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34748U - 线路检测插头和线路检测设备 - Google Patents

线路检测插头和线路检测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34748U
CN207834748U CN201820096332.8U CN201820096332U CN207834748U CN 207834748 U CN207834748 U CN 207834748U CN 201820096332 U CN201820096332 U CN 201820096332U CN 207834748 U CN207834748 U CN 2078347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connect
contact
bolste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9633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伦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WXY HEAT PRESERVATION SCIENCE AND TECHN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WXY HEAT PRESERVATION SCIENCE AND TECHN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WXY HEAT PRESERVATION SCIENCE AND TECHN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WXY HEAT PRESERVATION SCIENCE AND TECHN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09633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347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347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347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sting Of Short-Circuits, Discontinuities, Leakage,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路检测插头和线路检测设备,涉及线路测试设备的技术领域。线路检测插头包括壳体、导通模块、自动检测模块、供电模块、转换模块和报警模块;转换模块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导通模块的一端穿出壳体与开关螺丝连接,另一端与自动检测模块的一端连接,自动检测模块与报警模块连接,转换模块转动连接在壳体上,转换模块处于第一状态,第一连接端与自动检测模块的另一端连通,转换模块处于第二状态,第二连接端与所述供电模块的一端连通,供电模块的另一端穿出壳体的一端与接线开关连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使用万用表需不断接线、拆线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转换模块实现了测试与供电之间的转化,提高了测试的效率。

Description

线路检测插头和线路检测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路测试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线路检测插头和线路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配电箱是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的金属柜中或屏幅上,构成的低压配电箱。配电箱正常运行时,可以通过手动或自动开关接通或分断电路,配电箱故障或不正常运行时,可以借助保护电器切断电路或报警,还可以借助测量仪表显示运行中的各种参数,还可以对某些电气参数进行调整,当配电箱偏离正常工作状态时,进行提示或发出信号,常用于各工厂、建筑、变电所中。
在低压配电箱出厂前,必须进行必要的通电测试,对配电箱的各个回路进行对地线、对零线的短路测试,对A\B\C三相之间的短路进行测试,对各个回路本身进行通电测试,再接220V电源进行功能测试,现有的对低压配电箱的测试是使用万用表等工具,实现对低压配电箱出厂前的精确测试,保证低压配电箱的正常工作。
但是在使用万用表进行测试的过程中,需要将万用表接入到所需检测的线路之中,测量A\B\C三相之间,各个回路与地线、与零线之间的短路的测试;不存在短路现象之后还需要将各个线路接通,实现各个线路的导通,每次测量都需要对每个线路进行拆线、接线的重复过程,而且低压配电箱的测试中的故障率较低,但又必须进行相应的测试,当遇到工期紧张时,更是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量,降低了生产效率,拖延了工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路检测插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使用万用表进行测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接线、拆线,不断地进行对地线、对零线的短路测试,导致测试过程中的多次重复的工作,而且低压配电箱的测试中的故障率较低,但又必须进行相应的测试,当遇到工期紧张时,更是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量,降低了生产效率,拖延了工期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线路检测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使用万用表进行测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接线、拆线,不断地进行对地线、对零线的短路测试,导致测试过程中的多次重复的工作,而且低压配电箱的测试中的故障率较低,但又必须进行相应的测试,当遇到工期紧张时,更是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量,降低了生产效率,拖延了工期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线路检测插头,包括壳体、导通模块、自动检测模块、供电模块、转换模块和报警模块;
