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59973U - 储能电池充放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储能电池充放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59973U
CN207859973U CN201721773532.4U CN201721773532U CN207859973U CN 207859973 U CN207859973 U CN 207859973U CN 201721773532 U CN201721773532 U CN 201721773532U CN 207859973 U CN207859973 U CN 2078599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discharge
battery pack
charge
storage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7353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广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O Ho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O Nextev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O Nextev Ltd filed Critical NIO Nextev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77353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599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599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599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功率设备充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储能电池充放电系统,目的是为了在无充电桩,甚至无电力供应的地区,实现对电动汽车等大功率设备的充电服务。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储能电池充放电系统,包括:主控板、多套充放电子系统。本实用新型采用电动汽车退役的动力电池包作为储能电池,利用系统自带的自然能发电设备为储能电池补充电能,然后通过储能电池放电,为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服务。实现了在没有充电桩,甚至没有电力供应的地方为大功率设备提供充电服务。另外,根据待充电设备所需的充电电压、电流,选择一个或多个动力电池包提供电能输出,保证了稳定快速的充电服务。

Description

储能电池充放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功率的功率变换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储能电池充放电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给电动汽车充电的充电桩已经非常普遍,但是针对相对偏远,没有电力供应或虽有电力但无充电桩的地方,想要即时充电就变得非常困难。
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电动汽车退役的阶梯电池,作为储能电池来为电动汽车及其他需要充电的大功率设备提供稳定的充电服务,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储能电池充放电系统,实现了在无电力供应或无充电桩的地方对大功率设备提供充电服务。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储能电池充放电系统,包括:主控板、一套或多套充放电子系统;
所述充放电子系统,包括:储能电池、补能单元、放电单元;
所述补能单元,包括:补能板和自然能发电设备;
所述补能板,分别与所述主控板、所述储能电池和所述自然能发电设备连接;
所述自然能发电设备还与所述储能电池连接;
所述放电单元,分别与所述主控板、所述储能电池和外部待充电设备连接;
所述主控板,用于控制所述充放电子系统的充电或放电操作;
所述储能电池,用于储存电能和对外输出电能;
所述补能板根据所述主控板的指令控制所述自然能发电设备对所述储能电池进行电能补充;
所述放电单元根据所述主控板的指令控制所述储能电池放电,为所述外部待充电设备提供充电服务。
优选地,所述储能电池,为电池包;所述放电单元,包括:放电板、DC/DC模块;
所述放电板,分别与所述主控板、所述电池包和所述DC/DC模块连接;所述DC/DC模块,其控制端与所述放电板连接,其电源输入端与所述电池包连接,其电源输出端与所述待充电设备连接;
所述放电板根据所述主控板的指令,控制所述电池包和所述DC/DC模块进行放电操作,从而为所述待充电设备充电;
所述DC/DC模块根据所述放电板的指令,对所述电池包输出的电压进行变换。
优选地,所述主控板、所述自然能发电设备、所述电池包、所述DC/DC模块均包括CAN总线接口;所述补能板与所述放电板均包括三个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器局域网络)总线接口:CAN1、CAN2、CAN3;
其中,
所述补能板的CAN1、CAN2、CAN3接口分别与所述电池包的CAN接口、所述自然能发电设备的CAN接口、所述主控板的CAN接口相连;
