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37335U - 一种钳式茶夹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钳式茶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37335U
CN207837335U CN201720631938.2U CN201720631938U CN207837335U CN 207837335 U CN207837335 U CN 207837335U CN 201720631938 U CN201720631938 U CN 201720631938U CN 207837335 U CN207837335 U CN 2078373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liper
sandwich part
clamping body
collet
fol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3193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063193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373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373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3733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钳式茶夹,包括第一钳体以及与第一钳体相铰接的第二钳体,第一钳体其中一端制有第一夹合部,第一夹合部上开制有第一扣孔,第一夹合部前端设有一第一夹头,于第一钳体另一端制有一第一夹尾环,第二钳体其中一端制有第二夹合部,该第二夹合部用以配合第一夹合部夹持茶杯,第二夹合部上开制有第二扣孔,该第二扣孔用以配合第一扣孔紧扣茶杯,第二夹合部前端设有一第二夹头,第二夹头用以配合第一夹头夹取/清洗茶杯,于第二钳体另一端制有一第二夹尾环,该第二夹尾环用以配合第一夹尾环实现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之间的张合,本实用新型操作轻松省力,夹持/递送茶杯稳固,使用干净卫生,可适用于任何一种外形的茶杯。

Description

一种钳式茶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具的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操作方便且干净卫生,夹持/递送茶杯稳固的一种钳式茶夹。
背景技术
茶夹又称茶筷,是茶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茶夹一般用以夹取/递送茶杯,实现取杯、洗杯、温杯、递送茶汤、回收空杯等动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夹的外形也越发多样,越发精美,但这些结构仍是在镊式茶夹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这类茶夹在操作时一般仅需依靠拇指和食指实现张合,以完成夹杯、洗杯或递杯等动作,结构上和操作上都较为简单,但是镊式茶夹属于费力杠杆,夹持/递送茶杯时较为费力,容易出现茶杯夹持不稳,导致取杯/递送茶汤时茶杯从茶夹上滑落摔碎,不便于日常泡茶使用。而且,现有的茶夹多采用木质或竹质等材料制成,虽然容易加工,但是这些材料制成的茶夹表面本身存在纹理,容易藏污纳垢;虽有部分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但相对前者,成本较高。日常使用过程中,茶夹前端常会浸泡到茶水中,从而导致细菌滋生,在递送茶汤时,镊式茶夹前端都需要夹持住茶杯壁部的任意一处,以便夹起茶杯,此时茶夹前端的其中一边,总会浸入茶杯的茶汤中,滋生的细菌容易在此过程中进入到杯中的茶水,引起细菌和病毒交叉感染,存在卫生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钳式茶夹,该茶夹操作方便,轻松省力,递杯轻巧,防止烫手,夹持/递送茶杯稳固,能有效地避免夹取/递送茶杯时因夹持不稳而摔坏茶杯,夹持/递送茶杯时不与茶水相接触,能有效避免细菌和病毒交叉感染,使用干净卫生,确保了饮用卫生,可适用于任何一种外形的茶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钳式茶夹,包括第一钳体以及与第一钳体相铰接的第二钳体,所述第一钳体其中一端制有第一夹合部,该第一夹合部上开制有第一扣孔,该第一夹合部前端设有一第一夹头,于该第一钳体另一端制有一第一夹尾环,所述第二钳体其中一端制有第二夹合部,该第二夹合部用以配合第一夹合部夹持茶杯,该第二夹合部上开制有第二扣孔,该第二扣孔用以配合第一扣孔紧扣茶杯,该第二夹合部前端设有一第二夹头,该第二夹头用以配合第一夹头夹取/清洗茶杯,于该第二钳体另一端制有一第二夹尾环,该第二夹尾环用以配合第一夹尾环实现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之间的张合。
