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26544U - 一种双涵道载人无人互换飞行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涵道载人无人互换飞行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26544U
CN207826544U CN201721696111.6U CN201721696111U CN207826544U CN 207826544 U CN207826544 U CN 207826544U CN 201721696111 U CN201721696111 U CN 201721696111U CN 207826544 U CN207826544 U CN 2078265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craft
engine
shell
casing
f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69611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生
李星
章志凯
彭钱诚
陈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2169611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265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265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2654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涵道载人无人互换飞行器,包括有飞行器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两端涵道内的一对发动机和电动机,所述电动机处于发动机上方并通过联轴器与发动机输出轴连接,所述发动机输出轴安装发动机扇叶,发动机扇叶上方安装有防护罩,所述发动机底部固定在活动板上,所述活动板连接动力转向支架,所述动力转向支架连接飞行器壳体,所述飞行器壳体的中段上方安装有飞控区壳体,所述飞控区壳体上方设置操作踏板,所述操作踏板下方设置有拆装滑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军用邻域,用于单兵飞行与战备物资的运输,也可作侦查飞行;本实用新型可用于抢险救灾、海上救援。可将人员运载到目的地后留空飞行。

Description

一种双涵道载人无人互换飞行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行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载人与无人模式互换飞行器。
背景技术
无人机技术最早出行在20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英国费雷尔公司将一架“女王”双固定翼飞机改造成无人靶机,在航空邻域开起了无人机的篇章。到如今,随现代科技,尤其是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无人机技术逐渐成熟,制造成本和进入门槛降低,使无人机在军用、民用、特种领域有了充分的应用。如军用作战侦查、民用农业植保和娱乐摄影,在火灾救援、海上搜寻等特种领域也发挥重要作用。
个人飞行器也是在航空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飞行器,目前世界上存在的个人飞行器材主要有动力三角翼式、双发涵道涡轮式、单人火箭背包式、顶置及下置共轴反桨式。多用于军用和极限运动邻域。
目前飞行器市场大多以有人和无人单一的飞行模式,而无人机和个人飞行器都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无人机普遍使用电池作为动力源,使之承载能力和续航能力有限。传统的个人飞行器也同样存在许多问题,如动力三角翼式飞行器需要大型规范的起落场地。双发涵道涡轮式飞行器结构复杂、重量太大因此耗能大。单人火箭背包式飞行器成本高、耗能大。共轴反桨式飞行器多数采用1米或以上螺旋桨,安全性低人容易触桨,而且灵活性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安全性高、承载能力强、垂直起降、环境适应性强的载人与无人双模式互换飞行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涵道载人无人互换飞行器,包括有飞行器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两端涵道内的一对发动机和电动机,所述电动机处于发动机上方并通过联轴器与发动机输出轴连接,所述发动机输出轴安装发动机扇叶,所述发动机扇叶上方设置有防护网罩,所述发动机底部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活动板,所述活动板通过螺栓固定在动力转向支架上,所述动力转向支架焊接在所述飞行器壳体中段,所述飞行器壳体中段上方通过螺栓安装有飞控区壳体,所述飞控区壳体上方设置载人操作踏板,所述载人操作踏板下方设置有拆装滑轨,所述拆装滑轨下方设置有计算机控制盒,所述计算机控制盒内设置有飞行辅助控制器、无线电接收模块、飞行器油路控制器,所述计算机控制盒两侧安装蓄电池,所述飞行器壳体中段下方通过卡槽安装承载盒,所述承载盒内设置有安装云台的导轨,所述飞行器壳体中段下方设置起落架,所述飞行器两端为飞行器传感器放置区。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双涵道载人无人互换飞行器,其中所述电动机置于联轴器上方。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双涵道载人无人互换飞行器,其中所述转轴与所述联轴器位于同一竖直直线上。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双涵道载人无人互换飞行器,其中所述控制盒两侧安装蓄电池的数量分别为两块。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双涵道载人无人互换飞行器,两侧涵道发动机叶片上方安装有防护网罩。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双涵道载人无人互换飞行器,其中所述动力转向支架装有两个伺服电机。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包括飞行器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两端涵道内的一对发动机和电动机,电动机与发动机通过联轴器连接,共同为提供飞行器动力,使其承载能力和续航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发动机底部设置有活动板,活动板连接动力转向支架,通过转向支架控制飞行姿态使飞行器的机动性得到提升。拆装滑轨的设置方便了飞行器模式的转换,无人飞行时可加装油箱,提高续航能力。飞行器计算机控制系统辅助驾驶,载人时飞行姿态更平稳,降低驾驶难度,使飞行更安全。2.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军用邻域,用于单兵飞行与战备物资的运输,也可作侦查飞行;本实用新型可用于抢险救灾、海上救援。可将人员运载到目的地后留空飞行;本实用新型在其他民用邻域也可得到应用如极限运动、土地测绘、高空摄影等。解决了传统无人机的航效问题和个人飞行器的空间要求较严,成本较高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三。
其中1、飞行器壳体 2、计算机控制盒 3、防护网罩 4、电动机 5、承载盒 6、起落架7、飞控区壳体 8、操作踏板 9、动力转向支架 10、发动机 11、蓄电池 12、油路接口 13、拆装滑轨 14、传感器放置区 15、涵道 16、联轴器 17、输出轴 18、发动机扇叶 19、活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如图1所述包括有飞行器壳体1以及设置在壳体两端涵道15内的一对发动机10和电动机4,电动机4处于发动机10上方并通过联轴器16与发动机输出轴17连接,发动机10的输出轴17安装发动机扇叶18,发动机底部设置有活动板19,活动板19连接动力转向支架9,通过动力转向支架9改变飞行器的飞行姿态。飞控区壳体7上方设置载人操作踏板8,人通过操作踏板8向控制器传输飞行指令,操作踏板下方设置有拆装滑轨13,可将操作踏板拆除安装油箱,飞行器改为无人机模式。滑轨下方设置有计算机控制盒2,计算机控制盒2内设置有飞行辅助控制器、无线电接收模块、飞行器油路控制器,有人时辅助人工操作,无人时控制飞行器飞行。蓄电池11用于为电动机4提供电能辅助发动机10运转,同时用于启动飞行器。油路接口12连接油箱,有人驾驶时,燃料置于背包内通过油管连接油路接口12。计算机控制盒2下方安装的承载盒5,内部设置安装云台的导轨,承载盒5可以被取下以安装其他设备。起落架6上安有防振机构用于飞行器平稳降落。飞行器两端传感器放置区14内安装水平、速度、压力、加速度、高度、定位传感器用于飞行器平衡飞行姿态。
图1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安全性高、承载能力强、环境适应性强。通过拆装滑轨13就可实现飞行器的有人与无人飞行模式的转换,使其更高效完成飞行任务,混合动力结构,用电动机4与发动机10同时产生飞行动力,使飞行器飞行动力更充足,产生更大得承载能力,同时节约能耗。采用计算机控制辅助人工飞行使飞行器飞行姿态更平稳,减小人员的架势难度,使得飞行更安全。
图1是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覆盖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双涵道载人无人互换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飞行器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两端涵道内的一对发动机和电动机,所述电动机处于所述发动机上方并通过联轴器与发动机输出轴连接,所述发动机输出轴安装发动机扇叶,所述发动机扇叶上方设置有防护网罩,所述发动机底部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活动板,所述活动板通过螺栓固定在动力转向支架上,所述动力转向支架焊接在所述飞行器壳体中段,所述飞行器壳体中段上方通过螺栓安装有飞控区壳体,所述飞控区壳体上方设置载人操作踏板,所述载人操作踏板下方设置有拆装滑轨,所述拆装滑轨下方设置有计算机控制盒,所述计算机控制盒内设置有飞行辅助控制器、无线电接收模块、飞行器油路控制器,所述计算机控制盒两侧安装蓄电池,所述飞行器壳体中段下方通过卡槽安装承载盒,所述承载盒内设置有安装云台的导轨,所述飞行器壳体中段下方设置起落架,所述飞行器两端为飞行器传感器放置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涵道载人无人互换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置于联轴器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涵道载人无人互换飞行器,其特征在于:转轴与联轴器位于同一竖直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涵道载人无人互换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盒两侧安装蓄电池的数量分别为两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涵道载人无人互换飞行器,其特征在于:两侧涵道发动机叶片上方安装有防护网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涵道载人无人互换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动力转向支架安装有两个伺服电机。
CN201721696111.6U 2017-12-08 2017-12-08 一种双涵道载人无人互换飞行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8265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96111.6U CN207826544U (zh) 2017-12-08 2017-12-08 一种双涵道载人无人互换飞行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96111.6U CN207826544U (zh) 2017-12-08 2017-12-08 一种双涵道载人无人互换飞行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26544U true CN207826544U (zh) 2018-09-07

