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17721U - Ic卡读卡发卡装置 - Google Patents

Ic卡读卡发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17721U
CN207817721U CN201721875963.1U CN201721875963U CN207817721U CN 207817721 U CN207817721 U CN 207817721U CN 201721875963 U CN201721875963 U CN 201721875963U CN 207817721 U CN207817721 U CN 2078177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d
module
processor
issuing device
issu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7596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章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Tongbao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Tong Bao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Tong Bao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Tong Bao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87596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177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177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177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Vending Devices And Auxiliary Devices For Ve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IC卡读卡发卡装置,涉及IC卡管理技术领域,包括处理器、通信模块、加密模块、卡片发行模块、卡片读写模块;其中卡片发行模块的输入端与处理器的第一信号端连接,用于接收处理器发送的卡片发行命令;卡片读写模块的信号端与处理器的第二信号端连接,用于接收处理器发送的读写指令,并发送IC卡信息至处理器;通信模块与处理器的通信端连接;加密模块与处理器的数据端连接,用于加密读写指令及IC卡信息。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读卡设备不具备发卡功能,一旦出现卡片不能被读取的情况,读卡设备也不能重新发卡,进而限制了卡片使用的技术问题,实现突破现有读卡设备的使用限制,保证卡片的正常使用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IC卡读卡发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IC卡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IC卡读卡发卡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IC卡的使用量和保有率正处于一个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IC卡的应用领域极为广泛。
现有IC卡的读卡设备大多需要与PC等外部设备配合使用,通过PC对读卡设备发送读取和写入指令,进而实现对IC卡内部信息的处理。
但现有读卡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现有的读卡设备不具备发卡功能,因此导致读卡设备在不能读取卡片的情况下,不能派发新卡,进而导致IC卡的使用功能受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IC卡读卡发卡装置,以缓解了现有IC卡设备不能同时具备读卡及发卡功能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IC卡读卡发卡装置,包括:处理器、通信模块、加密模块、卡片发行模块、卡片读写模块;
其中所述卡片发行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处理器的第一信号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处理器发送的卡片发行命令;
所述卡片读写模块的信号端与所述处理器的第二信号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处理器发送的读写指令,并发送IC卡信息至所述处理器;
所述通信模块与所述处理器的通信端连接;
所述加密模块与所述处理器的数据端连接,用于加密所述读写指令及IC卡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还包括:显示模块;
其中,所述显示模块的端口与所述处理器显示端口连接,用于显示所述读写指令及IC卡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显示模块为OLED显示模块。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通信模块为蓝牙模块。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所述处理器及显示模块电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显示模块的端口与所述处理器显示端口设置为串行外设接口或集成电路总线接口。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发行命令包括:用户密码、密钥、建立文件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显示模块设置有显示灯。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加密模块用于实现秘钥写入、加密、解密、签名与验签。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IC卡分别与所述卡片发行模块、卡片读写模块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IC卡读卡发卡装置,包括:处理器、通信模块、加密模块、卡片发行模块、卡片读写模块;其中所述卡片发行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处理器的第一信号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处理器发送的卡片发行命令;所述卡片读写模块的信号端与所述处理器的第二信号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处理器发送的读写指令,并发送IC卡信息至所述处理器;所述通信模块与所述处理器的通信端连接;所述加密模块与所述处理器的数据端连接,用于加密所述读写指令及IC卡信息。