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04034U - 压力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压力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804034U CN207804034U CN201720788307.1U CN201720788307U CN207804034U CN 207804034 U CN207804034 U CN 207804034U CN 201720788307 U CN201720788307 U CN 201720788307U CN 207804034 U CN207804034 U CN 20780403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ll
- limiting valve
- clump weight
- pressure limiting
- cooking applian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411 cook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3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10000002435 tendo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734 kidne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389 magnet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450 mo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900 install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力烹饪器具,包括:锅体,用以盛放被烹饪食物;锅盖,锅盖设置在锅体上,锅盖设置有排气通道以及与排气通道配合的限压阀,限压阀包括限压阀本体和配重块,配重块和限压阀本体之间设置有防脱结构,以防止配重块和限压阀本体之间分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压力锅的配重容易脱离限压阀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力烹饪器具,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压力烹饪器具的限压阀的改进。
背景技术
电压力锅为常用的烹饪器具。一些电压力锅产品为了实现多段压力调节功能,在限压阀上设置了一个位置可以调节的配重结构,而上述的电压力锅存在以下问题:
由于配重块相对于限压阀可以上下移动,因此在配重块在向上移动的过程中,或者电压力锅受到碰撞颠簸时配重块容易从限压阀上脱出,进而使得多段压力调节功能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力烹饪器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压力锅的配重容易脱离限压阀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力烹饪器具,包括:锅体,用以盛放被烹饪食物;锅盖,锅盖设置在锅体上,锅盖设置有排气通道以及与排气通道配合的限压阀,限压阀包括限压阀本体和配重块,配重块和限压阀本体之间设置有防脱结构,以防止配重块和限压阀本体之间分离。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配重块和限压阀本体之间设置了防脱结构,使得配重块相对于限压阀本体无法脱离,进而防止多段压力调节功能失效。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压力锅的配重容易脱离限压阀的问题。
进一步地,配重块为帽状结构,防脱结构包括:第一螺纹段,设置在配重块的内侧壁上;第二螺纹段,设置在限压阀本体的外侧壁上。
进一步地,第一螺纹段的螺纹高度和第二螺纹段的螺纹高度小于或者等于8mm。
进一步地,配重块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其中,第一壳体由金属材质制成,第二壳体由塑料材质制成,第一螺纹段设置在第二壳体上。
进一步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为帽状结构,第一壳体套设在第二壳体外,第二壳体套设在限压阀本体外,第一螺纹段设置在第二壳体的内侧壁上。
进一步地,第二壳体通过一体注塑工艺成型并连接在第一壳体上。
进一步地,压力烹饪器具还包括:磁性机构,设置于锅盖,磁性机构吸合配重块脱离限压阀本体。
进一步地,磁性机构包括:第一磁性件,设置在配重块上;第二磁性件,设置在锅盖内。