所述第一钳体包括与第一夹尾环相连接的第一把手段以及与第一把手段相连接的第一连接段,该第一连接段与第一夹合部相连接,该第一连接段上制有一第一铰接位,该第一铰接位上制有一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钳体包括与第二夹尾环相连接的第二把手段以及与第二把手段相连接的第二连接段,该第二连接段与第二夹合部相连接,该第二连接段上制有一第二铰接位,该第二铰接位上制有一第二通孔,该第二铰接位搭接于第一铰接位上,该第二通孔通过一紧固件与第一通孔相连接。
所述第一夹合部通过第一扣孔形成有第一夹合体和第二夹合体,所述第二夹合部通过第二扣孔形成有第三夹合体和第四夹合体,该第一夹合体和第三夹合体、第二夹合体和第四夹合体分别为两组分别为一向外凸起的弧形结构,形成对称结构,该第一夹合体和第三夹合体的圆弧半径、长度分别相一致,该第二夹合体和第四夹合体的圆弧半径、长度分别相一致。
所述第一夹头与第二夹头分别为一内凹的弧形结构,该第一夹头与第二夹头为对称结构。
其中,所述第一夹合体、第二夹合体、第三夹合体和第四夹合体的圆弧半径以及长度均分别相一致,该第一夹合体和第二夹合体于垂直方向上的同一弧形面内相互平行,该第三夹合体和第四夹合体于垂直方向上的同一弧形面内相互平行。
或,所述第一夹合体和第三夹合体的圆弧半径分别大于第二夹合体和第四夹合体的圆弧半径,该第一夹合体和第三夹合体的长度分别小于第二夹合体和第四夹合体的长度,形成上小下大的夹合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合部与第一钳体之第一把手段、第一连接段呈直线设置,该第一夹合部、第一钳体、第一夹尾环以及第一夹头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二夹合部与第二钳体之第二把手段、第二连接段亦呈直线设置,该第二夹合部、第二钳体、第二夹尾环以及第二夹头亦为一体成型结构。
或,所述第一夹合部与第一钳体之第一连接段呈α角设置,该第一钳体之第一连接段与第一把手段呈β角设置,形成Z字形结构,该第一夹合部、第一钳体、第一夹尾环以及第一夹头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二夹合部与第二钳体之第二连接段呈α角设置,该第二钳体之第二连接段与第二把手段呈β角设置,亦形成Z字形结构,该第二夹合部、第二钳体、第二夹尾环以及第二夹头亦为一体成型结构。
又或,所述第一夹合部与第一钳体之第一连接段呈α角设置,该第一钳体之第一连接段与第一把手段呈γ角设置,形成“匚”字形结构,该第一夹合部、第一钳体、第一夹尾环以及第一夹头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二夹合部与第二钳体之第二连接段呈α角设置,该第二钳体之第二连接段与第二把手段呈γ角设置,亦形成“匚”字形结构,该第二夹合部、第二钳体、第二夹尾环以及第二夹头亦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之间的铰接设计,构成一钳式结构,此类钳式结构实际为一种省力杠杆,使得操作时,更为轻松省力;第一钳体、第一夹合部、第一夹头和第一夹尾环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二钳体、第二夹合部、第二夹头和第二夹尾环亦为一体成型结构,能有效避免第一夹合部、第一夹头、第二夹合部和第二夹头表面藏污纳垢;其第一夹合部和第二夹合部相互配合,构成夹取茶杯背身以便递送茶杯的张合结构,再结合第一夹合部上的第一扣孔设计以及第二夹合部上的第二扣孔设计,以适用于任何一种外形的茶杯的夹持,使得适用范围更为广泛;于第一夹合部前端的第一夹头设计以及第二夹合部前端的第二夹头设计,构成夹取茶杯壁部以便取杯洗杯的张合结构,为使用者从茶洗夹取茶杯、清洗茶杯提供了方便,而且,将用于递送茶杯的张合结构与用于取杯洗杯的张合结构相互独立设计,一个负责递送茶杯,一个负责取杯洗杯,有效地避免了递送装有茶水的茶杯时第一夹头或第二夹头伸入茶杯的茶水中,能有效避免细菌和病毒交叉感染,使用干净卫生,确保了饮用卫生;使用者仅需通过拇指和食指对应控制第一夹尾环和第二夹尾环张合,带动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的张合,藉由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使第一夹合部、第二夹合部做张合动作,利用杠杆原理,夹持/紧扣于茶杯两侧,实现夹持/递送茶杯以及回收空杯等效果;而当控制第一夹尾环和第二夹尾环张合时,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亦随着第一夹合部、第二夹合部张合,使用者可藉由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实现取杯洗杯的动作;加之,其操作方便且干净卫生,递杯轻巧,防止烫手,夹持/递送茶杯稳固,有效避免斟茶或取茶杯时因夹持不稳而摔坏茶杯。