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02084U - 保护壳 - Google Patents
保护壳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802084U CN207802084U CN201820081960.9U CN201820081960U CN207802084U CN 207802084 U CN207802084 U CN 207802084U CN 201820081960 U CN201820081960 U CN 201820081960U CN 207802084 U CN207802084 U CN 20780208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dge
- bending part
- mobile terminal
- protective shell
- depart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0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748 scratch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2393 scratch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4433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2803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417 polycarbon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515 polycarbon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425 Makrol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06 elasto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保护壳,保护壳用于套设至移动终端上。保护壳包括主体部、第一弯折部、边沿部、第二弯折部和凸起。主体部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弯折部连接于主体部的边缘,且第一弯折部向第一表面所在的一侧弯折。边沿部连接于第一弯折部的边缘上。第二弯折部连接于边沿部的边缘上,且第二弯折部向第一表面所在的一侧弯折。主体部、第一弯折部、边沿部和第二弯折部形成用于收容移动终端容置槽。凸起凸出于第二弯折部的表面上。凸起的末端与第一表面之间的最大距离大于第二弯折部的末端与第一表面之间的最大距离。上述保护壳,当移动终端的显示屏朝向支撑物放置时,保护壳可以防止移动终端的显示屏所在的一侧的外表面被支撑物划伤。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终端配件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保护壳。
背景技术
一般的移动终端(手机、平板等)上可以套设保护壳,保护壳用于对移动终端予以保护。对于套设有保护壳的移动终端,当移动终端的显示屏朝向支撑物并放置于支撑物上时,移动终端的盖板易被支撑物划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保护壳,以解决移动终端的显示屏朝向支撑物并放置于支撑物上时,移动终端的盖板易被支撑物划伤的问题。
一种保护壳,用于套设至移动终端上,所述保护壳包括:
主体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第一弯折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边缘,且所述第一弯折部向所述第一表面所在的一侧弯折;
边沿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边缘上;及
第二弯折部,连接于所述边沿部的边缘上,且所述第二弯折部向所述第一表面所在的一侧弯折;
所述主体部、所述第一弯折部、所述边沿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形成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用于收容所述移动终端;
所述保护壳还包括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二弯折部上的凸起,所述凸起凸出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背向所述容置槽的表面上;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凸起的末端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的最大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末端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的最大距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的边缘包括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二边缘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弯折部、所述边沿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分别由所述第一边缘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边缘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一弯折部、所述边沿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分别由所述第二边缘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边缘的另一端;至少一个所述凸起位于所述第一边缘的末端所在的位置的所述第二弯折部上,且至少一个所述凸起位于所述第二边缘的末端所在的位置的所述第二弯折部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