进一步地,锅盖内设置有移动机构和驱动机构,其中,第二磁性件设置在移动机构上,移动机构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移动机构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对应设置,移动机构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错位设置,驱动机构与移动机构配合并驱动移动机构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进一步地,压力烹饪器具为电压力锅。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压力烹饪器具的内锅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中压力烹饪器具的内锅盖的剖视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中压力烹饪器具的限压阀本体和配重块的剖视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中B处放大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1中压力烹饪器具的限压阀本体和配重块的分解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7中限压阀本体和配重块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1中压力烹饪器具的配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1中压力烹饪器具的配重块的剖面示意图;
图11示出了图1中压力烹饪器具的配重块的分解示意图;
图12示出了图11中配重块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图12中C处放大示意图;
图14示出了图1中压力烹饪器具的内衬的俯视示意图;
图15示出了图1中压力烹饪器具的移动结构处于第一位置时的锅盖内的结构配合示意图;
图16示出了图15中压力烹饪器具的锅盖的剖视示意图;
图17示出了图16中D处放大示意图;
图18示出了图1中压力烹饪器具的移动结构处于第二位置时的锅盖内的结构配合示意图;
图19示出了图18中压力烹饪器具的锅盖的剖视示意图;以及
图20示出了图19中E处放大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L1、第一定位间隙;L2、第二定位间隙;10、锅体;20、锅盖;21、上盖;211、内衬;212、面盖;22、内锅盖;221、阀座;222、第二凸筋;30、排气通道;40、限压阀;41、限压阀本体;411、第一凸筋;4111、第一板段;4112、第二板段;412、举升斜面;413、推柄;42、配重块;421、第一壳体;4211、安装凹陷部;4212、排气孔;4213、定位凸筋;422、第二壳体;4221、排气凸部;4222、定位台阶;4223、定位槽;423、第一定位缺口;424、第二避让缺口;50、磁性机构;51、第一磁性件;52、第二磁性件;60、防脱结构;61、第一螺纹段;62、第二螺纹段;70、抵接配合结构;71、抵顶凸筋;80、移动机构;81、限位凸柱;90、驱动机构;101、第一限位柱;102、第二限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申请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如图1,以及图15至图20所示,本实施例的压力烹饪器具包括锅体10、锅盖20、限压阀40以及磁性机构50。其中,锅体10用以盛放被烹饪食物。锅盖20盖设在锅体10上,锅盖20设置有排气通道30,限压阀40与排气通道30配合,限压阀40包括限压阀本体41和配重块42。磁性机构50设置于锅盖20上,磁性机构50吸合配重块42脱离限压阀本体41。
具体地,上述的结构能够实现两段调压功能,其具体原理为:当磁性机构50作用于配重块42时,磁性机构50将配重块42吸合并使配重块42脱离限压阀本体41,此时配重块42不对限压阀本体41施加压力,此时限压阀本体41对排气通道30施加的压力为第一排气压力。当磁性机构50不作用于配重块42时,配重块42通过重力落下并与限压阀本体41配合,此时配重块42对限压阀本体41施加压力。此时,配重块42和限压阀本体41共同对排气通道30施加的压力即为第二排气压力。由此可见,上述结构通过控制磁性机构是否对配重块42进行吸合能够控制限压阀40在第一排气压力和第二排气压力之间进行切换,进而实现两段调压功能,从而使压力烹饪器具的烹饪方式更加的灵活。
如图2至图5、图15、图17、图18以及图20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配重块42上设置有第一磁性件51,磁性机构50包括第二磁性件52,第二磁性件52设置在锅盖20内。具体地,第二磁性件52能够对第一磁性件51施加磁性力进而通过重力将配重块42抬起。进一步地,可以通过设置摆杆结构带动第二磁性件52移动,进而实现第二磁性件52对第一磁性件51施加磁性力,或者使第二磁性件52对第一磁性件51施加的磁性力较小并无法抬起配重块42。或者,第二磁性件52位于第一磁性件51上方,并且静止设置,此时第二磁性件52为电磁铁,当第二磁性件52通电时,第二磁性件52可以对第一磁性件51进行吸合,当第二磁性件52不通电时,第二磁性件52不对第一磁性件51进行吸合。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磁性件51可以换做为能够配吸合的金属件,例如铁等。可选地,该金属件可以与配重块42为一体结构。