所述转换模块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导通模块的一端穿出壳体与开关螺丝连接,所述导通模块的另一端与自动检测模块的一端连接,所述自动检测模块与所述报警模块连接,所述转换模块转动连接在壳体上,旋转转换模块处于第一状态,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自动检测模块的另一端连通,旋转所述转换模块处于第二状态,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供电模块的一端连通,所述供电模块的另一端穿出壳体的一端与接线开关连接,以使线路导通;
所述第一连接端上设有第一触点,所述自动检测模块内部设有检测器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第一触点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检测器连通,所述控制器与报警模块连接,当转换模块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触点与自动检测模块连接,所述第一触点将状态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接收状态信号,并控制所述自动检测模块内的线路闭合,当检测器检测到线路状态导通时,所述检测器发送线路导通信号到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线路导通信号,并控制所述报警模块报警,以检测线路的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转换模块的第一连接端还设有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所述转换模块还包括旋钮;
所述旋钮的一端与壳体连接,所述旋钮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端或第二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一触点、第二触点与第三触点沿第一连接端依次设置,所述第三触点与地线连接,所述第二触点与第三触点连接,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自动检测模块的另一端连通,以使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自动检测模块的另一端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导通模块包括导通模块壳体、伸缩柱和第一接触铜片;
所述导通模块壳体连接在壳体内部,所述伸缩柱的一端伸出所述导通模块壳体的一侧与开关螺丝接触,所述伸缩柱的另一端与第一接触铜片的一端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接触铜片的另一端与自动检测模块的一端连接,以使导通模块与自动检测模块连通;
所述第一接触铜片的数量为两个,一个第一接触铜片连接在所述伸缩柱的一侧,另一个第一接触铜片连接在所述伸缩柱的另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导通模块还包括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
所述伸缩柱的另一端与第一缓冲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缓冲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导通模块壳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缓冲件的数量为两个,一个第二缓冲件的一端与一个第一接触铜片连接,一个第二缓冲件的另一端与导通模块壳体的一侧连接,另一个第二缓冲件的一端与另一个第一接触铜片连接,另一个第二缓冲件的另一端与导通模块壳体的另一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供电模块包括伸缩爪、第三缓冲件、第二接触铜片、铜板和挡块;
所述伸缩爪的一端与接触开关连接,所述伸缩爪的另一端与第二接触铜片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接触铜片的另一端与铜板的一端连接,所述铜板的另一端与转换模块的第二连接端连接,以使所述供电模块与转换模块的连通;
所述挡块套接在所述伸缩爪上,所述第三缓冲件套接在所述伸缩爪上,所述第三缓冲件的一端与壳体连接,所述第三缓冲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挡块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爪包括第一伸缩爪、第二伸缩爪和第三伸缩爪;
所述第一伸缩爪与接触开关的第一接线孔连接,所述第二伸缩爪与接触开关的第二接线孔连接,所述第三伸缩爪与接触开关的第三接线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转换模块的第二连接端包括第一触发点、第二触发点、第三触发点和第四触发点;
所述第一触发点、第二触发点、第三触发点和第四触发点沿第二连接端依次设置,所述第一触发点与第一伸缩爪连接,所述第二触发点与第二伸缩爪连接,所述第三触发点与第三伸缩爪连接,所述第四触发点与铜板的另一端连接,以使所述转换模块的第二连接端与供电模块连通。
