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50933U - 一种基板及检测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板及检测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50933U
CN207850933U CN201820159853.3U CN201820159853U CN207850933U CN 207850933 U CN207850933 U CN 207850933U CN 201820159853 U CN201820159853 U CN 201820159853U CN 207850933 U CN207850933 U CN 2078509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reaction zone
test paper
fluid channel
sample introd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15985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凯
时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Desert Isl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Desert Isl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Desert Isl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Desert Isl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15985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509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509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509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Non-Biological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Chem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板及检测卡,检测卡包含基板、承载于基板反应区的试纸,以及封装基板及试纸从而将试纸与大气隔离的封装层,其中,基板上设置有:上样区、出气区、第一流体通道和若干个用于承载试纸的反应区;其中,上样区、出气区、第一流体通道及反应区为基板上独立设置的凹槽结构;反应区的形状为与试纸的形状相匹配的条形区域;试纸包括多个试纸块;上样区与第一流体通道相连通;第一流体通道与反应区进样侧相连通;进样侧为反应区的长边;出气区与若干个反应区分别相连通。出气区为排除检测卡中的气体提供了路径,因此可以实现不需外力驱动的加样。反应区的形状为与试纸的形状相匹配,可以直接将试纸组装在反应区中。

Description

一种基板及检测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板及检测卡。
背景技术
体液分析,如尿液分析、血液分析等,是临床检验中的重要检验手段,其中尿液分析,常被用于医院及各医疗机构。一种常见的尿液分析手段为根据试纸块与尿液中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而变色的现象,利用光线对浸入尿液的试纸块进行照射,并检测其反射光的颜色和强度信息,从而计算出尿液中的化学成分的浓度。
使用尿液分析系统进行尿液分析,需要用到尿液分析试纸。通常的尿液分析试纸有多个矩形的试纸块,每一个试纸块对应一个检测项目。试纸块以容易吸水的材质(如滤纸)为基础,加入特定试剂制作而成。试纸块容易吸水,当试纸浸入尿液后,试纸块吸入尿液,尿液中的化学成分会与试纸块内预先加入的试剂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试纸块发生变色。
现有技术多通过微流控芯片实现一次性对多个试纸块的加样。然而,现有的微流控芯片仅用于承载试纸块,其并不具备动力系统,因此采用微流控芯片进行尿液分析时,还需要外加动力装置使尿液可以在微流控芯片中流动,从而增大了分析装置的体积和成本,而且,一些微流控芯片在组装时需要分别组装每一个试纸块,组装效率低下,不利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板及检测卡,用以实现液体的加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基板,所述基板上设置有:
上样区、出气区、第一流体通道和若干个用于承载试纸的反应区;其中,所述上样区、所述出气区、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及所述反应区为所述基板上独立设置的凹槽结构;所述反应区的形状为与所述试纸的形状相匹配的条形区域;所述试纸包括多个试纸块;
所述上样区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相连通;
所述第一流体通道与所述反应区进样侧相连通;所述进样侧为所述反应区的长边;
所述出气区与所述若干个反应区分别相连通。
可选的,至少一个反应区的进样侧设有若干个进样开口;所述若干个进样开口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相连通;
所述进样开口的数量与所述试纸块的数量相对应,所述进样开口的位置与所述试纸块的位置相对应。
