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00907U - 天线装置及其天线罩 - Google Patents

天线装置及其天线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00907U
CN207800907U CN201721819825.1U CN201721819825U CN207800907U CN 207800907 U CN207800907 U CN 207800907U CN 201721819825 U CN201721819825 U CN 201721819825U CN 207800907 U CN207800907 U CN 2078009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material layer
fiber composite
glass fiber
gl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1982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游建军
管定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Comba Telecom Systems Guangzhou Co Ltd
Tianjin Comba Telecom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Comba Telecom Systems Guangzhou Co Ltd, Tianjin Comba Telecom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81982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009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009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009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天线装置及其天线罩包括一体成型的壳体,具有收容腔,壳体以一虚设纵剖面为界包括上罩和下罩,下罩包括两侧壁及连接于两侧壁间的底壁,且上罩及下罩的连接处设置有反射板安装位,其中至少底壁包括玻璃纤维复合层,玻璃纤维复合层包括至少一层第一材料层、至少一层第二材料层及至少一层第三材料层,第一材料层为玻璃纤维层,第二材料层为碳纤维层,第三材料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条状玻璃纤维制品,其中,第三材料层作为玻璃纤维复合层的内层进行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天线装置及其天线罩具有较佳的使用效果。

Description

天线装置及其天线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天线装置及其天线罩。
背景技术
前后比是指天线主瓣的最大辐射方向的功率通量密度与相反方向附近的最大功率通量密度之比,前后比越高,天线对与主瓣方向相反的后瓣的抑制效果越好,则定向的增益越高,信号越强。
传统的天线,在天线反射板的背部增加金属背板,金属背板具有导电性能,能够有效改善前后比指标,但金属背板质量大,增加了天线的重量,使用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使用不便的问题,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天线装置及其天线罩。
一种天线装置及其天线罩,包括一体成型的壳体,具有收容腔,所述壳体以一虚设纵剖面为界包括上罩和下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罩包括两侧壁及连接于两所述侧壁间的底壁,且所述上罩及所述下罩的连接处设置有反射板安装位,其中至少所述底壁包括玻璃纤维复合层,所述玻璃纤维复合层包括至少一层第一材料层、至少一层第二材料层及至少一层第三材料层,所述第一材料层为玻璃纤维层,所述第二材料层为碳纤维层,所述第三材料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条状玻璃纤维制品,其中,所述第三材料层作为所述玻璃纤维复合层的内层进行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玻璃纤维层为由玻璃纤维制成的片状表面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条状玻璃纤维制品为条状无捻玻璃纤维粗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碳纤维层为片状碳纤维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玻璃纤维复合层包括两层所述第一材料层,一层所述第二材料层及至少一层所述第三材料层,所述第一材料层、所述第二材料层、至少一层所述第三材料层及所述第一材料层依次分布,或者,所述第二材料层、所述第一材料层、至少一层所述第三材料层及所述第一材料层依次分布;
或者;
所述玻璃纤维复合层包括一层所述第一材料层,两层所述第二材料层及至少一层所述第三材料层,所述第三材料层设于所述第一材料层与所述第二材料层之间或者所述第二材料层与所述第二材料层之间;
或者;
所述玻璃纤维复合层包括两层所述第一材料层,一层所述第二材料层及至少两层所述第三材料层;所述第一材料层、至少一层所述第三材料层、所述第二材料层、至少一层所述第三材料层及所述第一材料层依次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材料层作为所述玻璃纤维复合层的外层进行设置,且所述第二材料层位于所述收容腔所在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玻璃纤维复合层厚度为2mm~5mm,所述碳纤维层的厚度为0.2mm~1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所述侧壁均包括所述玻璃纤维复合层。
一种天线装置,包括:
上述天线罩;
辐射单元;及
反射板,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并固定于所述反射板安装位上,所述辐射单元安装于所述反射板朝向所述上罩的一侧。
