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09737U - 水下动力装置及潜水器 - Google Patents

水下动力装置及潜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09737U
CN207809737U CN201721752170.0U CN201721752170U CN207809737U CN 207809737 U CN207809737 U CN 207809737U CN 201721752170 U CN201721752170 U CN 201721752170U CN 207809737 U CN207809737 U CN 2078097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pack
underwater power
pack according
support portion
r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5217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Power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owerVision Robot Inc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Power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Power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Power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75217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097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097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097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ther Liquid Machine Or Engine Such As Wave Power Us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水下动力装置及潜水器,属于水下推进设备技术领域,该水下动力装置,包括:转子;机座,所述机座上设有第一支撑部及第二支撑部;定子,所述定子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支撑部通过所述第一通孔;隔离套,所述隔离套具有容纳所述定子的开口部,所述开口部的端口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形成密闭空间,所述隔离套由高透磁金属材质组成。通过本实用新型中的方案,在保证了水下动力装置结构简单的同时,提高了水下动力装置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水下动力装置及潜水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下推进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下动力装置及潜水器。
背景技术
随着潜水设备的发展,对于潜水设备的动力装置-推进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进器(Propeller)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通过旋转叶片来产生推力,用用来驱动水下交通工具前进。螺旋桨推进器是常见的推进器中的一种,螺旋桨安装在船艇尾部水线以下的推进轴上,由主机带动推进轴一起转动,将水从桨叶的吸入面吸入,从排出面排出,利用水的反作用力推动船艇前进。固定螺距螺旋桨是常见的螺旋桨样式之一,在固定螺距螺旋桨外缘加装一圆形导管,即为导管螺旋桨。导管可提高螺旋桨的推进效率。螺旋桨类型的推进器构造简单,工作可靠,效率较高,是水下设备的主要推进器类型。
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对于水下潜水设备来讲,其对于推进器这样的水下动力装置的可靠性及易维修性的要求更高,现有技术中的水下动力装置,特别是在深水区工作的水下动力装置,由于水下超高压强的影响,经常需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出现器件腐蚀、器件磨损的状况,由于推进器的结构复杂,一方面会给维修上带来困难,同时也导致产品的可靠性不高。
因此,亟需一种全新的结构简单、易维护且可靠性高的水下动力装置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下动力装置及潜水器,至少部分的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下动力装置,包括:
转子;
机座,所述机座上设有第一支撑部及第二支撑部;
定子,所述定子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支撑部通过所述第一通孔;
隔离套,所述隔离套具有容纳所述定子的开口部,所述开口部的端口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形成密闭空间,所述隔离套由高透磁金属材质组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机座还包括第三支撑部,所述第三支撑部与所述开口部的内表面密闭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机座还包括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贯通所述第二支撑部及所述第三支撑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机座还包括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贯通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及所述第三支撑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一个以上的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轴向平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外表面还包括一个以上的第一凹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隔离套的材料为奥氏体不锈钢。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隔离套还包括第一突起部,所述突起部内设有第二凹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转子具有包围所述隔离套的中空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转子包括转子基体,所述转子基体包括第一凹陷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转子还包括磁钢,所述磁钢放置于与所述第一凹陷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转子基体还包括用于放置密封密封圈的第二凹陷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转子还包括隔膜,所述隔膜在所述转子基体中空结构的内表面密封所述第一凹陷部及所述第二凹陷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隔膜由耐磨的金属材料组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转子基体上覆盖有耐腐蚀涂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耐腐蚀涂层的材料为镍、锌中的任意一种或组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装置还包括:
螺旋桨,所述螺旋桨具有中空结构,所述螺旋桨中空结构的内表面与所述转子基体的外表面配合安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装置还包括:
穿仓器,所述穿仓器具有中空的第二突起部,所述第二突起部通过密闭方式与所述第三通孔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穿仓器还包括第三凹陷部,所述第三凹陷部用于容纳密封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穿仓器包括第一中空部及第二中空部,所述水下动力装置的电连接线通过第一中空部、第二中空部及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定子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穿仓器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设置在所述穿仓器的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装置还包括:
前帽,所述前帽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及所述穿仓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装置还包括:
变形导管,所述变形导管通过多个螺柱与所述机座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装置还包括:
摩擦环,所述摩擦环设置于所述转子基体与所述第一支撑部中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摩擦环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装置还包括:
摩擦套,所述摩擦套设置于所述第一突起部的外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装置还包括:
后帽,所述后帽与所述转子基体及所述摩擦环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装置还包括: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安装于水下装置内,所述控制器通过电连接线控制所述转子的运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控制器的电连接线通过所述第一中空部及所述第二中空部与所述定子连接。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潜水器,所述潜水器包含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水下动力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下动力装置及潜水器,通过采用透磁的金属材料的隔离套,在不影响电机性能的情况下能改善散热,而且提高了隔离套的耐压强度,使其可用于深水;通过转子基体、一层薄壁金属隔膜和密封圈将磁钢与海水隔绝,该密封结构能够对转子的磁钢进行全面的保护使其不接触海水;采用专用的水密穿仓器实现线圈引线功能,水密穿仓器可单独加工,便于生产制造而且容易更换;通过简单的组合结构设计,使得本实用新型中的产品易于生产、组装及维护,同时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下动力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a-2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座结构示意图;
图3a-3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隔离套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子及螺旋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穿仓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穿仓器与机座的装配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帽与穿仓器及机座的装配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水下动力装置的整体装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下动力装置,该水下动力装置可以是常见的推进器,也可以是其他的水下动力装置,除了能够在一般深度的水域内工作之外,该水下动力装置还可以工作在500米以下的深水高压环境中,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该水下动力装置可以包括:转子、机座4、定子13以及隔离套17。
机座4是整个水下动力装置的支撑体,为了能够有效的支撑水下动力装置的其他部件,参见图2a-2b,该机座4上设有第一支撑部41及第二支撑部42,第一支撑部41为突出的圆柱形结构,第一支撑部41内包含中空的通孔45,通孔45可以用来通过传输导线。作为一个例子,可以在第一支撑部上设置定子13,定子13可以通过绕线的方式与第一支撑部固定,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固定在第一支撑部41之上。第二支撑部42为环形结构,第二支撑部42能够与隔离套配合,形成密闭空间,对密闭空间内的部件(例如,定子13)进行密闭保护。除此之外,还也可以在第二支撑部上面开孔(例如第一凹槽47),通过在开设的孔内设置螺柱的方式对其它部件进行支撑。
水下动力装置以电机结构作为动力来源,采用定子在内、转子在外的结构,为了方便定子13固定在第一支撑部41上,该定子13设计成中空结构,定子13具有第一通孔,该第一支撑部41通过该第一通孔。
定子中含有线圈,该线圈用于产生驱动磁场。为此需要对定子进行密封处理。现有技术中的密封方式通常是采用注塑等方式对定子进行密封处理,这种方式会导致密封的强度不够,较难适应深水环境下较强的工作压强,同时也不利于电机定子的散热。参见图3a-3b,本实用新型中的水下动力装置设置了隔离套17,该隔离套17具有容纳该定子13的开口部176,开口部176呈U形结构,该开口部176的端口面171与该第二支撑部42的表面贴合后,能够形成密闭空间。为了保证隔离套17能够在高压强的深水环境下工作,隔离套17采用具有较高结构强度的金属材料制作而成,这样一来提高了隔离套17的抗压强度。在保证抗压的同时,由于隔离套包裹定子,为了使定子产生的工作磁场能够较好的到达转子,需要保证隔离套17具有较高的透磁性,为此,隔离套17采用高透磁性的金属材质(例如,奥氏体不锈钢或类似替代物)制作而成。
隔离套17通常需要在水下承受较大的压力,仅靠端口面171与第二支撑部42的表面贴合,会导致端口面171在第二支撑部表面的偏移,为了保证隔离套17贴合的稳定性,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参见图2a,在机座4的上面还设有第三支撑部43,第三支撑部43为扁平的圆柱形,第三支撑部43的外表面直接与隔离套17的开口部176的内径匹配,这样开口部176的端口面171与第二支撑部42接触后,第三支撑部43与该开口部176的内表面密闭接触,第三支撑部43能够较好的对隔离套进行支撑。