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读卡设备添加了卡片发行模块,解决了现有的读卡设备不具备发卡功能,进而导致读卡设备在不能读取卡片的情况下,不能派发新卡的不足,突破了现有读卡设备的使用限制,保证了卡片的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IC卡读卡发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IC卡读卡发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IC卡读卡发卡装置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目前读卡设备都不具备IC卡发卡功能,因此一旦出现卡片不能被读取的情况,读卡设备也不能重新发卡,进而限制了卡片的使用,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IC卡读卡发卡装置,可以突破现有读卡设备的使用限制,保证卡片的正常使用。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首先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IC卡读卡发卡装置进行详细介绍,
实施例一: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IC卡读卡发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
处理器101、通信模块102、加密模块103、卡片发行模块104、卡片读写模块105;
其中卡片发行模块104的输入端与处理器101的第一信号端连接,用于接收处理器101发送的卡片发行命令;
卡片读写模块105的信号端与处理器101的第二信号端连接,用于接收处理器101发送的读写指令,并发送IC卡信息至处理器101;
通信模块102与处理器101的通信端连接;
加密模块103与处理器101的数据端连接,用于加密读写指令及IC卡信息。
具体的,处理器101通过通信模块102与外部终端通信连接,获取外部终端发送的卡片发行命令或读写指令。优选的,通信模块102为蓝牙模块。采用蓝牙模块的主要原因在于在配对的过程中可以实现配对双方的身份识别,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需要说明的是蓝牙模块是基于2.4G的无线传输协议,其优点在于能够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具体的,当处理器101获取读写指令后,通过加密模块103对读写指令进行加密之后发送至卡片读写模块105,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加密模块103用于实现秘钥写入、加密、解密、签名与验签。当完成上述读写操作后,卡片读写模块105将读写完成信息发送至处理器101,处理器101通过加密模块103对读写完成信息进行加密后通过通信模块102发送至外部终端。
当处理器101获取卡片发行命令后,通过加密模块103对卡片发行命令进行加密后发送至卡片发行模块104,卡片发行模块104根据卡片发行命令对新卡进行处理,卡片发行命令包括用户密码、密钥的设置以及建立文件信息。当完成上述发行操作后,卡片发行模块104将发行完成信息发送至处理器101,处理器101通过加密模块103对发行完成信息进行加密后通过通信模块102发送至外部终端。
需要指出的是,在处理器101对IC卡进行读写操作或发行操作的过程中,IC卡分别与卡片发行模块104、卡片读写模块105固定连接。需要补充的是,IC卡与卡片发行模块104、卡片读写模块105也可以采用非接触式连接如RFID。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IC卡读卡发卡装置,包括处理器、通信模块、加密模块、卡片发行模块、卡片读写模块;其中卡片发行模块的输入端与处理器的第一信号端连接,用于接收处理器发送的卡片发行命令;卡片读写模块的信号端与处理器的第二信号端连接,用于接收处理器发送的读写指令,并发送IC卡信息至处理器;通信模块与处理器的通信端连接;加密模块与处理器的数据端连接,用于加密读写指令及IC卡信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读卡发卡装置通过对读卡设备添加了卡片发行模块,突破了现有读卡设备的使用限制,保证了卡片的正常使用。
实施例二: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IC卡读卡发卡装置,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还包括:显示模块106;
其中,显示模块106的端口与处理器101显示端口连接,用于显示读写指令及IC卡信息。显示模块106为OLED显示模块106。
具体的,OLED显示屏采用非常薄的有机材料图层和玻璃基板;当有电流通过时,这些有机材料就会发光。而且OLED显示屏幕可以做得更轻更薄,可视角度更大,并且能够显著的节省耗电量。因而显示模块106可以在没有背光灯的情况下进行显示。
这里需要补充的是,显示模块106的端口与处理器101显示端口设置为串行外设接口或集成电路总线接口。采用串行外设接口可以使显示模块106与处理器101采用主从模式进行数据通信;集成电路总线接口一般具有两根信号线:一根是双向的数据线,另一根是时钟线,根据时钟信号的高低电平变换进行数据的传输。采用上述两种接口可以突破对处理器101型号的限制,简化IC卡读卡发卡装置的硬件电路,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并且,显示模块106设置有显示灯1061。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红绿蓝三色指示灯进行状态提示,不同指示灯对应于不同工作状态,例如:红色可以表示装置电源指示,可以表示电源是否处于通电状态;绿色可以表示装置处于读卡状态,蓝色可以表示装置处于发卡状态。
另外,IC卡读卡发卡装置还包括电源模块107,电源模块107分别与处理器101及显示模块106电连接。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电源模块107用以对处理器101、显示模块106进行供电。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IC卡读卡发卡装置的工作流程图。具体包括:
步骤301:放置IC卡于卡片发行模块的指定位置;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IC卡与卡片发行模块可以采用固定连接也可以采用非接触式连接。接触式通过将IC卡放置于卡片发行模块设置的卡槽中,而非接触式连接可以采用RFID进行连接,这里不做限定。
步骤302:建立处理器与外部终端的通信连接;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采用蓝牙通信,外部终端设置有蓝牙模块,与IC卡读卡发卡装置的蓝牙模块进行通信连接,进而实现外部终端与处理器的通信连接。
步骤S303:对IC卡进行发卡处理;
当处理器与外部终端建立通信连接后,处理器会根据外部终端发出的操作指令,生成IC卡发行命令并发送至IC卡发行模块。
当完成对IC卡的发行处理后,处理器会获取发行完成信息,并通过通信模块发送至外部终端。
需要指出的是,与步骤S303并行处理还包括步骤S304:对IC卡进行读写、充值处理;
当处理器与外部终端建立通信连接后,处理器会根据外部终端发出的读写指令,对读写指令进行加密并发送至IC卡发行模块,实现对IC卡的查询与充值。