上述天线装置及其天线罩,至少底壁包括玻璃纤维复合层。玻璃纤维复合层中包括玻璃纤维层及碳纤维层。由于碳纤维层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因此,玻璃纤维复合层设置于下罩的内壁能有效的改善前后比指标。同时,玻璃纤维层、碳纤维层及条状玻璃纤维制品具有质量轻的优点,从而使得玻璃纤维复合层的质量较轻,能够有效减轻天线罩的重量,改善使用效果。因此,上述天线装置及其天线罩具有使用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天线装置及其天线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天线装置及其天线罩中玻璃纤维复合层在第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天线装置及其天线罩中玻璃纤维复合层在第二实施例中的一种情况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天线装置及其天线罩中玻璃纤维复合层在第二实施例中的另一种情况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天线装置及其天线罩中玻璃纤维复合层在第三实施例中的一种情况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天线装置及其天线罩中玻璃纤维复合层在第三实施例中的另一种情况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天线装置及其天线罩中玻璃纤维复合层在第四实施例中的一种情况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天线装置及其天线罩中两侧壁包括玻璃纤维复合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天线装置及其天线罩。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的天线装置200包括辐射单元210、反射板220及天线罩100。
辐射单元210用于发射和接收无线电波。具体的,辐射单元210可以是全向天线、定向天线、短波天线或其它类型的辐射单元210。辐射单元210的类型可根据实际情况及需求进行选择及调整。
反射板220一般由铝板、PCB板、镀银板或其它金属材料制成。辐射单元 210安装于反射板220上。
其中,天线罩100为中空结构,辐射单元210及反射板220固定于天线罩 100内部,天线罩100具有透射电磁波的功能。
天线装置200工作时,辐射单元210发送或接收的电磁波透过天线罩100,实现天线装置200辐射或接收电磁波的功能。在天线装置200的使用过程中,天线罩100不仅起到一个支撑反射板220及辐射单元210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避免辐射单元210及反射板220暴露于外界环境中,使得反射板220及辐射单元210免受天气、太阳辐射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天线罩100使得辐射单元210及反射板220的工作可靠性强,使用寿命长。
进一步的,天线罩100包括壳体110及复合层120。
壳体110为一体成型,且具有收容腔112。具体的,壳体110可以是筒状结构、长方体、正方体、或其他形状,只需确保壳体110具有收容腔112即可。此外,壳体110以一虚设纵剖面为界包括上罩114及下罩116。上罩114用于电磁波透射。而且,辐射单元210安装于反射板220朝向上罩114的一侧。
进一步的,上罩114及下罩116的连接处设置有反射板安装位118。在天线装置200中,反射板220收容于收容腔112并固定于反射板安装位118上。反射板安装位118的设置,使得反射板220的安装及拆卸简单易行,便于提高工作效率。
下罩116与上罩114相对设置。下罩116作为安装基础,起支撑上罩114 的作用。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下罩116包括两侧壁1164及连接于两侧壁间的底壁1162。因此,天线罩100具有较大的容纳空间,便于设置元件。
请一并参阅图2,至少底壁1162包括玻璃纤维复合层120。玻璃纤维复合层120包括至少一层第一材料层、至少一层第二材料层及至少一层第三材料层,第一材料层为玻璃纤维层122,第二材料层为碳纤维层124,第三材料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条状玻璃纤维制品126,其中,第三材料层作为玻璃纤维复合层 120的内层进行设置。
玻璃纤维复合层120中的碳纤维层124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玻璃纤维复合层120设置于下罩116的内壁能有效的改善前后比指标。同时,玻璃纤维复合层120中的碳纤维层124、玻璃纤维层122及条状玻璃纤维制品126具有质量轻的优点,从而使得玻璃纤维复合层120的质量较轻,能够有效减轻天线罩100 的重量,改善使用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条状玻璃纤维制品126为条状无捻玻璃纤维粗砂。
具体的,条状无捻玻璃纤维粗砂并列设置,形成粗纱层。条状无捻玻璃纤维粗砂具有强度高,韧性好的优点。故使得玻璃纤维复合层120强度高,韧性好。具体的,条状无捻玻璃纤维粗砂由无捻玻璃纤维经孔漏板直接拉制而成。用孔漏板拉制成的条状无捻玻璃纤维粗砂大小均匀,形状美观,便于均匀的分布于玻璃纤维复合层120。
在本实施例中,玻璃纤维层122为由玻璃纤维制成的片状表面毡。
片状表面毡形成的玻璃纤维层122表面平整,尺寸稳定,且均匀性优良。
在本实施例中,碳纤维层124为片状碳纤维毡。
片状碳纤维毡形成的碳纤维层124表面平整,热强度好,便于碳纤维层124 均匀的设置于玻璃纤维复合层120。
具体的,玻璃纤维层122与碳纤维层124可分别以平纹、斜纹、缎纹或其它编织方式形成玻璃纤维片状表面毡及片状碳纤维毡,多个片状的玻璃纤维片状表面毡及片状碳纤维毡分别经层叠设置形成玻璃纤维层122及碳纤维层124。
由编织方式形成的玻璃纤维片状表面毡及片状碳纤维毡具有纤维分布均匀,表面平整,吸附性强的特点。因此,玻璃纤维层122及碳纤维层124能够使下罩116的表面平整,美观。
下面对上述玻璃纤维复合层120的多种结构形式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2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玻璃纤维复合层120可包括一层第一材料层、一层第二材料层及一层第三材料层,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该玻璃纤维复合层120按照玻璃纤维片状表面毡、条状无捻玻璃纤维粗砂及片状碳纤维毡依次分布。
如图3及图4所示,在第二实施例中,玻璃纤维复合层120包括两层第一材料层,一层第二材料层及至少一层第三材料层;第一材料层、第二材料层、至少一层第三材料层及第一材料层依次分布,或者,第二材料层、第一材料层、至少一层第三材料层及第一材料层依次分布。即: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该玻璃纤维复合层120可按照玻璃纤维片状表面毡、片状碳纤维毡、至少一层条状无捻玻璃纤维粗砂及玻璃纤维片状表面毡依次分布,或者,按照片状碳纤维毡、玻璃纤维片状表面毡、至少一层条状无捻玻璃纤维粗砂及玻璃纤维片状表面毡依次分布。
如图5及图6所示,在第三实施例中,玻璃纤维复合层120包括一层第一材料层,两层第二材料层及至少一层所述第三材料层,第三材料层设于第一材料层第二材料层之间或者所述二材料层与第二材料层之间。即: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该玻璃纤维复合层120包括两层片状碳纤维毡,以进一步增强天线罩100 的整体结构。
