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44879U - 一种组合式端梁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合式端梁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44879U
CN207844879U CN201820110639.9U CN201820110639U CN207844879U CN 207844879 U CN207844879 U CN 207844879U CN 201820110639 U CN201820110639 U CN 201820110639U CN 207844879 U CN207844879 U CN 2078448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nch
girder
branch hinge
hinge
hinge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11063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文峰
陈杰
杨康
王兵
姚启文
何万里
左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hydro Bureau 7 Co Ltd
Sinohydro Jiajiang Hydraulic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hydro Bureau 7 Co Ltd
Sinohydro Jiajiang Hydraulic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hydro Bureau 7 Co Ltd, Sinohydro Jiajiang Hydraulic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ohydro Bureau 7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11063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448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448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44879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端梁连接结构,涉及起重机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主梁、支腿A、支腿B、水平支撑件和斜支撑件,所述主梁的左右两端的顶面上分别设置有固定支铰组件A和固定支铰组件B;所述支腿A外侧面上固定设置有固定支铰E,所述支腿B外侧面上固定设置有固定支铰F;所述支腿A的上端与主梁之间通过支铰组件C连接,所述支腿B的上端与主梁之间通过支铰组件D连接。本申请的组合式端梁连接结构,可自由组合刚柔腿结构,能够适应不同工况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组合式端梁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门式起重机的组合式端梁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对于起重机的需求也越来越多,门式起重机作为基础建设和物流运输行业中的大型特种设备,已经成为了很多施工现场所必不可少的关键性设备;传统式门式起重机支腿采用箱型支柱构件,这种结构安全稳定,但安装维修不便,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的起重机一般采用一个刚性支腿和一个柔性支腿,提高了起重机的稳定性。现有的门式起重设备一般是固定门腿结构形式,如刚腿-刚腿、刚腿-半柔腿、刚腿-柔腿等组合。
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5年12月9日,公开了一件公开号为CN204847826U,名称为“一种门式起重机支腿”的实用新型专利,该实用新型专利包括主梁,所述的主梁左右端下侧分别设置有支腿A和支腿B,所述的支腿A和支腿B下端均设置有地梁,所述的支腿B上部设置有护栏,所述的主梁与支腿B通过支撑装置连接,所述的支撑装置包括设置在支腿B上端的下杆、伸缩杆和弹簧杆,所述的支撑装置还包括设置在主梁下侧的上杆,所述的上杆下端与下杆上端连接,所述的伸缩杆上端与上杆中部连接,所述的弹簧杆上端与主梁连接,所述的主梁下部设置有与弹簧杆相配合的滑槽,所述的弹簧杆上部设置有角位移传感器;本实用新型支腿B和支撑装置组合成柔性支腿,方便调节柔性支腿长度,角位移传感器的设置,确保主梁水平度,适用各种复杂环境下门式起重机的安装。
