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03216U - 鱼植共生系统及培育设施 - Google Patents

鱼植共生系统及培育设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03216U
CN207803216U CN201820171715.7U CN201820171715U CN207803216U CN 207803216 U CN207803216 U CN 207803216U CN 201820171715 U CN201820171715 U CN 201820171715U CN 207803216 U CN207803216 U CN 2078032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sh
cultivation
cogeneration system
water
pl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17171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永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Green Coconut Agricultural Cultivation Cooperative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Green Coconut Agricultural Cultivation Cooperativ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Green Coconut Agricultural Cultivation Cooperative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Green Coconut Agricultural Cultivation Cooperative
Priority to CN20182017171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032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032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032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鱼植共生系统及培育设施,该鱼植共生系统能够使鱼类养殖和蔬菜培植同时满足自给自足进而实现产业生态化及低成本化的目的。该鱼植共生系统包括鱼类养殖装置、驱动装置和植物培育装置;其中,鱼类养殖装置包括养殖水,植物培育装置包括培育基,培育基包括培育颗粒和附着在培育颗粒表面上的生物膜层;鱼类养殖装置、驱动装置和植物培育装置依次连接,驱动装置用于将养殖水驱动至培育基上,生物膜层用于将养殖水中的氨气转化为硝酸盐以供培育基上的植物汲取,进而以使养殖水转化为去氨养殖水。

Description

鱼植共生系统及培育设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培育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鱼植共生系统及培育设施。
背景技术
鱼类养殖和蔬菜培植是生活中常见的培育种类。其中,针对于鱼类养殖而言,鱼类养殖池内设置有养殖水和游动于养殖水中的养殖鱼。其中,养殖水中含有养殖鱼的呼吸过程所产生的氨气和养殖鱼所排泄的尿液和粪便,该氨气、尿液和粪便的含量随养殖时间的延长而持续积累。
然而,对于鱼类而言,氨气具有一定的危害度,大量氨气使养殖池成为多病池,养殖水的氨含量高,相对地,养殖水的溶解氧降低,鱼类无法健康成长。
其中,针对蔬菜培植而言,蔬菜的成长需要定期定量地施加所需的各种肥料,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成本,同时,需要花费一定的经济成本购买各种肥料,产业投入成本高。
如何使鱼类养殖和蔬菜培育实现自给自足,进而实现产业生态化及低成本化,成为培育行业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鱼植共生系统,该鱼植共生系统能够使鱼类养殖和蔬菜培植同时满足自给自足进而实现产业生态化及低成本化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鱼植共生系统,该鱼植共生系统包括鱼类养殖装置、驱动装置和植物培育装置;其中,
所述鱼类养殖装置包括养殖水,所述植物培育装置包括培育基,所述培育基包括培育颗粒和附着在所述培育颗粒表面上的生物膜层;
所述鱼类养殖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植物培育装置依次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用于将所述养殖水驱动至所述培育基上,所述生物膜层用于将所述养殖水中的氨气转化为硝酸盐以供所述培育基上的植物汲取,进而以使所述养殖水转化为去氨养殖水。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植物培育装置与所述鱼类养殖装置之间的反输送装置;
所述反输送装置用于将所述去氨养殖水输送回所述鱼类养殖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反输送装置为虹吸装置,所述虹吸装置用于使所述养殖水在所述培育基上保持设定水位。
进一步地,所述虹吸装置包括主虹吸组件和虹吸管,所述植物培育装置包括培育床;其中,
所述培育基和所述主虹吸组件均设置在所述培育床上,所述主虹吸组件的底端与所述培育床的底板插接且连通,所述主虹吸组件的顶端高于所述培育基设定距离;
所述虹吸管的顶端与所述主虹吸组件的底端连接,所述虹吸管的下端朝向所述鱼类养殖装置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虹吸管的下端与所述养殖水的水面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植物培育装置和所述反输送装置均为多个;其中,
多个所述植物培育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同时连接;
多个所述反输送装置与多个所述植物培育装置一一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培育基还包括蚯蚓;