移动终端收容于所述保护壳内时,所述凸起的末端在基准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移动终端的盖板在基准平面上的正投影的外边缘的最大距离为h,所述移动终端的最大厚度为D,则h与D的比值小于0.2;所述基准平面为垂直于所述移动终端的长度方向的平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的边缘还包括第三边缘,所述第三边缘位于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二边缘之间;所述第一弯折部、所述边沿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分别由所述第三边缘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三边缘的另一端,且由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弯折部、所述边沿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所形成的所述容置槽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的边缘还包括第四边缘,所述第四边缘与所述第三边缘相对设置,且所述第四边缘位于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二边缘之间;所述边沿部从所述第四边缘的末端沿所述第四边缘的延伸方向向内延伸,且所述第四边缘的两端的所述边沿部的内边缘的宽度小于所述移动终端的最大宽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内边缘的间距小于所述移动终端的最大宽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弯折部上对应于所述移动终端的按键所在的位置开设有避空槽,所述边沿部延伸至所述避空槽的边缘;在所述边沿部上对应于所述按键所在的位置,所述边沿部由朝向所述移动终端的一侧向背向所述移动终端的一侧外凸形成凹槽,所述凹槽用于收容所述按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第一弯折部均为硬质塑胶材料,所述边沿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均为软质塑胶材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的硬度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硬度大于77HD,所述边沿部的硬度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硬度小于77HD。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第一弯折部均为PC材料,所述边沿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均为TPU材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呈非透明状,所述第一弯折部呈透明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所述第一弯折部、所述边沿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一体成型。
上述保护壳,第一弯折部、边沿部、第二弯折部和主体部形成容置槽,容置槽可用于收容移动终端。由于凸起的末端与第一表面之间的最大距离大于第二弯折部的末端与第一表面之间的最大距离,当移动终端的显示屏朝向支撑物并放置于支撑物上时,凸起与支撑物接触,就可以防止移动终端的显示屏所在的一侧接触支撑物的表面,从而可以防止移动终端的显示屏所在的一侧的外表面被支撑物划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移动终端的主视图;
图3为一实施例中保护壳的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4为图3所示保护壳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保护壳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6为图3所示保护壳的又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7为图3所示保护壳套设于移动终端上的仰视图;
图8为图3所示保护壳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作为在此使用的“通信终端”(或简称为“终端”)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数字用户线路(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以及/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例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以及/或另一通信终端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通信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或“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