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配重块4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壳体421和第二壳体422,其中,第一壳体421由金属材质制成,第二壳体422由塑料材质制成,第二壳体422上设置有与限压阀本体41配合的连接配合结构。具体地,第一壳体421位于第二壳体422的上方。其中,上述的连接配合结构可以为防脱结构,或者定位结构等。上述的结构的优点在于:通过将第一壳体421设置为金属材质制成可以保证配重块42具有一定的重量,进而保证配重块42的体积不会过大。通过将第二壳体422设置为塑料材质制成,便于在第二壳体422上形成连接配合结构,也即上述的连接配合结构通过注塑工艺即可实现成型。相反地,若配重块42全部由金属材质制成,虽然能够保证配重块42的整体重量,但是对于连接配合结构,每个金属配重块42均需要单独进行加工(例如车螺纹,加工定位凸台等),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若配重块42全部由塑料材质制成,虽然便于设置连接配合结构,但是配重块42的整体重量较轻,需要将配重块42的体积做的很大才能够达到相应的重量。由此可见,上述配重块42的结构既保证了配重块在体积较小的情况下能够具有一定重量,又能保证连接配合结构便于成型,简化工艺难度。
进一步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壳体421由不锈钢制成。具体地,不锈钢的特性为无法被磁铁进行吸合,同时不锈钢具有一定的重量。上述结构使得只有当第二磁性件52足够靠近第一磁性件51时,二者之间的磁性力才能够使配重块42抬起。同时,由于不锈钢材质的第一壳体421无法被吸合,因此当第二磁性件52相对于第一磁性件51错位后,二者之间的磁性力减弱,此时配重块42落下至限压阀本体41上。相反地,若第一壳体421由铁(或者其他能够被吸合的金属)制成,则会使第二磁性件52稍微靠近限压阀40,就会将配重块42吸合抬起。因此,上述结构能够减小第二磁性件52的偏移位置,从而节省锅盖20内的空间布置。当然,第一壳体421并不限于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第一壳体421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无法被磁性件吸合的,并且具有一定重量的金属材质制成。
如图9至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壳体421和第二壳体422均为帽状结构,第一壳体421套设在第二壳体422外,第二壳体422套设在限压阀本体外。上述结构帽状结构是指:第一壳体421和第二壳体422具有一个环形的侧壁和底壁制成,进行使得第一壳体421和第二壳体422均形成了类似帽子的形状。从图10可以看到,第一壳体421套设在第二壳体422外,上述的连接配合结构设置在第二壳体422的内侧壁上。
如图10至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磁性件51被夹设在第一壳体421和第二壳体422之间。具体地,上述结构使得第一磁性件51被固定在第一壳体421和第二壳体422之间,并防止产品在长时间使用后第一磁性件51脱落丢失。从图10可以看到,第一磁性件51被夹设在第一壳体421的底壁和第二壳体422的顶壁之间。当然,第一磁性件51也可以是被夹设在第一壳体421的侧壁和第二壳体422的侧壁之间。
如图10至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壳体421的底壁内侧设置有安装凹陷部4211,第一磁性件51嵌入至安装凹陷部4211内。同时,第二壳体422通过一体注塑工艺连接在第一壳体421上。具体地,安装凹陷部4211设置在第一壳体421的底壁的内表面的中心位置处。上述结构具有以下优点:当对第二壳体422进行注塑时,先将不锈钢的第一壳体421放置在模腔内,然后将第一磁性件51放置嵌入至安装凹陷部4211内。此时,第一磁性件51吸合金属模腔,并使第一壳体421固定在模腔内。然后将注塑液体倒入至模腔内,并使第二壳体422成型并连接在第一壳体421上。由此可见,上述的安装凹陷部4211一方面起到了对第一磁性件51进行定位的作用。另一方面,上述的安装凹陷部4211也能够在第二壳体422成型的过程中,辅助第一壳体421进行定位。
如图10至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壳体421上设置有排气孔4212,第二壳体422上设置有朝向第一壳体421延伸的排气凸部4221,第一壳体421套设在第二壳体422上后,排气凸部4221插入至排气孔4212内。具体地,从图12可以看到,第二壳体42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柱状结构,同时柱状结构的内部设置有通气孔,通气孔与第二壳体422的内部连通。上述的柱状结构形成了排气凸部4221。当第一壳体421套设在第二壳体422上时,上述的排气凸部4221插入至排气孔4212内。并且从图10可以看到,排气凸部4221的上端面与第一壳体421的端面平齐。上述结构的优点在于:由于第一壳体421是套设在第二壳体422外的,因此在第一壳体421和第二壳体422之间具有缝隙。若第一壳体421和第二壳体422上仅设置排气孔结构,则在配重块42进行排气的过程中,蒸汽有可能渗入至第一壳体421和第二壳体422之间的缝隙内。上述情况会导致第一壳体421和第二壳体422内存在积水,而上述的积水无法排出并且用户极难进行清洗,长时间使用后会导致产品发出异味。而本实施例中,第二壳体422上设置有排气凸部4221,在配重块42进行排气时,蒸汽顺着排气凸部4221将蒸汽排出,而不会使蒸汽进入至第一壳体421和第二壳体422的缝隙内。
如图10至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排气孔4212设置在第一壳体421的底壁上,排气凸部4221设置在第二壳体422上的底壁上。具体地,排气凸部4221设置在第二壳体422的底壁的外表面上,并且排气凸部4221朝向第一壳体421延伸。上述结构使得当第一壳体421和第二壳体422之间套设在一起时,便于将排气凸部4221插入至排气孔4212内。同时,在注塑第二壳体422的过程中,上述结构也便于脱模操作。当然,在注塑时设置抽芯的情况下,上述的排气孔4212和排气凸部4221也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一壳体421的侧壁上以及第二壳体422的侧壁上。