所述放电板的CAN1、CAN2、CAN3接口分别与所述待充电设备的CAN接口、所述DC/DC模块的CAN接口、所述主控板的CAN接口相连;
对所述电池包进行充电时,由所述主控板控制所述补能板通过BMS(BATTERYMANAGEMENT SYSTEM,电池管理系统)获取所述电池包当前的剩余电压、目标电压、充电所需的电压、电流,并通知所述自然能发电设备;所述自然能发电设备通过调整其内部直流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电流大小,对所述电池包进行充电;
对所述电池包进行放电时,由所述主控板控制所述放电板获取所述待充电设备的电池类型、电池剩余电压、目标电压、充电所需的电压、电流;所述主控板根据充电所需的电压、电流,选择一套或一套以上的充放电子系统,并通知所选的各充放电子系统中的放电板,由每块放电板通知对应的补能板通过BMS控制电池包里的接触器,对外放电;
放电时,若选择了一套以上的充放电子系统对同一待充电设备充电,则将所选的各充放电子系统中的DC/DC模块输出端并联,同时向所述待充电设备输出电能。
优选地,所述补能单元还包括备用的补能接口;所述备用的补能接口,其输入端与充电桩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电池包连接;当有外部电力供应时,采用充电桩对所述电池包进行电能的补充。
优选地,所述充放电子系统还包括:冷却装置;
所述冷却装置,与所述主控板通过CAN总线连接,用于根据所述主控板的指令对所述电池包的温度进行调节。
优选地,所述冷却装置为水冷装置。
优选地,所述放电单元还包括:信号输入设备;所述放电板还具有多个DI(DigitalIn,数字输入)接口,所述DI接口连接所述信号输入设备;
所述信号输入设备包括:急停按钮;
所述急停按钮,用于接受紧急停止放电的指令。
优选地,所述放电单元还包括:信号输出设备;所述放电板还具有多个DO(DigitalOut,数字输出)接口,所述DO接口连接所述信号输出设备;
所述信号输出设备包括:直流接触器;
所述放电板通过控制所述直流接触器的控制开关,进而控制所述直流接触器的触点闭合/断开;
所述直流接触器的触点,连接于所述DC/DC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待充电设备的输入端之间,用于控制所述DC/DC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待充电设备的输入端之间电力线的通/断。
优选地,所述补能单元还包括:第一异常监测模块;所述补能板还通过CAN2接口与所述第一异常监测模块相连;
所述第一异常监测模块,用于监测补能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并将监测结果发送给所述补能板;
所述补能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包括:
从所述自然能发电设备输出端到所述电池包输入端之间,功率回路上的对地绝缘阻抗低于预设的对地绝缘阻抗阈值;
所述自然能发电设备的输出端电压与所述电池包的电压之间的差值,超过预设的压差阈值;
所述电池包的内部温度超过预设的温度范围;
所述电池包输入接口温度超过预设的温度阈值。
优选地,所述放电单元还包括:第二异常监测模块;所述放电板还通过CAN2接口与所述第二异常监测模块相连;
所述第二异常监测模块,用于监测放电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并将检测结果发送给所述放电板;
所述放电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包括:
从所述电池包输出端到所述待充电设备的输入端之间,功率回路上的对地绝缘阻抗低于预设的对地绝缘阻抗阈值;
所述电池包的电压与所述DC/DC模块的输入电压之间的差值,超过预设的压差阈值;
所述DC/DC模块的输出电压与所述待充电设备的电池电压之间的差值,超过预设的压差阈值;
所述电池包的内部温度超过预设的温度范围;
所述电池包输出接口温度超过预设的温度阈值。
优选地,所述放电单元还包括:电表;所述放电板还通过RS485接口与所述电表相连;
所述电表,用于计量放电时所述电池包向外输出的电能。
优选地,所述待充电设备为电动汽车,所述电池包为动力电池包。
优选地,所述放电板还具有一个CC(Connection Confirm,充电连接确认)接口,该接口与所述电动汽车的CC接口相连,用于检测充电枪是否插入所述电动汽车。
优选地,所述自然能发电设备,包括:太阳能发电设备、风能发电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电动汽车退役的动力电池包作为储能电池,可利用太阳能发电设备、风能发电设备等自然能发电设备为储能电池补充电能,然后通过储能电池放电,为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服务。实现了在没有充电桩,甚至没有电力供应的地方为大功率设备提供充电服务。另外,考虑到某些情况下一个电池包的电能可能不足以为待充电设备提供快速的充电服务,本实用新型根据待充电设备所需的充电电压、电流,选择一个或多个动力电池包提供电能输出,保证了稳定快速的充电服务。
方案1、一种储能电池充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板、一套或多套充放电子系统;
所述充放电子系统,包括:储能电池、补能单元、放电单元;
所述补能单元,包括:补能板和自然能发电设备;
所述补能板,分别与所述主控板、所述储能电池和所述自然能发电设备连接;
所述自然能发电设备还与所述储能电池连接;
所述放电单元,分别与所述主控板、所述储能电池和外部待充电设备连接;
所述主控板,用于控制所述充放电子系统的充电或放电操作;
所述储能电池,用于储存电能和对外输出电能;
所述补能板根据所述主控板的指令控制所述自然能发电设备对所述储能电池进行电能补充;
所述放电单元,根据所述主控板的指令控制所述储能电池放电,为所述外部待充电设备提供充电服务。