Family

ID=63385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696111.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826544U (zh) 2017-12-08 2017-12-08 一种双涵道载人无人互换飞行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2654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62772A1 (zh) * 2019-02-24 2020-04-02 杨玲 一种辅助收放飞行器
CN111071438A (zh) * 2019-12-20 2020-04-28 文红军 一种双涵道载人飞行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62772A1 (zh) * 2019-02-24 2020-04-02 杨玲 一种辅助收放飞行器
CN111071438A (zh) * 2019-12-20 2020-04-28 文红军 一种双涵道载人飞行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655609B1 (ko) 고정익 및 회전익 구성을 가진 vtol 항공기
US11319063B2 (en) Vehicle configuration with motors that rotate between a lifting position and a thrusting position
CN104290907B (zh) 新型混合动力垂直短距起降无人飞行器
CN108688803A (zh) 一种可垂直起降的飞行器
CN201362362Y (zh) 复合动力多用途无人机
CN104364154A (zh) 飞行器,优选无人驾驶的飞行器
CN104918853A (zh) 在翼尖装有两个涵道风扇并在机身上装有一个水平涵道风扇的转换式飞行器
CN208746231U (zh) 一种分布式涵道螺旋桨动力垂直起降无人机
WO2020107373A1 (zh) 动力组件、动力系统及无人机
CN101332872A (zh) 复合动力多用途无人机
CN108750101A (zh) 一种超机动高速复合无人旋翼飞行器、装配、拆装方法
CN110498041A (zh) 一种适用于弹射起飞挂绳回收的小型舰载无人机
CN113086154A (zh) 一种飞艇与无人机异构组合的飞行器
CN207826544U (zh) 一种双涵道载人无人互换飞行器
CN207607646U (zh) 一种垂直起降无人飞行器
WO2019150128A1 (en) Vtol aircraft
CN212313298U (zh) 小型太阳能无人机
CN113428361B (zh) 一种可分合智能变体垂直起降无人平台及其控制策略
CN112937834B (zh) 一种采用联翼式气动布局的小型无人机
CN108725772A (zh) 一种带无推复合辅翼的后单螺旋桨式复合翼飞行器
CN108750089A (zh) 一种双螺旋桨推力复合辅翼的复合翼飞行器
CN111086625B (zh) 双涵道可变座舱尾座式垂直起降载人固定翼飞行器
CN204056295U (zh) 气动结构四旋翼无人飞行器
CN208931639U (zh) 一种新型涵道式垂直起降无人机
RU189830U1 (ru) Летательный аппарат вертикального взлета и посадк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07

Termination date: 2019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