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排气孔4212为腰形孔,排气凸部4221为与腰形孔配合的腰形柱。
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排气孔4212为多个,排气凸部4221为多个,多个排气孔4212和多个排气凸部4221一一对应设置。具体地,上述结构使得当第一壳体421套设在第二壳体422上后,排气孔4212和排气凸部4221之间能够对第一壳体421和第二壳体422之间起到止转的作用。本实施例中,排气孔4212为四个,相应地,排气凸部4221也为四个。
优选地,如图12所示,多个排气孔4212沿第一壳体421的周向间隔设置。
如图5和图6、以及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二壳体42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定位台阶4222,第一壳体421套设在第二壳体422外时,第一壳体421的侧壁的端部与定位台阶4222的台阶面抵接设置。具体地,定位台阶4222使得第二壳体422的外侧壁形成了具有大径段和小径段的阶梯状结构,其中,小径段位于大径段的上侧。进一步地,第一壳体421套设在第二壳体422上时,第一壳体421的侧壁套设在第二壳体422的小径段外。同时,第一壳体421的侧壁的端部与定位台阶4222的台阶面抵接。上述结构使得当第一壳体421套设在第二壳体422外时,第一壳体421的外侧壁和第二壳体422的外侧壁之间相互平齐,进而提高配重块42的外观效果。
如图6、图11以及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定位台阶4222的台阶面上设置有定位槽4223,第一壳体421的侧壁的端部设置有定位凸筋4213,第一壳体421套设在第二壳体422上时,定位凸筋4213插入至定位槽4223内。具体地,定位槽4223为位于定位台阶4222的台阶面的内侧的环形槽,定位凸筋4213为环形凸筋。当第一壳体421套设在第二壳体422外时,定位凸筋4213插入至定位槽4223内,进而提高第一壳体421和第二壳体422之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地,定位台阶4222和定位槽4223在注塑第二壳体422时形成。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配重块42和限压阀本体41之间设置有防脱结构60,防脱结构60防止配重块42从限压阀本体41上脱出。具体地,由于配重块42相对于限压阀本体41可以上下移动,因此在磁性机构50提升配重块42的过程中,配重块42有脱离限压阀本体41的风险。本实例中,防脱结构60用于防止配重块42从限压阀本体41上脱离。
如图7和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防脱结构60包括第一螺纹段61和第二螺纹段62。其中,第一螺纹段61设置在第一壳体421的内侧壁上,第二螺纹段62设置在限压阀本体41的外侧壁上。第一螺纹段61形成了上述的连接配合结构。具体地,结合图5和图7,本实施例中的配重块42和限压阀本体41的安装过程如下:首先将配重块42套设在限压阀本体41上,此时第一螺纹段61位于第二螺纹段62的上方;旋转配重块42和限压阀本体41中的一个,并使两者中的另一个静止,使第一螺纹段61和第二螺纹段62互相咬合;继续旋转配重块42或者限压阀本体41,并使第一螺纹段61和第二螺纹段62互相脱开,此时第一螺纹段61位于第二螺纹段的下方。经过上述步骤后,配重块42向下落入至限压阀本体41上,同时,受到第一螺纹段61和第二螺纹段62的止挡作用,配重块42无法从上方脱出限压阀本体41,进而实现防脱的作用。本实施例中,第一螺纹段61和第二螺纹段62的高度不宜过高,进而保证配重块42有足够的上下移动的空间。优选地,第一螺纹段61的高度和第二螺纹段62的高度小于或者等于8mm。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锅盖20包括上盖21以及位于上盖21下侧的内锅盖22,排气通道30和限压阀40设置在内锅盖22上。具体地,当锅盖20盖合与锅体10上时,内锅盖22与锅体10配合。同时,上述的排气通道30为排气管,排气管的下端与锅体内连通,限压阀本体41与排气管的上端配合。上述的磁性机构50设置在上盖21内。
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限压阀40的上表面上和/或上盖21的下表面上设置有抵接配合结构70,以使限压阀40向上移动时,减小限压阀40和上盖21之间的接触面积。具体地,对于本实施例的结构来说,当配重块42被抬升时,配重块42的上表面会与上盖21的下表面发生接触。由于压力烹饪器具在烹饪过程中会排气,因此蒸汽会在配重块42的上表面和上盖21的下表面之间形成一层水膜。在水的张力的作用下,配重块42有可能无法正常进行复位,进而使两段调压功能失效。本实施例中,抵接配合结构70设置在配重块42的上表面上和/或上盖21的下表面上,从而减小了配重块42与上盖21之间的接触面积,并减小水的张力的影响,进而保证配重块42能够正常复位。当然,上述的结构也通常适用于常规的重力限压阀结构。也即上述结构可以使用在不具有配重结构的限压阀结构中。
