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53947U - 手机音频播放结构及手机 - Google Patents

手机音频播放结构及手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53947U
CN207853947U CN201721728079.5U CN201721728079U CN207853947U CN 207853947 U CN207853947 U CN 207853947U CN 201721728079 U CN201721728079 U CN 201721728079U CN 207853947 U CN207853947 U CN 2078539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iver
mobile phone
handset
guide section
audio 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2807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禄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72807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539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539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539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手机音频播放结构及手机,属于通讯设备领域。该音频播放结构包括:设置于手机前壳内部上方的听筒;开设于手机前壳内部上方的听筒音腔;开设于手机前屏顶部的听筒出音口;听筒、听筒音腔、听筒出音口顺次导通。通过将听筒和听筒音腔设置在手机前壳内部,使两者隐藏于手机前屏后方,并通过开设于手机前屏顶部的听筒出音口导通,能赋予手机良好的音频效果,该音频播放结构基本不占用手机前屏空间,不影响手机屏占比,特别适用于全面屏手机。由于听筒与扬声器的导声机理相同,两者可以同步作业,利于获得立体声效果。

Description

手机音频播放结构及手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通讯设备领域,尤其是关于手机音频播放结构及手机。
背景技术
对于全面屏手机来说,由于屏占比较高,无法在前屏安放听筒,多采用压电陶瓷进行导声,电信号通过压电陶瓷转化成机械震动,并传导给手机框架,形成声音。
然而,压电陶瓷自身音频效果较差,且,由于压电陶瓷与手机上的扬声器导声机理不同,两者无法同步应用,进一步降低手机的音效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机音频播放结构及手机。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手机音频播放结构,所述音频播放结构包括:设置于手机前壳内部上方的听筒;
开设于所述手机前壳内部上方的听筒音腔;
开设于手机前屏顶部的听筒出音口;
所述听筒、所述听筒音腔、所述听筒出音口顺次导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听筒音腔包括:顺次导通的第一导向段、第二导向段、第三导向段;
所述第一导向段与所述听筒导通,且,朝所述手机前屏的方向向前延伸;
所述第二导向段朝所述手机前屏顶部的方向向上延伸;
所述第三导向段朝所述手机前屏的方向向前延伸,直至与所述听筒出音口导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导向段、所述第二导向段、所述第三导向段的宽度逐渐增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导向段的宽度由下至上逐渐增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手机前壳内部上方设置有与所述听筒音腔导通的听筒安放腔;
所述听筒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听筒安放腔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听筒出音口沿前后方向上的宽度为0.5-0.8mm。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听筒出音口包括:等宽段、形成在所述等宽段左右两端的缩宽段;
所述等宽段的宽度为0.5-0.8mm。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手机音频播放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手机前壳内部下方的扬声器;
开设于所述手机前壳内部下方的扬声器音腔;
开设于所述手机前壳侧部下方的扬声器出音口;
所述扬声器、所述扬声器音腔、所述扬声器出音口顺次导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扬声器的扬声器壳体底部暴露于所述扬声器音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手机,所述手机包括:第一方面所提及的任一种手机音频播放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手机为全面屏手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手机的前壳上还设置有主控组件;
所述主控组件同时与所述听筒和所述扬声器电性连接,用于使所述听筒和所述扬声器同步作业。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机音频播放结构,通过将听筒和与其导通的听筒音腔设置在手机前壳内部,使两者隐藏于手机前屏后方,并通过开设于手机前屏顶部的听筒出音口导通,如此设置,不仅能赋予手机良好的音频效果,并且,该音频播放结构基本不占用手机前屏空间,不影响手机屏占比,特别适用于全面屏手机。与相关技术中所涉及的压电陶瓷导声相比,采用听筒导声能够获得更佳的音频效果。并且,听筒与扬声器的导声机理相同,两者可以同步作业,利于获得立体声效果,进一步提高手机的音频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包含有听筒的手机音频播放结构的侧视剖面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包含有听筒的手机音频播放结构的正视剖面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听筒出音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包含有扬声器的手机音频播放结构的侧视剖面图。