方案2、根据方案1所述的储能电池充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能电池,为电池包;
所述放电单元,包括:放电板、DC/DC模块;
所述放电板,分别与所述主控板、所述电池包和所述DC/DC模块连接;所述DC/DC模块,其控制端与所述放电板连接,其电源输入端与所述电池包连接,其电源输出端与所述待充电设备连接;
所述放电板根据所述主控板的指令,控制所述电池包和所述DC/DC模块进行放电操作,从而为所述待充电设备充电;
所述DC/DC模块根据所述放电板的指令,对所述电池包输出的电压进行变换。
方案3、根据方案2所述的储能电池充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然能发电设备、所述主控板、所述电池包、所述DC/DC模块均包括CAN总线接口;所述补能板与所述放电板均包括三个CAN总线接口:CAN1、CAN2、CAN3;
其中,
所述补能板的CAN1、CAN2、CAN3接口分别与所述电池包的CAN接口、所述自然能发电设备的CAN接口、所述主控板的CAN接口相连;
所述放电板的CAN1、CAN2、CAN3接口分别与所述待充电设备的CAN接口、所述DC/DC模块的CAN接口、所述主控板的CAN接口相连;
对所述电池包进行充电时,由所述主控板控制所述补能板通过BMS获取所述电池包当前的剩余电压、目标电压、充电所需的电压、电流,并通知所述自然能发电设备;所述自然能发电设备通过调整其内部直流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电流大小,对所述电池包进行充电;
对所述电池包进行放电时,由所述主控板控制所述放电板获取所述待充电设备的电池类型、电池剩余电压、目标电压、充电所需的电压、电流;所述主控板根据充电所需的电压、电流,选择一套或一套以上的充放电子系统,并通知所选的各充放电子系统中的放电板,由每块放电板通知对应的补能板通过BMS控制电池包里的接触器,对外放电;
放电时,若选择了一套以上的充放电子系统对同一待充电设备充电,则将所选的各充放电子系统中的DC/DC模块输出端并联,同时向所述待充电设备输出电能。
方案4、根据方案3所述的储能电池充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能单元还包括备用的补能接口;所述备用的补能接口,其输入端与充电桩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电池包连接;当有外部电力供应时,采用充电桩对所述电池包进行电能的补充。
方案5、根据方案4所述的储能电池充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子系统还包括:冷却装置;
所述冷却装置,与所述主控板通过CAN总线连接,用于根据所述主控板的指令对所述电池包的温度进行调节。
方案6、根据方案5所述的储能电池充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为水冷装置。
方案7、根据方案5所述的储能电池充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单元还包括:信号输入设备;所述放电板还具有多个DI接口,所述DI接口连接所述信号输入设备;
所述信号输入设备包括:急停按钮;
所述急停按钮,用于接受紧急停止放电的指令。
方案8、根据方案7所述的储能电池充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单元还包括:信号输出设备;所述放电板还具有多个DO接口,所述DO接口连接所述信号输出设备;
所述信号输出设备包括:直流接触器;
所述放电板通过控制所述直流接触器的控制开关,进而控制所述直流接触器的触点闭合/断开;
所述直流接触器的触点,连接于所述DC/DC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待充电设备的输入端之间,用于控制所述DC/DC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待充电设备的输入端之间电力线的通/断。
方案9、根据方案8所述的储能电池充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能单元还包括:第一异常监测模块;所述补能板还通过CAN2接口与所述第一异常监测模块相连;
所述第一异常监测模块,用于监测补能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并将监测结果发送给所述补能板;
所述补能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包括:
从所述自然能发电设备输出端到所述电池包输入端之间,功率回路上的对地绝缘阻抗低于预设的对地绝缘阻抗阈值;
所述自然能发电设备的输出端电压与所述电池包的电压之间的差值,超过预设的压差阈值;
所述电池包的内部温度超过预设的温度范围;
所述电池包输入接口温度超过预设的温度阈值。
方案10、根据方案9所述的储能电池充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单元还包括:第二异常监测模块;所述放电板还通过CAN2接口与所述第二异常监测模块相连;
所述第二异常监测模块,用于监测放电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并将监测结果发送给所述放电板;
所述放电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包括:
从所述电池包输出端到所述待充电设备的输入端之间,功率回路上的对地绝缘阻抗低于预设的对地绝缘阻抗阈值;
所述电池包的电压与所述DC/DC模块的输入电压之间的差值,超过预设的压差阈值;
所述DC/DC模块的输出电压与所述待充电设备的电池电压之间的差值,超过预设的压差阈值;
所述电池包的内部温度超过预设的温度范围;
所述电池包输出接口温度超过预设的温度阈值。
