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97273U - 蓄能互联热泵系统 - Google Patents

蓄能互联热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97273U
CN207797273U CN201721242083.0U CN201721242083U CN207797273U CN 207797273 U CN207797273 U CN 207797273U CN 201721242083 U CN201721242083 U CN 201721242083U CN 207797273 U CN207797273 U CN 2077972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ump
conveyance conduit
connection
water resource
ii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4208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其峰
郭怡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UNIVERSITY MULTI-FUNCTIONAL DESIGN AND RESEARCH ACADEM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UNIVERSITY MULTI-FUNCTIONAL DESIGN AND RESEARCH ACADEM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UNIVERSITY MULTI-FUNCTIONAL DESIGN AND RESEARCH ACADEM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UNIVERSITY MULTI-FUNCTIONAL DESIGN AND RESEARCH ACADEM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24208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972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972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972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蓄能互联热泵系统,包括空气源热泵(1)、水源热泵(2)、蓄能水箱(3)、空调末端(4)和冷却塔(5);空气源热泵(1)和水源热泵(2)分别与空调末端(4)连通;空气源热泵(1)还通过蓄能水箱(3)与水源热泵(2)连通;冷却塔(5)与水源热泵(2)连通,本实用新型一方面保留了空气源热泵和水源热泵单独供冷热的功能,另一方面通过蓄能水箱经空气源热泵和水源热泵有机结合起来,配合工作,克服各自使用的局限性。