现有技术中的门式起重设备一般是固定门腿结构形式,没有可自由转换刚柔腿结构,不能适应不同工况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组合式端梁连接结构,本申请旨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门腿固定不能实现自由转换刚柔腿结构的问题。本申请的组合式端梁连接结构,可自由组合刚柔腿结构,能够适应不同工况需求。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组合式端梁连接结构,包括主梁,所述主梁的左右端下侧分别设置有支腿A和支腿B,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平支撑件和斜支撑件,所述主梁的左右两端的顶面上分别固定设置有固定支铰组件A和固定支铰组件B;所述支腿A外侧面上固定设置有固定支铰E,所述支腿B外侧面上固定设置有固定支铰F;所述固定支铰E和固定支铰F分别用于与斜支撑件的下端铰接,所述斜支撑件的上端与水平支撑件的一端铰接;所述水平支撑件的另一端分别与固定支铰组件A和固定支铰组件B配合连接;所述支腿A的上端与主梁之间通过支铰组件C连接,所述支腿B的上端与主梁之间通过支铰组件D连接;所述固定支铰组件A和固定支铰组件B均至少包括两个固定支铰;所述支铰组件C包括外侧支铰和/或内侧支铰,所述支铰组件D包括外侧支铰和/或内侧支铰。
所述水平支撑件和斜支撑件为一组,斜支撑件的下端与支腿A外侧面上的固定支铰E铰接,水平支撑的一端与斜支撑件上端铰接,水平支撑件的另一端通过铰轴与固定支铰组件A连接。
所述水平支撑件和斜支撑件为两组,一组设置在主梁左侧,一组设置在主梁右侧,其中一组的斜支撑件下端与支腿A外侧面上的固定支铰E铰接,水平支撑的一端与斜支撑件上端铰接,水平支撑件的另一端通过铰轴与固定支铰组件A连接;另一组的斜支撑件下端与支腿B外侧面上的固定支铰F铰接,水平支撑的一端与斜支撑件上端铰接,水平支撑件的另一端通过铰轴与固定支铰组件B连接。
所述支腿A通过支铰组件C的外侧支铰和内侧支铰与主梁固定连接;支腿B通过支铰组件D的外侧支铰和内侧支铰与主梁固定连接。
所述支腿A通过支铰组件C的外侧支铰和内侧支铰与主梁固定连接;支腿B通过支铰组件D的外侧支铰或内侧支铰与主梁铰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带来的有益的技术效果表现在:
现有技术中不存在自由转换起重设备刚柔腿结构的主梁连接结构,而本申请的组合式端梁连接结构,可自由转换刚柔腿结构,能够适应不同工况需求。本申请在主梁左右两端的上顶面分别设置固定支铰组件A和固定支铰组件B,然后通过水平支撑件和斜支撑件与支腿A和/或支腿B连接,可以大大减小门式起重设备的水平变形,保障其稳定。支腿A和支腿B分别通过支铰组件C和支铰组件D与主梁连接,支铰组件C和D均包括内侧支铰和外侧支铰,当支腿A或B通过内侧支铰和外侧支铰与主梁连接时,使得支腿A或支腿B是与主梁固定连接的形成半柔腿结构,而通过水平支撑件和斜支撑件,连接支腿A或支腿B与主梁,形成刚腿-刚腿结构,当只有内侧支铰或外侧支铰连接在主梁与支腿A或支腿B之间时,使得支腿A或支腿B与主梁之间是铰接结构,形成柔腿结构,通过各个固定支铰组件和支铰组件之间的组合使用,可以实现不同结构形式的自由转换,且转换较为方便,可以适应不同工况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刚腿-刚腿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刚腿-半柔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刚腿-柔腿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主梁,2、支腿A,3、支腿B,4、水平支撑件,5、斜支撑件,6、固定支铰组件A,7、固定支铰组件B,8、固定支铰E,9、固定支铰F,10、支铰组件C,11、支铰组件D,12、外侧支铰,13、内侧支铰。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作为本申请一较佳实施例,参照说明书附图1,本实施例公开了:
一种组合式端梁连接结构,包括主梁1,所述主梁1的左右端下侧分别设置有支腿A2和支腿B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平支撑件4和斜支撑件5,所述主梁1的左右两端的顶面上分别固定设置有固定支铰组件A6和固定支铰组件B7;所述支腿A2外侧面上固定设置有固定支铰E8,所述支腿B3外侧面上固定设置有固定支铰F9;所述固定支铰E8和固定支铰F9分别用于与斜支撑件5的下端铰接,所述斜支撑件5的上端与水平支撑件4的一端铰接;所述水平支撑件4的另一端分别与固定支铰组件A6和固定支铰组件B7配合连接;所述支腿A2的上端与主梁1之间通过支铰组件C10连接,所述支腿B3的上端与主梁1之间通过支铰组件D11连接;所述固定支铰组件A6和固定支铰组件B7均至少包括两个固定支铰;所述支铰组件C10包括外侧支铰12和内侧支铰13,所述支铰组件D11包括外侧支铰12和内侧支铰13。
本申请的组合式端梁连接结构,可自由自合刚柔腿结构,能够适应不同工况需求。本申请在主梁1左右两端的上顶面分别设置固定支铰组件A6和固定支铰组件B7,然后通过水平支撑件4和斜支撑件5与支腿A2和/或支腿B3连接,可以大大减小门式起重设备的水平变形,保障其稳定。支腿A2和支腿B3分别通过支铰组件C10和支铰组件D11与主梁1连接,支铰组件C10和D均包括内侧支铰13和外侧支铰12,当支腿A2或B通过内侧支铰13和外侧支铰12与主梁1连接时,使得支腿A2或支腿B3是与主梁1固定连接的形成半柔腿结构,而通过水平支撑件4和斜支撑件5,连接支腿A2或支腿B3与主梁1,形成刚腿-刚腿结构,当只有内侧支铰13或外侧支铰12连接在主梁1与支腿A2或支腿B3之间时,使得支腿A2或支腿B3与主梁1之间是铰接结构,形成柔腿结构,通过各个固定支铰组件和支铰组件之间的组合使用,可以实现不同结构形式的自由转换,且转换较为方便,可以适应不同工况需求。
实施例2
作为本申请又一较佳实施例,参照说明书附图1,本实施例公开了:
一种组合式端梁连接结构,包括主梁1,所述主梁1的左右端下侧分别设置有支腿A2和支腿B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平支撑件4和斜支撑件5,所述主梁1的左右两端的顶面上分别固定设置有固定支铰组件A6和固定支铰组件B7;所述支腿A2外侧面上固定设置有固定支铰E8,所述支腿B3外侧面上固定设置有固定支铰F9;所述固定支铰E8和固定支铰F9分别用于与斜支撑件5的下端铰接,所述斜支撑件5的上端与水平支撑件4的一端铰接;所述水平支撑件4的另一端分别与固定支铰组件A6和固定支铰组件B7配合连接;所述支腿A2的上端与主梁1之间通过支铰组件C10连接,所述支腿B3的上端与主梁1之间通过支铰组件D11连接;所述固定支铰组件A6和固定支铰组件B7均至少包括两个固定支铰;所述支铰组件C10包括外侧支铰12和内侧支铰13,所述支铰组件D11包括外侧支铰12和内侧支铰13。所述水平支撑件4和斜支撑件5为两组,一组设置在主梁1左侧,一组设置在主梁1右侧,其中一组的斜支撑件5下端与支腿A2外侧面上的固定支铰E8铰接,水平支撑的一端与斜支撑件5上端铰接,水平支撑件4的另一端通过铰轴与固定支铰组件A6连接;另一组的斜支撑件5下端与支腿B3外侧面上的固定支铰F9铰接,水平支撑的一端与斜支撑件5上端铰接,水平支撑件4的另一端通过铰轴与固定支铰组件B7连接;所述支腿A2通过支铰组件C10的外侧支铰12和内侧支铰13与主梁1固定连接;支腿B3通过支铰组件D11的外侧支铰12和内侧支铰13与主梁1固定连接;形成刚腿-刚腿结构。
实施例3
作为本申请又一较佳实施例,参照说明书附图2,本实施例公开了:
一种组合式端梁连接结构,包括主梁1,所述主梁1的左右端下侧分别设置有支腿A2和支腿B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平支撑件4和斜支撑件5,所述主梁1的左右两端的顶面上分别固定设置有固定支铰组件A6和固定支铰组件B7;所述支腿A2外侧面上固定设置有固定支铰E8,所述支腿B3外侧面上固定设置有固定支铰F9;所述固定支铰E8和固定支铰F9分别用于与斜支撑件5的下端铰接,所述斜支撑件5的上端与水平支撑件4的一端铰接;所述水平支撑件4的另一端分别与固定支铰组件A6和固定支铰组件B7配合连接;所述支腿A2的上端与主梁1之间通过支铰组件C10连接,所述支腿B3的上端与主梁1之间通过支铰组件D11连接;所述固定支铰组件A6和固定支铰组件B7均至少包括两个固定支铰;所述支铰组件C10包括外侧支铰12和内侧支铰13,所述支铰组件D11包括外侧支铰12和内侧支铰13。所述水平支撑件4和斜支撑件5为一组,斜支撑件5的下端与支腿A2外侧面上的固定支铰E8铰接,水平支撑的一端与斜支撑件5上端铰接,水平支撑件4的另一端通过铰轴与固定支铰组件A6连接。所述支腿A2通过支铰组件C10的外侧支铰12和内侧支铰13与主梁1固定连接;支腿B3通过支铰组件D11的外侧支铰12和内侧支铰13与主梁1固定连接;形成刚腿-半柔腿结构。
实施例4
作为本申请又一较佳实施例,参照说明书附图3,本实施例公开了:
一种组合式端梁连接结构,包括主梁1,所述主梁1的左右端下侧分别设置有支腿A2和支腿B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平支撑件4和斜支撑件5,所述主梁1的左右两端的顶面上分别固定设置有固定支铰组件A6和固定支铰组件B7;所述支腿A2外侧面上固定设置有固定支铰E8,所述支腿B3外侧面上固定设置有固定支铰F9;所述固定支铰E8和固定支铰F9分别用于与斜支撑件5的下端铰接,所述斜支撑件5的上端与水平支撑件4的一端铰接;所述水平支撑件4的另一端分别与固定支铰组件A6和固定支铰组件B7配合连接;所述支腿A2的上端与主梁1之间通过支铰组件C10连接,所述支腿B3的上端与主梁1之间通过支铰组件D11连接;所述固定支铰组件A6和固定支铰组件B7均至少包括两个固定支铰;所述支铰组件C10包括外侧支铰12或内侧支铰13,所述支铰组件D11包括外侧支铰12或内侧支铰13。所述水平支撑件4和斜支撑件5为一组,斜支撑件5的下端与支腿A2外侧面上的固定支铰E8铰接,水平支撑的一端与斜支撑件5上端铰接,水平支撑件4的另一端通过铰轴与固定支铰组件A6连接。所述支腿A2通过支铰组件C10的外侧支铰12和内侧支铰13与主梁1固定连接;支腿B3通过支铰组件D11的外侧支铰12与主梁1铰接。或者是通过内侧支铰13与主梁1铰接。形成刚腿-柔腿结构。
在本申请中,连接结构的转换只需要拆卸支铰的铰轴,就可以实现不同连接结构之间的转换,转换方便,适应性更广。

Claims (5)

1.一种组合式端梁连接结构,包括主梁(1),所述主梁(1)的左右端下侧分别设置有支腿A(2)和支腿B(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平支撑件(4)和斜支撑件(5),所述主梁(1)的左右两端的顶面上分别固定设置有固定支铰组件A(6)和固定支铰组件B(7);所述支腿A(2)外侧面上固定设置有固定支铰E(8),所述支腿B(3)外侧面上固定设置有固定支铰F(9);所述固定支铰E(8)和固定支铰F(9)分别用于与斜支撑件(5)的下端铰接,所述斜支撑件(5)的上端与水平支撑件(4)的一端铰接;所述水平支撑件(4)的另一端分别与固定支铰组件A(6)和固定支铰组件B(7)配合连接;所述支腿A(2)的上端与主梁(1)之间通过支铰组件C(10)连接,所述支腿B(3)的上端与主梁(1)之间通过支铰组件D(11)连接;所述固定支铰组件A(6)和固定支铰组件B(7)均至少包括两个固定支铰;所述支铰组件C(10)包括外侧支铰(12)和/或内侧支铰(13),所述支铰组件D(11)包括外侧支铰(12)和/或内侧支铰(1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端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支撑件(4)和斜支撑件(5)为一组,斜支撑件(5)的下端与支腿A(2)外侧面上的固定支铰E(8)铰接,水平支撑件(4)的一端与斜支撑件(5)上端铰接,水平支撑件(4)的另一端通过铰轴与固定支铰组件A(6)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端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支撑件(4)和斜支撑件(5)为两组,一组设置在主梁(1)左侧,一组设置在主梁(1)右侧,其中一组的斜支撑件(5)下端与支腿A(2)外侧面上的固定支铰E(8)铰接,水平支撑件(4)的一端与斜支撑件(5)上端铰接,水平支撑件(4)的另一端通过铰轴与固定支铰组件A(6)连接;另一组的斜支撑件(5)下端与支腿B(3)外侧面上的固定支铰F(9)铰接,水平支撑的一端与斜支撑件(5)上端铰接,水平支撑件(4)的另一端通过铰轴与固定支铰组件B(7)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组合式端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A(2)通过支铰组件C(10)的外侧支铰(12)和内侧支铰(13)与主梁(1)固定连接;支腿B(3)通过支铰组件D(11)的外侧支铰(12)和内侧支铰(13)与主梁(1)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式端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A(2)通过支铰组件C(10)的外侧支铰(12)和内侧支铰(13)与主梁(1)固定连接;支腿B(3)通过支铰组件D(11)的外侧支铰(12)或内侧支铰(13)与主梁(1)铰接。