所述蚯蚓用于吸收所述养殖水中的鱼类排泄物,且所述蚯蚓所产生的排泄物供所述培育基上的植物汲取。
进一步地,所述鱼类养殖装置包括养殖池,所述养殖水位于所述养殖池内;
所述养殖池包括主体池和与所述主体池的底端连接的收集池,以及与所述收集池的底端连接的排管;
沿由上至下的方向,所述收集池为渐缩状,用于收集所述养殖水中的鱼类排泄物。
进一步地,所述培育颗粒为颗粒石头或陶粒。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鱼植共生系统包括鱼类养殖装置、驱动装置和植物培育装置,其中,鱼类养殖装置包括养殖水,植物培育装置包括培育基,该培育基包括培育颗粒和附着在培育颗粒表面上的生物膜层,鱼类养殖装置、驱动装置和植物培育装置依次连接,驱动装置用于将养殖水驱动至培育基上,生物膜层用于将养殖水中的氨气转化为硝酸盐以供培育基上的植物汲取,进而以使养殖水转化为去氨养殖水,其中,该去氨养殖水可通过反输送装置反输送回鱼类养殖装置,以供鱼类养殖装置重复使用,或该去氨养殖水可通过其他输送装置输送至其他可利用装置以供二次使用。
现有技术中,鱼类养殖和蔬菜培育均无法实现自给自足,更无法实现产业生态化及低成本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鱼植共生系统,充分利用鱼类养殖装置的养殖水中所含有的氨气,该氨气由鱼类的呼吸过程产生,通过驱动装置将养殖水驱动至植物培育装置的培育基上,利用该培育基的培育颗粒表面上的生物膜层对养殖水中的氨气进行转化,使该氨气转化为能够被植物所汲取吸收的硝酸盐,进而,鱼类养殖装置的养殖水中的氨气被去除,养殖水的含氨量降低,相对地,养殖水的溶解氧增加,鱼类可健康成长;同时,植物培育装置的培育基上的植物得到成长所需的硝酸盐,定量的培育颗粒能够在定期内转化设定量的硝酸盐以供植物持续汲取,因此,无需为植物定期定量地施加其所需的各种肥料,无需投入大量的人力成本,无需花费高经济成本购买各种肥料,其产业投入成本低。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鱼植共生系统可使鱼类养殖和蔬菜培育实现共生以自给自足,进而实现产业生态化及低成本化。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培育设施,该培育设施包括如上所述的鱼植共生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培育设施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同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鱼植共生系统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鱼植共生系统的第一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鱼植共生系统的第二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虹吸装置的第一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虹吸装置的第二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虹吸装置的第三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虹吸装置的第四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虹吸装置;200-植物培育装置;300-鱼类养殖装置;10-内管壳;11-虹吸管壳;12-外管壳;13-盖体;14-虹吸管;111-通水牙槽;121-进水孔;122-便捷牙槽;131-主体;132-卡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鱼植共生系统的第一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鱼植共生系统的第二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虹吸装置的第一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虹吸装置的第二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虹吸装置的第三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虹吸装置的第四示意图。
参照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鱼植共生系统包括鱼类养殖装置300、驱动装置和植物培育装置200;其中,鱼类养殖装置300包括养殖水,植物培育装置200包括培育基,培育基包括培育颗粒和附着在培育颗粒表面上的生物膜层;鱼类养殖装置300、驱动装置和植物培育装置200依次连接,驱动装置用于将养殖水驱动至培育基上,生物膜层用于将养殖水中的氨气转化为硝酸盐以供培育基上的植物汲取,进而以使养殖水转化为去氨养殖水。
其中,上述去氨养殖水可通过反输送装置反输送回鱼类养殖装置,以供鱼类养殖装置重复使用,或该去氨养殖水可通过其他输送装置输送至其他可利用装置以供二次使用。
现有技术中,鱼类养殖和蔬菜培育均无法实现自给自足,更无法实现产业生态化及低成本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鱼植共生系统,充分利用鱼类养殖装置的养殖水中所含有的氨气,该氨气由鱼类的呼吸过程产生,通过驱动装置将养殖水驱动至植物培育装置的培育基上,利用该培育基的培育颗粒表面上的生物膜层对养殖水中的氨气进行转化,使该氨气转化为能够被植物所汲取吸收的硝酸盐,进而,鱼类养殖装置的养殖水中的氨气被去除,养殖水的含氨量降低,相对地,养殖水的溶解氧增加,鱼类可健康成长;同时,植物培育装置的培育基上的植物得到成长所需的硝酸盐,定量的培育颗粒能够在定期内转化设定量的硝酸盐以供植物持续汲取,因此,无需为植物定期定量地施加其所需的各种肥料,无需投入大量的人力成本,无需花费高经济成本购买各种肥料,其产业投入成本低。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鱼植共生系统可使鱼类养殖和蔬菜培育实现共生以自给自足,进而实现产业生态化及低成本化。
本实施例中,鱼植共生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植物培育装置200与鱼类养殖装置300之间的反输送装置,反输送装置用于将去氨养殖水输送回鱼类养殖装置,以使去除氨气的养殖水得到重复利用。
优选地,反输送装置为虹吸装置100,虹吸装置100用于使养殖水在培育基上保持设定水位。