参考图1和图2,在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为手机。移动终端10包括显示屏组件100和后壳200,显示屏组件100至少部分收容于后壳200内,且显示屏组件100与后壳200固定连接。在一实施例中,显示屏组件100包括盖板110和显示屏120,盖板110盖设于显示屏120上,显示屏120至少部分收容于后壳200内,且盖板110与后壳200固定连接。保护壳20用于套设至移动终端10上,以对移动终端10予以保护。参考图3和图4,在一实施例中,保护壳30包括主体部310、第一弯折部320、边沿部330和第二弯折部340。同时参考图5和图6,在一实施例中,主体部310采用硬质塑胶材料制成,主体部3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311和第二表面313。第一弯折部320采用硬质塑胶材料制成,第一弯折部320连接于主体部310的边缘,且第一弯折部320向第一表面311所在的一侧弯折。边沿部330采用软质塑胶材料制成,边沿部330连接于第一弯折部320的边缘上。第二弯折部340采用软质塑胶材料制成,第二弯折部340连接于边沿部330的边缘上,且第二弯折部340向第一表面311所在的一侧弯折。主体部310、第一弯折部320、边沿部330和第二弯折部340形成容置槽400,容置槽400用于收容移动终端10。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10也可以为平板等。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当保护壳30套设于移动终端10上时,主体部310的第一表面311为朝向移动终端10的表面,第二表面313为背向移动终端10的表面。在一实施例中,主体部310大致为圆角矩形状。第一弯折部320连接于主体部310的两条长边的上,且第一弯折部320向第一表面311所在的一侧弯折。边沿部330连接于第一弯折部320上并沿第一弯折部320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二弯折部340连接于边沿部330上并沿边沿部330的延伸方向延伸,且第二弯折部340向第一表面311所在的一侧弯折。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弯折部340向第一表面311所在的一侧弯折后,第二弯折部340与边沿部330形成倒钩状结构,第二弯折部340用于扣合在移动终端10的边缘上,以使保护壳30能够夹持移动终端10并对移动终端10予以有效的保护。第一弯折部320、边沿部330、第二弯折部340和主体部310形成容置槽400,容置槽400就可用于收容移动终端10。
在一实施例中,主体部310和第一弯折部320的材质相同,且为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材料。采用PC材料制成的主体部310和第一弯折部320具有强度高、耐疲劳性好、尺寸稳定、蠕变小等优点,因此能对移动终端10予以有效的保护。在一实施例中,主体部310和第一弯折部320一体成型,例如,主体部310和第一弯折部320可以采用注塑成型,从而有利于主体部310和第一弯折部320的加工。在一实施例中,主体部310和第一弯折部320的材质也可以不同。例如,在一实施例中,主体部310为非透明状,第一弯折部320为透明状,因此使得主体部310和第一弯折部320具有不同的视觉效果,有利于提升保护壳30的美观性。在一实施例中,主体部310的硬度和第一弯折部320的硬度大于77HD,主体部310和第一弯折部320不易变形,因此能对移动终端10予以支撑和保护。可以理解的是,当塑胶材料的硬度大于77HD时,可以视塑胶材料为硬质塑胶材料。
在一实施例中,边沿部330和第二弯折部340材质相同,且为TPU(Thermoplasticpolyurethanes,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材料。采用TPU材料制成的边沿部330和第二弯折部340具有耐磨、耐油、耐低温、抗撕裂、弹性好等优点,因此能够对移动终端10予以有效的保护,且有利于移动终端10装入保护壳30内。在一实施例中,边沿部330和第二弯折部340一体成型从而有利于边沿部330和第二弯折部340的加工。在一实施例中,边沿部330和第二弯折部340均呈透明状,从而有利于提升保护壳30的美观性。可以理解的是,边沿部330和第二弯折部340的材质也可以不同。在一实施例中,边沿部330的硬度与第二弯折部340的硬度小于77HD,边沿部330和第二弯折部340易产生变形,从而有利于将保护壳30套设于移动至移动终端10上。可以理解的是,当塑胶材料的硬度小于77HD时,可以视塑胶材料为软质塑胶材料。进一步,在一实施例中,主体部310、第一弯折部320、边沿部330和第二弯折部340一体成型,因而有利于整个保护壳30的加工成型。
参考图7和图8,在一实施例中,对应于移动终端10的角落位置处,第二弯折部340上设有凸起343,凸起343为保护壳30的一部分。凸起343与第二弯折部340一体成型,且凸起343凸出于第二弯折部340的背向容置槽400的表面上。在移动终端10的厚度方向上,凸起343的末端与第一表面311之间的最大距离大于第二弯折部340的末端与第一表面311之间的最大距离。凸起343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当移动终端10收容于保护壳30内时,在移动终端10的厚度方向上,凸起343的末端凸出于移动终端10的盖板110的外表面上。具体地,参考图7,在一实施例中,作垂直于移动终端10的长度方向的平面,并以该平面为基准平面,当移动终端10收容于保护壳30内时,凸起343的末端凸出于移动终端10的盖板110的外表面上。在一实施例中,保护壳30的外形大致呈圆角矩形状,圆角矩形的四个角落处的凸起343向远离主体部310的第一表面311的一侧外凸,且在移动终端10的厚度方向上,凸起343的末端高于移动终端10的盖板110的外表面。当移动终端10的显示屏120朝向支撑物(例如桌面)并放置于支撑物上时,凸起343与支撑物接触,就可以防止盖板110接触支撑物的表面,从而可以防止盖板110的外表面被支撑物划伤。
参考图7,在一实施例中,凸起343的末端在基准平面上的正投影与盖板110在基准平面上的正投影的外边缘的最大距离为h,移动终端10的最大厚度为D,则h与D比值小于0.2。例如,在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的最大厚度为8毫米,凸起343的末端在基准平面上的正投影与盖板110在基准平面上的正投影的外边缘的最大距离为1毫米。当h与D的比值小于0.2时,凸起343不仅可以防止盖板110接触支撑物的表面以防止盖板110的外表面被支撑物划伤,而且能够防止保护壳30的凸起343在移动终端10的厚度方向上的厚度显得过大,以避免凸起343对保护壳30的外观产生不利的影响。
上述保护壳30,第一弯折部320、边沿部330、第二弯折部340和主体部310形成容置槽400,容置槽400可用于收容移动终端10。由于主体部310和第一弯折部320均为硬质塑胶材料,保护壳30的主体部310和第一弯折部320强度较高且不易变形,能够对移动终端10起到有效的保护。由于边沿部330和第二弯折部340均为软质塑胶材料,边沿部330和第二弯折部340可变形以使移动终端10容易装入保护壳30内。硬质塑胶材料的第一弯折部320上连接软质塑胶材料的边沿部330后,第一弯折部320可以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以使边沿部330不易外张,进而使得保护壳30不易从移动终端10上脱开,从而可以对移动终端10予以有效的保护。由于凸起343的末端与第一表面311之间的最大距离大于第二弯折部340的末端与第一表面311之间的最大距离,当移动终端10的显示屏120朝向支撑物并放置于支撑物上时,凸起343与支撑物接触,就可以防止盖板110接触支撑物的表面,从而可以防止盖板110的外表面被支撑物划伤。