如图7所示,在第四实施例中,玻璃纤维复合层120包括两层第一材料层,一层第二材料层及至少两层第三材料层;第一材料层、至少一层第三材料层、第二材料层、至少一层第三材料层及第一材料层依次分布。即: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该玻璃纤维复合层120按照玻璃纤维片状表面毡、至少一层条状无捻玻璃纤维粗砂、片状碳纤维毡、至少一层条状无捻玻璃纤维粗砂及玻璃纤维片状表面毡依次分布。各种材料层之间分布较为均匀,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整体结构可靠性和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第二材料层优选作为玻璃纤维复合层120 的外层(该外层是相对于玻璃纤维复合层120的内层而言的)进行设置,且第二材料层位于收容腔112所在侧。即: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在收容腔112 所在侧设置片状碳纤维毡,如图4或图6所示,这样可以使片状碳纤维毡更加靠近反射板,对提升天线装置200的前后比也具有较好的效果。
制备玻璃纤维复合层120时,将玻璃纤维复合层120置于合成树脂及填充剂的混合浆料中。合成树脂为制造合成纤维的基础原料。具体的,合成树脂包括不饱和聚酯、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乙烯基树脂等。填充剂用于填充玻璃纤维复合层120之间的缝隙,并且具有改善玻璃纤维复合层120性能及降低成本的作用。具体的,填充剂包括脱模剂、精末填料、固化剂、UV光稳定剂等。
进而,将浸渍有混合浆料的玻璃纤维复合层120导入模具,并加热,使玻璃纤维复合层120固化成型。成型后的玻璃纤维复合层120通过牵引装置从模具出口拉出成型。
玻璃纤维复合层120由牵引装置拉挤成型的工艺能够实现自动化控制,生产效率高。拉挤成型的玻璃纤维复合层120质量稳定,可随意切断成适合下罩 116的尺寸。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玻璃纤维复合层120厚度为2mm~5mm,碳纤维层 124的厚度为0.2mm~1mm。
此种厚度的玻璃纤维复合层120生产成本低,重量轻,且能够有效提高辐射单元210的前后比指标。
此种厚度的碳纤维层124生产工艺简单,且便于碳纤维层124稳定的附着于玻璃纤维复合层120中。另外,0.2mm~1mm厚度的碳纤维层124能够起到良好的导电作用,便于提高发射天线210的前后比指标,改善其增益。
请参阅图8,两侧壁1164均包括玻璃纤维复合层120。
具体的,玻璃纤维复合层120设置于底壁1162及两侧壁1164,即:下罩116 整体均包括玻璃纤维复合层120,如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天线装置200的前后比,提高辐射单元210的定向增益,增强信号辐射。
上述天线装置200及其天线罩100,至少底壁1162包括玻璃纤维复合层120。玻璃纤维复合层120中包括玻璃纤维层122及碳纤维层124。由于碳纤维层124 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因此,玻璃纤维复合层120设置于下罩116的内壁能有效的改善前后比指标。同时,玻璃纤维层122、碳纤维层124及条状玻璃纤维制品126具有质量轻的优点,从而使得玻璃纤维复合层120的质量较轻,能够有效减轻天线罩100的重量,改善使用效果。因此,上述天线装置200及其天线罩100具有使用方便的特点。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天线罩,包括一体成型的壳体,具有收容腔,所述壳体以一虚设纵剖面为界包括上罩和下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罩包括两侧壁及连接于两所述侧壁间的底壁,且所述上罩及所述下罩的连接处设置有反射板安装位,其中至少所述底壁包括玻璃纤维复合层,所述玻璃纤维复合层包括至少一层第一材料层、至少一层第二材料层及至少一层第三材料层,所述第一材料层为玻璃纤维层,所述第二材料层为碳纤维层,所述第三材料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条状玻璃纤维制品,其中,所述第三材料层作为所述玻璃纤维复合层的内层进行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层为由玻璃纤维制成的片状表面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状玻璃纤维制品为条状无捻玻璃纤维粗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层为片状碳纤维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玻璃纤维复合层包括两层所述第一材料层,一层所述第二材料层及至少一层所述第三材料层,所述第一材料层、所述第二材料层、至少一层所述第三材料层及所述第一材料层依次分布,或者,所述第二材料层、所述第一材料层、至少一层所述第三材料层及所述第一材料层依次分布;
或者;
所述玻璃纤维复合层包括一层所述第一材料层,两层所述第二材料层及至少一层所述第三材料层,所述第三材料层设于所述第一材料层与所述第二材料层之间或者所述第二材料层与所述第二材料层之间;
或者;
所述玻璃纤维复合层包括两层所述第一材料层,一层所述第二材料层及至少两层所述第三材料层;所述第一材料层、至少一层所述第三材料层、所述第二材料层、至少一层所述第三材料层及所述第一材料层依次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材料层作为所述玻璃纤维复合层的外层进行设置,且所述第二材料层位于所述收容腔所在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复合层厚度为2mm~5mm,所述碳纤维层的厚度为0.2mm~1mm。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天线罩,其特征在于:两所述侧壁均包括所述玻璃纤维复合层。
9.一种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上述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天线罩;
辐射单元;及
反射板,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并固定于所述反射板安装位上,所述辐射单元安装于所述反射板朝向所述上罩的一侧。
CN201721819825.1U 2017-12-20 2017-12-20 天线装置及其天线罩 Active CN2078009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19825.1U CN207800907U (zh) 2017-12-20 2017-12-20 天线装置及其天线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19825.1U CN207800907U (zh) 2017-12-20 2017-12-20 天线装置及其天线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00907U true CN207800907U (zh) 2018-08-31