其中,附图标记分别表示:
101-听筒,
102-听筒音腔,
1021-第一导向段,1022-第二导向段,1023-第三导向段,
103-听筒出音口,
104-听筒安放腔,
201-扬声器,2011-扬声器壳体底部,
202-扬声器音腔,
203-扬声器出音口。
M-手机前壳,
N-手机前屏。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实用新型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涉及的方位名词“上、下、左、右、前、后”,均以手机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方位为基准,通过采用上述方位名词,仅仅是用来更清楚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机音频播放结构的结构,并不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机音频播放结构,如附图1所示,该手机音频播放结构包括:设置于手机前壳M内部上方的听筒101;
开设于手机前壳M内部上方的听筒音腔102;
开设于手机前屏N顶部的听筒出音口103;
听筒101、听筒音腔102、听筒出音口103顺次导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机音频播放结构,通过将听筒101和与其导通的听筒音腔102设置在手机前壳M内部,使两者隐藏于手机前屏N后方,并通过开设于手机前屏N顶部的听筒出音口103导通,如此设置,不仅能赋予手机良好的音频效果,并且,该音频播放结构基本不占用手机前屏N空间,不影响手机屏占比,特别适用于全面屏手机。
与相关技术中所涉及的压电陶瓷导声相比,采用听筒101导声能够获得更佳的音频效果。并且,听筒101与扬声器201的导声机理相同,两者可以同步作业,利于获得立体声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手机的音频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听筒101和听筒音腔102虽然设置在手机前壳M内部,但是两者均位于手机前壳M内部的非功能区,不会影响手机其他功能组件的正常作业。根据手机前壳M内部非功能区的面积大小,可以尽可能地使用大尺寸规格的听筒101,以获得更佳的音效效果。
听筒音腔102作为听筒发声的传导媒介,其结构也可以影响听筒声音的音效,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使听筒101产生立体声的音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附图1所示,该听筒音腔102包括:顺次导通的第一导向段1021、第二导向段1022、第三导向段1023;
第一导向段1021与听筒101导通,且,朝手机前屏N的方向向前延伸;
第二导向段1022朝手机前屏N顶部的方向向上延伸;
第三导向段1023朝手机前屏N的方向向前延伸,直至与听筒出音口103导通。
通过将听筒音腔102设置成包括如上所述的第一导向段1021、第二导向段1022、第三导向段1023,使得听筒101发出的声音的传导路径如下所示:首先,在第一导向段1021内由后向前地传导,然后变向进入第二导向段1022。其次,在第二导向段1022内由下至上地传导,然后变向进入第三导向段1023。最后,在第三导向段1023内由后向前地传导,直至由听筒出音口103导出。
可见,听筒声音在听筒音腔102内经历了两次变向过程,在变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与听筒音腔102的内壁发生碰撞,相比无阻碍地直传所形成的单一声音,该碰撞过程将使得听筒声音更加立体化,即,使听筒101产生立体声的音效。
由于第一导向段1021自后向前延伸,以靠近手机前屏N,但是,其又不能影响手机前壳M在相应位置处的支撑功能,基于此,可以使第一导向段1021沿前后方向的长度为手机前壳M在相应位置处的厚度的1/2-2/3。
而第二导向段1022朝手机前屏N顶部向上延伸,直至延伸至手机前壳M的顶部,与手机前屏N上的听筒出音口103相对。
第三导向段1023在手机前壳M顶部由第二导向段1022的顶部向前延伸,直至与听筒出音口103导通即可。
由于听筒101须设置在手机前壳M的非功能区,这就造成其与听筒出音口103之间可能具有相对较长的距离(沿上下方向的距离),此时,通过将第二导向段1022设置成具有适应性的长度即可。
另外,为了防止声音松散,提高声音强度,该听筒音腔102的各个导向段沿前后方向上的厚度可以为3-4mm,例如3.2mm、3.4mm、3.6mm、3.7mm、3.8mm等,以形成扁平式听筒音腔102。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附图2所示,第一导向段1021、第二导向段1022、第三导向段1023的宽度逐渐增大,如此设置,可使得听筒音腔102的宽度由听筒101至听筒出音口103的方向逐渐增大,利于声音扩散,利于提高音效效果。由于第二导向段1022作为主导向段,为了优化上述效果,如附图2所示,可以使第二导向段1022的宽度由下至上逐渐增大,即,可以将第二导向段1022设置成梯形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第一导向段1021、第二导向段1022、第三导向段1023的宽度指的是沿它们沿左右方向的宽度,和手机宽度的方向一致。
上述对听筒音腔102的设置方式进行了概述,可以理解的是,听筒101、听筒音腔102、听筒出音口103自后向前依次排布。为了便于听筒101的安装与拆卸,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附图1所示,在手机前壳M内部上方设置有与听筒音腔102导通的听筒安放腔104;听筒101可拆卸地设置在听筒安放腔104内。
示例地,听筒安放腔104向后延伸至手机前壳M的后表面上,作为操作开口,同时,向前延伸至于听筒音腔102同轴导通。应用时,将听筒101由手机前壳M后表面上操作开口放置入听筒安放腔104内,同时使听筒101的振膜与听筒音腔102同轴相对。
