传输室中传送,则不仅可以达到待点餐食品即使需要长时间存放,也不会变质,甚至其外观和/或口感也不会发生变化的目的,还可以避免点餐食品与待点餐食品混合放置的情况,能够提高点餐食品的传送效率,使得点餐用户可以更加轻易地找出自己所点的食品。由此可见,应用本食品传输设备,能够在为处于传输过程中的待点餐食品提供合适温度的同时,实现点餐食品的快速传送,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食品传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食品传输设备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常温输送室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食品传输设备,在为处于传输过程中的待点餐食品提供合适温度的同时,能够实现点餐食品的快速传送以提升用户体验。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食品传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传送带和与传送带配套的底盘,还包括制冷装置12和加热装置13,具有相互独立的冷输送室1、热输送室2和常温输送室3;传送带包括第一传送带101、第二传送带102和第三传送带 103,底盘包括第一底盘111、第二底盘112和第三底盘113;
制冷装置12、第一传送带101和第一底盘111均设置于冷输送室 1;加热装置13、第二传送102带和第二底盘112均设置于热输送室2,第三传送带103和第三底盘113均设置于常温输送室3;
其中,当第一传送带101沿第一底盘111传送第一食品时,制冷装置12为第一食品提供预设低温环境;当第二传送带102沿第二底盘112传送第二食品时,加热装置13为第二食品提供预设高温环境。
需要说明的是,传送带与底盘配套,则对应的,第一传送带101 与第一底盘111也配套,第二传送带102与第二底盘112也配套,及第三传送带103与第三底盘113也配套。
制冷装置12用于为冷输送室1提供低温环境,通过设置制冷装置12工作于不同的工作状态可以为冷输送室1中传送的第一食品提供不同的预设低温环境。加热装置13用于为热输送室2提供高温环境,通过设置加热装置13工作于不同的工作状态可以为热输送室2中传送的第二食品提供不同的预设高温环境。其中,第一食品指放置在冷输送室1中的食品,可以为确定需要长时间存放或不确定要存放多长时间且需要冷藏的食品;第二食品指放置在热输送室2中的食品,可以为确定需要长时间存放或不确定要存放多久的需要保温或加热的食品。第一传送带101用于与第一底盘111相配合,以完成冷输送室1 中的第一食品的传送,第二传送带102用于与第二底盘112相配合,以完成热输送室2中的第二食品的传送,第三传送带103用于与第三底盘113相配合,以完成常温输送室3中的食品的传送。
由于待点餐食品一般为不确定需要存放多久的食品,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冷输送室1可用于存放需要低温存储的待点餐食品,热输送室2可用于存放需要高温存放的带点餐食品。而对点餐食品而言,由于其从被点餐起,点餐用户就急切希望能够立刻取餐,所以存放时间一般较短。因此,无论是点餐食品需要高温存放还是低温存放,点餐食品从开始被传输到被点餐用户取餐所经历的时间较短,都可以不用担心其在常温下传送会出现外观和/或口感的明显变化,更加不用担心其会变质。在实际应用中,常温输送室3可用于存放点餐食品,避免点餐食品与待点餐食品混合放置,以便用户能够更轻易地找到自己所点的食品,提高点餐食品的传送效率。并且,优选地,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点餐食品的传送效率,更加迅速地将点餐食品传送至点餐用户,可以适当增大第三传送带103的传送速度,如可以将第三传送带 103的传送速度调节为第一传送带101或第二传送带102的传送速度的2倍,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三传送带103的传送速度具体设置为多少合适,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而定,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定。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上文描述的“冷输送室1可用于存放需要低温存储的待点餐食品”,并不代表冷输送室1仅用于存放需要低温存储的待点餐食品,还可以存放需要低温存放的点餐食品;上文描述的“热输送室2可用于存放需要高温存放的带点餐食品”,并不代表热输送室 2仅用于存放需要高温存放的带点餐食品,还可以存放需要高温存放的点餐食品;上文描述的“常温输送室3可用于存放点餐食品”,并不代表常温输送室3仅用于存放点餐食品,还可以存放对存放温度没有要求的待点餐食品。而且,冷输送室1、热输送室2和常温输送室3 的个数也均不限制于一个,相对位置关系也不局限于图1中所示的位置关系。也就是说,在实际应用中,食品传输设备也可以包含1个或 1个以上的冷输送室1和/或热输送室2和/或常温输送室,且可以为上下分层架构,也可以为左右分层架构,以满足不同的实际需求。优选地,每一层对应一个输送室,当食品传输设备包含输送室的个数为N 时,食品传输设备的层数也为N,N为正整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食品传输设备包括冷输送室、热输送室和常温输送室。在冷输送室中配置有制冷装置,能够为冷输送室提供低温环境,需要低温存放的食品在冷输送室中可以存放更长时间;在热输送室中配置有加热装置,能够为热输送室提供高温环境,需要高温存放的食品在热输送室中可以存放更长的时间。因此,如果应用本食品传输设备,将需要低温存放的待点餐食品通过第一传送带和第一底盘在冷输送室中传送,将需要高温存放的待点餐食品通过第二传送带和第二底盘在热输送室中传送,将点餐食品通过第三传送带和第三底盘在常温传输室中传送,则不仅可以达到待点餐食品即使需要长时间存放,也不会变质,甚至其外观和/或口感也不会发生变化的目的,还可以避免点餐食品与待点餐食品混合放置的情况,能够提高点餐食品的传送效率,使得点餐用户可以更加轻易地找出自己所点的食品。由此可见,应用本食品传输设备,能够在为处于传输过程中的待点餐食品提供合适温度的同时,实现点餐食品的快速传送,提升用户体验。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食品传输设备的侧视图。如图2所示,为了增加食品传输设备的卫生程度和降低食品传输设备为传送食品提供合适温度的功耗,基于上述实施例,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冷输送室1设置有第一玻璃罩210和第一玻璃门211,热输送室2设置有第二玻璃罩220和第二玻璃门221。