本实施例中,虹吸装置包括主虹吸组件和虹吸管14,植物培育装置包括培育床,其中,培育基和主虹吸组件均设置在培育床上,主虹吸组件的底端与培育床的底板插接且连通,主虹吸组件的顶端高于培育基设定距离,虹吸管14的顶端与主虹吸组件的底端连接,虹吸管14的下端朝向鱼类养殖装置300设置。
具体地,主虹吸组件包括外管壳12、内管壳10及虹吸管壳11,其中,内管壳10、虹吸管壳11和外管壳12由内至外依次间隔且同轴套接,外管壳12的壳壁上设置有进水孔121,虹吸管壳11的上端封闭设置,虹吸管壳12的下端设置有贯穿虹吸管壳壳壁的通水牙槽122,内管壳10的上端与虹吸管壳11的上端间隔形成通水间隙,内管壳10的下端与外管壳12的下端可拆卸插接。
应用时,虹吸管壳与内管壳之间会形成物理真空,不断吸收位于虹吸管壳与外管壳之间的培育水,因此,培育水能够依次通过进水孔、通水牙槽、通水间隙和内管壳的下端到达虹吸组件的下方。
其中的内管壳的下端与外管壳的下端可拆卸插接,其中的内管壳的上端与虹吸管壳的上端间隔设置形成通水间隙,因此,内管壳为可拆卸件,单个虹吸组件可同时配备多个不同长度的内管壳,应用时可对内管壳进行替换。
上述主虹吸组件还包括盖体13,该盖体13用于封闭或敞开外管壳12的上端。该盖体13包括主体131和与主体131连接的卡接部132,其中,卡接部132为多个,多个卡接部132沿主体131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主体131与外管壳12的上端匹配,卡接部132与外管壳12的壳壁卡接以使主体131相对外管壳12定位,两个卡接部132之间自然形成便捷槽。
使用过程中,上述虹吸组件的虹吸管壳与内管壳之间会形成物理真空,不断吸收位于外管壳与虹吸管壳之间的培育水进入内管壳内并通过内管壳排出,因而,盖体会被吸紧在外管壳的上端上,为防止盖体卡接过紧而难以取出,盖体上形成有沿其圆周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便捷槽,以便于取拿。
优选地,外管壳12的上端设置有便捷牙槽122,便捷牙槽122位于两个卡接部132之间,该便捷牙槽122协助于上述相邻两个卡接部132之间的便捷槽,以进一步提高盖体的取拿便捷性。
虹吸管14包括第一直立管道和水平管道,第一直立管道包括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的上端和下端,水平管包括沿水平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直立管道的上端与内管壳的下端连接,第一直立管道的下端与水平管道的第一端连接,换言之,第一直立管道和水平管道垂直设置,该虹吸管至少具有一个直角结构,以使上述虹吸组件中的培育水能够顺利通过内管壳到达第一直立管道。
虹吸管14还包括第二直立管道,第二直立管道包括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的上端和下端,第二直立管道的上端与水平管道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直立管道的下端用于将培育水引向位于植物培育装置下方的鱼类养殖装置中或其他装置中。
并且,虹吸管的下端与养殖水的水面间隔设置,如此,待生物膜层将养殖水净化后,被净化的养殖水通过虹吸装置的虹吸作用流回鱼池,回流水通过虹吸装置的虹吸管的下端冲破鱼池水面实现水体溶氧,如此达到净化和溶氧的双重作用。
优选地,植物培育装置和反输送装置均为多个,其中,多个植物培育装置与驱动装置同时连接,多个反输送装置与多个植物培育装置一一对应设置,如此设置以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本实施例中,培育基还包括蚯蚓,蚯蚓用于吸收养殖水中的鱼类排泄物,且蚯蚓所产生的排泄物供培育基上的植物汲取。
对于鱼类养殖水而言,养殖水中包含鱼类呼吸所产生的氨气及鱼类尿液和粪便,培育床上设置有陶粒和蚯蚓,在潮湿阴暗的环境内,陶粒的表面会附着一层由多类细菌构成的生物膜层,养殖水到达培育床,该生物膜层可将养殖水中的氨气转化为硝酸盐,该硝酸盐供植物汲取以成长,养殖水中鱼类的尿液和粪便由蚯蚓吸收,而蚯蚓所产生的排泄物为能够被植物所吸收的营养物质。
本实施例中,鱼类养殖装置包括养殖池,养殖水位于养殖池内,养殖池包括主体池和与主体池的底端连接的收集池,以及与收集池的底端连接的排管,沿由上至下的方向,收集池为渐缩状,用于收集养殖水中的鱼类排泄物,进而实现以另一种方法处理鱼类排泄物的目的。
优选地,收集池为倒锥形池。
优选地,培育颗粒为颗粒石头或陶粒。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培育设施,该培育设施包括如上的鱼植共生系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培育设施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同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鱼植共生系统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鱼植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鱼类养殖装置、驱动装置和植物培育装置;其中,
所述鱼类养殖装置包括养殖水,所述植物培育装置包括培育基,所述培育基包括培育颗粒和附着在所述培育颗粒表面上的生物膜层;
所述鱼类养殖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植物培育装置依次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用于将所述养殖水驱动至所述培育基上,所述生物膜层用于将所述养殖水中的氨气转化为硝酸盐以供所述培育基上的植物汲取,进而以使所述养殖水转化为去氨养殖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植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植物培育装置与所述鱼类养殖装置之间的反输送装置;
所述反输送装置用于将所述去氨养殖水输送回所述鱼类养殖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鱼植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输送装置为虹吸装置,所述虹吸装置用于使所述养殖水在所述培育基上保持设定水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鱼植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装置包括主虹吸组件和虹吸管,所述植物培育装置包括培育床;其中,