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之具体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 是本实用新型之具体实施例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 是本实用新型之具体实施例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 是本实用新型之具体实施例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 是图3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6 是本实用新型之具体实施例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 是本实用新型之具体实施例2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8 是本实用新型之具体实施例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9 是本实用新型之具体实施例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0是图9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11 是本实用新型之具体实施例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 是本实用新型之具体实施例3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3 是本实用新型之具体实施例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4 是本实用新型之具体实施例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5 是图13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附图标号说明:
1-第一钳体;11-第一把手段;12-第一连接段;13-第一铰接位;14-第一通孔;2-第二钳体;21-第二把手段;22-第二连接段;23-第二铰接位;24-第二通孔;3-第一夹合部;31-第一扣孔;32-第一夹合体;33-第二夹合体;4-第一夹头;5-第一夹尾环;6-第二夹合部;61-第二扣孔;62-第三夹合体;63-第四夹合体;7-第二夹头;8-第二夹尾环;9-紧固件;S-茶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钳式茶夹,包括第一钳体1以及与第一钳体1相铰接的第二钳体2,第一钳体1其中一端制有第一夹合部3,该第一夹合部3上开制有第一扣孔31,该第一夹合部3前端设有一第一夹头4,于该第一钳体1另一端制有一第一夹尾环5,第二钳体2其中一端制有第二夹合部6,该第二夹合部6用以配合第一夹合部3夹持茶杯S,该第二夹合部6上开制有第二扣孔61,该第二扣孔61用以配合第一扣孔31紧扣茶杯S,该第二夹合部6前端设有一第二夹头7,该第二夹头7用以配合第一夹头4夹取/清洗茶杯S,于该第二钳体2另一端制有一第二夹尾环8,该第二夹尾环8用以配合第一夹尾环5实现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之间的张合,其中,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之间的铰接设计,构成一钳式结构,此类钳式结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实际为一种省力杠杆,使得采用本实用新型夹取茶杯S时,更为轻松省力。
如图1-5所示,第一钳体1包括与第一夹尾环5相连接的第一把手段11以及与第一把手段11相连接的第一连接段12,该第一连接段12与第一夹合部3相连接,该第一连接段12上制有一第一铰接位13,该第一铰接位13上制有一第一通孔14,第二钳体2包括与第二夹尾环8相连接的第二把手段21以及与第二把手段21相连接的第二连接段22,该第二连接段22与第二夹合部6相连接,该第二连接段22上制有一第二铰接位23,该第二铰接位23上制有一第二通孔24,该第二铰接位23搭接于第一铰接位13上,该第二通孔24通过一紧固件9与第一通孔14相连接,其中,该紧固件9优选地采用铆钉、螺丝或销钉,以确保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之间铰接的稳定性,具体紧固件9的使用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在此并不予以自限。
如图1-5所示,第一夹合部3通过第一扣孔31形成有第一夹合体32和第二夹合体33,第二夹合部6通过第二扣孔61形成有第三夹合体62和第四夹合体63,该第一夹合体32和第三夹合体62、第二夹合体33和第四夹合体63分别为两组分别为一向外凸起的弧形结构,形成对称结构,该第一夹合体32和第三夹合体62的圆弧半径、长度分别相一致,该第二夹合体33和第四夹合体63的圆弧半径、长度分别相一致。
如图1-5所示,第一夹头4与第二夹头7分别为一内凹的弧形结构,该第一夹头4与第二夹头7为对称结构;当需要从茶洗(又称茶托子,用来洗茶的工具)取茶杯S时,仅需通过第一夹头4与第二夹头7夹住茶杯S壁部任意一处,便可轻松取杯;而当需要清洗茶杯S时,亦可通过第一夹头4与第二夹头7夹住茶杯S壁部任意一处,顺势转动茶杯S,使茶杯S杯身各处于热水中烫洗,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夹头4和第二夹头7均为内凹的弧形结构,使得夹持茶杯S的受力面更好贴合于茶杯S的杯身,进而使得取杯、洗杯操作更为稳定。
其中,第一夹合体32、第二夹合体33、第三夹合体62和第四夹合体63的圆弧半径以及长度均分别相一致,该第一夹合体32和第二夹合体33于垂直方向上的同一弧形面内相互平行,该第三夹合体62和第四夹合体63于垂直方向上的同一弧形面内相互平行,如图3、8、13所示。
或,第一夹合体32和第三夹合体62的圆弧半径分别大于第二夹合体33和第四夹合体63的圆弧半径,该第一夹合体32和第三夹合体62的长度分别小于第二夹合体33和第四夹合体63的长度,形成上小下大的夹合结构,如图4、9、14所示。