定子13可以通过缠绕的方式固定在第一支撑部41上,为了便于给定子13引线,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该机座4还包括第二通孔44,该第二通孔44贯通该第二支撑部及该第三支撑部43,这样一来,定子13及其他部件的连接线便可以通过第二通孔44进入或穿出。
除了定子13的引线之外,可以给其他部件引线,为了便于引线,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该机座4还包括第三通孔45,该第三通孔45贯通该第一支撑部41、该第二支撑部及该第三支撑部43。第三通孔45可以给定子13引线,也可以给水下动力装置的其他部件引线
水下动力装置在运转的过程中会产生热量,为了进行散热,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该第二支撑部42包括一个以上的第四通孔46,该第四通孔46与该第二支撑部42轴向平行,这样可以通过第四通孔46流入或流出的水对水下动力装置中的部件进行散热。
机座4主要起到支撑作用,除了支撑定子13和隔离套17之外,可以在第一支撑部上设置更多的支撑孔,具体的,参见图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该第二支撑部41的外表面还包括一个以上的第一凹槽47。第四通孔47可以设置内螺纹,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在第四通孔47内设置支撑柱(例如,螺柱6)。
隔离套17的材料可以是奥氏体不锈钢,也可以是其他的具有高强度、高透磁性的金属材料。
参见图3a-3b,隔离套包括开口部边缘171、开口部主体172以及开口部斜边173。隔离套17除了用于对定子13进行密闭之外,还可以支撑其他的部件,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该隔离套17还包括第一突起部174,该突起部内设有第二凹槽175,第二凹槽175内可以设置内螺纹等连接结构,进而在第一突起部174固定或支撑其他部件。
除了上述结构之外,为了配合定子的工作,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该水下动力装置还包括转子,转子采用外转子方式设置,为此,该转子具有包围该隔离套17及定子13的中空结构。
转子除了实现基本的转子功能之外,还需要进行具体的结构设计,以实现水下动力装置的工作需要,参见图4及图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该转子包括转子基体15,该转子基体15包括第一凹陷部1501,该第一凹陷部1501内部可以用来放置转子中所需要的磁钢10。
转子内的磁钢10容易受到海水的腐蚀而生锈,这样会影响磁钢10的使用寿命,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该转子基体15还包括用于放置O型密封圈16(参见图8)的第二凹陷部1502。第二凹陷部1502可以设置在转子基体15的一侧,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转子基体15的两侧,这样转子基体15内可以设置一个或两个O型密封圈16。
处理设置O型密封圈16对磁钢进行保护之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该转子还可以包括隔膜14,该隔膜14在该转子基体15中空结构的内表面密封该第一凹陷部10及该第二凹陷部16。这样一来,通过O型密封圈16和隔膜14的方式,能够有效的对磁钢及转子基体15进行密闭保护。
隔膜14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与转子基体15的内表面贴合,例如可以通过压力机直接将隔膜14固定到转子基体15的内表面,或者,也可以通过粘贴的方式将隔膜14固定到转子基体15的内表面。隔膜14需要具有较强的耐磨性,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该隔膜14由耐磨的金属材料组成,该金属材料具有高透磁性,除了金属材料之外,隔膜14还可以采用陶瓷、塑料等材质制作而成。
除了防止磁钢的腐蚀之外,还需要防止转子基体15的腐蚀,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该转子基体15上覆盖有耐腐蚀涂层,具体的,该耐腐蚀涂层的材料为镍、锌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当然,该耐腐蚀涂层也可以是其他的耐腐蚀涂层材料。
水下动力装置需要机械结构提供水下的前进动力,参见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该水下动力装置还包括:螺旋桨11,螺旋桨11具有中空结构,该螺旋桨11中空结构的内表面与该转子基体15的外表面配合安装。
为了便于螺旋桨11的安装,可以在转子基体15的一侧设置凸出部1503,凸出部1503的高度与螺旋桨11基座的高度相同,这样螺旋桨11工作时,突出部1503能够防止螺旋桨11由于旋转前进推力的存在而造成螺旋桨11的偏移。
传统的定子出线采用的线圈引线通过硬质密封胶出仓,加工工艺复杂,而且后期不可维护。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专用的水密穿仓器来实现这一功能,水密穿仓器单独加工,便于生产制造而且容易更换。参见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该水下动力装置还包括:穿仓器1,该穿仓器1具有中空的第二突起部104,该第二突起部104通过密闭方式与该第三通孔45连接。
由于穿仓器1与机座4密闭连接,为了保证密闭的效果,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该穿仓器1还包括第三凹陷部102,该第三凹陷部102用于容纳密封装置(例如,密封圈),穿仓器1与机座4之间的密闭连接关系如图6所示。
为了便于线圈引线通过穿仓器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该穿仓器1包括第一中空部101及第二中空部104,该水下动力装置的电连接线通过第一中空部101、第二中空部104及第二通孔44与定子13连接。线圈引线通过第一中空部101及第二中空部104之后,可以采用密封胶将第一中空部101及第二中空部104密封住。
为了保证对第一中空部101及第二中空部104的密封效果,可以采用双胶密封工艺,例如先通过弹性强度好的密封胶(例如,硅酮密封胶)进行第一次密封,再采用结构强度大的密封胶(例如,环氧树脂胶)进行二次密封。
由于采用了中空的结构,为了保证穿仓器1的结构强度,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该穿仓器1还包括紧固件105,该紧固件105设置在该穿仓器1的进入定子导线的一端。紧固件105可以是常见的螺母结构,也可以是其他的具有紧固功能的器件。
水下动力装置需要保持流线型结构,这样可以减少水的阻力,参见图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该水下动力装置还包括前帽2,前帽2分别与该第一支撑部41及该穿仓器1连接,使得水下动力装置形成流线型结构。
除了前帽2之外,为了增强水下动力装置的推进动力,参见图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该水下动力装置还包括:变形导管12,该变形导管12通过多个螺柱6与该机座4连接。变形导管为常见的推进器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深水环境中的工作状况比较复杂,为了保证转子15及螺旋桨11的使用寿命,需要设置轴承来延缓转子与其他部件之间的摩擦。常见的滚动轴承经常会由于水中的沙子等微小物品阻塞后,导致其难以运转,为此,本实用新型将滚动轴承的方式变化为滑动轴承的方式。参见图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该水下动力装置还包括:摩擦环9,该摩擦环9设置于该转子基体15与该第一支撑部41中间,构成滑动轴承。