当完成对IC卡的读写处理后,处理器会获取读写完成信息,并通过通信连接发送至外部终端。
步骤S305:外部终端断开与处理器的通信连接;
当外部终端获取发行完成信息/读写完成信息后,将断开与处理器的通信连接。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IC卡读卡发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通信模块、加密模块、卡片发行模块、卡片读写模块;
其中所述卡片发行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处理器的第一信号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处理器发送的卡片发行命令;
所述卡片读写模块的信号端与所述处理器的第二信号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处理器发送的读写指令,并发送IC卡信息至所述处理器;
所述通信模块与所述处理器的通信端连接;
所述加密模块与所述处理器的数据端连接,用于加密所述读写指令及IC卡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C卡读卡发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模块;
其中,所述显示模块的端口与所述处理器显示端口连接,用于显示所述读写指令及IC卡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IC卡读卡发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块为OLED显示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C卡读卡发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为蓝牙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IC卡读卡发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所述处理器及显示模块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IC卡读卡发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块的端口与所述处理器显示端口设置为串行外设接口或集成电路总线接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C卡读卡发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行命令包括:用户密码、密钥、建立文件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IC卡读卡发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块设置有显示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C卡读卡发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密模块用于实现秘钥写入、加密、解密、签名与验签。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C卡读卡发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IC卡分别与所述卡片发行模块、卡片读写模块固定连接。
CN201721875963.1U 2017-12-27 2017-12-27 Ic卡读卡发卡装置 Active CN2078177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75963.1U CN207817721U (zh) 2017-12-27 2017-12-27 Ic卡读卡发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75963.1U CN207817721U (zh) 2017-12-27 2017-12-27 Ic卡读卡发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17721U true CN207817721U (zh) 2018-09-04

Family

ID=63327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75963.1U Active CN207817721U (zh) 2017-12-27 2017-12-27 Ic卡读卡发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177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91764A (zh) 一种基于蓝牙通讯的电能表数据智能读写装置及方法
CN102402704B (zh) 复合多功能ic卡读写器
CN207817721U (zh) Ic卡读卡发卡装置
CN208335224U (zh) 一种商品信息展示设备及系统
CN205912053U (zh) 卡片式红外nfc手持器
CN109168093A (zh) Odn上光纤端口的定位管理装置及方法
CN208954104U (zh) 多路sim卡读写装置
CN204731815U (zh) 模拟卡片
CN204926225U (zh) 签名设备
CN207557927U (zh) 一种仪表及手持软件更新工具
CN202373005U (zh) 复合多功能ic卡读写器
CN205028316U (zh) 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rfid读写器
CN101635067B (zh) 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读卡电路控制器
CN110532829B (zh) 读卡装置及射频读写器
CN207233120U (zh) 一种集成支付功能新型智能收银机
CN207803639U (zh) 手环
CN203242003U (zh) 一种基于音频口通信的rfid设备
CN207182569U (zh) 一种pos终端系统
CN207008636U (zh) 一种微电路ic读头射频系统
CN202003505U (zh) 一种费控智能电表的传输介质
CN204650566U (zh) 蓝牙智能卡
CN204390244U (zh) 身份证阅读装置
CN204740621U (zh) 数据交互系统
CN2434738Y (zh) 智能卡安全认证装置
CN104034388A (zh) 一种便携手持终端记录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0000 4 floor 2, 8 Xianlin Avenue, Qixia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Patentee after: Jiangsu Tongbao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0000 4 floor 2, 8 Xianlin Avenue, Qixia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Tong Bao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