当夹持茶杯S时,可通过第一夹合部3和第二夹合部6相互配合,夹合于茶杯S的杯身两侧,将茶杯S夹持住,以便移动茶杯S,递送到饮茶者跟前;而当夹持杯口向外张开的敞口型的茶杯S时,可通过第一夹合部3之第一扣孔31和第二夹合部6之第二扣孔61相互配合,套设于的杯口两侧,将茶杯S托起,以便移动茶杯S,递送到饮茶者跟前;又或当夹持杯口向中心收合且杯身中部/靠近杯口部分向四周鼓起的茶杯S时,可通过第一夹合部3之第一扣孔31和第二夹合部6之第二扣孔61相互配合,夹持于的鼓起杯身两侧,将茶杯S夹持住,以便移动茶杯S,递送到饮茶者跟前;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夹合部3和第二夹合部6均为一向外凸起的弧形结构,使得两者夹持茶杯S时受力面更好贴合于杯身/杯口,以保证夹持茶杯S的稳定性,配合第一扣孔31和第二扣孔61的设计,使得第一夹合部3和第二夹合部6在夹持茶杯S时,更好地贴合于杯身或扣紧杯口,进而使得夹持茶杯S操作更为稳定,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一种钳式茶夹可适用任意一种茶杯S结构,适用范围更为广泛。
需要说明的是,于第一夹合部3和第二夹合部6上分别开制的第一扣孔31、第二扣孔61作用如下:
1、使得第一夹合部3和第二夹合部6能更好贴合于不同外形的茶杯S杯身,保证了夹持茶杯S的稳定性;
2、第一扣孔31和第二扣孔61具有一定的防滑作用,特别是针对杯口向中心收合且杯身中部/靠近杯口部分向四周鼓起的茶杯S,在第一夹合部3和第二夹合部6夹持茶杯S时,茶杯S鼓起的部分,局部由第一扣孔31和第二扣孔61略微伸出,进一步保证了夹持茶杯S的稳定性;
3、第一扣孔31和第二扣孔61还具有扣合的作用,针对杯口向四周外敞的茶杯S,在第一夹合部3和第二夹合部6夹持茶杯S时,可利用第一扣孔31和第二扣孔61分别扣住杯口两边,此时,杯口两边略微由由第一扣孔31和第二扣孔61伸出,从而进一步保证了夹持茶杯S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于第一夹合部3和第二夹合部6上分别开制的第一扣孔31、第二扣孔61,既能提高夹持茶杯S的稳定性,又能使得第一夹合部3和第二夹合部6适用于各式外形的茶杯S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更为广泛。
如图1-5所示,进一步地,第一夹合部3与第一钳体1之第一把手段11、第一连接段12呈直线设置,该第一夹合部3、第一钳体1、第一夹尾环5以及第一夹头4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二夹合部6与第二钳体2之第二把手段21、第二连接段22亦呈直线设置,该第二夹合部6、第二钳体2、第二夹尾环8以及第二夹头7亦为一体成型结构。
具体实施例2:
如图6-10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一种钳式茶夹,其第一夹合部3与第一钳体1之第一连接段12呈α角设置,该第一钳体1之第一连接段12与第一把手段11呈β角设置,形成Z字形结构,即第一夹合部3与与第一把手段11亦反向设置,该第一夹合部3、第一钳体1、第一夹尾环5以及第一夹头4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二夹合部6与第二钳体2之第二连接段22呈α角设置,该第二钳体2之第二连接段22与第二把手段21呈β角设置,亦形成Z字形结构,即第二夹合部6与与第二把手段21亦反向设置,该第二夹合部6、第二钳体2、第二夹尾环8以及第二夹头7亦为一体成型结构,其中,优选地,α角为1°~179°,β角亦为1°~179°,使持握的部分(即第一夹尾环5和第二夹尾环8)与夹持的部位(即第一夹合部3和第二夹合部6)之间形成坡度,本具体实施例未解释的技术特征,采用具体实施例1的技术特征作解释,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夹合部3与第一钳体1之第一连接段12、第一钳体1之第一连接段12与第一把手段11、第二夹合部6与第二钳体2之第二连接段22、第二钳体2之第二连接段22与第二把手段21,各自呈角度设置,使本实用新型整体呈Z字形结构,于持握的部分(即第一夹尾环5和第二夹尾环8)与夹持部位(即第一夹合部3和第二夹合部6)之间形成坡度,在递送/回收茶杯S时,持握第一夹尾环5和第二夹尾环8的手高于夹持茶杯S的第一夹合部3和第二夹合部6,使握持茶夹的手避开茶几/茶盘等阻碍,更便于茶杯S的取放,自上而下将茶杯S摆放饮茶者跟前,操作更为顺手。
具体实施例3:
如图11-1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一种钳式茶夹,其第一夹合部3与第一钳体1之第一连接段12呈α角设置,该第一钳体1之第一连接段12与第一把手段11呈γ角设置,形成“匚”字形结构,即第一夹合部3与与第一把手段11同向设置,该第一夹合部3、第一钳体1、第一夹尾环5以及第一夹头4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二夹合部6与第二钳体2之第二连接段22呈α角设置,该第二钳体2之第二连接段22与第二把手段21呈γ角设置,亦形成“匚”字形结构,即第二夹合部6与与第二把手段21亦同向设置,该第二夹合部6、第二钳体2、第二夹尾环8以及第二夹头7亦为一体成型结构,其中,优选地,α角为45°~179°,γ角亦为45°~179°,本具体实施例未解释的技术特征,采用具体实施例1的技术特征作解释,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夹合部3与第一钳体1之第一连接段12、第一钳体1之第一连接段12与第一把手段11、第二夹合部6与第二钳体2之第二连接段22、第二钳体2之第二连接段22与第二把手段21,各自呈角度设置,使本实用新型整体成“匚”字形结构设计,于持握的部分(即第一夹尾环5和第二夹尾环8)与夹持部位(即第一夹合部3和第二夹合部6)之间形成高度差,在递送/回收茶杯S时,持握第一夹尾环5和第二夹尾环8的手高于夹持茶杯S的第一夹合部3和第二夹合部6,使操作本实用新型的手避开茶几或茶盘等阻碍,自上而下将茶杯S摆放饮茶者跟前,操作更为顺手。