再参考图3,在一实施例中,主体部310的边缘包括第一边缘(图未标)、第二边缘314和第三边缘316,第一边缘与第二边缘314相对设置,第三边缘316位于第一边缘与第二边缘314之间。第一弯折部320、边沿部330和第二弯折部340分别由第一边缘的一端延伸至第一边缘的另一端,且第一弯折部320、边沿部330和第二弯折部340分别由第二边缘314的一端延伸至第二边缘314的另一端。至少一个凸起343位于第一边缘的末端所在的位置的第二弯折部340上,且至少一个凸起343位于第二边缘314的末端所在的位置的第二弯折部340上。可以理解的是,在主体部310呈圆角矩形的实施例中,第一边缘的末端有两处,这两处所对应的第二弯折部340上均可设置凸起343。在第一边缘的延伸方向上,第二弯折部340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的状态。同样的,在第二边缘314的延伸方向上,第二弯折部340也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的状态。上述结构的保护壳30,利用凸起343,就可以对盖板110起到良好的保护。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边缘的延伸方向上,第二弯折部340的两端高、中间低的结构不是必须的。例如,凸起343可以连续地分布于第二弯折部340上,可以使得凸起343的末端在第一边缘的延伸方向上距离盖板110的高度一致,且凸起343凸出于盖板110的外表面上,同样可以利用凸起343对盖板110予以保护。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二边缘314的延伸方向上,第二弯折部340的两端高、中间低的结构也不是必须的。例如,凸起343可以连续地分布于第二弯折部340上,可以使得凸起343的末端在第二边缘314的延伸方向上距离盖板110的高度一致,且凸起343凸出于盖板110的外表面上,同样可以利用凸起343对盖板110予以保护。可以理解的是,凸起343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且多个凸起343的末端的凸出于盖板110表面的距离一致。上述结构,当移动终端10的显示屏120朝向支撑物(例如桌面)放置时,移动终端10可以平稳地放置于支撑物上。
在一实施例中,在移动终端10的宽度方向上,第二弯折部340的内边缘的间距小于移动终端10的最大宽度。具体地,作垂直于移动终端10的厚度方向的平面,并以该平面作为参考平面,则在移动终端10的宽度方向上,第二弯折部340的内边缘在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的间距小于移动终端10的最大宽度。上述结构,第二弯折部340与边沿部330形成倒钩状的结构。当保护壳30套设于移动终端10上时,第二弯折部340的内边缘扣合在移动终端10的边缘上,因此能够使得移动终端10与保护壳30的连接稳固,以防止保护壳30轻易从移动终端10上脱开。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弯折部340的内边缘的间距与移动终端10的最大宽度的比值的范围为0.95~0.99。当第二弯折部340的内边缘的间距与移动终端10的最大宽度的比值处于上述范围内时,既能保证保护壳30与移动终端10的连接稳固,还能防止保护壳30的第二弯折部340在移动终端10的宽度方向上占据长度过大,以防止对移动终端10的外观或显示产生不利影响。
参考图3,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弯折部320、边沿部330和第二弯折部340分别由第三边缘316的一端延伸至第三边缘316的另一端,且由第一弯折部320、边沿部330、第二弯折部340和主体部310所形成的容置槽400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结构。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主体部310大致呈圆角矩形。主体部310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314分别位于矩形的两条长边所在的位置,第三边缘316位于矩形的一条短边所在位置。第一弯折部320分别与第一边缘、第二边缘314和第三边缘316连接,且第一弯折部320由第一边缘的末端延伸至第二边缘314的末端。边沿部330连接于第一弯折部320上,且边沿部330由主体部310的第一边缘的末端延伸至第二边缘314的末端。可以理解的是,边沿部330也可视为由第一弯折部320的一个末端沿主体部310的第一边缘、第三边缘316和第二边缘314的延伸方向延伸至第一弯折部320的另一个末端。第二弯折部340连接于边沿部330上,且第二弯折部340由第一边缘的末端延伸至第二边缘314的末端。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弯折部340也可视为由边沿部330的一个末端沿主体部310的第一边缘、第三边缘316和第二边缘314的延伸方向延伸至边沿部330的另一个末端。上述设置,第一弯折部320、边沿部330、第二弯折部340和主体部310所形成的容置槽400在移动终端10的长度方向上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结构,容置槽400的开口有利于将移动终端10装入保护壳30内,容置槽400的开口还有利于将移动终端10从保护壳30内取出,从而可以提升保护壳30使用的便利性。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边缘316上的第一弯折部320、边沿部330和第二弯折部340不是必须的。例如,当第三边缘316上未设置第一弯折部320、边沿部330和第二弯折部340时,在移动终端10的宽度方向上,容置槽400为两端开口的结构。上述结构的保护壳30同样有利于移动终端10装入保护壳30内,并有利于移动终端10从保护壳30内取出,且保护壳30能够对移动终端10起到有效的保护。