进一步的,还包括导向槽;
所述导向槽的一端与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导向槽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端连接,以使旋钮沿导向槽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端还包括电磁开关和旋钮缓冲件;
所述电磁开关与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所述电磁开关与控制器连接,当所述第二连接端与供电模块连通时,所述控制器接收状态信号,并控制所述电磁开关带电,所述电磁开关吸引旋钮,以使线路持续导通;
所述旋钮缓冲件的一端与壳体连接,所述旋钮缓冲件的另一端与旋钮的一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线路检测设备,包括检测线路和如上所述的线路检测插头;
所述线路检测插头连接在检测线路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路检测插头,所述导通模块的左端穿出壳体与开关螺丝连接,检测时,直接将导通模块的左端与开关螺丝连接,所述导通模块的右端与自动检测模块的左端连接,所述自动检测模块与报警模块连接,导通之后使用自动检测模块对线路进行检测,检测线路有问题时,报警模块报警;所述转换模块转动连接在壳体上,旋转转换模块处于第一状态,所述第一连接端与自动检测模块的右端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端设有第一触点,所述转换模块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触点与自动检测模块连通,所述第一触点将状态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接收状态信号,控制自动检测模块内的线路闭合,实现第一连接端、自动检测模块和导通模块之间的线路的导通,当线路无法导通时,所述控制器不工作,当线路导通后,所述检测器发送线路导通信号到控制器,控制器接收线路导通信号,并控制报警信号报警,实现对线路的短路、断路及对零线、对地线短路的测试;所述转换模块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连接端与供电模块的右端连接,供电模块的左端穿过壳体与接线开关连接,实现线路的导通;通过线路检测插头实现对线路的检测及线路的导通,避免了使用万用表不断拆线、接线的复杂程序,提高了测试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路检测设备,所述线路检测插头连接在检测线路上,通过线路检测插头实现对线路的检测及线路的导通,避免了使用万用表不断拆线、接线的复杂程序,提高了测试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路检测插头的侧视图;
图2为图1中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路检测插头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路检测插头的后视图。
图标:100-壳体;200-导通模块;300-自动检测模块;400-供电模块;500-转换模块;600-报警模块;700-连接件;201-导通模块壳体;202-伸缩柱;203-第一接触铜片;204-第一缓冲件;205-第二缓冲件;401-伸缩爪;402-第三缓冲件;403-第二接触铜片;404-铜板;405-挡块;406-第一伸缩爪;407-第二伸缩爪;408-第三伸缩爪;501-第一连接端;502-第二连接端;503-第一触点;504-第二触点;505-第三触点;506-旋钮;507-第一触发点;508-第二触发点;509-第三触发点;510-第四触发点;511-导向槽;512-电磁开关;513-旋钮缓冲件;601-报警器;602-指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路检测插头,所述线路检测插头包括壳体100、导通模块200、自动检测模块300、供电模块400、转换模块500和报警模块600;所述转换模块500包括第一连接端501和第二连接端502,所述导通模块200的一端穿出壳体100与开关螺丝连接,所述导通模块200的另一端与自动检测模块300的一端连接,所述自动检测模块300与所述报警模块600连接,所述转换模块500转动连接在壳体100上,旋转转换模块500处于第一状态,所述第一连接端501与所述自动检测模块300的另一端连通,旋转所述转换模块500处于第二状态,所述第二连接端502与所述供电模块400的一端连通,所述供电模块400的另一端穿出壳体100的一端与接线开关连接,以使线路导通;所述第一连接端501上设有第一触点503,所述自动检测模块300内部设有检测器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第一触点503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检测器连通,所述控制器与报警模块600连接,当转换模块50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触点503与自动检测模块300连接,所述第一触点503的状态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接收状态信号,并控制所述自动检测模块300内的线路闭合,当检测器检测到线路状态导通时,所述检测器发送线路导通信号到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线路导通信号,并控制所述报警模块600报警,以检测线路的状态。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控制器为AT89S52型号的单片机。