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34659U - 自主充电桩 - Google Patents

自主充电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34659U
CN207834659U CN201820201948.7U CN201820201948U CN207834659U CN 207834659 U CN207834659 U CN 207834659U CN 201820201948 U CN201820201948 U CN 201820201948U CN 207834659 U CN207834659 U CN 2078346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protection shell
charging
pile body
inserted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0194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超
周易乐
陈世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xianru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Zhixian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Zhixian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Zhixian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20194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346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346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346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主充电桩,其包括:开设有腔体的桩体、设置在桩体上的充电插头、设置在腔体内与桩体连接的弹性机构。其中,充电插头包括:与桩体固定连接的充电插片和套设在充电插片上并与弹性机构相连的保护壳体;保护壳体在外力作用下推动弹性机构并运动至腔体内后,充电插片暴露在保护壳体的外部,以在外力释放并使得弹性机构复位的过程中,保护壳体从腔体中伸出直至充电插片位于保护壳体的空腔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在不影响自主充电桩的充电功能的情况下,避免其充电插片出现误撞而损伤,或因误触碰而出现安全隐患的现象,提升其美观度。

Description

自主充电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桩,尤其涉及一种自主充电桩。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对环保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产品已采用电能代化学能作为驱动能源,因此,自主充电桩在各种场所已日益普及。
然而,出于安全的考虑,在智能汽车、移动机器人等智能产品中,其充电接口通常位于壳体内部,因此,相配套的自主充电桩上的充电插头上的充电插片都是暴露在外部,以便于移动机器人能够自主将自身的充电接口连接充电插片,从而实现自主充电功能,然而该结构不仅会影响其美观,还存在极易因误撞而损坏,或因误触碰等引起安全隐患等缺陷。
因此,如何在不影响自主充电桩的充电功能的情况下,避免其充电插片出现误撞而损伤,或因误触碰而出现安全隐患的现象,并提升其美观度,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或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主充电桩,在不影响自主充电桩的充电功能的情况下,避免其充电插片出现误撞而损伤,或因误触碰而出现安全隐患的现象,提升其美观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主充电桩,包括:开设有腔体的桩体、设置在所述桩体上的充电插头、设置在所述腔体内与所述桩体连接的弹性机构;
所述充电插头包括:与所述桩体固定连接的充电插片和套设在所述充电插片上并与所述弹性机构相连的保护壳体;
其中,所述保护壳体在外力作用下推动弹性机构并运动至所述腔体内后,所述充电插片暴露在所述保护壳体的外部,以在外力释放并使得弹性机构复位的过程中,所述保护壳体从所述腔体中伸出直至所述充电插片位于所述保护壳体的空腔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借助上述弹性机构,使得充电插头可伸缩地设置在自主充电桩桩体的腔体内,并且由于充电插头的保护壳体是套设在充电插片上,因此在使用自主充电桩时,可借助外力作用使得保护壳体压缩至腔体内,以确保充电插片暴露在保护壳体的外部而便于配合连接相应的充电接口,而在不使用自主充电桩时,保护壳体在弹性机构的弹性作用下,可从腔体中伸出并回复至初始位置,以使得充电插片位于保护壳体的空腔内,因此可不影响自主充电桩的充电功能的情况下,避免其充电插片出现误撞而损伤,或因误触碰而出现安全隐患的现象,并可提升其美观度。
进一步的,所述自主充电桩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桩体上并与所述保护壳体滑动配合连接的滑动机构,以使所述保护壳体沿所述弹性机构的伸缩方向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腔体内壁上的滑轨、设置在所述保护壳体上并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的滑块。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保护壳体与所述腔体内壁之间的弹性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组件包括:两端分别与所述保护壳体与所述腔体内壁相抵持的压缩弹簧,且所述保护壳体在外力作用下运动至所述腔体内后,所述压缩弹簧为压缩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组件包括:与所述保护壳体相连的固定板、与所述腔体内壁相连的限位柱、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板和所述限位柱连接的拉簧;其中,所述保护壳体在外力作用下运动至所述腔体内后,所述拉簧为拉伸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组件为多个,且对称设置在所述保护壳体的相对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壳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保护壳体的空腔内并与所述桩体连接的绝缘基座,用于固定所述充电插片;与所述绝缘基座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充电插片电性连接的接线座。
进一步的,所述充电插片为两个,且所述保护壳体的一端部开设有用于通过各充电插片的开口;并且,所述保护壳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空腔内的限位部,且所述限位部从开设有所述开口的一端向内延伸,以配合所述绝缘基座。
进一步的,所述自主充电桩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桩体内的支架,且所述支架位于在所述桩体内并与所述桩体的壳体内壁可拆卸地连接,以形成所述腔体;所述桩体上设有与所述支架相配合并的盖板,且所述盖板上开设有用于穿过所述保护壳体的开口。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自主充电桩在保护壳体伸出桩体外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自主充电桩在保护壳体缩至桩体内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自主充电桩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图3中A处所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充电插片的装配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保护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桩体-1;充电插头-2;腔体-3;弹性机构-4;滑动机构-5;绝缘基座-6;限位部-7;接线座-8;支架-9;壳体-10;固定板-41;限位柱-42;弹簧-43;充电插片-21;保护壳体-22;开口-23;限位部-24;滑轨-51;滑块-5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主充电桩,其主要是由开设有腔体3的桩体1、设置在桩体1上的充电插头2、设置在腔体3内与桩体1连接的弹性机构4等构成。
并且,充电插头2主要是由与桩体1固定连接的充电插片21和套设在充电插片21并与弹性机构4相连的保护壳体22等构成。
其中,保护壳体22在外力作用下推动弹性机构4并运动至腔体3内后,充电插片21暴露在保护壳体22的外部,以在外力释放并使得弹性机构4复位的过程中,保护壳体22从腔体3中伸出直至充电插片21位于保护壳体22的空腔内。