使用时,使用者仅需将手指分别伸入第一夹尾环5和第二夹尾环8,控制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张合,通过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带动第一夹合部3、第二夹合部6做张合动作,利用第一夹合部3和第二夹合部6夹持茶杯S杯身/杯口,以便移动茶杯S,递送到饮茶者跟前;在第一夹合部3和第二夹合部6做张合动作时,第一夹头4和第二夹头7亦随着第一夹合部3、第二夹合部6张合,藉此,当需要于茶洗中取杯时,使用者经第一夹尾环5和第二夹尾环8控制第一钳体1、第二钳体2动作,便可使第一夹头4和第二夹头7张合,夹住茶杯S壁部,从茶洗中取出茶杯S,而当需要清洗茶杯S时,仅需先利用第一夹头4与第二夹头7夹住茶杯S壁部任意一处,然后顺势更换夹持茶杯S壁部位置,以转动茶杯S,使茶杯S杯身各处于热水中烫洗,完毕后,以供饮茶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装饰,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钳式茶夹,包括第一钳体以及与第一钳体相铰接的第二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体其中一端制有第一夹合部,该第一夹合部上开制有第一扣孔,该第一夹合部前端设有一第一夹头,于该第一钳体另一端制有一第一夹尾环,所述第二钳体其中一端制有第二夹合部,该第二夹合部用以配合第一夹合部夹持茶杯,该第二夹合部上开制有第二扣孔,该第二扣孔用以配合第一扣孔紧扣茶杯,该第二夹合部前端设有一第二夹头,该第二夹头用以配合第一夹头夹取/清洗茶杯,于该第二钳体另一端制有一第二夹尾环,该第二夹尾环用以配合第一夹尾环实现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之间的张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钳式茶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体包括与第一夹尾环相连接的第一把手段以及与第一把手段相连接的第一连接段,该第一连接段与第一夹合部相连接,该第一连接段上制有一第一铰接位,该第一铰接位上制有一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钳体包括与第二夹尾环相连接的第二把手段以及与第二把手段相连接的第二连接段,该第二连接段与第二夹合部相连接,该第二连接段上制有一第二铰接位,该第二铰接位上制有一第二通孔,该第二铰接位搭接于第一铰接位上,该第二通孔通过一紧固件与第一通孔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钳式茶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合部通过第一扣孔形成有第一夹合体和第二夹合体,所述第二夹合部通过第二扣孔形成有第三夹合体和第四夹合体,该第一夹合体和第三夹合体、第二夹合体和第四夹合体分别为两组分别为一向外凸起的弧形结构,形成对称结构,该第一夹合体和第三夹合体的圆弧半径、长度分别相一致,该第二夹合体和第四夹合体的圆弧半径、长度分别相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钳式茶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头与第二夹头分别为一内凹的弧形结构,该第一夹头与第二夹头为对称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钳式茶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合体、第二夹合体、第三夹合体和第四夹合体的圆弧半径以及长度均分别相一致,该第一夹合体和第二夹合体于垂直方向上的同一弧形面内相互平行,该第三夹合体和第四夹合体于垂直方向上的同一弧形面内相互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钳式茶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合体和第三夹合体的圆弧半径分别大于第二夹合体和第四夹合体的圆弧半径,该第一夹合体和第三夹合体的长度分别小于第二夹合体和第四夹合体的长度,形成上小下大的夹合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钳式茶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合部与第一钳体之第一把手段、第一连接段呈直线设置,该第一夹合部、第一钳体、第一夹尾环以及第一夹头