Description

蓄能互联热泵系统
蓄能互联热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供冷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蓄能互联热泵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物一般都是高层设置,建筑层高且人流量也大,新风量的需求变化也很大,所以尖峰冷热负荷很大,仅目前常规使用的供冷热系统运行成本高且难以承载,且现有制冷热系统一般都是单独直接制冷热,具有局限性而且能耗比较大,比如空气源热泵在冬季制热时容易结霜,降低了制热能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是现有制冷热系统独立工作,具有局限性,能耗大等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蓄能互联热泵系统,该系统将空气源热泵和水源热泵有机融合在一起工作,降低了能耗,提高了制热效率,克服各自的局限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蓄能互联热泵系统,包括空气源热泵、水源热泵、蓄能水箱、空调末端和冷却塔;空气源热泵和水源热泵分别与空调末端连通;空气源热泵还通过蓄能水箱与水源热泵连通;冷却塔与水源热泵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空气源热泵的出气口与出气管的一端连通,出气管的另一端分为两路,一路与输送管道Ⅰ与输送管道Ⅱ连通,输送管道Ⅱ与空调末端的输入端连通;且在输送管道Ⅰ上设置有阀门Ⅰ,在输送管道Ⅱ上设置有泵Ⅰ;空调末端的输出端与输送管道Ⅲ连通,输送管道Ⅲ与输送管道Ⅳ连通,输送管道Ⅳ与空气源热泵的进气口连通;在输送管道Ⅳ上设置有阀门Ⅱ;另一路通过输送管道Ⅴ与蓄能水箱的一次侧输入端连通;在输送管道Ⅴ上设置有泵Ⅱ和阀门Ⅲ;蓄能水箱的一次侧输出端通过输送管道Ⅵ与空气源热泵的进气口连通;蓄能水箱的二次侧输出端通过输水管道Ⅰ与水源热泵的第一输入端连通,水源热泵的第一输出端通过输水管道Ⅱ与蓄能水箱的二次侧输入端连通,在输水管道Ⅱ上设置有泵Ⅲ;水源热泵的第二输出端通过输水管道Ⅱ与输送管道Ⅱ连通;水源热泵的第二输入端通过输水管道Ⅲ与输送管道Ⅲ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冷却塔的出水口通过阀门Ⅳ与水源热泵的第一输入端连通,冷却塔的入水口通过泵Ⅳ与水源热泵的第一输出端连通。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保留了空气源热泵和水源热泵单独供冷热的功能,另一方面通过蓄能水箱经空气源热泵和水源热泵有机结合起来,配合工作,克服各自使用的局限性。在冬季时,空气源热泵只需从空气中获取能量制作15度温水给水源热泵使用,水源热泵再制作45度的取暖热水供给空调末端使用。在供热过程中,由于空气源热泵只需制作15-20度的温水,所以能效比会增加且结霜现象几乎杜绝。整个系统的制热能效比相较与单独的空气源热泵的制热能效比要大。通过增加冷却塔,提高水源热泵的制冷效率。在夏季时,由冷却塔和水源热泵为主力进行制冷,当天气特别热时,空气源热泵部分参与制冷,相互配合,以较低的能耗满足建筑物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管路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蓄能互联热泵系统,包括空气源热泵1、水源热泵2、蓄能水箱3、空调末端4和冷却塔5;空气源热泵1和水源热泵2分别与空调末端4连通,可单独进行工作;空气源热泵1还通过蓄能水箱3与水源热泵2连通;冷却塔5与水源热泵2连通。
具体地,所述空气源热泵1的出气口与出气管6的一端连通,出气管6的另一端分为两路,一路与输送管道Ⅰ7与输送管道Ⅱ8连通,输送管道Ⅱ8与空调末端4的输入端连通;且在输送管道Ⅰ7上设置有阀门Ⅰ9,在输送管道Ⅱ8上设置有泵Ⅰ10;空调末端4的输出端与输送管道Ⅲ11连通,输送管道Ⅲ11与输送管道Ⅳ12连通,输送管道Ⅳ12与空气源热泵1的进气口连通;在输送管道Ⅳ12上设置有阀门Ⅱ13;另一路通过输送管道Ⅴ14与蓄能水箱3的一次侧输入端连通;在输送管道Ⅴ14上设置有泵Ⅱ15和阀门Ⅲ16;蓄能水箱3的一次侧输出端通过输送管道Ⅵ17与空气源热泵1的进气口连通;蓄能水箱3的二次侧输出端通过输水管道Ⅰ18与水源热泵2的第一输入端连通,水源热泵2的第一输出端通过输水管道Ⅱ19与蓄能水箱3的二次侧输入端连通,在输水管道Ⅱ19上设置有泵Ⅲ24;水源热泵2的第二输出端通过输水管道Ⅱ20与输送管道Ⅱ8连通;水源热泵2的第二输入端通过输水管道Ⅲ21与输送管道Ⅲ11连通。
冷却塔5的出水口通过阀门Ⅳ22与水源热泵2的第一输入端连通,冷却塔5的入水口通过泵Ⅳ23与水源热泵2的第一输出端连通。
初夏与夏末季节,只需由冷却塔5和水源热泵2进行制冷即可满足制冷需求。
管路为:冷却塔5的出水口—阀门Ⅳ22—水源热泵2的第一输入端—水源热泵2的第一输出端—泵Ⅳ23—冷却塔5的入水口;水源热泵2的第二输出端—输水管道Ⅲ20—输送管道Ⅱ8—空调末端4的输入端—空调末端4的输出端—输送管道Ⅱ8—输水管道Ⅲ20—水源热泵2的第二输出端。
冷却塔内的冷介质在水源热泵2内与空调末端4的介质进行热交换,降低空调末端4内介质的温度,从而实现制冷功能。
当盛夏季节冷负荷较大时,在冷却塔和水源热泵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增加空气源热泵加入工作,空气源热泵的工作管路是:空气源热泵2的出气口—出气管6—输送管道Ⅰ7—阀门Ⅰ9—输送管道Ⅱ8—泵Ⅰ10—空调末端4的输入端—输送管道Ⅲ11—输送管道Ⅳ12—空气源热泵1的进气口。
在初冬与冬末季节,只开启空气源热泵直接制热,空气源热泵的工作管路是:空气源热泵2的出气口—出气管6—输送管道Ⅰ7—阀门Ⅰ9—输送管道Ⅱ8—泵Ⅰ10—空调末端4的输入端—输送管道Ⅲ11—输送管道Ⅳ12—空气源热泵1的进气口。
在深冬季节热负荷较大时,开启水源热泵和空气源热泵互联模式进行运行,这种方式既可以保证采暖效果又能降低能耗。
工作管路为:空气源热泵2的出气口—出气管6—输送管道Ⅴ14—泵Ⅱ15—阀门Ⅲ16—蓄能水箱3的一次侧输入端—蓄能水箱3的一次侧输出端—输送管道Ⅵ17—空气源热泵1的进气口;蓄能水箱3的二次侧输出端—输水管道Ⅰ18—水源热泵2的第一输入端—水源热泵2的第一输出端—输水管道Ⅱ19—泵Ⅲ24—蓄能水箱3的二次侧输入端;水源热泵2的第二输出端—输水管道Ⅲ20—输送管道Ⅱ8—泵Ⅰ10—空调末端4的输入端—空调末端4的输出端—输送管道Ⅲ11—输水管道Ⅲ21—水源热泵2的第二输入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蓄能互联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源热泵(1)、水源热泵(2)、蓄能水箱(3)、空调末端(4)和冷却塔(5);空气源热泵(1)和水源热泵(2)分别与空调末端(4)连通;空气源热泵(1)还通过蓄能水箱(3)与水源热泵(2)连通;冷却塔(5)与水源热泵(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互联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源热泵(1)的出气口与出气管(6)的一端连通,出气管(6)的另一端分为两路,一路与输送管道Ⅰ(7)与输送管道Ⅱ(8)连通,输送管道Ⅱ(8)与空调末端(4)的输入端连通;且在输送管道Ⅰ(7)上设置有阀门Ⅰ(9),在输送管道Ⅱ(8)上设置有泵Ⅰ(10);空调末端(4)的输出端与输送管道Ⅲ(11)连通,输送管道Ⅲ(11)与输送管道Ⅳ(12)连通,输送管道Ⅳ(12)与空气源热泵(1)的进气口连通;在输送管道Ⅳ(12)上设置有阀门Ⅱ(13);另一路通过输送管道Ⅴ(14)与蓄能水箱(3)的一次侧输入端连通;在输送管道Ⅴ(14)上设置有泵Ⅱ(15)和阀门Ⅲ(16);蓄能水箱(3)的一次侧输出端通过输送管道Ⅵ(17)与空气源热泵(1)的进气口连通;蓄能水箱(3)的二次侧输出端通过输水管道Ⅰ(18)与水源热泵(2)的第一输入端连通,水源热泵(2)的第一输出端通过输水管道Ⅱ(19)与蓄能水箱(3)的二次侧输入端连通,在输水管道Ⅱ(19)上设置有泵Ⅲ(24);水源热泵(2)的第二输出端通过输水管道Ⅲ(20)与输送管道Ⅱ(8)连通;水源热泵(2)的第二输入端通过输水管道Ⅲ(21)与输送管道Ⅲ(1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能互联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冷却塔(5)的出水口通过阀门Ⅳ(22)与水源热泵(2)的第一输入端连通,冷却塔(5)的入水口通过泵Ⅳ(23)与水源热泵(2)的第一输出端连通。
CN201721242083.0U 2017-09-26 2017-09-26 蓄能互联热泵系统 Active CN2077972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42083.0U CN207797273U (zh) 2017-09-26 2017-09-26 蓄能互联热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42083.0U CN207797273U (zh) 2017-09-26 2017-09-26 蓄能互联热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97273U true CN207797273U (zh) 2018-08-31