摩擦环9设置于水下动力装置的外部,便于拆卸及更换,为此,可以不采用价格昂贵的材料制作而成,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该摩擦环9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类似的材料来制作摩擦环9。
参见图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该水下动力装置还包括:摩擦套18,该摩擦套18设置于该第一突起部174的外表面,这样可以对第一突起部174进行保护。
参见图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该水下动力装置还包括:后帽19,后帽19与转子基体15及摩擦套18连接,使得水下动力装置形成流线型结构。
水下动力装置需要控制设备控制转子及螺旋桨的转速,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该水下动力装置还可以包括控制器(图中未示出)。常见的控制器通常安装于水下动力装置之内,这样当需要对控制器进行维修或更换时,需要对水下动力装置进行拆卸,会导致控制器的维修较为复杂。本实用新型中的控制器安装于水下装置(例如,潜水器)的舱体内,控制器通过电连接线控制转子及螺旋桨的运转。通过这种分体式的设计,提高了控制器的易维修程度。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该控制器的电连接线通过穿仓器1的第一中空部101及该第二中空部104与该定子13连接。
除了上述部件之外,参见图8,水下动力装置还可以包括螺钉3、8、22,螺柱6,斜垫7以及平垫20、21,这些零件或部件均用于常规的连接或辅助连接之用,其功能在此不再详述。
除了水下动力装置之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潜水器,该潜水器包含前述实施例或实施方式中的水下动力装置。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潜水器有坚固的耐压壳,耐压壳外装有可减少航行阻力的外壳。其上的蓄电池、高压气瓶等设备装在非耐压结构的外壳中,以提供一部分浮力。潜水器的水下动力装置可以采用蓄电池为能源,也可以通过电缆的方式由母船提供电能。潜水器可以装有多个水下动力装置(推进器),可朝不同方向运动。潜水器还根据需要装有罗经、深度计、障碍物探测声呐、高度深度声呐、方位探测听音机和各种水声通讯设备,以及供水下作业用的机械手、水下电视和照明设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潜水器可以用于海底采样、水中观察测定以及拍摄录象、照相、打捞等功用,进而实现对海洋资源的调查及开发。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下动力装置及潜水器,通过采用透磁的金属材料的隔离套,在不影响电机性能的情况下能改善散热,而且提高了隔离套的耐压强度,使其可用于深水;通过转子基体、一层薄壁金属隔膜和密封圈将磁钢与海水隔绝,该密封结构能够对转子的磁钢进行全面的保护使其不接触海水;采用专用的水密穿仓器实现线圈引线功能,水密穿仓器可单独加工,便于生产制造而且容易更换;通过简单的组合结构设计,使得本实用新型中的产品易于生产、组装及维护,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上面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0)

1.一种水下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子;
机座,所述机座上设有第一支撑部及第二支撑部;
定子,所述定子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支撑部通过所述第一通孔;
隔离套,所述隔离套具有容纳所述定子的开口部,所述开口部的端口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形成密闭空间,所述隔离套由高透磁金属材质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座还包括第三支撑部,所述第三支撑部与所述开口部的内表面密闭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座还包括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贯通所述第二支撑部及所述第三支撑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下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座还包括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贯通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及所述第三支撑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一个以上的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轴向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外表面还包括一个以上的第一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离套的材料为奥氏体不锈钢。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下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离套还包括第一突起部,所述突起部内设有第二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下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具有包围所述隔离套的中空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下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包括转子基体,所述转子基体包括第一凹陷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水下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还包括磁钢,所述磁钢放置于与所述第一凹陷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水下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基体还包括用于放置密封密封圈的第二凹陷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水下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还包括隔膜,所述隔膜在所述转子基体中空结构的内表面密封所述第一凹陷部及所述第二凹陷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水下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膜由耐磨材料组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水下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基体上覆盖有耐腐蚀涂层。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水下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耐腐蚀涂层的材料为镍、锌中的任意一种或组合。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水下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螺旋桨,所述螺旋桨具有中空结构,所述螺旋桨中空结构的内表面与所述转子基体的外表面配合安装。