CN201820110639.9U 2018-01-23 2018-01-23 一种组合式端梁连接结构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8448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10639.9U CN207844879U (zh) 2018-01-23 2018-01-23 一种组合式端梁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10639.9U CN207844879U (zh) 2018-01-23 2018-01-23 一种组合式端梁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44879U true CN207844879U (zh) 2018-09-11

Family

ID=634159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110639.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844879U (zh) 2018-01-23 2018-01-23 一种组合式端梁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4487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02221A (zh) * 2018-01-23 2018-05-08 中国水利水电夹江水工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端梁连接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02221A (zh) * 2018-01-23 2018-05-08 中国水利水电夹江水工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端梁连接结构
CN108002221B (zh) * 2018-01-23 2019-12-20 中国水利水电夹江水工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端梁连接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83916B (zh) 相对移动式起重机的主悬臂弯折其延长部的移动式起重机
CN110171768B (zh) 一种桁架塔及含其的跨越施工防护设备
EP2597065A1 (en) Transition structure for boom frame of crane
CN207844879U (zh) 一种组合式端梁连接结构
BRPI0508613A (pt) carro compacto
CN203382420U (zh) 一种起重机及其固定副臂变幅装置
CN105552757A (zh) 便携式配变吊装架
CN108002221A (zh) 一种组合式端梁连接结构
CN204938802U (zh) 用于塔吊的轨道支撑系统
CN203112392U (zh) 塔式起重机抗变形爬升架
CN203568724U (zh) 桅杆及配置该桅杆的工程机械车辆
CN207748770U (zh) 一种适用于混合臂连接的副臂系统
CN202880724U (zh) 一种用于臂架型起重机的活动式人字架机构
WO2007134211A3 (en) Mobile lift crane with lift enhancing attachment
CN202226576U (zh) 动臂塔式起重机的拉杆系统和动臂塔式起重机
CN210655922U (zh) 一种桁架臂臂节和起重机
CN207748767U (zh) 一种适用于a型臂架的十字连接装置
CN207390868U (zh) 一种用于固定副臂工况的拉板系统
CN207757844U (zh) 一种升降式搅拌机
CN207245152U (zh) 一种浇筑用铝框梁底模板
CN204607379U (zh) 一种吊装装卸框
CN204251230U (zh) 单主梁门式起重机
CN204251231U (zh) 葫芦门式起重机
CN107539864A (zh) 一种电梯轿厢拉条固定装置
CN204690594U (zh) 一种用于分幅式钢箱梁横梁安装的可滑移式的简易门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1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91220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1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91220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