所述导通模块200的左端穿出所述壳体100与开关螺丝连接,所述导通模块200的右端与自动检测模块300的左端连接,所述自动检测模块300与所述报警模块600连接,所述转换模块500转动连接在壳体100上,所述转换模块500向左旋时,所述转换模块500的第一连接端501与自动检测模块300的右端连通,实现对线路的检测;所述转换模块500向右旋时,所述转换模块500的第二连接端502与所述供电模块400的右端连通,所述供电模块400的左端与接线开关连接,实现对线路的导通。具体地,在使用时,测试线路的短路、断路及对零线、对地线的短路时,直接将导通模块200的左端与开关螺丝连接,将转换模块500向左旋,所述第一连接端501与自动检测模块300的右端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端501的第一触点503发送状态信号到控制器,控制器接收所述状态信号,控制自动检测模块300内的线路闭合,检测器检测线路的导通状态,当线路导通时,所述控制器检测线路导通状态,并发送线路导通状态到报警模块600,报警模块600报警,当线路未导通时,控制器不工作,线路正常,实现对线路状态的检测;检测到线路状态正常时,将转换模块500向右旋,所述转换模块500的第二连接端502与供电模块400连通,实现导通模块200、转换模块500和供电模块400之间的连通,实现线路的导通,通过转换模块500实现在测试线路与线路导通之间的转换,方便快捷,避免了使用万用表需要多次进行拆线、断线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报警模块600包括报警器601和/或指示灯602,所述报警器601与指示灯602并联连接在线路中,使得测试结过能够直观的被测试者看到。
进一步地,所述转换模块500的第一连接端501还设有第二触点504和第三触点505,所述转换模块500还包括旋钮506;所述旋钮506的一端与壳体100连接,所述旋钮506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端501或第二连接端502连接,所述第一触点503、第二触点504与第三触点505沿第一连接端501依次设置,所述第三触点505与地线连接,所述第二触点504与第三触点505连接,所述第二触点504与所述自动检测模块300的另一端连通,以使所述第一连接端501与所述自动检测模块300的另一端连通。
如图3所示,所述旋钮506的底端与壳体100转动连接,所述旋钮506的上端与第一连接端501连接或者第二连接端502连接,所述第一触点503、第二触点504与第三触点505沿第一连接端501依次设置,所述第三触点505与地线连接,所述第二触点504与自动检测模块300的右端连通,所述第二触点504与所述第三触点505连通,电流从导通模块200的右端流到所述自动检测模块300的左端,旋钮506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触点503发送状态信号,控制器接收状态信号并控制自动检测模块300内的线路自动闭合,电流到达自动检测模块300的右端,经第二触点504,到达第三触点505,与地线连接,形成闭合的回路,对线路进行检测。
进一步地,所述导通模块200包括导通模块壳体201、伸缩柱202和第一接触铜片203;所述导通模块壳体201连接在壳体100内部,所述伸缩柱202的一端伸出所述导通模块壳体201的一侧与开关螺丝接触,所述伸缩柱202的另一端与第一接触铜片203的一端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接触铜片203的另一端与自动检测模块300的一端连接,以使导通模块200与自动检测模块300连通;所述第一接触铜片203的数量为两个,一个第一接触铜片203连接在所述伸缩柱202的一侧,另一个第一接触铜片203连接在所述伸缩柱202的另一侧。
如图2所述,所述导通模块壳体201连接在壳体100内部,所述伸缩柱202的左端伸出所述导通模块壳体201的左侧与开关螺丝连通,所述伸缩柱202的右端与第一接触铜片203的左端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接触铜片203的右端与自动检测模块300的左端连接,所述伸缩柱202连接在开关螺丝上,伸缩柱202在开关螺丝的作用下,向后移动,所述伸缩柱202的右端与第一接触铜片203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一接触铜片203的右端与自动检测模块300的左端,实现导通模块200与自动检测模块300的连通;第一个第一接触铜片203连接在所述伸缩柱202的上侧,第二个第一接触铜片203连接在所述伸缩柱202的下侧,实现伸缩柱202与第一接触铜片203的导通,保证伸缩柱202与第一接触铜片203的顺利导通。
进一步地,所述导通模块200还包括第一缓冲件204和第二缓冲件205;所述伸缩柱202的另一端与第一缓冲件20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缓冲件204的另一端与所述导通模块壳体20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缓冲件205的数量为两个,一个第二缓冲件205的一端与一个第一接触铜片203连接,一个第二缓冲件205的另一端与导通模块壳体201的一侧连接,另一个第二缓冲件205的一端与另一个第一接触铜片203连接,另一个第二缓冲件205的另一端与导通模块壳体201的另一侧连接。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缓冲件204为弹簧。所述第二缓冲件205为弹簧。所述伸缩柱202的右端与第一缓冲件204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一缓冲件204的右端与所述导通模块壳体201的右端连接,使得伸缩柱202在不与开关螺丝接触时,伸缩柱202与第一接触铜片203的分离,保证线路的断开,保证线路的安全性;上侧的第二缓冲件205的上端与导通模块壳体201的上侧连接,上侧的的第二缓冲件205的下端与上侧的第一接触铜片203的上侧连接,下侧的第二缓冲件205的下端与导通模块壳体201的下侧连接,下侧的的第二缓冲件205的上端与下侧的第一接触铜片203的下侧连接,使得伸缩柱202在不与开关螺丝接触时,伸缩柱202与第一接触铜片203的分离,保证线路的断开,保证线路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所述供电模块400包括伸缩爪401、第三缓冲件402、第二接触铜片403、铜板404和挡块405;所述伸缩爪401的一端与接触开关连接,所述伸缩爪401的另一端与第二接触铜片40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接触铜片403的另一端与铜板404的一端连接,所述铜板404的另一端与转换模块500的第二连接端502连接;所述挡块405套接在所述伸缩爪401上,所述第三缓冲件402套接在所述伸缩爪401上,所述第三缓冲件402的一端与壳体100连接,所述第三缓冲件402的另一端与所述挡块405连接。