为了便于听筒101的稳定放置,听筒安放腔104的宽度可大于听筒音腔102,具体是其第一导向段1021的宽度,以形成与听筒101外壳相抵的限位台阶。听筒与听筒安放腔104可以自由接触,也可以构成连接,以下分别举例来说:
作为一种示例,可以将听筒101粘接在该听筒安放腔104的限位台阶上,两者之间形成有粘结层。当需要拆卸时,利用外力将听筒101拔出即可。
作为另一种示例,可以将听筒101的外侧壁与听筒安放腔104的内侧壁卡接,两者之间设置有卡接件。当需要拆卸时,解除两者之间的卡接即可。举例来说,可以在听筒101的外侧壁上设置弹性卡块,在听筒安放腔104的内壁上设置卡槽,弹性卡块卡入卡槽内,即可实现听筒101的安装。
作为再一种示例,可以设置与听筒安放腔104的操作开口可拆卸连接,例如螺丝连接的限位板,当将听筒101设置于听筒安放腔104内之后,将限位板固定在操作开口处,即可将听筒101限位于听筒安放腔104内。
由上述可知,听筒出音口103设置在手机前屏N的顶部,以在满足出音的前提下,使听筒出音口103不影响手机屏占比。
示例地,听筒出音口103沿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可以为0.5-0.8mm,例如0.5mm、0.55mm、0.6mm、0.65mm、0.7mm、0.75mm等。
示例地,听筒出音口103沿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可以为手机宽度的1/7-1/4,例如1/4、1/5、1/6、1/7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附图3所示,听筒出音口103包括:等宽段、形成在等宽段左右两端的缩宽段;等宽段的宽度为0.5-0.8mm。
可以理解的是,缩宽段沿前后方向的宽度由等宽段至端部逐渐减小,通过在等宽段的两端设置缩宽段,能够使听筒出音口103在手机前屏N上的开设更加平滑,利于确保手机前屏N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机音频播放结构还包括扬声器组件,如附图4所示,该扬声器组件包括:设置于手机前壳M内部下方的扬声器201;
开设于手机前壳M内部下方的扬声器音腔202;
开设于手机前壳M侧部下方的扬声器出音口203;
扬声器201、扬声器音腔202、扬声器出音口203顺次导通。
通过将扬声器201和扬声器音腔202开设于手机前壳M内部下方,并与开设于手机前壳M侧部下方的扬声器出音口203导通,能够达到良好的音效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在手机主控组件的控制下,听筒101和扬声器201可以同步发声,以产生立体声效果。并且,对于手机扬声器201来说,其包括喇叭状外壳,以进行扩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附图4所示,使扬声器201的扬声器壳体底部2011暴露于扬声器音腔202内,如此设置,可直观地根据扬声器壳体底部2011的面积,来适应性地设计扬声器音腔202的体积,确保扬声器音腔202能够将扬声器壳体底部2011全部容纳于其中。与相关技术将扬声器壳体底部2011封闭于手机前壳M内,而无法确保扬声器音腔202的体积足够与其相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上述方式利于增加扬声器音腔202的体积,对于获得更强的扩音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机,该手机包括:第一方面所提及的任一种手机音频播放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基于采用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机音频播放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机能够获得良好的音效效果,并且,还能够获得立体声效果。
特别地,该手机为全面屏手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听筒101隐藏于手机前屏N,即触摸屏的后方,其不占用手机前屏N空间,不影响屏占比,使全面屏手机采用听筒101进行发声成为可能。
其中,手机内部还设置有主控组件;主控组件同时与听筒101和扬声器201电性连接,用于使听筒101和扬声器201同步作业。
通过主控组件控制听筒101和扬声器201同步作业,两者可以同时发声,可达到手机整机立体声的体验。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听筒101与扬声器201分别位于手机的上方和下方,而主控组件可能位于手机的上方,或者下方,此时,可以通过使距离主控组件较远的部件通过柔性电路板来与主控组件电性连接。
举例来说,当主控组件设置与手机前壳M的上方,且恰好与听筒101直接电性连接时,此时,可以通过柔性电路板将扬声器201与主控组件电性连接。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实用新型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上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1)

1.一种手机音频播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播放结构包括:设置于手机前壳(M)内部上方的听筒(101);
开设于所述手机前壳(M)内部上方的听筒音腔(102);
开设于手机前屏(N)顶部的听筒出音口(103);
所述听筒(101)、所述听筒音腔(102)、所述听筒出音口(103)顺次导通;
所述手机音频播放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手机前壳(M)内部下方的扬声器(201);
开设于所述手机前壳(M)内部下方的扬声器音腔(202);
开设于所述手机前壳(M)侧部下方的扬声器出音口(203);
所述扬声器(201)、所述扬声器音腔(202)、所述扬声器出音口(203)顺次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音频播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听筒音腔(102)包括:顺次导通的第一导向段(1021)、第二导向段(1022)、第三导向段(1023);