Family

ID=63282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19825.1U Active CN207800907U (zh) 2017-12-20 2017-12-20 天线装置及其天线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009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29382A (zh) * 2019-08-05 2019-11-08 铜陵市华东玻璃钢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复合型天线罩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29382A (zh) * 2019-08-05 2019-11-08 铜陵市华东玻璃钢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复合型天线罩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800907U (zh) 天线装置及其天线罩
CN108134198A (zh) 一种高频透波天线罩
CN103640267B (zh) 一种立体纤维复合材料
US9061447B2 (en) Composite material mould having improved mould surface
CN201424717Y (zh) 一种复合保温板
CN104499149B (zh) 一种中空夹芯回转体织物及其应用
CN103171173B (zh) 一种碳纤维电磁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2587628U (zh) 电子产品防信号阻隔的复合材料外壳
CN102582088A (zh) 一种用于风机叶片的纤维强化竹基复合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CN202156083U (zh) 用于制造天线罩的片材
CN205522803U (zh) 竹质夹芯的玻璃钢板结构
CN210851584U (zh) 覆铜板及其板芯
CN211542655U (zh) 一种使用寿命长的装饰板
CN203931766U (zh) 一种用于变压器的隔音板
CN203726915U (zh) 一种立体纤维复合材料
CN207373828U (zh) 一种增强型碳纤维复合板材
CN203357980U (zh) 一种玻纤增强树脂基面板/泡沫复合材料
CN208649180U (zh) 一种轻质化玻璃钢板材
CN211542721U (zh) 一种柔韧性好的装饰板
CN201117810Y (zh) 天线玻璃钢罩
CN202952610U (zh) 一种玻璃纤维或碳纤维复合结构
CN103296447B (zh) 超材料板材的制造方法、超材料天线罩及其制造方法
CN203317825U (zh) 一种玻纤增强树脂基面板
CN103367900B (zh) 美化天线罩
CN201650625U (zh) 内置金属网的玻璃纤维混合层压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119

Address after: 510730 Guangdong city of Guangzhou province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Jinbi Road No. 6

Patentee after: Jingx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Shenzhou Road 10,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zhou, Guangdong

Co-patentee before: Jingx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Patentee before: Jingx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hina) Co., Ltd.

Co-patentee before: Jingxin Communication System (Guangzhou) Co., Ltd.

Co-patentee before: TIANJIN COMBA TELECOM SYSTEMS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