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三缓冲件402为弹簧。所述伸缩爪401的左端与接触开关连接,所述伸缩爪401的右端与第二接触铜片403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二接触铜片403的右端铜板404的上端连接,所述铜板404的下端与转换模块500的第二连接端502连接,实现供电模块400与转换模块500的连通;所述挡块405套接在所述伸缩爪401上,所述第三缓冲件402套接在所述伸缩爪401上,所述第三缓冲件402的左端与壳体100连接,所述第三缓冲件402的右端与挡块405连接,当伸缩爪401与接触开关连接时,所述第三缓冲件402被压缩,推动所述第二接触铜片403向内侧移动,使得第二接触铜片403的右端铜板404接触更加紧密,保证线路的导通;当伸缩爪401与接触开关不连接时,所述伸缩爪401的第二接触铜片403在第三缓冲件402的作用下远离所述铜板404,保证线路的断开,保证线路的安全。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爪401包括第一伸缩爪406、第二伸缩爪407和第三伸缩爪408;所述第一伸缩爪406与接触开关的第一接线孔连接,所述第二伸缩爪407与接触开关的第二接线孔连接,所述第三伸缩爪408与接触开关的第三接线孔连接。
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伸缩爪406与接触开关的第一接线孔连接,所述第二伸缩爪407与接触开关的第二接线孔连接,所述第三伸缩爪408与接触开关的第三接线孔连接,可实现对线路中的A/B/C三相的测量,方便快捷。
所述伸缩爪401的数量还可以为两个或者四个,根据具体的使用的线路的情况决定,满足不同线路的检测的需求。
进一步地,所述转换模块500的第二连接端502包括第一触发点507、第二触发点508、第三触发点509和第四触发点510;所述第一触发点507、第二触发点508、第三触发点509和第四触发点510沿第二连接端502依次设置,所述第一触发点507与第一伸缩爪406连接,所述第二触发点508与第二伸缩爪407连接,所述第三触发点509与第三伸缩爪408连接,所述第四触发点510与铜板404的另一端连接,以使所述转换模块500的第二连接端502与供电模块400连通。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触发点507、第二触发点508、第三触发点509和第四触发点510沿第二连接端502依次设置,所述第一触发点507与第一伸缩爪406连接,所述第二触发点508与第二伸缩爪407连接,所述第三触发点509与第三伸缩爪408连接,所述第四触发点510与铜板404的下端连接,电流从接线开关到达第二连接端502的四个触发点,之后到达供电模块400的铜板404上,实现转换模块500的第二连接端502与供电模块400的连通,实现对线路的导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导向槽511;所述导向槽511的一端与第一连接端501连接,所述导向槽511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端502连接,以使旋钮506沿导向槽511转动。
如图3所示,所述导向槽511的左端与第一连接端501连接,所述导向槽511的右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502连接,所述旋钮506在旋转时,沿所述导向槽511转动,保证转动线路的准确性,保证旋钮506与第一连接端501及第二连接端502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端502还包括电磁开关512和旋钮缓冲件513;所述电磁开关512与所述第二连接端502连接,所述电磁开关512与控制器连接,当所述第二连接端502与供电模块400连通时,所述控制器接收状态信号,并控制所述电磁开关512带电,所述电磁开关512吸引旋钮506,以使线路持续导通;所述旋钮缓冲件513的一端与壳体100连接,所述旋钮缓冲件513的另一端与旋钮506的一端连接。
如图3所述,所述旋钮缓冲件513为弹簧。所述电磁开关512与所述第二连接端502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502与供电模块400连通时,所述控制器接收状态信号,并控制所述电磁开关512带电,所述电磁开关512吸引旋钮506,使得旋钮506一直处于右旋状态,保证线路的持续导通,控制方便,操作简单,此时,旋钮缓冲件513处于压缩状态;所述旋钮缓冲件513的左端与壳体100连接,所述旋钮缓冲件513的右端与旋钮506的下端连接,当第二连接端502与供电模块400断开时,所述电磁开关512断电,所述旋钮506失去电磁开关512的吸引力,旋钮缓冲件513恢复原状,旋钮506在旋钮缓冲件513的作用下处于左旋的状态,保证测试状态的线路的持续,整个过程操作简单,易于控制,控制精确,减小了人为的参与度。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100还包括供电模块壳体和检测模块壳体,所述供电模块壳体与所述检测模块壳体之间通过连接件700连接,方便对线路检测插头的更换及维修。