在主体部310为圆角矩形的实施例中,主体部310的边缘还包括第四边缘318,第四边缘318与第三边缘316相对设置,且第四边缘318位于第一边缘与第二边缘314之间。边沿部330从第四边缘318的末端沿第四边缘318的延伸方向向内延伸,且第四边缘318的两端的边沿部330的内边缘的宽度小于移动终端10的最大宽度。上述结构,边沿部330的末端可以包覆在移动终端10的角落上,防止移动终端10从容置槽400的开口处轻易脱出,从而可以对移动终端10起到更有效的保护。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弯折部320沿主体部310的第一边缘、第三边缘316和第二边缘314的延伸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例如,第一弯折部320可以沿第一边缘、第三边缘316和第二边缘314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第一弯折部320的间隔所在的位置可以由边沿部330填充。可以理解的是,边沿部330沿主体部310的第一边缘、第三边缘316和第二边缘314的延伸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例如,边沿部330可以在第一弯折部320上沿主体部310的第一边缘、第三边缘316和第二边缘314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边沿部330的间隔所在的位置可以由第二弯折部340填充。
同时参考图4,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弯折部320上对应于移动终端10的按键所在的位置开设有避空槽321,边沿部330延伸至避空槽321的边缘。在边沿部330上对应于按键所在的位置,边沿部330由朝向移动终端10的一侧向背向移动终端10的一侧外凸形成凹槽(图未标),凹槽可用于收容按键。具体地,参考图1,在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上设有电源键500,电源键500凸出于移动终端10的侧面上。保护壳30的第一弯折部320上对应于电源键500所在的位置开设有避空槽321,边沿部330延伸至避空槽321的边缘并与第一弯折部320连接,且边沿部330由朝向移动终端10的一侧向背向移动终端10的一侧外凸形成用于收容电源键500的凹槽。上述结构,由于边沿部330为软质塑胶材料,边沿部330受力时易发生变形,从而有利于手部通过边沿部330对电源键500施力,以按压电源键500,执行电源键500的相应功能。
在其他实施方之中,移动终端10上还设有音量键600,第一弯折部320上对应于音量键600的位置也开设有避空槽321,边沿部330延伸至避空槽321的边缘并与第一弯折部320连接,且边沿部330由朝向移动终端10的一侧向背向移动终端10的一侧外凸形成用于收容音量键600的凹槽。上述结构,由于边沿部330为软质塑胶材料,边沿部330受力时易发生变形,从而有利于手部通过边沿部330对音量键600施力,以按压音量键600,执行音量键600的相应功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保护壳,用于套设至移动终端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包括:
主体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第一弯折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边缘,且所述第一弯折部向所述第一表面所在的一侧弯折;
边沿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边缘上;及
第二弯折部,连接于所述边沿部的边缘上,且所述第二弯折部向所述第一表面所在的一侧弯折;
所述主体部、所述第一弯折部、所述边沿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形成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用于收容所述移动终端;
所述保护壳还包括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二弯折部上的凸起,所述凸起凸出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背向所述容置槽的表面上;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凸起的末端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的最大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末端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的最大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的边缘包括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二边缘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弯折部、所述边沿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分别由所述第一边缘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边缘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一弯折部、所述边沿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分别由所述第二边缘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边缘的另一端;至少一个所述凸起位于所述第一边缘的末端所在的位置的所述第二弯折部上,且至少一个所述凸起位于所述第二边缘的末端所在的位置的所述第二弯折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移动终端收容于所述保护壳内时,所述凸起的末端在基准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移动终端的盖板在基准平面上的正投影的外边缘的最大距离为h,所述移动终端的最大厚度为D,则h与D的比值小于0.2;所述基准平面为垂直于所述移动终端的长度方向的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的边缘还包括第三边缘,所述第三边缘位于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二边缘之间;所述第一弯折部、所述边沿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分别由所述第三边缘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三边缘的另一端,且由