可选的,所述基板上远离上样区的一端还设有第二流体通道,所述第二流体通道和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相连通,所述反应区的出气侧和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相连通。
可选的,所述反应区的出气侧设有若干个出气开口;所述若干个出气开口与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相连通;所述出气侧位于所述反应区的短边。
可选的,所述基板为具有亲水性的基板。
可选的,所述出气区和所述上样区在所述反应区的同侧设置。
在组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基板时,会通过封装层与基板构成密闭空间。在使用时,基板上的出气区为排出基板与封装层之间的气体提供了排出路径,避免了液体在基板上流动过程中气体对液体流动的阻挡,因此无需外力便可以实现一次对多个试纸块加样。此外,基板上反应区的形状为与试纸的形状相匹配的条形区域,因此在将试纸组装在基板上时,无需逐个安装试纸块,组装更加便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卡,包含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基板、承载于所述基板反应区的试纸,以及封装所述基板及试纸从而将试纸与大气隔离的封装层。
可选的,所述封装层面向所述试纸的一面还包括若干个平行排列的隔离凸起,所述隔离凸起用以将所述试纸上任意两个相邻试纸块相隔离。
可选的,所述试纸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反应区的宽度。
可选的,所述封装层为覆盖所述基板的透明层。
可选的,所述检测卡还包括承载有干燥剂的干燥区;
所述干燥区与所述反应区直接或间接连通。
在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检测卡对试纸中的多个试纸块加样时,可以通过基板上的出气区实现检测卡内部与大气的连通,避免了液体在检测卡内流动过程中气体对液体流动的阻挡,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检测卡不需外力驱动便能支持一次完成对试纸中多个试纸块的加样。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基板反应区的形状为与试纸的形状相匹配的条形区域,因此在组装检测卡时,无需逐个安装试纸块,可以直接将试纸组装在反应区中,组装更加便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种试纸结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行的基板结构俯视图之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行的基板结构俯视图之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行的基板结构俯视图之三;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行的基板结构俯视图之四;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行的检测卡结构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行的检测卡结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封装层面向试纸一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体液检测领域,市面上的试纸往往会被制作为条形,如图1所示,为一种试纸结构俯视图。图1中,试纸由衬底S1和若干个试纸块S2构成。其中,衬底S1由防水材质构成,形状为条形,并排承载于衬底S1上的各个试纸块S2之间相互隔离。在进行体液检测时,不同的试纸块S2通常会被用来检测体液中不同的成分。为了实现一次加样,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利用微流控芯片将待检测体液一次性分别加在各个试纸块S2上的技术方案,然而采用微流控芯片进行加样时,往往需要外加动力装置,从而增大了体液分析装置的体积和成本。而且,一些微流控芯片的组装工艺中,需要将试纸块S2从试纸中剥离后再分别安装在微流控芯片中,从而导致了组装过程较为繁琐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基板,可以一次性实现对试纸中各试纸块的自动加样,而且在将基板组装为检测卡时,组装过程也更为便捷。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行的基板结构俯视图之一,如图2所示,基板上设置有:上样区11、出气区12、第一流体通道13和若干个用于承载试纸的反应区14;其中,上样区11、出气区12、第一流体通道13及反应区14为基板上独立设置的凹槽结构;反应区14的形状为与试纸的形状相匹配的条形区域;试纸包括多个试纸块;上样区11与第一流体通道13相连通;第一流体通道13与反应区14进样侧相连通;进样侧为反应区14的长边;出气区12与若干个反应区14分别相连通。
在图2所示的基板中,第一流体通道13位于两个反应区14之间。反应区14的形状为与试纸的形状相匹配的条形区域。应理解,相匹配指的是反应区14能够承载试纸且反应区14的形状为与试纸形状接近的条形。此外,反应区14具有进样侧141,如图2中虚线所示,进样侧141对应于反应区14的长边,是液体在基板上流动时,流入反应区14的一侧。当液体在基板上流动时,会通过反应区14的进样侧141进入反应区14。由于反应区14的形状与试纸的形状相匹配,因此液体能够与试纸中承载的各试纸块接触从而实现加样。