当第一玻璃门211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玻璃门211与第一玻璃罩210配合以使冷输送室1处于封闭状态;当第二玻璃门221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二玻璃门221与第二玻璃罩220配合以使热输送室2处于封闭状态。
第一玻璃罩210用于防止食品运输设备所处环境中的灰尘和杂物等落入冷输送室1和与第一玻璃门211配合,使得在第一玻璃门211 关闭后,冷输送室1处于封闭状态;第一玻璃门211用于取放第一食品和与第一玻璃罩210配合,使得在第一玻璃门211关闭后,冷输送室1处于封闭状态。如此,不仅可以增加冷输送室1的卫生程度,而且,还可以减小食品运输设备所处环境中的热气进入冷输送室1的速度,从而降低制冷装置12为冷输送室1提供低温环境的制冷功率。第二玻璃罩220用于防止食品运输设备所处环境中的灰尘和杂物等落入热输送室2和与第二玻璃门221配合,使得在第二玻璃门221关闭后,热输送室2处于封闭状态;第二玻璃门221用于取放第二食品和与第二玻璃罩220配合,使得在第二玻璃门221关闭后,热输送室2处于封闭状态。如此,不仅可以增加热输送室2的卫生程度,而且,还可以减小食品运输设备所处环境中的冷气进入热输送室2的速度,从而降低加热装置13为热输送室1提供高温环境的加热功率。
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食品传输设备,可以增加食品传输设备的卫生程度和降低食品传输设备为传送食品提供合适温度的功耗。
如图2所示,为了简化食品传输设备的结构和降低制造成本,基于上述实施例,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制冷装置12具体为冷气片213,加热装置13具体为发热管223。冷气片213和发热管223结构简单,成本低,选用冷气片213作为制冷装盒子12和选用发热管223作为加热装置13可以简化食品传输设备的结构和降低其制造成本。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考虑到在冷输送室1中会产生冷凝水,为了避免冷凝水污染冷输送室1中的第一食品,基于上述实施例,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提供的食品传输设备,还包括水槽 214和下水管(未出示),水槽214与下水管连通,设置于冷气片213 的下端以收集冷凝水。冷输送室1中产生的冷凝水可以收集到冷气片 213下端的水槽214中,再通过与水槽214连通的下水管流出冷输送室1,可以避免冷凝水沾到第一食品上而污染冷输送室1中的第一食品。
如图2所示,为了增加食品传输设备的卫生程度,基于上述实施例,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常温输送室3设置有第三玻璃罩231,且第三玻璃罩231设置有取放食品的取餐窗口(未出示)。第三玻璃罩 231用于防止食品运输设备所处环境中的灰尘和杂物等落入常温输送室3,可以避免常温输送室3中传送的食品被污染,从而能够增加温输送室3的卫生程度,进而实现增加食品传输设备的卫生程度的目的。
为了避免各输送室因温度不同而互相影响,及与食品传输设备的马达相邻的输送室受到马达温度的影响,基于上述实施例,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提供的食品传输设备还包括隔热层,隔热层分别设置于第一底盘111、第二底盘112和第三底盘113。在图2中,仅出示了设置在于食品传输设备的马达相邻的输送室与马达之间的隔热层14。
为了使各输送室内的光线足够多,使用户能够更加清楚的看到被传送食品的外观,基于上述实施例,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冷输送室1的顶部、热输送室2的顶部和常温输送室3的顶部均设置有照明灯15。点亮照明灯15,可以为冷输送室、热输送室2和常温输送室 3提供足够的光线,便于用户观察被传送食品,能够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考虑到各输送室所需的传送速度可能不同,基于上述实施例,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食品传输设备的传动装置的输出轴具体包括与第一传送带101配套的第一输出轴、与第二传送带102 配套的第二输出轴和与第三传送带103配套的第三输出轴;第一输出轴、第二输出轴和第三输出轴均与传动装置的马达连接,且相互独立。通过三根相互独立的输出轴分别带动第一传送带101、第二传送带102 和第三传送带103,可以使第一传送带101、第二传送带102和第三传送带103具有不同的传送速度。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优选为食品传输设备设置专门用于走线的线槽,以实现食品传输设备的整齐布线,不仅可以使食品传输设备更加整洁美观,而且,当食品传输设备的线路出现问题时,也便于检修。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常温输送室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为了实现常温输送室3的自动分餐,基于上述实施例,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常温输送室3还包括分拨轨道331、识别装置332、分拨装置333和控制器。
分拨轨道331与第三传送带103连接,识别装置332和分拨装置 333均与控制器连接,当预设标识与识别装置332识别出的食品标识对应时,控制器控制分拨装置333将具有食品标识的食品从第三传送带103拨至分拨轨道331存放以待取餐。