所述第一导向段(1021)与所述听筒(101)导通,且,朝所述手机前屏(N)的方向向前延伸;
所述第二导向段(1022)朝所述手机前屏(N)顶部的方向向上延伸;
所述第三导向段(1023)朝所述手机前屏(N)的方向向前延伸,直至与所述听筒出音口(103)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机音频播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段(1021)、所述第二导向段(1022)、所述第三导向段(1023)的宽度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机音频播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段(1022)的宽度由下至上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音频播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前壳(M)内部上方设置有与所述听筒音腔(102)导通的听筒安放腔(104);
所述听筒(101)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听筒安放腔(104)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音频播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听筒出音口(103)沿前后方向上的宽度为0.5-0.8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音频播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听筒出音口(103)包括:等宽段、形成在所述等宽段左右两端的缩宽段;
所述等宽段的宽度为0.5-0.8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音频播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201)的扬声器壳体底部(2011)暴露于所述扬声器音腔(202)内。
9.一种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手机音频播放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为全面屏手机。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内部还设置有主控组件;
所述主控组件同时与所述听筒(101)和所述扬声器(201)电性连接,用于使所述听筒(101)和所述扬声器(201)同步作业。
CN201721728079.5U 2017-12-13 2017-12-13 手机音频播放结构及手机 Active CN2078539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28079.5U CN207853947U (zh) 2017-12-13 2017-12-13 手机音频播放结构及手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28079.5U CN207853947U (zh) 2017-12-13 2017-12-13 手机音频播放结构及手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53947U true CN207853947U (zh) 2018-09-11

Family

ID=63424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28079.5U Active CN207853947U (zh) 2017-12-13 2017-12-13 手机音频播放结构及手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539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17420B (zh) 耳机装置
US20160277823A1 (en) Piezoelectric ceramic dual-band bass-enhanced earpiece
CN101431704B (zh) 耳机装置
CN109379654A (zh) 一种降噪空气导管麦克风、降噪安全耳机及降噪安全蓝牙耳机
CN101835082A (zh) 包括成形为放在用户耳后的外壳的助听器
JPWO2007032100A1 (ja) 音響装置及び通話装置
CN106454574A (zh) 耳塞式耳机麦克风模块
WO2015026145A1 (ko) 코엑셜 효과의 2웨이 스피커
CN110913293A (zh) 主动抗噪式的耳内麦克风
EP3518554B1 (en) External speaker assembly and audio device
CN112188336A (zh) 耳机麦克风
CN207853947U (zh) 手机音频播放结构及手机
CN112073846A (zh) 底座扬声器
KR20230153158A (ko) 사운드 디바이스
CN102938868A (zh) 整合有麦克风的耳机
CN214507136U (zh) 电子设备
CN106331939B (zh) 一种一体式条形音箱
WO2015141983A1 (ko) 스피커 장치
CN208046848U (zh) 一种头戴式耳机
CN207783129U (zh) 一种同轴背向双单元三磁微型喇叭
CN203015096U (zh) 扬声器
CN218241297U (zh) 便携式演唱设备
CN106454591B (zh) 耳机
RU2009111906A (ru) 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в частности станцио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домашнего переговорн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CN218679365U (zh) 一种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