在图2所示的基板中,上样区11、出气区12、第一流体通道13及反应区14为基板上独立设置的凹槽结构,所谓独立设置的凹槽结构,指的是上样区11、出气区12、第一流体通道13及反应区14皆为具有一定形状的明确的凹槽结构,虽然其由于上样区11、出气区12、第一流体通道13及反应区14互相之间还需连通,其凹槽结构可能不是完全封闭的,但凹槽结构所构成的区域形状应是明确的。本实施例中,上样区11、出气区12、第一流体通道13及反应区14在区域形状的划分上存在着清楚的界限。一般,凹槽结构所构成的区域形状直接体现为凹槽结构的凹槽底部形状,可选的,上样区11、若干个反应区14和出气区12的凹槽结构底部大致为矩形,由于基板中每一个凹槽结构都与其它的凹槽结构相连通,而连通方式又多种多样,因此凹槽结构的底部可能不是一个完全规则且封闭的矩形,但其应满足矩形的大部分特征。
在组装图2所示的基板时,会通过封装层与基板构成密闭空间。在使用时,基板上的出气区12为排出基板与封装层之间的气体提供了排出路径,避免了液体在基板上流动过程中气体对液体流动的阻挡,因此无需外力便可以实现一次对多个试纸块加样。此外,基板上反应区12的形状为与试纸的形状相匹配的条形区域,因此在将试纸组装在基板上时,无需逐个安装试纸块,组装更加便捷。
为了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基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另一种可行的基板实现方式予以说明。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行的基板结构俯视图之二,如图3所示,至少一个反应区14的进样侧141设有隔离带142,该隔离带上设有至少一个进样开口143,且,进样开口143与第一流体通道13相连通。隔离带142可以将试纸固定于反应区14之中,防止试纸在运输或使用过程中移动。当液体在基板上流动时,可以通过隔离带142上的进样开口143进入反应区14,从而实现加样。
更进一步的,为了提高液体在试纸块上的加样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图3所示基板的基础上还提供了如图4所示的一种可行的基板结构俯视图之三。图4中,隔离带142上设置有多个进样开口143,如图4中虚线所示的对应关系,进样开口143的数量与试纸块S2的数量相对应,进样开口143的位置与试纸块S2的位置相对应,当试纸安装入反应区14后,试纸上的每一个试纸块S2都可以正对一个进样开口143,使液体可以直接通过进样开口143加在试纸块S2上。液体在基板上流动时,进样开口143可以将第一流体通道13中的液体引导至每一个对应的试纸块S2,减少在试纸块S2之间的间隙浪费的液体量。
在图4所示的基板中,液体沿着第一流体通道13进入反应区14时,需要同时将反应区14中的气体排出以避免气体对液体流动的阻挡。然而,若仅依靠反应区14的进样侧141在向反应区14流入液体的同时还将反应区14中的气体排入出气区12,这种情况可能无法将气体充分排出。因此,可选的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行的基板结构俯视图之四。在图5所示的基板上,远离上样区11的一端还设有第二流体通道15,第二流体通道15和第一流体通道13相连通,反应区14的出气侧144和第二流体通道15相连通。在液体流入反应区14时,反应区14中的气体可以从出气侧144沿第二流体通道15和第一流体通道13进入出气区12。可选的,如图5所示,反应区14的出气侧144设有若干个出气开口145;若干个出气开口145与第二流体通道15相连通;出气侧144对应于反应区14的短边。本实施例中出气侧144位于反应区14远离上样区11的短边,而不是进样侧141对侧的长边,是因为若将进样侧141对侧的长边作为出气侧144,则在基板的宽度方向(如图中x箭头所指)上必须增加第二流体通道15的宽度,不适合窄基板的设计。当然,在基板宽度没有要求或限制的情况下,将进样侧141对侧的长边作为出气侧144的基板结构也是可行的,也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可选的,基板为具有亲水性的基板。基板可以直接采用亲水材质制作,也可以对由非亲水性材质制作的基板进行亲水处理,如浸泡亲水溶液使基板表面覆盖亲水薄膜从而获得亲水性,亲水处理结果以接触角不大于20°为宜。可选的,基板的材质可以是聚丙烯(Polypropylene,PP)、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ric Methyl Methacrylate,PMMA)、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乙烯(Polyethylene,PE)、铝等材质。具有亲水性的基板表面能较低,使得液体在基板中流动时,基板表面的液体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产生了一种类似于毛细作用的现象,驱动液体在基板上流动,从而使液体在基板中的流动更加顺畅。以图5所示的基板为例,当液体在第一流体通道13和第二流体通道15中流动时,液体与基板直接接触,若基板为亲水性的基板,将会使液体在第一流体通道13和第二流体通道15中的流动更为顺畅。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检测卡,该检测卡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公开的基板、承载于基板反应区的试纸,以及封装基板及试纸从而将试纸与大气隔离的封装层。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行的检测卡结构侧视图,如图6所示,检测卡包括基板1和封装层2。封装层2可以如图6所示半包裹封装基板1,也可以完全包裹基板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但原则上应与基板1构成密闭空间以实现对基板1所承载的试纸的保护,从而不需要对试纸进行额外的保护。可选的,封装层2为覆盖基板1的透明层,其材质可以是如涤纶树脂(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PMMA、PC等透明材质,使得在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检测卡完成试纸加样后,无需去除封装层2便可以直接对试纸上的各个试纸块进行检测。可选的,封装层2具有亲水性,有助于液体在检测卡内部的流动。
