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33043U - 导光板及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导光板及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33043U
CN207833043U CN201721430855.3U CN201721430855U CN207833043U CN 207833043 U CN207833043 U CN 207833043U CN 201721430855 U CN201721430855 U CN 201721430855U CN 207833043 U CN207833043 U CN 2078330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plate
light guide
incident
top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43085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恒
方宗豹
司群英
王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WEIWANG TECHNOLOGY Co Ltd
Su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WEIWANG TECHNOLOGY Co Ltd
Su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WEIWANG TECHNOLOGY Co Ltd, Su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UZHOU WEIW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43085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330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330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330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导光板,包括入光侧面、出光顶面和多个非入光侧面,该多个非入光侧面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在每一个非入光侧面上设有黑色的遮光层,本实用新型的导光板,能有效防止光线由该导光板的非入光侧面漏出,提高了出光的强度与效率,增强了显示器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导光板及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光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导光板及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液晶显示器(例如: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屏等)被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液晶显示器的液晶模组中按入光方式分为直下式和侧光式,对于侧光式的液晶显示器,液晶模组中导光板(Light Guide Plate)的侧边设置有光源,导光板具有反射底面和出光顶面,光源产生的光线经过导光板从出光顶面射出。
目前市面上许多可发光的产品(如显示面板或发光键盘)都会以导光板作为光导引媒介,导光板主要作用是能够将导入的点光源或线光源转变成面光源而由预定的出光顶面导出。然而,在实际使用上,仍会有部分的光线由导光板的侧面和出光顶面边缘(也就是非预定出光面)漏出,而影响出光的强度与效率,导致显示器的显示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光板,能有效防止光线由导光板的非入光侧面和出光顶面边缘(也就是非预定出光面)漏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光板,包括入光侧面、出光顶面和多个非入光侧面,该多个非入光侧面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在每一个非入光侧面上设有黑色的遮光层。
进一步地,该遮光层为通过涂布或印刷形成的黑色涂料,或通过激光刻蚀的方式形成的黑色刻蚀层。
进一步地,在该出光顶面上与每一个非入光侧面临近的边缘位置处也设有黑色的该遮光层。
进一步地,在该出光顶面上与该入光侧面临近的边缘位置处也设有黑色的该遮光层。
进一步地,设置在该出光顶面上的该遮光层的宽度为1mm~5mm。
进一步地,该遮光层的厚度为0.7mm~3mm。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上述的导光板。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在导光板的非入光侧面和出光顶面边缘设有一层遮光层,该遮光层能防止光线由导光板的非入光侧面和出光顶面边缘(也就是非预定出光面)漏出,提高了出光的强度与效率,增强了显示器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导光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导光板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导光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导光板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导光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6是图5中导光板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导光板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导光板10,防止光线由导光板10的非入光侧面侧面漏出,提高了出光的强度与效率,增强了显示器的显示效果,该导光板10包括:
入光侧面101、出光顶面105和多个非入光侧面,该多个非入光侧面包括第一侧面102、第二侧面103和第三侧面104,在每一个非入光侧面上设有黑色的遮光层20。该导光板10为矩形的板状结构。光源发出的光线可从入光侧面101进入该导光板10,光线在该导光板10内发生漫反射,大部分的光线从该导光板10的该出光顶面105射出,少部分光线从该导光板10的该非入光侧面射出。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12可由聚碳酸酯PC、压克力塑料PMMA或玻璃材质所制成,但并不以此为限。
该遮光层20设置在该第一侧面102、该第二侧面103和该第三侧面104处。在本实施例中,该遮光层20为通过涂布或印刷形成的黑色涂料,或通过激光刻蚀的方式形成的黑色刻蚀层,从而达到阻断光线的效果,且遮光层20的厚度为0.7mm~3mm。
在其一实施例中,该非入光侧面的该第一侧面102、该第二侧面103和该第三侧面104的整个面均设有该遮光层20,防止光线从该第一侧面102、该第二侧面103和该第三侧面104处漏出,提高了出光的强度与效率,增强了显示器的显示效果,提高了光的利用效率。
[实施例二]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二中该导光板10包括:
入光侧面101、出光顶面105和多个非入光侧面,该多个非入光侧面包括第一侧面102、第二侧面103和第三侧面104,在每一个非入光侧面上和该出光顶面105与每一个非入光侧面临近的边缘位置处设有黑色的该遮光层20。该导光板10为矩形的板状结构。光源发出的光线可从入光侧面101进入该导光板10,光线在该导光板10内发生漫反射,大部分的光线从该导光板10的该出光顶面105射出,少部分光线从该导光板10的该非入光侧面和该出光顶面105与每一个非入光侧面临近的边缘位置处射出。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12可由聚碳酸酯PC、压克力塑料PMMA或玻璃材质所制成,但并不以此为限。
遮光层20设置在该第一侧面102、该第二侧面103、该第三侧面104和该出光顶面105与该第一侧面102、该第二侧面103、该第三侧面104临近的边缘位置处。在本实施例中,该遮光层20为通过涂布或印刷形成的黑色涂料,或通过激光刻蚀的方式形成的黑色刻蚀层,从而达到阻断光线的效果,且遮光层20的厚度为0.7mm~3mm。