其中,预设标识预存于控制器,且与分拨轨道331一一对应。
分拨轨道331用于暂时存放分拨出来的食品,识别装置332用于识别食品的食品标识,分拨装置333用于将食品标识与预设标识相同的食品从第三传送带103拨至分拨轨道331。控制器和分别与自身连接的识别装置332、分拨装置333,及和与该控制器连接的分拨装置333对应的分拨轨道331组成一套分餐单元,预设标识与分拨轨道331 一一对应是指控制器中预存的预设标识和与该控制器连接的分拨装置 333对应的分拨轨道331相对应,只有在与该控制器连接的识别装置 332识别出的食品标识与该控制器中预存的预设标识一致时,才控制与该控制器连接的分拨装置333拦截当前被识别食品,并将该当前被识别食品从第三传送带103拨至分拨轨道331,完成分餐。其中,分拨装置333将食品从第三传送带103拨至哪个分拨轨道331,哪个分拨轨道331即为与该分拨装置333相对应的分拨轨道331,同时,该分拨轨道331也和与该分拨装置333连接的控制器相对应。而且,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达到快速分餐的目的,一个自动分拨食品输送系统可以设置多个分餐单元,并且,优选地,一个自动分拨食品输送系统设置有多个分餐单元。可以理解的是,当分拨轨道331内有食品未被取走且处于未存满状态时,如果分拨装置333将下一个食品分拨至本分拨轨道331,则本分拨轨道331内的所有食品均被向分拨轨道331 末端方向推动,以将当前分拨食品存放在分拨轨道331内。并且,可以通过增设相应的传感器检测分拨轨道331是否处于存满状态,如果是,则控制识别装置332暂停工作,直至检测到分拨轨道331恢复未存满状态,再控制识别装置333重新恢复工作。
优选地,识别装置332可以具体为天线和底部设置有天线可识别的芯片的餐盘,而且,可以理解的是,为了避免天线之间的射频信号互相干扰,还可以增设传感器以检测是否有食品经过天线的识别区,只有在有食品经过天线的识别区时,才控制天线工作以开始识别,否则,天线处于停止识别状态。另外,分拨装置331可以具体为电机和摆杆。
应用本常温输送室,可以在点餐用户点餐时确定取餐的分拨轨道,并为点餐用户所点食品设置与预设标识对应的食品标识,然后将带有该食品标识的所点食品放置在第三传送带上进行传输。在该所点食品的传输过程中,控制器利用与自身连接的识别装置识别被传输食品的食品标识,并判断食品标识是否与自身预存的预设标识相对应,如果是,则说明当前被识别的食品为所点食品,此时,通过控制与自身连接的分拨装置将当前被识别的食品从第三传送带拨至点餐用户取餐的分拨轨道存放以等待点餐用户取餐即可。由此可见,常温输送室问本实施例提供的常温输送室的食品传输设备,不仅能够利用第三传送带实现传输食品的功能,而且还能够通过控制器、识别装置、分拨装置和分拨轨道实现智能分餐,将点餐用户所点食品直接运输至点餐用户取餐的分拨轨道,有效避免了所点食品被误拿的情况发生,能够提升用户体验。
如图2所示,为了在常温输送室3发生故障时紧急停止第三传送带103继续传动,基于上述实施例,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提供的食品传输设备,还包括与常温输送室3对应的紧急启停开关232。当常温输送室3发生故障,需要紧急停止第三传送带103继续传动时,可以操作紧急启停开关232使第三传送带103停止传动。优选地,紧急启停开关232设置于第三玻璃罩231外侧。
如图2和图3所示,为了提升食品传输设备的使用便捷性,基于上述实施例,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提供的食品传输设备,还包括点菜机16,点菜机16设置于分拨轨道331的侧面。可以将分拨轨道331与设置在其侧面的点菜机16一一对应,即在哪一个分拨轨道331侧面的点菜机16点餐,则默认的取餐的分拨轨道331就为哪一个分拨轨道331,如此,用户在通过分拨轨道331侧面的点菜机 16点餐之后,可以直接在该分轨轨道331等待取餐,从而可以提升食品传输设备的使用便捷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食品传输设备可以选用支架进行支撑,且支撑支架优选为钢支架。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食品传输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者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者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的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Claims (10)

1.一种食品传输设备,包括传送带和与所述传送带配套的底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制冷装置和加热装置,具有相互独立的冷输送室、热输送室和常温输送室;所述传送带包括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和第三传送带,所述底盘包括第一底盘、第二底盘和第三底盘;
所述制冷装置、所述第一传送带和所述第一底盘均设置于所述冷输送室;所述加热装置、所述第二传送带和所述第二底盘均设置于所述热输送室,所述第三传送带和所述第三底盘均设置于所述常温输送室;
其中,当所述第一传送带沿所述第一底盘传送第一食品时,所述制冷装置为所述第一食品提供预设低温环境;当所述第二传送带沿所述第二底盘传送第二食品时,所述加热装置为所述第二食品提供预设高温环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输送室设置有第一玻璃罩和第一玻璃门,所述热输送室设置有第二玻璃罩和第二玻璃门;