在使用检测卡进行体液检测时,需先在封装层上形成至少一个进样口和至少一个出气口,进样口位于上样区上方,出气口为位于出气区上方,以实现检测卡内部与大气的连通。例如,在封装层为膜层时,可以分别在上样区和出气区上方的封装层开口,形成进样口和出气口。为了简化形成进样口和出气口的操作,可选的,出气区和上样区在反应区的同侧设置。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行的检测卡结构俯视图,如图7所示,检测卡基板1、承载于基板反应区的试纸3,以及封装基板及试纸从而将试纸与大气隔离的封装层2。基板1的上样区11和出气区12都设置在反应区14的左侧,出气区12通过第一流体通道13和第二流体通道15与反应区14另一侧的出气开口145相连通。在对图7所示的检测卡加样时,只需在反应区14的一侧进行操作即可获得进样口和出气口,无需在反应区14两侧反复移动,使检测卡的使用更加便捷。
由于检测结果需要通过试纸上各个试纸块颜色的变化获得,因此减少试纸上各个试纸块之间颜色串扰能够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选的,如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封装层面向试纸一面的结构示意图,图8中,封装层面向试纸的一面还包括若干个平行排列的隔离凸起21,如图8中虚线所示,隔离凸起21的形状和位置与试纸块S2之间的间隙相匹配。当图8所示的封装层封装基板后,封装层上的隔离凸起21会刚好位于试纸块S2之间的间隙,从而将试纸上任意两个相邻试纸块S2相隔离。在任意两个相邻试纸块S2之间设置有隔离凸起21,可以降低两个试纸块之间颜色串扰,可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了降低隔离凸起21对反应区14中气体排出造成的干扰,可选的,试纸的宽度小于或等于反应区14的宽度。隔离凸起21之间的气体可以通过试纸与反应区14边缘之间的空隙到达反应区14的出气侧144,从而降低了隔离凸起21对反应区14中气体排出造成的干扰。
在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检测卡对试纸中的多个试纸块加样时,可以通过基板上的出气区实现检测卡内部与大气的连通,避免了液体在检测卡内流动过程中气体对液体流动的阻挡,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检测卡不需外力驱动便能支持一次完成对试纸中多个试纸块的加样。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基板反应区的形状为与试纸的形状相匹配的条形区域,因此在组装检测卡时,无需逐个安装试纸块,可以直接将试纸组装在反应区中,组装更加便捷。
进一步的,对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检测卡,还可以包括承载有干燥剂的干燥区。干燥区可以由基板上或封装层朝向试纸的一面上设置的凹槽结构构成,且,干燥区与反应区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连通关系使反应区和干燥区之间能够实现气体连通。在检测卡中放置干燥剂,可以延长检测卡的存放时间。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2)

1.一种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设置有:
上样区、出气区、第一流体通道和若干个用于承载试纸的反应区;其中,所述上样区、所述出气区、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及所述反应区为所述基板上独立设置的凹槽结构;所述反应区的形状为与所述试纸的形状相匹配的条形区域;所述试纸包括多个试纸块;
所述上样区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相连通;
所述第一流体通道与所述反应区进样侧相连通;所述进样侧对应于所述反应区的长边;
所述出气区与所述若干个反应区分别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反应区的进样侧设有隔离带,该隔离带上设有至少一个进样开口;所述至少一个进样开口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相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样开口的数量与所述试纸块的数量相对应,所述进样开口的位置与所述试纸块的位置相对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远离上样区的一端还设有第二流体通道,所述第二流体通道和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相连通,所述反应区的出气侧和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相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区的出气侧设有若干个出气开口;所述若干个出气开口与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相连通;所述出气侧位于所述反应区的短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为具有亲水性的基板。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区和所述上样区在所述反应区的同侧设置。