方案11、根据方案10所述的储能电池充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单元还包括:电表;所述放电板还通过RS485接口与所述电表相连;
所述电表,用于计量放电时所述电池包向外输出的电能。
方案12、根据方案2-11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电池充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充电设备为电动汽车,所述电池包为动力电池包。
方案13、根据方案12所述的储能电池充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板还具有一个CC接口,该接口与所述电动汽车的CC接口相连,用于检测充电枪是否插入所述电动汽车。
方案14、根据方案13所述的储能电池充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然能发电设备,包括:太阳能发电设备、风能发电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电池充放电系统构成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放电子系统构成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两个充放电子系统并联输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储能电池充放电系统,根据待充电设备所需的充电电压、电流,选择一个或多个动力电池包提供电能输出,保证了稳定快速的充电服务。另外,本实用新型采用电动汽车退役的动力电池包作为储能电池,对于没有电力供应的地方,可以利用本系统自带的太阳能发电设备、风能发电设备等自然能发电设备为储能电池补充电能,然后通过储能电池放电,为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服务。
太阳能发电设备是利用光伏元件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风能发电设备是将风能转换为电能。在这些自然能发电设备的内部都包含有直流变换器,用于将自然能发电设备的输出电压、电流调整为储能电池充电所需要的电压、电流大小。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储能电池充放电系统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包括:主控板10、一套或多套充放电子系统20。
主控板10,用于控制充放电子系统20的充电或放电操作;
图2是每套充放电子系统构成及其与主控板、待充电设备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如图2所示:
所述充放电子系统20,包括:储能电池(本实施例中为电池包)21、补能单元22、放电单元23,以及冷却装置24。
补能单元22,包括:补能板221、自然能发电设备222和第一异常检测模块223;其中,自然能发电设备222中又包含直流变换器2221。
所述放电单元23,包括:放电板231、DC/DC模块232、直流接触器233、第二异常检测模块234、急停按钮235和电表236。
电池包21,用于储存电能和对外输出电能;
补能板221,用于根据主控板10的指令控制自然能发电设备222对电池包21进行电能补充;
放电单元23,用于根据主控板10的指令控制电池包21放电,为外部待充电设备30提供充电服务。
本实施例中,放电板231配置为:根据主控板10的指令,控制电池包21和DC/DC模块232进行放电操作,从而为待充电设备30充电;
DC/DC模块232,配置为:根据放电板231的指令,对电池包21输出的电压进行变换,以便符合待充电设备30的充电电压、电流要求。
本实施例中,主控板10、自然能发电设备222、电池包21、DC/DC模块232均包括CAN总线接口;补能板221与放电板231均包括三个CAN总线接口:CAN1、CAN2、CAN3;
其中:
补能板221的CAN1、CAN2、CAN3接口分别与电池包21的CAN接口、自然能发电设备222的CAN接口、主控板10的CAN接口相连;
放电板231的CAN1、CAN2、CAN3接口分别与待充电设备30的CAN接口、DC/DC模块232的CAN接口、主控板10的CAN接口相连;
对电池包21进行充电操作时,主控板10控制补能板221通过BMS获取电池包21当前的剩余电压、目标电压、充电所需的电压、电流,并通知自然能发电设备222;自然能发电设备222通过调整其内部直流变换器2221的输出电压、电流大小,对电池包21进行充电;
对电池包21进行放电操作时,由主控板10控制放电板231获取待充电设备30的电池类型、电池剩余电压、目标电压、充电所需的电压、电流;主控板10根据充电所需的电压、电流,选择一套或一套以上的充放电子系统20,并通知所选的各充放电子系统20中的放电板231,再由每块放电板231通知对应的补能板221通过BMS控制电池包21里的接触器,对外放电;
放电时,若选择了一套以上的充放电子系统20对同一待充电设备30充电,则将所选的各充放电子系统中的DC/DC模块232的输出端并联,同时向待充电设备30输出电能。
本实施例中,补能单元22还包括备用的补能接口,当有外部电力供应时,采用充电桩进行电能的补充。充电桩将来自外部电网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本实施例中,冷却装置24用于根据主控板的指令在充放电过程中对电池包的温度进行调节。冷却装置可以采用水冷装置,还可以采用风冷装置或油冷装置等。
放电板231还具有多个DI接口,用于连接急停按钮235或安全门开关(图中未画出)等信号输入设备;在充电过程中,在自然能发电设备222上有急停按钮,在放电过程中就要用到急停按钮235,以便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可以迅速按下急停按钮235,停止放电。