所述连接件700为螺钉、销钉或者其他可起到连接作用的零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线路检测设备,所述线路检测设备包括检测线路和如上所述的线路检测插头;所述线路检测插头连接在检测线路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路检测设备,所述线路检测插头连接在检测线路上,通过线路检测插头实现对线路的检测及线路的导通,避免了使用万用表不断拆线、接线的复杂程序,提高了测试的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线路检测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0)、导通模块(200)、自动检测模块(300)、供电模块(400)、转换模块(500)和报警模块(600);
所述转换模块(500)包括第一连接端(501)和第二连接端(502),所述导通模块(200)的一端穿出壳体(100)与开关螺丝连接,所述导通模块(200)的另一端与自动检测模块(300)的一端连接,所述自动检测模块(300)与所述报警模块(600)连接,所述转换模块(500)转动连接在壳体(100)上,旋转转换模块(500)处于第一状态,所述第一连接端(501)与所述自动检测模块(300)的另一端连通,旋转所述转换模块(500)处于第二状态,所述第二连接端(502)与所述供电模块(400)的一端连通,所述供电模块(400)的另一端穿出壳体(100)的一端与接线开关连接,以使线路导通;
所述第一连接端(501)上设有第一触点(503),所述自动检测模块(300)内部设有检测器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第一触点(503)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检测器连通,所述控制器与报警模块(600)连接,当转换模块(50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触点(503)与自动检测模块(300)连接,所述第一触点(503)将状态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接收状态信号,并控制所述自动检测模块(300)内的线路闭合,当检测器检测到线路状态导通时,所述检测器发送线路导通信号到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线路导通信号,并控制所述报警模块(600)报警,以检测线路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路检测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模块(500)的第一连接端(501)还设有第二触点(504)和第三触点(505),所述转换模块(500)还包括旋钮(506);
所述旋钮(506)的一端与壳体(100)连接,所述旋钮(506)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端(501)或第二连接端(502)连接,所述第一触点(503)、第二触点(504)与第三触点(505)沿第一连接端(501)依次设置,所述第三触点(505)与地线连接,所述第二触点(504)与第三触点(505)连接,所述第二触点(504)与所述自动检测模块(300)的另一端连通,以使所述第一连接端(501)与所述自动检测模块(300)的另一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路检测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通模块(200)包括导通模块壳体(201)、伸缩柱(202)和第一接触铜片(203);
所述导通模块壳体(201)连接在壳体(100)内部,所述伸缩柱(202)的一端伸出所述导通模块壳体(201)的一侧与开关螺丝接触,所述伸缩柱(202)的另一端与第一接触铜片(203)的一端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接触铜片(203)的另一端与自动检测模块(300)的一端连接,以使导通模块(200)与自动检测模块(300)连通;
所述第一接触铜片(203)的数量为两个,一个第一接触铜片(203)连接在所述伸缩柱(202)的一侧,另一个第一接触铜片(203)连接在所述伸缩柱(202)的另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路检测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通模块(200)还包括第一缓冲件(204)和第二缓冲件(205);
所述伸缩柱(202)的另一端与第一缓冲件(20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缓冲件(204)的另一端与所述导通模块壳体(20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缓冲件(205)的数量为两个,一个第二缓冲件(205)的一端与一个第一接触铜片(203)连接,一个第二缓冲件(205)的另一端与导通模块壳体(201)的一侧连接,另一个第二缓冲件(205)的一端与另一个第一接触铜片(203)连接,另一个第二缓冲件(205)的另一端与导通模块壳体(201)的另一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路检测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模块(400)包括伸缩爪(401)、第三缓冲件(402)、第二接触铜片(403)、铜板(404)和挡块(405);
所述伸缩爪(401)的一端与接触开关连接,所述伸缩爪(401)的另一端与第二接触铜片(40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接触铜片(403)的另一端与铜板(404)的一端连接,所述铜板(404)的另一端与转换模块(500)的第二连接端(502)连接,以使所述供电模块(400)与转换模块(500)的连通;
所述挡块(405)套接在所述伸缩爪(401)上,所述第三缓冲件(402)套接在所述伸缩爪(401)上,所述第三缓冲件(402)的一端与壳体(100)连接,所述第三缓冲件(402)的另一端与所述挡块(405)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路检测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爪(401)包括第一伸缩爪(406)、第二伸缩爪(407)和第三伸缩爪(408);