通过借助上述弹性机构4,使得充电插头2可伸缩地设置在自主充电桩桩体1的腔体3内,并且由于充电插头2的保护壳体22是套设在充电插片21上,因此在使用自主充电桩时,可借助外力作用使得保护壳体22运动至腔体3内,以确保充电插片21暴露在保护壳体22的外部而便于配合连接相应的充电接口,而在不使用自主充电桩时,保护壳体22在弹性机构4的弹性作用下,可从腔体3中伸出并回复至初始位置,以使得充电插片21位于保护壳体22的空腔内,因此可不影响自主充电桩的充电功能的情况下,避免其充电插片21出现误撞而损伤,或因误触碰而出现安全隐患的现象,并可提升其美观度。
详细地,本实施例中的自主充电桩还包括:设置在桩体1上并与保护壳体22滑动配合连接的滑动机构5,以使保护壳体22沿弹性机构4的伸缩方向滑动,以使得保护壳体22能够平稳沿弹性机构4的伸缩方向的在腔体3内进行滑动。
具体地,上述滑动机构5可以由设置在腔体3内壁上的滑轨51、设置在保护壳体22上并与滑轨51滑动配合的滑块52等构成。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弹性机构4主要是由设置在保护壳体22与腔体3内壁之间的弹性组件构成。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弹性组件可以由与保护壳体22相连的固定板41、与腔体3内壁相连的限位柱42、两端分别与固定板41和限位柱42连接的拉簧43构成。其中,保护壳体22在外力作用下运动至腔体3内后,拉簧43为拉伸状态以通过拉簧43的回弹作用,使得保护壳体22能够自动复位至初始位置,对充电插片21形成保护。此外,由于拉簧43在被拉伸的过程中,其两端通过固定板和限位柱的限位作用,可以较好的沿保护壳体22的延伸方向进行拉伸和回弹,并且在运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噪音较小。
另外,作为优选的一种方式,满足实际的需求,本实施例中的拉簧43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为两端分别与保护壳体22与腔体3内壁相抵持的压缩弹簧,其中,保护壳体22在外力作用下运动至腔体3内后,压缩弹簧为压缩状态,因此,本实施例对于拉簧43采用拉簧还是压缩弹簧不作具体的限定。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上述限位柱42为橡胶弹簧柱,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腔体3壳体的顶壁,类似的,上述滑轨51也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腔体3壳体的顶壁,且位于两组弹簧组件之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弹性组件为多个,且对称设置在保护壳体22的相对两侧,以使得保护壳体22的受力较为均匀,能够更加平稳的进行滑动,防止出现卡死的现象。
另外,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自主充电桩还包括:设置在保护壳体22的空腔内并与桩体1连接的绝缘基座6,用于固定充电插片21,以及与绝缘基座6固定连接并与充电插片21电性连接的接线座8。
相应地,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充电插片21优选为两个,且保护壳体22的一端部开设有用于通过各充电插片21的开口23,并且,作为优选的方式,保护壳体还包括:设置在空腔内的限位部24,且限位部24从开设有开口23的一端向内延伸,以配合绝缘基座6,从可通过绝缘基座6对限位部7的限位阻挡,可防止保护壳体22在滑动至腔体3内的过程中与充电插片21脱离的现象。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充电插片21为铜片,且各铜片与固定在绝缘基座6上的接线座8电性连接。
此外,为了便于安装和拆卸,自主充电桩还包括:设置在桩体1内的支架9,且支架9位于在桩体1内并与桩体1的壳体10的内壁可拆卸地连接,以形成上述腔体3。并且,桩体1上设有与支架9相配合的盖板,且盖板上开设有用于穿过保护壳体22的通口(图中未标示)。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定,仅仅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自主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开设有腔体的桩体、设置在所述桩体上的充电插头、设置在所述腔体内与所述桩体连接的弹性机构;
所述充电插头包括:与所述桩体固定连接的充电插片和套设在所述充电插片上并与所述弹性机构相连的保护壳体;
其中,所述保护壳体在外力作用下推动弹性机构并运动至所述腔体内后,所述充电插片暴露在所述保护壳体的外部,以在外力释放并使得弹性机构复位的过程中,所述保护壳体从所述腔体中伸出直至所述充电插片位于所述保护壳体的空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主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自主充电桩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桩体上并与所述保护壳体滑动配合连接的滑动机构,以使所述保护壳体沿所述弹性机构的伸缩方向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主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腔体内壁上的滑轨、设置在所述保护壳体上并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的滑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主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保护壳体与所述腔体内壁之间的弹性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主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包括:两端分别与所述保护壳体与所述腔体内壁相抵持的压缩弹簧,且所述保护壳体在外力作用下运动至所述腔体内后,所述压缩弹簧为压缩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主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包括:与所述保护壳体相连的固定板、与所述腔体内壁相连的限位柱、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板和所述限位柱连接的拉簧;
其中,所述保护壳体在外力作用下运动至所述腔体内后,所述拉簧为拉伸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主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为多个,且对称设置在所述保护壳体的相对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主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自主充电桩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保护壳体的空腔内并与所述桩体连接的绝缘基座,用于固定所述充电插片;与所述绝缘基座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充电插片电性连接的接线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主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插片为两个,且所述保护壳体的一端部开设有用于通过各充电插片的开口;
并且,所述保护壳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空腔内的限位部,且所述限位部从开设有所述开口的一端向内延伸,以配合所述绝缘基座。
10.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自主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自主充电桩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桩体内的支架,且所述支架位于在所述桩体内并与所述桩体的壳体内壁可拆卸地连接,以形成所述腔体;所述桩体上设有与所述支架相配合的盖板,且所述盖板上开设有用于穿过所述保护壳体的开口。
CN201820201948.7U 2018-02-06 2018-02-06 自主充电桩 Active CN2078346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01948.7U CN207834659U (zh) 2018-02-06 2018-02-06 自主充电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01948.7U CN207834659U (zh) 2018-02-06 2018-02-06 自主充电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34659U true CN207834659U (zh) 2018-09-07