放电板231还具有多个DO接口,用于连接直流接触器233等信号输出设备;放电板231通过控制直流接触器233的控制开关,进而控制直流接触器233的触点闭合/断开。直流接触器233的触点用于控制DC/DC模块232的输出端与待充电设备30的输入端之间电力线的通/断。
补能板221还通过CAN2接口与第一异常监测模块223相连;第一异常监测模块223用于监测补能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并将监测结果发送给补能板221;补能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包括:
(1)从自然能发电设备222输出端到电池包21输入端之间,功率回路上的对地绝缘阻抗低于预设的对地绝缘阻抗阈值;
(2)自然能发电设备222的输出端电压与电池包21的电压之间的差值,超过预设的压差阈值;
(3)电池包21的内部温度超过预设的温度范围;
(4)电池包21输入接口温度超过预设的温度阈值。
放电板231还通过CAN2接口与第二异常监测模块234相连;第二异常监测模块234用于监测放电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并将监测结果发送给放电板231;放电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包括:
(1)从电池包21输出端到待充电设备30的输入端之间,功率回路上的对地绝缘阻抗低于预设的对地绝缘阻抗阈值;
(2)电池包21的电压与DC/DC模块232的输入电压之间的差值,超过预设的压差阈值;
(3)DC/DC模块232的输出电压与待充电设备30的电池电压之间的差值,超过预设的压差阈值;
(4)电池包21的内部温度超过预设的温度范围;
(5)电池包21输出接口温度超过预设的温度阈值。
另外,放电板231还通过RS485接口与电表236相连,用于计量放电时电池包21向外输出的电能,以方便收取相应的充电服务费。
本实施例中,待充电设备30为电动汽车,电池包21为动力电池包。放电板231还具有一个CC接口,该接口与电动汽车的CC接口相连,用于检测充电枪是否插入电动汽车。
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1#充放电子系统20和2#充放电子系统20也可以在输出端通过开关K并联起来为同一个待充电设备30提供充电服务。为了简便起见,图中省略了补能单元、冷却装置等设备。开关K可以是手动控制,也可以是由主控板10控制,还可以是由1#或2#充放电子系统中的放电板231控制。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能够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模块、单元,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电子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电子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储能电池充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板、一套或多套充放电子系统;
所述充放电子系统,包括:储能电池、补能单元、放电单元;
所述补能单元,包括:补能板和自然能发电设备;
所述补能板,分别与所述主控板、所述储能电池和所述自然能发电设备连接;
所述自然能发电设备还与所述储能电池连接;
所述放电单元,分别与所述主控板、所述储能电池和外部待充电设备连接;
所述主控板,用于控制所述充放电子系统的充电或放电操作;
所述储能电池,用于储存电能和对外输出电能;
所述补能板根据所述主控板的指令控制所述自然能发电设备对所述储能电池进行电能补充;
所述放电单元,根据所述主控板的指令控制所述储能电池放电,为所述外部待充电设备提供充电服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池充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能电池,为电池包;
所述放电单元,包括:放电板、DC/DC模块;
所述放电板,分别与所述主控板、所述电池包和所述DC/DC模块连接;所述DC/DC模块,其控制端与所述放电板连接,其电源输入端与所述电池包连接,其电源输出端与所述待充电设备连接;
所述放电板根据所述主控板的指令,控制所述电池包和所述DC/DC模块进行放电操作,从而为所述待充电设备充电;
所述DC/DC模块根据所述放电板的指令,对所述电池包输出的电压进行变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电池充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然能发电设备、所述主控板、所述电池包、所述DC/DC模块均包括CAN总线接口;所述补能板与所述放电板均包括三个CAN总线接口:CAN1、CAN2、CAN3;
其中,
所述补能板的CAN1、CAN2、CAN3接口分别与所述电池包的CAN接口、所述自然能发电设备的CAN接口、所述主控板的CAN接口相连;
所述放电板的CAN1、CAN2、CAN3接口分别与所述待充电设备的CAN接口、所述DC/DC模块的CAN接口、所述主控板的CAN接口相连;
对所述电池包进行充电时,由所述主控板控制所述补能板通过BMS获取所述电池包当前的剩余电压、目标电压、充电所需的电压、电流,并通知所述自然能发电设备;所述自然能发电设备通过调整其内部直流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电流大小,对所述电池包进行充电;
对所述电池包进行放电时,由所述主控板控制所述放电板获取所述待充电设备的电池类型、电池剩余电压、目标电压、充电所需的电压、电流;所述主控板根据充电所需的电压、电流,选择一套或一套以上的充放电子系统,并通知所选的各充放电子系统中的放电板,由每块放电板通知对应的补能板通过BMS控制电池包里的接触器,对外放电;