所述第一伸缩爪(406)与接触开关的第一接线孔连接,所述第二伸缩爪(407)与接触开关的第二接线孔连接,所述第三伸缩爪(408)与接触开关的第三接线孔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路检测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模块(500)的第二连接端(502)包括第一触发点(507)、第二触发点(508)、第三触发点(509)和第四触发点(510);
所述第一触发点(507)、第二触发点(508)、第三触发点(509)和第四触发点(510)沿第二连接端(502)依次设置,所述第一触发点(507)与第一伸缩爪(406)连接,所述第二触发点(508)与第二伸缩爪(407)连接,所述第三触发点(509)与第三伸缩爪(408)连接,所述第四触发点(510)与铜板(404)的另一端连接,以使所述转换模块(500)的第二连接端(502)与供电模块(400)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路检测插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向槽(511);
所述导向槽(511)的一端与第一连接端(501)连接,所述导向槽(511)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端(502)连接,以使旋钮(506)沿导向槽(511)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路检测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端(502)还包括电磁开关(512)和旋钮缓冲件(513);
所述电磁开关(512)与所述第二连接端(502)连接,所述电磁开关(512)与控制器连接,当所述第二连接端(502)与供电模块(400)连通时,所述控制器接收状态信号,并控制所述电磁开关(512)带电,所述电磁开关(512)吸引旋钮(506),以使线路持续导通;
所述旋钮缓冲件(513)的一端与壳体(100)连接,所述旋钮缓冲件(513)的另一端与旋钮(506)的一端连接。
10.一种线路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线路和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线路检测插头;
所述线路检测插头连接在检测线路上。
CN201820096332.8U 2018-01-19 2018-01-19 线路检测插头和线路检测设备 Active CN2078347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96332.8U CN207834748U (zh) 2018-01-19 2018-01-19 线路检测插头和线路检测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96332.8U CN207834748U (zh) 2018-01-19 2018-01-19 线路检测插头和线路检测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34748U true CN207834748U (zh) 2018-09-07

Family

ID=63393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96332.8U Active CN207834748U (zh) 2018-01-19 2018-01-19 线路检测插头和线路检测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347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08485B (zh) 用于半物理模拟试验的信号检测及故障模拟装置
CN105259514A (zh) 一种电池电芯短路测试装置与方法
WO2020181656A1 (zh) 一种积木式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施检测装置
CN105785169B (zh) 一种电池系统预充电管理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205139337U (zh) 一种电池电芯短路测试装置
CN207834748U (zh) 线路检测插头和线路检测设备
CN207067294U (zh) 一种接地引下线导通测试仪
CN203365531U (zh) 新型交、直流高压验电器
CN108549045A (zh) 一种usb数据线检测系统及装置
CN116859158A (zh) 一种电源适配器检测装置
CN207248935U (zh) 软包锂电池边电压测试装置
CN205484750U (zh) 磁感线圈测试装置
CN209357977U (zh) 一种插座及连接器
CN204008859U (zh) 配电系统检测设备
CN211605438U (zh) 一种简易电磁力接线装置
CN209086347U (zh) 一种新型变频器自动检测装置
CN204758739U (zh) 一种直流回路故障查找器
CN109581008A (zh) 一种针板测试装置
CN102221661A (zh) 高压接地选线装置
CN206671529U (zh) 直流绝缘监测装置在线校验仪
CN111948439A (zh) 一种验电可视操作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209247890U (zh) 接地电阻测试仪及接地电阻测试系统
CN211603378U (zh) 一种车辆绝缘电阻检测装置
CN206685937U (zh) 智能电池充电器
CN110514986A (zh) 一种高压断路器试验标准化接口及其测试方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