Family

ID=63397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01948.7U Active CN207834659U (zh) 2018-02-06 2018-02-06 自主充电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3465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48026A (zh) * 2021-12-27 2022-05-06 南京苏美达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电极保护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48026A (zh) * 2021-12-27 2022-05-06 南京苏美达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电极保护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481880U (zh) 电子烟充电装置
CN202166971U (zh) 一种携带式键盘保护支撑套
CN207834659U (zh) 自主充电桩
CN106655394A (zh) 夹持装置及移动电源
CN206155203U (zh) 用于车辆的充电座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4375594U (zh) 一种集成多功能墙壁开关
CN207883763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用安全减震装置
CN207594752U (zh)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
WO2014073832A2 (ko) 휴대단말기용 케이스
CN204012856U (zh) 可调节充电接口角度的充电装置
CN207199896U (zh) 一种充电线防水接头
KR101495775B1 (ko) 범용으로 사용 가능한 휴대단말기 배터리용 충전장치
CN207317947U (zh) 一种lcd保护组件及非接触式红外测温枪的保护结构
CN220711135U (zh) 一种多功能手机电源
CN208971232U (zh) 一种汽车节能应急电源
CN208062859U (zh) 一种自动化设备的充电装置
CN205335190U (zh) 断路器
CN204741315U (zh) 一种车载安全充电器
CN213547596U (zh) 一种加强保护手机边框的手机保护壳
CN207368683U (zh) 一种方便携带的移动电源
CN214755664U (zh) 一种带有支架的充电器
CN208767822U (zh) 一种多功能大功率移动电源
CN220525140U (zh) 一种手持式热像仪
CN207353531U (zh) 一种立式转换插座
CN207475664U (zh) 一种移动设备坠落防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707

Address after: 200131 2nd floor, building 13, No. 27, Xinjinqiao Road, 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xianru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203 Room 301, No. 22, Bo Xia Road, Pudong New Area Free Trade Zone,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SEER ROBOTICS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