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二夹合部与第二钳体之第二把手段、第二连接段亦呈直线设置,该第二夹合部、第二钳体、第二夹尾环以及第二夹头亦为一体成型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钳式茶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合部与第一钳体之第一连接段呈α角设置,该第一钳体之第一连接段与第一把手段呈β角设置,形成Z字形结构,该第一夹合部、第一钳体、第一夹尾环以及第一夹头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二夹合部与第二钳体之第二连接段呈α角设置,该第二钳体之第二连接段与第二把手段呈β角设置,亦形成Z字形结构,该第二夹合部、第二钳体、第二夹尾环以及第二夹头亦为一体成型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钳式茶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合部与第一钳体之第一连接段呈α角设置,该第一钳体之第一连接段与第一把手段呈γ角设置,形成“匚”字形结构,该第一夹合部、第一钳体、第一夹尾环以及第一夹头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二夹合部与第二钳体之第二连接段呈α角设置,该第二钳体之第二连接段与第二把手段呈γ角设置,亦形成“匚”字形结构,该第二夹合部、第二钳体、第二夹尾环以及第二夹头亦为一体成型结构。
CN201720631938.2U 2017-06-02 2017-06-02 一种钳式茶夹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8373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31938.2U CN207837335U (zh) 2017-06-02 2017-06-02 一种钳式茶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31938.2U CN207837335U (zh) 2017-06-02 2017-06-02 一种钳式茶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37335U true CN207837335U (zh) 2018-09-11

Family

ID=634251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31938.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837335U (zh) 2017-06-02 2017-06-02 一种钳式茶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3733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80401A (zh) * 2017-06-02 2017-10-24 张良 钳式茶夹
CN112294070A (zh) * 2020-11-02 2021-02-02 王友玲 一种茶盖碗夹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80401A (zh) * 2017-06-02 2017-10-24 张良 钳式茶夹
CN112294070A (zh) * 2020-11-02 2021-02-02 王友玲 一种茶盖碗夹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976398U (zh) 一种多角度夹子
CN207837335U (zh) 一种钳式茶夹
CN2805574Y (zh) 夹杯器
CN204096142U (zh) 方便塑料袋开口器
CN104771044B (zh) 弹力可调的筷子
CN107280401A (zh) 钳式茶夹
CN206777187U (zh) 夹子及夹子组件
KR101846348B1 (ko) 집게형 도구 손잡이
CN207253374U (zh) 一种一次性医用手术手套
CN205006540U (zh) 一种卫生筷子
CN205963907U (zh) 仿手臂延伸沐浴工具
CN204862448U (zh) 剪刀形食品夹具
CN202552681U (zh) 挂环式拎菜器
CN206808906U (zh) 一种购物袋助力挂件
CN104957944A (zh) 手握式筷子柄
CN206651671U (zh) 防烫茶杯夹持器
CN2445670Y (zh) 夹物器
KR20180018465A (ko) 집게형 도구 손잡이
CN204838976U (zh) 钳形筷子柄
CN219558108U (zh) 奶瓶夹结构
CN204722744U (zh) 剪刀形筷子柄
CN211608304U (zh) 一种一次性手套及便携式手套支架
CN204379066U (zh) 一种伸缩勺子
CN203207647U (zh) 一种被子
CN220637931U (zh) 一种夹菜喂汤失能护理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11

Termination date: 2021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