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限压阀40的上表面为拱形面,拱形面形成抵接配合结构70。具体地,第一壳体421的底壁的上表面为拱形面,上述结构使得配重块42上升时,只有拱形面的顶端与上盖21的下表面进行接触,从而大大减小了配重块42和上盖21之间的接触面积。为了使产品美观,优选地,拱形面的顶端与第一壳体421的底壁外表面的边缘处的高度差(图中标号为n)小于或者等于3mm。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通过在第一壳体421的上表面上设置凸筋、凸点等结构也能够起到上述的效果。
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抵接配合结构包括抵顶凸筋71,抵顶凸筋71设置在上盖21的下表面上并位于限压阀40的上方。具体地,上盖21的下表面对应于限压阀40的位置处设置有容纳凹陷,当内锅盖22安装在上盖21上时,限压阀40被容纳在容纳凹陷内,上述的抵顶凸筋71设置在容纳凹陷的顶壁上。同时抵顶凸筋71为环形凸筋。本实施例中的抵顶凸筋71的原理及作用和上述的拱形面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内锅盖22上设置有阀座221,排气通道30设置在阀座221内,其中,阀座221和/或上盖21上设置有定位结构,配重块42在抬起的过程中,定位结构防止配重块42与限压阀本体41发生干涉。具体地,阀座221由一个环形的立壁围成。排气通道30设置在阀座221的中心处。从图4可以看到,本实例中,配重块42的内径大于限压阀本体41的外径,阀座221的内径大于配重块42的外径。因此在配重块42被抬举的过程中,配重块42有可能发生偏斜并碰撞限压阀本体41,进而将限压阀本体41碰歪,并使限压阀本体41无法封堵排气通道,从而失去限制压力的作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定位结构,使得配重块42在上升的过程中,配重块42不会和限压阀本体41发生干涉和碰撞,进而防止限压阀本体41被碰歪。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定位结构包括第一定位间隙L1和第二定位间隙L2,其中,配重块42的内侧壁和限压阀本体41的外侧壁之间形成第一定位间隙L1,配重块42的外侧壁和阀座221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第二定位间隙L2,第一定位间隙L1大于第二定位间隙L2。具体地,上述结构使得在配重块42上升的过程中,即使配重块42发生偏斜,配重块42只会和阀座221的侧壁发生碰撞,而使配重块42不会和限压阀本体41发生碰撞。当然,为了实现上述的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将定位结构设置为定位筋、定位块等常用的定位结构。
进一步地,从图4可以看到,在沿上下方向上,限压阀本体41和配重块42的内侧壁之间的间隙并不是均匀的。因此在沿上下方向上,第一定位间隙L1并不是一个定值。本实施例中,在沿上下方向的任意一个位置中,上述的第一定位间隙L1都要大于第二定位间隙L2。同时,为了保证结构之间配合紧密,优选地,第一定位间隙L1小于或者等于4mm,第二定位间隙L2小于或者等于2mm。同时,结合图5和图7可以看到,当配重块42安装在限压阀本体41上后,第二螺纹段62的端部与第二壳体422的内侧壁之间为第一定位间隙L1的最小值。也即,本实施例中,配重块42的外侧壁和阀座221的内侧壁之间的距离要小于第二螺纹段62的端部与第二壳体422的内侧壁之间的距离,进而保证第一定位间隙L1能够始终大于第二定位间隙L2。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限压阀本体4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朝向外侧延伸的第一凸筋411,阀座221内设置有第二凸筋222,第一凸筋411和第二凸筋222抵接设置,其中,第一凸筋411朝向第二凸筋222的表面上设置有举升斜面412,以使限压阀本体41被驱动旋转时,限压阀本体41能够向上移动。具体地,在常规的限压阀结构中,通常是在限压阀的侧壁的下侧开设缺口与阀座内的凸筋进行配合。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限压阀本体41外套设有配重块42,因此限压阀本体41的直径比较小,无法在限压阀本体41的侧壁上开设相应的缺口。本实施例中,第一凸筋411为设置在限压阀本体41的侧壁上,同时第一凸筋411朝向背离限压阀本体41的方向延伸。第一凸筋411的下表面设置有举升斜面412,进而使得当限压阀本体41被驱动旋转时,限压阀本体41在举升斜面412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从而使限压阀本体41内的堵头与排气通道30的上端分离,从而实现排气。
如图7和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配重块42与限压阀本体41配合时,配重块42被第一凸筋411支撑。具体地,当配重块42安装套设在限压阀本体41外后,配重块42通过重力落下并被上述的第一凸筋411的上表面支撑。