放电时,若选择了一套以上的充放电子系统对同一待充电设备充电,则将所选的各充放电子系统中的DC/DC模块输出端并联,同时向所述待充电设备输出电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电池充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能单元还包括备用的补能接口;所述备用的补能接口,其输入端与充电桩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电池包连接;当有外部电力供应时,采用充电桩对所述电池包进行电能的补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电池充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子系统还包括:冷却装置;
所述冷却装置,与所述主控板通过CAN总线连接,用于根据所述主控板的指令对所述电池包的温度进行调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电池充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为水冷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电池充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单元还包括:信号输入设备;所述放电板还具有多个DI接口,所述DI接口连接所述信号输入设备;
所述信号输入设备包括:急停按钮;
所述急停按钮,用于接受紧急停止放电的指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电池充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单元还包括:信号输出设备;所述放电板还具有多个DO接口,所述DO接口连接所述信号输出设备;
所述信号输出设备包括:直流接触器;
所述放电板通过控制所述直流接触器的控制开关,进而控制所述直流接触器的触点闭合/断开;
所述直流接触器的触点,连接于所述DC/DC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待充电设备的输入端之间,用于控制所述DC/DC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待充电设备的输入端之间电力线的通/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能电池充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能单元还包括:第一异常监测模块;所述补能板还通过CAN2接口与所述第一异常监测模块相连;
所述第一异常监测模块,用于监测补能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并将监测结果发送给所述补能板;
所述补能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包括:
从所述自然能发电设备输出端到所述电池包输入端之间,功率回路上的对地绝缘阻抗低于预设的对地绝缘阻抗阈值;
所述自然能发电设备的输出端电压与所述电池包的电压之间的差值,超过预设的压差阈值;
所述电池包的内部温度超过预设的温度范围;
所述电池包输入接口温度超过预设的温度阈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能电池充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单元还包括:第二异常监测模块;所述放电板还通过CAN2接口与所述第二异常监测模块相连;
所述第二异常监测模块,用于监测放电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并将监测结果发送给所述放电板;
所述放电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包括:
从所述电池包输出端到所述待充电设备的输入端之间,功率回路上的对地绝缘阻抗低于预设的对地绝缘阻抗阈值;
所述电池包的电压与所述DC/DC模块的输入电压之间的差值,超过预设的压差阈值;
所述DC/DC模块的输出电压与所述待充电设备的电池电压之间的差值,超过预设的压差阈值;
所述电池包的内部温度超过预设的温度范围;
所述电池包输出接口温度超过预设的温度阈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储能电池充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单元还包括:电表;所述放电板还通过RS485接口与所述电表相连;
所述电表,用于计量放电时所述电池包向外输出的电能。
12.根据权利要求2-11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电池充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充电设备为电动汽车,所述电池包为动力电池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储能电池充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板还具有一个CC接口,该接口与所述电动汽车的CC接口相连,用于检测充电枪是否插入所述电动汽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储能电池充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然能发电设备,包括:太阳能发电设备、风能发电设备。