18.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下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穿仓器,所述穿仓器具有中空的第二突起部,所述第二突起部通过密闭方式与所述第三通孔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水下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穿仓器还包括第三凹陷部,所述第三凹陷部用于容纳密封装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水下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穿仓器包括第一中空部及第二中空部,所述水下动力装置的电连接线通过第一中空部、第二中空部及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定子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水下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穿仓器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设置在所述穿仓器的一端。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水下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前帽,所述前帽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及所述穿仓器连接。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变形导管,所述变形导管通过多个螺柱与所述机座连接。
2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水下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摩擦环,所述摩擦环设置于所述转子基体与所述第一支撑部中间。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水下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摩擦环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
2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下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摩擦套,所述摩擦套设置于所述第一突起部的外表面。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水下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后帽,所述后帽与所述转子基体及所述摩擦环连接。
28.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水下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安装于水下装置内,所述控制器通过电连接线控制所述转子的运转。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水下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的电连接线通过所述第一中空部及所述第二中空部与所述定子连接。
30.一种潜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水器包含如权利要求1-29中任一项所述的水下动力装置。
CN201721752170.0U 2017-12-14 2017-12-14 水下动力装置及潜水器 Active CN2078097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52170.0U CN207809737U (zh) 2017-12-14 2017-12-14 水下动力装置及潜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52170.0U CN207809737U (zh) 2017-12-14 2017-12-14 水下动力装置及潜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09737U true CN207809737U (zh) 2018-09-04

Family

ID=633316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52170.0U Active CN207809737U (zh) 2017-12-14 2017-12-14 水下动力装置及潜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0973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01649A (zh) * 2017-12-14 2018-05-08 北京臻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水下动力装置及潜水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01649A (zh) * 2017-12-14 2018-05-08 北京臻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水下动力装置及潜水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08335B (zh) 水下螺旋桨推进模块和包含该模块的水下航行器
EP2320069B1 (en) A water current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CN205770094U (zh) 船舶用吊舱式推进器
CN105292424B (zh) 一种船舶轮缘集成推进器
TW201005178A (en) Water current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CN103016236B (zh) 叶轮缩放式流体动力发电装置
CN207809737U (zh) 水下动力装置及潜水器
CN103935489A (zh) 水下潜水推进装置
CN108001649A (zh) 水下动力装置及潜水器
CN106926991B (zh) 一种清除船舶表面污物的装置
CN108506144A (zh) 一种用于船舶的无轴推进系统
CN114455044A (zh) 一种具有密封舱结构水下推进器
CN207631454U (zh) 可拆卸水下推进器
CN207631452U (zh) 用于水下动力装置的水密穿仓器及水下动力装置
CN207631453U (zh) 含有滑动轴承的推进器
CN206615367U (zh) 一种清除船舶表面污物的装置
CN216611563U (zh) 一种电动船用推进器
CN207631456U (zh) 含有滑动轴承的推进器
CN109578590A (zh) 一种喷水推进器轴用机械密封
CN207809738U (zh) 含有双滚动轴承的推进器
CN104118548A (zh) 定密封常压深海潜水器
CN107664582A (zh) 一种推进器参数自动测试装置
CN207516037U (zh) 一种推进器参数自动测试装置
CN210063340U (zh) 一种水下机器人推进器
CN219018619U (zh) 海底模块化电源供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