8.一种检测卡,其特征在于,包含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基板、承载于所述基板反应区的试纸,以及封装所述基板及试纸从而将试纸与大气隔离的封装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检测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层面向所述试纸的一面还包括若干个平行排列的隔离凸起,所述隔离凸起用以将所述试纸上任意两个相邻试纸块相隔离。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检测卡,其特征在于,所述试纸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反应区的宽度。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检测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层为覆盖所述基板的透明层。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检测卡,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卡还包括承载有干燥剂的干燥区;
所述干燥区与所述反应区直接或间接连通。
CN201820159853.3U 2018-01-30 2018-01-30 一种基板及检测卡 Active CN2078509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59853.3U CN207850933U (zh) 2018-01-30 2018-01-30 一种基板及检测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59853.3U CN207850933U (zh) 2018-01-30 2018-01-30 一种基板及检测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50933U true CN207850933U (zh) 2018-09-11

Family

ID=634136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159853.3U Active CN207850933U (zh) 2018-01-30 2018-01-30 一种基板及检测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5093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66388A1 (zh) * 2021-10-23 2023-04-27 广州市艾贝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颗粒检测单元、检测板及混合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66388A1 (zh) * 2021-10-23 2023-04-27 广州市艾贝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颗粒检测单元、检测板及混合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76204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inuous liquid flow in microscale channels using pressure injection, wicking, and electrokinetic injection
CA2625547C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elivery of fluidic samples to sensor arrays
US9227189B2 (en) Microfluidic liquid stream configuration system
EP1120164B1 (en) Fluid flow control in curved capillary channels
CN113634296B (zh) 一种微流控芯片
US20220143600A1 (en) Multi-channel microfluidic blood coagulation detection chip
CN103480438A (zh) 用于临床诊断设备中的侧向流测定装置和使用它们的临床诊断设备的构型
JP7408385B2 (ja) 試薬容器
CN207850933U (zh) 一种基板及检测卡
JP5736230B2 (ja) マイクロチップ
US20220241774A1 (en) Detection Chip and Detection System
CN207850932U (zh) 一种检测卡
CN207851093U (zh) 一种板体及检测卡
JP3813566B2 (ja) 樹脂チップ
KR20100072533A (ko) 바이오 센서 칩
KR101588816B1 (ko) 진단용 디텍션 웰 및 이를 갖는 진단용 카트리지
CN207336369U (zh) 一种基板及检测卡
CN207488191U (zh) 一种基板和检测卡
CN109085348B (zh) 一种体液分析方法
CN109085159A (zh) 一种基板及检测卡
CN117104671A (zh) 一种集成式检验箱组
JP6049463B2 (ja) マイクロチップ
JPH0514910U (ja) 化学センサー及びセンサプレ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