在其一实施例中,该非入光侧面的该第一侧面102、该第二侧面103、第三侧面104的整个面和该出光顶面105与该第一侧面102、该第二侧面103、该第三侧面104临近的边缘位置处均设有该遮光层20,防止光线从该第一侧面102、该第二侧面103、该第三侧面104和该出光顶面105与该第一侧面102、该第二侧面103、该第三侧面104临近的边缘位置处漏出,提高了出光的强度与效率,增强了显示器的显示效果,提高了光的利用效率。
在其一实施例中,该出光顶面105与该第一侧面102、该第二侧面103、该第三侧面104临近的边缘位置处该遮光层20的宽度为1mm~5mm,其目的在于不影响该出光顶面105预定出光处出光的同时,能起到该出光顶面105边缘(也就是非预定出光面)漏光的效果。
[实施例三]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三中该导光板10包括:
入光侧面101、出光顶面105和多个非入光侧面,该多个非入光侧面包括第一侧面102、第二侧面103和第三侧面104,在每一个非入光侧面上和该出光顶面105与每一个侧面临近的边缘位置处设有黑色的该遮光层20。该导光板10为矩形的板状结构。光源发出的光线可从入光侧面101进入该导光板10,光线在该导光板10内发生漫反射,大部分的光线从该导光板10的该出光顶面105射出,少部分光线从该导光板10的该非入光侧面和该出光顶面105与每一个侧面临近的边缘位置处射出。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12可由聚碳酸酯PC、压克力塑料PMMA或玻璃材质所制成,但并不以此为限。
遮光层20设置在该第一侧面102、该第二侧面103、该第三侧面104和该出光顶面105与该第一侧面102、该第二侧面103、该第三侧面104、该入光侧面101临近的边缘位置处。在本实施例中,该遮光层20为覆盖或印刷在该导光板10上的黑色涂料,或由激光在该导光板10表面光刻形成的黑色刻蚀层,从而达到阻断光线的效果,且遮光层20的厚度小于导光板10的厚度,其厚度为0.7mm~3mm。
在其一实施例中,该非入光侧面的该第一侧面102、该第二侧面103、第三侧面104的整个面和该出光顶面105与该第一侧面102、该第二侧面103、该第三侧面104、该入光侧面101临近的边缘位置处均设有该遮光层20,防止光线从该第一侧面102、该第二侧面103、该第三侧面104和该出光顶面105与该第一侧面102、该第二侧面103、该第三侧面104、该入光侧面101临近的边缘位置处漏出,提高了出光的强度与效率,增强了显示器的显示效果,提高了光的利用效率。
在其一实施例中,该出光顶面105与该第一侧面102、该第二侧面103、该第三侧面104、该入光侧面101临近的边缘位置处该遮光层20的宽度为1mm~5mm,其目的在于不影响该出光顶面105预定出光处出光的同时,能起到该出光顶面105边缘(也就是非预定出光面)漏光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背光模组,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导光板10,关于背光模组的结构可参考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关于显示装置的结构可参考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定,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导光板(10),包括入光侧面(101)、出光顶面(105)和多个非入光侧面,该多个非入光侧面包括第一侧面(102)、第二侧面(103)和第三侧面(104),其特征在于,在每一个非入光侧面上设有黑色的遮光层(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10),其特征在于,该遮光层(20)为通过涂布或印刷形成的黑色涂料,或通过激光刻蚀的方式形成的黑色刻蚀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10),其特征在于,在该出光顶面(105)上与每一个非入光侧面临近的边缘位置处也设有黑色的该遮光层(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光板(10),其特征在于,在该出光顶面(105)上与该入光侧面(101)临近的边缘位置处也设有黑色的该遮光层(20)。
5.根据权利要求3-4任一项所述的导光板(10),其特征在于,设置在该出光顶面(105)上的该遮光层(20)的宽度为1mm~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10),其特征在于,该遮光层(20)的厚度为0.7mm~3mm。
7.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导光板(10)。
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
CN201721430855.3U 2017-10-31 2017-10-31 导光板及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2078330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30855.3U CN207833043U (zh) 2017-10-31 2017-10-31 导光板及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30855.3U CN207833043U (zh) 2017-10-31 2017-10-31 导光板及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33043U true CN207833043U (zh) 2018-09-07

Family

ID=63384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430855.3U Active CN207833043U (zh) 2017-10-31 2017-10-31 导光板及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3304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21601A (zh) * 2018-11-30 2019-03-26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21601A (zh) * 2018-11-30 2019-03-26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77856B (zh) 顯示裝置
CN202975552U (zh) 一种带前光的电子纸显示装置
CN208752353U (zh) 防止角落和边缘漏光的背光模组
CN201583767U (zh) 直下式超薄液晶显示装置
CN203718544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7992496U (zh) 一种无暗角的玻璃导光板
CN203349083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1688243U (zh) 侧光式led灯罩改良结构
CN207833043U (zh) 导光板及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01237163Y (zh) 导光膜模组
CN202600176U (zh) 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器
CN206270537U (zh) 一种双色一体注塑量子点导光板
KR20110039807A (ko) 액정디스플레이용 복합시트 및 이를 이용한 백라이트 유닛
CN106772767A (zh) 一种超薄led背光源组件
CN201652190U (zh) 导光板和背光模组
CN208334848U (zh) 一种新型背光模组结构
CN204130080U (zh) 一种遮光盖板结构及采用该结构的显示装置
CN206321920U (zh) 一种背光源及液晶显示模组
CN206362964U (zh) 一种超薄led背光源组件
CN206096708U (zh) 一种lcd背光模组
CN206362967U (zh) 一种新型背光源导光板
CN206331211U (zh) 反射式液晶显示装置
CN206248879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4477814U (zh) 背光模组
CN204679667U (zh) 新型反射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