如图7和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配重块42的侧壁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定位缺口423,第一凸筋411嵌入至第一定位缺口423内。具体地,当配重块42安装套设在限压阀本体41外后,第一凸筋411嵌入至第一定位缺口423内,进而起到配重块42和限压阀本体41之间止转的作用。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凸筋411包括相互连接且互成角度的第一板段4111和第二板段4112,第一板段4111的下表面和第二板段4112的下表面形成举升斜面412。具体地,上述的第一板段4111和第二板段4112之间形成了一个“倒V”型的结构。优选地,第一板段4111和第二板段4112呈钝角设置。也即上述的举升斜面412为“倒V”形面。相应地,第一凸筋411的上表面也为“倒V”形面,第一定位缺口423的形状为“倒V”形。上述结构的好处是,当配重块42被抬举时,即使配重块42相对于限压阀本体41有轻微的扭转,在配重块42下落时,通过第一板段4111的上表面和第二板段4112的上表面也能够使配重块42回位落正。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限压阀本体41上设置有推柄413,锅盖20内设置有推顶机构,推顶机构推顶推柄413并使限压阀本体41沿其轴线旋转,其中,配重块42的侧壁的下端设置有第二避让缺口424,推柄413的部分嵌入至第二避让缺口424内。具体地,上述的推柄413为“L”型板。推顶机构为电磁阀,电磁阀的推杆推动推柄413时,限压阀本体41能够沿其自身轴线进行转动。优选地,当配重块42套设在限压阀本体41上后,推柄413嵌入至第二避让缺口424内。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螺纹段61和第二螺纹段62旋合脱离之前,推柄413和第二避让缺口424之间不发生干涉,进而保证在安装配重块42和限压阀本体41时能够正常旋合配重块42。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上盖21包括内衬211以及盖设在内衬211上的面盖212,内锅盖22可拆卸地设置在内衬211的下方。
如图15至图20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锅盖20内设置有移动机构80和驱动机构90。其中,第二磁性件52设置在移动机构80上,移动机构80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移动机构80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磁性件51和第二磁性件52对应设置,移动机构80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磁性件51和第二磁性件52错位设置,驱动机构90与移动机构80配合并驱动移动机构8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具体地,从图15至图17可以看到,当移动机构80处于第一位置时,移动机构80带动第二磁性件52位于第一磁性件51的正上方。此时第二磁性件52对第一磁性件51所施加的磁性力大于配重块42的重力,进而将配重块42吸合抬举。从图18至图20可以看到,当移动机构80处于第二位置时,移动机构80带动第二磁性件52与第一磁性件51分离,此时第二磁性件52对第一磁性件51施加的磁性力不足以克服配重块42的重力,此时配重块42通过重力下落并与限压阀本体41抵接设置。
如图15和图18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移动机构80包括摆杆,第二磁性件52设置在摆杆的第一端,驱动机构90与摆杆的第二端配合并驱动摆杆摆动,摆杆设置在限压阀40的上方。具体地,摆杆为一个直线型的杆状结构。同时,驱动机构90驱动摆杆在平面内摆动。
如图15和图18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锅盖20内设置有第一限位柱101和第二限位柱102,摆杆的第一端位于第一限位柱101和第二限位柱102之间,摆杆的第一端设置有限位凸柱81,摆杆处于第一位置时,限位凸柱81与第一限位柱101抵接,摆杆处于第二位置时,限位凸柱81与第二限位柱102抵接。具体地,第一限位柱101和第二限位柱102用于对摆杆的位置进行限定,以使摆杆处于第一位置或者处于第二位置。
优选地,上述的驱动机构90为步进电机。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压力烹饪器具为电压力锅。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体(10),用以盛放被烹饪食物;
锅盖(20),所述锅盖(20)盖设在所述锅体(10)上,所述锅盖(20)设置有排气通道(30);
限压阀(40),与所述排气通道(30)配合,所述限压阀(40)包括限压阀本体(41)和配重块(42),其中,所述配重块(42)和所述限压阀本体(41)之间设置有防脱结构(60),以防止所述配重块(42)和所述限压阀本体(41)之间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42)为帽状结构,所述防脱结构(60)包括:
第一螺纹段(61),设置在所述配重块(42)的内侧壁上;