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弯折部、所述边沿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所形成的所述容置槽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的边缘还包括第四边缘,所述第四边缘与所述第三边缘相对设置,且所述第四边缘位于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二边缘之间;所述边沿部从所述第四边缘的末端沿所述第四边缘的延伸方向向内延伸,且所述第四边缘的两端的所述边沿部的内边缘的宽度小于所述移动终端的最大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内边缘的间距小于所述移动终端的最大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部上对应于所述移动终端的按键所在的位置开设有避空槽,所述边沿部延伸至所述避空槽的边缘;在所述边沿部上对应于所述按键所在的位置,所述边沿部由朝向所述移动终端的一侧向背向所述移动终端的一侧外凸形成凹槽,所述凹槽用于收容所述按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第一弯折部均为硬质塑胶材料,所述边沿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均为软质塑胶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的硬度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硬度大于77HD,所述边沿部的硬度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硬度小于77HD。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第一弯折部均为PC材料,所述边沿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均为TPU材料。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呈非透明状,所述第一弯折部呈透明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所述第一弯折部、所述边沿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一体成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081960.9U CN207802084U (zh) | 2018-01-16 | 2018-01-16 | 保护壳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081960.9U CN207802084U (zh) | 2018-01-16 | 2018-01-16 | 保护壳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802084U true CN207802084U (zh) | 2018-08-31 |
Family
ID=632725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081960.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802084U (zh) | 2018-01-16 | 2018-01-16 | 保护壳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802084U (zh) |
-
2018
- 2018-01-16 CN CN201820081960.9U patent/CN20780208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278779B1 (en) | Telephone shoulder rest and stand | |
KR200453437Y1 (ko) | 모바일 단말기용 케이스 | |
US20090261216A1 (en) | Support mechanism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CN101141860A (zh) | 便携式折叠型支架 | |
US11778081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holder | |
US20220291639A1 (en) | Smart watch protective shell | |
KR20130074446A (ko) | 모바일 단말기용 케이스 | |
CN207949184U (zh) | 可携式电子设备保护套构造 | |
CN102679100A (zh) | 支撑架 | |
CN207802082U (zh) | 保护壳 | |
CN207802084U (zh) | 保护壳 | |
CN207802085U (zh) | 保护壳 | |
CN110049172A (zh) | 保护壳 | |
CN208369635U (zh) | 壳体和电子装置 | |
CN110049173A (zh) | 保护壳 | |
CN112654194B (zh) | 保护壳 | |
CN208369657U (zh) | 壳体和电子装置 | |
CN110049171A (zh) | 保护壳 | |
CN204104239U (zh) | 具可调式支撑件的壳体 | |
CN208522825U (zh) | 移动终端保护壳、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组合件 | |
CN110049169A (zh) | 保护壳 | |
CN201114201Y (zh) | 具有可滑动和翻转的手机 | |
CN215187692U (zh) | 电子设备组件以及保护壳组件 | |
KR20140005390U (ko) | 화면 거치가 편리한 모바일 기기용 보호 케이스 | |
CN212163397U (zh) | 一种移动终端及显示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Address before: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8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