当所述第一玻璃门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玻璃门与所述第一玻璃罩配合以使所述冷输送室处于封闭状态;当所述第二玻璃门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二玻璃门与所述第二玻璃罩配合以使所述热输送室处于封闭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品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装置具体为冷气片,所述加热装置具体为发热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食品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槽和下水管,所述水槽与所述下水管连通,设置于所述冷气片的下端以收集冷凝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常温输送室设置有第三玻璃罩,且所述第三玻璃罩设置有取放食品的取餐窗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热层,所述隔热层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底盘、所述第二底盘和所述第三底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输送室的顶部、所述热输送室的顶部和所述常温输送室的顶部均设置有照明灯。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食品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常温输送室还包括分拨轨道、识别装置、分拨装置和控制器;
所述分拨轨道与所述第三传送带连接,所述识别装置和所述分拨装置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当预设标识与所述识别装置识别出的食品标识对应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分拨装置将具有所述食品标识的所述食品从所述第三传送带拨至所述分拨轨道存放以待取餐;
其中,所述预设标识预存于所述控制器,且与所述分拨轨道一一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食品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常温输送室对应的紧急启停开关。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食品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点菜机,所述点菜机设置于所述分拨轨道的侧面。
CN201820055859.6U 2018-01-12 2018-01-12 一种食品传输设备 Active CN2078612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55859.6U CN207861262U (zh) 2018-01-12 2018-01-12 一种食品传输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55859.6U CN207861262U (zh) 2018-01-12 2018-01-12 一种食品传输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61262U true CN207861262U (zh) 2018-09-14

Family

ID=634616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55859.6U Active CN207861262U (zh) 2018-01-12 2018-01-12 一种食品传输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612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81932A (zh) 一种家用快递储物柜
US11468727B2 (en) System for automatically cooking and selling frozen food
US20160335833A1 (en) System for Automatically Cooking and Selling Frozen Food
CN103234323A (zh) 智能冰箱、包含该智能冰箱的冰箱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20130255507A1 (en) System for thermally conditioning an object, conditioning method
CN204731879U (zh) 一种食物自动烹制加工系统
EP1095440A1 (en)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a plurality of electric users, particularly household appliances
CN207585186U (zh) 一种冷藏式智能存取货机
CN207861262U (zh) 一种食品传输设备
CN107084593A (zh) 母婴物品储藏装置及冰箱
CN107093283A (zh) 一种自助点餐贩卖机
CN107331065A (zh) 一种无人冷藏保鲜加热自动售卖机
CN107945381A (zh) 一种冷热同柜的智能存取货机及存取货方法
CN104748504B (zh) 智能冰箱
CN204620461U (zh) 一种基于分组模式加灯光标签的分拣系统
CN204731880U (zh) 冷冻食物自动烹制售卖系统
CN204830675U (zh) 智能酒店冰箱
CN106558150A (zh) 基于各柜门工作模式独立控制的智能生鲜自提柜
CN106545269A (zh) 一种具有防结霜功能的组合中空玻璃门
CN209639351U (zh) 一种冷藏仓储柜
CN207482716U (zh) 一种自助取件系统
CN207702555U (zh) 分布式多源输配系统
CN207503335U (zh) 一种冷热同柜的智能存取货机
CN205862160U (zh) 电磁锅具
CN206654541U (zh) 一种气动管道连续传输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