第二螺纹段(62),设置在所述限压阀本体(41)的外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段(61)的螺纹高度和所述第二螺纹段(62)的螺纹高度小于或者等于8mm。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4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壳体(421)和第二壳体(422),其中,所述第一壳体(421)由金属材质制成,所述第二壳体(422)由塑料材质制成,所述第一螺纹段(61)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422)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421)和所述第二壳体(422)均为帽状结构,所述第一壳体(421)套设在所述第二壳体(422)外,所述第二壳体(422)套设在所述限压阀本体(41)外,所述第一螺纹段(61)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422)的内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422)通过一体注塑工艺成型并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421)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烹饪器具还包括:
磁性机构(50),设置于所述锅盖(20),所述磁性机构(50)吸合所述配重块(42)脱离所述限压阀本体(4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42)上设置有第一磁性件(51),所述磁性机构(50)包括第二磁性件(52),所述第二磁性件(52)设置在所述锅盖(20)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20)内设置有移动机构(80)和驱动机构(90),其中,所述第二磁性件(52)设置在所述移动机构(80)上,所述移动机构(80)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移动机构(80)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磁性件(51)和所述第二磁性件(52)对应设置,所述移动机构(80)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磁性件(51)和所述第二磁性件(52)错位设置,所述驱动机构(90)与所述移动机构(80)配合并驱动所述移动机构(80)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烹饪器具为电压力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788307.1U CN207804034U (zh) | 2017-06-30 | 2017-06-30 | 压力烹饪器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788307.1U CN207804034U (zh) | 2017-06-30 | 2017-06-30 | 压力烹饪器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804034U true CN207804034U (zh) | 2018-09-04 |
Family
ID=633364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788307.1U Active CN207804034U (zh) | 2017-06-30 | 2017-06-30 | 压力烹饪器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804034U (zh) |
-
2017
- 2017-06-30 CN CN201720788307.1U patent/CN20780403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037183B1 (en) | Steam oven device and water tank for use in the same | |
CN207627057U (zh) | 压力烹饪器具 | |
CN204500194U (zh) | 具有防倒功能的杯子 | |
CN207627064U (zh) | 压力烹饪器具 | |
KR101651452B1 (ko) | 화장품용기의 토출량 조절펌프 | |
USD931059S1 (en) | Insulated container | |
CN207627059U (zh) | 压力烹饪器具 | |
CN207627058U (zh) | 压力烹饪器具 | |
CN207804035U (zh) | 压力烹饪器具 | |
CN207804034U (zh) | 压力烹饪器具 | |
CN207804033U (zh) | 压力烹饪器具 | |
CN207627063U (zh) | 压力烹饪器具 | |
CN205214969U (zh) | 烹饪器具 | |
CN114749295A (zh) | 一种新式流体供应杯 | |
CN102894887B (zh) | 自动计时倒茶机 | |
CN109199089A (zh) | 压力烹饪器具 | |
CN109199087A (zh) | 压力烹饪器具 | |
CN204839194U (zh) | 压力锅的排气装置以及压力锅 | |
CN205322077U (zh) | 烹饪装置的上盖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装置 | |
CN104654366A (zh) | 一种高度可调节的灶具 | |
CN206375205U (zh) | 制造花朵型泡沫的喷瓶 | |
CN202636127U (zh) | 通用鞋柜 | |
CN208709439U (zh) | 电压力锅 | |
CN206995082U (zh) | 一种液体加热器 | |
CN204224235U (zh) | 液体分配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