CN201721773532.4U 2017-12-18 2017-12-18 储能电池充放电系统 Active CN2078599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73532.4U CN207859973U (zh) 2017-12-18 2017-12-18 储能电池充放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73532.4U CN207859973U (zh) 2017-12-18 2017-12-18 储能电池充放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59973U true CN207859973U (zh) 2018-09-14

Family

ID=63469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73532.4U Active CN207859973U (zh) 2017-12-18 2017-12-18 储能电池充放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5997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48419A (zh) * 2017-12-18 2018-07-06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储能电池充放电系统与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CN109638926A (zh) * 2019-01-21 2019-04-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储能系统的补偿电路、储能系统和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48419A (zh) * 2017-12-18 2018-07-06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储能电池充放电系统与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CN109638926A (zh) * 2019-01-21 2019-04-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储能系统的补偿电路、储能系统和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48419A (zh) 储能电池充放电系统与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CN102856946B (zh) 蓄电装置和蓄电系统
EP2632011A1 (en)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on/off-grid dual-mode operation of bidirectional converter in micro power grid
CN104300669B (zh) 核电站直流电源混合供电系统
CN103532203A (zh) 一种电池组应用节点及矩阵电池管理系统与实现方法
CN110011408B (zh) 一种移动应急电源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7069976A (zh) 一种可扩展的组串式大规模储能系统
CN108418250A (zh) 分布式家庭储能系统
CN109786866A (zh) 一种即插即用电池模块及电池储能系统
CN207859973U (zh) 储能电池充放电系统
CN209056972U (zh) 镍氢电池ups控制系统
CN109617193A (zh) 一种锂电池电源管理系统及高空作业平台
CN206242904U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新型电源系统
CN219513807U (zh) 一种高压控制箱
CN111775706A (zh) 一种动力电池低压手动维护开关控制系统及车辆
CN208571667U (zh) 一种延长变电站通信设备供电时间装置
CN110912260A (zh) 一种主从架构的ups锂电池系统
CN215817643U (zh) 一种新型机房用充放电同口锂电ups电源
CN106300632B (zh) 直流不间断远程供电系统
CN203574408U (zh) 一种电池组应用节点及矩阵电池管理系统
CN113991824A (zh) 一种新型机房用充放电同口锂电ups电源及其上下电方法
CN105047968B (zh) 一种燃料电池应急发电车的辅助储能装置
CN102969754B (zh) 蓄电池组连接电路及智能蓄电池组
CN208479197U (zh) 双电池包循环充放电系统
CN207565348U (zh) 纯电动客车24v电池持续不亏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09

Address after: Susong Road West and Shenzhen Road North, Hefe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eilai (Anhui) Hold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Room 502, Bank of America Center, Cecil Harcourt Road, central, Hongkong, China, 12

Patentee before: NIO NEXTEV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