Family

ID=63275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42083.0U Active CN207797273U (zh) 2017-09-26 2017-09-26 蓄能互联热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9727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23787A (zh) * 2021-08-06 2021-11-09 北京启迪清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同时适应超高温和超低温环境的热泵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23787A (zh) * 2021-08-06 2021-11-09 北京启迪清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同时适应超高温和超低温环境的热泵系统
CN113623787B (zh) * 2021-08-06 2022-11-04 北京中清阳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同时适应超高温和超低温环境的热泵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76833B (zh) 一种太阳能热水系统和热泵制热制冷系统及其方法
CN207245732U (zh) 一种适用于地铁隧道的相变混凝土与地埋管耦合降温系统
CN105258377B (zh) 基于太阳能‑空气源热泵三联供装置
CN205717678U (zh) 一种冰蓄冷热泵系统
CN112815373B (zh) 可再生能与电能多能互补的组合式热泵冷热水制备系统
CN201513995U (zh) 利用地温通过地板采暖系统为建筑提供冷却的制冷系统
CN207797273U (zh) 蓄能互联热泵系统
CN201449061U (zh) 太阳能热水器防冻及快速出热水控制系统
CN107461850A (zh) 一种煤热共采地面集中式一体化供热制冷系统
CN203478690U (zh) 一种具备空调、地暖功能的低温空气能热泵热水机
CN210070104U (zh) 一种双源热泵热回收热水空调系统
CN205208712U (zh) 多能源户用采暖系统
CN204345836U (zh) 高温蓄水温湿度独立控制的地源热泵空调系统
CN106091476B (zh) 地埋管地源热泵与电蓄热水箱的联合系统
CN205119551U (zh) 基于太阳能-空气源热泵三联供装置
CN103353151B (zh) 可实现lng冷能回收利用的蓄冰空调系统
CN204987464U (zh) 一种室内供暖热泵热水器系统
CN205481481U (zh) 超大温差单管远距离输送水蓄冷供冷系统
CN209376399U (zh) 养殖场热能回收及供热系统
CN209229836U (zh) 一种用于室内供暖低温热水小温差换热联合系统
CN205807908U (zh) 一种利用地源热泵的节能装置
CN202092367U (zh) 别墅型室内地面冷热一体式温控装置
CN202470539U (zh) 双路输入热泵废热梯度利用热水系统
CN206234895U (zh) 一种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的复合同井取蓄热系统
CN205669899U (zh) 冷热量回收新风空调热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