所述培育基和所述主虹吸组件均设置在所述培育床上,所述主虹吸组件的底端与所述培育床的底板插接且连通,所述主虹吸组件的顶端高于所述培育基设定距离;
所述虹吸管的顶端与所述主虹吸组件的底端连接,所述虹吸管的下端朝向所述鱼类养殖装置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鱼植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管的下端与所述养殖水的水面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鱼植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培育装置和所述反输送装置均为多个;其中,
多个所述植物培育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同时连接;
多个所述反输送装置与多个所述植物培育装置一一对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植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基还包括蚯蚓;
所述蚯蚓用于吸收所述养殖水中的鱼类排泄物,且所述蚯蚓所产生的排泄物供所述培育基上的植物汲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植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类养殖装置包括养殖池,所述养殖水设于所述养殖池内;
所述养殖池包括主体池和与所述主体池的底端连接的收集池,以及与所述收集池的底端连接的排管;
沿由上至下的方向,所述收集池为渐缩状,用于收集所述养殖水中的鱼类排泄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植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颗粒为颗粒石头或陶粒。
10.一种培育设施,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鱼植共生系统。
CN201820171715.7U 2018-01-31 2018-01-31 鱼植共生系统及培育设施 Active CN2078032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71715.7U CN207803216U (zh) 2018-01-31 2018-01-31 鱼植共生系统及培育设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71715.7U CN207803216U (zh) 2018-01-31 2018-01-31 鱼植共生系统及培育设施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03216U true CN207803216U (zh) 2018-09-04

Family

ID=63322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171715.7U Active CN207803216U (zh) 2018-01-31 2018-01-31 鱼植共生系统及培育设施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0321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29623A (zh) * 2018-01-31 2018-05-15 上海绿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 鱼植共生系统及培育设施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29623A (zh) * 2018-01-31 2018-05-15 上海绿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 鱼植共生系统及培育设施
CN108029623B (zh) * 2018-01-31 2024-01-26 上海绿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 鱼植共生系统及培育设施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88686B (zh) 一种鱼菜共生系统及其使用控制方法
CN211241202U (zh) 一种耐海水蔬菜与水产动物的立体共养装置
CN108439711A (zh) 一种工厂化海水养殖废水一体化处理净化系统及方法
CN108244012B (zh) 一种应用于池塘中的软性材料生态养殖系统及方法
CN104542423A (zh) 蜂巢式全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装置
CN105746393A (zh) 一种循环水跑道式养虾系统及方法
CN103478055A (zh) 一种南美白对虾室内工厂化培育装置
CN209463162U (zh) 一种利用养殖尾水生产滤食性贝类的系统
CN106889002A (zh) 一种箱式种养同体生态养殖浮床
CN207870100U (zh) 一种循环流净化生态水产养殖系统
CN201393474Y (zh) 三疣梭子蟹亲本循环水养殖装置
JP2012095630A (ja) マイクロ・ナノバルブにより活性化された微生物を使った、水生動物と植物の並行栽培システム
CN102511423B (zh) 一种用海水养殖虾和蟹的系统及其养殖方法
CN108739343A (zh) 一种鱼菜共赢的工厂化养鱼尾液循环利用方法
CN109892232A (zh) 复合种养殖系统及其在规模化畜禽养殖粪污处理中的应用
CN204335575U (zh) 新生态水产养殖系统
CN207803216U (zh) 鱼植共生系统及培育设施
CN105060648B (zh) 工厂化循环水鱼类养殖脱氮零排放系统
CN110269028A (zh) 一种鱼植共生系统
CN206559930U (zh) 一种箱式种养同体生态养殖浮床
CN210137729U (zh) 一种水产养殖用的工厂化循环水孵化育苗系统
CN207803215U (zh) 复合型共生系统及培育设施
CN206994124U (zh) 养鱼池环境改善系统
CN208545259U (zh) 一种无污染养殖系统
CN106614141A (zh) 一种流水池高密度养殖鳜鱼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